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3652B - 气帘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帘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3652B
CN101363652B CN2007101401413A CN200710140141A CN101363652B CN 101363652 B CN101363652 B CN 101363652B CN 2007101401413 A CN2007101401413 A CN 2007101401413A CN 200710140141 A CN200710140141 A CN 200710140141A CN 101363652 B CN101363652 B CN 101363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guide duct
producing devic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01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3652A (zh
Inventor
李水源
张振平
王顺志
裴培鑫
石东生
吕博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XIN INDUSTRY Co Ltd
Acxing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XI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XI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XI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401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3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3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3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3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36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217Class D power amplifiers; Switching ampl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帘产生装置,包含有一鼓风机及一导风管,其中鼓风机产生一气流,而导风管则承接鼓风机产生的气流。导风管包含有一供气流通过的封闭段及一出风段,其中出风段承接通过封闭段的气流并具有多个供气流吹出的出风孔,而出风孔依气流流动路径依序排列。出风段被区分为一对应于封闭段的转折区及一具有一封闭端的顺流区,其中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由封闭端朝转折区逐渐加大,而转折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小于或等于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的最小值,借以使出风孔吹出的气流形成一流量均匀的气帘。

Description

气帘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帘产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有助于气流流量平均的气帘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会产生有害污染源的工作场所,如具有油烟,挥发性有机溶剂、铅、粉尘或特定化学物质的运作场所,一般都依实际需求在工作台上方设置局部排气装置,将污染源集中排放处理以维护人体健康。最常见的局部排气装置便是装设于工作台上方的排气机,但是此类排气机的捕集效率会受到污染源侧向扩散或工作台与排气机的安装高度的影响,而导致其排气效果不好。为解决上述的问题,便出现一种具背墙、侧墙与前拉门的排气柜,此种排气柜虽可减少环境侧风的影响,但由于排气柜侧墙与前拉门的结构使得工作台大小与操作者上肢活动空间都受到限制,而且前拉门的设计于作业上并不方便。
美国专利公告第5042456号专利案,提出一种具有侧墙与背墙结构的气罩通风装置,此气罩通风装置于工作台和操作者间提供向上气帘,并在侧墙上提供有垂直于侧墙的气流,以导引污染源往中间流动。然而,5042456号专利案的侧墙与背墙结构不仅使工作台大小与操作者上肢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也限缩了装置本身的应用范围。另外,侧墙内部的结构复杂,使此种气罩通风装置的原料及制造成本大增,不利于日后产品的推广与普及。
又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261663号以及美国专利公告第6752144号专利案,两案都提及一种辅助污染源排出工作台的导烟机,其中导烟机对应于排气机设置,而于工作台与排烟机之间提供向上气帘,以防止污染源往操作者方向及工作台侧向扩散。其中,6752144号案的导烟机的机械结构较为复杂且零件成本也较高。而M261663号案虽拥有相对简单的机械构造,但对于装置本身的排水性与出风孔的气流流量方面并未多加说明,其中排水性即与此类装置的耐用度有关,而气流流量是否均匀也关系着气帘的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的导烟机存在出风量不均及出风管道中液体不易排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帘产生装置,通过出风孔孔径或出风孔数量的变化设计改善出风量不均匀的问题,并设置有导引液体排出气帘产生装置的构造。
为实现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帘产生装置,包含有至少一鼓风机及一导风管,其中鼓风机用以产生一气流,而导风管则承接鼓风机产生的气流。导风管包含有一供气流通过的封闭段及一出风段,其中出风段承接通过封闭段的气流并且具有多个供气流吹出的出风孔,而出风孔依气流流动路径依序排列。出风段被区分为一对应于封闭段的转折区及至少一具有一封闭端的顺流区,其中通过出风孔孔径或出风孔数量的变化设计,使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由封闭端朝转折区逐渐加大,而转折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小于或等于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的最小值,借以使个别自出风孔吹出的气流形成一流量均匀的气帘,而增加气帘的包围效能。此外,导风管的出风段还包含一导引斜面,而导风管更具有一引流管,其中导引斜面导引位于出风段的液体流动至封闭段,而引流管导引位于封闭段的液体排出导风管外,借以避免液体囤积于导风管中。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导风管的出风孔依气流流动特性配置其孔径大小,使吹出出风孔的气流流量均匀而加强气帘的包围效能,而导风管还设置有导引斜面及引流管,可帮助不慎流入导风管的液体顺利地排出。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中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帘产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风管的出风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气帘产生装置配置于工作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出风孔的排列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中蜂巢式均流板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中蜂巢式均流板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7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导风管的出风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出风孔的排列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出风孔的排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中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中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中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中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
图14为本发明气帘产生装置中第九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鼓风机          11:出风口
20:导风管          21:封闭段
211:入口侧         212:出口侧
22:出风段          221:出风孔
222:导引斜面       223:转折区
224:顺流区         225:封闭端
24:闸门            25:扭力弹簧
26:蜂巢式均流板    27:配风板
28:配风箱          29:配风管
30:引流管          50:作台
60:排气机          61:排气口
70:气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气帘产生装置,此一气帘产生装置包含有一鼓风机10及一导风管20。本发明的气帘产生装置用以产生一气帘70,将一工作台50产生的污染源包围,并辅助一排气机60将污染源排出,其中鼓风机10的数量并不受局限,可依工作台50实际面积或容间径行增加。
鼓风机10用以产生一气流,且鼓风机10具有一出风口11供气流吹出。出风口11连通一导风管20,其中鼓风机10产生的气流经由出风口11吹送至导风管20内。
导风管20为一内部中空的管体,用以承接鼓风机10产生的气流,其中导风管20包含有一封闭段21、一出风段22及一引流管30。
如图2及图5所示,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包含有一入口侧211及一出口侧212,其中入口侧211连通鼓风机10的出风口11,使鼓风机10产生的气流经由入口侧211吹入导风管20中,而出口侧212则连通至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使通过封闭段21的气流经由出口侧212吹入出风段22中。
闸门24通过一扭力弹簧25枢设于导风管20的内侧管壁,而使闸门24位于鼓风机10的出风口11与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之间。其中扭力弹簧25具有一常态将闸门24朝关闭出风口11推的力,以支撑闸门24常态地关闭出风口11,并使导风管20内的液体于闸门24关闭出风口11时可由封闭段21流入引流管23。当鼓风机10启动并吹出气流时,鼓风机10吹出气流则推动闸门24时呈开启状态,以导通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的入口侧211与出口侧212,并导引鼓风机10产生的气流吹入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其中闸门24为一具有弧形曲面的板体,且导风管20的管壁弯折处也为连续平滑的曲面,使鼓风机10产生的气流顺利地导引并转向,以降低气流流动的阻力。
引流管30连通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并且设置于封闭段21的入口侧211与出口侧212之间,而靠近入口侧211。引流管30用以导引位于封闭段21中的液体排出至导风管20外。
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承接通过封闭段21的气流,并具有多个供气流吹出的出风孔221及一导引斜面222。出风段22的出风孔221依气流流动路径排列,并形成二排的排列方式,其中相邻排的各出风孔221间呈对应配置,以使个别自各出风孔221吹出的气流形成一气帘70。前述出风孔221的配置方式考虑到气流间互相牵引的效应,使分别自两相邻排的出风孔221吹出的气流互相吸引。
另外,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被区分为一对应于封闭段21的转折区223及二分别具有一封闭端225的顺流区224。其中通过各区的出风孔221的孔径大小或开设数量的变化配置下,使顺流区224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由封闭端225朝转折区223逐渐加大,而转折区223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小于或等于顺流区224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的最小值,借以使转折区223及顺流区224的气流的流量能平均分布,避免气流流动路径末端的出风孔221的气流过度微弱而影响气帘70的包围效能。
前段所述的总出风截面积为一区段中所有出风孔221的面积的总合,而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为单位长度的出风段22上的所有出风孔221的面积的总合。其中,出风段22的转折区223为气流流速较大的区域,所以此处可通过开设较小孔径的出风孔221或是开设数量较少的出风孔221来减少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
导引斜面222设置于出风段22的底部,与水平面倾斜夹一角度,使液体因重力效应由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流向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借以导引位于出风段22的液体流动进入封闭段21内,再通过引流管30将液体排出导风管20外。
请续参阅图2、图6A及图6B所示,图中蜂巢式均流板26设置于封闭段21的出口侧212,并位于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与出风段22之间,使流入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的气流先通过蜂巢式均流板26后,再流入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当气流于导风管20中流动时,因气流与导风管20管壁的摩擦阻力影响,使靠近管壁表面的气流流速会小于导风管20中央的气流流速,造成气流的流量不均,而蜂巢式均流板26用以对于气流进行整流,以稳定气流的流场并使其流速均匀,使气流流至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的出口侧212时呈接近稳流的状态,而均匀地流入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
配风板27设置于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中,并且对应于封闭段21的出口侧212,其中配风板27用以分配由封闭段21的出口侧212吹出的气流均匀地朝上及朝两侧吹出的流量,可使气流依预设的流量分别吹向上方的转折区223及两侧的顺流区222。配风板27可为但不局限于一金属网状薄板,其型态可以是矩形、圆形或菱形,其中配风板27上具有依配风量分布的通孔,以通过通孔的配置密度决定吹往各个方向气流的流量。
请再参阅图1至图6B所示,其中本实施例的气帘产生装置设置于一工作台50,而工作台50产生污染源并具有一排气机60。排气机60设置于工作台50的上方并具有一对应工作台50的排气口61,且排气机60于排气口61产生一排气流,将污染源自工作台50排出。本实施例中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形成一直线形,使气帘产生装置于工作台50与排气机60之间制造出一直线型的气帘70,以配合具有三个封闭墙面的工作台50使用。气帘70于工作台50与排气机60之间形成一空气壁面,以包围工作台50产生的污染源,避免污染源朝工作台50的开放面扩散,进而增加排气机60对于污染源的捕集效率。
本实施例的气帘产生装置虽然以应用于工作台50为例,但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被局限于此,此种气帘产生装置也可应用于常见的开放式冷藏展示柜,如生鲜蔬果展示柜或生鲜肉品展示柜,以通过气帘70来隔离冷藏展示柜内外区域,减少冷藏展示柜中低温气体外泄,以维持冷藏展示柜的温度并节省电力。
请参阅图4及图7所示,其中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的剖面示意图,而本实施例的细部实施方式大致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两实施例的差异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配合工作台50与排气机60的相对位置,而将出风段22的顶面与工作台50倾斜。如此,由出风段22吹出的气流便与工作台50夹一倾斜角度,其中所夹的倾斜角度配合工作台50与排气机60的实际状况设计,使气帘70朝向排气机60的排气口61吹拂,并由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延伸至排气口60的内侧边缘,借以加强气帘70导引污染源流动至排气口61的效果,进一步辅助排气机60排出污染源。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出风孔221的排列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细部实施方式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两者的差异仅在于出风孔221的排列方式。第三实施例中出风段22的出风孔221依气流流动路径排列,并形成二排的排列方式,其中相邻排的各出风孔221间呈交错列置,使各出风孔221吹出的气流间产生更显著的互相牵引效应,进一步增强气帘70的效果。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出风孔221的排列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两者的差异仅在于出风孔221的排列方式及排数。第四实施例中出风段22的出风孔221依气流流动路径排列,并形成三排的排列方式,其中相邻排的各出风孔221间呈交错列置,以进一步增强气帘70的效果。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然而,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之处在于气帘产生装置的应用方式。第五实施例中气帘产生装置应用于长时间供应冷气的室内并且开关次数频繁的对外出口处,例如一般量贩卖场的电动门上方,令气帘产生装置于对外出口开放时启动,以通过气帘70形成空气壁面避免室内与室外的空气对流,而减少室内的冷气向室外流失,进而提高室内的冷房效率并节省电力。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然而,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之处在于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的设置型态,由第一实施例中的直线型态改变为配合工作台50周遭壁面的型态。第六实施例中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形成一L字形,而使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与工作台50的壁面形成一封闭区域,其中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则位于出风段22的弯折处。如此,气帘产生装置便于工作台50与排气机60之间制造出一L型的气帘70,以配合具有二个封闭墙面的工作台50使用。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然而,第七实施例由两组如同第六实施例的气帘产生装置连接而成,使各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相互连接成一U字形,而使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与工作台50的壁面形成一封闭区域。如此,两气帘产生装置便于工作台50与排气机60之间制造出一U型的气帘70,以配合具有单一封闭墙面的工作台50使用。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然而,第八实施例由两组如同第六实施例的气帘产生装置连接而成,使各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相互连接成一封闭矩形,而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则与工作台50的壁面形成一封闭区域。如此,两气帘产生装置便于工作台50与排气机60之间制造出一封闭矩形的气帘70,以配合不具有封闭墙面的工作台50使用。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大致与第八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然而,第九实施例中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还设置有一配风箱28及多个配风管29,其中配风箱29连接于封闭段21及各配风管29的一端,而且各配风管29的一端连接于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配风箱28用以分配由鼓风机10吹出的气流,使气流平均地吹入各配风管29,然后再经由配风管29吹入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蜂巢式均流板26(如图2所示)是设置于各配风管29中邻近出风段22处。
本发明的气帘产生装置中,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各区段的总出风截面积配合气流流动特性配置,使形成气帘70的气流流量均匀,而均流板26的设置更使进入各出风段22的气流流量平均,可有效加强气帘70的效能。此外,导风管20还设置有导引斜面222及引流管30的设置,可导引工作台50上不慎流入导风管20中的液体顺利地排出,避免液体囤积于导风管20。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至少一鼓风机,产生一气流;及
一导风管,承接该气流,其包含有:
一封闭段,供该气流通过;及
一出风段,承接通过该封闭段的该气流并具有多个供该气流吹出的出风孔,该出风孔依该气流流动路径排列,该出风段包含有:
一转折区,对应于该封闭段;及
至少一顺流区,具有一封闭端,其中该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由该封闭端朝该转折区逐渐加大,而该转折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小于或等于该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的最小值,借以使个别自该出风孔吹出的该气流形成一气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闸门,而该鼓风机具有一供该气流吹出的出风口,该闸门通过一扭力弹簧枢设于该出风口与该导风管之间,且该扭力弹簧具有一常态将该闸门朝关闭该出风口推的力,使该闸门常态地关闭该出风口,而该闸门于该鼓风机吹出该气流时呈开启状态,使该气流流入该导风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蜂巢式均流板,该蜂巢式均流板设置于该导风管并且位于该封闭段与该出风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配风板,该配风板设置于该导风管的该出风段,以分配由该封闭段吹出的该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管的出风段还包含一导引斜面,该导引斜面导引位于该出风段的一液体流动至该封闭段,而该导风管还具有一引流管,该引流管导引位于该封闭段内的该液体于该闸门关闭该出风口时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孔沿该气流流动路径呈多排的方式排列,且各相邻排的该出风孔间呈交错列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孔沿该气流流动路径呈多排的方式排列,且各相邻排的该出风孔间呈对应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供该导风管设置的工作台,而该工作台产生污染源并且具有一排气机,该排气机设置于该工作台的上方并具有一对应该工作台的排气口,且该排气机于该排气口产生一排气流,将该污染源自该工作台排出,该气帘朝向该排气机的排气口吹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帘由该导风管的出风段延伸至该排气口内侧边缘,使该工作台与该排气机之间形成空气壁面,以包围该工作台产生的污染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配风箱,该配风箱设置于该封闭段,以分配由该鼓风机吹出的该气流。
CN2007101401413A 2007-08-06 2007-08-06 气帘产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3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401413A CN101363652B (zh) 2007-08-06 2007-08-06 气帘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401413A CN101363652B (zh) 2007-08-06 2007-08-06 气帘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3652A CN101363652A (zh) 2009-02-11
CN101363652B true CN101363652B (zh) 2010-06-02

Family

ID=40433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014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3652B (zh) 2007-08-06 2007-08-06 气帘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3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022B (zh) * 2012-09-27 2015-05-27 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侧面开盖的激光系统装调的气帘装置及环境隔离装置
CN103791537A (zh) * 2014-01-23 2014-05-14 广西华信恒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厨房围型气帘装置
TWI609155B (zh) * 2016-07-20 2017-12-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簾產生裝置
JP6671513B2 (ja) * 2017-01-06 2020-03-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換気システム及び排気方法
CN107854953A (zh) * 2017-11-24 2018-03-30 何平 一种智能均压内循环工业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930952A (zh) * 2017-12-11 2018-04-20 长沙双合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架均匀喷漆装置
CN108953815A (zh) * 2018-08-21 2018-12-07 绍兴市英强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送风管道
CN112439472A (zh) * 2020-11-26 2021-03-05 重庆劲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帘式防护实验台
CN112472445A (zh) * 2020-11-26 2021-03-12 重庆劲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帘式护理床及带该护理床的救护车
JP7045675B1 (ja) 2021-07-29 2022-04-01 兵庫県公立大学法人 屋内雰囲気浄化システム
CN114287821A (zh) * 2021-12-27 2022-04-0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防溅烘干一体的洗手池
CN115095949A (zh) * 2022-07-26 2022-09-23 郑建秋 防止病毒飘逸传播的垂直向上风帘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2456A (en) * 1988-08-19 1991-08-27 Cameron Cote Air canopy ventilation system
CN1199839A (zh) * 1997-05-16 1998-11-25 王福玉 射流式油烟导向风屏
WO2004104482A1 (en) * 2003-05-22 2004-12-02 In Sua Lee A built-in air cleaner of sink for ran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2456A (en) * 1988-08-19 1991-08-27 Cameron Cote Air canopy ventilation system
CN1199839A (zh) * 1997-05-16 1998-11-25 王福玉 射流式油烟导向风屏
WO2004104482A1 (en) * 2003-05-22 2004-12-02 In Sua Lee A built-in air cleaner of sink for ran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3652A (zh) 200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3652B (zh) 气帘产生装置
US7885068B2 (en) Coolor for notebook computer
WO2009018679A1 (fr) Dispositif générateur de rideau d'air
CN106140769B (zh) 通风柜
US20110094497A1 (en) Hood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with features to enhance capture and containment
CN106152437A (zh) 送风设备及其出风孔板
CN11208220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5467605B2 (ja) 発熱機器用のラック空調システム
CN108298802B (zh) 钢化玻璃风冷降温装置
CN103206845B (zh) 一种用于烘箱的气室及烘箱
CN102203516B (zh) 过滤器和具备该过滤器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11480140U (zh) 集装箱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04456882A (zh)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KR20040073370A (ko) 분리형 공기 조화기
CN211233655U (zh) 一种具有干湿气分离功能的烘干房
CN206846837U (zh) 一种厨房风幕系统
CN106180075A (zh) 应用于电芯的清洁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0981968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731142U (zh) 一种生物安全柜
CN203274154U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
KR102598583B1 (ko) 소음저감식 열회수 환기장치
CN205668215U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组装的治具
EP0276810B1 (en) A method of and an air distribution means for introducing supply air into a room space
CN211290481U (zh) 发散出风式清洁输风设备
CN219036816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