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1050A - 基于改进争用的媒体接入机制 - Google Patents

基于改进争用的媒体接入机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1050A
CN101351050A CNA2008101334540A CN200810133454A CN101351050A CN 101351050 A CN101351050 A CN 101351050A CN A2008101334540 A CNA2008101334540 A CN A2008101334540A CN 200810133454 A CN200810133454 A CN 200810133454A CN 101351050 A CN101351050 A CN 101351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ion
node
message
communication channel
particip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34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1050B (zh
Inventor
王昭诚
王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1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1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0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是“基于改进争用的媒体接入机制”。本发明涉及通信节点的网络中的争用的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的主节点、通信网络的从节点装置、包括主节点装置和至少一个从节点装置的网络、以及节点的网络中的争用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争用的方法是在包括从节点的网络中的方法,所述从节点包括一组第一从节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参与争用的每一个第一从节点在与第一从节点相关联的争用窗口中发送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

Description

基于改进争用的媒体接入机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节点的网络中的争用的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的主节点装置、通信网络的从节点装置、包括主节点装置和至少一个从节点装置的网络以及节点的网络中的争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基于争用的媒体接入机制用于多个不同的通信网络协议。例如,在IEEE 802.16标准中,上行数据流(upstream)信道基于TDMA,并且由固定大小的小时隙(minislot)组成的各上行数据流帧分为测距周期(ranging period)、争用周期和数据发送周期。图1示出按照IEEE802.16标准的两个连续上行数据流帧以及多个连续争用周期(即连续帧的争用周期)。争用周期的每个小时隙对应于用于将带宽请求消息从订户台(subscriber station)(SS)发送到主站(master station)(MS)的机会。因此,各SS在争用周期中必须不发送超过一个带宽请求消息,并且SS用来发送消息的小时隙(伪)随机地确定。在争用周期的小时隙中同时传送两个或更多带宽请求消息时,可说是在小时隙中产生了冲突,并且MS无法连续接收冲突消息。由发送SS直接或间接地检测这种情况,并在下一帧的随机小时隙中重传冲突带宽请求消息。图1示出帧K-1中的两个成功传送请求以及帧K中的两个冲突请求。显然,当请求相互冲突时,媒体接入延迟增加。
在从专利申请US20060116092和EP07110084中可了解的波束方向性可控天线(设置成提供不同波束方向的定向天线)通信网络节点的情况下,因冲突请求引起的接入延迟的增加极为不利,因为要求节点执行的路径扫描活动增加节点间的连续通信可能性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这样一种系统中,两个节点的波束方向的各组合对应于节点之间可能的通信路径。在执行路径扫描时,连续转接通信路径(例如每帧一条路径),并且节点之间的通信仅在当前所选通信路径对于传送信息实际上是可靠的时才是可能的。由于可能的通信路径中只有极少数对于传送信息才是实际上可靠的,因此,这增加节点间的连续通信可能性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多个帧)。因此,基于现有技术争用的媒体访问机制对这种系统的应用导致极大的接入延迟。
IEEE 802.16上行数据流帧的测距周期还像争用周期那样用于争用目的。测距周期用于初始测距,其中,先前未连接到网络的节点可通过向MS发送对应消息,自行向网络指明其存在和识别码。显然,相对于测距周期,出现对于争用周期发生的同样问题。
但是,本发明还有利地用于更广义概念的争用系统,下面进行描述。
在争用中,竞争者节点(contestant node)竞争通信网络中的权限(right)或状态(status)(例如通信网络的传输介质的通信信道的独占发送权)。并不是可允许网络的所有节点参与争用,并且并不是允许参与争用的所有节点可以实际上参与争用并通过发送争用参与消息来成为竞争者节点。通过使用多址(例如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及其通信)的方法,物理传输介质可提供多个通信信道。与争用关联的是多个通信信道。通信信道的每一个可用于向争用主节点传送一个争用参与消息。准确来说,各通信信道是单接入通信信道,表示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或更多竞争者节点可使用通信信道以便向主节点传送争用参与消息。对于每一个竞争者节点,定义作为取自多个通信信道的通信信道的集合的争用窗口(window)。在争用中,各竞争者节点从节点的争用窗口中(伪)随机地选择通信信道,并使用所选通信信道来发送争用参与消息。因此,当至少两个竞争者节点确实使用同一个通信信道时,发生争用参与消息的冲突,这表示争用主控(master)无法成功地接收到冲突争用参与消息。当通信信道的集合的至少一个集合与通信信道的集合的至少另一个集合相互重叠时,可能发生冲突(以大于零的某个概率发生)。存在争用方案,其中所有集合重叠或者甚至是相同的。但是,一般来说,通信信道的集合根据(伪)随机过程来确定,使得它不能说成关于哪些集合相互重叠是先验的。因此,可以说:使用单接入通信信道来发送各争用参与消息,单接入通信信道适合于传送正好一个争用参与消息并且适合于仅在由竞争者节点的正好一个节点访问时才传送所述正好一个争用参与消息;以及存在两个或更多竞争者节点正使用(即,正访问)同一个通信信道以便发送争用参考消息的大于零的概率。这可通过又一种方式来阐明。由于各通信信道可看作是争用主节点的接收信道,因此可以说,存在由不同竞争者节点所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在争用主节点的接收信道中相互冲突、因而无法由争用主控接收的大于零的概率。
争用参与消息允许标识发送节点(例如通过包含发送节点的标识符或者通过包含唯一标识发送节点的实体的标识符)。可以准确地预先定义权限或状态。另一方面,争用参与消息可包含(更准确地)描述竞争者节点希望通过参与争用得到的权限或状态。当争用主控成功地接收到争用参与消息时,它将判定是否容许该权限或状态及其程度。状态可包括(独占)使用通信网络的资源的权限。
最后,在不容许该状态时,竞争者节点可根据另一个争用窗口、即根据取自多个通信信道的通信信道的另一个集合来重试发送争用参与消息。这个另一个集合可包含与通信信道的初始或先前集合不同数量的通信信道(例如在截取二进制指数补偿类型的争用解决方案中,这个另一个集合将包含比通信信道的初始或先前集合更多的通信信道)。因此,每个集合的通信信道的数量可取决于竞争者节点发送争用参与消息的先前尝试的次数。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争用通信网络中的权限或状态的改进方法,以及提供操作改进方法的通信装置和网络。
发明内容
这个问题通过在包括从节点的网络中的争用的方法得到解决,所述从节点包括一组第一从节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参与争用的每一个第一从节点在与第一从节点相关联的争用窗口中发送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
发送至少两个争用参与消息的优点在于,可增加连续传送至少一个争用参与消息的概率。一组第一从节点可包括所有从节点。
有利的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自动确定将由每个第一从节点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由此,如果所确定数量等于或大于二,则执行由参与争用的每一个第一节点发送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的步骤,并且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由所确定数量给出,以及如果争用参与消息的所确定数量为一,则不是执行由参与争用的每一个第一从节点发送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的步骤,而是执行由参与争用的每一个第一从节点在与第一从节点相关联的争用窗口中发送一个争用参与消息的步骤。
有利的是,网络包括主节点,所述主节点包括辐射或波发射器(wave emitter)和接收器,由此所述第一组第一从节点仅包括主节点能够根据辐射或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发射和接收的共同方向(commondirection)与其通信的从节点。
有利的是,自动确定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的步骤基于被允许参与争用的第一从节点的数量。
有利的是,自动确定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的步骤基于预计参与争用的第一从节点的数量。
有利的是,重复执行自动确定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的步骤。
有利的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在信标(beacon)周期和后续争用周期中,将信标信号从主节点重复发送到所述从节点并且将争用参与消息从所述从节点重复地发送到主节点。
有利的是,所述信标周期和所述后续争用周期共同形成路径扫描周期,由此,给定路径扫描周期的、并由给定从节点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以及所述给定路径扫描周期的信标信号使用同一个通信路径来传送,以及至少两个不同路径扫描周期的、并由给定从节点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不同路径扫描周期的信标信号使用不同通信路径来传送。
有利的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于每一个第一从节点,确定第一从节点是否在给定信标周期中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并且对于每一个第一从节点,确定通信信道的集合,各通信信道适合于传送正好一个争用参与消息,所述通信信道的集合对应于与第一从节点关联的所述争用窗口,因此,如果确定在给定信标周期中由第一从节点其中之一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则确定通信信道的集合包括来自给定信标周期之后的争用周期所提供的通信信道中的通信信道,以及如果确定在给定信标周期中没有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则确定所述通信信道的集合不包括来自给定信标周期之后的争用周期所提供的通信信道的通信信道。
此问题还通过包括从节点的通信网络的主节点装置得到解决,所述从节点包括一组第一从节点,所述主节点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它可用于接收在与一个第一从节点相关联的争用窗口中从那个第一从节点发送的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选择所接收的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其中之一以便进一步处理,以及忽略其它争用参与消息。
有利的是,通信单元适合于确定将由每个第一从节点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并发送所确定数量的争用参与消息。
有利的是,通信单元包括辐射或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由此所述一组第一从节点仅包括主节点装置能够根据辐射或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发射和接收的共同方向与其通信的从节点。
有利的是,争用参与消息的所确定数量取决于被允许发送争用参与消息的第一从节点的数量。
有利的是,争用参与消息的所确定数量取决于预计发送争用参与消息的第一从节点的数量。
有利的是,通信单元适合于重复确定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并将它设置成第一从节点。
有利的是,通信单元适合于分别在信标周期和后续争用周期中重复发送信标信号并接收争用参与消息。
有利的是,所述信标周期和所述后续争用周期共同形成路径扫描周期,由此,使用发射和接收的相同方向来发送和接收给定路径扫描周期的信标信号和争用参与消息,并使用发射和接收的不同方向来发送和接收至少两个不同路径扫描周期的信标信号和争用参与消息。
这个问题通过包括从节点的通信网络的从节点装置进一步得到解决,所述从节点包括一组第一从节点,所述从节点装置是所述一组第一从节点的成员,所述从节点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它适合于在与从节点装置相关联的争用窗口中发送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
有利的是,从节点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它适合于确定将在争用窗口中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
有利的是,在从节点装置所接收的信号中指明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并且控制单元适合于根据所接收信号来确定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
有利的是,控制单元适合于重复确定争用参与消息的数量。
有利的是,通信单元适合于分别在信标周期和后续争用周期中重复接收信标信号并发送争用参与消息。
有利的是,所述信标周期和所述后续争用周期共同形成路径扫描周期,由此,使用发射和接收的相同方向来接收和发送给定路径扫描周期的信标信号和争用参与消息,并使用发射和接收的不同方向来接收和发送至少两个不同路径扫描周期的信标和争用参与消息。
有利的是,控制单元适合于确定通信单元是否在给定信标周期中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并确定通信信道的集合,各通信信道用来传送正好一个争用参与消息,所述通信信道的集合对应于所述争用窗口,因此,如果确定在给定信标周期中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则确定所述通信信道的集合包括来自给定信标周期之后的争用周期所提供的通信信道中的通信信道,以及如果确定在给定信标周期中没有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则确定所述通信信道的集合不包括来自给定信标周期之后的争用周期所提供的通信信道中的通信信道。
可能的是,装置可以是主节点装置和从节点装置,并在角色之间动态改变。
此问题通过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主节点装置以及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从节点装置的通信网络进一步得到解决。
附图说明
图1示出IEEE 802.16MAC协议的上行数据流帧结构。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
图3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站节点和订户台节点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帧结构。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发送的带宽请求消息的一个示例。
图6示出表示订户台节点所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示出表示主站节点所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通信网络可基于任何传输介质,作为示例包括RF、光IR和超声传输介质。通信网络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通信网络可以是通信节点的任何网络,它例如可以是电信网络、包括单个装置或者可以是单个装置的组成部分的计算机网络(例如计算机或多核处理器中的数据总线连同所连接装置)。网络中的通信例如可基于全向(宽波束)天线或定向(窄波束)天线以及它们的组合。通信网络例如可以是单载波系统或多载波系统。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网络3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网络3包括主站(MS)节点1和多个订户台(SS)节点2-1、2-2、2-3、2-4。在没有对特殊SS节点进行寻址或者在对多个SS节点进行寻址时,将使用参考标号2。MS 1具有波束方向性可控天线,其中具有发射和接收的四个方向,从而产生发射和接收的四个通道(corridor),它们标记为I至IV,数量四只是一个示例。除了在图2中表示为不重叠之外,通道可以重叠。SS 2-3处于第一通道I中,并使用发射和接收的对应第一方向来与MS 1进行通信。SS 2-1和2-2处于第二通道II中,并根据发射和接收的对应第二方向来与MS 1进行通信。SS 2-4处于第四通道IV中,但是由于阻挡通信路径的视线的阻挡物体20以及反射发送信号的反射物体21而得到弯曲通信路径,SS 2-4根据与第三通道III对应的发射和接收的第三方向来与MS 1进行通信。除了图2中未示出之外,SS 2可根据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一个以上方向来与MS 1进行通信。
图3示出MS节点1和SS节点2。MS 1包括通信单元4-1。通信单元4-1包括发送和接收部分5-1以及控制单元6-1。发送和接收部分5-1包括常规波束方向性可控定向天线7-1和常规天线馈电电路8-1。SS 2包括通信单元4-2。通信单元4-2包括发送和接收部分5-2以及控制单元6-2。发送和接收部分5-2包括常规波束方向性可控定向天线7-2和常规天线馈电电路8-2。控制单元6-1、6-2可使用任何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例如硬连线逻辑、可编程微处理器以及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MS 1和SS 2可包括其它单元和子单元、如电源,但这些是技术人员已知的,为了清晰起见,图3中未示出。为节点1、2配备了波束方向性可控定向天线(beam steering directional antenna)7(即,具有多个可选择天线方向的天线)。与传统全向天线相比,定向天线7提供许多有益效果。最重要的包括空间再使用、覆盖范围和低干扰的显著增加。MS天线方向和SS天线方向的每个组合对应于空间不同的通信路径。因此,在节点1与2之间提供路径分集。在专利申请US20060116092和US20070037528中提供了利用波束方向性可控定向天线的这样一种系统的一个使用情况。在该实施例中,各SS节点从八个通信信道中选择用于发送带宽请求消息9(消息9如图5所示),由此,数量八只是一个示例。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帧结构。所示的是两个连续帧i和i+1,由此,索引i对帧计数。各帧包括信标周期10、争用周期12、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4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6,在其中分别发送和接收信标10、带宽请求消息9、上行链路数据14和下行链路数据16(在周期10、14和16的情况下,没有将单独的参考标号用于周期和相应的数据)。信标周期10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4对应于下行链路(将数据从MS 1传送到SS 2)。争用周期12和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6对应于上行链路(将数据从SS 2传送到MS 1)。信标周期10和争用周期12包含在扫描周期中,而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4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6包含在争用周期12之后的数据周期中。在数据周期中可存在多个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4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6,下面进行描述。争用周期12包括八个时隙(TS)18-1至18-8,它们对应于八个通信信道。MS 1是争用主节点,而SS 2是竞争者节点。根据信标10来提供MS 1与SS 2之间的同步。还根据信标10来确定信道质量。
首先描述MS 1仅与一个SS 2进行通信的情况。在给定帧的信标周期10和争用周期12中,使用同一个通信路径Ps。更正式来说,在帧i的扫描周期中使用路径Ps(i)。路径Ps逐帧改变(定期(例如循环)转接MS 1和SS 2的天线方向,因此,MS 1的天线方向或者SS 2的天线方向的任一个或者两个天线方向发生改变)。因此,Ps(i+1)不等于Ps(i)。在路径Ps为活动时,测量路径Ps的信道质量,并获得对应信道质量信息。路径Ps还用来交换控制信息(例如天线控制信息)。信道质量测量和控制信息交换基于信标周期10和争用周期12和/或这些周期中所传送的数据(即信标10和带宽请求消息9),但是也可涉及其它周期以及在扫描周期中使用路径Ps在MS 1与SS 2之间传送的数据/信号。路径Ps的定期(例如循环)切换(switching)对应于上述路径扫描。路径Ps对应于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以及SS 2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
在给定多个SS 2的情况下,MS 1的操作未改变,而每个SS 2就像之前描述的示范SS 2那样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多条路径Ps,因此,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对于所有路径是相同的,而各个SS 2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可以是不同的(无论如何,SS 2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相对于SS 2的取向(orientation))。为了描述这种情况,引入新的实体Ds。Ds(i)表示帧i的路径扫描周期中的天线方向组,并且包括那条路径扫描周期中的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以及SS 2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每个SS 2一个)。
现在,给出关于包括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4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6的数据周期的说明。再次首先描述MS 1仅与一个SS 1进行通信的情况。在给定帧的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4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6中使用同一个通信路径Pc。更正式来说,在帧i的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4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6中使用路径Pc(i)。路径Pc(i+1)时常等于路径Pc(i)。路径Pc用于通过路径Pc进行连接的MS 1与SS 2之间的(主要或高带宽)数据交换,并且称作当前路径。
信道质量信息用来构建和更新通信路径候选表。在当前通信路径Pc变得退化(degraded)或阻塞(例如由于移动到路径中的物体)的情况下,MS 1和MS 2通过将其天线转到其它方向,根据通信路径候选表将另一条路径设置为下一帧中的当前通信路径Pc,如专利申请US20060116092和EP07110084中所述。
引入实体Dc以便描述多个SS 2根据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共同方向来与MS 1进行通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MS 1的操作未改变,而每个SS 2就像之前描述的示范SS 2那样进行操作。Dc(i)表示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4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6中的天线方向组,并且包括那个周期中的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共同)方向以及SS 2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每个SS 2一个)。
现在处理多个SS 2根据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多个方向来与MS 1进行通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在给定帧的数据周期中可以仍然保持恒定,并且可以仅对于不同帧的数据周期改变。但是,这对应于以上所述的情况。另一方面,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可在给定帧的数据周期之内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给定帧的数据周期将包括多对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4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6。对于每一对,MS 1和对应SS 2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操作。对于每一对,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是恒定的,并且与每一对相关联的是描述MS 1和SS 2所使用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的变量Dc,如上所述。对于不同对,MS 1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有所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在单个争用周期12中提供争用窗口,该窗口提供SS 2通信信道18的集合,从该集合中选择用于发送对应数量的争用参与消息9(带宽请求消息9)的多个通信信道18。另外,由争用周期12中所提供的通信信道18(时隙18)来给出争用窗口,该窗口提供通信信道18的集合,SS 2从该集合中选择用于发送对应数量的争用参与消息9(带宽请求消息9)的多个通信信道18。换言之,由争用周期12给出争用窗口。
在更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之前,将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基于争用的媒体接入的一个示例以及发送一个以上争用参与消息的有益效果。
在假定两个SS 2参与争用的情况下,则根据现有技术,两个SS 2的每一个将随机选择争用周期12的八个时隙18其中之一,并且将使用所选时隙18来发送一个带宽请求消息9。当两个SS 2正使用同一个时隙18时存在冲突,并且MS无法接收到带宽请求消息9。这种情况下冲突的概率为1/8。这个概率对应于争用周期12中发送带宽请求的失败概率。
但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假定两个SS 2的每一个从争用周期12的八个时隙18中随机选择两个时隙18并且使用随机选择的两个时隙18来发送两个带宽请求消息9,两个消息9相互冲突的概率为1/28。这个概率对应于争用周期12中发送带宽请求的失败概率。这样,通过在争用周期12中发送一个以上带宽请求消息9,可极大地减小发送带宽请求的失败概率、因此极大地减小接入延迟。在多个带宽请求消息9的情况下,区分对应于将要传送的信息的带宽请求与各保持这个信息的带宽请求消息9是适当的。但是必须注意,仅当参与争用的SS 2的数量较小时,才减小失败概率。当该数量变得很大时,发送一个以上消息9的效果将会相反,并且失败概率将会增加。
两个SS 2-1、2-2发送两个带宽请求消息的一个示例如图5所示。第一SS 2-1已经选择时隙18-2和18-5,并使用所选时隙来传送两个带宽请求消息9-1和9-2。第二SS 2-2已经选择时隙18-2和18-7,并使用所选时隙来传送两个带宽请求消息9-3和9-4。尽管消息9-1和9-3相互冲突的事实,但带宽请求的发送对于SS 2-1和2-2将是成功的,因为消息9-2和9-4没有冲突并且可由MS 1连续接收。要注意,在使用定向天线的系统中,与使用全向天线的系统相比,可极大地减少由MS 1的特定天线方向所覆盖的SS 2的数量。已经描述了每个SS 2和每个争用窗口(争用周期12)发送一个以上带宽请求消息9的有益效果,现在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SS 2的每一个的通信单元4-2能够判定是否连续(successively)接收到信标10。例如可根据信标10中包含的已知前同步码以及根据使用检错码进行编码的信标10来进行这种判定。例如,当前同步码的正确接收符号的数量超过某个阈值并且当检错码没有指明发送差错时,认为信标被连续接收。在不满足这个条件时,认为信标10未被成功接收。
图6示出SS 2的每一个所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中,SS 2尝试接收下一个信标10,并进入步骤S12。信标10包括控制信息,它指明SS 2在争用窗口中将使用多少时隙18/带宽请求消息9来传送带宽请求。为了提供公平性,要使用的时隙18的数量对于接收信标10的所有SS 2都是相同的。此外,可将SS 2分为特定优先级类,由此仅在一组SS 2之内提供公平性(即相同数量的时隙9)。
在步骤S12中,控制单元6-2确定是否在步骤S10成功接收到信标10。如果没有,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10。如果是,则过程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控制单元6-2根据所接收控制信息来确定时隙18/带宽请求消息9的数量n。此后,过程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控制单元6-2确定是否需要参与争用。如果否,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10。如果是,则过程进入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控制单元6-2从争用周期12中随机(均等概率分布)选择n个时隙18,并传送n个带宽请求消息9,每个所选时隙一个消息9。带宽请求消息9可对应于任何类型的带宽请求。例如,带宽请求消息9可请求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容量(例如在上行链路数据周期14和下行链路数据周期16中),可请求单个数据流或多个数据流的带宽,可以是增量或合计请求,并且可指定相关服务质量。此后,该过程返回到步骤S10。
MS 1的控制单元6-1可用于确定SS 2的每一个将在争用窗口中用来传送带宽请求的时隙18/带宽请求消息9的数量。这个数量可以是但不要求是某种意义上的最佳数。例如,该数量可使接入延迟为最小,但除了接入延迟之外的其它特性也可以是相干的。例如,该数量可通过公式给出,该公式提供较好的系统性能并且是较容易计算的。然而,可以设想,MS 1所确定的时隙(发送概率)18的数量取决于参与争用的SS 2的估计数量。例如,要使用的时隙18的数量可随参与争用的SS 2的估计数量单调减小。可根据被允许参与争用的SS 2的数量来估计参与争用的SS 2的数量。还可根据例如存储在通信单元4-1的存储装置(未示出)中、SS 2的通信状态和/或通信历史记录来估计参与争用的SS2的数量。通信状态和通信历史记录具体可分别包括带宽分配状态和带宽分配历史记录。通信状态和通信历史记录可分别包括争用状态和争用历史记录(即,指明节点在过去利用其权限来参与争用的方式的历史记录)。除了提供SS 2的每一个特定的信息之外,通信状态和通信历史记录还可包含与平均SS 2相关的统计信息。还可根据SS 2的类型、通信容量和/或信息处理容量来估计参与争用的SS 2的数量。一般来说,对于某种争用,将参与争用的SS的数量与被允许参与争用的SS的数量相同。作为补充或替代,SS 2的每一个将在争用窗口中用来传送带宽请求的时隙18/带宽请求消息9的数量可能取决于争用周期12中的时隙18的数量或者取决于争用周期12中的可用时隙18的数量。对于每一帧,MS 1将计算正参与争用的SS 2的数量的新估计,并且将计算要使用的时隙18的新数量。
图7示出MS 1所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中,控制单元6-1确定SS 2的每一个将在下一个争用窗口(争用周期12)中用来传送带宽请求的时隙18/争用参与消息9的数量。为了提供公平性,要使用的时隙18的数量对于所有SS 2都是相同的。此外,可将SS 2分为特定优先级类,因此仅在一组SS 2之内提供公平性(即相同数量的时隙18)。此后,过程进入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通信单元4-1使用当前帧的扫描周期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来发送信标10,其中包含指明在步骤S20所确定的、要使用的时隙18/争用参与消息9的数量的控制信息。此后,过程进入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MS 1使用当前帧的扫描周期的发射和接收的方向,尝试接收来自SS 2的带宽请求消息9。此后,过程进入步骤S26。
对于每一个成功接收的带宽请求(即,在成功接收到与带宽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带宽请求消息9时),MS 1判定是否容许所请求带宽以及容许的程度。为了实现这个方面,执行步骤S26和S28。
在步骤S26中,控制单元6-1对于SS 2的每一个来选择争用周期中从SS 2所接收的带宽请求消息9的第一个,以便进一步处理。此后,过程进入步骤S28。
在步骤S28中,所选消息由MS 1采用常规装置(它可以是或者可以不是通信单元4-1的组成部分,并且例如可以是控制单元6-1的组成部分)、以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方式来处理,这里不作进一步描述。此后,过程返回到步骤S20,并对下一帧重复进行。
清楚地看到,带宽请求消息9只是争用参与消息的一个示例,并且相对于带宽请求消息9给出的任何规范(specification)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应当看作相对于一般争用参与消息所给出。
清楚地看到,时隙18只是通信信道的一个示例,并且相对于时隙18给出的任何规范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应当看作相对于一般通信信道所给出。
在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节点1与2之间的信息发送还可基于OFDM。
在上文中,假定在单个争用周期12中提供争用窗口,它提供SS 2从其中选择用于发送对应数量的争用参与消息9(带宽请求消息9)的多个通信信道18的通信信道18的集合。另外,假定由争用周期12中所提供的通信信道18来给出争用窗口,该窗口提供通信信道18的集合,SS 2从该集合中选择用于发送对应数量的争用参与消息9(带宽请求消息9)的多个通信信道18。可提供其中不满足这些假设的备选实施例,除了以下所述的某些明显改变(adaption)和明显差别之外,备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在备选实施例中,在多个争用周期12中提供通信信道18的集合,SS 2从该集合中选择用于发送对应数量的争用参与消息9(带宽请求消息9)的多个通信信道18。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某些种类的带宽请求消息(例如增量带宽请求),MS 1可能需要用于选择一个带宽请求消息的附加通信规则或附加信息。例如,MS 1可假定在通过向SS 2发送对应信息来容许带宽请求之后从SS 2所接收的第一带宽请求消息9对应于新的带宽请求,因此选择所接收消息9。或者,在另一个示例中,SS 2可将带宽请求的标识符包含在那个请求的各带宽请求消息9中。在这种情况下,MS 1选择从SS 2所接收的、具有与从SS 2(最近)接收的标识符不同的标识符的第一带宽请求消息9。从其中选择该标识符的空间无需很大。
在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中,SS 2从其中选择用于发送对应数量的争用参与消息9(带宽请求消息9)的多个通信信道18的通信信道18的集合由争用周期12中提供的通信信道18来给出或者仅包含其中的一部分。
该备选实施例和另外的备选实施例的组合是可行的。例如,在根据截取二进制指数补偿类型的争用解决方案来改变争用窗口的长度的自适应系统的情况下。这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获得:对于SS 2传送带宽请求的第一次尝试,通信信道18的集合由争用周期12的通信信道18的一半来给出。对于第二次尝试,通信信道18的集合由来自争用周期12的所有通信信道18组成,以及对于第三次尝试,通信信道的集合由两个争用周期12的通信信道18组成。
虽然参照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这只是作为示例,而不应当看作是限制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Claims (25)

1.一种包括从节点(2)的通信网络(3)的主节点装置(1),所述从节点包括一组第一从节点(2),所述主节点装置(1)包括:
通信单元(4-1),可用于:
接收在与一个第一从节点(2)相关联的争用窗口(12)中从那个第一从节点(2)发送的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9),
选择所接收的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9)其中之一以便进一步处理,并忽略其它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节点装置(1),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4-1)适合于:
确定将由每个第一从节点(2)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9)的数量,以及
发送所确定数量的争用参与消息(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节点装置(1),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4-1)包括辐射或波发射器和接收器(7-1),由此
所述一组第一从节点仅包括从节点(2-1,2-2),所述主节点装置(1)能够根据所述辐射或波发射器和接收器(7-1)的发射和接收的共同方向来与所述从节点通信。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主节点装置(1),其中:
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确定数量取决于被允许发送争用参与消息(9)的第一从节点(2)的数量。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主节点装置(1),其中:
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确定数量取决于预计发送争用参与消息(9)的第一从节点(2)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节点装置(1),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4-1)适合于:
重复确定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述数量并将该数量发送给所述第一从节点(2)。
7.如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节点装置(1),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4-1)适合于:
分别在信标周期(10)和后续争用周期(12)中重复发送信标信号(10)并接收争用参与消息(9)。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节点装置(1),其中:
所述信标周期(10)和所述后续争用周期(12)共同形成路径扫描周期,
由此
使用发射和接收的相同方向来发送和接收给定路径扫描周期的所述信标信号(10)和所述争用参与消息(9),以及
使用发射和接收的不同方向来发送和接收至少两个不同路径扫描周期的所述信标信号(10)和争用参与消息(9)。
9.一种包括从节点(2)的通信网络(3)的从节点装置(2),所述从节点(2)包括一组第一从节点(2),所述从节点装置(2)是所述一组第一从节点(2)的成员,
所述从节点装置(2)包括:
通信单元(4-2),适合于在与所述从节点装置(2)相关联的争用窗口(12)中发送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从节点装置(2),包括:
控制单元(6-2),适合于
确定将在所述争用窗口(12)中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9)的数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从节点装置(2),其中:
在由所述从节点装置(2)接收的信号中指明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述数量,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6-2)适合于
根据所接收的信号来确定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述数量。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从节点装置(2),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6-2)适合于
重复确定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述数量。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节点装置(2),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4-2)适合于
分别在信标周期(10)和后续争用周期(12)中重复接收所述信标信号(10)并发送争用参与消息(9)。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从节点装置(2),其中:
所述信标周期(10)和所述后续争用周期(12)共同形成路径扫描周期,
由此
使用发射和接收的相同方向来接收和发送给定路径扫描周期的所述信标信号(10)和所述争用参与消息(9),以及
使用发射和接收的不同方向来接收和发送至少两个不同路径扫描周期的所述信标信号(10)和争用参与消息(9)。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从节点装置(2),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6-2)适合于
确定所述通信单元(4-2)是否在给定信标周期(10)中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10),以及
确定通信信道(18)的集合,各通信信道(18)适合于传送正好一个争用参与消息(9),所述通信信道(18)的集合对应于所述争用窗口(12),
由此
如果确定在所述给定信标周期(10)中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10),则确定所述通信信道(18)的集合包括来自给定信标周期(10)之后的所述争用周期(12)所提供的通信信道(18)的通信信道(18),
以及
如果确定在所述给定信标周期(10)中没有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10),则确定所述通信信道(18)的集合不包括来自给定信标周期(10)之后的所述争用周期(12)所提供的通信信道(18)的通信信道(18)。
16.一种通信网络(3),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节点装置(1)以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9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节点装置(2)。
17.一种在包括从节点(2)的网络(3)中的争用的方法,所述从节点(2)包括一组第一从节点(2),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参与争用的每一个第一从节点(2)在与所述第一从节点(2)相关联的争用窗口(12)中发送(S18)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9)。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自动确定(S20)将由每个第一从节点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9)的数量,
由此,
如果所确定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二,则执行由参与所述争用的每一个第一从节点(2)发送(S18)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述步骤,并且根据所确定的数量来给出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述数量,以及
如果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确定数量为一,则不是执行由参与所述争用的每一个第一从节点(2)发送(S18)两个或更多争用参与消息(9)的所述步骤,而是执行由参与所述争用的每一个第一从节点(2)在与所述第一从节点(2)相关联的所述争用窗口(12)中发送一个争用参与消息(9)的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3)包括主节点(1),所述主节点(1)包括辐射或波发射器和接收器(7-1),由此
所述第一组第一从节点仅包括从节点(2-1,2-2),所述主节点(1)能够根据所述辐射或波发射器和接收器(7-1)的发射和接收的共同方向来与所述从节点通信。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
自动确定(S20)争用参与消息(9)的数量的所述步骤基于被允许参与所述争用的第一从节点(2)的数量。
21.如权利要求18、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
自动确定(S20)争用参与消息(9)的数量的所述步骤基于预计参与所述争用的第一从节点(2)的数量。
22.如权利要求28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重复执行自动确定(S20)争用参与消息(9)的数量的所述步骤。
23.如权利要求17至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在信标周期(10)和后续争用周期(12)中,将信标信号(10)从主节点(1)重复发送到所述从节点(2)并且将争用参与消息(9)从所述从节点(2)重复地发送到所述主节点(1)。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信标周期(10)和所述后续争用周期(12)共同形成路径扫描周期,
由此
使用同一个通信路径来传送给定路径扫描周期的、并由给定从节点(2)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9)以及所述给定路径扫描周期的所述信标信号(10),以及
使用不同的通信路径来传送至少两个不同路径扫描周期的、并由给定从节点(2)发送的争用参与消息(9)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不同路径扫描周期的所述信标信号(10)。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每一个第一从节点(2)来确定所述第一从节点(2)是否在给定信标周期(10)中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10),以及
对于每一个第一从节点(2)来确定通信信道(18)的集合,各通信信道(18)适合于传送正好一个争用参与消息,所述通信信道的集合对应于与所述第一从节点(2)相关联的所述争用窗口(12),
由此,
如果确定在给定信标周期(10)中由所述第一从节点(2)其中之一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10),则确定所述通信信道(18)的集合包括来自所述给定信标周期(10)之后的所述争用周期(12)所提供的通信信道(18)的通信信道(18),
以及
如果确定在给定信标周期中没有连续接收到信标信号(10),则确定所述通信信道(18)的集合不包括来自给定信标周期(10)之后的所述争用周期(12)所提供的通信信道(18)的通信信道(18)。
CN2008101334540A 2007-07-18 2008-07-18 基于改进争用的媒体接入机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1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112683.3 2007-07-18
EP07112683A EP2018085B1 (en) 2007-07-18 2007-07-18 Improved contention based media access mechanis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1050A true CN101351050A (zh) 2009-01-21
CN101351050B CN101351050B (zh) 2013-07-10

Family

ID=3882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345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1050B (zh) 2007-07-18 2008-07-18 基于改进争用的媒体接入机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90997B2 (zh)
EP (1) EP2018085B1 (zh)
CN (1) CN101351050B (zh)
DE (1) DE602007009967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897A (zh) * 2011-05-27 2014-02-19 京瓷株式会社 基站及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73600A1 (en) * 2007-05-01 200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uncompressed video having channel time blocks
US8837435B2 (en) * 2007-10-31 2014-09-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099187B1 (en) * 2008-03-07 2011-05-25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system using a new type of preamble for a burst frame
US8811420B2 (en) * 2009-01-05 2014-08-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ntion-based channel access for peer-to-peer conn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681455B2 (en) * 2010-01-28 2017-06-13 Alcatel Lucent Method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636861B2 (ja) * 2010-10-14 2014-1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4255063B (zh) 2011-11-08 2018-07-31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向通信网络提供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FR2996396A1 (fr) * 2012-09-28 2014-04-04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procede de gestion de communication, dispositifs et noeuds associes
TWI492576B (zh) * 2013-03-11 2015-07-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主從偵測方法以及主從偵測電路
TWI757217B (zh) * 2021-07-23 2022-03-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多點網路系統與網路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4765B1 (en) * 1998-05-22 2004-01-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chip delay access priority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GB0007337D0 (en) * 2000-03-28 2000-05-1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20030367A (ko) * 2000-10-17 2002-04-25 오길록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임의접속채널의 전송방법
DE10130145A1 (de) 2001-06-22 2003-01-02 Wella Ag Kationische Farbstoff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iese Verbindungen enthaltende Färbemittel
US7075902B2 (en) * 2002-02-11 2006-07-11 Hrl Laboratories, Llc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using directional signaling
WO2003098528A2 (en) * 2002-05-16 2003-11-27 Ruth Raphaeli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ance determination of rf tags
US7376143B2 (en) * 2003-09-30 2008-05-20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176797B2 (en) * 2003-10-31 2007-02-13 Li-Cheng Richard Zai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ctive RFID tags to provide a reliable and secure RFID system
EP2077686B1 (en) * 2004-11-19 2012-12-12 Sony Deutschland GmbH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729325B2 (en) * 2005-04-05 2010-06-01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Beamforming and distributed opportunistic schedu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904117B2 (en) * 2005-08-12 2011-03-08 Sibea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adaptive beamforming
US20080002734A1 (en) * 2006-06-29 2008-01-03 Haihong Zheng Contention window management for relay networks
US7978050B2 (en) * 2007-05-30 2011-07-12 Golba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to RF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897A (zh) * 2011-05-27 2014-02-19 京瓷株式会社 基站及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18085A1 (en) 2009-01-21
US20090022174A1 (en) 2009-01-22
CN101351050B (zh) 2013-07-10
EP2018085B1 (en) 2010-10-20
US7990997B2 (en) 2011-08-02
DE602007009967D1 (de) 201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1050B (zh) 基于改进争用的媒体接入机制
CN101159518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849779B (zh) 用于在微微网通信系统内发现邻者的方法和设备
KR101459746B1 (ko) 무선 근거리 통신망에서의 멀티캐스트 전송을 위한 장치
CN102067515B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中多播传送的竞争缓解
JP4050031B2 (ja) 時分割ユニバーサルマルチプル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
US8780881B2 (en) Adaptive polling for bursty wireless data traffic
CN101978761A (zh) 在包括多个节点的无线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
JPH054861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6800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network traffic
US5689503A (en) Random access system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366393B (zh) 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网络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US8331346B2 (en) Distributed context-aware scheduled access in a network
US11039286B2 (en) V2V interaction/V2IO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140119307A1 (en) Access method based on carrier sens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DK1781061T5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multiple sensor nodes in a sensor network
CN102098681B (zh) 自适应中继选择的协作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069915B (zh) 通信方法
CN102387550A (zh) 分级协作接入方法、协作节点及协作接入系统
US2013020501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node discovery messages
US20100303055A1 (en) Method for Assigning Data Messages to Time Slots in a Wireless Data Bus System Having Hidden Subscribers
CN1332544C (zh) 在无线网络中发送多媒体数据的方法
WO2018018602A1 (en) Methods, terminals, and base stations for end-to-end communication
CN108076533B (zh) 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KR101659717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매체 액세스를 허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네트워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