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5855A - 具有改进的插销机构的锁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插销机构的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5855A
CN101365855A CNA2006800524513A CN200680052451A CN101365855A CN 101365855 A CN101365855 A CN 101365855A CN A2006800524513 A CNA2006800524513 A CN A2006800524513A CN 200680052451 A CN200680052451 A CN 200680052451A CN 101365855 A CN101365855 A CN 101365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dead bolt
locking member
hub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524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5855B (zh
Inventor
D·J·纽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059068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05906862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td filed Critical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5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5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8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liding wings
    • E05B65/0811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liding wings the bolts pivoting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00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1/00Locks with visible indication as to whether the lock is locked or unlock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55/00Locks in which a sliding latch is used also as a locking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0065Operating modes; Transformable to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9/00Lock casings or latch-mechanism casings ; Fastening locks or fasteners or parts thereof to the wing
    • E05B9/08Fastening locks or faste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the casings of latch-bolt locks or cylinder locks to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05B1/0007Kno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锁,其具有可在锁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锁舌、移动锁舌的把手、可在将锁舌锁定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定元件、以及可由把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致动器操作地与锁定元件关联以使得致动器进入第二位置的移动将锁定元件移动至锁定位置。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插销机构的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并且尤其涉及具有插销机构的锁。
背景技术
相对常见的是提供可在两个或更多以下模式之间转换的门锁,也就是通过模式(passage mode)、安全模式和锁死模式。在通过模式中,锁被有效地“解锁”以使得门能从任何一侧在无需钥匙之下简单地通过操作门任何一侧上的把手或杆来打开。
在安全模式中,门一侧(通常是内侧)上的把手或杆可操作来打开门,但是另一侧上的把手或杆被“锁定”,不能用来打开门。这经常借助于可从门的一侧(再次通常为内侧)操作的插销机构来实现以使得在插销机构啮合时(即在锁“插上插销”时),门的另一侧上的把手或杆被锁定。在一些情况下,锁还可提供有能超越插销机构的钥匙筒(key barrel)机构。因此,在这些锁中,在锁处于安全模式中时能通过操作钥匙筒以脱离插销机构来将门从另一侧(即外侧)打开。操作钥匙筒以脱离插销机构通常使锁返回至通过模式。
通常,仅是具有钥匙筒机构的锁具有锁死模式。在锁死模式中,不可能利用门的把手/杆打开门。而是,为了打开门,必须将钥匙插入钥匙筒从而操作钥匙筒机构来将锁解锁。在一些具有锁死模式的锁中,钥匙筒的操作将解锁和“打开”锁从而允许门被打开,而在其它锁中,钥匙筒的操作仅使锁返回至通过模式并且然后必须操作门的(一侧或另一侧上的)把手/杆来打开门。在大多已知的具有锁死模式的锁中,能利用钥匙从门的任一侧操作钥匙筒,尽管在一些情况下钥匙筒可能仅能从一侧(通常是外侧)操作。
存在着可在上述模式中的两个(通常是通过模式和安全模式,或者通过模式和锁死模式)之间转换的锁。还存在着一些可在所有这三种模式之间转换的锁。
这些现有锁的问题在于,用于在模式之间转换的机构经常很复杂。尤其,用来将锁从通过模式转换至安全模式的插销机构很复杂并且因此必须由外部杆、按钮或与用来打开门的主要把手或杆分离的其它设备来操作。需要分离的插销杆会导致不方便,因为在锁的外面出现两个分离的杆/把手会使锁的操作很复杂。分离的插销杆也能是不好看的,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阻碍主要操作把手的操作。因此,可能优选地是插销机构能由用来打开门的相同把手/杆来操作。
上述“多模式”锁的另一问题在于在不试图操作锁的情况下很难或者不能确定是否锁被“解锁”或“锁定”。这是不方便的,因为在确定将锁解锁时必须做什么需要耗费时间。而且,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在需要迅速打开门以逃离火灾或其它紧急情况时,这种耗费的时间可能会形成威胁生命的危险而不仅仅是不方便。因而,让多模式锁具有用于可视的显示锁所处于的当前模式或者至少锁是否“解锁”(可打开)或“锁定”(不可打开)的装置可能是有用的。
很清楚地理解到,这里对背景材料或现有公开物的任何参考不是视为承认或认可任何材料、公开物或其组合构成本领域普通知识的一部分,或者换句话说认可的现有技术,不管是在澳大利亚或者在任何其它国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锁,其可以至少部分地改善一个或多个上述缺点,或者其可提供市场中有用或商业的选择。其它目标将从以下描述中变得明显。
在一个形式中,本发明在于一种锁,其具有:可在锁闭位置和释放位置(free position)之间移动的锁舌;移动锁舌的把手;锁定元件,其可在锁定所述锁舌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致动器,其可通过把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致动器与锁定元件操作关联以使得致动器进入第二位置的移动将锁定元件移动至锁定位置。
在优选形式中,本发明在于一种锁,其具有:锁体;可在锁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锁舌;移动锁舌的把手;锁定元件,其可在锁定所述锁舌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可通过把手移动的毂;以及锁体中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与毂操作地关联以使得毂的移动使致动器移动,其中,所述致动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与锁定元件操作地关联以使得当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锁定元件处于锁定位置。
因此,本发明的锁具有致动器,其操作来将锁定元件从锁舌被“解锁”的解锁位置移动至锁舌被“锁定”的锁定位置。而且,由于致动器通过操作把手(即,与操作锁舌以打开锁的把手相同的把手)来操作,这种锁无需独立的插销按钮、控制杆等即可将锁闭元件从解锁位置移动进入锁定位置(即将锁插上插销)。
想象到本发明的锁将通常用于滑动门上比如外部滑动安全门以及内部滑动门。这种滑动门通常与固定至门框(door jam)或相对滑动门的衬板(strike)相配合,并且衬板通常具有钩状的突出鼻端,鼻端在门闭合时与锁舌相啮合。然而,将清楚地理解到就锁可以使用的门的种类而言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锁同样可以用于宽范围的其它场合,比如摆动门、滚动门或窗户。还想象到本锁可任意地形成多点锁组件的一部分,并且这将在下面更具体地解释。
本发明的锁可具有锁体。锁体可包括任何形式的适合于包含并且紧固地保护锁的内部机构和部件的壳体或外壳。锁体还可适合于使得锁能定位于门上或插入其中。为此,锁体可包括安装装置使得锁能紧固地固定至门上或门中。可使用任何适合的安装装置,包括唇缘、凸缘、孔、沟槽、支架等,并且这些可便于经由固定器比如螺钉、螺栓、铆钉、搭扣配合或粘合剂附接至门。
锁体尤其可包括外壳、盖以及端板,其可构造成确保容纳锁在锁体内的内部工作。比如盖和端板之类的部件可提供有成形的键片等,它们能与主体的其它安装装置相结合,增加主体的强度。优选地,至少一些部件比如盖和端板能够利用夹住或搭扣配合型装置连接至主体的其它部分。除了有助于容易组装之外,这能有助于允许不同形式的锁容易地供应有不同颜色的盖和端板用于美观的目的。
将理解到,虽然锁体可包括锁的内部机构以及相关部件中的很多,但是包括把手以及钥匙筒(见下面)的锁的某些部件可定位于主体的外部,或可从锁体内向外延伸。
锁体可由任何适合的材料制成,但是优选地是金属、弹性塑料或其组合。而且,锁体可包括为了在锁体内安装各种锁部件的任何必须的配件,并且其可成形为允许其中机构部件的必要的操作。想象到在大多数实施例中,锁体在以平面定向观察时基本上是矩形的并且通常将具有5—30厘米之间的长度、2—10厘米之间的宽度以及1—15厘米之间的高度。当然,锁体的尺寸可改变以适合应用并且对于锁体或锁的尺寸和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
如上面所解释的,锁具有锁舌。锁舌能是插入位于门框中的衬板的滑动锁舌类型。比如这样的锁舌一般用于摆动门上,并且如果锁舌是滑动锁舌,衬板将通常在其中具有凹槽以使得在门闭合时锁舌插入进入凹槽,防止门摆动打开。
如果锁舌是滑动锁舌,其可提供有成斜角或倾斜的“斜坡”状鼻端部分,所述鼻端部分可在锁舌在门闭合时接触衬板的时候引起锁舌被向后推入锁体。这个通常类型的锁舌在摆动门上很常见。锁舌还可提供脊列,其可与衬板的边缘或脊相啮合以在试图对锁舌施加力的情况下提高锁的安全性。
可选地,锁舌可以是旋转锁舌。很多形状、尺寸和构造的旋转锁舌可用于本锁中,并且旋转锁舌尤其可用于将锁应用至滑动门的情况。
在用旋转锁舌操作的优选实施例中,锁舌可具有基本上钩状形状,其适合于与在很多当前滑动门衬板(见上面)上出现的各种相应钩状鼻端相啮合。在这些实施例中,锁舌的一般操作可如下所述。在门滑动闭合时,锁能被带入与衬板相啮合。旋转锁舌的钩状部分于是可与衬板的鼻端的相应钩状部分相啮合,并且这个啮合可防止锁(并且因此门)相对于衬板撤回。
锁舌所处的用于防止门滑动或摆动打开的位置可称为锁舌的锁闭位置,在滑动锁舌的情况下,锁闭位置通常是锁舌插入衬板处以防止门摆动打开之处。对于旋转锁舌,锁闭位置通常是锁舌的钩状部分与衬板的鼻端的相应钩状部分相啮合处以防止门滑动离开与衬板的啮合。然而,这些解释并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到锁舌的防止门打开的任何位置构成锁闭位置。
本锁中的锁舌通过操作锁的把手来移动。对于滑动锁舌,把手可经由锁舌缩回机构与锁舌相啮合以使得把手的操作(通常通过旋转或滑动把手)引起锁舌从衬板缩回出来,从而允许门(通常是摆动门)打开。比如这样的锁舌缩回机构一般与滑动锁舌共用。
在旋转锁舌的情况下,把手可与锁舌操作地关联以使得把手的移动引起锁舌旋转脱离与衬板的鼻端的啮合,在优选实施例中,可提供细长的芯轴元件,其可与把手和锁舌操作地关联以使得枢转把手引起锁舌旋转。芯轴可以是实心芯轴,或分离或部分芯轴,并且其将优选地具有正方形、矩形或其它非圆形横截面。
在任一情况中,(即用于滑动锁舌或旋转锁舌),在锁舌移入使得门能打开的位置时,锁舌可以认为处于释放位置。
本发明的锁舌可以朝着锁闭位置偏压以使得在锁舌被带入与衬板相啮合时(在滑动门的情况下),或在锁舌进入衬板的凹槽中时(在摆动门的情况下),锁舌可在偏压下移动进入锁闭位置。任何形式的弹簧、适应元件或其它偏压装置可用于这个目的。然而,对于旋转锁舌,锁也可结合用来保持锁舌逆着上述偏压返回至释放位置中的装置。这个“保持”装置可防止旋转锁舌除了在锁弯曲与衬板相啮合时之外移动进入锁闭位置,从而防止锁舌的钩状部分与衬板鼻端的前部碰撞(这会引起锁舌的损坏)。保持装置对于滑动锁舌而言可能不是必须的,因为滑动锁舌可提供有成斜角的鼻端,其在与衬板相接触时引起锁舌缩回进入锁中。因此,在门闭合时滑动锁舌和衬板之间的接触不大可能引起滑动锁舌的损坏。
可与旋转锁舌一起使用的保持装置通常被啮合以在锁舌通过把手移动进入释放位置时((即在把手操作以打开门时)保持锁舌处于释放位置。保持装置于是可保持锁舌处于释放位置直到门关闭从而衬板被带入与锁相啮合。在衬板与锁相啮合时,保持装置可以被触发或者不然的话脱离配合以允许锁舌在偏压装置的影响下移动进入锁闭位置。优选地,保持装置将不会脱离配合,除了衬板与锁完全或基本上完全啮合之外。这可有助于确保保持装置在门闭合前不会意外地脱离配合,并且因此保持装置可有助于确保锁舌除了在门闭合时之外不能移动进入锁闭位置以将锁“闭合”或“锁定”。
本锁的把手可以是适合于使得能手动地操作把手(通常用手)的任何尺寸、形状或构造,并且如上面所解释的,在具有旋转锁舌的锁中,优选形式的把手可用芯轴操作用来将把手与锁舌操作地关联。可使用的把手的示例类型包括常规的门旋钮或操纵杆,或通常在滑动门上使用的枢转操纵杆状元件。把手通常由相对硬且坚固的材料比如金属或弹性塑料制成。
想象到本锁的大部分实施例将提供有多个把手,并且更优选地提供两个把手,门的每一侧一个。然而,这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锁能仅用一个把手(即门的一侧上的把手)操作。在仅使用一个把手的实施例中,可以无需用于选择能操作插销机构的把手的机构。在多个把手的情况下,每个把手可相同或不同。
本锁包括锁定元件,其可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通常,在锁定元件处于锁定位置时,锁舌将锁定于锁闭位置中,并且,在锁定元件处于解锁位置时,锁舌将能在释放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能使用各种类型的锁定元件。一种类型的锁定元件可包括滑动或往复运动锁定元件。另一类型的锁定元件可包括旋转锁定元件。因此,优选形式的锁定元件可包括具有滑动运动并且还具有枢转或旋转运动的元件。
锁定元件可包括啮合部分,用来与锁舌啮合以在锁定元件处于锁定位置时将锁舌锁定于锁闭位置。对于旋转锁舌,啮合部分可包括一个邻接部或多个邻接部用于紧靠锁舌以防止锁舌旋转出锁闭位置(即脱离与衬板的鼻端的啮合)。可选地,如果锁舌是滑动锁舌,啮合部分可包括突起部分,用来插入锁舌的后面,或插入锁舌的凹槽中,以维持锁舌防止其缩回锁体中。然而,将清楚地理解到许多其它形式的啮合部分可提供于锁定元件上以锁定锁舌,并且所有这些形式被认为落入本发明之内。锁定元件还可以成形为使得其能与锁的其它部件配合,如以下更具体地描述的。
本锁的锁定元件将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锁的优选实施例中,锁定元件还可通过操作钥匙筒移动进入第三位置,也就是锁死位置。锁定元件进入锁死位置的移动可具有与锁定元件进入锁定位置的移动类似的效果,因为锁定元件然后可将锁舌锁定于锁闭位置中。然而,锁定元件的锁定位置和锁死位置之间的差异在于,在锁死位置中,可能需要操作与锁定元件操作地关联的钥匙筒以便将锁定元件从锁死位置移动返回进入解锁位置。因此,在锁定元件处于锁死位置时,锁可以被锁死并且不可以利用把手操作。
如上面所解释的,仅可能利用钥匙筒将锁定元件从锁死位置移动回到锁定位置。一旦锁定元件返回至锁定位置,还可能利用钥匙筒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进入解锁位置,或锁舌能可选地利用改进的插销机构(见下面)从锁定位置返回至解锁位置。
优选地,在锁中可提供止挡件,在锁定元件处于锁死位置时,锁定元件的一部分可与所述止挡件紧靠。偏压或其它保持装置还可提供来维持锁定元件处于锁死位置直到利用钥匙筒将其移出锁死位置。这可以确保在锁定元件处于锁死位置时,不能强制或疏忽地向回移动进入锁的所有解锁位置。仅钥匙筒的操作能将锁定元件从锁死位置返回。
本锁的把手可具有“双重职能”。把手的一个功能是可操作锁舌将其从锁闭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以使得门能打开。另一个功能是可操作致动器以便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锁定元件(即,将锁插上插销或解开插销)。第二个功能可利用可构成改进的插销机构的一部分的致动器实现。
本锁的致动器可包括单个一体式部件,或多个一起构成致动器机构的共同操作部件。在本锁的优选形式中,致动器可包括齿条元件。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齿条元件可以是一体式且基本上细长的板状部件。齿条元件将优选地能以大致线性的方式移动。还可提供插销元件。插销元件可以是枢转地安装于锁体的端部之一处的大致细长的臂状部件,并且插销元件可与齿条元件啮合或脱离配合。
将理解到本发明的致动器并不限于上述齿条元件,并且对于可使用的致动器的形式没有特别的限制。而且,为了避免混乱,将清楚地理解到齿条元件或其它致动器、插销元件以及可构成各种实施例中改进插销机构的一部分的任何其它部件是锁的内部部件。锁的外部上没有独立的插销操纵杆或按钮(即与锁的主操作把手分开)。
优选形式的锁可具有可由把手移动的毂,致动器(即优选实施例中的齿条元件)可与毂操作地关联以使得毂的移动使致动器移动。因此,在利用旋转锁舌的优选实施例中,毂可安装至可将把手与锁舌可操作地关联的芯轴,并且可由芯轴枢转。所述毂还可具有一串齿,其可与齿条元件中的相应齿相啮合。因此,在把手用来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毂时,毂的旋转以及毂与齿条元件的啮合可引起齿条元件在线性方向上移动。类似地,毂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可引起齿条元件在另一个线性方向上的旋转。
如上面所解释的,致动器可与锁定元件操作地关联以使得致动器的移动使锁定元件移动。这在优选实施例中可由上述插销元件实现。更具体地,齿条元件在一个方向上的线性移动(通过旋转把手并且因此毂所引起的)可引起齿条元件啮合插销元件。在这个线性啮合之后,齿条元件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的进一步线性移动可引起插销机构绕着其枢转地安装的端部枢转。插销元件的另一端可与锁定元件相啮合以使得插销元件的枢转移动引起锁定元件从解锁位置移动进入锁定位置(即将锁从通过模式插上插销进入安全模式)。相反,齿条元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滑动移动(通过在另一个方向上旋转把手和毂所引起)引起插销元件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返回进入解锁位置(即将锁解除插销并且将其从安全模式返回至通过模式),并且齿条元件于是可由于把手和毂的进一步旋转从插销元件脱离。
致动器所处的引起锁定元件采取锁定位置的位置可称为致动器的第二位置。在上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位置是齿条元件与插销元件相啮合处,并且,插销元件枢转来将锁定元件移动进入锁定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施例并且引起锁定元件采取锁定位置的致动器任何位置构成第二位置,而不管致动器是否包括单个一体式致动器部件或多部件致动器机构。相反,致动器所处的没有引起锁定元件采取锁定位置的位置称为致动器的第一位置。
将回想到锁舌可在释放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把手可与锁舌操作地关联以使得锁舌可通过移动把手在释放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把手也可被认为可在释放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还将回想到在优选实施例中把手的另一个功能是在锁舌处于锁闭位置时操作毂和致动器以将锁插上插销。为了能够这样,把手能旋转越过其锁闭位置进入“插销”位置。在利用把手和芯轴的优选实施例中,毂可连接至芯轴以使得把手越过锁闭位置进入插销位置的旋转可引起毂旋转进入相应的插销位置,从而如上所述那样操作致动器和锁定元件以将锁插上插销。
尽管本锁的一些实施例可包括如上所述的毂,但是具有一对把手的优选实施例可包括一对毂,锁舌的每一侧上各一个毂,并且每个毂与相应的把手关联。两个毂都具有上述的齿,但是致动器(即优选实施例中的齿条元件)在任何时间仅可与毂的一个或另一个相啮合。而且,可提供一个机构来使得能在齿条元件与之啮合的毂之间选择性地互换。优选地,这个毂选择器机构可包括可旋转凸轮部分,其具有与齿条部件相啮合以使得凸轮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使齿条移动进入与门的一侧上的毂相啮合并且凸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将齿条移动进入与另一侧上的毂相啮合的部分。然而,适合用于使得能在给定时间在齿条与之啮合的毂之间选择性地互换的任何其它部件或机构被认为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由于致动器在任何给定时间仅可与一个毂相啮合,并且由于每个相应的毂仅可与一个相应的把手关联,因此仅可能利用门的毂与致动器相啮合处的一侧上的把手(“啮合”的把手)来操作致动器。门的另一侧上的把手(“脱离配合”的把手)可与致动器脱离,并且因此试图通过移动脱离配合的把手来将锁插上插销或接触插销是无效的。
锁还可构造为使得在啮合的把手和相应的毂旋转以将锁定元件插上插销进入锁定位置时,脱离的把手不能用于通过移动锁舌来打开门。这可以有效地将锁放置于安全模式中。在利用旋转锁舌并且其中在锁定元件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元件与锁舌邻接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锁定元件上至少一部分邻接表面的轮廓可大致地符合锁舌的相近邻接设备的轮廓。而且,锁定元件与锁舌相符合的邻接表面部分可包括大致块状突起,或一串这样的突起,其可延伸进入锁舌中相应的大致块状凹槽。因此,在锁定元件已经被插上插销进入锁定位置时(或者在锁定元件处于锁死位置时)利用脱离的把手打开锁的任何试图可引起锁舌中块状凹槽的边缘与锁定元件的块状突起的相应边缘相接触,防止锁舌旋转打开锁。
想象到锁通常将构造为使得门外侧上的把手是脱离配合把手并且门内侧上的把手是啮合把手。这可允许锁通过在其锁闭位置和插销位置之间操作内部把手而在通过模式和安全模式之间转换。
如上面所提到的,本发明的锁可任意地形成多点锁组件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所述锁可提供有附加装置,其可附加至远程锁操作器以使远程锁操作器能操作一个或多个远程锁或闭锁,优选地在没有任何“间隙”或其它损失运动之下。附加装置可与锁定元件操作地关联以使得锁定元件的移动最终引起远程锁的操作。甚至更优选地,附加装置可连接至锁定元件,或者可与锁定元件一体形成。
锁定元件可具有朝着锁的后面延伸的部分。为了避免混乱,锁的前面是在门闭合时靠近门框和/或衬板的区域,并且锁的后面是与前面相反的区域。锁定元件朝着锁的后面延伸的部分可采取细长指状物、板、段或块状元件的形式,或任何其它形式。适当地,锁定元件的所述部分可提供有附加装置。
附加装置可包括能与远程锁操作器相啮合以移动操作器的任何类型的附加装置。一种类型的附加装置可包括锁定元件中的插座或凹槽,并且通常在锁定元件朝着锁的后面延伸的一部分上。远程锁操作器的突起或类似元件能被保持于插座或凹槽中以操作远程锁。可选地,附加装置可包括突起、销、按钮、旋钮、指状物或多个这种零件,它们与远程锁操作器中的凹槽、插座或其它这种零件相啮合。
而且,附加装置可提供有用于确保远程锁操作器不能容易地与锁定元件脱离配合的装置。这可利用压配合装置、搭扣配合装置或其它形式的装置或固定器,比如螺钉、销、滑动锁装置等来实现。
锁还提供有用于可视的指示锁是否被“锁定”(不可打开)或“解锁”(可打开)的装置。优选地,视觉指示装置可指示锁是否处于通过模式、安全模式或锁死模式。视觉指示装置可包括具有指示器的机构和用于驱动指示器的驱动机构。然而,这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使用其它形式的指示器装置,例如电子的或电子地显示的指示装置。
在指示装置具有指示器的优选实施例中,指示器可通过锁具中的孔缝看到,并且优选地指示器可移动以使得仅指示器的一部分可在任何给定时间通过孔缝看到。不同时间可看到的指示器的不同部分可区别地标记出来以便指示锁是否处于通过、安全或锁死模式。板的不同部分上的标记可包括任何形式的可看见标记,比如颜色编码、图案、文字、符号、发光涂料或材料等。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器染成红色的部分在将锁锁死时可显示。类似地,指示器的黄色部分可在锁被插上插销至安全模式时(即在锁定元件处于锁定位置时)显示,并且绿色部分可在锁处于通过模式时显示。然而,这并不没有特别的限制。
指示器可包括可移动部件,比如滑动板,或更优选地旋转盘或局部盘。在指示器包括旋转局部盘的优选实施例中,用于指示器的驱动机构可包括驱动齿轮和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可包括大致板状元件,其在一个边缘上具有一串齿。驱动部件还可与钥匙筒机构操作地关联以使得驱动部件基本上根据钥匙筒的操作或钥匙筒的移动部分的运动来移动。
驱动齿轮包括正齿状齿轮(spur-like gear),其具有环绕其圆周至少一部分延伸的齿轮齿。驱动齿轮可借助芯轴元件或芯棒元件与旋转指示器操作地关联以使得驱动齿轮的旋转使指示器旋转。适当地,驱动齿轮的齿与驱动部件的齿相啮合以使得驱动部件在通过(打开)、安全(插销)以及锁死指示位置之间的移动引起驱动齿轮在相应的通过、安全和锁死指示位置之间旋转。驱动齿轮的旋转可引起指示器在相应的通过、安全以及锁死指示位置之间旋转,在每个所述位置通过锁具中的孔缝暴露不同的标记部分。于是这就可视觉地显示锁所处的模式。
在第二形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其具有可在锁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锁舌,以及用来将锁舌锁定的插销机构,其中能够操作插销机构的锁侧面可选择性地互换。
参照本发明第一形式描述的零件也可用于本发明第二形式的实施例中或形成其一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锁的某些实施例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仅借助非限制性的示例),在附图中:
图1是构成与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锁一起使用的锁体的一部分的外壳的透视图;
图2是可与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锁一起使用的锁具的一部分的内表面的透视图,其中锁具有图12的视觉指示器;
图3是图2所示锁具的一部分的外表面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锁机构,其中锁“打开”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已经省略了某些部件,包括毂和衬板(strike);
图5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锁机构,其中锁“闭合”但是被解锁,并且示出了毂和衬板;
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的锁机构,其中锁是“插上插销”的;
图7示出了图5—6中所示的锁机构,其中锁是“锁死”的;
图8是与图4—7和11所示实施例一起使用的锁舌、锁定块、毂、齿条部件、插销臂以及可旋转偏心凸轮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图9示出了图8中所示齿条元件的各种视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所示可旋转偏心凸轮装置的各种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锁机构,其中锁具有视觉指示器机构;
图12示出图2中所示并且用于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视觉指示器;
图13示出了用于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驱动齿轮的各种视图;
图14示出了用于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驱动板的各种视图;
图15示出了描绘用于图11中所示实施例的视觉指示器机构以及钥匙筒的透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图11中所示实施例的视觉指示器机构、钥匙筒以及锁定元件的又一透视图;
图17示出了可用于所述锁的一些实施例上的具体形式的端盖;
图18示出了可用于所述锁的一些实施例上的具体形式的侧板;
图19示出了可用于所述锁的一些实施例上的可选形式的端盖和盖板;并且
图20示出了可用于所述锁的一些实施例上的又一可选形式的端盖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4—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锁10。锁10适合与衬板12配合,并且衬板12具有突起的钩状鼻端14。鼻端14被定向为使得钩大致向下地布置。衬板(比如具有突起钩状鼻端的这种)通常与滑动门一起使用(它们通常布置于门框(door jam)上或相对的滑动门上),并且因此锁10通常适合用于滑动门中。类似地,图11中所示的锁10’(其是以下进一步讨论的可选实施例)也适合与滑动门一起使用。
锁10具有安装于外壳18内的锁舌16。外壳18在图1中示出并且形成锁体的一部分。锁舌16是可旋转的锁舌,其能在释放位置(图4中所示)和锁闭位置(图5中所示)之间枢转。从图4和5中分别能看到锁舌16逆时针(在这个视图中)枢转进入释放位置,以及顺时针(在这个视图中)枢转进入锁闭位置。锁舌还通过弹簧元件19朝着锁闭位置偏压。
能利用锁的操作把手将锁舌16从锁闭位置枢转至释放位置。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20示出杆状操作把手的其中之一(即锁的一侧的操作把手)。把手20具有细长的、方形横截面的芯轴15(图2中所示),其插入锁中以功能性地关联把手20与锁舌16。更具体地,芯轴15插入毂50中并且与毂50相配合(见下面),毂50与锁舌16啮合以使得枢转把手20(并且因此枢转芯轴15)引起锁舌16相应地枢转。
锁舌16具有钩状部分22。其还具有面向锁的前面的接触部分24。钩状部分22大致向上定向以使得在门闭合时将衬板12带入与锁10相啮合(如图5中所示),锁舌16的钩状部分22与衬板12的向下定向的钩状鼻端14相啮合。这防止在衬板插入锁时(即在门闭合时)锁(并且因此门)相对于衬板缩回。锁舌16的接触部分24的目的是给锁提供额外的安全性。当在没有将锁舌移动进入释放位置时试图通过施加力来迫使锁缩回远离衬板时,这个力可引起接触部分24开始与外壳18的棘齿26接触。这能有助于防止锁舌16在由施加的力所引起的压力下让位。从图中将理解到,接触部分24与棘齿26相接触要求锁舌16具有很小的弯曲或变形。
锁10可通过操作把手20来旋转锁舌16(这个视图中逆时针)以使得钩状部分22移出与衬板鼻端14的啮合并且进入释放位置而“打开”。在钩状部分22移出与鼻端14的啮合时,锁10(并且因此门)于是能在锁舌16没有接触鼻端14的情况下从衬板缩回。这允许门被打开,并且为了示出这个,图4示出了处于释放位置的锁舌16并且衬板12不可看见,其中示出了门从衬板缩回。
锁10包括保持元件28,其由保持弹簧31偏压以在顺时针方向上(在这个视图中)枢转。保持元件28还具有凹口30。凹口30适合在锁舌枢转入释放位置时捕获栓钉32(其整体地形成于锁舌16的顶部上)。为了认识到这一点,有用地观察图5,其中锁舌16示出为处于锁闭位置(并且因此栓钉32没有处于凹口30中)。于是,在锁舌16枢转进入释放位置时,栓钉32开始与凹口30对齐并且于是保持元件28在弹簧31的偏压下枢转以捕获凹口中的栓钉,如图4中所示。一旦栓钉32由凹口30捕获,由弹簧元件19产生于锁舌16上的偏压(其以顺时针方向偏压锁舌)引起栓钉32推压凹口30的侧面,维持凹口30中的栓钉32并且从而防止锁舌旋转返回锁闭位置(直到保持元件如下所述脱离)。因此,栓钉32与凹口30的啮合防止了在门打开时锁舌16移动进入锁闭位置从而“闭合”或“锁定”锁。
图5示出了在衬板12基本上全部插入锁中(即在门闭合时)时,保持元件28脱离以允许锁舌16枢转回锁闭位置。在衬板12基本上完全插入锁时,衬板鼻端14的前缘推压在保持元件28上,引起保持元件逆着保持弹簧31的偏压逆时针(如这个视图所示)枢转。在保持元件28逆时针枢转时,凹口30也旋转从而释放栓钉32并且从而允许锁舌16顺时针枢转进入锁闭位置。于是鼻端14和保持元件28之间的接触维持保持元件28离开栓钉32直到锁舌再次枢转进入释放位置以打开锁,并且门从衬板缩回(以使得衬板鼻端14从锁中抽出),于是重复上述栓钉32在凹口30中的捕获。
锁10还具有呈锁定块40形式的锁定元件,其可在解锁位置(图4—5)、锁定或“插销(snibbing)”位置(图6)、以及锁死位置(图7)之间移动。在解锁位置中,锁定块40通常朝着锁的底部(如所示)定位以使得锁舌16能在不接触锁定块40的上部的情况下在其释放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枢转。相反,在插销位置,锁定块40在锁内通常向上移动以使得锁定块40的上部与锁舌16的下侧相接触,保持锁舌16处于锁闭位置并且防止其向回枢转进入释放位置。最后,在锁死位置,锁定块40再次向上定位以阻碍锁舌的“释放”,但是与插销位置相比还以顺时针方向稍微旋转(如图7中箭头“A”所示)以使得位于锁定块40基部处的台面42与外壳18的肩部44邻接。这阻止锁定块40向下移动返回进入解锁位置,除非在其如下面进一步解释的利用钥匙筒从锁死位置移出的情况。解锁位置和插销位置以及使锁定块40在这些位置之间移动的装置还将在下面更具体地描述。
从图8能看到,锁定块40的顶部具有大致台阶形的块状构造,其适合于在锁定块处于插销和锁死位置时与锁舌16的相应台阶形下侧紧靠并且通常镶嵌(即符合)。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锁定块的顶部上的块状部分的最高处(用参考标号46指示)适合于在锁定块处于插销或锁死位置时十分贴合地插入锁舌16的下侧中的相应凹槽48中。这个贴合配合阻止锁舌16旋转进入释放位置,并且还有助于防止锁舌16向下推动锁定块40返回进入解锁位置。因此,在锁10被插入插销时,锁不能被打开直到其使用钥匙筒机构或内部插销机构(见下面)被“解锁”,这两个机构能用来将锁定块40从插销位置向回移动进入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尤其,这防止在锁被插入插销时外侧“脱离配合的”把手(见下面)被用来打开锁。
类似地,存在两种方式能使锁10操作来将锁定块40从图4-5所示的解锁位置移入图6所示的锁定或“插销”位置。并且再次,一种方式是通过操作内部插销机构,并且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使用钥匙筒。
关于内部插销机构,内部插销机构包括:一对毂50;呈竖直滑动齿条部件52形式的致动器;以及插销臂54,其一端可枢转地安装至外壳18。毂50定位于锁舌16的任一侧上以使得一个毂由门的一侧上的把手来操作,并且另一个毂由门的另一侧上的把手来操作。然而,由于仅毂的一个或另一个(而不是两个都)能在任何时间与插销机构相啮合(以使得仅一个把手能在任何时间将锁插上插销或解除插销),因此将首先仅相对于一个毂对插销机构进行描述。毂50在图5—8和11中示出,但是从图4中省略以提供锁舌16的更毫无障碍的视图。
如图8中清楚地示出,毂50包括具有方形内孔56和多个类齿轮的齿58(虽然可使用少到只有一个齿)的大致圆形墩状部件。毂50在其周边上还具有造型的支座,用来当毂如下所述旋转时与锁的其它部件相啮合。所述毂的方形孔56接收从把手20向内延伸的方形芯轴15,并且毂还与锁舌16相啮合以使得在把手用来打开和闭合锁时(分别是图4和5),毂50在与锁舌16的释放和锁闭位置相应的释放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
然而,不同于锁舌16(由于其与衬板鼻端14和从外壳18突出的支柱57相啮合而不能在顺时针方向上(在这个视图中)移动通过其锁闭位置),毂50能顺时针旋转通过其在图5中所示的锁闭位置并且进入图6中所示的毂的插销位置。这能通过移动把手越过其锁闭位置进入其插销位置来完成。
在把手20用来将毂50移动进入图6中所示的插销位置时,毂50上的类齿轮的齿58与齿条部件52中的相应槽60啮合,并且因此毂50的旋转在锁中将齿条部件52向下推动。在齿条部件52在锁中从图4—5所示的第一位置向下移动并且进入图6中所示的第二位置时,从齿条部件52的基部突起的两个棘齿62开始与插销臂54的枢转安装的端部中的相对应形状的槽63相啮合。然后,由于进一步向下移动,齿条元件52在可枢转地安装的插销臂54的右手侧向下推动(在这个视图中),引起插销臂54绕着其枢轴固定件在顺时针方向上(在这个视图中)枢转。
接着,从图8中能看到,插销臂54的自由端65存在于锁定块40上的一对脊64之间。因此,在插销臂54如上所述以顺时针方向枢转时,这引起插销臂54推动上脊64,从而将锁定块40从解锁位置向上推入锁定或“插销”位置。
因此,内部插销机构将锁定块40从解锁位置移动进入插销位置的操作可总结如下。把手20首先从其锁闭位置枢转进入插销位置。因为把手20经由芯轴15连接至毂50,把手20旋转进入插销位置就引起毂50旋转进入其插销位置。这引起毂50上的齿58与齿条部件52中的槽60相啮合,将齿条部件52在锁中向下推动。齿条部件52在锁中的向下移动将棘齿62带入与插销臂54中的槽63相啮合,并且齿条部件52的进一步向下移动引起插销臂54绕着其枢轴固定件顺时针枢转。最后,插销臂54的枢轴顺时针移动引起插销臂的自由端65向上推动锁定块40的上脊64,因此将锁定块40向上推入插销位置。
类似地,内部插销机构能与上面相比反过来有效地操作,以将锁定块40从插销位置返回进入解锁位置。因此,为了将锁“解除插销”,把手20首先从其插销位置枢转返回进入其锁闭位置中。于是这引起毂50旋转回其锁闭位置。毂50上的类齿轮的齿58从而与齿条部件52中的槽60相啮合,推动齿条部件52在锁中向上返回。齿条部件52的这个向上移动引起棘齿62向上推动插销臂的槽63绕着其枢轴固定件逆时针枢转。插销臂54的枢轴逆时针移动引起插销臂54的自由端65向下推动锁定块40上的下脊64,因而推动锁定块40向下返回进入解锁位置。最后,由毂50返回进入锁闭位置的旋转引起的齿条部件52的进一步向上移动,引起齿条部件52的下棘齿62与插销臂54脱离配合。
如上面所解释的,锁定块40还能利用钥匙筒在解锁位置和插销位置之间移动。钥匙筒通常由附图标记70指示。图4—6(还有图15—16)示出钥匙筒70具有从其侧面延伸的凸轮元件72。通过将钥匙(未示出)插入钥匙筒70并且旋转钥匙可使凸轮元件72绕着钥匙筒70的周边枢转。从图5—6还能看到,在锁定块40处于解锁位置或插销位置时,凸轮元件72存在于位于锁定块40中靠近其基部附近的凹槽74中。因此将理解到,为了利用钥匙筒来将锁插上插销(即利用钥匙筒将锁定块40从解锁位置移动进入插销位置),必须在锁定块40位于其解锁位置时将钥匙插入钥匙筒70中(图5)。钥匙于是能旋转并且这将引起凸轮元件72绕着钥匙筒70顺时针(在这个视图中)旋转,于是凸轮72将向上推动凹槽74的上缘,将锁定块40向上推入插销位置(图6)。相反,为了使用钥匙筒将锁“解除插销”,可将钥匙插入钥匙筒70中并且逆时针旋转钥匙以使得凸轮72向下推动凹槽74的下缘,因而推动锁定块40向下返回进入解锁位置中(图5)。
将理解到凸轮元件72在使用内部平滑元件时还如上所述那样移动。在这些情况下,因为凸轮元件保持啮合于凹槽74中,所以凸轮元件通过锁定元件的移动而被有效地上下“牵引”。
钥匙筒70还能用来将锁定块40移动进入其锁死位置中。事实上,不可能利用内部插销机构将锁锁死,所以仅有的将锁定块40移动进入锁死位置的方式是通过利用钥匙筒。为了将锁定块40从图4的解锁位置移动进入图7的锁死位置,首先需要将钥匙插入钥匙筒70中并且旋转钥匙以将锁定块40移动至如上所述的插销位置。这将锁定块40的上部块状部分移动进入与锁舌16的下侧相啮合,从而如上所述“锁定”锁舌。然而,钥匙在钥匙筒中的进一步旋转是可能的,并且这引起凸轮72旋转出锁定块中的槽74并且与钥匙筒的主体对准(见图7)。凸轮72能旋转至与钥匙筒的主体对准的方式也能从图15中理解。
从图4—7能看到,弹簧41受压地安装于锁定块40和外壳18的前缘之间。因此,弹簧41倾向于推压锁定块40的下端,从而大致地偏压锁定块40以逆时针(如在图7中通过箭头“A”所示)旋转。当锁定块40处于解锁和插销位置时,凹槽74中凸轮72的存在防止锁定块在弹簧41的偏压下旋转,因为凸轮72有效地向回推压锁定块返回防止其旋转。然而,在钥匙筒操作来将凸轮72旋转出凹槽74时,把由凸轮72提供的对旋转锁定块40的阻力移除,并且允许锁定块40旋转。锁定块40的旋转角度非常小,但是其足以将从锁定块40的基部突起的台面42带入与外壳的肩部44相啮合。台面42与肩44的啮合将锁锁死,因为其防止锁定块在锁中向下移动(例如如果试图使用内部插销机构来给锁解除插销)。因此,仅有的将锁“解除锁死”的方法是在钥匙筒70中逆时针旋转钥匙以便将凸轮72旋转至与钥匙筒的主体不对准并且返回与凹槽74相啮合。在凸轮72与凹槽74重新啮合时,这将向回推压锁定块引起锁定块逆着弹簧41的偏压而顺时针(相对于箭头“A”)旋转,并且因此将台面42移出与肩44的啮合。因此,锁有效地返回至插销位置,并且于是能如上所述利用钥匙筒或内部插销机构解锁或解除插销。
如上面所解释的,所示实施例中的锁提供有一对毂50。所述毂50定位于锁舌的相应侧面上以使得一个毂可由把手之一操作,并且另一个毂可由另一个把手操作。还解释到,仅一个毂在任何给定时间与内部插销结构相啮合。这使得仅一个把手(即仅门的一侧上的把手)能用来将锁插上插销或解除插销,因而“锁定”门以从另一侧通过。
然而,还将理解到,在一些情况中,所述锁将构造为使得锁的一侧面向内部,而在其它情况中锁的另一侧将构造来面向内部。因此,所述锁提供了一种机构,用于选择哪个毂(并且因此哪个把手)能与内部插销机构啮合,以使得可确保正确的把手(通常是内侧把手)能操作插销机构,并且另一个把手不能操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所述锁提供有偏心凸轮装置80,其能用来将齿条部件52从锁的一侧(在该处齿条部件与一个毂啮合)移动至另一侧(在该处齿条部件与另一个毂啮合)。凸轮装置80示出为内部插销机构的其余部分在图8中,并且分开地在图10中。从图10能看到,凸轮装置80是大致盘状。盘的一面提供有其间限定狭窄缝隙82的突起。缝隙82适合接收平头螺丝刀以使得凸轮装置80能利用螺丝刀来操作,并且缝隙82还具有箭头状凹口83,其朝着锁的侧面,并且因此朝着与齿条部件啮合的毂指向。凸轮80的另一面(即,如图8所示朝着齿条部件52定向的表面)具有单个偏心地定位的突起84。偏心地定位的突起84插入齿条部件52中的相应狭槽86中(见图9)。因此,在凸轮80如图8所示那样安装时,凸轮装置80能旋转(利用螺丝刀)从而引起偏心突起84推压狭槽86的侧面,将齿条部件52从锁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在齿条部件52从锁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时,齿条部件52中的凹槽60从一个毂的齿58脱离并且与另一个毂的齿58相啮合。
如上面所解释的,锁10适合于可选择形成多点式锁组件的部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锁定块40提供有呈指状物部分90形式的附加装置,其朝着锁的后部延伸。指状物部分90适合于可连接至远程锁操作器(未示出),其能呈远程锁操作杆、板或其组合的形式。通常,远程锁操作杆/板将可利用机械固定器,比如螺钉、铆钉、插座等或搭扣配合装置连接至指状物部分90。
现在参照图11,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锁的可选实施例10`。锁10`以与上述锁10大致相同的方法操作,只是锁10`还结合有视觉指示器机构。所述视觉指示器机构包括呈驱动板100、驱动齿轮102、驱动芯轴104形式的驱动部件,以及呈可旋转局部盘106形式的指示器(见图12)。
从图11能看到驱动板100中具有凹槽108,其接收钥匙筒的凸轮元件72,并且其大致类似于锁定块40中的凹槽74。因此,驱动板100能通过以与锁定块大致相同的方式操作钥匙筒机构或内部插销机构而在通过、安全和锁死指示位置之间移动。还能看到驱动板100的后缘具有一串齿,这些齿与驱动齿轮102上的相应齿啮合以使得驱动板100的上下移动引起驱动齿轮102相应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在这个视图中)。驱动齿轮102的这个旋转经由芯轴104传递以引起指示器106的相应旋转。因此,驱动板100在所述通过、安全和锁死指示位置之间的移动引起指示器106旋转进入相应的通过、安全和锁死指示位置。
在指示器106处于锁死指示位置时,指示器面朝外的盘表面的一部分将通过锁具中的孔缝110看到(见图3)。类似地,在指示器106处于安全指示位置和通过指示位置时,面朝外的盘表面的不同部分将通过孔缝110看到。在指示器处于相应的指示位置时可通过孔缝110看到的指示器的不同部分将区别地标记以便以从锁的外面可看到的方式清楚地指示锁的当前模式。通常,在锁被锁死时将显示红色,在锁被插入插销(安全模式)时,显示黄色,并且在锁定块处于解锁位置并且锁处于通过模式时显示绿色。
图17示出前端板112,其可与所述锁的各种实施例一起使用。类似地,图18示出侧板或“盖”113,其可与各种实施例一起使用。前端板112提供有成形的键片114,其可帮助在外壳18上模铸固定凸耳以便给锁提供额外的强度。侧板113中具有一串适合接收例如芯轴15、钥匙柱面70等的开口和孔缝。
图17—18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还结合可选的锁舌16`。锁舌16`与上述锁舌16相同,只是锁舌16`在其上面具有另外的弓形肋116。弓形肋116可提供于锁舌16`的一侧或两侧上。前端板112和侧板113结合孔缝用来接收锁舌16`的不同位置中的弓形肋116。弓形肋116以及前端板和侧板中接收孔缝的目的是给锁提供抵抗受力(除接触部分24与棘齿26的啮合之外)的附加安全性。尤其,如果试图通过施加力来迫使锁在没有将锁舌16`移动进入释放位置之下将锁从衬板缩回,这个力可引起弓形肋116与前端板112中的相应孔缝相接触。除了接触部分24与棘齿26的啮合之外,这能有助于防止锁舌16`在通过所施加的力所产生的压力之下让路。在锁舌16枢转进入释放位置中时侧板113的接收孔缝接收弓形肋116。
图19和20示出了可使用的端板和侧板的可选方案。图19和20中的实施例再次结合可选的锁舌16`。然而,在这些实施例中,锁舌16`上的弓形肋116保持接收于侧板133a/b中相应的弓形孔缝115中。除这些之外,弓形肋116的操作基本上如上所述。
图19和20中的可选侧板113a/b是夹持盖板。它们如所示那样夹持。图19中所示实施例和图20中所示实施例之间的主要不同在于图20中的实施例结合有用于将锁附接至门或框架的凸缘120、122(其中具有用于接收螺钉的孔124、126)。
应当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下,能对这里所述和所示的实施例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形。

Claims (39)

1.一种锁,其具有:可在锁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锁舌;移动锁舌的把手;锁定元件,其可在锁定所述锁舌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及致动器,其可通过把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致动器与锁定元件操作关联以使得致动器进入第二位置的移动将锁定元件移动至锁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锁舌是旋转锁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其中锁舌具有钩状的形状。
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何一个所述的锁,其中锁舌朝着锁闭位置偏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其包括保持装置,以防止锁舌移动至锁闭位置,除非当锁与相关衬板完全啮合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锁舌包括滑动锁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其中锁舌具有一列适合与相关衬板的边缘或脊相啮合的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锁,其中锁舌朝着锁闭位置偏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当锁定元件处于锁定位置时,锁舌锁定于锁闭位置中,并且当锁定元件处于解锁位置时,锁舌能在释放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其中锁定元件包括啮合部分,用于当锁定元件处于锁定位置时与锁舌相啮合以将锁舌锁定于锁闭位置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还可通过操作钥匙筒将锁定元件移动至锁死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包括锁中的止挡件,在锁定元件处于锁死位置时锁定元件的一部分能与所述止挡件紧靠以将锁定元件维持于锁死位置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包括偏压装置,以维持锁定元件和止挡件之间的紧靠直到锁定元件从锁死位置移出返回。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致动器位于锁的内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其中致动器包括单个一体式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其中致动器是基本上细长的板状齿条元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包括在锁内部的插销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其中致动器包括多个一起形成致动器机构的配合部件。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包括多个把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锁,其中每个把手借助芯轴元件与锁舌操作地关联以使得,至少在锁定元件处于解锁位置时,枢转把手的其中一个或其它以引起锁舌旋转。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锁,其包括毂,所述毂可由把手移动并且与齿条元件操作地关联以使得把手的移动使毂和齿条元件移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锁,其中毂具有至少一个齿,所述齿与齿条元件上的相应槽相啮合。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锁,其中致动器利用插销元件与锁定元件操作地关联。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锁,其中插销元件与锁定元件相啮合以使得插销元件在一个方向上的移动引起锁定元件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并且插销元件的相反移动引起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锁,其中每个把手可移动至引起锁舌采取释放位置的释放位置、引起锁舌采取锁闭位置的锁闭位置以及插销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锁,其中毂连接至用于每个把手的芯轴。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锁,其中每个毂具有至少一个适合与锁中齿条元件上的相应槽相啮合的齿。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锁,其中仅一个毂(啮合的毂)在任何时间都与齿条元件相啮合。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锁,具有毂选择器机构以在与齿条元件相啮合的毂之间选择性地互换(即在被啮合的毂之间交换)。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锁,其中毂选择器机构包括可旋转凸轮元件,所述凸轮元件具有与齿条元件相啮合的一部分以使得凸轮元件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将齿条元件移动至与其中一个毂相啮合,并且凸轮元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将齿条元件移动至与另一个毂相啮合。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锁,其中与被啮合的毂关联的把手是被啮合的把手,并且,在锁定元件处于锁定位置时,被啮合的把手是仅有的能操作来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的把手。
32.一种锁,其具有可在锁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锁舌以及用于锁定锁舌的插销机构,其中,能够操作插销机构的锁侧面可选择性地互换。
33.一种锁,其具有:锁体;可在锁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锁舌;移动锁舌的把手;锁定元件,其可在锁定所述锁舌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可通过把手移动的毂;以及锁体中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与毂操作地关联以使得毂的移动使致动器移动,其中,所述致动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与锁定元件操作地关联以使得当致动器处于第二位置时锁定元件处于锁定位置。
3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3所述的锁,其具有视觉指示装置。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锁,其中视觉指示装置包括锁内部的旋转盘或局部盘,它们的至少一部分可从锁的外部看到以使得当锁处于不同模式时可看见盘或局部盘的不同标记部分。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锁,其中提供驱动装置,当锁在不同模式之间移动时移动所述盘或局部盘。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盖和端板,并且盖和端板的其中之一或者二者都具有成形的键片用于增强主体的强度。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锁,其中盖和端板的至少一个可借助于夹持装置附接至主体的其它部分。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形成多点锁组件的一部分。
CN2006800524513A 2005-12-07 2006-11-20 具有改进的插销机构的锁 Active CN101365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2005906862 2005-12-07
AU2005906862A AU2005906862A0 (en) 2005-12-07 A Lock with an Improved Snib Mechanism
PCT/AU2006/001744 WO2007065200A1 (en) 2005-12-07 2006-11-20 A lock with an improved snib mechanis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5855A true CN101365855A (zh) 2009-02-11
CN101365855B CN101365855B (zh) 2013-03-27

Family

ID=3812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24513A Active CN101365855B (zh) 2005-12-07 2006-11-20 具有改进的插销机构的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KR (1) KR101264465B1 (zh)
CN (1) CN101365855B (zh)
HK (1) HK1123837A1 (zh)
MY (1) MY151733A (zh)
NZ (1) NZ568587A (zh)
WO (1) WO20070652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7081A (zh) * 2018-12-03 2021-07-23 亚萨合莱新西兰有限公司 锁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3371A (zh) * 2007-07-12 2010-06-16 西莎股份公司 用于强化门和类似门的锁的选择器
AU2014203281B2 (en) * 2013-06-18 2018-07-26 Ciilock Engineering Pty Ltd A locking device
AU2016222285B2 (en) * 2015-02-20 2021-07-01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imited A latch assembly for a sliding door
DE102018203293B4 (de) * 2018-03-06 2019-12-24 Geze Gmbh Schloss für einen Flügel
US11933092B2 (en) 2019-08-13 2024-03-19 SimpliSafe, Inc. Mounting assembly for door lock
WO2023106940A1 (en) * 2021-12-09 2023-06-15 Assa Abloy New Zealand Limited Lock and access control system for sliding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9565A (en) * 1984-06-02 1985-12-04 Cartwright R Lockable door handles
AU674481B2 (en) * 1992-11-16 1996-12-19 Alchin & Long Group Pty Limited A lock assembly
IL124637A (en) * 1998-05-25 2001-07-24 Mul T Lock Security Prod Ltd Socket lock
TW389253U (en) * 1999-05-14 2000-05-01 Super Bright Co Ltd A set of door lock
WO2001045654A1 (de) * 1999-12-20 2001-06-28 Henkel Kommanditgesellschaft Auf Aktien Festförmiges färbemittel für keratinfasern
WO2002048486A1 (en) * 2000-12-14 2002-06-20 Assa Abloy Financial Services Ab A latching mechanism
FR2826042B1 (fr) * 2001-06-18 2004-07-16 Pommier S A Dispositif a cremone a structure simplifiee
KR100491760B1 (ko) * 2002-02-19 2005-05-27 주식회사 행림종합 건축사사무소 도어핸들용 원격제어 전자식 키박스
DE10209575B4 (de) * 2002-02-27 2014-11-27 Carl Fuhr Gmbh & Co. Kg Standflügelverschluss
CN2613559Y (zh) * 2003-03-19 2004-04-28 臻邑工业有限公司 旋钮式指示锁
AU2003903685A0 (en) * 2003-07-16 2003-07-31 RAM Security Locksmiths Pty. Ltd. Security door escape loc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7081A (zh) * 2018-12-03 2021-07-23 亚萨合莱新西兰有限公司 锁组件
CN113167081B (zh) * 2018-12-03 2023-02-28 亚萨合莱新西兰有限公司 锁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65200A1 (en) 2007-06-14
NZ568587A (en) 2010-08-27
KR20080091093A (ko) 2008-10-09
CN101365855B (zh) 2013-03-27
KR101264465B1 (ko) 2013-05-14
MY151733A (en) 2014-06-30
HK1123837A1 (en) 2009-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5855B (zh) 具有改进的插销机构的锁
US4583382A (en) Reversible latch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function
DE112009000529B4 (de) Schloss mit drehbarer Sperrklinke
US7174756B2 (en) Padlock
US20070113603A1 (en) Lock with a locking cylinder
GB2242702A (en) Locks
NZ535382A (en) Lock for use as a multipoint lock with attachment operation means with no lost motion
EP0682167A1 (de) Einsteckschloss mit Fallenriegel und Schlossriegel
US7437903B2 (en) Lock assembly
CN212249572U (zh) 锁定组件以及包含该锁定组件的门组件
DE3631118C2 (de) Sicherheitsschloß
US6101852A (en) Padlock with removable shackle
US20090229322A1 (en) Storm door lock assembly
EP0143332B1 (de) Schnellent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verriegelte Tür
DE102018133069B4 (de) Elektronisches Schloss mit einem Drucktaster für eine Türmontage
KR100743426B1 (ko) 원터치식 해정장치를 구비한 도어록 어셈블리
CA3151168C (en) Door lock assembly with interchangeable cylinders
EP3215696B1 (de) Schloss
AU2006322630B2 (en) A lock with an improved snib mechanism
DE102006057788A1 (de) Panikschloß zur Verwendung bei links- oder rechts anschlagenden Türen
CN2454500Y (zh) 匙闭式三方位插芯门锁
AU2004100601A4 (en) Deadlock with privacy function
AU2004212561B2 (en) A Multipoint Lock
EP1978191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coldroom sliding door
US20100251788A1 (en) Safety door 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38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238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