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4950B - 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4950B
CN101364950B CN2008102232455A CN200810223245A CN101364950B CN 101364950 B CN101364950 B CN 101364950B CN 2008102232455 A CN2008102232455 A CN 2008102232455A CN 200810223245 A CN200810223245 A CN 200810223245A CN 101364950 B CN101364950 B CN 101364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ivision
division multiplex
multiplex packet
packet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232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4950A (zh
Inventor
梁冰
李鉴
王书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232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4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4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4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4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4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属于通讯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时分复用报文;压缩所述时分复用报文;发送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压缩模块和发送模块。通过对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进行压缩,可以大大减少包交换网络中传送的时分复用报文的冗余信息,降低对包交换网络的带宽占用。

Description

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话音等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时分复用)业务是通过TDM网络传送的。TDM网络是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虽然可以提供可靠的服务质量,但带宽利用率低、价格昂贵。现在,随着包交换网络的普及,其价格优势使得TDM业务正向包交换网络汇聚。随着网络技术演进和网络融合,在下一代网络中,以数据包为基本单元进行网络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方式将占据统治地位。无论是IP网络、MPLS(Multi-Prop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网络都是包交换网络的代表。但是下一代网络也不会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网络上大量存在的用户TDM设备还将继续使用。为了保护用户在TDM设备上已有的投资,在下一代包交换网络中提供TDM业务接入和TDM数据透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PW(Pseudo Wires,伪线)是一种通过包交换网络将TDM业务从本地网络设备传输到远端设备的技术,通过包交换网络上的一个隧道可以对多种业务进行仿真,其中包括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FR(Frame Relay,帧中继)、HDLC(High-Level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TDM、Ethernet等业务,因此包交换网络可以传输多种业务的数据净荷。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缺点:
通过PW技术对TDM业务做透传,TDM码流中有大量的冗余信息,会导致对带宽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包交换网络中传送的时分复用报文的冗余信息,降低对包交换网络的带宽占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包括:
接收时分复用报文;
对所述时分复用报文进行重新排序;
将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信令时隙的数据紧邻、将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数据时隙的数据紧邻,丢弃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空闲帧;
压缩所述时分复用报文;
发送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
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时分复用报文;
排序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进行重新排序;
预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信令时隙的数据紧邻,将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数据时隙的数据紧邻,丢弃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空闲帧;
压缩模块,用于压缩所述时分复用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对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进行压缩,可以大大减少包交换网络中传送的时分复用报文的冗余信息,降低对包交换网络的带宽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具体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包括:
101:接收时分复用报文;
102:压缩该时分复用报文;
103:发送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
在102之前还包括:
将该时分复用报文中信令时隙的数据紧邻,将该时分复用报文中数据时隙的数据紧邻;和/或
丢弃该时分复用报文中的空闲帧。
在103中,发送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的条件为:
该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与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的比值小于预设的压缩比。
进一步,发送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之前还包括:设置压缩标志位,该压缩标志位用于标识传输给接收方的报文是否压缩报文。
进一步地,设置压缩标志位具体为:
在网络层的报文头增加该压缩标志位;
或在网络层的载荷部分构造时分复用报文头,在该时分复用报文头增加所述压缩标志位。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进行压缩,可以大大减少包交换网络中传送的时分复用报文的冗余信息,降低对包交换网络的带宽占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在MPLS网络承载TDM报文的情况下,或者在IP网络承载TDM报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其他网络承载TDM报文的情况。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包括:
201:本地设备接收TDM报文;
202:本地设备对接收的TDM报文进行重新排序;
其中,由于信令时隙和数据时隙的数据冗余度不同,对信令时隙的数据和数据时隙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可以达到更好的压缩效果。以E1业务为例,结构化的E1由32个时隙组成,除0时隙外,其他的31个时隙分别可以承载一路64Kbps的话音业务。0时隙用于传送信令和定帧符。通过识别TDM业务的帧结构,提供对E1业务流中信令的识别。
可以将信令时隙的数据放在数据缓存的前面,然后存放所有数据时隙的数据,这样可以保证同一类型数据的连续性,在压缩时得到更好的压缩效果。例如,表1所示接收的E1业务的原始报文:
表1
  时隙0   时隙1 。。。 时隙15 时隙16   时隙17 。。。 时隙31
其中,时隙0用于传输信令和定帧符,时隙16用于传输信令,其他时隙用于传输数据。将E1口缓存的原始报文重新排序后的报文如表2所示:
表2
  时隙0   时隙16   时隙1 。。。 时隙15   时隙17 。。。 时隙31
203:本地设备根据承载的应用业务内容识别业务帧,将空闲帧去掉;
其中,空闲帧一般用来维持链路,没有任何业务信息。
本地设备在去除空闲帧后,为了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远端设备在没有业务数据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空闲帧,发送给TDM设备。
204:本地设备对TDM报文进行压缩处理;
其中,压缩算法可以选择标准的压缩算法,如RLE、哈夫曼编码、LZW等;也可以是根据应用业务进行优化处理的私有压缩算法。
205:本地设备判断压缩后的TDM报文是否低于预设的压缩比,如果是,则执行206;如果不是,则执行207。
在数据冗余度很低的情况下,目前的无失真压缩算法可能会出现压缩后的报文反而增长的现象,因此,本地设备需要对压缩后的报文与原TDM报文相比是否小于预设的压缩比率进行判断。
例如,预设的压缩比率为原TDM报文大小的50%,如果压缩后的报文与原报文的比值小于50%,则说明压缩效果显著,执行206;如果压缩后的报文与原报文的比值50%,则失去压缩的意义,执行207。
本地设备同时支持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为区分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使用增加的压缩标志位,该压缩标志位用于标识传输给接收方的报文是否压缩报文。比如,当该压缩标志位的值为1时,表示接收方收到的该报文是压缩报文,需要解压缩;当该压缩标志位的值为1时,表示接收方收到的该报文不是压缩报文,即采用了非压缩的方式传输,不需要解压缩。该压缩标志位还可以携带204中使用的压缩算法,以便接收方采用同样的算法解压缩;其中,增加压缩标志位的方式可以是:
(1)在网络层的报文头增加压缩标志位,该压缩标志位用于标识报文经过压缩,或者未经过压缩;或
(2)在网络层的载荷部分构造TDM数据报文头,在TDM报文头增加标志位,该压缩标志位用于标识报文经过压缩,或者未经过压缩。
206:本地设备将压缩后的TDM报文进行PW封装后进行传输;
207:本地设备将未压缩的原TDM报文进行PW封装后进行传输。
其中,202和203均为压缩前的准备工作。压缩前的准备工作既可以包括202和203,也可以只包括202、或者只包括203;也可以不进行压缩前的准备工作,从201直接进行到204。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进行排序和丢弃空闲帧处理后进行压缩,可以更好地减少包交换网络中传送的时分复用报文的冗余信息,降低对包交换网络的带宽占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在MPLS网络承载TDM报文的情况下,或者在IP网络承载TDM报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其他网络承载TDM报文的情况。
实施例三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时分复用报文;
压缩模块302,用于压缩该时分复用报文;
发送模块303,用于发送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
进一步,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预处理模块304,用于将该时分复用报文的信令时隙的数据紧邻,将该时分复用报文的数据时隙的数据紧邻;或还用于丢弃该时分复用报文中的空闲帧。
发送模块303发送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的条件为:
该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与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的比值小于预设的压缩比。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305,用于设置压缩标志位,该压缩标志位用于标识传输给接收方的报文是否压缩报文。
进一步地,设置模块305具体用于:
在网络层的报文头增加该压缩标志位;
或在网络层的载荷部分构造时分复用报文头,在该时分复用报文头增加所述压缩标志位。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进行排序和丢弃空闲帧处理后进行压缩,可以更好地减少包交换网络中传送的时分复用报文的冗余信息,降低对包交换网络的带宽占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可以适用于在MPLS网络承载TDM报文的情况下,或者在IP网络承载TDM报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其他网络承载TDM报文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相应的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例如,路由器的硬盘、缓存或光盘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时分复用报文;
对所述时分复用报文进行重新排序;
将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信令时隙的数据紧邻、将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数据时隙的数据紧邻,丢弃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空闲帧;
压缩所述时分复用报文;
发送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的条件为:
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与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的比值小于预设的压缩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之前还包括:
设置压缩标志位,所述压缩标志位用于标识发送的报文是否为压缩报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压缩标志位具体为:
在网络层的报文头增加所述压缩标志位;或
在网络层的载荷部分构造时分复用报文头,在所述时分复用报文头增加所述压缩标志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分复用报文承载在MPLS网络或IP网络。
6.一种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时分复用报文;
排序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进行重新排序;
预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信令时隙的数据紧邻,将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数据时隙的数据紧邻,丢弃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中的空闲帧;
压缩模块,用于压缩所述时分复用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的条件为:
所述压缩后的时分复用报文与所述接收的时分复用报文的比值小于预设的压缩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压缩标志位,所述压缩标志位用于标识发送的报文是否为压缩报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在网络层的报文头增加所述压缩标志位;或
在网络层的载荷部分构造时分复用报文头,在所述时分复用报文头增加所述压缩标志位。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分复用报文承载在MPLS网络或IP网络。
CN2008102232455A 2008-09-28 2008-09-28 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364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32455A CN101364950B (zh) 2008-09-28 2008-09-28 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32455A CN101364950B (zh) 2008-09-28 2008-09-28 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4950A CN101364950A (zh) 2009-02-11
CN101364950B true CN101364950B (zh) 2011-12-21

Family

ID=40391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232455A Active CN101364950B (zh) 2008-09-28 2008-09-28 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49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8007B (zh) * 2015-11-30 2018-08-10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星载高速串行接口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9491854B (zh) * 2017-09-12 2022-03-22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一种基于FPGA的SoC原型验证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5373A (zh) * 1998-08-17 2000-02-23 Lg情报通信株式会社 互联网电话交换系统
CN1290094A (zh) * 2000-11-03 2001-04-04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适用于包交换网络的多路64Kbps话音静音压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5373A (zh) * 1998-08-17 2000-02-23 Lg情报通信株式会社 互联网电话交换系统
CN1290094A (zh) * 2000-11-03 2001-04-04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适用于包交换网络的多路64Kbps话音静音压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4950A (zh) 200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69560B2 (ja) 広帯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ダウンリンクにおける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伝送要求2/3方式のためのデータ伝達方法
CN100558072C (zh) 三层虚拟专用网转发报文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RE39990E1 (en) Increasing channel capacity in fixed cellular networks
CN102983884B (zh) 一种通过磁信道传输数据的方法
JPWO2005013576A1 (ja)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CN101014017A (zh) 执行数据分组帧通用传输的交换设备
CN1759575A (zh) 用于高分组数据速率通信的可变分组长度
CN104917671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频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351439A (zh) 在分组数据系统中传递分组的方法和设备
AU200329098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traffic between a cell site and a central offic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0943917B (zh) 一种减少多路由网络中冗余报文的方法
WO2010045820A1 (zh) 一种射频拉远数据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CN100396126C (zh) 一种基站控制器向基站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133305C (zh) 分组网络中的语音传输
WO2004047368A1 (fr) Procede de commande de flux d'un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man
CN10379565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00060797A3 (en) Selective repeat arq with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bitmaps
CN100359827C (zh) 利用复帧传送数据
CN101364950B (zh) 传输时分复用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11863A (zh) Mac发射端、mac接收端及电路、fpga芯片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1060518B (zh) 一种多线路绑定的业务信息发送和接收设备
RU2008104625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в системах передачи пакетных данных
CN112637703B (zh) 一种web端实时对讲系统及对讲方法
CN101650872A (zh)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01572716A (zh) 传输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包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