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8337B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8337B
CN101478337B CN200810000069.9A CN200810000069A CN101478337B CN 101478337 B CN101478337 B CN 101478337B CN 200810000069 A CN200810000069 A CN 200810000069A CN 101478337 B CN101478337 B CN 101478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node
base station
terminal
data messag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00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8337A (zh
Inventor
刘晟
常欣
司宏杰
卢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000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8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8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8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中继节点,用于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转发至少两个基站与基站下对应的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中继传输方法及中继装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蜂窝网络中,在至少两个小区的边缘设置为相应小区服务的RS,通过该RS转发多个BS与对应的终端之间的信息,通过该RS协调多个BS或者多个BS下的RS,从系统的角度去调度各个BS和RS,避免了不同BS所在小区之间的干扰。特别的,在不增加终端复杂度的前提下,能更有效的解决小区边缘的干扰,提高小区覆盖和小区边缘容量,优化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包括一种实现协同中继蜂窝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继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出于频率资源复用、系统资源分配管理和移动用户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大多数无线接入系统普遍采用蜂窝结构作为网络组织结构。但是随着无线宽带传输技术的引入,同频组网下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成为蜂窝结构系统的瓶颈。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蜂窝结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一个小区包括一个基站(base station,BS)和若干个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BS向MS发送信息或者接收从MS发送过来的信息,即BS和MS之间直接进行信息的传输。但是如果MS在小区边缘,由于BS到MS的功率损耗大,相邻小区的同频干扰严重,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将会显著下降整个系统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系统中性能损失不仅仅是由于更大的路径损耗,更多的是来源于邻区干扰。现有无线接入系统,例如UMTS、LTE、UMB采用的干扰控制与消除手段包括:功率控制技术降低干扰、FFR(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部分频率复用)技术(在小区边缘分配正交资源)、扩频或跳频技术使干扰随机化、终端采用复杂的干扰消除技术等。功率控制技术能显著的降低干扰,但不能真正消除干扰;FFR技术降低了频谱利用效率;干扰随机化也只是抑制干扰而不能真正消除干扰。并且上述技术都不能改善路径损耗带来的性能下降。由于存在小区间干扰,各基站即使提高功率也难以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从而不能有效改善系统容量。
另外,在终端上采用复杂的干扰消除技术,如使用复杂的干扰抑制接收机或者配置多根天线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小区间干扰,但终端复杂度的提高不仅给终端实现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增加终端的单位成本,从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角度来看,由于终端数量巨大,其单位成本的提高将大大增加整个系统的成本开销,从而增加系统的运营成本,这是设备商和运营商都不愿看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和该系统下的传输方法及装置,本发明能够消除邻区干扰,改善小区边缘的用户性能,降低基站发射功率,扩展小区覆盖范围,降低终端复杂度,从根本上提高系统容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中继节点,用于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转发至少两个基站与基站下对应的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
至少两个基站,用于将发往对应的终端的数据信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对应的终端的数据信息;
基站下对应的终端,用于将发送对应基站的数据信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对应的终端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应用于包含中继节点的蜂窝网络中,所述中继节点至少为两个基站服务,该方法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所述中继节点向基站对应的终端转发所述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应用于包含中继节点的蜂窝网络中,所述中继节点至少为两个基站服务,该方法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下的终端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对应的基站转发所述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向基站对应的终端转发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下的终端的数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对应的基站转发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发明给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中,设置至少同时为两个BS服务的RS(Relay Station,中继站或中继节点),通过该RS转发多个BS与对应小区边缘的用户之间的信息。一方面,多个BS可以不需要协调与RS的传输,另一方面RS与多个小区的边缘用户之间的路径损耗小,并且可以协调与这些用户的传输,从而消除不同BS对应小区边缘之间的邻区干扰,改善链路质量,扩展小区覆盖,提升小区边缘容量,优化系统性能。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在不需要提高终端实现复杂度的条件下显著提高小区边缘的系统容量,使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从根本上得以改善,接近或达到小区中心的吞吐量水平,还能降低基站发射功率或提高小区覆盖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蜂窝结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网络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无线通信系统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无线通信系统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下行中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上行中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系统和中继传输方法的网络结构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系统和中继传输方法的网络结构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RS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支持一种新的协同中继蜂窝无线通信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多个基站、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终端。其中,基站是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通信网和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在GSM网络中,基站称为Base Station,简称BS,而在WCDMA等系统中,基站称为NodeB,在以下各实施例中,仅以基站为BS为例进行说明。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描述中一个小区对应一个基站,但在实际网络中,基站可以是控制多个小区的物理实体,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这种情况。终端包括MS和固定终端,以下仅以终端为MS为例进行说明,固定终端与MS的方案相类似。中继节点称为Relay Station,简称RS。在以下各实施例中,仅以基站为BS为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系统中,一个RS可以为多个(至少两个)BS(或小区)服务,接收来自多个BS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发给各BS对应小区边缘的MS;或接收来自上述MS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发给对应的BS。在本发明给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个BS和RS之间、RS和MS之间都可以用正交资源或相同或部分相同资源来传输数据。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RS接收多个BS(BS1,BS2,BS3)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发给各BS对应小区边缘的多个MS(MS1,MS2,MS3),并接收来自上述MS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发给对应的BS。图2中仅画出一个RS,来表示收发流程和最简单的网络结构。RS可以部署在小区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在实际网络结构中,为了能更好消除邻区干扰和提升小区边缘性能,RS可以部署在小区的边缘,在图2中RS部署在三个相邻小区边缘处。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网络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中,一部分RS部署在三个相邻小区边缘处,另一部分RS在两个相邻小区边缘处。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无线通信系统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还支持一种新的网络结构。这个网络结构中包括多个BS、多个RS和多个MS,其中若干个RS组成一个RS组(或RS网络)。RS组可以为多个BS服务,接收来自多个BS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发给所述BS对应的小区边缘的一个或多个MS;或接收来自所述MS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发给对应的BS。RS组内的每个RS可以与多个(至少两个)BS传输信息,各RS之间可以直接传输信息。当MS位于RS1的范围之内,RS1可以直接将来自BS的数据发送给MS,例如RS1发送数据给MS1、或者MS2、或者MS3;当MS位于RS3的发射范围之外但在RS组范围之内,RS3可以通过其他RS转发数据给MS,例如,RS3无法直接发送数据给MS2,RS3可以通过RS1或者RS2将数据转发给MS2。采用多个协同RS的蜂窝网络,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无线通信系统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还支持另一种新的网络结构。这个网络结构中包括多个BS、多个单小区RS、多个小区协同RS和多个MS。其中一个多小区协同RS可以为多个(至少两个)BS服务,直接接收或通过一个或多个单小区RS(只属于单个小区的RS)转发来自多个BS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发给各BS对应小区边缘的MS;或接收来自上述MS的信息,直接或通过一个或多个单小区RS转发这些信息给对应的BS。图5中RS1为多小区协同RS,RS2为单小区RS,当MS处于RS1范围内时,RS1可以直接将来自BS的数据发送给MS,例如RS1直接将BS1发送的数据转发给MS1;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单小区RS转发,将来自BS的数据发送给MS,例如BS2给MS2的数据经过RS2(单小区RS)和RS1(多小区协同RS)转发后发送给MS2。采用这种蜂窝网络,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区覆盖范围和系统性能。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下行中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601、RS接收来自至少两个BS的数据信息。
多个BS可以使用正交资源向RS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正交资源包括通过时分,频分,码分等方式进行区分的资源,特别地,所述正交资源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的不同时频域资源。
另一方面多个BS也可以使用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物理资源向RS发送数据信息(比如相同的时频资源),而RS通过多根接收天线(多于所述BS发射天线的总和)接收以上所述多个BS发送的信息。并使用多天线技术来解开各个BS的信息,例如,采用基于空间复用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术或自适应阵列天线(AAS)技术,其中,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的典型例子是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
步骤602、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RS向BS对应的MS转发数据信息。
RS向MS发送信息时,可以进行如下操作:RS也可以使用以上所述的各种正交资源向一个或多个MS发送信息。
另一方面,RS也可以使用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物理资源向MS发送信息,例如多用户MIMO技术或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上行中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701、RS接收来自多个MS的数据信息。
多个(至少两个)BS对应的小区边缘的多个MS给RS发送信息时,可以进行如下操作:MS可以使用正交资源向RS发送数据信息。
另一方面MS也可以使用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物理资源向RS发送数据信息,RS通过多根接收天线(多于上述MS的发射天线总和)接收以上所述多个MS发送的数据信息,并使用多天线(MIMO)的空间复用技术解开各个MS的数据信息。
步骤702、RS向至少两个BS发送数据信息。
一个RS给以上所述多个MS对应的多个BS发送信息时,可以进行如下操作:RS也可以使用正交资源向BS发送数据信息。另一方面RS也可以使用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物理资源向多个BS发送信息,例如多用户MIMO技术或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系统和中继传输方法的网络结构图。
本发明实施例三支持一种新的传输模式-透明的资源分配和链路控制模式。在所述系统中,MS1属于BS1,MS2属于BS2。在这种传输模式的下行链路中,BS1和BS2向RS传输的和RS分别向MS1和MS2传输的资源分配和链路控制都是由BS管理。在这种传输模式下的上行链路中,MS1和MS2向RS传输和RS向BS1和BS2传输的资源分配和链路控制也都是由BS管理。
具体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BS向RS发送的数据信息中包括BS希望通过RS向MS1和MS2转发的数据,还包括这些数据对应的目标MS的标识信息,进一步地,包括BS指定的RS向MS转发数据所使用的下行物理资源分配信息和传输模式信息,以及MS向RS发送数据的上行物理资源分配信息和传输模式信息。以上数据、标识信息、物理资源分配信息和传输模式控制信息可以集中发送也可以分开发送。
RS向MS发送的信息中应包括BS希望通过RS向MS转发的数据,还包括这些数据对应的目标MS的标识信息,进一步地,包括BS指定的MS向RS发送数据的上行物理资源分配信息和传输模式信息。
MS向RS发送的信息中应包括MS希望通过RS向BS转发的数据,进一步地,包括MS向BS的资源请求和链路状态报告。
RS向BS发送的信息中应包括MS的发送数据和MS的资源请求和链路状态报告。
方法二:
或者BS向MS发送调度信息,其中包括调度给MS的下行物理资源,以及使用的编码调制方式;并向RS发送希望通过RS转发给MS的数据,其中还包含目标MS的标识。RS同时接收BS发送给MS的调度信息以及BS希望RS向MS转发的数据信息,然后在BS调度给MS的资源上使用BS规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发送BS希望其转发的信息。
BS还向MS发送上行调度信息,其中包括调度给MS的上行物理资源,MS和RS都应该接收次调度信息,MS在所述上行物理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RS监听所述的上行物理资源,并将接收到的MS发送的数据转发给BS。
MS向RS发送的信息中应包括MS希望通过RS向BS转发的数据,进一步地,包括MS向BS的资源请求和链路状态报告。
RS向BS发送的信息中应包括MS的发送数据和MS的资源请求和链路状态报告。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系统和中继传输方法的网络结构图。
本发明实施例四支持另一种新的传输模式-非透明的资源分配和链路控制模式。在所述系统中,MS1属于BS1,MS2属于BS2。在这种传输模式的下行链路中,BS1和BS2向RS传输的资源分配和链路控制,RS向MS1和MS2传输的总资源池是由BS管理。RS向MS1和MS2传输的资源分配和链路控制则是由RS协调管理。在这种传输模式下的上行链路中,MS1和MS2向RS传输的资源分配和链路控制由RS管理;MS向RS传输的总资源,RS向BS1和BS2传输的资源分配和链路控制则是由BS管理。
BS向RS发送的数据信息中包括BS希望通过RS向MS1和MS2转发的数据,还包括这些数据对应的目标MS的标识信息,进一步地,包括BS指定的RS向MS转发数据所使用的下行物理资源池信息,以及MS向RS发送数据的上行物理资源池信息。以上数据、标识信息、物理资源池信息和传输模式控制信息可以集中发送也可以分开发送。
RS在BS指定物理资源池中调度RS向各个MS传输的物理资源和设定相应的传输模式。RS向MS发送的信息中应包括BS希望通过RS向MS转发的数据,还包括这些数据对应的目标MS的标识信息,进一步地,包括RS调度的MS向RS发送数据的上行物理资源分配信息和传输模式信息。
MS向RS发送的信息中应包括MS希望通过RS向BS转发的数据,进一步地,包括MS向RS的资源请求和链路状态报告。
RS向BS发送的信息中应包括MS的发送数据和RS的资源请求。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中包括三个BS、使用多天线的RS和三个MS。RS和多个BS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收发信息,提高系统频谱利用效率。每个BS配置了两个发送天线,而RS配置了六个接收天线。
三个BS(BS1、BS2、BS3)发送的调制符号分别是s1,1、s1,2,s2,1、s2,2和s3,1、s3,2,每个调制符号分别通过一个发送天线传输。BS和RS之间信息传输的基带模型如下:
y → = h 1,1,1 h 1,1,2 h 1,2,1 h 1,2,2 h 1,3,1 h 1,3,2 h 2,1,1 h 2,1,2 h 2,2,1 h 2,2,2 h 2,3,1 h 2,3,2 h 3,1,1 h 3,1,2 h 3,2,1 h 3,2,2 h 3,3,1 h 3,3,2 h 4,1,1 h 4,1,2 h 4,2,1 h 4,2,2 h 4,3,1 h 4,3,2 h 5,1,1 h 5,1,2 h 5,2,1 h 5,2,2 h 5,3,1 h 5,3,2 h 6,1,1 h 6,1,2 h 6,2,1 h 6,2,2 h 6,3,1 h 6 , 3,2 s 1,1 s 1,2 s 2,1 s 2,2 s 3,1 s 3,2
其中sj,k下标j,k分别表示BS索引和BS天线索引,hi,j,k下标i,j,k分别表示RS接收天线索引、BS索引和BS发射天线索引。使用多天线处理技术,RS能够解出s1,1、s1,2、s2,1、s2,2、s3,1、s3,2
通过站址的选择,RS和BS之间的信道由LOS(Line of sight,视距)主导,并且RS站址固定,信道稳定变化缓慢。RS能通过比较长周期间隔的三个BS之间相互正交的导频测量信道信息H,这样可以显著节省导频开销和信道测量跟踪的复杂度。
对于从RS到BS的上行链路,RS使用多根发射天线使用预编码技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给三个BS传输数据,BS使用多天线技术接收并解出相应数据。同样,由于RS和BS之间信道稳定变化缓慢,能使用较长周期三个BS之间相互正交的导频测量信道信息,可显著节省导频开销和信道测量跟踪的复杂度。
另外,对RS到MS的下行链路和MS到RS的上行链路,RS可以通过多根天线联合发送和联合接收多个MS的数据,RS和多个MS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使用正交或相同的时频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BS使用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物理资源向RS发送数据信息,而RS通过多根接收天线接收以上所述多个BS发送的信息,不仅能大大提高BS和RS链路之间的频谱利用效率,还能简化终端复杂度,降低终端和整个网络的运营成本,是本发明关键所在。
本发明实施例支持一种RS装置。这个RS装置能同时为至少两个(多个)BS服务,接收来自多个BS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发给一个或多个MS。RS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a)同时接入到所述多个BS;
b)接收所述多个BS的发射信息;
c)向所述多个BS发射信息;
d)接收所述多个BS的上行同步控制信令,并按信令完成上行同步;
e)测量和所述多个BS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并向所述多个BS报告相应的信道状态信息;
f)转发所述多个BS和所述多个小区MS间的控制信息和数据;
g)控制所述多个小区MS的系统接入(非透明模式传输模式下);
h)在所述多个BS所指定的资源中,为所述多个小区的用户调度和分配资源(非透明模式传输模式下)。
本发明实施例支持一种BS装置。BS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a)以正交的方式(时间、频率、空间、码)发射部分通用或专用导频;
b)支持所述RS接入系统;
c)支持隶属本小区的MS通过所述RS接入系统;
d)控制所述RS传输信息的资源管理和分配;
e)控制通过所述RS接入的MS传输信息的资源管理和分配(集中式控制);
f)指定通过所述RS接入的MS传输信息的总资源,由所述RS控制所述MS的资源管理和分配(分布式控制);
g)控制隶属本小区的MS在自身和所述RS之间的切换,以及和其它BS之间的切换。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RS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中继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发送单元1102,用于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向基站对应的终端转发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为终端分配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包括:
通知子单元,用于通知终端分配单元分配的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
转发子单元,用于使用分配单元分配好的物理资源向终端转发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数据信息包括:基站指定通过中继装置向终端转发的数据、数据对应的目标终端的标识信息和基站指定中继装置向终端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发送单元包括:
通知子单元,用于将基站指定的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转发给终端。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
指令单元,用于接收基站的上行同步控制信令;
同步单元,用于按照指令单元接收的上行同步控制信令,完成上行同步。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与基站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上报单元,用于将测量单元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给对应的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继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下的终端的数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对应的基站转发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9)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中继节点,用于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转发至少两个基站与基站下对应的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
至少两个基站,用于将发往对应的终端的数据信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对应的终端的数据信息;
基站下对应的终端,用于将发送对应基站的数据信息发送给所述中继节点,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对应的终端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
所述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包括:中继节点通过多根接收天线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发送的数据信息,并使用多天线技术解开各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部署在三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或两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和终端之间通过正交资源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和终端之间通过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物理资源通信。
4.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含中继节点的蜂窝网络中,所述中继节点至少为两个基站服务,该方法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所述中继节点向基站对应的终端转发所述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
所述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包括:中继节点通过多根接收天线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发送的数据信息,并使用多天线技术解开各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部署在三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或两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包括:基站指定通过所述中继节点向终端转发的数据和所述数据对应的目标终端的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所述中继节点向基站对应的终端转发所述数据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终端分配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
所述中继节点通知所述终端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使用分配好的物理资源向所述终端转发所述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还包括:基站指定所述中继节点向终端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向基站对应的终端转发所述数据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基站对应的终端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对应的终端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所述中继节点向基站对应的终端转发所述数据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将所述基站指定的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基站指定的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向所述终端转发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的数据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分别通过其他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多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和终端之间通过正交资源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和终端之间通过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物理资源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资源包括:以时间正交的资源,或者以频率正交的资源,或者以空间正交的资源,或者以码正交的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资源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不同时频域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位于所述蜂窝网络中小区边缘处。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基站为二个基站。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基站为三个基站。
18.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含中继节点的蜂窝网络中,所述中继节点至少为两个基站服务,该方法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下的终端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对应的基站转发所述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
所述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包括:中继节点通过多根接收天线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发送的数据信息,并使用多天线技术解开各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部署在三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或两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和终端之间通过正交资源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和终端之间通过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物理资源通信。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资源包括:以时间正交的资源,或者以频率正交的资源,或者以空间正交的资源,或者以码正交的资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中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资源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不同时频域资源。
23.一种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转发数据所使用物理资源信息,向基站对应的终端转发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装置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
所述中继装置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包括:中继装置通过多根接收天线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发送的数据信息,并使用多天线技术解开各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装置部署在三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或两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为所述终端分配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通知子单元,用于通知所述终端所述分配单元分配的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
转发子单元,用于使用所述分配单元分配好的物理资源向所述终端转发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包括:基站指定通过所述中继装置向终端转发的数据、所述数据对应的目标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基站指定所述中继装置向终端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通知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基站指定的转发数据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指令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的上行同步控制信令;
同步单元,用于按照所述指令单元接收的上行同步控制信令,完成上行同步。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与所述基站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给对应的基站。
29.一种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两个基站下的终端的数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对应的基站转发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装置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
所述中继装置和基站之间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通信包括:中继装置通过多根接收天线接收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发送的数据信息,并使用多天线技术解开各个基站的数据信息;
所述中继装置部署在三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或两个相邻小区的边缘处。
CN200810000069.9A 2008-01-04 2008-01-04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01478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0069.9A CN101478337B (zh) 2008-01-04 2008-01-04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0069.9A CN101478337B (zh) 2008-01-04 2008-01-04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337A CN101478337A (zh) 2009-07-08
CN101478337B true CN101478337B (zh) 2013-09-11

Family

ID=40838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0069.9A Active CN101478337B (zh) 2008-01-04 2008-01-04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8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702A (zh) * 2008-10-30 2009-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系统部署方法和中继系统
US9184511B2 (en) 2009-07-10 2015-11-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channel soun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2036398B (zh) 2009-09-29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及其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2118764B (zh) * 2009-12-30 2013-11-06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频分双工中继系统中的上下行信息正交传输方法
WO2011097756A1 (zh) * 2010-02-11 2011-08-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频率重用进行频带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32044B (zh) * 2011-08-11 2016-07-06 上海交通大学 多用户协作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024892B (zh) * 2011-09-26 2015-08-26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初始注册方法
US9480106B2 (en) * 2012-11-28 2016-10-25 T-Mobile Usa, Inc. Inter-base station logical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using relay devices
CN103108396B (zh) * 2012-12-05 2016-08-03 无锡北邮感知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车载移动台间协作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73124B (zh) * 2012-12-17 2019-06-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参考信号的测量方法
CN104955054A (zh) * 2014-03-26 2015-09-3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和终端天线极化方向配置方法
CN106685568A (zh) * 2015-12-16 2017-05-17 焦秉立 一种同频同时下行信道解决方案
CN107566008A (zh) * 2017-08-10 2018-01-09 巽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强波器、毫米波传输系统及毫米波传输方法
CN112153708A (zh) * 2019-06-29 202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225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控制方法、中继站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225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控制方法、中继站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337A (zh) 2009-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8337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与装置
Jungnickel et al. The role of small cells, coordinated multipoint, and massive MIMO in 5G
JP6141938B2 (ja)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送受信装置
CN101120608B (zh) 通过发送非限制重用集合的质量指示符和其它重用集合的向量化质量指示符来使反馈最少化
Heath et al. A current perspective o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for the downlink of cellular systems
Zhang et al. A practical semidynamic clustering scheme using affinity propagation in cooperative picocells
CN101868017B (zh) 一种实现CoMP下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17459B (zh) 多扇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分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1507342A (zh) 用于多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中调度资源与避免干扰的方法及设备
US20100279619A1 (e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relief method
US20070116095A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a base station, a mobile terminal and a mobile network therefor
CN105052176A (zh) 分布式输入分布式输出无线通信中用于利用信道互易性的射频校准的系统和方法
CN10442899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36403A (zh) 协作发送方法、协作发送系统、汇聚站及无线基站
CN104919872A (zh) 用于具有大量天线的通信系统中的寻呼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10518A (zh) 基于中继的无线网络的资源管理和干扰抑制技术
KR20080087086A (ko) 복수의 전기통신유닛들과의 통신을 위한 포인트 투멀티포인트 디바이스
CN104780030A (zh) 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移动站
CN101505205A (zh) 基于波达方向的开环mimo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2348284A (zh) 无线通信系统、集约站、控制站装置、无线基站以及协同发送方法
Lu et al.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Zhao et al. Massive MIMO in 5G networks: selected applications
CN102065465A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Ramprashad et al. A joint scheduling and cell clustering scheme for MU-MIMO downlink with limited coordination
CN103843279A (zh) 蜂窝多用户网络的借助分数复用的协调干扰的负载感知动态小区选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