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4625A - 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4625A
CN101354625A CNA2008101490727A CN200810149072A CN101354625A CN 101354625 A CN101354625 A CN 101354625A CN A2008101490727 A CNA2008101490727 A CN A2008101490727A CN 200810149072 A CN200810149072 A CN 200810149072A CN 101354625 A CN101354625 A CN 101354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ensation
sensation assembly
touch
picture elemen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90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4625B (zh
Inventor
周玉蕙
黄雪瑛
杨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490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4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4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4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6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该触控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对应该第一基板设置的一第二基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一显示介质层、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的一第一遮蔽层及一第二遮蔽层、以及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遮蔽层及该第二遮蔽层上的一第一光感组件及一第二光感组件。该第一光感组件的一边缘至该第一遮蔽层同侧的一边缘的距离不同于该第二光感组件的一边缘至该第二遮蔽层同侧的一边缘的距离。藉此,所述光感组件对环境光具有不同的灵敏度,使得触控显示面板于各种环境光下均有良好的触控功能。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运作于各种使用环境光下的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传统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利用光感组件感测环境光的变化以判断使用者的手指或触控笔是否位于该光感组件的上。例如于外部光线充足的使用环境下,利用手指遮断照射光感组件的阳光以作为判断触控位置的依据;又例如于外部光线较弱的使用环境下,利用触控笔发射光线照射光感组件以作为判断触控位置的依据。然而,触控显示面板本身背光亦可能经由液晶的折射或是玻璃基板反射而照射至该光感组件,使得纵使手指遮断阳光或触控笔未发射光线而仍有光线(背光)照射至该光感组件,进而使得前述两种触控方法失效,或是大幅降低其触控灵敏度。并且,当触控显示面板的设计是使用遮断光线的方式作为触控判断时,其于外部光线较弱的使用环境下,即可能无法使用;反之,当触控显示面板的设计是使用触控笔发射光线照射的方式作为触控判断时,其于外部光线较强的使用环境下,也可能无法使用。
简而言之,传统触控显示面板除了无法同时使用于外部光线较强及外部光线较弱的使用环境之外,还可能因较强的背光而使光感组件灵敏度降低,甚至使触控功能失效,造成使用上的极度不便。因此,有需要提出一种可适用于各种环境光下的触控显示面板,以解决传统触控显示面板使用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方法。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介质层、一第一遮蔽层、一第二遮蔽层、一第一光感组件以及一第二光感组件。该第二基板相对应于该第一基板设置,并且该第二基板上定义出一第一画素区及一第二画素区。该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一遮蔽层设置于该第一画素区内,该第一遮蔽层具有一第一边缘。该第二遮蔽层设置于该第二画素区内,该第二遮蔽层具有一第二边缘。该第一光感组件设置于该第一遮蔽层上,该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一边缘的同侧具有一第三边缘,该第一边缘至第三边缘定义为一第一距离。该第二光感组件,设置于该第二遮蔽层上,该第二光感组件与该第二边缘的同侧具有一第四边缘,该第二边缘至该第四边缘定义为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不同于该第二距离。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基板;提供一第二基板,相对应于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上定义出一第一画素区及一第二画素区;设置一显示介质层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设置一第一遮蔽层于该第一画素区内,该第一遮蔽层具有一第一边缘;设置一第二遮蔽层于该第二画素区内,该第二遮蔽层具有一第二边缘;设置一第一光感组件于该第一遮蔽层上,该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一边缘的同侧具有一第三边缘,该第一边缘至第三边缘定义为一第一距离;以及设置一第二光感组件于该第二遮蔽层上,该第二光感组件与该第二边缘的同侧具有一第四边缘,该第二边缘至该第四边缘定义为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不同于该第二距离。
通过该第一遮蔽层与该第二遮蔽层所产生的不同遮蔽效果,可控制背光对该第一光感组件及该第二光感组件的影响程度,甚至利用背光作为感测对象。换句话说,对应较长遮蔽距离的光感组件较不受背光影响,主要用以感测外来的光线;对应较短遮蔽距离的光感组件则可于使用环境光线弱时,用以感测反射的背光。因此,无论使用环境下的外部光线强弱,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均能正确地判断出触控位置,克服了传统触控显示面板于外部光线太弱或是面板背光太强而造成触控灵敏度不足,甚至失效的问题。
于触控定位上,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方法包含:依据一环境光的一第一状态,该第一光感组件产生一第一信号,该第二光感组件产生一第二信号;将一物体接近该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外表面时,会使得该环境光转变为一第二状态,并依据该第二状态,该第一光感组件产生一第三信号,该第二光感组件产生一第四信号;分别计算该第一信号与该第三信号以及该第二信号与该四信号,以分别获得一第一信号绝对差值与一第二信号绝对差值;以及依据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与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来切换该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二光感组件,以便于使用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二光感组件其中一者,来决定该物体的位置。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绘示图1中圆圈A的剖面示意图。
图3绘示背光对第一光感组件及第二光感组件的影响示意图。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示意图。
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8绘示根据一具体实施例的光电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的示意图。图2是绘示图1中圆圈A的剖面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1主要包含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4、显示介质层16、第一遮蔽层18、第二遮蔽层20、第一光感组件22、第二光感组件24。第二基板14相对应于第一基板12,并且第二基板14上定义出第一画素区142及第二画素区144。第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14之间可利用间隔物15间隔,显示介质层16(例如液晶)则设置于其间。第一遮蔽层18设置于第一画素区142内,并具有第一边缘182。第二遮蔽层20设置于第二画素区144内,并具有第二边缘202。第一光感组件22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8上,第一光感组件22与第一边缘182的同侧具有第三边缘222,第一边缘182至第三边缘222定义为第一距离d1。第二光感组件24设置于第二遮蔽层20上,第二光感组件24与第二边缘202的同侧具有第四边缘242,第二边缘202至第四边缘242定义为第二距离d2,且第一距离d1不同于第二距离d2。
此外,为了同时保有显示的功能于各画素区142、144中,较佳地,各画素区142、144中分别设置有画素晶体管26a、26b,且其分别与画素电极28a、28b电性连接,第一基板12较佳地可包含对应画素电极的电极(未标示)以产生电场控制液晶的扭曲,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2亦可不包含对应画素电极的电极(未标示)以及画素区142、144中不设置有画素晶体管26a、26b上述其中之一情况。以各画素区142、144中分别设置有画素晶体管26a、26b为例,则各画素晶体管26a、26b均以扫描线SL及数据线DL控制作动。于实际应用上,各画素区142、144不限设置单一画素晶体管。第一光感组件22及第二光感组件24较佳地则由扫描线SL及感测数据线SDL控制感测,并且第一光感组件22及第二光感组件24所在的第一画素区142及第二画素区144仍保有显示功能。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光感组件22及第二光感组件24则由额外的扫描线(未绘示)及感测数据线SDL控制感测,并且第一光感组件22及第二光感组件24所在的第一画素区142及第二画素区144仍保有显示功能。第一基板12及第二基板14尚包含其它结构,例如偏光板、配向膜、线路配置、画素间的遮光层、滤光片等等,此均为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所习知者,故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图3是绘示背光BL对第一光感组件22及第二光感组件24的影响示意图。背光BL穿过第二基板14发射出来,并分别被第一基板12及物体(例如:使用者的手指为例)反射,而射向第一光感组件22及第二光感组件24。其中手指夸张绘示,以便于后续说明;于实际设计中,手指通常可涵盖数个画素区,而非图3所示仅函盖单一画素区的情形。
对于第一光感组件22而言(图3左半部),因第一遮蔽层18与第一光感组件22间的第一距离d1(可参照图2的标示)较长,可遮蔽较多的背光BL,使的纵使经第一基板12或物体(例如:使用者的手指)反射后,仍不致有太多的背光BL照射至第一光感组件22上。因此,第一光感组件22主要感测外部光源,例如阳光。
相反地,对于第二光感组件24而言(图3右半部),因第二遮蔽层20与第二光感组件24间的第二距离d2(可参照图2的标示)较短,可遮蔽的背光BL有限,因此仅经第一基板12反射的背光BL不致照射至第二光感组件24上,但经物体(例如:使用者的手指)反射后的背光BL则可照射至第二光感组件24上。所以外部光线及背光(当有物体接近第二光感组件24上方时,被反射的背光BL)均会影响第二光感组件24,而当外部光线较微弱时,第二光感组件24可单独感测被反射的背光BL。
通过上述结构配置,第一光感组件22及第二光感组件24作为光感开关的时机有别。第一光感组件22用以于强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作为触控位置判断的感测组件,而第二光感组件24则用以于弱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作为触控位置判断的感测组件。两者互补,使触控显示面板1可于强或弱的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发挥触控功能,且无需使用者额外设定。
进一步来说,于强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时,第二光感组件24无论有无物体接近其上方,均有光线照射第二光感组件24。例如,当物体(例如:使用者的手指)未置于第二光感组件24上方时,外部光则直接照射第二光感组件24;当物体(例如:使用者的手指)置于第二光感组件24上方时,外部光虽被遮蔽,但背光BL却可经由物体(例如:使用者的手指)反射而照射第二光感组件24。因此,于强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时,第二光感组件24的灵敏度下降,进而失去感测触控位置的功能。然而,于强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时,因为背光BL并不会照射到第一光感组件22,所以当物体(例如:使用者的手指)置于第一光感组件22上方时,将会遮断外部光照射第一光感组件22。因此,于强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时,触控显示面板1的感测触控位置功能则依靠第一光感组件22实施。
而于弱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时,依靠感测外部光作为判断方式的第一光感组件22则失效;反之,因无外部光的影响(或谓影响大幅降低),第二光感组件24可靠仅感测被外部物体反射的背光BL作为感测触控位置的手段。因此,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1可用于强或弱的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而无需使用者额外设定。
补充说明的是,遮蔽层18、20主要功能是用以遮蔽背光BL,减小或控制背光BL影响光感组件22、24的程度,所以所谓背光BL并不会照射到第一光感组件22的陈述,并不限于背光BL完全不会照射到第一光感组件22,其主要表达背光BL对第一光感组件22的影响可忽略或是设计上可容许。并且,本发明不以完全消除背光BL的影响为限(例如将第一距离d1延长至完全没有背光BL干扰),适度控制第一距离d1或第二距离d2反而可获致加宽各个光感组件22、24的感测范围,甚至重叠,使得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1于各种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均能正常发挥触控功能。于实际应用中,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之比实质上可介于1.5至3.0,较佳地,实质上为2.0,即可获致不错的有效感测触控位置的效果;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下表一。其中遮蔽距离是指遮蔽层(如前述的遮蔽层18、20)的边缘至设置其上的光感组件(如前述光感组件22、24)的距离,即如前述第一距离d1或第二距离d2;使用环境一指强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使用环境二指弱外部光的使用环境;感测的电压绝对差值是指物体接近光感组件所引起的电压绝对差值,亦作为是否有物体接近的判断基准。
表一不同遮蔽距离对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的感测的电压差值
遮蔽距离     于使用环境一之下感测的电压绝对差值     于使用环境二之下感测的电压绝对差值
  20m     0.495V     0.140V
  10.5m     0.350V     0.290V
  6m     0.105V     0.220V
如表一所示,于使用环境一之下,遮蔽距离为20m时,有相对较佳的灵敏度;于使用环境二之下,遮蔽距离为10.5m时,有相对较佳的灵敏度。因此,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比实质上可为2.0。补充说明的是,其中当遮蔽距离为6m时,感测的电压绝对差值为0.220V,虽也接近遮蔽距离为10.5m的0.290V,但基于实际信号处理时的考量(例如处理芯片的规格限制、噪声干扰),仍有最小电压绝对差值的限制。因此,以目前技术水准,原则上对于电压绝对差值接近或小于0.2V的情形将不利于运用。此外,当遮蔽距离为6m时,已有相当量的背光BL被第一基板12反射而照射至光感组件,因此于弱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光感组件对经物体反射的背光BL的灵敏度不足。另外,由于遮蔽层18、20位于画素区142、144内,考虑开口率的设计需求及各组件间的几何关系(例如基板12、14间的距离),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值及其比值并不限上述。
请参阅图4。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较佳地进一步包含至少一读取晶体管30a、30b,分别设置于第一画素区142与第二画素区144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光感组件22与第二光感组件24,但不限于此,亦可不包含上述组件。读取晶体管30a、30b用以控制读取光感组件22、24状态。此外,读取晶体管30a、30b的栅极与画素晶体管26a、26b的栅极共享同一扫描线SL,且数据线DL与感测数据线SDL分置两侧以减少相互干扰的程度,因此画素晶体管26a、26b的存取与光感组件22、24状态的读取可同时进行。然而,于其它实施例中,若不考虑开口率问题,读取晶体管30a、30b的栅极亦连接至额外的扫描线(未绘示)。
另外,光感组件22、24可使用半导体材料,例如:非晶硅(a-Si)、微晶硅、多晶硅、或其它合适的材料,以非晶硅为较佳材料且为范例时,经光线照射后会形成光漏电流现象来实现。当光感组件22、24制成为一晶体管(或薄膜晶体管)时,且遮蔽层18、20(例如以金属层来实现)亦为独立个体时,遮蔽层18、20可不连接或连接至晶体管的栅极或源极,则此时的半导体材料当作信道层;而当光感组件22、24与遮蔽层18、20整合形成为完整的晶体管时,光感组件22、24即为信道层,信道层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例如:非晶硅(a-Si)、微晶硅、多晶硅、或其它合适的材料,以非晶硅为较佳材料且为范例时,遮蔽层18、20即为栅极。于上述二者的情形,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光感组件22包含一第一信道层,第二光感光件24包含一第二信道层,且该第一信道层的宽度较佳地实质上不同于该第二信道层的宽度,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层的宽度实质上相同于该第二信道层的宽度,但感测效果稍为降低。
再补充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光感组件配置是为便于说明,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不以所有画素区内均设置光感组件为必要,其设置位置及密度应视触控显示面板的设计限制及需求而定。
请参阅图5。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5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不同的处在于触控显示面板5,若需要更精准的决定使用哪个光感组件,较佳地,触控显示面板5进一步包含至少一控制组件52及至少一环境光感组件54,但不限于此,亦可不包含上述组件。控制组件52与第一光感组件22、第二光感组件24、画素晶体管26a、26b及环境光感组件54电性连接。控制组件52经由扫描线SL、数据线DL与感测数据线SDL,控制及读取第一光感组件22、第二光感组件24与画素晶体管26a、26b。控制组件52根据环境光感组件54所感测的一环境光的状态以选择性地切换第一光感组件22或第二光感组件24,可节省触控位置判断的时间。于该具体实施例中,该环境光主要指外部光,而其状态主要指外部光的强弱。
请参阅图6。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并参阅图2。该制造方法包含:提供第一基板12,如步骤S102所示;提供第二基板14,相对应于第一基板12,并于第二基板14上定义出第一画素区142及第二画素区144,如步骤S104所示;设置显示介质层16于第一基板12及第二基板14之间,如步骤S106所示;设置第一遮蔽层18于第一画素区142内,第一遮蔽层18具有第一边缘182,如步骤S108所示;设置第二遮蔽层20于第二画素区144内,第二遮蔽层20具有第二边缘202,如步骤S110所示;设置第一光感组件22于第一遮蔽层18上,第一光感组件22与第一边缘182的同侧具有第三边缘222,第一边缘182至第三边缘222定义为第一距离d1,如步骤S112所示;设置第二光感组件24于第二遮蔽层20上,第二光感组件24与第二边缘202的同侧具有第四边缘242,第二边缘202至第四边缘242定义为第二距离d2,且第一距离d1不同于第二距离d2,如步骤S114所示。
该制造方法于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设置至少一读取晶体管30a、30b于第一画素区142与第二画素区144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光感组件22与第二光感组件24。该制造方法于再一实施例中,可再进一步包含分别设置至少一画素晶体管26a、26b于第一画素区142与第二画素区144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至于第一画素区142内的读取晶体管30a与于第二画素区144内的读取晶体管30b,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画素区142与第二画素区144若不需同时保有显示功能,则也可不设置至少一画素晶体管26a、26b。
另外,若需要更精准的决定使用哪个光感组件,较佳地,该制造方法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控制组件52及至少一环境光感组件54,控制组件52与第一光感组件22、第二光感组件24及环境光感组件54电性连接,其中控制组件52根据环境光感组件54所感测的一环境光的状态以选择性地切换第一光感组件22或第二光感组件24,但不限于此,亦可不包含上述组件。此外,于该制造方法中,当光感组件22、24制成为一晶体管(或薄膜晶体管)时,且遮蔽层18、20(例如以金属层来实现)亦为独立个体时,遮蔽层18、20可不连接或连接至晶体管的栅极或源极,则此时的半导体材料当作信道层;当光感组件22、24与遮蔽层18、20整合成晶体管时,则遮蔽层18、20即为栅极。于上述二者的情形,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光感组件22包含一第一信道层,第二光感光件24包含一第二信道层,且该第一信道层的宽度较佳地实质上不同于该第二信道层的宽度,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层的宽度实质上相同于该第二信道层的宽度,但感测效果稍为降低。
请参阅图7。图7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该触控方法包含:依据一环境光的一第一状态,第一光感组件22产生一第一信号,第二光感组件24产生一第二信号,如步骤S302所示;将一物体,例如:手指,接近触控显示面板1的第一基板12外表面时,会使得该环境光转变为一第二状态,并依据该第二状态,第一光感组件22产生一第三信号,第二光感组件24产生一第四信号,如步骤S304所示;分别计算该第一信号与该第三信号以及该第二信号与该四信号,以分别获得一第一信号绝对差值与一第二信号绝对差值,如步骤S306所示;依据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与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来切换第一光感组件22与第二光感组件24,以便于使用第一光感组件22与第二光感组件24其中一者,来决定该物体的位置,如步骤S308所示。其中,物体包含使用者的手指、使用者的光笔、使用者的写字用笔、使用者的触控笔、纸张、或其它合适的对象,且以物体能够反射光线为佳,但不限于此。
其中,于该具体实施例中,该环境光包含外部光及反射的背光BL。该环境光的该第一状态及该第二状态可视为该环境光的亮度或强度,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可利用该环境光的该第一状态及该第二状态的其它因子。较佳地,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可为直接将该第一信号与该第三信号相减的绝对值,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其它实施例中,亦可用其它算式,如:相除、多次方方程式、相乘等等方式;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亦如同上所述。此外,于步骤S308中,当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实质上大于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时,使用第一光感组件22来决定该物体的位置,亦即第一光感组件22于此环境光下具有较佳的灵敏度;以及当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实质上大于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时,使用第二光感组件24来决定该物体的位置,亦即第二光感组件24于此环境光下具有较佳的灵敏度。
例如,于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于强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时,该物体接近第一基板12外表面,环境光由该第一状态(例如:强光)转变为该第二状态(例如:弱光),并因第二光感组件24会受背光BL影响,因此对应第一光感组件22的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将实质上大于对应第二光感组件24的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反之,于弱外部光的使用环境下时,该物体接近第一基板12外表面,环境光由该第一状态(例如:弱光)转变为该第二状态(例如:因背光BL反射的相对强光),并因第一光感组件22不受背光BL反射影响,因此对应第二光感组件24的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将实质上大于对应第一光感组件22的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因此,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方法可自动依据所处的使用环境选择使用何者光感组件(22或24),不待使用者额外设定,大幅增加其实用性及便利性。当然,当该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及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均相当且可容许时,该触控方法亦可同时使用第一光感组件22及第二光感组件24,增加触控位置判断的正确性。
另外,若需要更精准的决定使用哪个光感组件,较佳地,于触控显示面板5所示的配置(请参阅图5),其包含控制组件52及环境光感组件54,控制组件52与第一光感组件22、第二光感组件24及环境光感组件54电性连接。该触控方法包含以控制组件52根据环境光感组件54所感测的该环境光的状态,以选择性地切换第一光感组件22或第二光感组件24;亦即于步骤S302、S304执行之前,即已选择出作为触控位置判断依据的光感组件(22或24),而于后续选择出的光感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对应第一光感组件22为第一信号及第三信号;对应第二光感组件24为第二信号及第四信号)则可直接作为判断触控位置的依据。
必需说明的是,上面所述的第一光感组件22与第二光感组件24的设计可互换,则其制造方法与触控方法亦为互换的,可查看上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言。
前述的具体实施例已充分说明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可适用于许多有触控、显示整合的装置中。请参阅图8。图8绘示根据一具体实施例的光电装置7的功能方块图。此光电装置7包含电子组件72及触控显示面板74。触控显示面板74的实现可由前述各具体实施例中择一实施。电子组件72与触控显示面板74电性连接。电子组件72包括如:控制组件、操作组件、处理组件、输入组件、存储元件、驱动组件、发光组件、保护组件、感测组件、侦测组件、或其它功能组件、或前述的组合。触控显示面板74即可直接作为光电装置7的输出入界面。因此,此光电装置7的类型包括可携式产品(如手机、摄影机、照相机、笔记型计算机、游戏机、手表、音乐播放器、电子信件收发器、地图导航器、数字相片、或类似的产品)、影音产品(如影音放映器或类似的产品)、屏幕、电视、看板、或其它具有触控显示面板的装置。同理,此光电装置7亦得依前述有关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制造,且亦得依前述有关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方法实施触控功能,故于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2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含: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相对应于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上定义出一第一画素区及一第二画素区;
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第一遮蔽层,设置于该第一画素区内,该第一遮蔽层具有一第一边缘;
一第二遮蔽层,设置于该第二画素区内,该第二遮蔽层具有一第二边缘;
一第一光感组件,设置于该第一遮蔽层上,该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一边缘的同侧具有一第三边缘,该第一边缘至该第三边缘定义为一第一距离;以及
一第二光感组件,设置于该第二遮蔽层上,该第二光感组件与该第二边缘的同侧具有一第四边缘,该第二边缘至该第四边缘定义为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不同于该第二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实质上介于1.5至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实质上为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读取晶体管,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画素区与该第二画素区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二光感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画素晶体管,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画素区与该第二画素区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至于该第一画素区内的该读取晶体管与于该第二画素区内的该读取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至少一控制组件及至少一环境光感组件,该控制组件与该第一光感组件、该第二光感组件及该环境光感组件电性连接,其中该控制组件根据该环境光感组件所感测的一环境光的状态以选择性地切换该第一光感组件或该第二光感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感组件包含一第一信道层,该第二光感光件包含一第二信道层,且该第一信道层的宽度实质上不同于该第二信道层的宽度。
8、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
提供一第一基板;
提供一第二基板,相对应于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上定义出一第一画素区及一第二画素区;
设置一显示介质层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
设置一第一遮蔽层于该第一画素区内,该第一遮蔽层具有一第一边缘;
设置一第二遮蔽层于该第二画素区内,该第二遮蔽层具有一第二边缘;
设置一第一光感组件于该第一遮蔽层上,该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一边缘的同侧具有一第三边缘,该第一边缘至该第三边缘定义为一第一距离;以及
设置一第二光感组件于该第二遮蔽层上,该第二光感组件与该第二边缘的同侧具有一第四边缘,该第二边缘至该第四边缘定义为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不同于该第二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实质上介于1.5至3.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实质上为2.0。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分别设置至少一读取晶体管于该第一画素区与该第二画素区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二光感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分别设置至少一画素晶体管于该第一画素区与该第二画素区内,且其分别电性连接至于该第一画素区内的该读取晶体管与于该第二画素区内的该读取晶体管。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设置至少一控制组件及至少一环境光感组件,该控制组件与该第一光感组件、该第二光感组件及该环境光感组件电性连接,其中该控制组件根据该环境光感组件所感测的一环境光的状态以选择性地切换该第一光感组件或该第二光感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感组件包含一第一信道层,该第二光感光件包含一第二信道层,且该第一信道层的宽度实质上不同于该第二信道层的宽度。
15、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方法,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依据一环境光的一第一状态,该第一光感组件产生一第一信号,该第二光感组件产生一第二信号;
将一物体接近该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外表面时,会使得该环境光转变为一第二状态,并依据该第二状态,该第一光感组件产生一第三信号,该第二光感组件产生一第四信号;
分别计算该第一信号与该第三信号以及该第二信号与该四信号,以分别获得一第一信号绝对差值与一第二信号绝对差值;以及
依据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与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来切换该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二光感组件,以便于使用该第一光感组件与该第二光感组件其中一者,来决定该物体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实质上大于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时,使用该第一光感组件来决定该物体的位置;以及
当该第二信号绝对差值实质上大于该第一信号绝对差值时,使用该第二光感组件来决定该物体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设置至少一控制组件及至少一环境光感组件,该控制组件与该第一光感组件、该第二光感组件及该环境光感组件电性连接,其中该控制组件根据该环境光感组件所感测的该环境光的状态以选择性地切换该第一光感组件或该第二光感组件。
18、一种光电装置,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19、一种光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20、一种光电装置的触控方法,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方法。
CN2008101490727A 2008-09-22 2008-09-22 光电装置及其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46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90727A CN101354625B (zh) 2008-09-22 2008-09-22 光电装置及其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90727A CN101354625B (zh) 2008-09-22 2008-09-22 光电装置及其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4625A true CN101354625A (zh) 2009-01-28
CN101354625B CN101354625B (zh) 2010-12-08

Family

ID=40307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907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4625B (zh) 2008-09-22 2008-09-22 光电装置及其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4625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3421A (zh) * 2010-11-18 2011-05-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感应触控单元及触控显示面板
KR101591234B1 (ko) 2009-02-02 2016-02-02 애플 인크.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US9354761B2 (en) 2008-07-03 2016-05-31 Apple Inc. Display with dual-function capacitive elements
CN106648195A (zh) * 2015-10-28 2017-05-10 敦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9760200B2 (en) 2009-02-02 2017-09-12 Apple Inc.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10019103B2 (en) 2013-02-13 2018-07-10 Apple Inc. In-cell touch for LED
CN108319393A (zh) * 2017-12-19 2018-07-2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触控系统
US10133382B2 (en) 2014-05-16 2018-11-20 Apple Inc. 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10209813B2 (en) 2013-12-13 2019-02-19 Apple Inc. Integrated touch and display architectures for self-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CN109976583A (zh) * 2019-03-28 2019-07-0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光感触控显示板及光感触控方法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4761B2 (en) 2008-07-03 2016-05-31 Apple Inc. Display with dual-function capacitive elements
KR101683435B1 (ko) 2009-02-02 2016-12-06 애플 인크.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US9760200B2 (en) 2009-02-02 2017-09-12 Apple Inc.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KR101592465B1 (ko) * 2009-02-02 2016-02-05 애플 인크.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KR20160018862A (ko) * 2009-02-02 2016-02-17 애플 인크.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KR101591234B1 (ko) 2009-02-02 2016-02-02 애플 인크.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CN102073421B (zh) * 2010-11-18 2014-07-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感应触控单元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2073421A (zh) * 2010-11-18 2011-05-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感应触控单元及触控显示面板
US10019103B2 (en) 2013-02-13 2018-07-10 Apple Inc. In-cell touch for LED
US10809847B2 (en) 2013-02-13 2020-10-20 Apple Inc. In-cell touch for LED
US11086444B2 (en) 2013-12-13 2021-08-10 Apple Inc. Integrated touch and display architectures for self-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US10209813B2 (en) 2013-12-13 2019-02-19 Apple Inc. Integrated touch and display architectures for self-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US10133382B2 (en) 2014-05-16 2018-11-20 Apple Inc. 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CN106648195A (zh) * 2015-10-28 2017-05-10 敦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648195B (zh) * 2015-10-28 2023-07-07 敦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319393A (zh) * 2017-12-19 2018-07-2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触控系统
CN112527142A (zh) * 2017-12-19 2021-03-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触控系统
CN108319393B (zh) * 2017-12-19 2021-01-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触控系统
CN112527142B (zh) * 2017-12-19 2023-04-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触控系统
CN109976583B (zh) * 2019-03-28 2022-04-12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光感触控显示板及光感触控方法
CN109976583A (zh) * 2019-03-28 2019-07-0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光感触控显示板及光感触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4625B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4625B (zh) 光电装置及其触控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触控方法
EP3174044B1 (en) Pixel drive circuit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array substrate, and transparent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CN106096595B (zh)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其制作方法及指纹识别显示装置
CN105678255B (zh) 一种光学式指纹识别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1587256B (zh) 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0585475C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70443C (zh) 具有红外背光源和多触摸感应功能的显示器
WO2020259408A1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CN103218076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353814B (zh) 一种触控驱动电路、光学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2232210A (zh) 带光强度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13017628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324342B (zh) 触控显示装置
US20100277431A1 (en) Methods of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Touch Sensitive Interfaces Using Force/Deflection Sensing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CN106462308B (zh) 电容式传感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960372A (zh) 带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1477785A (zh) 影象显示系统与入射光线分布感测方法、显示器控制方法
CN102043272A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01377596B (zh) 显示装置及相关定位方法
US20180374911A1 (en) Photo sens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8227399A1 (zh) 光学生物识别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6415601A (zh)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812900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12676A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2830857B (zh) 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