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9124A - 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89124A CN101389124A CNA2007101453761A CN200710145376A CN101389124A CN 101389124 A CN101389124 A CN 101389124A CN A2007101453761 A CNA2007101453761 A CN A2007101453761A CN 200710145376 A CN200710145376 A CN 200710145376A CN 101389124 A CN101389124 A CN 1013891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rget
- user terminal
- relay station
- antenna mode
- current ser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当中继站位于当前服务基站区域内,中继站需要切换到邻小区基站,包括,首先当前服务的基站收到中继站报告的测量参数和中继站当前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作为目标基站;然后当前服务的基站将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和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最后中继站收到目标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向中继站发送切换信令,中继站接入到目标基站。应用本发明,通过基站、中继站与用户终端间协商,使三方在用户终端切换过程中获得统一的多天线模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带有中继站(Relay Station,RS)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下一代的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中,解决基站(Base Station,BS)范围内控制信令的高可靠性及大范围覆盖的需求等问题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IMT-Advanced系统中,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UT)的最高移动速度可达500km/h,系统的高频带操作(Upper Band Operation,UBO)部分的频带将达到5GHz,小区覆盖范围将达到5Km,此时,如何满足无线通信系统中对高数据速率和高频谱利用率的要求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在IEEE802.16系列标准、LTE、IMT-Advanced、WINNER都采用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利用多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空时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满足未来的无线移动通信中各种多媒体服务对高数据速率和高频谱性能的要求。多天线技术成为了未来移动通信标准的必选技术之一,如LTE(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的长期演进计划),IEEE802.16系列标准(美国电子工程师学会宽带接入标准),WINNER(欧洲未来通信标准)。
各种系统中基本多天线工作模式包括发射分集(Transmit Diversity,TD),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SM)和波束形成(BeamForming,BF)或三种基本模式的混合应用。在不同的场景需要采用不同的天线模式,如在室内采用分集和空间复用,在空旷原野采用波束形成技术,为此对不同场景中的基站天线设置采用不同的多天线模式。
在中继网络的切换技术中用户终端(UT)对于多天线模式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普通单天线模式,由于天线是全向工作,中继网络中的切换流程内不需要选择用户终端(UT)与切换目标基站(BS)或中继站(RS)的工作模式,如分集(TD)或复用(SM)的模式切换。在带有中继的多天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终端(UT)在基站与中继站(RS)之间切换或者带有中继的跨越小区切换时需要通过某种机制与当前服务的基站、中继站或目标基站交流,并在开始切换前确定某种双方都支持的多天线工作模式,提高多天线模式切换过程的稳定性,并保持一定的可接受的业务质量。
无线通信系统应该根据业务质量要求和实时的信道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多天线模式。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该有统一的多天线模式集合,而用户终端(UT)和基站(BS)及中继站(RS)不一定要支持所有多天线模式集合中的所有模式,在用户终端(UT)与当前服务的基站或中继站(RS)切断链路之前,用户终端(UT)应该与目标基站通过某种机制进行多天线模式协商,获得一种双方用于通信的多天线模式。
基站(BS)和用户终端(UT)没有必要支持系统多天线模式集合中的所有模式,基站(BS)和用户终端(UT)也不必拥有完全相同的多天线模式集合,基站(BS)与用户终端(UT)只需同时支持一种模式即可。但是对于基站(BS)和用户终端(UT),都应该至少保证一种基本多天线工作模式,比如发射分集(TD)模式等。根据不同多天线模式的应用场景,可以将不同应用的基站(BS)或中继站(RS)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归类。
综上所述,当前需要一种可以通过基站(BS)、中继站(RS)与用户终端(UT)之间多天线模式的协商,使三方在用户终端(UT)切换的过程中获得统一的多天线模式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通过基站(BS)、中继站(RS)与用户终端(UT)之间多天线模式的协商,使三方在用户终端(UT)切换的过程中获得统一的多天线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当中继站位于当前服务基站覆盖区域内,中继站需要切换到邻小区基站,包括以下步骤,
a、当前服务的基站收到中继站报告的测量参数和中继站当前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b、当前服务的基站将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和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c、中继站收到目标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向中继站发送切换信令,中继站接入到目标基站。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a中包括,
a1:当前服务的基站向中继站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a2: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测量参数;
a3: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当前多天线模式;
a4: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测量参数包括中继站对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b中包括,
b1: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b2: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通知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
b3: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
b4: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和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c中包括,
c1:目标基站通知当前服务的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c2:当前服务的基站通知中继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c3:目标基站进行准入控制;
c4: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的响应信号;
c5:当前服务的基站对中继站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c6:当前服务的基站向中继站发送切换信令;
c7:中继站切断与当前服务的基站之间的链路;
c8:中继站接入到目标基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用户终端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覆盖区域内,用户终端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中的中继站,包括以下步骤,
e、当前服务的基站收到用户终端报告的测量参数和用户终端当前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选择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信号质量最好的中继站作为目标中继站;
f、当前服务的基站将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收到的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g、用户终端和目标中继站收到目标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后,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e中包括,
e1: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e2: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测量参数;
e3: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多天线模式;
e4: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信号质量最好的中继站作为目标中继站。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测量参数包括用户终端对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及邻小区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所有中继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f中包括,
f1: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f2:当前服务的基站将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
f3: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f4:目标基站将切换请求通知目标中继站;
f5:目标中继站将自身的多天线模式上报给目标基站;
f6: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g中包括,
g1:目标基站将确定的多天线模式通过当前服务的基站通知用户终端;
g2:目标基站将确定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中继站;
g3:目标中继站进行准入控制,允许用户终端接入;
g4:目标中继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
g5:目标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g6: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
g7:用户终端切断与当前服务的基站之间的链路;
g8: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用户终端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覆盖区域内的中继站覆盖区域内,用户终端需要切换到邻小区基站,包括以下步骤,
o、当前服务的基站收到用户终端报告的测量参数和用户终端当前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p、当前服务的基站将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q、用户终端收到目标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后,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基站发送切换信令,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基站。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中包括,
o1:当前服务基站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o2: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传送当前服务基站的测量控制请求到用户终端;
o3: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测量参数;
o4: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测量报告;
o5: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多天线模式;
o6: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o7: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测量参数包括用户终端对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p中包括,
p1: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p2: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p3: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p4: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q中包括,
q1:目标基站通知当前服务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q2:当前服务基站下发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到当前服务的中继站;
q3: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下发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到用户终端;
q4:目标基站进行准入控制;
q5: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
q6:当前服务的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q7: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基站发送切换信令;
q8:用户终端切断与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之间的链路;
q9: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基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用户终端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覆盖区域内当前服务的中继站覆盖区域内,用户终端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的中继站,包括以下步骤,
s、当前服务的基站通过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收到用户终端报告的测量参数和用户终端当前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选择目标基站覆盖区域内信号质量最好的中继站作为目标中继站;
t、当前服务的基站将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收到的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u、用户终端和目标中继站收到目标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后,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s中包括,
s1:当前服务基站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s2: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传送当前服务基站的测量控制请求到用户终端;
s3: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测量参数;
s4: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测量报告;
s5: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多天线模式;
s6: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s7: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中继站作为目标中继站。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测量参数包括用户终端对目标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及目标基站覆盖区域内所有中继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t中包括,
t1: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t2: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t3: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t4:目标基站向目标中继站下发切换请求;
t5:目标中继站向目标基站发送自身的多天线模式;
t6: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和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u中包括,
u1:目标基站通知当前服务的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u2:当前服务的基站通过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将确定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用户终端;
u3:目标基站通知目标中继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u4:目标中继站进行准入控制;
u5:目标中继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信号;
u6: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信号;
u7:目标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u8: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
u9:用户终端切断与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之间的链路;
u10: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中继网络中多天线模式的协商与确定都在基站(BS)中完成;
2、切换时,中继网络中的所有中继站(RS)和用户终端(UT)以及相邻小区中的基站(BS)和中继站(RS)将自身的多天线模式上报给基站(BS),基站(BS)只通知协商后确定的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减少了信令交互的次数,降低了系统开销;
3、用户终端(UT)在基于协商的多天线模式选择后的切换与接入过程可以直接采用用户终端(UT)接入基站(BS)的过程,简化了系统设计;
4、用户终端(UT)在基站(BS)覆盖区域或跨小区内移动时,可以根据测量结果灵活的在基站(BS)覆盖区域与所有其它中继站(RS)覆盖区域内或相邻小区的基站(BS)覆盖区域以及相邻小区内所有中继站(RS)覆盖区域内切换。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中继站从当前服务的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从当前服务的基站切换到邻小区内的中继站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从当前服务小区内的中继站切换到邻小区基站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从当前服务小区的中继站切换到邻小区内中继站时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中继站从当前服务的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流程图;
图6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从当前服务的基站切换到邻小区内的中继站的流程图;
图7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从当前服务小区内的中继站切换到邻小区基站的流程图;
图8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从当前服务小区的中继站切换到邻小区内中继站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为保持多天线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当用户终端(UT)因移动从当前服务基站(BS)覆盖区域移动到邻小区基站(BS)覆盖区域,以及中继站(RS)从当前服务基站(BS)覆盖区域切换到邻小区基站(BS)覆盖区域时,存在四种类型的测量结果及切换请求:
(1)中继站(RS)从当前服务小区的基站(BS)覆盖区域切换到邻小区的基站(BS)覆盖区域时,此时,中继站(RS)向当前服务的基站(BS)发起切换请求;
(2)用户终端(UT)从当前服务小区的基站(BS)切换到邻小区中的中继站(RS),此时,用户终端(UT)向当前服务的基站(BS)发起切换请求;
(3)用户终端(UT)从当前服务小区中的中继站(RS)切换到邻小区的基站(BS)时,此时,用户终端(UT)向当前服务的基站(BS)发起切换请求;
(4)用户终端(UT)从当前服务小区中的中继站(RS)切换到邻小区中的中继站(RS)时,此时,用户终端(UT)向当前服务的基站(BS)发起切换请求。
当发生上述类型的测量结果及切换请求时,最终由基站(BS)发出测量控制信号,用户终端(UT)及基站(BS)覆盖区域内的所有中继站(RS)所具备的多天线工作能力上报基站(BS),基站(BS)选择用户终端(UT)及中继站(RS)所支持的基本多天线工作方式,并通知用户终端(UT)及中继站(RS),支持用户终端(UT)的接入。
在中继网络中,中继站(RS)和用户终端(UT)在切换过程中会发生上述的四种情况下的切换。
因此,本发明中继网络中基于协商的小区切换过程的多天线模式选择的方法将包含四种类型:
(1)中继站(RS)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BS)覆盖区域内,经过测量,中继站(RS)需要切换到邻小区基站(BS);
(2)用户终端(UT)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BS)覆盖区域内,经过测量,用户终端(UT)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BS)覆盖区域的中继站(RS);
(3)用户终端(UT)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BS)覆盖区域内的中继站(RS)覆盖区域内,经过测量,用户终端(UT)需要切换到邻小区基站(BS);
(4)用户终端(UT)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BS)覆盖区域内的中继站(RS)覆盖区域内,经过测量,用户终端(UT)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BS)覆盖区域中的中继站(RS)。
其中,基站(BS)有切换请求的最终决定权,中继站(RS)、用户终端(UT)以及基站(BS)自身的多天线模式的选择都由基站协商完成,多天线模式确定后由基站(BS)通知中继站(RS)及用户终端(UT)。
对实际应用场景分析可知,应用于不同场景下基站(BS)的多天线模式应包含基本模式的不同子集。表1举例说明了不同场景应用的多天线模式归类。
表1 不同场景应用的多天线模式
应用场景 | 多天线模式 |
较空旷的环境 | BF/TD/SM |
市区,基站天线架设高 | BF/TD/SM |
闹市区,基站天线侧反射物较多 | SM/TD |
热点地区补盲、拉远 | SM/TD |
室内覆盖 | SM/TD |
图1、图2、图3、图4分别显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中继站(RS)从当前服务的基站(BS)切换到目标基站(BS)、用户终端(UT)从当前服务的基站(BS)切换到邻小区内的中继站(RS)、用户终端(UT)从当前服务小区内的中继站(RS)切换到邻小区基站(BS)、用户终端(UT)从当前服务小区的中继站(RS)切换到邻小区内中继站(RS)时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切换时基于协商的多天线模式选择场景分别属于上述的四种类型。
本发明的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基于协商的多天线模式选择的方法包括:
如图5所示,中继站位于当前服务基站覆盖区域内,经过测量,中继站需要切换到邻小区基站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前服务的基站向中继站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步骤102: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测量参数;
测量参数中包括中继站对可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步骤103: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当前多天线模式;
步骤104: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即目标基站;
步骤105: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步骤106: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通知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107: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
步骤108: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和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109:目标基站通知当前服务的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110:当前服务的基站通知中继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111:目标基站进行准入控制;
步骤112: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的响应信号;
步骤113:当前服务的基站对中继站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步骤114:当前服务的基站向中继站发送切换信令;
步骤115:中继站切断与当前服务的基站之间的链路;
步骤116:中继站接入到目标基站。
如图6所示,用户终端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覆盖区域内,经过测量,用户终端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的中继站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步骤202: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测量参数;
测量参数中包括用户终端对可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及邻小区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所有中继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步骤203: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多天线模式;
步骤204: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信号质量最好的中继站,即目标中继站;
步骤205: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步骤206:当前服务的基站将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
步骤207: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步骤208:目标基站将切换请求通知目标中继站;
步骤209:目标中继站将自身的多天线模式上报给目标基站;
步骤210: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211:目标基站将确定的多天线模式通过当前服务的基站通知用户终端;
步骤212:目标基站将确定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中继站;
步骤213:目标中继站进行准入控制,允许用户终端接入;
步骤214:目标中继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
步骤215:目标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步骤216: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
步骤217:用户终端切断与当前服务的基站之间的链路;
步骤218: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如图7所示,用户终端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覆盖区域内的中继站覆盖区域内,经过测量,用户终端需要切换到邻小区基站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当前服务基站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步骤302: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传送当前服务基站的测量控制请求到用户终端;
步骤303: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测量参数;
测量参数中包括用户终端对可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步骤304: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测量报告;
步骤305: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多天线模式;
步骤306: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307: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即目标基站;
步骤308: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步骤309: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310: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步骤311: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312:目标基站通知当前服务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313:当前服务基站下发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到当前服务的中继站;
步骤314: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下发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到用户终端;
步骤315:目标基站进行准入控制;
步骤316: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
步骤317:当前服务的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步骤318: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基站发送切换信令;
步骤319:用户终端切断与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之间的链路;
步骤320: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基站。
如图8所示,用户终端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覆盖区域内当前服务的中继站覆盖区域内,经过测量,用户终端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的中继站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当前服务基站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步骤402: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传送当前服务基站的测量控制请求到用户终端;
步骤403: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测量参数;
测量参数中包括用户终端对目标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及目标基站覆盖区域内所有中继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步骤404: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测量报告;
步骤405: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多天线模式;
步骤406: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407: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中继站,即目标中继站;
步骤408: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步骤409: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410: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步骤411:目标基站向目标中继站下发切换请求;
步骤412:目标中继站向目标基站发送自身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413: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和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414:目标基站通知当前服务的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415:当前服务的基站通过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将确定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用户终端;
步骤416:目标基站通知目标中继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步骤417:目标中继站进行准入控制;
步骤418:目标中继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信号;
步骤419: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信号;
步骤420:目标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步骤421: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
步骤422:用户终端切断与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之间的链路;
步骤423: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采用本发明的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基于协商的多天线模式选择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
中继网络中多天线模式的协商与确定都在基站中完成;
切换时,中继网络中的所有中继站和用户终端以及相邻小区中的基站和中继站将自身的多天线模式上报给基站,基站只通知协商后确定的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减少了信令交互的次数,降低了系统开销;
用户终端在基于协商的多天线模式选择后的切换与接入过程可以直接采用用户终端接入基站的过程,简化了系统设计;
用户终端在基站覆盖区域或跨小区内移动时,可以根据测量结果灵活的在基站覆盖区域与所有其它中继站覆盖区域内或相邻小区的基站覆盖区域以及相邻小区内所有中继站覆盖区域内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当中继站位于当前服务基站覆盖区域内,中继站需要切换到邻小区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当前服务的基站收到中继站报告的测量参数和中继站当前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b、当前服务的基站将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和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c、中继站收到目标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向中继站发送切换信令,中继站接入到目标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包括,
a1:当前服务的基站向中继站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a2: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测量参数;
a3: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当前多天线模式;
a4: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数包括中继站对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包括,
b1: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b2: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通知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
b3: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
b4: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和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包括,
c1:目标基站通知当前服务的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c2:当前服务的基站通知中继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c3:目标基站进行准入控制;
c4: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的响应信号;
c5:当前服务的基站对中继站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c6:当前服务的基站向中继站发送切换信令;
c7:中继站切断与当前服务的基站之间的链路;
c8:中继站接入到目标基站。
6、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用户终端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覆盖区域内,用户终端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中的中继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e、当前服务的基站收到用户终端报告的测量参数和用户终端当前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选择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信号质量最好的中继站作为目标中继站;
f、当前服务的基站将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收到的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g、用户终端和目标中继站收到目标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后,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包括,
e1: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e2: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测量参数;
e3: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基站报告多天线模式;
e4: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信号质量最好的中继站作为目标中继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数包括用户终端对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及邻小区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所有中继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包括,
f1: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f2:当前服务的基站将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
f3: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f4:目标基站将切换请求通知目标中继站;
f5:目标中继站将自身的多天线模式上报给目标基站;
f6: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包括,
g1:目标基站将确定的多天线模式通过当前服务的基站通知用户终端;
g2:目标基站将确定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中继站;
g3:目标中继站进行准入控制,允许用户终端接入;
g4:目标中继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
g5:目标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g6: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
g7:用户终端切断与当前服务的基站之间的链路;
g8: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11、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用户终端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覆盖区域内的中继站覆盖区域内,用户终端需要切换到邻小区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o、当前服务的基站收到用户终端报告的测量参数和用户终端当前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p、当前服务的基站将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q、用户终端收到目标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后,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基站发送切换信令,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基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包括,
o1:当前服务基站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o2: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传送当前服务基站的测量控制请求到用户终端;
o3: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测量参数;
o4: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测量报告;
o5: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多天线模式;
o6: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o7: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数包括用户终端对接收到的邻小区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p中包括,
p1: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p2: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p3: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p4: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q中包括,
q1:目标基站通知当前服务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q2:当前服务基站下发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到当前服务的中继站;
q3: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下发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到用户终端;
q4:目标基站进行准入控制;
q5: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
q6:当前服务的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q7: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基站发送切换信令;
q8:用户终端切断与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之间的链路;
q9: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基站。
16、一种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用户终端位于当前服务的基站覆盖区域内当前服务的中继站覆盖区域内,用户终端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的中继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当前服务的基站通过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收到用户终端报告的测量参数和用户终端当前的多天线模式后,当前服务的基站选择目标基站覆盖区域内信号质量最好的中继站作为目标中继站;
t、当前服务的基站将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收到的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u、用户终端和目标中继站收到目标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后,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中包括,
s1:当前服务基站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发送测量控制请求;
s2: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传送当前服务基站的测量控制请求到用户终端;
s3: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测量参数;
s4: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测量报告;
s5:用户终端向当前服务的中继站报告多天线模式;
s6: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s7:当前服务的基站协商确定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邻小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中继站作为目标中继站。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参数包括用户终端对目标基站测量的信号质量及目标基站覆盖区域内所有中继站测量的信号质量。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t中包括,
t1:当前服务的基站决定切换;
t2: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
t3:当前服务的基站向目标基站发起切换请求;
t4:目标基站向目标中继站下发切换请求;
t5:目标中继站向目标基站发送自身的多天线模式;
t6:目标基站根据自身的多天线模式及用户终端的多天线模式和目标中继站的多天线模式进行协商,确定一种共同支持的多天线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u中包括,
u1:目标基站通知当前服务的基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u2:当前服务的基站通过当前服务的中继站将确定的多天线模式通知用户终端;
u3:目标基站通知目标中继站确定的多天线模式;
u4:目标中继站进行准入控制;
u5:目标中继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信号;
u6:目标基站向当前服务的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应答信号;
u7:目标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下行资源分配;
u8:目标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切换信令;
u9:用户终端切断与当前服务的中继站之间的链路;
u10:用户终端接入到目标中继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453761A CN101389124B (zh) | 2007-09-11 | 2007-09-11 | 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453761A CN101389124B (zh) | 2007-09-11 | 2007-09-11 | 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89124A true CN101389124A (zh) | 2009-03-18 |
CN101389124B CN101389124B (zh) | 2012-05-09 |
Family
ID=40478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4537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9124B (zh) | 2007-09-11 | 2007-09-11 | 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89124B (zh)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85918A1 (zh) * | 2009-02-02 | 2010-08-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动配置中继节点的服务小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1938791A (zh) * | 2009-06-30 | 2011-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多天线模式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137456A (zh) * | 2010-01-22 | 2011-07-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天线终端的切换接入方法及系统 |
CN102273171A (zh) * | 2009-03-19 | 2011-12-07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在通信单元之间交互共享信息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
WO2011150571A1 (zh) * | 2010-06-03 | 2011-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切换信令的传输方法、系统和基站 |
WO2012034452A1 (zh) * | 2010-09-16 | 2012-03-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协商确定rn工作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752821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2752820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2821484A (zh) * | 2011-06-08 | 2012-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空口上数据承载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
CN102868433A (zh) * | 2012-09-10 | 2013-01-0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多输入多输出y信道中基于天线选择的信号传输方法 |
CN103875193A (zh) * | 2011-10-21 | 2014-06-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中间节点的切换 |
CN102598790B (zh) * | 2010-01-06 | 2014-11-0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中继网络中服务切换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4202781A (zh) * | 2014-09-17 | 2014-12-10 | 同济大学 | 一种用于多模式蜂窝系统中小区切换的小区传语 |
US9030364B2 (en) | 2010-09-07 | 2015-05-12 | Kunjie Zhuang | Dual-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
CN105307220A (zh) * | 2014-07-15 | 2016-0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2d业务的切换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2123480B (zh) * | 2010-01-11 | 2016-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节点接入能力的通知及传输方法 |
CN109526038A (zh) * | 2017-09-18 | 2019-03-26 | Sk普兰尼特有限公司 | 用户终端、操作该用户终端的方法及服务装置 |
CN111586806A (zh) * | 2020-04-24 | 2020-08-25 | 深圳市塔洛思技术有限公司 | 高速环境下的无线漫游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41987B (zh) * | 2005-09-30 | 2010-09-01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天线通信方式的控制方法 |
-
2007
- 2007-09-11 CN CN2007101453761A patent/CN1013891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85918A1 (zh) * | 2009-02-02 | 2010-08-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动配置中继节点的服务小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273171A (zh) * | 2009-03-19 | 2011-12-07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在通信单元之间交互共享信息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
CN101938791A (zh) * | 2009-06-30 | 2011-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多天线模式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598790B (zh) * | 2010-01-06 | 2014-11-0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中继网络中服务切换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2123480B (zh) * | 2010-01-11 | 2016-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节点接入能力的通知及传输方法 |
CN102137456A (zh) * | 2010-01-22 | 2011-07-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天线终端的切换接入方法及系统 |
WO2011088636A1 (zh) * | 2010-01-22 | 2011-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天线终端的切换接入方法及系统 |
WO2011150571A1 (zh) * | 2010-06-03 | 2011-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切换信令的传输方法、系统和基站 |
US9030364B2 (en) | 2010-09-07 | 2015-05-12 | Kunjie Zhuang | Dual-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
WO2012034452A1 (zh) * | 2010-09-16 | 2012-03-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协商确定rn工作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404100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协商确定rn工作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
WO2012142824A1 (zh) * | 2011-04-22 | 2012-10-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2752820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2752821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2821484B (zh) * | 2011-06-08 | 2016-0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空口上数据承载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
CN102821484A (zh) * | 2011-06-08 | 2012-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空口上数据承载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
CN103875193A (zh) * | 2011-10-21 | 2014-06-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中间节点的切换 |
CN103875193B (zh) * | 2011-10-21 | 2017-12-1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中间节点的切换 |
CN102868433B (zh) * | 2012-09-10 | 2015-04-0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多输入多输出y信道中基于天线选择的信号传输方法 |
CN102868433A (zh) * | 2012-09-10 | 2013-01-0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多输入多输出y信道中基于天线选择的信号传输方法 |
CN105307220A (zh) * | 2014-07-15 | 2016-0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2d业务的切换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4202781A (zh) * | 2014-09-17 | 2014-12-10 | 同济大学 | 一种用于多模式蜂窝系统中小区切换的小区传语 |
CN109526038A (zh) * | 2017-09-18 | 2019-03-26 | Sk普兰尼特有限公司 | 用户终端、操作该用户终端的方法及服务装置 |
CN109526038B (zh) * | 2017-09-18 | 2023-03-28 | Sk普兰尼特有限公司 | 用户终端、操作该用户终端的方法及服务装置 |
CN111586806A (zh) * | 2020-04-24 | 2020-08-25 | 深圳市塔洛思技术有限公司 | 高速环境下的无线漫游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89124B (zh) | 2012-05-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89124B (zh) | 中继网络小区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 |
Halbauer et al. | 3D beamform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or cellular networks | |
US9191098B2 (en) | Capability reporting for relay n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1517924B (zh) | 用于在蜂窝网络中提供专用容量的系统和方法 | |
CN1964521B (zh) |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及装置 | |
KR101075964B1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링크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1873675B (zh) |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协作组信息的发送方法及基站 | |
US9570815B2 (en) |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over using the same | |
CN103109558B (zh) | 提高物理扇区用户容量的方法、装置和基站 | |
CN101478337B (zh)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 |
US20140073337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illimeter-wave frequency band | |
CN101388696A (zh) | 中继网络切换过程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方法 | |
CN102256309B (zh) | 协作多基站组网环境下的主从基站选择与切换方法 | |
CN102090021A (zh) | 下一代蜂窝通信系统中在基站与非视线信道终端之间通信及建立中继信道的方法 | |
US20100291935A1 (en) | Multi-stream wireless relay | |
CN102006639A (zh) | 切换处理方法和系统、中继装置以及基站 | |
CN101998441B (zh) | 一种动态协作的方法和系统、一种数据交换设备 | |
EP1942591A2 (en) |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 |
CN102137456A (zh) | 多天线终端的切换接入方法及系统 | |
US20110019589A1 (en) | control method of single-frequency network and a control entity of a single-frequency network | |
CN101917217A (zh) | 选择协作点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389126B (zh) | 一种小区切换中的多天线模式选择的方法 | |
CN103619022A (zh) | 一种异构网络中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3858475A (zh) | 多rat网络下的无线资源协调调度方法 | |
CN102547774A (zh) | 无线室内优化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