CN101391138B - 可收折的运动器材 - Google Patents

可收折的运动器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1138B
CN101391138B CN2007101522530A CN200710152253A CN101391138B CN 101391138 B CN101391138 B CN 101391138B CN 2007101522530 A CN2007101522530 A CN 2007101522530A CN 200710152253 A CN200710152253 A CN 200710152253A CN 101391138 B CN101391138 B CN 101391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rts equipment
pedestal
articulated
swing ar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522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1138A (zh
Inventor
沈荣展
张书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5225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91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91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1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1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11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包含有:一基座;一支撑架,设在基座上,具有二支撑部;二摆臂,各具有相对的一枢轴端及一摆荡端,二摆臂的枢轴端分别枢接在二支撑部;一回绕机构,设在基座上,具有可相对绕转的二回绕接点;二带动杆,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二带动杆的第一端分别枢接于二回绕接点,二带动杆的第二端分别枢接于二摆臂的摆荡端;二踏板;运动器材定义有水平相对并与左右轴向垂直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支撑架的各支撑部相对于基座被控制位于一使用位置或一收折位置,收折位置比使用位置更偏靠第一方向;当支撑部位于使用位置时,摆臂的摆荡端可在一第一折返点及一第二折返点之间摆荡,第一折返点比第二折返点更偏靠第一方向;当支撑部位于收折位置时,摆臂的摆荡端位于比第二折返点更偏靠第一方向的位置。

Description

可收折的运动器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运动健身器材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闲置不用时可收折成集缩型态的运动器材。
背景技术
美国第2007/0117684号早期公开专利案揭示了一种运动器材,其具有可在一类似椭圆形轨迹上运动的左、右二踏板,供使用者进行模拟走路、跑步、登阶等动作的运动。简要而言,该运动器材中用于支撑踏板150的带动杆160(注:编号引自该案,下同),前端枢接在一曲柄132尾端,可沿一圆形轨迹绕转,后端枢接在一摆臂149底端,可沿一圆弧轨迹前后摆荡,由此使得前后二端之间的踏板150被导引在一类似椭圆形的封闭轨迹上运动。而且,使用者可通过改变摆臂149顶端的位置,调整踏板轨迹的斜度。
美国第2007/0099763号早期公开专利案也揭示了一种原理类似的同类运动器材,其中用于支撑踏板21的带动杆13的配接方式与前者相反(注:编号引自该案,下同),即,带动杆13前端枢接在一摆臂36的底端,后端枢接在一曲柄12的尾端,同样达到引导踏板21沿一类似椭圆形轨迹运动的功能,而且,改变摆臂36顶端的位置即可调整踏板轨迹。
上述型式的运动器材或类似的运动器材由于体型庞大,会占据不少的室内空间及地板面积,当闲置不用时,难免造成一般室内活动的阻碍,并且会让室内空间显得窄小,即使要搬移至他处存放,也因长宽颇大,较难有充裕的空间可以收纳。
众所周知,许多室内运动器材都设有收折功能,例如一般家用跑步机便多半可翻折成直立形态,以减少占地面积,方便收存。虽然在美国第6149551号专利及第2006/0287161号早期公开专利案中也揭示了一些可供收折的同类运动器材,但因基本结构不相同,故其收折方式无法直接应用在前述型式的运动器材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可在收折时使构件集缩,大幅减少运动器材的长度及体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包含有:一基座;一支撑架,设在所述基座上,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支撑部;二摆臂,各具有相对的一枢轴端及一摆荡端,所述二摆臂的枢轴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二支撑部;一回绕机构,设在所述基座上,具有可相对绕转的二回绕接点;二带动杆,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二带动杆的第一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二回绕接点,所述二带动杆的第二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二摆臂的摆荡端;二踏板,分别由所述二带动杆直接或间接支撑,被导引在一封闭轨迹上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器材定义有水平相对并与左右轴向垂直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所述支撑架的各支撑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控制位于一使用位置或一收折位置,所述收折位置比所述使用位置更偏靠所述第一方向;当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时,所述摆臂的摆荡端可在一第一折返点及一第二折返点之间摆荡,所述第一折返点比所述第二折返点更偏靠所述第一方向;当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所述摆臂的摆荡端位于比所述第二折返点更偏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当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所述摆臂的摆荡端位于比所述第一折返点更靠近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使用位置比所述回绕机构的中心更偏靠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收折位置比所述回绕机构的中心更偏靠所述第一方向。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当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所述带动杆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枢接在所述基座上,各所述支撑部在所述使用位置及所述收折位置之间转动位移。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框架,各所述框架的底侧对应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二框架的顶侧。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的二支撑部为同步转动位移。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运动器材还包含有左、右二扶手杆及左、右二连杆,各所述扶手杆概呈纵向延伸地枢接在所述基座,底端可前后摆荡,各所述连杆的其中一端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扶手杆底端,另一端连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踏板;所述二扶手杆之间设有一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可锁定或解除所述二扶手杆之间的相对关系。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杆体,各所述杆体的其中一端枢接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形成所述支撑部。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锁定装置,当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部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各所述锁定装置将对应的所述摆臂锁定在所述基座上,使其无法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在收折状态下,将支撑架转动至基座的前后范围内,而且摆臂及连杆等构件也被带动至该范围内,使运动器材的前后长度缩短成只剩基座的长度,压缩比约在二分之一左右,大幅减少了运动器材在收折状态下的长度及体积,减少占地面积,便于收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在一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对应图1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对应图1状态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右视图,相比图3具有斜度较小的踏板运动轨迹;
图5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定位装置附近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定位装置附近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锁定装置附近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左视图,其中的左、右二扶手杆未被锁定装置相对锁定;
图9类似图8,示意左、右二扶杆被锁定装置相对锁定;
图10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在收折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对应图10状态的右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在一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对应图11状态的右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右视图,相比图13具有斜度较大的踏板运动轨迹;
图15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在收折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对应图15状态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
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及功效。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指示,都是对应于使用者在使用状态下的方向认知;至于附图说明中的「主视图」、「右视图」等,则是制图中的标示规则,其中,「右视图」对应于使用者的右侧,而「主视图」对应于使用者的背面。
如图1~图3所示,分别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器材在同一状态下的立体图、主视图及右视图,本实施例运动器材20的基本构成与前述美国第2007/0117684号早期公开专利案所揭示的第二实施例(该案图10至图13)大致相同,主要包含一基座21、装设在基座21上的一回绕机构22(曲柄机构)、连接在基座21后方的一支撑架23、悬吊在支撑架23左右两侧的二摆臂24、连接在二摆臂24与回绕机构22之间的左、右二带动杆25、以及支撑在二带动杆25上的左、右二踏板26。
依据使用者的选择,运动器材20可受控在一使用状态(如图1所示)及一收折状态(如图10所示)之间变化。在未特别指明之前,下面对运动器材20的结构描述,仍先以使用状态下的空间关系为准。
基座21具有一平置在地面上的底部211,底部211上方固接一支架212,由支架212顶部再往上延伸一支柱213,支柱213顶端设有可供使用者握持的固定握把27。通常,支柱213顶端还可以装设一操控面板(图中未示)。
回绕机构22装设在基座21的支架212上,主要包含以左右轴向枢设在支架212上的一曲柄轴(未标号),以及固接在曲柄轴两端的相对二曲柄221,由此提供可在一圆形轨迹上相对绕转的二回绕接点(指曲柄尾端,未标号)。此外,支架212上还枢设一用于产生惯性的飞轮28,其轴心与前述曲柄轴之间通过皮带轮及皮带连接(图中未示),使可相互带动。通常,飞轮28旁边还可以装设一阻力装置(例如业界常用的「涡电流制动器(ECB)」,图中未示),使用者可通过前述操控面板控制该阻力装置,以设定飞轮28及曲柄轴的旋转阻力,由于此部份属于习知技艺,故不予详述。
设在基座21后方的支撑架23呈左右对称的形状,包含有两两平行的二上杆231、二下杆232、二前立杆233及二后立杆234,其中,各上杆231及各下杆23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各前立杆233连结上杆231及下杆232的前端,各后立杆234连结上杆231及下杆232的后端,使得各侧边的上杆231、下杆232、前立杆233及后立杆234共同构成一梯形框架(如图3所示)。支撑架23左右两侧的下杆232前端(即前立杆233底端),沿左右向轴线A1枢接在基座21的底部211后端两侧,同时,左、右二下杆232的后端之间连接一横杆235,使得支撑架23整体能以轴线A1为转轴,相对于基座21偏转。在其它实施例中(图中未示),横杆235是连接在二下杆232的较前方位置,例如前后长度的二分之一附近。
在使用状态下,支撑架23的左、右二下杆232水平地支撑在地面上。支撑架23与基座21之间设有一定位装置29,可锁定或解除支撑架23、基座21二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即决定支撑架23能否相对于基座21进行偏转,详细结构容后说明。
支撑架23的各上杆231顶面设有沿着长轴向等间分布的若干定位孔236。同时,各上杆231上套设一可沿着长轴向前后滑移的滑套31,各滑套31顶部螺合一纵向螺栓32,当螺栓32被往下扭转而使底端旋入其中一个定位孔236时,滑套31便被锁定在上杆231上的对应位置。
二摆臂24分别悬吊在支撑架23的左、右二上杆231下方,详而言之,就是各摆臂24的其中一端241(以下称枢轴端)以左右轴向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滑套31底部,使得另一端242(以下称摆荡端)能以枢轴端241为轴前后摆荡。如图3所示,各摆臂24的直线长度略小于支撑架23的上杆241垂直高度,使得摆荡端242的运动轨迹在不会触地的前提下尽量降低。
同一侧边的摆臂24与前方的曲柄221之间分别连结着一带动杆25,即各带动杆25的第一端(本实施例中的前端)枢接在曲柄221的尾端(即回绕接点),第二端(本实施例中的后端)则枢接在同一侧边的摆臂24的摆荡端242。各带动杆25的前后二端之间设有一带动部251(如图3所示),由于带动杆25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受限在一圆形轨迹及一圆弧轨迹上运动,因此带动部251会被导引在一概呈椭圆形的封闭轨迹(例如图3所示的T1)上运动。摆臂24摆荡端242的前述圆弧轨迹,前后两端分别定义为一第一折返点及一第二折返点,该二折返点的位置会受摆臂24枢轴端241所在位置而左右。
各踏板26支撑在带动杆25的带动部251上,可被导引在一对应的封闭轨迹上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各踏板26将其前端以左右轴向枢接在带动杆25的带动部251,使得踏板26能以前端为轴相对于带动杆25上下偏转。同时,基座21的支柱21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扶手杆33,各扶手杆33概呈纵向延伸,并且将中央区段的一预定部位枢接在支柱213上,使得顶底二端可前后摇摆,进而,扶手杆33底端与后方的踏板26之间连接一连杆34,由此,踏板26与扶手杆33可相互连动,而且踏板26相对于带动杆25的角度可在运动中产生较符合人体工学的预期变化。此种踏板结构及动作属于习知技艺,在此不再详述。
使用运动器材20时,使用者一般是由器材后方往前踩上左、右二踏板26,并将双手扶握在左、右二扶手杆33顶端的活动握把331,然后施力使踏板26及活动握把331沿着各自的预定轨迹运动,由此进行手脚协调的全身运动。使用者也可选择将双手扶握在固定握把27上,仅作下半身运动。
若有需要,使用者还可调整滑套31在上杆231上的前后位置,也就是调整摆臂24的枢轴端241所在的位置,使摆臂24的摆荡端242(等于带动杆25的后端)的运动轨迹相对于回绕机构22产生变化,以此改变踏板26的运动轨迹,达到调整运动难度、符合使用习惯等目的。例如,在图3中,摆臂24的枢轴端241位于可活动范围的最后端,此时,摆臂24的摆荡端242的运动轨迹T2的仰角较大(注:前述「仰角」大体上可定义为轨迹T2前端的第一折返点P1相对于后端的第二折返点P2的水平夹角),对应于此,踏板26的运动轨迹T1的斜度也较大。在图4中,摆臂24的枢轴端241位于可活动范围的最前端,此时,摆荡端242的运动轨迹T2′较趋向于水平,使得踏板26的运动轨迹T1′的斜度相对较小。
运动器材20的前述基本用途以及可供调整运动轨迹等特色,在前述美国第2007/0117684号早期公开专利案中有更为详尽的描述(注:该案与本案的申请人相同),因为该部份并非本案的发明重点,而且已是习知技艺,所以此处仅作简要描述。同时必须说明的是,前述「变动摆臂枢轴端的位置,以调整踏板的运动轨迹」,并非本发明必要的不可或缺的结构及功能,换言之,在其它实施例中,摆臂24的枢轴端241也可以是枢接在支撑架23上的某特定位置,无法前后位移。再者,前述踏板偏转动作及手部运动也不是必要件,换言之,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可以省略扶手杆33及连杆34,而将踏板26直接固定在带动杆25上。
比较关键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3的各上杆231分别形成一提供摆臂24枢接的「支撑部」,当支撑架23相对于基座21偏转之后,摆臂24的枢轴端241会被该支撑部带动至不同于前述使用范围的位置,因而改变摆臂24、连杆34、踏板26等的位置及角度,达到构件集缩、减少长度及体积的目的。
具体而言,支撑架23(及其支撑部)可在图1、图3所示的使用位置及图10、图11所示的收折位置之间转动,当支撑架23由使用位置大约转动90度至收折位置时,原本位于回绕机构22后方的支撑部(即上杆231),会一并将摆臂24的枢轴端241带动至回绕机构22的前方——无论枢轴端241定位于上杆231上的任何位置。如图11所示,当摆臂24的枢轴端241被带动至前述收折位置时,摆臂24的摆荡端242会被迫升高至回绕机构22的上方,因此,各带动杆25与摆臂24枢接的第二端,会高于其与曲柄221枢接的第一端,使得带动杆25大致呈现纵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连杆34也会随着带动杆25由前后延伸的姿态改变成上下延伸的姿态。
比较图3(使用状态)及图11(收折状态)可知,大体而言,在使用状态下,运动器材20的前后长度大约是基座21与支撑架23的长度总和,而在收折状态下,由于支撑架23转动至基座21的前后范围内,而且摆臂24及连杆34等构件也被带动至该范围内,因此,运动器材20的前后长度缩短成只剩基座21的长度,压缩比约在二分之一左右。
如图3、图4所示,在使用状态下,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23的后立杆234所在的位置,是设定在「摆臂24、带动杆25、连杆34、踏板26等构件可能活动范围的最后端的略后方」,其目的在为运动空间围起安全边界。但就本质而言,因为本发明中用于悬吊摆臂24的支撑架23可能实施成其它形状,所以,如果撇开本实施例的支撑架23形状不看,则运动器材20在使用状态下的前后需求长度,后缘至少会是摆臂24的摆荡端242可能摆及的最后位置,例如图3中的第二折返点P2。当运动器材20呈现收折状态时,摆臂24、带动杆25、连杆34、踏板26等构件均已移动至原先第二折返点P2的前方一段距离,使得运动器材20的前后长度短于使用状态下的前后需求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收折状态下的摆臂24的摆荡端242不仅比先前摆荡时的(后端)第二折返点P2位于更前方,甚至比摆荡时的(前端)第一折返点P1还更前面,因此运动器材20收折后的长度大幅缩短许多。
再如图5、图6所示,为了使支撑架23能稳固地定位于其收折位置或使用位置,本实施例在支撑架23与基座21之间设有一定位装置29,具体位置是在支撑架23左侧的下杆232前端附近,其包含有:一筒体291,固定在基座21的底部211左后端;一抵挡件292(如图6所示),呈杆状,可相对于筒体291沿其轴向左右位移,平时受到筒体291内部的一弹簧(图中未示)往左推抵;一杠杆件293,枢接在筒体291的右方,其支点以左的第一端与抵挡件292的右端形成滑动连接,而支点以右的第二端则形成可供踩踏的扁平状;一定位板294,板面概呈四分之一圆弧(或扇形)且面向筒体291,固定在支撑架23的下杆232及前立杆233的转角处,可随着支撑架23相对于基座21旋转,而且在后端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孔状定位部295。
如图5、图6所示,在使用状态下,定位装置29的抵挡件292受前述弹簧推抵而保持在往左凸伸的状态,并且卡抵在定位板294的前缘,使得支撑架23无法往前翻转,稳固地定位于水平状的使用位置。当使用者要收折运动器材20时,必须先踩踏杠杆件293的第二端,使杠杆件293以第一端将抵挡件292往右拉至避开定位板294,如此才能将支撑架23往前往上翻转。当支撑架23离开使用位置之后,使用者即可松开踩踏力量,此时,抵挡件292的左端会抵在定位板294的右侧面,但不致阻碍支撑架23继续转动。当支撑架23转动大约90度之后,抵挡件232会自动突入定位板294后端的孔状定位部295,使得支撑架23稳固地定位于直立状的收折位置。要由收折状态启用运动器材20时,同样要先踩踏杠杆件293以使抵挡件292抽离定位板294。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状态下的抵挡件292可能是插入定位板294前端的一孔状定位部(图中未示),或者,收折状态下的抵挡件292可能是卡抵在定位板294的后缘,同样都能达到定位效果。
支撑架23与基座21之间还设有左右对称的二弹力装置35,本实施例采用习知的气弹簧(air spring;或称气压棒),各弹力装置35具有伸长倾向,二端分别枢接在基座21的底部211及支撑架23的下杆232,而且,由于其枢接在基座21的位置往后错离支撑架21的转动轴线A1,因此当支撑架23在使用位置时,其长度会被压缩得较短,而当支撑架23在收折位置时其能伸展得较长。由此,当支撑架23由使用位置往上翻转时,弹力装置35可提供助力,让使用者较为省力。当支撑架23由收折位置往下翻转时,弹力装置35可发挥缓冲效果,避免支撑架23快速落地。
此外,如图7所示,左、右二扶手杆33之间设有一锁定装置36:右侧扶手杆33在支柱213上的杆状枢轴332笔直地穿出左侧扶手杆33的管状枢轴333,并且在外端固接一具有锁定孔361的偏转片362。相对地,在左侧扶手杆33的枢轴333上方设有一可沿轴向滑移的插销363。如图8所示,在一般状况下,插销363与偏转片362互不干涉,使得左、右二扶手杆33能够前后互逆地相对摇摆,而在摇摆时,运动器材20的连杆34、带动杆25、摆臂24及曲柄221等,都会同时做出左右两边相反的对应动作。当左、右二扶手杆33摇摆至如图9所示的同一位置时,插销363会与偏转片362上的锁定孔361同轴相对,此时,(在无人使用的状态下)使用者若将插销363推动至插入锁定孔361,则左、右二扶手33会相对固定,连带使得连杆34、带动杆25、摆臂24及曲柄221等,全都无法进行上述动作。由此,使用者要收折运动器材20之前,可先利用锁定装置36将各构件适当固定,使其在收折过程及收折状态下能够呈现安定状态,不会因构件随意活动而造成收折时的困扰(注:在支撑架23转动的过程中,左、右二扶手杆33会产生小幅度的同步偏转,而且摆臂24及曲柄221等也会对应偏转,但无法自由地往复、循环活动)。
由以上说明可知,当运动器材20闲置不用时,使用者可选择将运动器材20收折成如图10、图11所示的集缩型态,大幅减少器材的占地面积及占置空间,降低对一般室内活动的妨碍,而且便于搬移至他处存放。
如图3所示,在使用状态下,运动器材20是以基座21的底部211前端以及支撑架23底部后端的横杆235平稳支撑在地面上。基座21的底部211后端中央设有一滚轮37(如图5所示),平时不起作用,但当运动器材20处于收折状态,而且使用者想要推移器材时,可以略微抬高器材前端,利用滚轮37使器材可较轻松地在地面上滑移及转弯。
接着,如图12、图13所示的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40的主要构件与前一实施例大同小异,同样包含有一基座41、设在基座41上的一支撑架42、悬吊在支撑架42两侧的左、右二摆臂43、连接在回绕机构44(曲柄机构)与二摆臂43之间的左、右二带动杆45、以及支撑在二带动杆45上的左、右二踏板46。
类似前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基座41同样具有平置在地面上的一底部411,以及由底部411依序往上延伸的一支架412及一支柱413,而且,支架412上设有同前所述的回绕机构44及飞轮、阻力装置等,而支柱413顶端也设有同前所述的固定握把47及操控面板48。
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基座41还具有由底部411左右两侧往上延伸的左、右二前立杆414以及左、右二后立杆415。同时,支撑架42由左右分离的二组「伸缩杆」构成,各组伸缩杆包含同轴套接的一外管421及一内杆422,其中,各外管421的前端依一左右向的轴线A2枢接在对应的前立杆414顶端,后端则以可脱离(后述)的方式连接在对应的后立杆415顶端,平时保持水平姿态。各内杆422由后往前插接在外管421内,可同轴地往后伸出或往前缩入,但其后端始终保持在外管421外部。
二摆臂43分别将其枢轴端枢接在二内杆422的后端,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内杆422形成用于支撑摆臂43的「支撑部」。二带动杆45分别将第一端枢接在回绕机构44的二回绕接点(即曲柄尾端),并分别将第二端枢接在二摆臂43的摆荡端。在本实施例中,基座41的支柱413左右两侧同样枢设有可前后摇摆的左、右二扶手杆49,各扶手杆49的底端同样枢接一往后延伸的连杆51,而且各连杆51的后端同样与踏板46连接。但与前一实施例略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当中的连杆51适当部位与带动杆45的带动部451以左右轴向枢接(如图13所示),而且踏板46固定在连杆51的最后端,未与带动杆45直接连接。在此结构下,踏板46被带动杆45间接支撑及导引,同样会在一概呈椭圆形的轨迹上运动,而且在运动中会改变其与带动杆45的相对角度。
支撑架42的各内杆422顶面设有沿着长轴向等间分布的若干定位孔(图中未示)。同时,各外管421的近后端顶部设有一纵向的第一弹簧销52,平时保持以底端嵌插在内杆422上的其中一定位孔,使得内杆422无法相对于外管421进行滑移。使用者可将弹簧销52抽高,在暂时解除嵌卡的状态下,将内杆422往后拉出或往前推入,至适当位置再放松弹簧销52插入另一定位孔,使内杆422相对于外管421定位于不同位置。如此,使用者能利用内杆422的前后位移带动摆臂43的枢轴端改变位置,达到调整踏板46运动轨迹的目的。举例而言,在图13中,摆臂43的枢轴端位于可活动范围的最前端,此时,踏板46的运动轨迹(图中未示)斜度较小。在图14中,摆臂43的枢轴端位于可活动范围的最后端,此时,踏板46的运动轨迹(图中未示)斜度较大。
前已述及,支撑架42的各外管421后端是以可脱离的方式连接在基座41的后立杆415顶端,本实施例采用如下结构:外管421的后端底侧具有一往下凸伸并且位于后立杆415后侧的凸耳423,凸耳423上设有一横向的第二弹簧销53,平时保持以前端嵌插在后立杆422顶端的一插孔416(如图15所示),使得外管421与后立杆415垂直连接,即维持水平稳固搭接在基座41的前立杆414及后立杆415上,作为内杆422伸缩进退的支撑。
支撑架42也可能是由无法伸缩的左、右二杆体所构成,各杆体同样将其前端枢接在前立杆414顶端,后端以可脱离的方式连接在后立杆415顶端,而摆臂43的枢轴端则是枢接在杆体上的某特定位置(例如后端),无法通过变动空间关系来改变踏板46的运动轨迹。
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40可在如图12、图13所示的使用状态及如图15、图16所示的收折状态之间变化。当运动器材40闲置不用时,使用者若想将其收折成前述收折状态,必须将第二弹簧销53往后抽拔,解除外管421后端与后立杆415的连接关系,使前述「伸缩杆」能以前端的轴线A2为转轴,相对于基座41往前往上偏转,由此将摆臂43的枢轴端往前抬高,至适当位置时,再利用后立杆415顶端所预设的一第三弹簧销54横向嵌插摆臂43摆荡端所预设的一锁定孔431(如图12、图13所示),使得支撑架42、摆臂43、带动杆45、回绕机构44等均无法活动,呈现安定的收折状态。
第三弹簧销54与摆臂43的锁定孔431构成一锁定装置,能使支撑架42、摆臂43、带动杆45、回绕机构44等在收折状态下无法活动。显然,弹簧销54能用一般插销、螺栓、卡钩……等取代。此外,前述结构是通过将摆臂43局部锁定在基座41达到上述安定功能,但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将带动杆45局部锁定在基座41上,达到相同功能。
在收折之前,基于方便、安全、收折体积等理由,必要时可先将支撑架42的各内杆422定位于可活动范围的最前端(如图13所示),再进行上述收折动作。
要将运动器材40由收折状态展开使用时,同样必须分次进行左右两侧的释放动作,也就是,先用一手托着某侧的外管421或内杆422,抽拔该侧的第三弹簧销54,放低外管421、内杆422、摆臂43等构件,再利用第二弹簧销53重新将外管421锁定于水平姿态,完成之后再为另一侧进行相同动作。
由图13可以清楚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摆臂43可能摆荡至比基座41后立杆415更后方的位置,换言之,运动器材40在使用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其中的前后长度的后缘大致上即是摆臂43摆荡端的后端折返点所在位置。比较图13及图16可知,本实施例的收折手法同样是将支撑架42的支撑部(即内杆422后端)由一使用位置移动至相对较前的一收折位置,当摆臂43的枢轴端随着前述支撑部位移至收折位置时,摆臂43的摆荡端以及带动杆45的后端会位于比前述后端折返点更前面的位置,如此,运动器材40在收折状态下的前后长度会短于使用状态下的前后需求长度,减少对一般室内活动的妨碍,并且便于收存。
虽然前述二实施例均是「回绕机构在前、摆臂在后」的型式,但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同样可应用在「摆臂在前、回绕机构在后」的型式。可想而知,后者在收折状态下,摆臂的摆荡端会位于比使用状态下的「前端折返点」更后面的位置,即运动器材的前缘往后退缩。总的来说,如果将前后轴向的相对两端称作「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则在本发明中,摆臂的枢轴端可在较偏靠第二方向的使用位置及较偏靠第一方向的收折位置之间活动。当摆臂的枢轴端位于使用位置时,其摆荡端可在较偏靠第一方向的第一折返点及较偏靠第二方向的第二折返点之间摆荡。当摆臂的枢轴端位于收折位置时,其摆荡端会被带动至比前述第二折返点更偏靠第一方向的位置,由此缩短运动器材的前后长度。
本发明当中的支撑架(支撑部)不限定以转动方式在使用位置及收折位置之间活动。事实上,让支撑架(支撑部)相对于基座直线位移,例如水平地前后位移,同样可达到带动摆臂、带动杆等构件呈现前述收折姿态的目的。
此外,在相同的技术思想之下,本发明也可设计成支撑架固定不动,但其具有一前一后的两组支撑部,使用者可依需要将摆臂的枢轴端(以可再拆离的方式)枢接在相对较后/前的使用位置,或是相对较前/后的收折位置,也可达到相同目的。
本发明中的回绕机构并不限定为曲柄机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中未示),回绕机构的回绕接点可能是沿着椭圆形、卵形或其它形状的封闭轨迹运动(习知技艺),使得带动杆能引导踏板沿着更符合人体工学的封闭轨迹运动。

Claims (10)

1.一种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包含有:
一基座;
一支撑架,设在所述基座上,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支撑部;
二摆臂,各具有相对的一枢轴端及一摆荡端,所述二摆臂的枢轴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二支撑部;
一回绕机构,设在所述基座上,具有可相对绕转的二回绕接点;
二带动杆,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二带动杆的第一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二回绕接点,所述二带动杆的第二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二摆臂的摆荡端;
二踏板,分别由所述二带动杆直接或间接支撑,被导引在一封闭轨迹上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器材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第二方向对应于前后轴向的相对两端;所述支撑架的各支撑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控制位于一使用位置或一收折位置,所述收折位置比所述使用位置更偏靠所述第一方向;当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时,所述摆臂的摆荡端在一圆弧轨迹上前后摆荡,所述圆弧轨迹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一第一折返点及一第二折返点,所述第一折返点比所述第二折返点更偏靠所述第一方向;当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所述摆臂的摆荡端位于比所述第二折返点更偏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所述摆臂的摆荡端位于比所述第一折返点更靠近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位置比所述回绕机构的中心更偏靠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收折位置比所述回绕机构的中心更偏靠所述第一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所述带动杆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枢接在所述基座上,各所述支撑部在所述使用位置及所述收折位置之间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框架,各所述框架的底侧对应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二框架的顶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二支撑部为同步转动位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器材还包含有左、右二扶手杆及左、右二连杆,各所述扶手杆概呈纵向延伸地枢接在所述基座,各所述扶手杆的底端可前后摆荡,各所述连杆的其中一端枢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扶手杆底端,另一端连接在对应侧边的所述踏板;所述二扶手杆之间设有一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可锁定或解除所述二扶手杆之间的相对关系。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杆体,各所述杆体的其中一端枢接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形成所述支撑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收折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锁定装置,当所述支撑架的支撑部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各所述锁定装置将对应的所述摆臂锁定在所述基座上,使其无法活动。
CN2007101522530A 2007-09-20 2007-09-20 可收折的运动器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1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22530A CN101391138B (zh) 2007-09-20 2007-09-20 可收折的运动器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522530A CN101391138B (zh) 2007-09-20 2007-09-20 可收折的运动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1138A CN101391138A (zh) 2009-03-25
CN101391138B true CN101391138B (zh) 2010-09-15

Family

ID=40491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225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1138B (zh) 2007-09-20 2007-09-20 可收折的运动器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91138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1138A (zh) 200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7366B (zh) 可调整踏板轨迹的椭圆运动机
US8663037B2 (en) Soccer goal
KR101237560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스탠드
CN104334055B (zh) 弹性椅
US8720912B2 (en) Golf bag cart
US20080042473A1 (en) Collapsible support structure
CN103083870B (zh) 具有摆动的使用者支承装置的侧三角肌锻炼器械
CN208669085U (zh) 一种遮阳篷
CN101744464A (zh) 座椅构造
CN103860356A (zh) 按摩椅
CN108394484B (zh) 一种具有滑翔功能的仿蝗虫跳跃机器人
CN101112649B (zh) 可调整踏板轨迹斜度的椭圆运动机
CN101391138B (zh) 可收折的运动器材
CN106428181B (zh) 一种儿童手推车
CN107618558A (zh) 儿童推车
CN207311559U (zh) 儿童推车
CN207940517U (zh) 一种用于滑轨的缓冲自复位机构
CN110481621A (zh) 儿童推车
CN101991934B (zh) 可收折的椭圆运动机
CN106428179B (zh) 儿童手推车及其收车机构、收车折叠方法
CN114652122A (zh) 可折叠支撑架及折叠椅
CN207886564U (zh) 一种便携式体育训练跳高架
CN211918800U (zh) 童车车架
JPH02274973A (ja) 電動ステージ装置
CN108583669B (zh) 双向折叠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1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