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9949B - 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9949B
CN101359949B CN 200710143488 CN200710143488A CN101359949B CN 101359949 B CN101359949 B CN 101359949B CN 200710143488 CN200710143488 CN 200710143488 CN 200710143488 A CN200710143488 A CN 200710143488A CN 101359949 B CN101359949 B CN 101359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atrix
stream mode
carrier
weight value
beam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4348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9949A (zh
Inventor
耿鹏
江海
傅强
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 20071014348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99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9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9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9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在单流模式和多流模式之间进行自适应切换,包括以下步骤:对上行控制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计算所述单流模式下整个阵列的总波束赋形权值和所述多流模式下各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根据所述总波束赋形权值和所述子阵波束赋形权值,计算所述各个子阵的子阵空间相关系数;以及如果所述子阵空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门限,则采用所述单流模式,否则执行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因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最佳的适配基于子阵分裂的TD-SCDMA室外宏蜂窝MIMO系统,以最简单的处理复杂度换取最佳的小区吞吐量性能指标。

Description

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在单流模式和多流模式之间进行自适应切换的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MIMO技术是近年来移动通信领域的热门研究领域,它的特征在于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引入了多根天线。相对于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MIMO系统通过空间分集技术或者空间复用技术来获得系统容量的极大提升。多输入单输出(MISO)和单输入多输出(SIMO)是MIMO的两种特殊形式,即只在通信链路的一端采用多根天线,另一端仍然采用单天线。
现有TD-SCDMA系统室外宏蜂窝的基站节点(Node B)普遍采用智能天线,用户终端(UE)普遍采用单天线。因此,从NodeB与小区内一个UE之间的通信链路来看,上行是SIMO方式,下行则是MISO方式。由于TD-SCDMA系统采用同频组网的方式,因此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来自于邻小区的干扰都很强,尽管NodeB侧的智能天线在上下行都进行波束赋型,可以抑制掉相当一部分干扰,但是在整网负载很重的时候或者本小区用户与邻小区干扰的波达方向比较接近的时候仍然有很多较强的残余干扰不能被智能天线所抑制。因此,TD-SCDMA系统普遍采用了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方式来进一步抑制那些无法被波束赋型抑制的强干扰。
由于Node B侧接收机的多根天线提供了额外的空域自由度,使得Node B侧的上行多小区联合检测线性系统方程能够纳入更多的邻小区干扰(大大超过码道数的限制),从而予以抑制。但是UE侧只有一根天线,它只有CDMA码域的自由度,当本小区信号码道已经几乎占满的情况下,其线性多小区联合检测往往没有足够的自由度来纳入更多的邻小区强干扰。那些不能被纳入的邻小区强干扰,要么直接当成噪声看待,降低信噪比;要么勉强进行基于分组迭代的非线性干扰消除方式,同样会导致较大的信噪比损失。
相对于其他采用CDMA方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而言,TD-SCDMA系统的码片速率较低,因此接收机的多径分辨率较差,多径分集增益不如其他3G系统显著。Node B侧由于采用了多天线,尽管是阵列天线,但部分阵元(例如线阵的两端)的距离还是有好几个波长,因此能够提供一些天线分集增益,但UE侧的单天线接收却没有这样的增益来源。
在现有TD-SCDMA系统室外宏蜂窝引入MIMO技术不仅可以克服上述UE单天线接收机的问题,提高下行链路性能,而且还可以利用空间分集或空间复用方式大大提升上下行吞吐量。TD-SCDMA系统作为一种支持向后平滑演进的3G系统,对于数据业务吞吐量提高的追求是永远存在的。
鉴于MIMO技术的两种方式(空间分集方式、空间复用方式)单独在TD-SCDMA系统室外宏蜂窝环境中应用都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TD系统普遍考虑混合应用MIMO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技术。
因而,急需一种方案,能够将现有智能天线阵列分裂为多个子阵,子阵数目对应UE侧的天线数目(通常为2),其中,Node B的每个子阵可以独立传输一组数据流形成空间复用性质的多流模式,也可以多个子阵合起来只传输一组数据流形成空间分集性质的单流模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即混合空间分集复用技术)方法,其能够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在单流模式和多流(通常为双流)模式之间进行自适应切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上行控制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计算所述单流模式下整个阵列的总波束赋形权值和多流模式下各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步骤二,根据总波束赋形权值和所述子阵波束赋形权值,计算各个子阵的子阵空间相关系数;以及步骤三,如果子阵空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门限,则采用所述单流模式,否则执行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
在步骤一中包括以下处理:通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进行所述信道估计,获取信道冲击响应;根据信道冲击响应,构造所述各个子阵的子阵空时信道估计矩阵以及所述整个阵列的总空时信道估计矩阵;计算整个阵列的总空间相关矩阵以及所述各个子阵的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和子阵空间互相关矩阵;以及计算总波束赋形权值和所述子阵波束赋形权值。
其中,当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特征向量(eigenvalue basedbeamforming,EBB)的方式时,总波束赋形权值是总空间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总特征向量;以及子阵波束赋形权值是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另外,当采用基于固定波束搜索的波束扫描(grid of beam,GOB)的方式,该总波束赋形权值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的: w = arg w ( θ ) max ( w H ( θ ) · R H · w ( θ ) ) , 其中,w是所述总波束赋形权值,w(θ)是整个阵列的导向向量,wH(θ)是w(θ)的共轭转置,RH是总空间相关矩阵,以及θ是波达方向;以及各个子阵波束赋形权值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的: W I = arg w I ( θ I ) max [ W I H ( θ I ) · R HI · W I ( θ I ) ] , 其中,I表示第I个子阵,I∈1~N,N是子阵的个数,WI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wII)是第I个子阵的导向向量,WI HI)是wII)的共轭转置,RHI是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以及θI是波达方向。
在步骤二中,当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特征向量方式时,子阵空间相关系数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的: ρ = u I H R HIJ u J λ I λ J , 其中,ρ是子阵空间相关系数,λI和λJ分别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uJ是λJ对应的特征向量,ui H是λI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共轭转置,以及RHIJ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互相关矩阵。
而当采用基于固定波束搜索的波束扫描方式时,子阵空间相关系数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的: ρ = W I H R HIJ W J W I H R HI W I · W J H R HJ W J , 其中,WJ是第J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WI H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的共轭转置,wI和wJ分别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导向向量,WI H和WJ H分别是wI和wJ的共轭转置,以及RHI和RHJ分别是所述第I个子阵和所述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
根据本发明,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可以包括以下处理: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获取单流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单流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得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并预测多流模式的载干比;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和多流模式的载干比,分别预测单流模式的吞吐量和多流模式的吞吐量;以及如果多流模式的吞吐量比单流模式的总吞吐量高出预设阈值,则采用所述双流模式,否则采用所述单流模式。
另外,根据本发明,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获取和多流模式的各个信道质量指示;多流模式的各个信道质量指示,得到多流模式的各个载干比,并预测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多流模式的各个载干比和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分别预测所述多流模式的总吞吐量和所述单流模式的吞吐量;以及如果多流模式的总吞吐量比单流模式的吞吐量高出预设阈值,则采用多流模式,否则采用单流模式。
其中,当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特征向量方式时,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和多流模式的载干比之间的关系如下: E C N O = 2 λ λ I [ E C N O ] I , 其中,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052
是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053
是第I个子阵对应的载干比,λ是所述整个阵列的空间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I是第I个子阵的空间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而当采用基于固定波束搜索的波束扫描方式时,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和多流模式的载干比之间的关系如下: E c E o = 2 w H R H w w I H R HI w I · ( E c N o ) I , 其中,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055
是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056
是第I个子阵对应的载干比,wI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wI H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的共轭转置,w是所述整个阵列的导向向量,wH是w的共轭转置,RH是所述总空间相关矩阵,以及RHI是第I个子阵的空间自相关矩阵。
因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最佳的适配基于子阵分裂的TD-SCDMA室外宏蜂窝MIMO系统,以最简单的处理复杂度换取最佳的小区吞吐量性能指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子阵分裂与自适应单双流切换的TD-SCDMA宏蜂窝MIMO系统发射机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Node B侧自适应单双流模式切换的基本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对上行控制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计算所述单流模式下整个阵列的总波束赋形权值和多流模式下各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
步骤S104,根据总波束赋形权值和所述子阵波束赋形权值,计算各个子阵的子阵空间相关系数;以及
步骤S106,如果子阵空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门限,则采用所述单流模式,否则执行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
在步骤S102中包括以下处理:通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进行所述信道估计,获取信道冲击响应;根据信道冲击响应,构造所述各个子阵的子阵空时信道估计矩阵以及所述整个阵列的总空时信道估计矩阵;计算整个阵列的总空间相关矩阵以及所述各个子阵的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和子阵空间互相关矩阵;以及计算总波束赋形权值和所述子阵波束赋形权值。
其中,当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特征向量的方式,总波束赋形权值是总空间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总特征向量;以及子阵波束赋形权值是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另外,当采用基于固定波束搜索的波束扫描的方式,该总波束赋形权值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的: w = arg w ( θ ) max ( w H ( θ ) · R H · w ( θ ) ) , 其中,w是所述总波束赋形权值,w(θ)是整个阵列的导向向量,wH(θ)是w(θ)的共轭转置,RH是总空间相关矩阵,以及θ是波达方向;以及该及子阵波束赋形权值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的: W I = arg w I ( θ I ) max [ W I H ( θ I ) · R HI · W I ( θ I ) ] , 其中,I表示第I个子阵,I∈1~N,N是子阵的个数,WI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wII)是第I个子阵的导向向量,WI HI)是wII)的共轭转置,RHI是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以及θI是波达方向。
在步骤S104中,当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特征向量方式时,子阵空间相关系数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的: ρ = u I H R HIJ u J λ I λ J , 其中,ρ是子阵空间相关系数,λI和λJ分别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uJ是λJ对应的特征向量,ui H是λI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共轭转置,以及RHIJ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互相关矩阵。
而当采用基于固定波束搜索的波束扫描方式时,子阵空间相关系数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的: ρ = W I H R HIJ W J W I H R HI W I · W J H R HJ W J , 其中,WJ是第J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WI H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的共轭转置,wI和wJ分别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导向向量,WI H和WJ H分别是wI和wJ的共轭转置,以及RHI和RHJ分别是所述第I个子阵和所述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
根据本发明,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可以包括以下处理: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获取单流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根据单流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得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并预测多流模式的载干比;根据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和多流模式的载干比,分别预测单流模式的吞吐量和多流模式的吞吐量;以及如果多流模式的吞吐量比单流模式的总吞吐量高出预设阈值,则采用所述多流模式,否则采用所述单流模式。
另外,根据本发明,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获取多流模式的各个信道质量指示;根据多流模式的各个信道质量指示,得到多流模式的各个载干比,并预测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多流模式的各个载干比和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分别预测所述多流模式的总吞吐量和所述单流模式的吞吐量;以及如果多流模式的总吞吐量比单流模式的吞吐量高出预设阈值,则采用多流模式,否则采用单流模式。
其中,当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特征向量方式时,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和多流模式的载干比之间的关系如下: E C N O = 2 λ λ I [ E C N O ] I , 其中,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092
是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093
是第I个子阵对应的载干比,λ是所述整个阵列的空间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I是第I个子阵的空间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而当采用基于固定波束搜索的波束扫描方式时,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和多流模式的载干比之间的关系如下: E c E o = 2 w H R H w w I H R HI w I · ( E c N o ) I , 其中,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095
是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096
是第I个子阵对应的载干比,wI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wI H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的共轭转置,w是所述整个阵列的导向向量,wH是w的共轭转置,RH是所述总空间相关矩阵,以及RHI是第I个子阵的空间自相关矩阵。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子阵分裂与自适应单双流切换的TD-SCDMA宏蜂窝MIMO系统发射机示意图,以及图3是根据Node B侧自适应单双流模式切换的基本处理流程图。以下将结合图2和图3对本发明的自适应数据流切换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下面的具体描述给出了一个在TD-SCDMA高速下行分组业务中,以单流模式和双流模式的自适应切换为例应用本发明的实例,其中,Node B侧有8个天线线阵,被分裂成两个4天线子阵。
如图3所示,Node B侧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302,Node B通过对上行控制信道进行信道估计,获取UE侧不同发射天线的信道冲击响应,记为列向量形式hka (1)、hka (2),其中,上标(1)和(2)分别表示UE发射天线1和2,下标ka表示Node B接收天线索引;
S304,按如下格式构造子阵1和子阵2的空时信道估计矩阵:
H 1 = h 1 ( 1 ) h 2 ( 1 ) h 3 ( 1 ) h 4 ( 1 ) h 1 ( 2 ) h 2 ( 2 ) h 3 ( 2 ) h 4 ( 2 )
H 2 = h 5 ( 1 ) h 6 ( 1 ) h 7 ( 1 ) h 8 ( 1 ) h 5 ( 2 ) h 6 ( 2 ) h 7 ( 2 ) h 8 ( 2 )
以及整个阵列的空时信道估计矩阵H=[H1 H2],然后计算整个阵列对应的空间相关矩阵RH=HH·H,并从中抽取子阵1和子阵2各自的空间自相关矩阵 R H 1 = H 1 H · H 1 , R H 2 = H 2 H · H 2 , 同时抽取子阵1和子阵2的空间互相关矩阵 R H 12 = H 1 H H 2 ;
S306,对于EBB方式,单流模式主传输块波束赋形权值为RH的最大特征值λ对应的特征向量u,双流模式主辅传输块的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RH1和RH2的最大特征值λ1和λ2对应的特征向量u1和u2,其中,具体实现可以利用规范化乘幂法或其他特征值分解方法来获取空间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S308,计算子阵空间相关系数,其中,对于EBB方式, ρ = u 1 H R H 12 u 2 λ 1 λ 2 , 而对于GOB方式, ρ = w 1 H R H 12 w 2 w 1 H R H 1 w 1 · w 2 H R H 2 w 2 , 其中,如果子阵空间相关系数ρ的绝对值大于某一门限,则确定采用单流模式,否则进行后续的单双流吞吐量准则判决;
S310,Node B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获取单流模式下主传输块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转换为对应载干比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113
并进而预测双流模式下主辅传输块对应载干比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114
或者Node B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获取双流模式下主辅传输块各自对应的CQI,转换为对应的载干比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116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117
并进而预测单流模式下主传输块对应载干比
Figure G071E3488320070808D000118
以及
S312,根据上述单双流模式下的载干比分别预测单双流模式下的吞吐量,其中,如果双流模式的总吞吐量比单流模式高出一定程度,则当前时刻采用双流模式,否则采用单流模式。
在步骤S306中,当采用GOB方式时,单流模式主传输块波束赋形权值为:
w = arg w ( θ ) max ( w H ( θ ) · R H · w ( θ ) )
双流模式主辅传输块波束赋形权值分别为:
w 1 = arg w 1 ( θ 1 ) max [ w 1 H ( θ 1 ) · R H 1 · w 1 ( θ 1 ) ]
w 2 = arg w 2 ( θ 2 ) max [ w 2 H ( θ 2 ) · R H 2 · w 2 ( θ 2 ) ]
其中,w(θ)约束为8天线导向矢量,w11)和w22)约束为4天线导向矢量,θ、θ1和θ2为波达方向。
在步骤S310中,反馈CQI到载干比Ec/No的转换可以通过查表进行,而单双流载干比之间的转算基于如下公式,
对于EBB方式:
E c N o = 2 λ λ 1 · ( E c N o ) 1
E c N o = 2 λ λ 2 · ( E c N o ) 2
对于GOB方式:
E c N o = 2 · w H R H w w 1 H R H 1 w 1 · ( E c N o ) 1
E c N o = 2 · w H R H w w 2 H R H 2 w 2 · ( E c N o ) 2
注意,如果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最新CQI信息距离实际调度判决时刻有很长的延时(例如物理时序上已经相隔数个子帧),则可以对上述空间相关矩阵RH、RH1、RH2、RH12以及载干比参数进行平滑,以获取更平稳的空间信道相关特性及吞吐量信息。
上述发明内容完全可以类似的扩展到UE独立天线数大于2的情况,此时Node B侧能同时支持的最大子阵分裂个数与UE独立天线的个数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最佳适配基于子阵分裂的TD-SCDMA室外宏蜂窝MIMO系统,以最简单的处理复杂度换取最佳的小区吞吐量性能指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在单流模式和多流模式之间进行自适应切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上行控制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计算所述单流模式下整个阵列的总波束赋形权值和所述多流模式下各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
步骤二,根据所述总波束赋形权值和所述子阵波束赋形权值,计算所述各个子阵的子阵空间相关系数;以及
步骤三,如果所述子阵空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门限,则采用所述单流模式,否则执行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
其中,所述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包括以下处理:
通过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获取所述多流模式的各个信道质量指示;
根据所述多流模式的各个信道质量指示,得到所述多流模式的各个载干比,并预测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
根据所述多流模式的各个载干比和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分别预测所述多流模式的总吞吐量和所述单流模式的吞吐量;以及
如果所述多流模式的总吞吐量比所述单流模式的吞吐量高出预设阈值,则采用所述多流模式,否则采用所述单流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包括以下处理:
通过对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进行所述信道估计,获取信道冲击响应;
根据所述信道冲击响应,构造所述各个子阵的子阵空时信道估计矩阵以及所述整个阵列的总空时信道估计矩阵;
计算所述整个阵列的总空间相关矩阵以及所述各个子阵的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和子阵空间互相关矩阵;以及
计算所述总波束赋形权值和所述子阵波束赋形权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特征向量方式时,
所述总波束赋形权值是所述总空间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总特征向量;以及
所述子阵波束赋形权值是所述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基于固定波束搜索的波束扫描方式时,
所述总波束赋形权值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的: w = arg w ( θ ) max ( w H ( θ ) · R H · w ( θ ) ) , 其中,w是所述总波束赋形权值,w(θ)是所述整个阵列的导向向量,WH(θ)是w(θ)的共轭转置,RH是所述总空间相关矩阵,以及θ是波达方向;以及
所述子阵波束赋形权值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的: W I = arg w I ( θ I ) max [ W I H ( θ I ) · R HI · W I ( θ I ) ] , 其中,I表示第I个子阵,I∈1~N,N是所述子阵的个数,WI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wII)是第I个子阵的导向向量,
Figure FSB00000833948500023
是wII)的共轭转置,RHI是所述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以及θI是波达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当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特征向量方式时,所述子阵空间相关系数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的:
ρ = u I H R HIJ u J λ I λ J ,
其中,ρ是所述子阵空间相关系数,λI和λJ分别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uJ是λJ对应的特征向量,
Figure FSB00000833948500032
是λI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共轭转置,以及RHIJ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互相关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当采用基于固定波束搜索的波束扫描方式时,所述子阵空间相关系数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的:
ρ = W I H R HIJ W J w I H R HI w I · w J H R HJ w J ,
其中,WJ是第J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
Figure FSB00000833948500034
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的共轭转置,wI和wJ分别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导向向量,
Figure FSB00000833948500035
Figure FSB00000833948500036
分别是wI和wJ的共轭转置,以及RHI和RHJ分别是所述第I个子阵和所述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自相关矩阵,RHIJ是第I个子阵和第J个子阵的子阵空间互相关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流吞吐量准则判决包括以下处理:
通过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获取所述单流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
根据所述单流模式的信道质量指示,得到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并预测所述多流模式的载干比;
根据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和所述多流模式的载干比,分别预测所述单流模式的吞吐量和所述多流模式的吞吐量;以及
如果所述多流模式的吞吐量比所述单流模式的总吞吐量高出预设阈值,则采用所述多流模式,否则采用所述单流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特征向量方式时,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和所述多流模式的载干比之间的关系如下:
E C N O = 2 λ λ I [ E C N O ] I ,
其中,是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
Figure FSB00000833948500043
是第I个子阵对应的载干比,λ是所述整个阵列的空间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I是第I个子阵的空间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基于固定波束搜索的波束扫描方式时,单流模式的载干比和所述多流模式的载干比之间的关系如下:
E c E o = 2 w H R H w w I H R HI w I · ( E c N o ) I ,
其中,
Figure FSB00000833948500045
是所述单流模式的载干比,
Figure FSB00000833948500046
是第I个子阵对应的载干比,wI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
Figure FSB00000833948500047
是第I个子阵的子阵波束赋形权值的共轭转置,w是所述整个阵列的导向向量,wH是w的共轭转置,RH是总空间相关矩阵,以及RHI是第I个子阵的空间自相关矩阵。
CN 200710143488 2007-08-01 2007-08-01 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9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43488 CN101359949B (zh) 2007-08-01 2007-08-01 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43488 CN101359949B (zh) 2007-08-01 2007-08-01 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9949A CN101359949A (zh) 2009-02-04
CN101359949B true CN101359949B (zh) 2012-12-19

Family

ID=40332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4348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9949B (zh) 2007-08-01 2007-08-01 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99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2443A1 (zh) * 2009-03-10 2010-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上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2045097A (zh) * 2009-10-13 2011-05-04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高速移动时的下行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WO2011091588A1 (zh) * 2010-01-27 2011-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流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权值获取方法和装置,双流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724726B (zh) * 2012-06-12 2014-09-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Lte系统中tm8内mimo方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47293A (zh) * 2013-07-11 2013-10-09 北京大学 一种移动通信基站系统中天线自适应节能方法
CN105322992B (zh) * 2014-06-23 2018-12-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站天线选择及多天线通道自适应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9347492B (zh) 2018-10-31 2021-03-26 鹰视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移动通信基站空天覆盖能力的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1701A (zh) * 2005-08-26 2006-02-08 电子科技大学 根据信道空间相关性自适应调整的多天线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862997A (zh) * 2005-05-11 2006-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相关性判别方法及多天线系统工作模式调整方法
CN1988706A (zh) * 2005-12-21 2007-06-27 美国博通公司 多模通信系统及在多模通信系统内传输信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997A (zh) * 2005-05-11 2006-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相关性判别方法及多天线系统工作模式调整方法
CN1731701A (zh) * 2005-08-26 2006-02-08 电子科技大学 根据信道空间相关性自适应调整的多天线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988706A (zh) * 2005-12-21 2007-06-27 美国博通公司 多模通信系统及在多模通信系统内传输信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9949A (zh) 2009-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949B (zh) 自适应数据流模式切换方法
CN101365229B (zh) 单流模式和双流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
CN101359953B (zh) Td-scdma系统室外宏蜂窝中应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方法
CN101272226B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室内覆盖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方法
KR100967754B1 (ko) 무선 통신 방법과 송신기 및 수신기
JP5133413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248993B2 (en)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CN1893309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方法、无线电发射机以及无线电接收机
US92528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beam-link construc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17522B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网络中创建波束赋形信道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68129B (zh) 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处理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0392998C (zh) 结合空时分组编码的智能天线下行波束形成方法
CN101272167B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室外宏蜂窝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方法
WO2003009492A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par multiples antennes avec retroaction descendante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CN102273115A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US86150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22301B (zh) 一种时分双工模式系统实现多输入多输出闭环传输的方法
KR101483666B1 (ko) 변수의 빔을 가지고 있는 mimo 시스템에서의 효율적 cqi 신호 발신
CN102035628B (zh) 一种中继辅助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15001550B (zh) 毫米波系统的多用户波束快速对准方法
KR20050106658A (ko) Ofdm/tdd 방식의 하향링크용 고유빔을 형성하기위한 스마트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072059B (zh) 一种平滑融合发射的智能天线与空间分集发射方法
CN103188002A (zh) 一种多天线多用户分布式系统波速成形策略
Ma et al. Joint transmitter-receiver design for the downlink multiuser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system
Heo et al. The OFDMA/TDD System based on Transmit and Receive Beamforming Utilizing the Preamble for Receive Beamform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