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3802A -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3802A
CN101383802A CNA2008101719153A CN200810171915A CN101383802A CN 101383802 A CN101383802 A CN 101383802A CN A2008101719153 A CNA2008101719153 A CN A2008101719153A CN 200810171915 A CN200810171915 A CN 200810171915A CN 101383802 A CN101383802 A CN 101383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ous signal
signal sequence
data
carrier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19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3802B (zh
Inventor
夏树强
郁光辉
梁春丽
米德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719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3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3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3802A/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4448 priority patent/WO201004585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3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38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于每个载频,分别确定与载频的中心频率对应的至少一个扫频点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Offset_k;根据偏移值将同步信号序列进行移位,将位于预定方向的反方向的末尾的至少一个数据移动至同步信号序列的预定方向的末尾,使得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与移位前同步信号序列两端对齐;发送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发射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进行循环移位,接收端可以接入LTE-Advanced系统任意一个载频,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方法不需对标准进行改变,既满足了系统的升级需要,又不影响接收端的性能。

Description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是一种将一高速传输的数据流转换为一组低速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的技术,其可以大大降低系统对多径衰落信道频率选择性的敏感度,通过在OFDM技术中引入循环前缀,进一步增强了系统抗符号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简称为ISI)的能力。另外,OFDM技术还具有带宽利用率高、实现简单等特点,使得OFDM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WLAN系统、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址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ITU-Advanced系统等都是基于OFDM技术的系统。
在LTE系统中,同步信号序列在时域上包括两个符号,分别为主同步信号序列和辅同步信号序列,在频域占用72个子载波,其中,每个子载波为15kHz。为了便于终端对UE进行检测,这72个子载波分别位于载频的中心频率的两边(每边36个子载波)。另外,LTE标准具有以下规定:
规定一:当终端开始搜索载频的中心频率时,会以100kHz为步长进行搜索(该100kHz称为channel Raster,即信道光栅),即LTE系统的载频的中心频率都是100kHz的倍数。
规定二:LTE终端的最小带宽处理能力(包括发送能力和接收能力)为20MHz。因此,采用上述设计,只要系统带宽不大于20MHz,LTE终端在搜索出系统带宽的中心频率后,不需要检测出系统带宽的具体值,就可以进行同步信号序列的检测。
为了满足ITU-Advanced的要求,LTE的演进标准LTE-Advanced需要支持更大的系统带宽(最高可达100MHz),并且能够后向兼容LTE的现有标准,这样,LTE终端如何接入带宽大于20MHz的LTE-Advanced系统就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举例来说,LTE-Advanced系统带宽为40MHz,它相当于由两个连续的LTE载频组成,每个载频带宽为20MHz,为了便于描述,将这两个连续的LTE载频分别称为载频0和载频1,根据LTE标准的规定,20MHz的下行可用子载波数目为1201个,因此,40MHz的下行可用子载波数目为2402个,其子载波索引为0、1、...、2401。可以发现:载频0的中心频率在第600号子载波上,而载频1的中心频率在第1801号子载波上,如果载频0的中心频率在100kHz channel Raster(即扫频点)上,则载频1的中心频率肯定不在100kHz channelRaster上,反之亦然。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LTE终端只可以接入LTE-Advanced系统的二个载频中的一个,这对LTE终端接入LTE-Advanced系统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并且,还有可能降低现有LTE终端在升级系统中的性能。因此,如何让LTE终端接入LTE-Advanced系统中的任意一个载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于上述技术问题,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在两个连续的载频中间加入一些空的子载波。以上述40MHz带宽为例,在载频0和载频1中间插入19个子载波,此时,载频1的中心频率在1820子载波上,此时,只要载频0的中心频率在100kHz channel Raster上,则载频1的中心频率肯定也在100kHzchannel Raster上(此时载频0和载频1的中心频率之差为100kHz的倍数)。
方案二:对LTE标准中20MHz的下行可用子载波数目进行修改,例如,对目前的LTE标准进行修改,规定20MHz载频的下行可用子载波数目为1200个,此时,只要载频0的中心频率在100kHzchannel Raster上,则载频1的中心频率肯定也在100kHz channelRaster上。
通过上述说明,可以看出,方案一、方案二的共同缺陷是:需要对现有标准进行修改,并且这些修改只适用于按照新标准制造的LTE终端,而按照现有标准制造的LTE终端仍然不能接入LTE-Advanced系统的任意一个载频。特别地,对于方案二,会造成系统效率下降,这是因为在现有标准中,20MHz的下行可用子载波数目为1201个,扣除一个直流载频(该载频不发送数据),20MHz的下行可用子载波数目为1200个,而LTE标准规定每12个子载波为一个资源单位,这样共有100个资源单位。而如果修改为20MHz的下行可用子载波数目为1200个,扣除一个直流子载波后,20MHz的下行可用子载波数目为1199个,此时,可以考虑利用的资源为:99个资源单位额外11个子载波。这11个子载波由于不是一个资源单位,因为LTE标准中规定每12个子载波为一个资源单位,主要是考虑到12是2、3(较小素数)的倍数,便于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简称为DFT)的实现,而11是一个比较大的素数,会增加LTE-Advanced终端的实现复杂度,对于LTE终端是无法利用的,而对于更高级的LTE-Advanced终端,标准需要额外定义11个子载波也可以为一个资源单位,这显然增加了LTE-Advanced终端的实现复杂度。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接收端可以接入LTE-Advanced系统任意一个载频时,实现方法复杂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该方法用于包括多个载频的发射端发送同步信号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包括:对于每个载频,分别确定与载频的中心频率对应的至少一个扫频点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Offset_k;根据偏移值Offset_k将同步信号序列进行移位,将位于预定方向的反方向的末尾的至少一个数据移动至同步信号序列的预定方向的末尾,使得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与移位前同步信号序列两端对齐;发送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该装置可以位于发射端。
根据本发明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包括:偏移值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载频与载频的中心频率对应的至少一个扫频点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Offset_k,其中,Offset_k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的整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偏移值将同步信号序列进行移位,将位于预定方向的反方向的末尾的至少一个数据移动至同步信号序列的预定方向的末尾,使得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与移位前同步信号序列两端对齐;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对发射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进行循环移位,接收端可以接入LTE-Advanced系统任意一个载频,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方法不需对标准进行改变,即满足了系统的升级需要,又不影响接收端的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系统采用多个载频进行频谱聚集以利用更大带宽时,原系统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的另一优选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由于发射端只在每个载频的中心频率上向接收端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接收端只是以扫频点为中心接收同步信号序列,如果某个载频的中心频率不在扫频点上,则接收端无法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根据现有的标准及方法,如果接收端的载频大于20MHz,不能保证接收端的每个载频的中心频率都在扫频点上,这样会导致接收端无法正确接收发射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基于此,本发明的主要思路是:不对现有的标准进行修改,通过对发射端发送同步信号序列进行循环移位,保证发射端仍在扫频点上接收同步信号序列。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在下文中以步骤的形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下文中所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虽然在相关的附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包括多个载频的发射端发送同步信号序列,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对于每个载频,分别确定与载频的中心频率对应的至少一个扫频点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Offset_k,其中,Offset_k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20的整数;
步骤S104,根据偏移值将同步信号序列进行移位,将位于预定方向的反方向的末尾的至少一个数据移动至同步信号序列的预定方向的末尾,使得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与移位前同步信号序列两端对齐;
步骤S106,发送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发射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进行循环移位,接收端可以接入LTE-Advanced系统任意一个载频,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方法不需对标准进行改变,即满足了系统的升级需要,又不影响接收端的性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移位的数据为多个的情况下,要保证多个数据的顺序在移位前后不变,并可以利用下述公式确定移位后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
Y(n)=X[(n+C)mod M],其中,Y(n)为移位后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索引值,X(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的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C为各扫频点在预定方向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M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自然数,具体地,C可以为与中心频率距离最近的两个扫频点中的任一个扫频点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也可以为与中心频率距离最近的一个扫频点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
另外,还可以对载频上的空闲子载波进行填充,具体地,可以将空闲子载波填充为零,或者,根据移位前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顺序以及移位后同步信号序列端部的数据,使用数据对空闲子载波进行填充,得到数据序列,其中,数据序列的数据顺序与移位前同步信号序列中的相应数据序列的数据顺序相同,上述数据序列为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号序列、同步信号序列的一部分,并可以利用下述公式之一确定在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
公式一:Y(n)=0,其中,Y(n)为在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
公式二:Y(n)=X[(n+C)mod M],其中,Y(n)为在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索引值,X(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的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C为各扫频点在预定方向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M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自然数,具体地,C可以为与中心频率距离最近的两个扫频点中的任一个扫频点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也可以为与中心频率距离最近的一个扫频点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
下面通过举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主要思路进行说明。
假设接收端中有M个载频,对应的载频索引为0、1、...、M-1,从实现考虑,该M个载频中至少有一个载频的中心频率会在100kHzchannel Raster上,即至少有一个载频的偏置为0。设载频k(k=0、1、...、M-1)的中心频率相对100kHz channel Raster的偏置为Offset_k个子载波,在LTE标准中,每个子载波15kHz,而channel Raster为100kHz,二者的最小公倍数为300kHz,相当于20个子载波,即20个连续子载波中一定会有一个子载波在100kHz channel Raster上时,其它19个子载波都不在100kHz channel Raster上,设置这19个子载波相对100kHz channel Raster的偏置Offset_k的范围为[1,19],单位是子载波。
由于发射端在每个载频的中心频率上发送同步信号序列,接收端只是以扫频点为中心接收该同步信号序列,如果载频中心频率与扫频点不重合,则接收端无法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所以发射端需要在与扫频点重合的子载波两侧发送同步信号序列,才能保证接收端接收到同步信号序列。具体地,假设载波中心频率相对100kHz channel Raster的偏置为0个载波时,设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索引为n,n=0、1、...、M-1,相应地,在这些子载波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为X(n),n=0、1、...、N-1,其中,M为自然数。另外,在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两边可能还有若干空闲子载波,一般地,系统在空闲子载波上不发送数据,即系统在空闲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为0。假设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左边有PL个空闲子载波,这PL个子载波的索引为-PL,-PL+1,-PL+2......-1,发送同步信号序列子载波的右边有PR个空载波,这PR个子载波的索引为:N、N+1、....、N+PR-1。当载频k的中心频率与扫频点不重合,且中心频率与其中一个相邻扫频点之间的偏置为Offset_k时,设在空闲载波和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上发送的数据为Y(n),n=-PL、-PL+1、-PL+2、...、-1、0、1、...、N+PR-1,则Y(n)满足如下条件:
当n∈[0,N-1]时,
Y(n)=X[(n+C)modM]   (1)
而当n∈[-PL,-1]或者k∈[M,M+PR-1]时,
Y(n)=0
或者
Y(n)=X[(n+C)modM]   (2)
其中,可以看出,公式(1)、(2)中的C为与中心频率距离最近的一个扫频点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2示出了系统采用多个载频进行频谱聚集以利用更大带宽时,原系统接收端接入面临问题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系统通过对3个20MHz的载频进行频谱聚集,获得60MHz的带宽。为了便于描述,将这3个20MHz的载频分别称为载频0、载频1、载频2,其中,载频1的中心频率和100kHz的channel raster重叠,即Offset_1=0。根据LTE标准,当载频带宽为20MHz时,系统可以支持的下行可用子载波数目为1201个,通过计算可知:载频0相对100kHzchannel raster的偏置Offset_0=19,而载频2相对100kHz的channelraster的偏置Offset_2=1。
根据现有标准,发射端在载频的中心频率两侧发射同步信号序列。假设发射端在三个载频都按照现有LTE标准发送同步信号序列,设该同步信号序列为X(n),n=0、1、...、M-1,对应的时域序列为x(k),k=0、1、...、L,其中,L的取值通常为2的整数次幂,且N≥M,这里隐含的一个设定是LTE接收端的采样频率为15*N kHz。当LTE接收端选择在载频1接入时,接收端可以通过载频1的中心频率读取载频1上的同步信号序列来获得下行同步。而当LTE接收端选择在载频0接入时,接收端却无法通过读取相应载频上的同步信号序列获得DL同步,因为载频1的中心频率在两个扫频点100kHz channel raster的中间,没有与扫频点重合,由于LTE接收端都是按照100kHz为步长进行搜索,不考虑无线信道的影响,根据傅立叶变换的原理,如果LTE接收端选择右边的扫频点100kHzchannel raster为中心频率接收信号,则LTE接收端收到载频0的同步信号序列为
Figure A200810171915D00151
而如果LTE接收端选择在左边的扫频点100kHz channel raster为中心频率接收信号,则LTE接收端收到的载频0的同步信号序列为
Figure A200810171915D00152
但是,序列
Figure A200810171915D00153
Figure A200810171915D00154
与本地参考序列x(n)的互相关性均等于0,因此,LTE接收端无法在载频0上读取到同步信号序列来实现下行同步。
考虑到
Figure A200810171915D00161
对应的频域序列为:X(N-19),X(N-18)....X(N-1),X(0),X(1),X(2)....X(N-20),相比于载频1的同步信号序列,发射端通过载频0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右移了19位,即载频0相对其左方向相邻的扫频点的偏置为19个子载波,将该扫频点成为第一参考扫频点,因此,如果在发射端在载频0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相比载频0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先左移19位,则终端在载波0接收到的序列和终端选择与载波1同步而获得的序列是相同的。
考虑到
Figure A200810171915D00162
对应的频域序列为:X(1),X(2)....X(N-1),X(0),相比载频1的序列,发射端通过载频0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右移了1位,即载频0相对其右方向相邻的扫频点的偏置为1个子载波,,将该扫频点成为第二参考扫频点,因此,发射端在载频0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与通过载频1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相比,发射端在载频0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左移1个子载波,因此,如果在发射端发送序列相比载波0发送的序列先右移1位,接收端通过载频0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序列和接收端通过载频1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序列是相同的。
载频0相对第二参考扫频点的偏置为1个子载波,载频0相对第一参考扫频点的偏置为19个子载波,通过比较,第二参考扫频点与载频0的中心频率更接近,接收端在检测起来更为方便,因此,以第二参考扫频点作为载频0的扫频点是较优地方案。
发射端通过载频2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方法与载频0类似,这里不在赘述。
假设有三个载频,这三个载频分别称为载频0,载频1,载频2。其中载频0的中心频率和100kHz的channel raster重叠,即:Offset_1=0,而载频0相对100kHz的channel raster的偏置Offset_0=19,而载频2相对100kHz的channel raster的偏置Offset_2=1,设载波0在载波索引为0,1,2.....6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为:a、b、c、d、e、f、g,其中,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载波索引为:0、1、2、...、5,空闲子载波的索引为-2、-1、7、8,则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公式,载波0,载波2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及其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下表1所示,如表1所示,索引为-2、-1、7、8的空闲子载波对应的数据可以为0,也可以为数据序列。
表1
 
载波索引 -2 -1 0 1 2 3 4 5 6 7 8
载波1发送数据 a b c d e f g
载波0发送数据(方案1)       0 0 b c d e f g a 0 0
载波0发送数据(方案2)       g a b c d e f g a b c
载波2发送数据(方案2)       0 0 g a b c d e f 0 0
载波2发送数据(方案1)       e f g a b c d e f g a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适用于系统采用多个载频进行频谱聚集以利用更大带宽,且要求现有接收端(该类型接收端的带宽能力小于系统带宽)能够接入的系统,上文所述的发射端可以为基站,接收端可以为终端。
装置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偏移值确定模块10、处理模块20和发送模块30,其中,
偏移值确定模块10,用于确定载频与载频的中心频率对应的至少一个扫频点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Offset_k,其中,Offset_k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的整数;
处理模块20,连接至偏移值确定模块10,用于根据偏移值将同步信号序列进行移位,将位于预定方向的反方向的末尾的至少一个数据移动至同步信号序列的预定方向的末尾,使得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与移位前同步信号序列两端对齐;
发送模块30,连接至处理模块20,用于发送移位后的同步信号序列。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的优选结构框架图,如图4所示,在图3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处理模块20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202。
其中,第一处理子模块202,用于根据公式Y(n)=X[(n+C)modM]确定移位后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其中,Y(n)为移位后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索引值,X(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的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C为各扫频点在预定方向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M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自然数。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的优选结构框架图,如图5所示,在图3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处理模块20包括可以第二处理子模块204和第三处理子模块206。
第二处理子模块204,用于根据公式Y(n)=0确定在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其中,Y(n)为在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
第三处理子模块206,用于根据公式Y(n)=X[(n+C)mod M]确定在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其中,Y(n)为在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索引值,X(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的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C为各扫频点在预定方向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值,M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自然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通过对发射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进行循环移位,接收端可以接入LTE-Advanced系统任意一个载频,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方法不需对标准进行改变,即满足了系统的升级需要,又不影响接收端的性能。
如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提供的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或装置,通过对发射端发送的同步信号序列进行循环移位,接收端可以接入LTE-Advanced系统任意一个载频,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方法不需对标准进行改变,即满足了系统的升级需要,又不影响接收端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用于包括多个载频的发射端发送同步信号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每个载频,分别确定与所述载频的中心频率对应的至少一个扫频点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中心频率的偏移值Offset_k;
根据所述偏移值Offset_k将同步信号序列进行移位,将位于所述预定方向的反方向的末尾的至少一个数据移动至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预定方向的末尾,使得移位后的所述同步信号序列与移位前所述同步信号序列两端对齐;
发送移位后的所述同步信号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值Offset_k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2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位的数据为多个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多个数据的顺序在移位前后保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移位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载频上的空闲子载波进行填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空闲子载波进行填充的方式为以下至少之一:
将所述空闲子载波填充为零;
根据移位前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顺序以及移位后所述同步信号序列末尾的数据,使用数据对所述空闲子载波进行填充,得到数据序列,其中,所述数据序列的数据顺序与移位前所述同步信号序列中的相应数据序列的数据顺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序列为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同步信号序列、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下述公式确定移位后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
Y(n)=X[(n+C)modM],其中,Y(n)为移位后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索引值,X(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的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C为各扫频点在所述预定方向相对于所述中心频率的偏移值,M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自然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下述公式确定在所述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
Y(n)=0,其中,Y(n)为在所述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或者,
Y(n)=X[(n+C)modM],其中,Y(n)为在所述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索引值,X(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的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C为各扫频点在所述预定方向相对于所述中心频率的偏移值,M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自然数。
9.一种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装置,位于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偏移值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载频与所述载频的中心频率对应的至少一个扫频点在预定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中心频率的偏移值Offset_k,其中,Offset_k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的整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移值将同步信号序列进行移位,将位于所述预定方向的反方向的末尾的至少一个数据移动至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预定方向的末尾,使得移位后的所述同步信号序列与移位前所述同步信号序列两端对齐;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移位后的所述同步信号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式Y(n)=X[(n+C)mod M]确定所述移位后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其中,Y(n)为移位后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索引值,X(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的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C为各扫频点在所述预定方向相对于所述中心频率的偏移值,M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自然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式Y(n)=0确定在所述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其中,Y(n)为在所述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或者,
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式Y(n)=X[(n+C)mod M]确定在所述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其中,Y(n)为在所述空闲子载波上填充的数据,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索引值,X(n)为Offset_k取值为0时的同步信号序列的数据,C为各扫频点在所述预定方向相对于所述中心频率的偏移值,M为Offset_k取值为0时,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序列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自然数。
CN200810171915.3A 2008-10-24 2008-10-24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3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1915.3A CN101383802B (zh) 2008-10-24 2008-10-24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PCT/CN2009/074448 WO2010045852A1 (zh) 2008-10-24 2009-10-14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1915.3A CN101383802B (zh) 2008-10-24 2008-10-24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3802A true CN101383802A (zh) 2009-03-11
CN101383802B CN101383802B (zh) 2013-05-08

Family

ID=40463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191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3802B (zh) 2008-10-24 2008-10-24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3802B (zh)
WO (1) WO201004585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5852A1 (zh) * 2008-10-24 2010-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8054264A1 (zh) * 2016-09-26 2018-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051265A (zh) * 2016-10-10 202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4051265B (zh) * 2016-10-10 2024-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01620B1 (ko) * 2003-06-27 2010-1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에프디엠 수신장치 및 그 수신방법
CN1852281B (zh) * 2006-01-23 2010-06-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正交频分多址系统的同步方法
JP4765645B2 (ja) * 2006-01-31 2011-09-07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EP1906686A1 (en) * 2006-09-29 2008-04-0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cell search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267226B (zh) * 2007-03-14 2012-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同步信道的信息发送方法和小区搜索方法
CN101075847A (zh) * 2007-06-25 2007-11-21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多媒体系统中的同步信号发送方法
CN101383802B (zh) * 2008-10-24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5852A1 (zh) * 2008-10-24 2010-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8054264A1 (zh) * 2016-09-26 2018-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872868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872868B (zh) * 2016-09-26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051265A (zh) * 2016-10-10 202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4051265B (zh) * 2016-10-10 2024-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45852A1 (zh) 2010-04-29
CN101383802B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1948B (zh) 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使用线性内插方案的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KR101304114B1 (ko) 제어채널의 자원 매핑 방법
CN11046041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1395815B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2638437B (zh) 一种基于选择载波调制的多载波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50554B (zh)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数据发射方法
CN101420261B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同步信息发送方法及小区搜索方法
CN101772148B (zh) 辅同步信道的配置方法和装置、子载波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1510867A (zh) 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150553A (zh)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资源块分配方法
CN101383801B (zh)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099361B (zh) 在ofdm移动通信系统内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法
CN102299892A (zh) 通信系统中关键参数设置及使用方法和装置
CN101483626B (zh) 前导序列的发送、接收、及传输方法
CN102263720A (zh) 传输消息的方法、基站、终端及多通信制式系统
CN101176277B (zh) 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索引物理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83802B (zh) 同步信号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494637B (zh) 用于WiMAX演进系统的终端接入方法及帧结构
CN101394382A (zh) 基于宽带单载波系统减少导频序列碰撞的方法
CN101188454B (zh) 系统前导码的增强方法及802.16m系统终端的初始接入处理方法
EP16955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282128A (zh)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前导增强方法
CN101771641B (zh) P-sch的配置方法和装置、p-sch的同步信号产生方法和装置
CN112511987A (zh) 无线传输方法和装置、信息确定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01282258B (zh) 兼容不同频段Wimax系统的演进系统、帧及其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TE Corpora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ynchronous signal sequence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