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5169A -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5169A
CN101365169A CN 200710140505 CN200710140505A CN101365169A CN 101365169 A CN101365169 A CN 101365169A CN 200710140505 CN200710140505 CN 200710140505 CN 200710140505 A CN200710140505 A CN 200710140505A CN 101365169 A CN101365169 A CN 101365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module
mgw
congested
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405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5169B (zh
Inventor
廖志军
朱浩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71014050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5169B/zh
Priority to EP08783719A priority patent/EP213915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08/071724 priority patent/WO20090187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5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5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23Media gateways
    • H04L65/1026Media gateways at the 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包括:对与媒体网关(MGW)相连链路的网间互联协议(IP)承载进行检测;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路由控制的实现系统,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路由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最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媒体网关和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能够提高呼叫的业务性能。

Description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信业务和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基于时分复用传输(TDM)的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业务和控制都由交换机完成,这种技术虽能保证语音的优良品质,但提供新业务需要较长周期。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互连需求的增加,使得基于网间互联协议(IP)/异步传输模式(ATM)的分组交换数据网日益发展壮大,这种分组交换网适合各种类型信息的传输,网络资源利用率高,运营和维护成本都很低,因此出现了IP语音(VoIP),即将语音信号以分组方式在IP网络中进行交换,而无损语音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下一代网络(NGN)应运而生,从而实现由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逐渐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过渡,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
在NGN网络体系结构中,引入了分离结构,即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和媒体网关(MGW)。如图1所示,图1为NGN网络体系结构的组网图。其中,媒体网关控制器(MGC)是核心网元,它与所附的媒体网关(MGW)组成一个网络域。MGC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和控制平台,是面向业务控制层的网络设备,位于域的中心,控制其他相关的网络模块,完成呼叫流程控制。MGW实现用户各种方式的接入,接受MGC的控制,执行流程命令,通常完成端到端之间的业务连接,即承载功能。MGC通过标准的H.248/MGCP协议接口控制MGW,实现了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本端与对端的呼叫过程包括信令传送过程和话务传送过程,信令传送过程由本端网络域中的MGC和对端网络域中的MGC完成,其中,MGC和MGC基于BICC/SIP协议进行通信;话务传送过程由本端网络域中MGC控制下的MGW和对端网络域中MGC控制下的MGW完成。此外,在移动网络,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基站控制器(BSC)与核心网设备之间(MGC、MGW)也可以使用IP承载连接。其中,在移动电话网里面,MGC可以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MSC-SERVER)。移动交换中心(MSC)的作用与固定电话网的交换设备有相似之处,主要功能是对位于其控制区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和管理,提供连接其他地区MSC和众多基站的接口,以及对移动用户呼叫的接续和信息的交换。
在上述NGN网络体系结构中,既可以采用TDM承载又可以采用IP承载,且二者可以互为备份。采用IP承载时,当MGC与MGW断开,或者MGC上无可用电路资源后,MGC可以对新发生的呼叫触发路由重选,选择有可用资源的路由(TDM备份路由或其它可用IP路由),尽量保证呼叫接续成功。但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只能解决MGW与MGC之间的H248链路,或MGC和MGC之间的链路,或MGC和RNC/BSC之间链路中断情况下,话务的备份分担,而不能检测不同网络域的MGW与MGW之间的IP承载,以及RNC/BSC与MGW之间的IP承载是否中断或发生故障等,也不能解决该情况下路由的切换,若此时MGW与MGW之间或RNC/BSC与MGW之间的IP承载发生拥塞或故障等,则业务会变得不可用,降低网络的业务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提供一种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路由控制的实现系统及装置,以便提高呼叫的业务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包括:
对与媒体网关MGW相连链路的网间互联协议IP承载进行检测;
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路由控制的实现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
路由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媒体网关,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向媒体网关控制器上报检测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
路由控制执行模块,用于根据IP承载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从而使得当与MGW相连的链路的IP承载出现故障或拥塞时,路由能够及时连通,提高了网络的业务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NGN网络体系结构的组网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3(a)~图3(e)为图2所示方法流程中的几种具体实现时的组网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路由控制的实现系统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5为图4所示系统的第一种具体实现结构图;
图6为图4所示系统的第二种具体实现结构图;
图7为图4所示系统的第三种具体实现结构图;
图8为图4所示系统的第四种具体实现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GW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与MGW相连的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为方便描述,本文中将与当前MGW进行通信的远端MGW或本端的RNC/BSC,统称为对端。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本步骤中,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时,主要是对IP承载的服务质量(QoS)和链路通断等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的方法可有多种,如至少包括下述五种,图3(a)~图3(e)分别为五种方法具体实现时的组网图,其中,本端和远端可通过汇接局进行TDM通信,另外,假设本端MGW和远端MGW之间有两个IP域,即IP域1和IP域2,本端MGW和本端RNC/BSC之间有两个IP域,即IP域1和IP域2。
第一种方法:本端MGW针对对端IP地址或者网段的IP承载检测。参见图3(a),该方法中,由于本端MGW与对端建立呼叫连接时,可以获知当前呼叫到达对端的目的IP地址,因此,可以对本端MGW到对端的不同IP地址或者网段的IP承载链路进行检测。
其中,对每个对端IP地址或者网段的IP承载链路的检测至少可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本端MGW通过在一段时间内统计到对端当前IP地址的丢包率,或者统计丢包率、时延和抖动,来检测该IP链路的服务质量(QoS)。
具体实现上,若到对端IP地址/网段的呼叫有多个,则为了降低运算率,可无需对所有呼叫均进行丢包率,或者以及时延和抖动统计,而只需随机选取几个进行即可,如可任意选取少数几个(例如3个)呼叫进行。统计方法上,可以实时监测统计这几个采样呼叫通路上的丢包率或者以及时延和抖动。其中,可以直接利用RTCP协议进行统计。以上方法适用于MGW与MGW之间,也适用于MGW与RNC或者BSC之间的IP承载。
方式二:统计一段时间内因对端当前IP地址不可达而导致的呼叫失败率,来检测该IP链路的QoS。
具体实现时,若建立承载面之前,先发起NbUP协商过程,则可通过统计一段时间内的NbUP协商超时失败次数率获得因对端当前IP地址不可达而导致的呼叫失败率(即呼损率),来检测该IP链路的QoS。
或者,现有机制下可以增加一个IP承载网下的导通检测机制,即在呼叫建立阶段,当MGC之间完成会话描述协议(SDP,Session descriptionprotocol)协商后,MGW向对端的IP发送握手消息,并启动定时器,超时后未收到对端的确认,则可以重发,重发一定次数仍然未收到响应,则可以认为对端IP地址不可达。
上述两种方式中,为了对Qos的结果进行标识,可预先设置丢包率阈值(如5%)或丢包率、抖动和时延阈值或呼损率阈值(如30%),根据丢包率及预先设置的丢包率阈值,或者根据丢包率、抖动和时延值及预先设置的阈值,或根据呼损率及预先设置的呼损率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当检测到丢包率或丢包率、抖动和时延值或呼损率达到预设阈值后,可判断该IP承载链路发生拥塞或故障。
第二种方法:MGC将欲进行IP承载检测的对端呼叫指示给MGW,MGW对所指示呼叫的IP承载进行检测,即MGC通知MGW进行的IP承载检测。参见图3(b),该方法不需要MGW主动进行目的IP地址的统计,而是MGC在呼叫建立时,可通过H248的ADD命令指示MGW对某些欲进行IP承载检测的对端呼叫的IP承载QoS进行检测。
这些欲进行IP承载检测的对端呼叫包括:欲进行IP承载检测的MGW到远端MGC控制的所有MGW的呼叫,或MGW与远端MGW构成的MGW对之间的呼叫,或在MGW与接入侧使用IP承载场景下,MGW到本端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基站控制器BSC的呼叫。
由于远端MGC所指示的用于本次呼叫的MGW可以通知给本端MGC,也可以不通知给本端MGC,因此在本端MGC不知道对端负责本次呼叫承载的MGW时,MGC可以随机选择对端MGC上的几个呼叫作为采样呼叫,指示MGW进行统计;在本端MGC知道对端负责本次呼叫承载的MGW时,MGC可以随机选择对端MGW上的几个呼叫作为采样呼叫,即随即选择本端当前MGW与对端当前MGW所构成的MGW对之间的几个呼叫作为采用呼叫。此外,MGC也可随机选择本端RNC/BSC上的几个呼叫作为采样呼叫。
MGW根据接收到的ADD命令,统计相应呼叫链路对应的IP承载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值,根据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值及预设的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当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值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可判断该IP承载链路发生拥塞或故障。
第三种方法:MGC根据本端和对端双方接通率的统计进行IP承载检测。
参见图3(c),此方法可以无需MGW参与,MGC根据最近一个周期对到对端(包括:远端MGC、RNC/BSC)上呼叫的接通率进行统计,根据接通率及预设的接通率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当接通率降低到设置的接通率阈值后,可判断此方向上的IP承载存在拥塞或者故障。或者根据接通率的统计结果得到呼损率,根据呼损率及预设的呼损率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当呼损率超过设定的呼损率阈值时,可判断此方向上的IP承载存在拥塞或者故障。
第四种方法:MGW根据本端IP端口的状态,直接得到IP承载检测结果是否为发生拥塞或故障。
参见图3(d),该方法中,若IP物理端口故障,或者连线中断,则MGW能够立刻检测出来。
第五种方法:呼叫过程中,根据用户面协商过程的结果,得到IP承载检测结果是否为存在故障或拥塞。
参见图3(e),若承载面是在NbUP协商过程完成之后才建立的。因此如果NbUP协商失败,一般可以认为承载面存在故障。
或者,现有机制下可以增加一个IP承载网下的导通检测机制,即在呼叫建立阶段,当MGC之间完成SDP协商后,MGW向对端的IP发送握手消息,并启动定时器,超时后未收到对端的确认,则可以重发,重发一定次数仍然未收到响应,则可以认为IP承载不通。
步骤202,根据IP承载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
对于步骤201中的第一种方法中的两种方式,参见图3(a),当检测到IP承载发生拥塞或故障时,MGW可根据丢包率或者以及时延和抖动的值,或者根据呼损率的值,对后续发生到该IP地址或者网段的呼叫按比例向MGC主动上报承载释放指示(bearer released ind)消息,并且在该消息中携带原因标识(例如,可以设置为原因值83),用于指示该IP链路不通。其中,丢包率或呼损率越高,则MGW主动释放的呼叫比例就越高,但是MGW仍然至少要保留少量呼叫,用于检测承载通路的恢复。
当MGC在呼叫建立阶段,收到MGW上报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且携带有指示该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如原因值为83)时,则可以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IP域切换(即IP域重选),把当前呼叫路由到备份路由或其它可用IP路由或IP承载面上,如可通过ADD.req消息指示新的IP域。
对于步骤201中的第二种方法,参见图3(b),当检测到IP承载发生拥塞或故障时,MGW可向MGC上报通知(Noitfy)消息,该通知消息中携带有QoS级别。此时,该通知(Noitfy)消息中的事件类型可以为H.248.1E.11网络包(Network Package)的质量提醒(quality alert)事件。如果MGW检测到拥塞或故障级别达到最高级别,则可以认为IP承载网中断,上报通知(Noitfy)消息的事件类型可以为网络包中定义的网络失败(network failure)事件。
当MGC从H248接口收到指示本端MGW到对端IP承载链路的QoS级别的通知(Notify)消息后,可以根据通知(Notify)消息中的QoS级别,减少本端MGW到相应IP承载链路的呼叫,把呼叫迂回到其它可用路由,或者将呼叫由本端的其它MGW路由到对端进行分担,即选用其它MGW进行话务传送,即MGC根据QoS级别,控制到对端的部分或全部呼叫进行路由重选;或者如果在本端和目的地间存在多个IP域,MGC可以把部分呼叫的IP域切换,通过ADD.req消息携带新的IP域的方式指示MGW分配对应域的IP资源。
对于步骤201中的第三种方法,参见图3(c),当检测到IP承载发生拥塞或故障时,例如检测到IP域1故障时,可发出告警信息,并自动进行路由间的话务分担或者路由间的话务切换,把故障方向上的话务逐步分担到备份的路由,也可以进行IP域切换,把话务分担到其它的IP域上(例如IP域2)。如果统计的接通率为0,则MGC自动把所有话务都切换到备份路由上或者其它IP域。
对于步骤201中的第四种方法,参见图3(d),在检测到IP承载发生拥塞或故障时,例如,检测到MGW与IP域1的接口发生故障时,则当MGC发起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端口上的IP资源时,MGW可以在响应消息(ADD.rsp)中返回特殊原因值,并指示承载中断。其中,MGC发起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端口上的IP资源时,可使用ADD命令;MGW返回的响应消息可以是ADD.rsp消息。
当MGC使用ADD命令增加端点,且MGW返回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时,则MGC根据指示承载中断的失败原因值启动失败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把呼叫路由至备份路由或者切换到其它可达的IP路由上,如可通过ADD.req消息指示IP域2。
对于步骤201中的第五种方法,参见图3(e),对于发起协商过程(如NbUP协商)的本端MGW,在确定协商过程超过设定的时长时,如IP域1的协商过程超过设定的时长时,可向MGC上报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承载释放指示(bearer released ind)消息,该指示消息中可携带特殊原因值。
当MGC收到来自MGW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并指示协商失败时,则MGC可先结束此段承载的建立过程,然后再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如可通过ADD.req消息指示IP域2)。其中,进行可用路由重选前需要先重新获取漫游号码。
上述五种方法中,出现故障或拥塞时,都可进一步发出告警信息。
进一步地,当IP承载故障恢复后,可恢复此接口上的业务。
其中,对于步骤201中的第一种方法,在采用方式一时,MGW检测到到对端IP地址的丢包率低于设定的丢包率阈值,或在采用方式二时,如果一段时间内NbUP协商失败的呼叫数低于设定的呼损率阈值,则MGW判断IP承载由拥塞或故障恢复正常,则可根据恢复的程度,逐步平滑地减少主动释放的比例,或直接恢复原有通信,不再主动释放。
对于步骤201中的第二种方法,MGW根据MGC的指示实时检测呼叫通路上的丢包率信息,如果承载面从故障或拥塞恢复到正常,或当丢包率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则在MGW上报给MGC的通知(Notify)消息中会携带QoS恢复的信息,此时,该通知(Notify)消息的事件类型可以为质量提醒终止(Quality Alert Ceasing)事件。MGC根据此通知(Notify)消息逐步恢复相应MGC方向上或相应MGW对之间的呼叫业务量。
对于步骤201中的第三种方法,维护人员可以根据告警信息进行故障处理,恢复原有的话务负荷分担比例。
对于步骤201中的第四种方法,当MGW的IP端口恢复正常,且连线也正常,则MGW接收到来自MGC发起的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IP端口上的IP资源时,返回指示成功的响应消息,呼叫自动恢复到原有的路由方向上,即按照正常情况处理,在原有路由方向上接续呼叫。
对于步骤201中的第五种方法,如果MGW间的承载恢复,则NbUP等协商过程也能成功,呼叫正常接续。
其中进行可用路由重选的方法包括:选择TDM备份路由,或其它可用IP路由;IP域切换的方法:MGC通过在ADD.req命令中下发不同的域参数,指示MGW使用其它可用IP承载面,分配对应的IP资源。本文中,有些方法中是针对单个呼叫进行重选和切换,有些方法中是针对统计意义上的多个呼叫进行切换或分担。这里的切换或分担指的是为部分或全部呼叫进行路由重选或IP域切换。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路由控制的实现系统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检测模块和路由控制处理模块。
其中,检测模块用于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
路由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
具体实现时,上述系统可有多种实现形式,下面列举其中五种:
图5示出了其中的第一种具体实现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中的检测模块包括统计模块和结果确定模块,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
其中,统计模块用于对到对端IP地址的丢包率或者丢包率、抖动和时延或者呼损率进行统计。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模块得到的丢包率或者丢包率、抖动和时延或者呼损率,以及预先设置的相应阈值,确定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对后续发生到该IP地址的呼叫,根据拥塞或故障的程度,按比例向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对该消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上述系统中,如图5中的虚线部分所示,其中,统计模块、结果确定模块和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可设置在MGW中,路由控制模块可设置在MGC中,此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则各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可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一致。
进一步地,检测信息上报模块还可以在检测到IP承载由拥塞或故障恢复时,对后续发生到该IP地址的呼叫,根据恢复的程度,减少向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的比例。
图6示出了其中的第二种具体实现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系统中的检测模块包括检测指示模块和检测执行模块,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
其中,检测指示模块用于将欲进行IP承载检测的呼叫指示给检测执行模块。
检测执行模块用于对所述呼叫的IP承载的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进行统计,根据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值及预先设置的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向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通知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知消息中的服务质量级别,控制到对端的部分或全部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上述系统中,如图6中的虚线部分所示,检测指示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可设置在MGC中,检测执行模块和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可设置在MGW中,此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二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则各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可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二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一致。
进一步地,检测信息上报模块还可以在检测到IP承载由拥塞或故障恢复正常时,向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携带服务质量恢复的通知消息;路由控制模块进一步在接收到所述携带服务质量恢复的通知消息时,恢复原路由控制。
图7示出了其中的第三种具体实现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系统中的检测模块包括统计模块和结果确定模块,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路由控制模块。
其中,统计模块用于对到对端IP承载的接通率或呼损率进行统计。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模块得到的接通率或呼损率,以及预先设置的接通率阈值或呼损率阈值,确定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发出告警信息,并进行路由间的话务分担或路由间的话务切换,或者进行IP域的切换。
上述系统中,统计模块、结果确定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均可设置在MGC中,此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三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则各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可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一致。
图8示出了其中的第四种具体实现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系统中的检测模块包括状态检测模块,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
其中,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IP端口的状态,获取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接收到来自MGC发起的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IP端口上的IP资源时,向路由控制模块上报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上述系统中,检测模块和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可设置在MGW中,路由控制模块可设置在MGC中,此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四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则各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可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四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一致。
其中的第五种具体实现,其结构图与图8所示结构图一致,该系统中的检测模块包括状态检测模块,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
其中,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面协商过程的结果,得到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在确定协商过程超过设定的时长时,向路由控制模块上报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释放指示消息,结束当前承载的建立过程,并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其中,进行可用路由重选之前可重新获取漫游号码。
上述系统中,检测模块和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可设置在MGW中,路由控制模块可设置在MGC中,此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五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则各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可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五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一致。
通过对上述路由控制的实现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MGW的内部结构可如图9所示,包括:检测模块和检测信息上报模块。
其中,检测模块,用于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向媒体网关控制器上报检测信息。
具体实现时,检测模块和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可以有多种形式。
例如,检测模块可包括统计模块和结果确定模块。
其中,统计模块用于对到对端IP地址的丢包率或者丢包率、抖动和时延或者呼损率进行统计。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模块得到的丢包率或者丢包率、抖动和时延或者呼损率,以及预先设置的相应阈值,确定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此时,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可在某IP地址的IP承载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对后续发生到该IP地址的呼叫,根据拥塞或故障的程度,按比例向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具体可包括信息生成模块和信息上报模块。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对后续发生到该IP地址的呼叫,根据拥塞或故障的程度,按比例生成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
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进行上报。
此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则各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可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一致。
再如:检测模块可包括:检测执行模块,用于对MGC指示呼叫的IP承载的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进行统计,根据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值及预先设置的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此时,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向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通知消息。具体实现时,可包括:信息生成模块和信息上报模块。
其中,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生成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通知消息。
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通知消息进行上报。
此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二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则各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可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二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一致。
又如:检测模块可包括: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IP端口的状态,获取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此时,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接收到来自MGC发起的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IP端口上的IP资源时,向路由控制模块上报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具体实现时,可包括:信息生成模块和信息上报模块。
其中,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接收到来自MGC发起的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IP端口上的IP资源时,生成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
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进行上报。
此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四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则各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可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四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一致。
又例如:检测模块可包括: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面协商过程的结果,得到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此时,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在确定协商过程超过设定的时长时,向路由控制模块上报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具体实现时,可包括:信息生成模块和信息上报模块。
其中,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确定协商过程超过设定的时长时,生成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
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进行上报。
此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五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则各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可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五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一致。
此外,通过对上述路由控制的实现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MGC包括:路由控制执行模块,用于根据IP承载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
具体实现时,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
其中,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息接收模块所接收的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承载释放指示消息,对该消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二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
其中,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通知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息接收模块所接收的通知消息中的服务质量级别,控制到对端的部分或全部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三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媒体网关控制器进一步还包括:统计模块和结果确定模块。
其中,统计模块用于对到对端IP承载的接通率或呼损率进行统计。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模块得到的接通率或呼损率,以及预先设置的接通率阈值或呼损率阈值,确定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此外,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包括:路由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发出告警信息,并进行路由间的话务分担或者路由间的话务切换,或进行IP域切换。
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四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
其中,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息接收模块所接收的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IP域切换。
与图2所示流程中描述的第五种方法的方案相对应,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
其中,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释放指示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息接收模块所接收的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释放指示消息,结束当前承载的建立过程,并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IP域切换。其中,进行可用路由重选之前可重新获取漫游号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与媒体网关MGW相连链路的网间互联协议IP承载进行检测;
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包括:媒体网关MGW对到对端IP地址或者网段的IP承载进行检测;
所述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路由控制包括:MGW在检测到IP承载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对后续发生到该IP地址或者网段的呼叫,根据拥塞或故障的程度,按比例向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发送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消息;MGC根据所述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消息,对该消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MGW在检测到IP承载由拥塞或故障恢复时,对后续发生到该IP地址的呼叫,根据恢复的程度,减少向MGC发送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消息的比例。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GW对到对端IP地址或者网段的IP承载进行检测为:MGW对到对端IP地址的丢包率,或者以及时延和抖动进行统计,根据丢包率或者以及时延和抖动值及预先设置的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或者为:MGW对因对端IP地址不可达造成的呼损率进行统计,根据呼损率及预先设置的呼损率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为:MGC将欲进行IP承载检测的呼叫指示给MGW,MGW对所述呼叫的IP承载的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进行统计,根据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值及预先设置的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包括:在检测到IP承载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向MGC发送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消息;MGC根据所述消息中的服务质量级别,控制到对端的部分或全部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MGW根据MGC的指示检测到IP承载由拥塞或故障恢复正常时,向MGC发送携带服务质量恢复的消息,MGC接收到所述携带服务质量恢复的消息,恢复原路由控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欲进行IP承载检测的对端呼叫包括:欲进行IP承载检测的MGW到远端MGC控制的所有MGW的呼叫,或MGW与远端MGW构成的MGW对之间的呼叫,或在MGW与接入侧使用IP承载时,MGW到本端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基站控制器BSC的呼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为:本端MGC对到对端的IP承载的接通率进行统计,根据接通率及预设的接通率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或者为:本端MGC对到对端的IP承载的接通率进行统计,根据接通率的统计结果得到呼损率,根据呼损率及预设的呼损率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包括:MGC检测到IP承载发生拥塞或故障时,进行路由间的话务分担或者路由间的话务切换,或者进行IP域的切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为:本端MGW根据本端IP端口的状态,直接获取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包括:MGW在检测到IP承载发生拥塞或故障时,接收到来自MGC发起的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IP端口上的IP资源时,向MGC返回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MGC根据所述响应消息,并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IP端口由拥塞或故障恢复时,MGW接收到来自MGC发起的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IP端口上的IP资源时,返回指示成功的响应消息,并接续呼叫。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为:根据用户面协商过程的结果,得到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包括:本端MGW在确定协商过程超过设定的时长时,向本端MGC上报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消息;本端MGC收到所述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消息,结束当前承载的建立过程,并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可用路由重选之前进一步包括:重新获取漫游号码。
13.一种路由控制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
路由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对到对端IP地址的丢包率或者丢包率、抖动和时延或者呼损率进行统计;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模块得到的丢包率或者丢包率、抖动和时延或者呼损率,以及预先设置的相应阈值,确定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对后续发生到该IP地址的呼叫,根据拥塞或故障的程度,按比例向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消息,对该消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模块、结果确定模块和所述检测信息上报模块设置在MGW中,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设置在MGC中。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检测指示模块,用于将欲进行IP承载检测的呼叫指示给检测执行模块;
检测执行模块,用于对所述呼叫的IP承载的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进行统计,根据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值及预先设置的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向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消息中的服务质量级别,控制到对端的部分或全部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指示模块和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设置在MGC中,所述检测执行模块和所述检测信息上报模块设置在MGW中。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对到对端IP承载的接通率或呼损率进行统计;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模块得到的接通率或呼损率,以及预先设置的接通率阈值或呼损率阈值,确定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发出告警信息,并进行路由间的话务分担或者路由间的话务切换,或者进行IP域切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模块、结果确定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设置在MGC中。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IP端口的状态,获取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接收到来自MGC发起的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IP端口上的IP资源时,向路由控制模块上报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和检测信息上报模块设置在MGW中,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设置在MGC中。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面协商过程的结果,得到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路由控制处理模块包括: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在确定协商过程超过设定的时长时,向路由控制模块上报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消息,结束当前承载的建立过程,并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和检测信息上报模块设置在MGW中,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设置在MGC中。
24.一种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该媒体网关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对与MGW相连链路的IP承载进行检测;
检测信息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向媒体网关控制器上报检测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统计模块,用于对到对端IP地址的丢包率或者丢包率、抖动和时延或者呼损率进行统计;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模块得到的丢包率或者丢包率、抖动和时延或者呼损率,以及预先设置的相应阈值,确定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包括: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对后续发生到该IP地址的呼叫,根据拥塞或故障的程度,按比例生成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消息;
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消息进行上报。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检测执行模块,用于对MGC指示呼叫的IP承载的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进行统计,根据丢包率或者以及抖动和时延值及预先设置的阈值检测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包括: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生成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消息;
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消息进行上报。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IP端口的状态,获取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包括: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接收到来自MGC发起的呼叫并要求MGW分配此IP端口上的IP资源时,生成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
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进行上报。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面协商过程的结果,得到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检测信息上报模块包括: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确定协商过程超过设定的时长时,生成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消息;
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消息进行上报。
29.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
路由控制执行模块,用于根据IP承载的检测结果,进行呼叫路由控制。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息接收模块所接收的携带指示IP链路不通的原因标识的消息,对该消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服务质量级别的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息接收模块所接收的消息中的服务质量级别,控制到对端的部分或全部呼叫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进一步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对到对端IP承载的接通率或呼损率进行统计;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模块得到的接通率或呼损率,以及预先设置的接通率阈值或呼损率阈值,确定IP承载是否存在拥塞或故障;
所述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包括:路由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存在拥塞或故障时,发出告警信息,并进行路由间的话务分担或者路由间的话务切换,或者进行IP域切换。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息接收模块所接收的指示承载中断的响应消息,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消息;
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接收的指示协商过程失败的消息,结束当前承载的建立过程,并进行可用路由重选或者IP域切换。
CN 200710140505 2007-08-09 2007-08-09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Active CN101365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40505 CN101365169B (zh) 2007-08-09 2007-08-09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EP08783719A EP2139154A4 (en) 2007-08-09 2008-07-23 IMPLEMENTATION METHOD, SYSTEM, MULTIMEDIA GATEWAY AND MULTI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FOR ROUTING CONTROL
PCT/CN2008/071724 WO2009018744A1 (fr) 2007-08-09 2008-07-23 Procédé d'implémentation, système, passerelle multimédia et contrôleur de passerelle multimédia pour contrôle de routag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40505 CN101365169B (zh) 2007-08-09 2007-08-09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5169A true CN101365169A (zh) 2009-02-11
CN101365169B CN101365169B (zh) 2011-11-02

Family

ID=4034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40505 Active CN101365169B (zh) 2007-08-09 2007-08-09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139154A4 (zh)
CN (1) CN101365169B (zh)
WO (1) WO2009018744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420A (zh) * 2010-09-20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面的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1945418A (zh) * 2010-09-20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面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2006268A (zh) * 2009-08-28 2011-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接口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244605A (zh) * 2010-05-10 2011-11-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面ip地址的选择方法及设备
CN102612069A (zh) * 2011-01-24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p承载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及系统中小区切换的方法
CN103684928A (zh) * 2013-12-26 2014-03-26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VoIP呼叫质量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3763718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基站的方法、网关、基站、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05530194A (zh) * 2014-09-29 2016-04-2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质量感知控制报文转发的方法与系统
CN106970953A (zh) * 2017-03-10 2017-07-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建设管控方法及其平台
CN107682257A (zh) * 2017-11-21 2018-02-09 凌云天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7707429A (zh) * 2017-10-17 2018-02-16 广东睿江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现ip路由中断的方法及系统
WO2018045620A1 (en) * 2016-09-12 2018-03-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center load balancing
CN113163463A (zh) * 2021-04-21 2021-07-23 浙江百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呼线路动态智能路由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210B (zh) * 2012-03-31 2016-01-20 同济大学 用于通讯受限网络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3686817A (zh) * 2013-12-31 2014-03-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cpe及其与无线基站ap保持稳定连接的方法
IN2015CH04763A (zh) * 2015-09-08 2015-09-25 Wipro Lt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30895A (en) * 1999-07-12 2003-10-31 Ectel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quality of service over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6744768B2 (en) 1999-07-14 2004-06-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Combining narrowband applications with broadband transport
JP2006526297A (ja) * 2003-05-16 2006-11-1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VoIP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呼承認制御
US7486621B2 (en) * 2003-05-30 2009-02-03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sharing and overload control for packet media gateways under control of a single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CN100502287C (zh) * 2004-08-17 2009-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p网络的传真实现同步切换的方法
US8031696B2 (en) * 2005-03-11 2011-10-04 Genband U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VoIP calls
CN1921478B (zh) * 2005-08-26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网际协议的业务信号传输方法
CN100558044C (zh) * 2005-12-22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监测网元间网络性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870703A (zh) * 2005-12-23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路由控制方法
CN1992650B (zh) * 2005-12-30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分组承载网的呼叫导通检测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268A (zh) * 2009-08-28 2011-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接口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244605B (zh) * 2010-05-10 2014-1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面ip地址的选择方法及设备
CN102244605A (zh) * 2010-05-10 2011-11-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面ip地址的选择方法及设备
CN101945418A (zh) * 2010-09-20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面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1945420A (zh) * 2010-09-20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面的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2612069B (zh) * 2011-01-24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p承载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及系统中小区切换的方法
CN102612069A (zh) * 2011-01-24 2012-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p承载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及系统中小区切换的方法
CN103684928A (zh) * 2013-12-26 2014-03-26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VoIP呼叫质量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3763718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基站的方法、网关、基站、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05530194A (zh) * 2014-09-29 2016-04-2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质量感知控制报文转发的方法与系统
CN109691037A (zh) * 2016-09-12 2019-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中心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CN109691037B (zh) * 2016-09-12 2021-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中心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US10715446B2 (en) 2016-09-12 2020-07-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center load balancing
WO2018045620A1 (en) * 2016-09-12 2018-03-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center load balancing
CN106970953B (zh) * 2017-03-10 2019-12-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建设管控方法及其平台
CN106970953A (zh) * 2017-03-10 2017-07-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建设管控方法及其平台
CN107707429A (zh) * 2017-10-17 2018-02-16 广东睿江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现ip路由中断的方法及系统
CN107682257A (zh) * 2017-11-21 2018-02-09 凌云天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3163463A (zh) * 2021-04-21 2021-07-23 浙江百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呼线路动态智能路由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18744A1 (fr) 2009-02-12
CN101365169B (zh) 2011-11-02
EP2139154A4 (en) 2010-05-05
EP2139154A1 (en)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5169B (zh)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US8116760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ual-homing
US9392499B2 (en) Automatic transfer of mobile calls between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and guaranteed service (GS) network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easurements
JP4559481B2 (ja)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接続障害に関連するコストを低減するために使用され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665904B2 (en) Auto-compression for media over IP
WO2004102919A1 (en) Call admission control in voip systems
CN102165740A (zh) 拥塞控制方法和设备
US20080161054A1 (en) Node selection function for multipoint radio network configurations
CN101789882B (zh) 链路切换方法、家庭网关和链路切换系统
EP2217015B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all forwarding
WO2008071126A1 (f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détection d'état de transport de charge ainsi que procédé de distribution et système de ressource de transport de charge
US8737237B2 (en) Network fault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640894A (zh) 拥塞检测方法及媒体网关、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EP2037638A1 (en) A method,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path selection and flow control
CN101465767B (zh) 一种媒体网关网络接口告警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WO2008085278A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reliable communucation session establishment in a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JP2008141490A (ja) 緊急通報制御装置、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867032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of access network statu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himada et al. IP-based FOMA Voice Network toward Enhanced Services and Improved Efficiencies
CN102124716A (zh) 基于ip的多媒体会话中承载丢失的检测
WO2007137515A1 (fr) Système et procédé permettant au contrôleur de passerelle média (mgc) d'obtenir le statut de support, passerelle média (mgw) et mgc
CN101466103A (zh) 基于软交换的用户面断路检测、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