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1288B - 使用多速率干扰指示的功率控制 - Google Patents

使用多速率干扰指示的功率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1288B
CN101361288B CN2007800018268A CN200780001826A CN101361288B CN 101361288 B CN101361288 B CN 101361288B CN 2007800018268 A CN2007800018268 A CN 2007800018268A CN 200780001826 A CN200780001826 A CN 200780001826A CN 101361288 B CN101361288 B CN 101361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interference
os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18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1288A (zh
Inventor
穆罕默德·J·博兰
阿莫德·卡恩德卡尔
阿夫尼什·阿格拉瓦尔
季庭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61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1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1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1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H04W52/60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rates for TPC comma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有助于减轻无线通信环境中的干扰的系统和方法。终端可利用邻近扇区所提供的干扰信息来调节传输功率且减小干扰。接入点可提供两组或两种类型的干扰信息。所述第一类型可在较大覆盖区域上传输,从而需要相当大的开销且限制传输速率。接入点还可提供针对较小覆盖区域(例如接近所支持扇区的边缘的区域)的第二组或第二类型的干扰信息。此第二类型的干扰信息可由在其活动组内包括所述接入点的终端加以利用。由于开销要求减小,所以可以比所述第一组高的速率提供所述第二组干扰信息。终端可利用两组干扰信息来调节传输功率。

Description

使用多速率干扰指示的功率控制
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06年1月5日申请的题为“使用多速率其它扇区干扰指示的功率控制方法(METHOD OF POWER CONTROL USING MULTIPLE-RATE OTHER SECTORINTERFERENCE INDICATIONS)”的第60/756,959号美国临时申请案的权益。上文所参考的申请案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内容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且尤其涉及干扰的减轻。
背景技术
无线联网系统已成为全球大多数人进行通信的普及手段。无线通信装置已变得更小且更强大,以便满足消费者需求且改进便携性和便利性。消费者已变得依赖于无线通信装置,例如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类似物,从而需要可靠服务、扩大的覆盖区域和增加的功能性。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或用户装置的通信。每一终端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点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接入点到终端的通信链路,且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接入点的通信链路。
无线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传输功率)而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此些多址系统的实例包含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通常,每一接入点支持定位在特定覆盖区域(称为扇区)内的终端。支持特定终端的扇区被称为服务扇区。不支持所述特定终端的其它接入点被称为非服务扇区。视上下文而定,术语“扇区”可指代接入点和/或由接入点覆盖的区域。扇区内的终端可被分配有特定资源(例如,时间和频率)以允许同时支持多个终端。然而,终端在邻近扇区中进行的传输可能并不是协调的。因此,终端在邻近扇区中的传输可能导致干扰和终端性能的降级。
发明内容
以下内容呈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简化概述,以便提供对此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所述概述并不是对所有涵盖方面的广泛综述,且不希望确定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希望划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此概述的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呈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一些概念,作为对稍后呈现的更详细描述内容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和其对应揭示内容,结合减轻无线系统中的干扰而描述各个方面。通常,扇区传输邻近扇区中的终端所使用的干扰通信以调节传输功率且使干扰减到最小。这些干扰通信在本文中被称为其它扇区干扰(OSI)通信。然而,为了穿透邻近扇区,OSI通信要求相当大的功率和资源。由于开销要求的缘故,通常不能以高周期性速率来传输此些较广覆盖区域传输。如果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以短突发进行传输,那么相对较低速率的传输可能是有问题的。此些终端可能在每次接收到OSI通信之前完成传输。为了减轻由此些终端所引起的干扰,与第一OSI通信相比,可以较快速率和较低功率来传输第二类型的OSI通信。第二OSI通信在本文中被称为快速OSI通信。快速OSI通信的较快传输速率允许终端调节传输功率且使所述终端所引起的干扰减到最小。
在一方面,揭示一种用于控制干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传输第一干扰通信的动作和传输第二干扰通信的动作,其中与第一干扰通信相比,第二干扰通信以较高周期性速率和较低功率传输。
在另一方面,揭示一种控制无线环境中的终端传输功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从邻近扇区接收第一干扰通信的动作和从所述邻近扇区接收第二干扰通信的动作,其中与第一干扰通信相比,第二干扰通信以较高周期性速率和较低功率传输。另外,所述方法包含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干扰通信和/或第二干扰通信而调整扇区所支持的终端的传输功率的动作。
在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有助于控制干扰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用于在第一信道上传输第一干扰通信且使用第二信道传输第二干扰通信的指令,其中与第一信道相比,第二信道具有较高周期性速率。而且,所述设备包含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针对扇区的干扰数据,第一干扰通信和第二干扰通信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干扰数据。
又一方面包含一种有助于控制干扰的设备。此设备除处理器以外还包含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与终端的传输功率相关联的信息。所述处理器执行用于基于来自非服务扇区的第一干扰通信和第二干扰通信而确定传输功率的指令,其中与第一干扰通信相比,第二干扰通信以较高周期性速率传输。
另一方面包含一种有助于干扰的控制的设备。所述方面包含用于产生第一干扰输出的装置、用于产生第二干扰输出的装置、用于在第一信道上传输第一干扰输出的装置和用于在第二信道上传输第二干扰输出的装置,其中与第一信道相比,第二信道具有较高周期性速率,且使用第一干扰输出和第二干扰输出来管理邻近扇区中的终端的传输功率。
在另一方面中揭示一种有助于减轻干扰的设备。此设备包含用于从非服务扇区获得第一干扰输出和第二干扰输出的装置,和用于依据第一干扰输出和/或第二干扰输出而管理终端的传输功率的装置。
另一方面揭示一种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具有用于将第一其它扇区干扰输出传输到终端且将第二其它扇区干扰输出传输到所述终端的指令,其中与第二其它扇区干扰输出相比,第一其它扇区干扰输出以较低周期性速率传输,且基于第一其它扇区干扰输出和第二其它扇区干扰输出而调整传输功率电平。
又一方面揭示一种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具有用于从非服务扇区获得第一其它扇区干扰输出、从所述非服务扇区获得第二其它扇区干扰输出且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其它扇区干扰输出和第二其它扇区干扰而管理终端的传输功率的指令,其中与第一其它扇区干扰输出相比,第二其它扇区干扰输出以较高周期性速率获得。
关于另一方面揭示一种执行有助于干扰减轻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此处,所述指令包含至少部分地基于扇区所观测到的干扰量而传输第一干扰通信,和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干扰量而传输第二干扰通信,其中第一干扰通信在第一信道上传输,且第二干扰通信在第二信道上传输,且与第一信道相比,第二信道具有较高周期性传输速率,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干扰通信和第二干扰通信而控制邻近扇区所支持的终端的传输功率。
在其它方面,提供一种执行有助于干扰减轻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在这些方面,所述指令包含至少部分地基于邻近扇区所观测到的干扰量而接收第一干扰通信,和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干扰量而接收第二干扰通信。此外,所述指令包含依据第一干扰通信而执行对扇区所支持的终端的传输功率的第一调节,和依据第二干扰通信而执行所述终端的传输功率的第二调节。
为了实现前述内容和相关目标,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包括下文在权利要求书中充分描述且特定指出的特征。下文的描述内容和附图详细陈述某些说明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只指示可使用本文所描述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几种,且希望所描述者包含其均等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有助于控制传输功率的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解。
图3是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解。
图4说明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用于传输干扰信息的方法。
图5说明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用于传输干扰信息的方法。
图6说明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用于基于干扰信息而控制终端的传输功率的方法。
图7说明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用于基于干扰信息而控制终端的传输功率的方法。
图8说明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用于基于干扰信息而控制终端的传输功率的方法。
图9说明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利用干扰信息来设置终端的传输功率的系统。
图10说明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传输终端的干扰信息的系统。
图11是可结合本文中所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而使用的无线通信环境的图解。
图12是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有助于减轻干扰的系统的图解。
图13是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有助于用于减轻干扰的传输功率控制的系统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看图式描述各个方面,其中始终使用相同参考标号来指代相同元件。在以下描述内容中,出于阐释的目的,陈述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全面理解。然而,很明显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此(此些)方面。在其它情况下,以框图形式展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装置,以便于描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
如本申请案中所使用,术语“组件”、“系统”和类似术语意在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硬件、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举例来说,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executable)、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说明,在通信装置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所述装置两者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可驻存在过程和/或执行线程内,且组件可定位在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之间。而且,这些组件可从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媒体执行。所述组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包的信号(所述数据例如是来自一个通过所述信号与本地系统中、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且/或越过具有其它系统的例如因特网的网络而与另一组件相互作用的组件的数据),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过程来进行通信。
此外,在本文中结合终端来描述各个方面。终端还可称为系统、用户装置、订户单元、订户台、移动台、移动装置、远程台、接入点、基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装备(UE)。终端可以是蜂窝式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台、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式装置,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装置。
此外,可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设计技术来将本文所描述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实施为方法、设备或制造的物品。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制造的物品”意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装置、载体或媒体存取的计算机程序。举例来说,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装置(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盘(例如,紧致磁盘(CD)、数字多用途光盘(DVD)...)、智能卡和快闪存储器装置(例如,卡、棒、键驱动器...)。
通常,在正交多址无线系统中,终端调整其传输功率以使对邻近非服务扇区的干扰减到最小或减轻。扇区可广播反映扇区内的干扰等级的干扰通信。这些干扰通信在本文中被称为其它扇区干扰(OSI)通信。邻近扇区中的终端可利用OSI通信内的信息和各种功率控制算法来调整传输功率以使扇区间干扰减到最小或减轻。功率控制算法可允许每一终端以尽可能高的功率电平来传输,同时使扇区间干扰保持在可接受等级内。
OSI通信包含指示扇区内的干扰的数据。所述干扰数据可基于干扰的观测、计算和/或估计。OSI通信可利用反映所述干扰的任何格式(例如,单个位、整数、浮点、枚举类型)。
终端可基于所接收到的OSI通信而调节传输功率。明确地说,每一终端可基于干扰信息、终端所利用的先前传输功率电平和/或终端与非服务扇区之间的信道强度的测量值而设置传输功率。在实体信道所引起的信号失真导致正交性损失且因此导致扇区内干扰的情况下,终端在调节功率控制时还可考虑对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动态范围的要求。
OSI通信可在指定用于此目的的特定信道(本文中被称为OSI信道)上进行。举例来说,提供针对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MBWA)的标准的所提出的IEEE 802.20协议包含F-OSICH信道。OSI通信由位于邻近传输扇区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来使用。因此,用于OSI通信的信道可覆盖较大区域以穿透到邻近扇区中。举例来说,OSI信道可与传输扇区所广播的获取导频具有相同的覆盖区域。类似于获取导频,OSI信道可穿透到邻近扇区中较深处。
就所需功率和时间频率资源来说,OSI信道可能相对较昂贵。由于与位于邻近扇区内较深处的终端进行通信所必需的较大覆盖区域的缘故,功率要求可能相当大。另外,OSI信道可以是可编码的,而不要求接收终端具有除指配给扇区的扇区识别符(例如,导频PN)以外的关于传输扇区的信息。由于相对较大的开销要求的缘故,在OSI信道上传输OSI信息的速率受到限制。举例来说,每一超帧可传输干扰信息一次,其中超帧是帧的集合。
OSI通信的相对较缓慢的周期性速率足以控制许多情形的干扰。举例来说,对于完全加载的网络(fully loaded network)来说,OSI通信速率(例如,每超帧一次)足以控制其它扇区干扰的量。这导致其它扇区干扰相对热噪声(IoT)的比率的相对较紧密的分布。
对于某些情况来说,典型OSI通信速率可能是不足的。举例来说,在部分加载的系统中,如果位于两个扇区的边界附近的单个接入终端在长期静止之后突然开始新的传输,那么其可对邻近扇区中的终端的反向链路传输导致相当大量的干扰。在使用典型OSI信道的情况下,邻近扇区迫使终端将传输功率降低到可接受电平可能花费若干超帧持续时间。在此时间周期期间,邻近扇区中的反向链路传输可能遭受严重干扰,从而有可能导致包错误。常见的是,单个终端或一小组终端引起对扇区的观测到的干扰的大部分。明确地说,产生相对较短突发的传输的终端可引起大量干扰。此些终端可非常快速地来来回回,且可在接收到以相对低OSI通信速率提供的任何干扰信息之前完成传输。
现参看图式,图1说明减轻干扰的系统100的框图。系统100包含至少一个接入点102和由接入点102的邻近扇区支持的至少一个终端104。为简单起见,说明单个接入点和终端。然而,系统100可包含多个接入点和终端。接入点102可通过在典型OSI信道(例如,F-OSICH)上传输OSI通信来提供干扰信息。OSI通信可以是指定信道上的独立传输,或可以是包含在传输内的区块。与所述OSI通信相比,接入点102可以较高速率和较低功率传输第二类型的OSI通信(本文中被称为快速OSI)。终端104可接收并利用所述OSI通信和快速OSI通信两者。
在多个方面,包含具有其活动组的传输非服务扇区的接入终端可接收并解码快速OSI通信。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长期信道质量通常是高度相关的。因此,在反向链路上在非服务扇区处引起强干扰的终端将很可能在前向链路上从所述非服务扇区观测到强信号(例如,导频)。因此,终端将有可能在所述终端的活动组内包含所述终端在其中引起干扰的非服务扇区。如果传输扇区包含在所述活动组中,那么所述终端将具有由传输扇区指配的媒体接入控制识别符(Media Access Control Identifier,MAC-ID)和专用控制资源。因此,终端可对从非服务扇区接收到的某些有限信号(包含快速OSI通信)进行解码。
终端可对例如所提出的IEEE 802.20协议中所定义的共享信令信道(F-SSCH)的资源指配信道的部分进行解码。资源指配信道可包含前向链路控制信令。资源可经由资源指配信道被指配,且可从传输扇区呈现在每一实体层(PHY)帧中,在越区切换的情况下,包含前向和反向链路指配区块。资源指配信道还可包含可由终端解码的功率和/或干扰信息(例如,快速OSI)。因此,扇区可将包含其它扇区干扰信息的控制信息传输到在其活动组中包含所述扇区的终端。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除OSI信道(例如,F-OSICH)上的规则OSI通信以外,快速OSI通信可包含在资源指配信道(例如,F-SSCH)的区段(被称为快速OSI区段)中。快速OSI通信内的干扰信息意在用于有限组的终端,即在其活动组内具有传输扇区的那些终端。因此,覆盖区域可小于用于典型OSI通信的覆盖区域。在其活动组内具有传输扇区的终端将能够对快速OSI区段进行解码。此外,资源指配信道可存在于每一前向链路实体层帧(FLPHY帧)中。因此,可以每一FLPHY帧一次那么快的速率传输快速OSI通信。干扰信息的增大的输送速率提供终端传输功率的快速调节,且有助于减轻发射传输突发的终端所产生的干扰。利用快速OSI通信的接入点可在终端在传输扇区中引起包错误之前,更快速地抑制来自邻近扇区中的接入终端的干扰。接入点可提供典型OSI通信和快速OSI通信两者。可在多种多址系统中利用系统100,所述多址系统包含(但不限于)CDMA系统、TDMA系统、FDMA系统、OFDMA系统、交错式分频多址(IFDMA)系统和局部化分频多址(LFDMA)系统。
现参看图2,其说明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各个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200。系统200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点202,所述接入点202彼此且/或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204接收、传输、重复(等等)无线通信信号。每一接入点202可包括多个发射器链和接收器链,例如,对每一传输和接收天线使用一个发射器链和接收器链,发射器链和接收器链中的每一者又可包括与信号传输和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多路复用器、解调器、解多路复用器、天线等)。终端204可以是(例如)蜂窝式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装置、手持式计算装置、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200上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合适装置。另外,每一终端204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发射器链和一接收器链,例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每一发射器和接收器链可包括与信号传输和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多路复用器、解调器、解多路复用器、天线等)。
如图2中所说明,每一接入点提供针对特定地理区域206的通信覆盖。视上下文而定,术语“小区”可指代接入点和/或其覆盖区域。为了改进系统容量,可将接入点覆盖区域分成多个较小区域(例如,三个较小区域208A、208B和208C)。每一较小区域由相应的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ase transceiver subsystem,BTS)服务。视上下文而定,术语“扇区”可指代BTS和/或其覆盖区域。对于扇区化小区来说,小区的所有扇区的基站收发器子系统通常协同定位在小区的接入点内。
终端204通常分散在整个系统200。每一终端204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每一终端204可在任何给定时刻在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点202通信。
对于集中式结构,系统控制器210耦合接入点202,并提供接入点202的协调和控制。对于分布式结构,接入点202可按需要彼此通信。接入点之间直接或经由系统控制器210或类似物进行的通信可称为回程信令。
本文所述的技术可用于具有扇区化小区的系统200以及具有非扇区化小区的系统。为了清楚起见,以下描述内容是针对具有扇区化小区的系统。术语“接入点”一般地用于对扇区进行服务的固定台以及对小区进行服务的固定台。术语“终端”与“用户”可互换使用,且术语“扇区”与“接入点”也可互换使用。服务接入点/扇区是终端与之通信的接入点/扇区。邻近接入点/扇区是终端不与之通信的接入点/扇区。
现参看图3,其说明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示范性多址无线通信系统300。3扇区接入点302包含多个天线群,一个天线群包含天线304和306,另一个天线群包含天线308和310,且第三天线群包含天线312和314。根据所述图,对于每一天线群只展示两个天线,然而,对于每一天线群可利用更多或更少天线。终端316与天线312和314通信,其中天线312和314在前向链路320上将信息传输给终端316,且在反向链路318上从终端316接收信息。终端322与天线304和306通信,其中天线304和306在前向链路326上将信息传输给终端322,且在反向链路324上从终端322接收信息。
每一天线群和/或其被指定在里面进行通信的区域可称为接入点302的扇区。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天线群每一者经设计以向扇区或由接入点302覆盖的区域中的终端进行传送。每一接入点可为多个扇区提供覆盖。
无线通信系统可包含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316,322联系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点302。接入点的覆盖区域可重叠。因此,终端可位于多个接入点的覆盖区域内。
通常,当终端位于由多个接入点提供的覆盖区域内时,基于从接入点到终端的导频或信号传输的信号强度来选择接入点和服务扇区。可根据射频(RF)路径损耗来测量信号强度,其中路径损耗是在无线电波沿特定路径移动穿过空间时发生的功率损耗。为了确定路径损耗,网络内的所有接入点可以预定功率传输信号。于是,终端可测量接收到的信号中每一者的功率以确定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接入点。或者,可以未确定功率来传输信号,且可将传输功率编码在信号中或另一信道中。接着,终端可比较所传输的功率与接收到的功率之间的差异,以确定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接入点。终端可维持具有大于预定义阈值的信号强度的接入点的列表(称为活动组)。
参看图4到图8,其说明用于减轻干扰的方法。虽然出于阐释的简明性目的将所述方法展示和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应理解且应了解所述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限制,因为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一些动作可以与本文所展示和描述的次序不同的次序发生,且/或与不同于本文所展示和描述的动作的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举例来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且将了解,方法可替代地表示为一系列相互有关的状态或事件,例如以状态图的形式。此外,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可并不利用所有所说明的动作来实施方法。
现参看图4,其说明用于减轻干扰的方法400。在参考标号402处,可获得、计算或估计噪声或干扰数据。干扰数据可包含由接入点和/或接入点所支持的终端观测到的干扰等级。在参考标号404处可分析干扰数据。举例来说,可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指定时间周期期间计算干扰等级的中间值和/或平均值。分析可包含产生指示与扇区相关联的干扰的干扰信息。
在参考标号406处,可确定是否向邻近扇区中的终端提供干扰信息。举例来说,如果干扰并不存在或处于可接受等级,那么不需要向终端提供信息。明确地说,可将干扰数据与一个或一个以上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将不提供干扰信息,那么过程在参考标号402处继续,其中获得额外干扰数据。
如果将向邻近扇区中的终端提供干扰信息,那么所述过程在参考标号408处继续,其中可使用快速OSI通信来传输干扰信息。明确地说,可在资源指配信道(例如,F-SSCH)中的区段(例如,快速OSI区段)上传输干扰信息。
除快速OSI通信以外,还可在OSI通信中提供干扰信息。在参考标号410处,确定是否到了传输传统OSI信息的时间。若未到,那么过程返回到参考标号402,其中可获得额外干扰数据。如果到了传输OSI信息的时间,那么在参考标号412处,可将向终端提供OSI通信。
现转向图5,其说明用于提供单独的OSI和快速OSI通信的另一方法500。在图4中所描绘的方法中,使用同一算法来产生OSI通信和快速OSI通信两者。然而,可执行单独且/或不同的算法或分析以产生快速OSI通信和OSI通信。可执行独立分析以反映干扰数据的不同统计特性。举例来说,OSI通信可基于干扰等级的长期平均值,且快速OSI通信可基于短期干扰等级测量。此处,快速OSI通信可用于调节终端传输功率且控制平均干扰等级,而快速OSI信息可用于控制干扰等级分布的尾部。
再次参看图5,在参考标号502处,可获得、计算和/或估计噪声或干扰数据。在参考标号504处,可特别针对快速OSI通信估算和/或分析干扰数据。举例来说,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期间估算干扰数据。在参考标号506处,可确定是否将向终端提供快速OSI通信。明确地说,可将干扰数据与一个或一个以上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是,那么在参考标号508处,可向邻近扇区中的终端提供快速OSI通信。如果不是,那么不传输快速OSI通信,且过程在参考标号510处继续。
在参考标号510处,确定是否到了传输OSI通信的时间。如果不是,那么过程返回到参考标号502以获得额外干扰数据。如果是,那么可在参考标号512处执行特定用于OSI通信的第二分析。举例来说,可估算延长的时间周期期间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在参考标号514处,可确定是否将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提供OSI通信。如果不是,那么过程可返回到参考标号502,其中可获得额外干扰数据。如果是,那么可在参考标号516处传输OSI通信。
现参看图6,其说明用于控制终端传输功率以减轻干扰的方法600。在参考标号602处,终端可基于在邻近扇区处所观测到的干扰数据而接收干扰信息。可在OSI通信中或以与OSI通信相比较高的速率和较低的功率在快速OSI通信中接收干扰信息。包含在OSI或快速OSI通信内的干扰信息可经解码以用于进一步分析。如果在OSI通信中提供干扰信息,那么将提供足够信息以允许终端对干扰信息进行解码。另外,如果经由快速OSI通信获得干扰信息,那么终端有可能具有对所述信息进行解码所需的信息。明确地说,如果传输扇区在终端所保存的活动组内,那么所述终端将具有与所述传输扇区相关联的MAC-ID和专用控制资源。因此,终端将能够对干扰信息进行解码以用于快速OSI通信。
在参考标号604处,可分析并估算所提供的干扰信息,且可计算传输功率的任何改变。可依据干扰信息而调节终端的传输功率电平。通常,所述分析选择尽可能高的功率电平,同时使扇区间干扰保持在可接受等级内。所述分析可包含与一个或一个以上阈值的比较。所述分析可确定新的传输功率电平或相对于先前功率电平的增量或改变。明确地说,可根据一系列步进调节传输功率,且可利用一个或一个以上步长。可基于干扰信息而选择步长。
在参考标号606处,终端可至少部分地基于干扰信息的分析而设置或调节传输功率电平。可对从多个非服务扇区获得的干扰信息进行组合以选择适当的功率电平。另外,还可基于终端功率能力和/或剩余电池功率或任何其它合适标准而确定传输功率电平。
现参看图7,其说明用于处理快速OSI通信的方法700。在参考标号702处,接收含有干扰信息的快速OSI通信。明确地说,快速OSI通信可包含在资源指配信道内的区段中。在参考标号704处,可确定是否从终端的活动组内的接入点接收到快速OSI通信。如果不是,那么终端可不具有对快速OSI通信进行解码所必要的信息,且过程可终止。
如果是,那么可在参考标号706处确定前向链路信道强度是否大于预定阈值。为了增加可靠性,接入终端可响应于只来自前向链路信道强度高于预定阈值或在围绕其服务扇区的前向链路信道强度的间隔内的扇区的快速OSI通信。此信道强度要求可确保从此些传输扇区接收到的快速OSI通信的合理可靠性。通常,接入终端最有可能对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相对较强的扇区引起相当大的干扰。因此,如果信道强度低于预定电平或在接近服务扇区的信道强度的指定间隔之外,那么过程可终止。
如果信道强度是足够的,那么过程可在参考标号708处继续分析所接收到的干扰信息。分析可包含对从多个非服务扇区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组合。另外,还可基于终端功率能力和/或剩余电池功率或任何其它合适标准而确定传输功率电平。在参考标号710处,可基于所接收到的噪声干扰信息而设置或调节传输功率。
终端可利用用于基于干扰信息而确定传输功率的许多种方法或算法。在一个示范性功率控制协议中,在反向链路数据的传输期间,可如下计算反向数据信道(R-DCH)的功率谱密度(PSD)(本文中被称为PSDDCH):
PSDDCH=PSDCTRL+RDCH增益+数据Ctrl偏移量
此处,PSDCTRL是在调节反向控制信道的平均输出功率的过程中接入终端所使用的参考值,数据Ctrl偏移量是反向链路服务扇区(RLSS)所指定的参数,且可如下文所指定而确定反向数据信道增益(RDCH增益)。功率还可服从接入终端的传输功率限制,且可在每一实体(PHY)帧的整个传输期间保持恒定。
如上文的等式中所示,功率是增益(RDCH增益)的函数。可基于所接收到的快速OSI通信而更新RDCH增益,如下文更详细描述。因此,可基于所接收到的快速OSI通信而调节功率(PSDDCH)。
接入终端可监视从一组邻近扇区接收到的快速OSI通信,且保存此些扇区的列表(被称为OSI监视组)。如果接入终端监视除RLSS以外的任何活动组成员的F-SSCH上的快速OSI值,那么每一FL PHY帧,接入终端可以活动组中快速OSI值由接入终端监视且ChanDiff值(如下文所定义)小于或等于被称为快速OSIChanDiff阈值的阈值的扇区的识别符(例如,导频PN)列表来更新OSI监视组。快速OSIChanDiff阈值是功率控制协议的配置属性。
在RLSS的每一超帧的开头,接入终端可以导频强度大于或等于被称为OSI监视阈值的预定阈值的扇区的识别符(例如,导频PN)列表来更新OSI监视组。导频PN和导频强度是开销消息协议的开销参数列表中的参数。OSI监视阈值是功率控制协议的配置属性。
OSI监视组可排除RLSS的导频PN。另外,最大数目的扇区可包含在OSI监视组内。如果OSI监视组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被称为OSI监视组尺寸的预定最大尺寸,那么只有至多达最大数目OSI监视组尺寸的最强识别符能保存在列表中。OSI监视组尺寸是功率控制协议的配置属性。
每当更新OSI监视组时,如上文所述可更新RDCH增益且可计算传输功率。在每一OSI监视组更新之后,接入终端可创建含有包含在OSI监视组内的扇区的OSI信息的OSI向量。举例来说,向量的第i个元素(例如,OSIi)对应于来自导频PN由OSI监视组的第i个条目指示的扇区的最近干扰信息(例如,OSI值)。最近OSI值可以是在扇区的快速OSICH上或在扇区的F-SSCH的快速OSI区段上接收到的值。
另外,接入终端可创建ChanDiff向量,可如下计算所述ChanDiff向量的第i个元素,即ChanDiffi
Figure S2007800018268D00121
此处,Rx功率RLSS和Rx功率i可包含在活动组管理协议的公用数据中,且分别对应于RLSS的获取信道F-ACQCH的平均接收功率(越过天线)和导频PN由OSI监视组的第i个条目指示的扇区的F-ACQCH的平均接收功率(越过天线)。在开销消息协议的开销参数列表中指定的传输功率RLSS和传输功率i分别对应于RLSS的F-ACQCH的平均传输功率和导频PN由OSI监视组的第i个条目指示的扇区的F-ACQCH的平均传输功率。可在线性单元中进行以上计算。在下文的RDCH增益的计算中使用OSI向量与ChanDiff向量两者。
如果尚未接收到干扰信息,那么由于不存在干扰的报告,所以RDCH增益可加到最大。举例来说,如果OSI监视组是空的,那么接入终端可将RDCH增益设置为预定最大值(例如,RDCH增益最大值),将OSI2序列号设置为1,且将导频PN最强设置为默认值(例如,-1)。RDCH增益最大值是开销消息协议的开销参数列表中的参数。OSI2序列是可允许终端累积OSI通信的特征,且下文将进一步详细论述。
如果已接收到干扰信息,那么可使用被称为决策阈值向量的一组阈值来计算RDCH增益。接入终端可首先计算决策阈值向量,其第i个元素(即,决策阈值i,1≤i≤OSIM监视组尺寸)由以下等式给出:
Figure S2007800018268D00131
此处,上决策阈值最小值和下决策阈值最小值是功率控制协议的配置属性,且OSI指代上文所述的OSI向量。可如下确定变量a和bi
Figure S2007800018268D00132
以及
此处,ChanDiff最大值和ChanDiff最小值是功率控制协议的配置属性,且以上计算中的所有值都是以对数标度(以dB为单位)。ChanDiffi是上文所述的ChanDiff向量的元素。
可对决策阈值(来自不同扇区)进行加权和组合以产生决策向量。接入终端可产生决策向量,其第i个元素(即,决策i,1≤i≤OSI监视组尺寸)由以下等式给出:
Figure S2007800018268D00141
此处,0≤xi≤1是均匀随机变量,且上决策值和下决策值是功率控制协议的配置属性。
接入终端接着可根据以下等式来计算经加权决策Dw
Figure S2007800018268D00142
接入终端可找出OSI监视组中具有最低ChanDiff的扇区,且将所述扇区指定为扇区k。接着,接入终端可将变量OSI最强指定为扇区k的OSI值,且将导频PN当前指定为扇区k的导频PN。
OSI2序列号是可允许终端累积本文中被称为OSI2命令的第二类型的OSI通信的特征。当观测到相对较高等级的干扰时,可将OSI2命令传输给终端。通常,终端可将功率调节预定步长。当终端接收到多个OSI2命令时,步进被累积,从而导致传输功率电平的更快速调节。接入终端可如下更新OSI2序列号:
Figure S2007800018268D00143
此处,OSI2序列号最大值是功率控制协议的配置属性。另外,可如下更新导频PN最强:
Figure S2007800018268D00151
如果Dw大于RDCH增益调节阈值,那么接入终端可使RDCH增益增加数据增益逐步增加dB,且如果Dw小于或等于RDCH增益调节阈值,那么接入终端应使RDCH增益减小数据增益逐步减低×OSI2序列号dB。此处,数据增益逐步增加、数据增益逐步减低和RDCH增益调节阈值是功率控制协议的配置属性。此外,RDCH增益可受RDCH增益最小值和RDCH增益最大值限制。即,如果所得RDCH增益小于RDCH增益最小值,那么接入终端可将RDCH增益设置为RDCH增益最小值,且如果所得RDCH增益大于RDCH增益最大值,那么接入终端可将RDCH增益设置为RDCH增益最大值。
现参看图8,其说明用于控制传输功率和减轻干扰的另一方法800。在上文所说明的方法中,针对OSI和快速OSI通信两者利用同一功率控制算法。然而,可针对OSI通信和快速OSI通信单独地控制终端的功率控制机构的行为。
在参考标号802处,在OST通信或快速OSI通信中提供干扰信息。可在两个单独的信道上接收干扰信息,其中第一信道以相对较高的速率和较低的功率提供干扰信息(例如,快速OSI通信),且第二信道以相对较低的速率和较高的功率提供干扰信息(例如,OSI通信)。
在参考标号804处,确定是否在快速OSI通信中提供所接收到的干扰信息。如果是,那么过程在参考标号806处继续,其中分析快速OSI通信且计算传输功率。如果不是,那么过程在参考标号808处继续,其中分析OSI通信,且可计算传输功率。分析方法、算法、阈值和类似物对于OSI和快速OSI通信可以是不同的。举例来说,可利用不同组参数或阈值。另外,可在一系列步进中调节传输功率,以提供传输功率的逐渐改变。快速OSI通信的步长可不同于用于OSI通信的步长。
在参考标号810处,可基于分析干扰信息而设置或调节传输功率。如果认为干扰不是相当大,那么传输功率可保持与先前传输相同的功率电平。
将了解可就传输功率、格式、频率等作出推断。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推断”通常涉及从如经由事件和/或数据而收集到的一组观测值推出或推断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的过程。推断可用以识别特定前后关系或动作,或可产生(例如)状态上的概率分布。所述推断可以是概率性的,即,所关注的状态上的机率分布的计算是基于对数据和事件的考虑的。推断还可涉及用于从一组事件和/或数据构成较高级事件的技术。此推断导致从一组观测到的事件和/或存储的事件数据构造新的事件或动作,而不管所述事件是否在时间上紧密相关,且不管所述事件和数据是来自一个事件和数据源还是来自若干事件和数据源。
根据实例,上文所呈现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可包含就观测到的干扰、对干扰信息的分析和功率电平要求进行推断。还可就电池寿命、信道强度和类似物进行推断。
图9是根据本文中所陈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在无线通信环境下提供干扰减轻的终端或用户装置900的图解。终端900包括接收器902,所述接收器接收信号、对所接收到的信号执行典型动作(例如,滤波、放大、降频转换等),且使经调节的信号数字化以获得样本。解调器904可对所述样本进行解调,且向处理器906提供接收到的导频符号。
处理器906可以是专用于分析接收器组件902所接收到的信息且/或产生供发射器914传输的信息的处理器。处理器906可以是控制终端900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的处理器,和/或分析接收器902所接收到的信息、产生供发射器914传输的信息且控制终端900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的处理器。处理器906可利用本文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何一者(包含相对于图4到图8而描述的那些方法)来确定传输功率。
另外,终端900可包括功率控制组件908,所述功率控制组件908分析所接收到的输入(包含从非服务扇区获得的干扰信息),且确定传输功率。功率控制组件908可并入处理器906中。功率控制组件908可利用OSI通信和/或快速OSI通信中所提供的干扰信息。可组合地使用来自多个非服务扇区的OSI通信和快速OSI通信来计算终端900的传输功率。另外,功率控制组件908可额外利用关于先前传输功率电平的信息、装置信息(例如,电池电源)和类似信息来确定传输功率。
应了解,功率控制组件908可包含功率分析码,所述功率分析码执行结合确定传输功率的基于效用的分析。功率分析码可利用结合执行推断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或结合优化传输功率的概率性确定和/或基于统计的确定。功率分析码可视提供干扰信息的方式而利用不同分析程序。举例来说,可利用第一组参数、阈值和/或步长来处理OSI通信,且利用第二组参数、阈值和/或步长来分析快速OSI通信。
终端900可另外包括存储器910,所述存储器910可操作地耦合到处理器906,且存储器910可存储与传输功率相关的信息;OSI通信;快速OSI通信;用于确定传输功率的方法;包括阈值、参数、步长和与之相关的信息的查找表;以及与干扰分析和传输功率的调节相关的任何其它合适信息。将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数据存储(例如,存储器)组件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含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作为说明且并非作为限制,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含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ROM(EEPROM)或快闪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充当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限制,RAM以许多形式可用,例如同步RAM  (SRAM)、动态RAM  (DRAM)、同步DRAM  (SDRAM)、双数据速率SDRAM  (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  (SLDRAM)和直接Rambus RAM(DRRAM)。标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910意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处理器906连接到符号调制器912和传输经调制信号的发射器914。
图10是根据各个方面的有助于通信环境下的传输功率控制的系统1000的图解。系统1000包括接入点1002,其具有接收器1010,接收器1010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天线1006从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1004接收信号,且通过多个传输天线1008将信号传输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1004。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可使用单组天线来实施接收天线1006和传输天线1008。接收器1010可从接收天线1006接收信息,且操作地与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调的解调器1012相关联。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接收器1010可以是(例如)耙式接收器(例如,使用多个基带相关器来个别地处理多路径信号分量的技术,…)、基于MMSE的接收器或用于分离出指配给其的终端的某一其它合适接收器。根据各个方面,可使用多个接收器(例如,每一接收天线一个接收器),且此些接收器可彼此通信以提供用户数据的经改进估计。经解调的符号由处理器1014分析,所述处理器1014与上文参看图9所描述的处理器类似,且耦合到存储与干扰相关的信息、传输功率电平和类似信息的存储器1016。每一天线的接收器输出可由接收器1010和/或处理器1014共同地处理。调制器1018可对信号进行多路复用,以供发射器1020通过传输天线1008传输给终端1004。
接入点1002进一步包括干扰组件1022,其可以是不同于处理器1014或与处理器1014成一体式的处理器。干扰组件1022可估算观测到的干扰数据,估计干扰,且产生用于临近扇区所支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的OSI通信和/或快速OSI通信。应了解,干扰组件1022可包含干扰分析码,其执行结合确定OSI通信和快速OSI通信的基于效用的分析。所述干扰分析码可利用结合执行推断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或结合减轻干扰的概率性确定和/或基于统计的确定。
图11展示示范性无线通信系统1100。为简洁起见,无线通信系统1100描绘一个接入点和两个终端。然而,应了解,所述系统可包含一个以上之接入点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其中额外接入点和/或终端可大体上类似于或不同于下文所述的示范性接入点和终端。另外,应了解,接入点和/或终端可使用本文中所述的系统(图1到图3、图9和图10)和/或方法(图4到图8)。
图11展示多址多载波通信系统1100中的接入点1102以及两个终端1104x和1104y的框图。在接入点1102处,传输(TX)数据处理器1114接收来自数据源1112的业务数据(即,信息位)以及来自控制器1120和调度器1130的信令和其它信息。举例来说,控制器1120可提供用以调节其它扇区所支持的终端的传输功率的包含在OSI通信和快速OSI通信中的干扰信息。调度器1130可为接入点1102的扇区内的活动的所支持终端提供载波指配。另外,存储器1122可保存关于所述扇区内所观测到的干扰数据的信息。可在不同输送信道上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干扰信息和指配信息)。TX数据处理器1114使用多载波调制(例如,OFDM)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以提供经调制的数据(例如,OFDM符号)。接着,发射器单元(TMTR)1116处理所述经调制的数据以产生接着从天线1118传输的下行链路调制信号。干扰信息可在两个不同信道上传输。明确地说,OSI通信可以较缓慢的速率和较高的功率电平传输,而快速OSI通信可以较高的速率和较低的功率电平传输。
在终端1104x和1104y的每一者处,经传输并调制的信号由天线1152接收,且被提供到接收器单元(RCVR)1154。接收器单元1154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数字化以提供样本。接着,接收(RX)数据处理器1156对所述样本进行解调和解码,以提供经解码的数据,所述经解码的数据可包含干扰信息、经恢复的业务数据、消息、信令等。可向数据汇1158提供业务数据,且向控制器1160提供用于终端的快速和/或缓慢干扰信息。
控制器1160使用已指配给终端且在接收到的载波指配中指示的特定载波来引导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控制器1160进一步基于接收到的快速和缓慢干扰信息而调节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存储器1162可维持关于先前干扰信息和/或其它传输功率相关信息的信息。
对于每一活动终端1104x和1104y,TX数据处理器1174接收来自数据源1172的业务数据和来自控制器1160的信令和其它信息。举例来说,控制器1160可提供指示所需传输功率、最大传输功率或最大值与终端所需传输功率之间的差异的信息。TX数据处理器1174使用所指配的载波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且发射器单元1176进一步对所述数据进行处理以产生上行链路调制信号供随后从天线1152传输。
在接入点1102处,来自活动的所支持的终端的经传输和调制的信号由天线1118接收、由接收器单元1132处理且由RX数据处理器1134解调和解码。另外,可监视且/或估计由其它扇区所支持的终端1104x和1104y的传输引起的干扰。可向数据汇1136提供经解码的信号。控制器1120可导出干扰信息,且产生OSI通信和/或快速OSI通信。RX数据处理器1134向控制器1120和调度器1130提供接入点1102所支持的终端的经恢复的反馈信息(例如,所需传输功率)。
调度器1030使用所述反馈信息来执行许多功能,例如(1)选择一组终端以用于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以及(2)将载波指配给选定终端。接着,在前向链路上将所调度的终端的载波指配传输给这些终端。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通过各种方法来实施。举例来说,这些技术可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中实施。对于硬件实施方案,这些技术的处理单元(例如,控制器1120和1160、TX处理器1114和RX处理器1134等)可在一个或一个以上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经设计以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内实施。
对于软件实施方案,可用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施本文所描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实施在处理器内或处理器外,在后者情况下,存储器单元可经由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各种方法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
现参看图12,其说明用于调整干扰的系统1200。系统1200可包含用于产生OSI通信的模块1202和用于产生快速OSI通信的模块1204。可基于针对扇区而观测、估计或计算的干扰而产生OSI通信和快速OST通信两者。用于产生OSI通信的模块1202和用于产生快速OSI通信的模块1204可利用相同的程序或算法来产生干扰通信。或者,模块1202和1204中的每一者可在产生干扰通信的过程中利用单独的算法、参数组和/或阈值。
系统1200还可包含用于传输OSI通信的模块1206和用于传输快速OSI通信的模块1208。用于传输OSI通信的模块1206可利用意在到达较广覆盖区域的指定用于干扰信息的信道(例如,F-OSICH)。用于传输快速OSI通信的模块1208可利用以较快速率和较低功率传输的信道。明确地说,模块1208可利用指配信道(例如,F-SSCH)来将快速OSI通信传输给邻近扇区中的终端。
现转向图13,其说明用于控制终端的传输功率以减轻干扰的系统1300。系统1300可包含用于获得OSI通信和/或快速OSI通信的模块。OSI通信和/或快速OSI通信可包含关于邻近扇区的所观测或所估计到的干扰量的信息。可在单独的信道上获得OSI通信和/或快速OSI通信,其中与快速OSI通信信道相,OSI通信信道以较慢的周期性速率和较高的功率进行传输。
系统1300还可包括用于依据所接收到的OSI通信和/或快速OSI通信而管理终端的传输功率的模块1304。模块1304可执行OSI通信和快速OSI通信的独立分析,且针对干扰通信的不同类型而独立地调节终端的传输功率。
上文已描述的内容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实例。当然,不可能为了描述上述方面而描述组件或方法的每一可以想到的组合,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认识到,各个方面的许多进一步组合和排列是可能的。因此,所描述的方面意在包含属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此些变更、修改和变化。此外,就术语“包含”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来说,此术语意在以类似于术语“包括”的方式像“包括”在被用作权利要求中的过渡词时被解释的那样包含在内。

Claims (20)

1.一种通过提供干扰信息减轻干扰的方法,其包括:
从接入点向邻近扇区中的终端传输第一干扰通信;以及
从所述接入点向所述终端传输第二干扰通信,其中,与所述第一干扰通信相比,以较高的周期性速率和较低的功率传输所述第二干扰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和第二干扰通信至少部分地基于针对扇区的干扰数据,且依据所述第一干扰通信和所述第二干扰通信而调节邻近扇区中的至少一个终端的传输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依据扇区的干扰数据而产生所述第一干扰通信和所述第二干扰通信;以及
将所述干扰数据与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所述比较而控制所述第一干扰通信和所述第二干扰通信的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依据干扰数据的第一分析而产生所述第一干扰通信;以及
依据干扰等级的第二分析而产生所述第二干扰通信,所述第一分析与所述第二分析是不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干扰通信随长期干扰等级而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干扰通信随短期干扰等级而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分析利用第一阈值来控制所述第一干扰通信的传输,且所述第二分析利用第二阈值来控制所述第二干扰通信的传输,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是不同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干扰通信经由指定信道传输,且所述第二干扰通信经由资源指配信道传输。
9.一种控制无线环境中的终端传输功率的方法,其包括:
从邻近扇区接收第一干扰通信;
从所述邻近扇区接收第二干扰通信,与所述第一干扰通信相比,以较高的周期性速率和较低的功率传输所述第二干扰通信;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干扰通信和/或所述第二干扰通信而调整扇区所支持的终端的传输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在资源指配信道中接收所述第二干扰通信,且所述邻近扇区在所述终端的一组活动扇区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执行所述第一干扰通信的第一分析;以及
执行所述第二干扰通信的第二分析,所述传输功率的调整随所述第一分析和/或所述第二分析而变,所述第一分析与所述第二分析是不同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分析利用第一组参数,且所述第二分析利用第二组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对所述第二干扰通信执行的所述第二分析包含估算信道强度。
14.一种有助于干扰的控制的设备,其包括:
用于产生第一干扰输出的装置;
用于产生第二干扰输出的装置;
用于从邻近扇区在第一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一干扰输出的装置;以及
用于从邻近扇区在第二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干扰输出的装置,与所述第一信道相比,所述第二信道处于较高的周期性速率,所述第一干扰输出和所述第二干扰输出用于管理邻近扇区中的终端的传输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干扰输出的产生中利用第一计算且在所述第二干扰输出的产生中利用第二计算的装置,所述第一计算与所述第二计算是不同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所述第一干扰输出与阈值进行比较的装置,所述第一干扰输出的传输随所述比较而变;以及
用于将所述第二干扰输出与阈值进行比较的装置,所述第二干扰输出的传输随所述比较而变。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所述第一干扰输出随长期干扰等级而变,且所述第二干扰输出随短期干扰等级而变。
18.一种在无线环境中控制终端传输功率的设备,其包括:
用于从非服务扇区获得第一干扰输出和第二干扰输出的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一干扰通信相比,以较高的周期性速率获得所述第二干扰输出;以及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干扰输出和/或所述第二干扰输出而管理终端的传输功率的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所述非服务扇区在所述终端的一组活动扇区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干扰输出的第一分析的装置;以及
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干扰输出的第二分析的装置,所述第一分析与所述第二分析是不同的。
CN2007800018268A 2006-01-05 2007-01-05 使用多速率干扰指示的功率控制 Active CN101361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5695906P 2006-01-05 2006-01-05
US60/756,959 2006-01-05
PCT/US2007/060193 WO2007112141A2 (en) 2006-01-05 2007-01-05 Power control using multiple rate interference indic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1288A CN101361288A (zh) 2009-02-04
CN101361288B true CN101361288B (zh) 2012-10-17

Family

ID=38541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18268A Active CN101361288B (zh) 2006-01-05 2007-01-05 使用多速率干扰指示的功率控制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8700082B2 (zh)
EP (1) EP2008372B1 (zh)
JP (1) JP5107937B2 (zh)
KR (1) KR101136611B1 (zh)
CN (1) CN101361288B (zh)
AU (1) AU2007230863A1 (zh)
BR (1) BRPI0706354A2 (zh)
CA (2) CA2635291C (zh)
IL (1) IL191974A0 (zh)
NO (1) NO20083398L (zh)
RU (1) RU2417525C2 (zh)
TW (1) TWI333798B (zh)
UA (1) UA94930C2 (zh)
WO (1) WO200711214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7692B2 (en) 2004-06-18 2007-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erasure detection and erasure-rate-based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US7594151B2 (en) 2004-06-18 2009-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in an orthogonal system
US8452316B2 (en) 2004-06-18 2013-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rthogonal multiplexing
US8942639B2 (en) 2005-03-15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48574B2 (en) 2005-03-15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80068890A (ko) 2005-10-27 2008-07-24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링크 로딩을 추정하기 위한방법 및 장치
JP4769657B2 (ja) * 2006-07-28 2011-09-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JP4829049B2 (ja) * 2006-08-30 2011-11-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US8670777B2 (en) 2006-09-08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other sector interference (OSI) adjustment
US8442572B2 (en) 2006-09-08 2013-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ments for delta-based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8092545A (ja) * 2006-09-08 2008-04-17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及び基地局
JP4835465B2 (ja) * 2007-02-26 2011-1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
US8265562B2 (en) * 2008-03-12 2012-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to indicate a desired transmit power and soft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958460B2 (en) * 2008-03-18 2015-02-17 On-Ramp Wireless, In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system
US8477830B2 (en) 2008-03-18 2013-07-02 On-Ramp Wireless, Inc. Light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a random phase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20100195553A1 (en) 2008-03-18 2010-08-05 Myers Theodore J Controlling power in a spread spectrum system
US8520721B2 (en) 2008-03-18 2013-08-27 On-Ramp Wireless, Inc. RSSI measurement mechanism in the presence of pulsed jammers
JP5279386B2 (ja) * 2008-07-24 2013-09-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閉ループ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KR101558304B1 (ko) * 2008-11-20 2015-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근거리 통신망에서 셀 경계에서의 서비스 불균형을 개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301177B2 (en) * 2009-03-03 2012-10-30 Intel Corporation Efficient paging operation for femtocell deployment
US8363699B2 (en) 2009-03-20 2013-01-29 On-Ramp Wireless, Inc. Random timing offset determination
JP5508803B2 (ja) * 2009-10-05 2014-06-04 Kddi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300662A1 (en) * 2010-01-22 2012-11-29 Nokia Corporation Cellular Control Sensing for Multicell Device-to-Device Interference Control
US8885561B2 (en) * 2011-03-30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929934B2 (en) * 2012-04-25 2015-01-06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13427B2 (en) * 2012-12-07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transmitter induced desense
US10827444B2 (en) * 2018-08-13 2020-11-0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move lists for shared access systems including a time domain duplexing system
CN111405651B (zh) * 2020-03-27 2023-12-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整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US20220400447A1 (en) * 2021-06-09 2022-12-15 Rakuten Mobile, Inc. Cell sector transmission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3120A (zh) * 2001-11-22 2004-04-28 ���µ�����ҵ��ʽ���� 基站设备、移动站设备、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509579A (zh) * 2001-05-14 2004-06-30 ��������λ�Ƽ���˾ 适应性调制及编码技术的共享控制信道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725225A1 (ru) 1990-03-05 1992-04-07 Таганрог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 системы св зи
US5675629A (en) * 1995-09-08 1997-10-07 At&T Cordless cellular system base station
RU2145446C1 (ru) 1997-09-29 2000-02-10 Ефремов Владимир Анатол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оптималь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сообщений любой физической природы, например, способ оптимального звук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пособ оптимальн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го, активного понижения уровня сигналов любой физической природы
EP1111924A1 (en) 1999-12-22 2001-06-27 Irdeto Access B.V.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use of a program signal in a broadcast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for a receiver for carrying out such a method
US7069035B2 (en) 2001-03-30 2006-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58765B2 (en) * 2001-07-31 2007-01-02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a transmitted signal
US7773699B2 (en) * 2001-10-17 2010-08-1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s
KR100841302B1 (ko) * 2001-12-28 2008-06-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신호 전력 제어 방법
US7356346B2 (en) * 2002-06-28 2008-04-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uplink scheduling for data communication
CA2392574A1 (en) * 2002-07-08 2004-01-08 Anthony Gerkis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US6907272B2 (en) * 2002-07-30 2005-06-14 UNIVERSITé LAVAL Array receiver with subarray selection
US7555300B2 (en) * 2002-10-25 2009-06-30 Intel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control using timeslot resource management
KR100808335B1 (ko) * 2002-12-20 2008-02-27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과부하 방지 방법
GB0323429D0 (en) 2003-10-07 2003-11-05 Roke Manor Research Spectrum sharing
KR100969780B1 (ko) * 2003-10-31 2010-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7079494B2 (en) * 2004-01-08 2006-07-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minimum power level of access point transmissions
US8452316B2 (en) * 2004-06-18 2013-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rthogonal multiplexing
US7536626B2 (en) * 2004-06-18 2009-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using erasure techniques
US7412254B2 (en) * 2004-10-05 2008-08-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ower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ed schedul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systems
US7512412B2 (en) * 2005-03-15 2009-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and overlapping control for a quasi-orthog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64837B2 (en) * 2005-06-16 2011-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um selection of MIMO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KR20080068890A (ko) * 2005-10-27 2008-07-24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링크 로딩을 추정하기 위한방법 및 장치
JP2008092545A (ja) * 2006-09-08 2008-04-17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及び基地局
US8670777B2 (en) * 2006-09-08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other sector interference (OSI) adjustment
US8958460B2 (en) * 2008-03-18 2015-02-17 On-Ramp Wireless, In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system
US9420548B2 (en) * 2008-07-31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IoT setpoints and interference control
KR101603338B1 (ko) * 2008-08-11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9579A (zh) * 2001-05-14 2004-06-30 ��������λ�Ƽ���˾ 适应性调制及编码技术的共享控制信道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CN1493120A (zh) * 2001-11-22 2004-04-28 ���µ�����ҵ��ʽ���� 基站设备、移动站设备、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417525C2 (ru) 2011-04-27
BRPI0706354A2 (pt) 2011-03-22
JP5107937B2 (ja) 2012-12-26
WO2007112141A3 (en) 2008-04-03
AU2007230863A1 (en) 2007-10-04
CA2635291A1 (en) 2007-10-04
UA94930C2 (ru) 2011-06-25
CA2635291C (en) 2013-10-01
TW200742301A (en) 2007-11-01
CA2808221A1 (en) 2007-10-04
EP2008372A2 (en) 2008-12-31
IL191974A0 (en) 2009-08-03
RU2008132154A (ru) 2010-02-10
US8700082B2 (en) 2014-04-15
JP2009522956A (ja) 2009-06-11
NO20083398L (no) 2008-08-04
CN101361288A (zh) 2009-02-04
KR20080091201A (ko) 2008-10-09
KR101136611B1 (ko) 2012-04-18
WO2007112141A2 (en) 2007-10-04
EP2008372B1 (en) 2014-05-14
US20090149140A1 (en) 2009-06-11
TWI333798B (en) 2010-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1288B (zh) 使用多速率干扰指示的功率控制
CN101366196B (zh) 服务扇区引导的功率控制
CN108112065B (zh) 发送功率的确定、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KR100964577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182102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power control
CN1998247B (zh) 用于多载波无线系统中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8831120B2 (en) Adaptive subcarrier allocation to a mobile terminal in a multi cell FDM or OFDM network
US8428521B2 (en) Control for uplink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127022A1 (zh)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08034044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ower control and/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ix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pporting wan signaling 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
CN102577290A (zh) 中继网络中的调制和编码方案适配和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KR101411245B1 (ko) 업링크 전력 제어 기법
CN102577191A (zh) 中继网络中的关联和上行链路适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14867B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上调度用户的系统和方法
WO2010090052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2011008552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Yassin et al. Cooperative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ower allocation for multiuser OFDMA networks
CN100544225C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下行链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889206B (zh) 上行信号发送功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CN101827373B (zh) 一种ofdm系统中干扰余量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8401283B (zh) 通信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Lu et al. Inter-cell spectrum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echnology
Peswani et al. Sectorization of eNodeB and Impact of Changing eNodeB Antenna Gain in LTE
AU2011211344A1 (en) Power control using multiple rate interference indications
MX2008008756A (en) Power control using multiple rate interference ind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69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69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