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4797A - 制动一致动器活塞的方法和一种气压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制动一致动器活塞的方法和一种气压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4797A
CN101384797A CNA2007800053810A CN200780005381A CN101384797A CN 101384797 A CN101384797 A CN 101384797A CN A2007800053810 A CNA2007800053810 A CN A2007800053810A CN 200780005381 A CN200780005381 A CN 200780005381A CN 101384797 A CN101384797 A CN 101384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cavities
piston
connection
low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53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赫德曼
A·赫格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gine Engineering AB
Original Assignee
Cargine Engineering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gine Engineering AB filed Critical Cargine Engineering AB
Publication of CN101384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47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9/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 F01L9/1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F01L9/16Pneuma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4Tappets; Push rods
    • F01L1/16Silencing impact; Reducing 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Actuator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压致动器,连接到具有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压力流体回路(6),并且包括:致动器缸(8,9),致动器活塞(10,11),设置在所述致动器缸(8,9)中,并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致动器腔(12,13),由所述致动器缸(8,9)和所述致动器活塞(10,11)限定,其中,当致动器活塞(10,11)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致动器腔的体积减小;弹簧装置,设置成将致动器活塞(10,1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驱动;和设置成在致动器活塞(10,11)从第二位置朝着第一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或建立低压侧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装置(25),并且所述装置同时保持高压侧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断开。所述气压致动器包括设置成在致动器活塞(10,11)到达第一位置之前断开低压侧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所述连通的装置(25)。

Description

制动一致动器活塞的方法和一种气压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气压致动器的致动器活塞的方法,所述气压致动器连接到压力流体回路,其包括高压侧和低压侧,并且所述致动器包括:致动器缸;致动器活塞,设置在所述致动器缸中,并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致动器腔,由所述致动器缸和所述致动器活塞限定,其中,当所述致动器活塞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致动器腔的体积减小;和弹簧装置,设置成将致动器活塞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驱动,其中,在致动器活塞从第二位置朝着第一位置移动过程中,在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建立或保持连通,同时,高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被保持断开。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气压致动器,其连接到具有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压力流体回路,并且包括:致动器缸;致动器活塞,设置在所述致动器缸中,并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致动器腔,由所述致动器缸和所述致动器活塞限定,其中当致动器活塞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致动器腔的体积减小;弹簧装置,设置成将致动器活塞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驱动;以及设置成在致动器活塞从第二位置朝着第一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或建立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的装置,并且同时,该装置保持高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断开。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内燃机,通过它,至少一个内燃机气门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气压致动器被驱动。
压力流体回路中的压力流体优选是气体或者气体混合物,例如空气。
弹簧装置可以是机械的、液压的或者气压弹簧。它可以设置成直接或者间接与致动器活塞相接触。
可行的是,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之前的运动过程中,在致动器活塞到达第二位置之前,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已经建立,并且在这种情况中,在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运动过程中,连通应当被认为是保持而非建立。可替换的,随着已经达到第二位置,或者优选在这之后紧接着,并且当致动器活塞被允许返回第一位置时,建立所述连通。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压力流体操作的气门是已知的,例如可通过申请人的多个之前的专利申请获知。这种内燃机包括:至少一个气缸;和活塞,所述活塞可以往复运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中;和由所述气缸和所述活塞限定的燃烧室;和至少一个进气口,用于将燃烧空气引入燃烧室;和至少一个排气口,用于将废气从燃烧室排出,其中,所述进气口或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自由操作的气门,所述气门通过压力流体驱动。所述气门通过上述类型的气压致动器驱动。
通常,压力流体操作的内燃机气门是这样的气门,该气门在闭合位置时抵靠在缸盖中的气门座上,并且为了开启,所述气门被移动到燃烧室中,通常是逆着气门弹簧的作用。随着所述开启运动,能量将由气门弹簧吸收。当气门将开启时,气压致动器的高压侧通常将与它的致动器腔连通,用于在后者中产生升高的压力。从而,致动器活塞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同时与所述致动器活塞相关联的内燃机气门从它的闭合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
随后,当压力流体操作的内燃机气门返回到它的闭合位置时,气压致动器的高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被断开或者保持断开,并且它的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被建立。预加应变的弹簧的能量从而用于将内燃机气门恢复到闭合位置,并且同时致动器活塞返回到它的第一位置,或者起始位置。气门的开启和闭合是很迅速的,并且因此,当在它的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时,气门具有高的最高速度。可能的问题是,气门将以很高的速度撞击气门座,从而由此气门和/或气门座将有被破坏的风险,或者功能被损坏。因此,需要任何类型的气门运动的制动,适合的是通过制动所述气压致动器的致动器活塞的方法,或者通过适用于这种方法的气压致动器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用于制动上述类型的气压致动器的致动器活塞,其中,所述方法导致:随着所述气门的闭合,由气压致动器驱动的气门在所述气门座中软着陆。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其特征在于,在致动器活塞到达第一位置之前,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所述连通被断开。从而,在致动器活塞朝着第一位置的继续运动过程中,致动器腔中的压力将会增大。压力的增大将导致致动器活塞的运动的制动,并且因此,导致与所述致动器活塞相关联的内燃机气门的运动的制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致动器腔的体积朝着致动器活塞到达第一位置的点的持续减小具有这样的大小时,即在致动器活塞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在活塞的持续运动过程中致动器腔中产生的压力的增加足以基本减小致动器活塞的速度,那么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断开。
优选的,当致动器腔的体积朝着致动器活塞到达第一位置的点的持续减小具有这样的大小时,即在致动器活塞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在活塞的持续运动过程中致动器腔中产生的压力的增加足以将致动器活塞的速度减小到零,那么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断开。
为了使得致动器活塞从第二位置最快地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为了与所述致动器活塞相连的内燃机气门从它的开启位置到它的闭合位置的相对应移动,优选的是尽可能晚地开始制动。从而,优选的,在致动器活塞在第二和第一位置之间的行进距离的一半之后,优选在所述行进距离的三分之一之后,并且甚至更优选的是在所述行进距离的四分之一之后,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被断开。
完全可行的是,在制动过程中,致动器腔中的压力的增加将具有这样的大小,也就是它将超过高压侧上存在的压力。为了提供能量循环,本发明因此包括:当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已经断开时,如果致动器腔中的压力超过高压侧上的压力,高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被建立。还可以构想,高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被建立,即使致动器腔中的压力低于高压侧上的压力。从而,实现了致动器腔中压力的更迅速的增大,并且可以在更晚的阶段开始制动。
为了确保致动器活塞将到达它的第一位置,在致动器活塞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当致动器活塞的运动停止或者接近停止时,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根据本发明应当被重新建立。
优选的是,大致在致动器活塞停止朝着第一位置运动的时刻,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被重新建立。从而,避免了在到达第一位置之前致动器活塞沿着朝着第二位置的方向的回弹。最柔性的可能的制动是适合的,并且可通过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优选的,制动,即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的断开的正时的选择,应当被设置在较晚的阶段,从而,致动器活塞的运动将尽可能靠近第一位置而停止,或者至少在非常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周围停止。
在制动过程中,如果在高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已经建立了连通,那么随着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的重新建立,或者优选与其同时的,这种连通被断开。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通过上述的气压致动器实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这样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成在致动器活塞到达第一位置之前断开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
另外,气压致动器优选包括这样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成:当致动器活塞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同时从第二位置朝着第一位置行进时,断开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还包括这样的装置,其设置成在预定的条件下重新建立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所述预定条件可以是这样的位置,该位置对应于致动器活塞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运动的预定时间段。
优选的,气压致动器还包括这样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成:在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断开之后,如果致动器腔中的压力超过高压侧上的压力,那么建立高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这种装置可包括单向阀,设置成沿着朝着高压侧的方向开启,并且沿着朝着致动器腔的方向闭合。这种单向阀然后适合的设置在高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延伸的通道的支路中,或者与上述通道平行的通道中。
优选的,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致动器腔在致动器缸中的运动和/或位置,和/或在后者在气门座着陆过程中产生的来自内燃机气门的噪声和/或振动,并且包括这样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成基于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分别控制高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的建立和断开、以及低压侧和致动器腔之间的连通的建立和断开,其中,那些后者装置优选包括至少一个电操作的阀门元件,优选是电磁操作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内燃机,包括:至少一个气缸;和活塞,在所述气缸中往复运动;和燃烧室,由所述气缸和活塞限定;和至少一个进气口,用于将燃烧空气引入燃烧室中;和至少一个排气口,用于将废气从燃烧室排出,其中,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自由操作的、由压力流体驱动的气门,并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压致动器,用于操作所述至少一个气门。
本发明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中公开。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实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压致动器的一部分的部分剖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气压致动器的一部分的部分剖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气压致动器的一部分的部分剖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气压致动器的一部分的部分剖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各步骤的时序图的图示,和
图7是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各步骤的时序图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部分。内燃机包括:气缸1;活塞2,可往复运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中;燃烧室3,由所述气缸和活塞限定;进气门4;和排气门5。排气系统等可以连接到设置有排气门5的排气口。
图1中,活塞2是在两冲程循环的压缩冲程过程中处于运动状态,或者是在四冲程循环的进气冲程过程中,空气可以与燃料一起通过开启的进气门4流动到燃烧室中。
内燃机包括气压致动器,该致动器形成了用于操作气门4、5的气门致动器6。气门致动器6连接到压力流体回路7,或者包括压力流体回路,并且包括与相应气门4、5相关联的致动器缸8、9和设置在每个致动器缸8、9中的致动器活塞10、11。回路7可以开启或者断开。高压侧上的高压可以通过压缩机产生。致动器缸8、9和与其相关联的致动器活塞10、11将与属于致动器缸8、9的缸盖一起限定致动器腔12、13。在致动器活塞10、11相对于致动器腔12、13的相反侧上,设置有弹簧装置14(见图2),该装置14由机械弹簧形成,在这个情况中是螺旋弹簧。致动器腔12、13的膨胀将导致弹簧装置14的压缩,并且因此导致弹簧装置14的预加应变。
如图2明显所示,图2仅示出了气门致动器或者与其中一个气门4、5相关联的气门致动器6的一部分,压力流体回路7包括高压侧H和低压侧L。每个致动器腔12、13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通道15与压力流体回路7的高压侧相连,并且通过第二通道16连接到压力流体回路7的低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阀17、18,所述导向阀优选电磁操作,并且设置成分别开启和断开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15、16中的连通。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阀17设置成开启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或13之间,同时同步地闭合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或13之间,并且反之亦然,而第二导向阀18设置成仅开启和断开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或13之间的连通,其中,后一个阀是所述阀17、18中位置最靠近所述第二通道中低压侧的一个。如果第二导向阀18断开第二通道16中的连通,第一导向阀在图2所示位置中的定位将不会导致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图2示出了气压致动器6处于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导向阀17、18开启用于连通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从而,弹簧14将把致动器活塞朝着第一位置推动和/或将其保持在第一位置,同时与气压致动器相连的气门4、5因此将被朝着它的闭合位置推动或者保持在闭合位置。
如果内燃机气门4、5处于它的闭合位置,并且将被开启,这种运动将通过导向阀17从图2所示的位置移动来开始,其中,第一导向阀17移动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它开启用于连通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从而,与高压侧H的压力相对应的升高的压力将建立在致动器腔12、13中,并且如果这种压力相对于弹簧14的弹性力具有足够的幅值,那么致动器活塞将朝着第二位置移动,与内燃机气门4、5的下止点相对应。第二端部位置的绝对位置,也就是内燃机气门的升程高度,可以相对于内燃机的工作参数适配,例如内燃机速度、或者适合的扭矩,并且将通过确定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断开的正时而被控制。从而,导向阀17将处于这样的位置,其中,它建立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
同时第二导向阀18开启用于连通致动器腔12、13和低压侧L之间。结果,弹簧14中存储的能量将有助于停止所述致动器活塞10、11,并且随后使活塞沿着朝着它的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为了防止由气门致动器6驱动的内燃机气门4、5以过高的速度撞击它的气门座,并且该速度可能会破坏气门4、5或者气门座,或者导致气门4、5回弹,致动器活塞10、11朝着它的第一位置的运动以及内燃机气门4、5朝着它的闭合位置的运动应当根据本发明被制动。此处,当第二导向阀18被控制从而断开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时,实现了这个目的。从而,在致动器活塞10、11沿着朝着第一位置的方向继续运动过程中,致动器腔12、13中的压力将会增加。优选的是,足够提前地开始制动,从而导致致动器腔12、13中的压力的产生具有这样的幅值,也就是如果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那么致动器活塞10、11的运动将在致动器活塞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完全停止。然而,实际中,致动器活塞不应当被允许在它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停止,下面将进一步解释。
另外,优选的是尽可能晚的开始制动,从而,致动器活塞的运动直到致动器活塞10、11非常接近第一位置时才停止。
在致动器活塞10、11朝着它的闭合位置运动过程中,当它的速度假设接近零时,通过第二导向阀18朝着它的开启位置的移动,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被重新开启。从而,致动器腔12、13中的压力将迅速减小,并且弹簧14中剩余的能量将使得致动器活塞继续朝着第一位置运动。在致动器活塞10、11朝着第一位置的返回运动过程中,如果这个步骤充分晚的进行,那么将实现内燃机气门4、5在它的气门座中的软着陆。从而,步骤的所述顺序可以重复。在致动器活塞10、11从它的第二位置向它的第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述步骤同样在图6中示出。
可能发生的一种具体情况是:在致动器活塞10、11的制动过程中,致动器腔12、13中的压力增加到这样的程度,即它将超过高压侧H处存在的压力。气门致动器6可以设置有这样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成开启用于连通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这种装置可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一通道中,该通道是第一通道15的支路,或者平行于第一通道15,并且将高压侧H连接到致动器腔12、13。这导致某种程度上的能量再循环。伴随着任何单向阀的闭合,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应当重新建立,从而提供内燃机气门4、5在它的气门座中的软着陆。这个顺序在图7中示出。
图3示出了这样的实施例,其中,两个第一通道15将高压侧H连接到致动器腔12、13,并且其中,两个导向阀17、18中的每一个设置成开启和断开每个第一通道15中的连通。另外,每个导向阀17、18设置成断开和开启第二通道16中的连通,其中,第二导向阀18是所述阀17、18中最靠近低压侧的一个。图3中,致动器活塞10、11处于它的第一位置或者在第一位置附近。当致动器活塞10、11将被移动到它的第二位置时,第一导向阀17(或者第二导向阀18,因为哪一个首先移动没有关系)被移动,从而开启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从而,它将断开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第二通道16中的连通。当到达第二位置时,或者在到达第二位置之前,第一导向阀被移回到图3所示的位置,即从而开启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同样,如果第二导向阀18还没有被移动到相对应的位置,第二导向阀18将移动到相对应的位置。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阀已经保持在所述位置,因为上次致动器活塞10、11处于它的第一位置。之后,在空气排出致动器腔12、13外的过程中,致动器活塞10、11再次朝着第一位置移动。当致动器活塞已经移动第二和第一位置之间距离的预定部分时,或者当已经经过预定的时间段时,第二导向阀18从图3所示的位置朝着这样的位置移动,在该位置,它允许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从而,制动效果比现有的实施例更有力,因为高压侧H被允许有助于致动器腔12、13中压力的迅速增大。还可以发生的是,下面的短的时间段过程中致动器腔中压力的增大是充分的短,从而允许在致动器腔中产生的压力高于高压侧H的压力,所述时间段即在第二导向阀断开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和开启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段。从而,如之前所述,加压空气的脉冲将从致动器腔沿着朝着高压侧的方向流动,从节能的角度,这是有利的。
当致动器活塞10、11的速度已经降低到预定值时,或者当例如从第二导向阀18移动到它的制动位置的时刻开始已经经过预定的时间段时,所述导向阀再次处于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它允许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从而,致动器活塞10、11,在弹簧14的作用下,将移动最后剩下的距离从而移动到第一位置,这是如图3所示的。应当注意,根据图3的实施例示出了导向阀相对于低压侧L串行连接,并且相对于高压侧H平行连接。然而,同样可行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其中,导向阀相对于高压侧串行连接,并且相对于低压侧平行连接,或者相对于高压侧和低压侧都平行连接。
图4示出了气压致动器6的可替换的设计。其中的设计已经在申请人之前的专利申请中描述,但是通过本申请提出的导向阀的控制而被进一步改进。除了两个导向阀19、20,致动器6还包括两个辅助阀21、22。辅助阀21、22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导向阀19、20相关联。第一辅助阀21设置在这样的空间中,在该空间中,它在它的一侧上与低压侧L直接连通,并且其中,它与低压侧L连通或者在它的另一侧上与高压侧H连通,取决于与其相关联的第一导向阀19的位置。当第一导向阀19开启用于低压侧和与其相关联的辅助阀21的所述第二侧之间的连通时,后者将允许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如果导向阀允许高压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的连通,辅助阀21将不会允许致动器腔12、13和低压侧L之间的任何连通。
第二辅助阀22设置在这样的空间中,在该空间中,它在它的一侧上与高压侧H直接连通,并且其中,它在它的另一侧上与低压侧L或者与高压侧H连通,取决于与其相关联的导向阀20的位置。当第二导向阀20开启用于低压侧L和与其相关联的辅助阀22的所述第二侧之间的连通时,后者将允许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在相反的情况中,如果致动器腔12、13中的压力没有增大到这样的程度,即它超过高压侧H上的压力一定程度,那么不允许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通过辅助阀的表面的尺寸的适合适配,其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的尺寸朝着致动器腔变化,因此可以实现正在讨论的辅助阀的单向阀的功能。第二辅助阀22的设计适配于第一辅助阀21的设计,从而,单向阀功能仅存在于第二辅助阀,也就是首先开启的一个。
同样可行的是,如果直接作用的阀具有充分的性能从而用在这种情况中,那么利用直接作用的阀代替所有导向阀和辅助阀。图5示出了这种实施例的实例,其中,阀23、24通过电操作,优选电磁操作,并且设置成分别直接断开和开启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以及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
上面公开的导向阀、辅助阀、和直接作用的阀将形成用于建立和断开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以及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装置。另外,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25,优选是计算机程序载体,包括计算机程序,该程序适用于根据这种顺序、并且当发生将导致实施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前提时控制所述导向阀的开启和闭合。导向阀的控制可以通过所谓的表(mapping)来实现,其中,所述阀的开启和闭合是基于所经过的时间,例如距离最接近的之前的步骤经过的时间。可替换的是实时检测致动器活塞(或多个)的位置,以及在它的基础上的控制。
最后,应当注意,根据图1的内燃机还包括元件26,例如加速踏板,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单元25,用于给出扭矩指令。传感器27,与设置在内燃机轴28上的分度盘29相对,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单元25,并且向控制单元25给出连续的信息,该信息是关于内燃机速度和曲轴位置和/或活塞28在气缸1中的位置。控制单元25,或者更准确的是它所提供的软件等,将确定可操作的气门4、5何时开启或闭合。
应当注意,本发明仅是通过实例进行了描述,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替换的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当注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说明书和附图对其进行支持。
特别的,应当注意,已经描述为导向阀的阀门可以通过辅助阀形成,其依次通过其它导向阀控制。另外,如果单独的应用允许的话,已经描述的两个导向阀17、18可以由单个导向阀代替。例如,图2、3中的第二导向阀18可以去掉,从而,然而,剩余的单个导向阀17的更迅速的工作将需要用于它们相对应的工作状态和操作,因为在与仅需要一个单独运动的上述两个阀中的每一个相同的时间段中,后一个阀必须移动两次,从而开启内燃机气门并且从而制动内燃机气门。

Claims (16)

1.一种制动气压致动器(6)的致动器活塞(10,11)的方法,所述气压致动器连接到包括高压侧(H)和低压侧(L)的压力流体回路(6),并且包括:
致动器缸(8,9);
致动器活塞(10,11),设置在所述致动器缸(8,9)中,并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致动器腔(12,13),由所述致动器缸(8,9)和所述致动器活塞(10,11)限定,其中,当致动器活塞(10,11)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致动器腔的体积减小;
和弹簧装置(14),设置成将致动器活塞(10,1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驱动,其中,在致动器活塞(10,11)从第二位置朝着第一位置移动过程中,在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建立或保持连通,而同时,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保持断开,所述方法特征在于,在致动器活塞(10,11)到达第一位置之前,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所述连通被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致动器腔(12,13)的体积朝着致动器活塞(10,11)到达第一位置的点的持续减小具有这样的大小时,即在致动器活塞(10,11)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在活塞的持续运动过程中致动器腔(12,13)中产生的压力的增加足以基本减小致动器活塞(10,11)的速度,那么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断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致动器腔(12,13)的体积朝着致动器活塞(10,11)到达第一位置的点的持续减小具有这样的大小时,即在致动器活塞(10,11)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在活塞的持续运动过程中致动器腔(12,13)中产生的压力的增加足以将致动器活塞的速度减小为零,那么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断开。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致动器活塞(10,11)在第二和第一位置之间的行进距离的一半之后,优选在所述行进距离的三分之一之后,并且甚至更优选的是在所述行进距离的四分之一之后,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被断开。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已经断开之后,如果致动器腔(12,13)中的压力升至高于高压侧(H)上的压力,在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建立连通。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致动器活塞(10,11)到达第一位置之前,当致动器活塞(10,11)的运动停止或者几乎停止时,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被重新建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致在致动器活塞(10,11)停止朝着第一位置运动的时刻,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被重新建立。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着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重新建立,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被断开。
9.一种气压致动器,连接到具有高压侧(H)和低压侧(L)的压力流体回路(6),并且包括:
致动器缸(8,9),
致动器活塞(10,11),设置在所述致动器缸(8,9)中,并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致动器腔(12,13),由所述致动器缸(8,9)和所述致动器活塞(10,11)限定,其中,当致动器活塞(10,11)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致动器腔的体积减小;
弹簧装置(14),设置成将致动器活塞(10,1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驱动;和设置成在致动器活塞(10,11)从第二位置朝着第一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或建立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装置(18,25),并且所述装置同时保持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断开,其中所述气压致动器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成在致动器活塞(10,11)到达第一位置之前断开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所述连通的装置(18,2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压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成在致动器活塞(10,11)已经到达预定位置、同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断开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装置(18,25)。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气压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成在预定条件下重新建立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装置(18,25)。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压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这样的装置(17,25),所述装置设置成:随着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断开,并且如果致动器腔(12,13)中的压力升至高于高压侧(H)上的压力,那么所述装置建立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压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传感器,用于检测致动器活塞(10,11)在致动器缸(8,9)中的运动和位置,并且包括装置(17,25;18,25),所述装置设置成基于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分别控制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建立和断开、以及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建立和断开。
14.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压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内燃机气门进入它的气门座时产生的任何噪声或振动,并且包括装置(17,25;18,25),所述装置设置成基于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分别控制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建立和断开、以及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建立和断开。
15.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压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电操作的阀元件(17,18;19,20),优选是通过电磁操作,所述阀元件设置成分别控制高压侧(H)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建立和断开、以及低压侧(L)和致动器腔(12,13)之间的连通的建立和断开。
16.一种内燃机,包括:至少一个气缸(1);和活塞(2),在所述气缸中往复运动;和燃烧室(3),由所述气缸(1)和活塞(2)限定;和至少一个进气口,用于将燃烧空气引入燃烧室(3)中;和至少一个排气口,用于将废气从燃烧室(3)排出,其中,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自由操作的、由压力流体驱动的气门(4,5),并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压致动器(6),用于操作所述至少一个气门(4,5)。
CNA2007800053810A 2006-02-14 2007-02-06 制动一致动器活塞的方法和一种气压致动器 Pending CN1013847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06003206 2006-02-14
SE0600320A SE531535C2 (sv) 2006-02-14 2006-02-14 Metod för bromsning av en aktuatorkolv, samt en pneumatisk aktua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4797A true CN101384797A (zh) 2009-03-11

Family

ID=38371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53810A Pending CN101384797A (zh) 2006-02-14 2007-02-06 制动一致动器活塞的方法和一种气压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17894A1 (zh)
EP (1) EP1987235A4 (zh)
JP (1) JP2009526947A (zh)
KR (1) KR20080103074A (zh)
CN (1) CN101384797A (zh)
RU (1) RU2008136555A (zh)
SE (1) SE531535C2 (zh)
WO (1) WO20070947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35886C2 (sv) * 2011-06-03 2013-02-05 Ase Alternative Solar Energy Engine Ab Tryckpulsgenerator
SE540998C2 (sv) * 2014-04-17 2019-02-26 Freevalve Ab Förbränningsmotor med pneumatisk ventilfjäder
EP4108888A1 (en) * 2021-06-23 2022-12-28 L & T Technology Services Limited Camless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32891A1 (de) * 1991-10-04 1993-04-08 Audi Ag Pneumatisch betaetigte ventilsteuerung fuer brennkraftmaschinen
DE19725218C2 (de) * 1997-06-15 2000-11-02 Daimler Chrysler Ag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eines Gaswechselventiles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AT410696B (de) * 1999-09-22 2003-06-25 Jenbacher Ag Ventilantrieb für ein ventil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SE520993C2 (sv) * 2000-07-10 2003-09-23 Cargine Engineering Ab Tryckpulsgenerator
GB0017425D0 (en) * 2000-07-14 2000-08-30 Lotus Car A valve system for controlling flow of gas into or out of a variable volume chamber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r a compressor
US6739293B2 (en) * 2000-12-04 2004-05-25 Sturman Industries, Inc. Hydraulic valve act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3941473B2 (ja) * 2001-02-13 2007-07-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DE10147299A1 (de) * 2001-09-26 2003-04-24 Bosch Gmbh Robert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s Öffnungsquerschnitts in einem Verbrennungszylinder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KR20040071316A (ko) * 2002-01-15 2004-08-11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내연 기관의 연소 실린더 내의 개구 횡단면 제어 장치
US6907851B2 (en) * 2002-05-14 2005-06-21 Caterpillar Inc Engine valve actu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87235A1 (en) 2008-11-05
SE0600320L (sv) 2007-08-15
KR20080103074A (ko) 2008-11-26
SE531535C2 (sv) 2009-05-12
US20090217894A1 (en) 2009-09-03
JP2009526947A (ja) 2009-07-23
RU2008136555A (ru) 2010-03-20
WO2007094732A1 (en) 2007-08-23
EP1987235A4 (en)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51607B1 (ko) 내적 배기 가스 재순환 시스템 및 방법
US5572961A (en) Balancing valve motion in an electrohydraulic camless valvetrain
US6732685B2 (en) Engine valve actuator
EP1472440B1 (en) Efficien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alve actuator
CN100379951C (zh) 发动机阀驱动系统和驱动发动机阀的方法
EP1472439B1 (en) Engine valve actuator providing miller cycle benefits
US7730858B2 (en) Hydraulic valve act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rovide variable lift for one or more engine air valves
US7025326B2 (en) Hydraulic valve actu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488033A (zh) 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
CN107288701A (zh) 一种发动机两冲程压缩释放式辅助制动装置及方法
CN101384797A (zh) 制动一致动器活塞的方法和一种气压致动器
EP1247949B1 (en) Dur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a hydraulically actuated engine compression release brake
US8689769B2 (en) Compression-braking system
CN102947573A (zh) 使用弹簧加载阀的发动机制动系统
US6474620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hydraulically actuated valves and engine using same
US20040065285A1 (en) Variable engine valve actuator
EP3901426A1 (en) Valve train and engine
US7047920B2 (en) Engine valve actu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hite smo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