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6786A -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6786A
CN101386786A CNA2008103053946A CN200810305394A CN101386786A CN 101386786 A CN101386786 A CN 101386786A CN A2008103053946 A CNA2008103053946 A CN A2008103053946A CN 200810305394 A CN200810305394 A CN 200810305394A CN 101386786 A CN101386786 A CN 101386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gas
hydrogen organic
burner hearth
thermal cr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3053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6786B (zh
Inventor
罗桂仙
孙茂林
张存林
杨鹰
虎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ZHIHU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PANZHIHU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ZHIHU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filed Critical PANZHIHU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08103053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6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6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6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6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67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碳氢有机物质回收利用制备可燃气体作燃料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具有可提高烷烃类可燃气体制备率的特点。该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将碳氢有机物质加入工作炉膛内;b.往工作炉膛内通入在标况下含氧量至少为403mg/L的气体,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含氧量为403mg~1008mg的气体,并使该气体与碳氢有机物质燃烧。该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在工作炉膛的外侧设置有保温材料层。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以后,有效碳氢燃气浓度可达60%~70%(体积百分比),尤其适合在回收利用碳氢有机物质时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碳氢有机物质的方法及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将碳氢有机物质回收利用制备可燃气体作燃料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碳氢有机垃圾在处理过程中,造成了运输能源,填埋场地和大量的可再生碳氢有机质的损失。而在可再生能源中,碳氢有机质,特别是生物质能是自然界多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质化学能而固定下来的可综合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不论是废塑胶料,作物桔杆、树木茎叶、农林业加工废料或其它存在于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碳氢有机废弃物,其本身都蕴藏着极大的制产CnHm(碳氢)燃气的潜力。目前这类设备大都比较复杂,投资,运行成本较高,功能单一,设计上没有将多类型资源有效地综合利用起来,且存在二次污染,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目前已有如桔杆气化炉,垃圾焚烧炉等系列处理设备的结构和处理方法是:将碳氢有机质直接投入炉体内点燃后,利用鼓风机将含氧空气鼓入炉体内形成局部燃烧,利用小部分有机质在燃烧中产生的热能对其它有机物进行750℃左右的热解反应,产生碳氢可燃气体,因空气中的含氮量很高,在大量鼓风的情况下,难以实现高分子物质的裂解因而产生大量的焦油,二恶因等有害并带有恶臭的物质溢入大地和气体放入大气,所以存在二次污染,且只能产生烷烃类可燃气体的浓度只能达到约30%~40%左右。综上所述,其结构与处理方法本身的不足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存在:许多碳氢废弃物均处于面宽量大的现实环境状态下,用目前的运输工具和人力进行的广泛收集,集中处理其中间的运输收集,设备能耗,人力的成本投资自然很高,难以实现分散资源分散利用。因受在本身结构上的制约,没有充分认识到废弃有机质的杂乱无章和多样性,在利用空气中氧进行热解的过程中,同时汇入了空气中的大量无用的氮等其它无用气体,使单位立方体积的可燃碳氢气体热值大为减小,使后续的储存气、燃器具投资成本大为升高。同时在热解过程中由于温升不足而导致的高分子焦油链无法分裂,因而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因碳氢有机质中的大量高分子物质不能有效分裂解的情况下又造成了同质量入炉的碳氢有机质利用率低下。系统功能单一表现为碳氢有机质在杂乱无章的情况下其含水率差异很大,而水份的出现会大大降低炉内温度和冲淡可燃气体在单位立方米的热值,同时不能在汽水分离中将余热加以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烷烃类可燃气体制备率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将碳氢有机物质加入工作炉膛内;
b、往工作炉膛内通入在标况下含氧量至少为403mg/L的气体,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含氧量为403mg~1008mg的气体,并使该气体与碳氢有机物质燃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气体的含氧量为638mg~772mg。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体为通入臭氧的空气。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包括炉体,设置在炉体上的加料口与气体出口,位于炉体内的工作炉膛,在工作炉膛的外侧设置有保温材料层。
进一步的是,在工作炉膛的顶部设置有水气分离套,在水气分离套内通入冷却介质。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气分离套的内侧设置有导流斜面,在保温材料层内设置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位于导流斜面的下方,在水流通道的末端设置有水流收集箱,工作炉膛的侧壁延伸出保温材料层的顶部。
进一步的是,气体出口设置在导流斜面上,在气体出口上连接气管穿过冷却介质延伸到炉体外。
进一步的是,加料口设置在水气分离套的顶部,在加料口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
进一步的是,在工作炉膛的下方设置有与工作炉膛相通的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气管连接送气装置。
进一步的是,在工作炉膛的底部设置有配件箱。
进一步的是,在工作炉膛的底部设置有炉桥,在配件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炉桥相通的出渣口。
进一步的是,工作炉膛与保温材料层形成的中部炉体与水气分离套形成的顶部炉体可拆卸连接,工作炉膛与保温材料层形成的中部炉体与配件箱形成的底部炉体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往工作炉膛内通入在标况下含氧量至少为403mg/L的气体,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对应通入气体的含氧量为403mg~1008mg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入空气燃烧产烷烃类可燃气体,可使得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以后,烷烃类可燃气体分裂解较完全,无焦油溢出,有效碳氢燃气浓度可达60%~70%(体积百分比),其它气体约占10%(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适中约占15%~30%(体积百分比),大大提高烷烃类可燃气体的产气效率;同时本发明的热裂解气化设备在设置保温材料层以后,可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从而为碳氢有机物质裂解为H2、CH4等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提供很好的保温作用,利于碳氢有机物质的裂解,在高原高寒地带的缺氧条件也可利用,尤其适合在回收利用碳氢有机物质时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密封盖1、加料口2、水气分离套3、冷却介质4、导流斜面5、保温材料层6、水流通道7、水流收集箱8、送气装置9、配件箱10、进气口11、气体出口12、工作炉膛13、炉桥14、出渣口15、炉体17、气管18、氧化区A、高分子撕裂区B、干燥裂解区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将碳氢有机物质加入工作炉膛13内;该步是将碳氢有机物质,如:废塑胶料、作物桔杆、树木茎叶、农林业加工废料等废弃物加入到工作炉膛13中,作为步骤b中燃烧碳氢有机物质后制作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的必要准备。
b、往工作炉膛内通入在标况下含氧量至少为403mg/L的气体,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含氧量为403mg~1008mg的气体,并使该气体与碳氢有机物质燃烧。在该步骤中含氧量至少为403mg/L的气体用以保证在通入一定气体量的情况下,能保证其中的氧含量能达到使碳氢有机物质在热裂解过程中不会产生焦油、二恶因等有害气体。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中的含氧量指的是氧元素的含量(如该气体中含氧的气体可以仅是氧气、或仅是臭氧、或氧气与臭氧的组合),标况是指在1个大气压、温度为0℃时的条件。由于每升气体中的含氧量为至少403mg,其相对于现有技术通入空气燃烧碳氢有机物质时,单位体积的氧含量大大增加(每升空气中的氧含量体积百分比为21%,其质量约为300mg),相反,单位体积空气中其它杂质气体(不会与碳氢有机物质燃烧发生反应的气体)的含量自然减少,从而在热裂解过程中,可有效防止焦油以及二恶因的生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对应通入气体的含氧量为403mg~1008mg,可使碳氢有机物质在燃烧后具有足够的热量(燃烧后达到1000℃~1200℃左右),能使得对其它未燃烧的碳氢有机物质充分裂解,当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对应通入气体的含氧量低于403mg时有少量焦油溢出不能全面撕裂分解,而高于1008mg时有机质在炉膛内巨烈燃烧后使输出的碳氢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使单立方米热值降低,加大了后续储气设备,燃器具的投资成本。在该步骤b中,其工作过程为:当气体通入到工作炉膛13内后,在工作炉膛13的底部将气体点燃后,在工作炉膛13内大致可分为三个区:氧化区A、高分子撕裂区B、干燥裂解区C,这三个区在工作炉膛13内形成交合反应区域。气体在工作炉膛13的底部点燃后剧烈燃烧形成氧化区A,此时,碳氢有机物质燃烧产生1000℃~1200℃左右的高温热能,为后续碳氢有机物质的热裂解提供能量,同时主要产生CO2、CO、水蒸气等气体汇入到高分子撕裂区B,此时,氧化区A燃烧的碳氢有机物质大约占工作炉膛13内所有碳氢有机物质重量的10%,而其余的90%则在后续热裂解后产生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供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燃器具设备使用;高分子撕裂区B主要是碳氢有机物质在高温下的不完全燃烧,加大了对有机物质进行固、气分离并为热裂解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高分子撕裂区B的温度达到750℃~950℃之间(高分子撕裂区B中的碳氢有机物质由于水份与高分子撕裂消耗的热能,使高分子撕裂区温降到750℃~950℃之间),主要反应产生CO、H2和CH4及CnHm烷烃类物质,汇入干燥裂解区C;气体进入干燥裂解区C后,使得燃烧反应后产生的水蒸气以及碳氢有机物质中自身水分挥发产生的水蒸气在水气分离套3中的冷却介质4的作用下,使水蒸气液化形成液体,随导流斜面5经水流通道7后流到水流收集箱8进行集中,同时使碳氢挥发气体在干燥裂解区C进一步裂解,相对温度保持在500℃~700℃之间(该温度因水蒸气与水气分离套3中的冷却介质4和大量烷烃类可燃气体的输出使干燥裂解区C的温度降至500℃~700℃之间),主要反应产生H2、CH4等大量CnHm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供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燃器具设备使用。同时水气分离套3中冷却介质4的余热可回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了递进连续反应的工作结构,当氧化区A有机质能量耗尽后形成灰烬经炉桥14从出渣口15排出,高分子撕裂区B的大量未完全燃烧的含碳物质汇入氧化区A接力工作,而新的碳氢有机物质可继续加入工作炉膛13内延续裂解产气工作。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气体的含氧量为638mg~772mg。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对应通入的含氧量在638mg~772mg之间时,可使得更有利于制备出大量的燃烷烃类可燃气体,此时碳氢有机物质分裂解较完全,无焦油溢出,从炉体17中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有效烷烃类燃气浓度可达60%~70%(体积百分比),其它气体约占10%(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约占15%~30%(体积百分比)。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炉膛13内通入的气体可以是通入纯氧气、或在空气中通入一定量的纯氧气、或含氧气量可达到至少403mg/L的任何混合气体均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体为通入臭氧的空气。空气中约含有体积百分比为21%的氧气,这时,每升混合后的空气与臭氧的气体中,需通入至少120mg的臭氧才能达到工作炉膛13内反应产生高温热能所需至少403mg/L含氧量的混合气体,而当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对应需通入气体的含氧量在638mg~772mg之间时,需通入臭氧的量约190mg~230mg。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每升气体中的含氧量(臭氧与氧气的含量)为至少403mg,其相对于现有技术通入空气燃烧碳氢有机物质时,单位体积的氧含量大大增加(每升空气中的氧含量体积百分比为21%,其质量约为300mg),相反,单位体积空气中其它杂质气体(氮气、惰性气体等)的含量自然减少,从而在热裂解过程中,可有效防止焦油以及二恶因的生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臭氧的制备较纯氧的制备成本更为低廉,且将臭氧通入空气中来提高含氧量也可大大节约含氧的气体制备成本。臭氧以及设备中保温材料层6的设置更加适用于高原高寒地带的缺氧使用,其相比于通入空气时,同质量的碳氢有机质的分解利用率在60%以上。
上述气化方法所使用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包括炉体17,设置在炉体17上的加料口2与气体出口12,位于炉体17内的工作炉膛13,在工作炉膛13的外侧设置有保温材料层6。保温材料层6的设置可以在臭氧与碳氢有机物质燃烧以后,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从而为碳氢有机物质裂解为H2、CH4等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提供足够的热量,提高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制备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的浓度,也更加适用于高原高寒地带在缺氧条件下的使用。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在反应过程中生产的水蒸气分离,在工作炉膛13的顶部设置有水气分离套3,在水气分离套3内通入冷却介质4。工作炉膛13内的水蒸气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臭氧与碳氢有机物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会生成水蒸气,二是碳氢有机物质自身含有的水分蒸发,在工作炉膛13内的高温作用下使碳氢有机物质内的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而通过设置的水气分离套3,并在其中通入的冷却介质4,可使水蒸气遇到水气分离套3后形成液体,从而使水蒸气与其它的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分离,则当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从气体出口12出来以后,可直接在生产、生活中的燃器具上使用。冷却介质4可采用冷却油、冷却脂、冷却水等。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水蒸气变为液体以后,可以直接从炉体17的底部流出,但显然不利于工作炉膛13内臭氧与碳氢有机物质的反应,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水气分离套3的内侧设置有导流斜面5,在保温材料层6内设置有水流通道7,水流通道7位于导流斜面5的下方,在水流通道7的末端设置有水流收集箱8,工作炉膛13的侧壁延伸出保温材料层6的顶部。当水蒸气液化以后,水液顺着导流斜面5下流,从保温材料层6内设置的水流通道7流到水流收集箱8进行集中,而工作炉膛13的侧壁延伸出保温材料层6的顶部可防止水液流进工作炉膛13内,防止水液对工作炉膛13的干扰。
为了能更好地将水蒸气与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分离,所述气体出口12设置在导流斜面5上,在气体出口12上连接气管18穿过冷却介质4延伸到炉体17外。当水蒸气在水气分离套3处液化以后,水蒸气大部分从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中分离出来。而气管18通过冷却介质4后延伸到炉体17外,由于冷却介质4对气管18的冷却,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从气管18中通过时,可使水蒸气在气管18内进一步液化变为液体,从而使得从气管18出来后的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纯度进一步提高。
工作炉膛13中的臭氧与碳氢有机物质反应时,为防止生成的碳氢气体从加料口2中放出,所述加料口2设置在水气分离套3的顶部,可便于碳氢有机物质的加入,在加料口2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1,在加料时,将密封盖1打开,料从加料口2加入到工作炉膛13内,加料完成后,将密封盖1装好,使工作炉膛13内生成的烷烃类有机可燃气体从气体出口12经气管18输送到炉体17外。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臭氧可从炉体17的任意位置通入到工作炉膛13内,作为优选的方式,在工作炉膛13的下方设置有与工作炉膛13相通的进气口11,进气口11通过气管连接送气装置9。则输入臭氧时,通过送气装置9经进气口11送入到工作炉膛13内,由于进气口11设置在工作炉膛13的下方,从而使得臭氧可充分与碳氢有机物质反应,提高臭氧利用率。送气装置9可采用鼓风机、气泵等实现。
为便于炉体其它配件的布置,在工作炉膛13的底部设置有配件箱10。如控制炉体温度,时间的器件可设置在配件箱10内。
当工作炉膛13内碳氢有机物质反应完全后,为便于生成灰尘的排出,在工作炉膛13的底部设置有炉桥14,在配件箱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炉桥14相通的出渣口15。即反应完成后,灰尘从炉桥14经出渣口15后排出到炉体外。
为便于炉体17的检修,工作炉膛13与保温材料层6形成的中部炉体与水气分离套3形成的顶部炉体可拆卸连接,工作炉膛13与保温材料层6形成的中部炉体与配件箱10形成的底部炉体可拆卸连接。当顶部炉体、中部炉体、底部炉体任意一处损坏的时候,可将其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减小维修操作难度。
实施例1: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设置保温材料层6的情况下,通过通入含氧量为403mg/L的气体,并对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气体的含氧量为403mg(即一升气体),此时,若是往空气中通入臭氧来形成气体,则需要在每升含氧空气中通入约120mg的臭氧即达到每升含氧空气中含403mg的含氧量,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以后,大约可形成有效烷烃类燃气浓度可达40%左右(体积百分比),其它气体约占40%~50%左右(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约占15%左右(体积百分比),无焦油溢出、无二恶因的生成。
实施例2: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设置保温材料层6的情况下,通过通入含氧量为403mg/L的气体,并对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504mg含氧量的气体(即1.25升气体),此时,若是往空气中通入臭氧来形成气体,则需要在每升含氧空气中通入约150mg的臭氧即达到每升含氧空气中含504mg的含氧量,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以后,大约可形成有效烷烃类燃气浓度可达50%左右(体积百分比),其它气体约占30~40%左右(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约占10%~15%(体积百分比),无焦油溢出、无二恶因的生成。
实施例3: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设置保温材料层6的情况下,通过通入含氧量为403mg/L的气体,并对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638mg含氧量的气体(约1.58升气体),此时,若是往空气中通入臭氧来形成气体,则需要在每升含氧空气中通入约190mg的臭氧即达到每升含氧空气中含638mg的含氧量,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以后,大约可形成有效烷烃类燃气浓度可达60%左右(体积百分比),其它气体约占20%左右(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约占20%左右(体积百分比),无焦油溢出、无二恶因的生成。
实施例4: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设置保温材料层6的情况下,通过通入含氧量为403mg/L的气体,并对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705mg含氧量的气体(即1.75升气体),此时,若是往空气中通入臭氧来形成气体,则需要在每升含氧空气中通入约210mg的臭氧即达到每升含氧空气中含638mg的含氧量,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以后,大约可形成有效烷烃类燃气浓度可达65%左右(体积百分比),其它气体约占15%~20%左右(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约占15%~20%(体积百分比),无焦油溢出、无二恶因的生成。
实施例5: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设置保温材料层6的情况下,通过通入含氧量为403mg/L的气体,并对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772mg含氧量的气体(即1.92升气体),此时,若是往空气中通入臭氧来形成气体,则需要在每升含氧空气中通入约230mg的臭氧即达到每升含氧空气中含772mg的含氧量,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以后,大约可形成有效烷烃类燃气浓度可达70%左右(体积百分比),其它气体约占10%左右(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约占25%~30%(体积百分比),无焦油溢出、无二恶因的生成。
实施例6: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设置保温材料层6的情况下,通过通入含氧量为403mg/L的气体,并对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840mg含氧量的气体(即2.08升气体),此时,若是往空气中通入臭氧来形成气体,则需要在每升含氧空气中通入约250mg的臭氧即达到每升含氧空气中含840mg的含氧量,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以后,大约可形成有效烷烃类燃气浓度可达50%左右(体积百分比),其它气体约占15%左右(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约占30%~40%(体积百分比),无焦油溢出、无二恶因的生成。
实施例7: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设置保温材料层6的情况下,通过通入含氧量为403mg/L的气体,并对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1008mg含氧量的气体(即2.5升气体),此时,若是往空气中通入臭氧来形成气体,则需要在每升含氧空气中通入约300mg的臭氧即达到每升含氧空气中含1008mg的含氧量,在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以后,大约可形成有效烷烃类燃气浓度可达40左右%(体积百分比),其它气体约占15%~20%(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约占40%~50%(体积百分比),无焦油溢出、无二恶因的生成。
在上面的七个实施例中,若往工作炉膛13内通入含氧量大于403mg/L的气体时,则相应的,对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的气体的体积也应相应的减少,使得气体的含氧量与碳氢有机物质的质量应相对应。

Claims (12)

  1. 【权利要求1】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将碳氢有机物质加入工作炉膛(13)内;
    b、往工作炉膛(13)内通入在标况下含氧量至少为403mg/L的气体,且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含氧量为403mg~1008mg的气体,并使该气体与碳氢有机物质燃烧。
  2. 【权利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其特征是:每千克碳氢有机物质通入气体的含氧量为638mg~772mg。
  3. 【权利要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气体为通入臭氧的空气。
  4. 【权利要求4】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包括炉体(17),设置在炉体(17)上的加料口(2)与气体出口(12),位于炉体(17)内的工作炉膛(13),其特征是:在工作炉膛(13)的外侧设置有保温材料层(6)。
  5. 【权利要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其特征是:在工作炉膛(13)的顶部设置有水气分离套(3),在水气分离套(3)内通入冷却介质(4)。
  6. 【权利要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水气分离套(3)的内侧设置有导流斜面(5),在保温材料层(6)内设置有水流通道(7),水流通道(7)位于导流斜面(5)的下方,在水流通道(7)的末端设置有水流收集箱(8),工作炉膛(13)的侧壁延伸出保温材料层(6)的顶部。
  7. 【权利要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其特征是:气体出口(12)设置在导流斜面(5)上,在气体出口(12)上连接气管(18)穿过冷却介质(4)延伸到炉体(17)外。
  8. 【权利要求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其特征是:加料口(2)设置在水气分离套(3)的顶部,在加料口(2)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1)。
  9. 【权利要求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其特征是:在工作炉膛(13)的下方设置有与工作炉膛(13)相通的进气口(11),进气口(11)通过气管连接送气装置(9)。
  10. 【权利要求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其特征是:在工作炉膛(13)的底部设置有配件箱(10)。
  11. 【权利要求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其特征是:在工作炉膛(13)的底部设置有炉桥(14),在配件箱(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炉桥(14)相通的出渣口(15)。
  12. 【权利要求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其特征是:工作炉膛(13)与保温材料层(6)形成的中部炉体与水气分离套(3)形成的顶部炉体可拆卸连接,工作炉膛(13)与保温材料层(6)形成的中部炉体与配件箱(10)形成的底部炉体可拆卸连接。
CN2008103053946A 2008-11-05 2008-11-05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6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53946A CN101386786B (zh) 2008-11-05 2008-11-05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53946A CN101386786B (zh) 2008-11-05 2008-11-05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6786A true CN101386786A (zh) 2009-03-18
CN101386786B CN101386786B (zh) 2011-12-28

Family

ID=40476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30539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6786B (zh) 2008-11-05 2008-11-05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67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8299A (zh) * 2011-07-12 2011-12-07 华南理工大学 多腔式催化裂解气化炉
CN103160298A (zh) * 2011-12-19 2013-06-19 苏州格瑞展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炭制备系统
CN109251762A (zh) * 2018-10-10 2019-01-22 天津大学 一种采用臭氧混合气体的清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66180B1 (ko) * 1998-09-22 2006-03-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긴세이 산교 폐기물의 소각처리방법
JP2001294870A (ja) * 2000-04-11 2001-10-23 Masami Uchiyama 廃棄物をブドウ糖やガソリンにかえる装置
CN2438721Y (zh) * 2000-08-23 2001-07-11 杨群发 生物质气化反应炉
CN1290735A (zh) * 2000-11-06 2001-04-11 卢朴真 柴草燃气及其生产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8299A (zh) * 2011-07-12 2011-12-07 华南理工大学 多腔式催化裂解气化炉
CN103160298A (zh) * 2011-12-19 2013-06-19 苏州格瑞展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炭制备系统
CN109251762A (zh) * 2018-10-10 2019-01-22 天津大学 一种采用臭氧混合气体的清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6786B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9604B (zh) 多级控制聚自由基生物质气化再生能源系统
CN100381352C (zh) 用垃圾、生物质和水为原料的等离子体制氢方法及设备
CN102500604B (zh) 固体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及可再生生物碳循环方法
CN101126035B (zh) 一种酚水封闭运行高转化率煤气化生产工艺
CN102746903B (zh) 一种大型、无废气和二噁英排放的生活垃圾干馏-气化炉
CN100449207C (zh) 环保、能源回收型垃圾处理装置
KR101279045B1 (ko) 왕겨와 염색슬러지를 이용한 고형화 연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934254A (zh) 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08331A (zh) 一种生活垃圾及生化污泥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CN102671925A (zh) 一种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CN104229797A (zh) 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垃圾填埋场协调处理系统、活性炭制造方法
CN105710114B (zh) 一种生活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炭化循环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3060008A (zh) 生物质综合转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1386786B (zh)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方法及气化设备
CN112161273A (zh) 一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5701817U (zh) 一种生活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炭化循环综合处理系统
CN110746070A (zh) 生物质气炭联产耦合污泥深度处置系统及方法
CN211595397U (zh) 生物质气炭联产耦合污泥深度处置系统
CN209778617U (zh) 处理污泥的系统
CN201343518Y (zh) 多级控制聚自由基生物质气化再生能源系统
CN201301304Y (zh) 碳氢有机物质热裂解气化设备
CN207514920U (zh) 一种高效低污染农村垃圾处置装置
CN114308981B (zh) 一种超临界水处理湿垃圾多联产综合利用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00985326Y (zh) 制炭尾气净化回收装置
CN216667681U (zh) 一种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热解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uo Guixian

Inventor after: Lv Wanru

Inventor after: Jiang Jiaqi

Inventor after: Li Zaisheng

Inventor after: Sun Maolin

Inventor after: Zhang Cunling

Inventor after: Yang Ying

Inventor after: Hu Haibo

Inventor after: Wu Renjun

Inventor after: Chen Hong

Inventor after: Hu Jianxin

Inventor after: Xiang Yuhua

Inventor before: Luo Guixian

Inventor before: Sun Maol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Cunlin

Inventor before: Yang Ying

Inventor before: Hu Haib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UO GUIXIAN SUN MAOLIN ZHANG CUNLIN YANG YING HU HAIBO TO: LUO GUIXIAN SUN MAOLIN ZHANG CUNLING YANG YING HU HAIBO WU RENJUN CHEN HONG HU JIANXIN XIANG YUHUA LV WANRU JIANG JIAQI LI ZAISHE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