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9887A - 清洁介质及使用该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介质及使用该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9887A
CN101349887A CNA2007101858005A CN200710185800A CN101349887A CN 101349887 A CN101349887 A CN 101349887A CN A2007101858005 A CNA2007101858005 A CN A2007101858005A CN 200710185800 A CN200710185800 A CN 200710185800A CN 101349887 A CN101349887 A CN 101349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medium
cleaning
medium
slo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58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9887B (zh
Inventor
佐藤达哉
冈本洋一
渕上明弘
种子田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974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540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49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9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9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98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清洁介质及使用该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所述清洁介质在清洁槽内随同气流飞行以与待清洁的对象碰撞从而去除附在所述对象上的外部物质。该清洁介质包括与对象相接触的外表面以及保持不与对象接触的内表面。清洁介质是柔性的,并形成允许气流从外部流入清洁介质内表面的形状。

Description

清洁介质及使用该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固体清洁介质,所述固体清洁介质在不使用水或溶剂情况下,去除附在用于电子照相设备(例如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对象上的粉尘和微粒,例如附在形状复杂部件上的调色剂颗粒;以及一种使用该固体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通过使待清洁对象的连续引入从而达到更高清洁效率的固体清洁介质和干式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制造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办公设备制造厂商积极地致力于可循环利用活动,其中,使用过的产品和部件单元被从用户中收集,然后被拆散、清洁并再次装配,作为部件或作为树脂材料循环利用,以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的社会。为了循环利用用在这些产品和部件单元中的部件,需要一种去除附在被拆散的部件和单元上的微小的调色剂颗粒的工艺,用于清洁的目的。有关上述清洁,其重要议题在于降低成本和环境负荷。
在使用水或溶剂来去除附在部件和单元上诸如调色剂的污物的湿式清洁方法的情况下,对包含调色剂的废液进行处理以及与清洁之后的干燥处理相关的能量消耗,可能会导致在环境措施和节能措施方面的成本增加。
在使用吹气的干式清洁方法的情况下,其清洁动力不足以去除高粘性的调色剂,还需要在随后的诸如手工擦除的处理步骤。因此,在再循环和再利用产品中,清洁被认为是一个瓶颈处理步骤。在使用干冰喷抛(blast)清洁的情况下,大量干冰的使用会导致较高的运行成本和较重的环境负荷。
作为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干式清洁设备,所述设备利用弹性可变形的接触元件在旋转筒中搅动对待清洁的带电对象进行彻底放电,以降低附在所述对象上的粉尘的粘附力,并从而从所述对象中去除粉尘。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使用干性清洁介质的清洁方法。在该方法中,用于电子照相工艺中的显影剂(载体)被用作一种清洁介质,附在待清洁对象上的调色剂颗粒通过被吸附到清洁介质上而去除,由此实现干式清洁。
此外还使用了一种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中所公开的抛丸(Shot blasting)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为,通过将不锈微球或小的不锈件喷射在对象上来从待清洁对象中去除外部物质。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技术为,通过利用高速气流使粒状固体碰撞树脂容器表面来从树脂容器中去除污物。
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干式清洁设备。根据专利文献5,吸附颗粒的微粒清洁介质被导入待清洁的容器中,然后清洁喷嘴被插入该容器的开口中。清洁喷嘴在清洁容器中提供高速气流以吹动清洁介质,所述清洁介质去除粘附在清洁容器内表面上的颗粒。清洁介质与附在清洁喷嘴上的网孔相碰撞,使得网孔通过过滤来分离附在清洁介质上的颗粒并从而使清洁介质再生。气流吹动已再生的清洁介质,从而反复地清洁容器。
专利文献5的设备同时执行吹动清洁介质的操作和通过抽吸再生清洁介质的操作。
此外,专利文献6至10公开了一种使用柔性清洁介质的喷抛清洁技术,以避免在清洁期间毁坏待清洁对象或使待清洁对象产生变形。
专利文献11公开了一种使用薄的清洁介质的清洁方法,以实现更高的清洁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登记No.3288462
专利文献2:未审公开的日本专利公开No.2003-122123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登记No.2889547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登记No.3468995
专利文献5:未审公开的日本专利公开No.2005-329292
专利文献6:未审公开的日本专利公开No.2004-106100
专利文献7:未审公开的日本专利公开No.60-188123
专利文献8:未审公开的日本专利公开No.04-059087
专利文献9:日本实用新型登记No.2515833
专利文献10:未审公开的日本专利公开No.07-088446
专利文献11:未审公开的日本专利公开No.2007-29945
在专利文献1的干式清洁设备中,由搅动带来的接触元件的冲力不足够高到去除高粘性的粉尘的程度。
专利文献2的干式清洁设备需要改进清洁介质的清洁度来改进清洁质量。气体循环(旋风方法)的离心分离效果对于所述目的来说,其分离动力是不足的。此外,为了改进清洁质量,在清洁介质吸附并保持住调色剂之后,有必要反复地替换清洁介质,从而导致清洁的低效以及需要大量的清洁介质。
专利文献3和4的干式清洁设备将金属微球、小的金属件或粒状固体用作清洁介质,在从对象中去除污物期间,所述清洁介质刮擦待清洁对象的表面并使其粗糙,因此不能用于待清洁对象不允许被损坏的情况。
专利文献5的干式清洁设备同时执行吹动清洁介质的操作和利用抽吸再生清洁介质的操作,其对于清洁小型容器是有效的。然而,在清洁大的清洁槽时,例如在其中,清洁介质被引入并移动,由于使清洁介质飞起的分散的能量,清洁介质并不是四处飞而是待在同一地点。因此,清洁介质飞行和再生性能降低,从而引起清洁性能的降低。
专利文献6至10的干式清洁设备要求长时间的清洁,同时难以去除高粘性的颗粒。
在专利文献11的干式清洁设备中,清洁介质附在清洁槽的壁上,使得用于清洁的清洁介质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清洁效率的下降。
此外,在清洁处理后从对象上去除清洁介质的步骤中,附在对象上的清洁介质增加了用于去除清洁介质的时间。而且,清洁介质常常进入对象的连接处和接合处或清洁槽的连接处和接合处,从而也增加了用于去除清洁介质的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事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干式清洁介质的运动速度和清洁度来改进清洁质量和清洁效率。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干式清洁的清洁介质,其能够清洁部件,而不损坏部件,并且即使部件具有复杂形状也不会留下未清洁区域;以及一种使用该固体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简化附在已清洁部件上的清洁介质的去除步骤,以减少与清洁处理相关的操作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介质,所述清洁介质在清洁槽中随同气流飞行,以与待清洁的对象碰撞以此来去除附在对象上的外部物质。该清洁介质清洁介质包括与对象相接触的外表面以及保持不与对象接触的内表面。清洁介质是柔性的,并形成允许气流从外部流入清洁介质内表面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该设备包括:循环气流发生单元,用于产生高速气流以使清洁介质在清洁槽中飞行;清洁介质加速单元,用于释放高速气流以使飞行的清洁介质与待清洁的对象碰撞,使得诸如粉尘或颗粒的附在对象上的外部物质被去除;以及清洁介质再生单元,用于抽吸和去除附在与对象发生碰撞的清洁介质上的外部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介质,所述清洁介质在清洁槽中随同气流飞行,以与待清洁的对象碰撞以此来去除附在对象上的外部物质。清洁介质包括具有从平底部分伸出的竖直部分的柔性的薄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柔性的清洁介质在清洁槽中随同气流飞行,以与待清洁的对象碰撞,以此来去除附在对象上的外部物质。清洁介质与对象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因此单次的碰撞可以覆盖较大的接触面积。此外,当与对象碰撞的冲击力是较大的,则清洁介质沿着对象的形状弯曲。因此,即使对象具有复杂形状,清洁介质也可以清洁对象,从而改进清洁质量、清洁效率。
此外,当与对象碰撞的冲击力是较大的,清洁介质发生弯曲以吸收能量。因此清洁介质不会损坏对象,从而清洁稳定,对象再次使用,以及有助于能量节约。
附图说明
图1是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清洁介质的构成;
图2A和图2B的示图用于解释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如何去除附在待清洁对象上的外部物质;
图3的示图说明了附在待清洁对象上的板状清洁介质;
图4A和图4B的示图各说明了陷入待清洁的间隙中的板状清洁介质;
图5的示图说明了附在待清洁对象上的管状清洁介质;
图6的示图说明了陷入待清洁对象的间隙中的管状清洁介质;
图7A至7C是透视图,各示出了棱柱形的管状清洁介质;
图8A至图8C是透视图,各示出了在端部具有锐角的清洁介质;
图9A和图9B是透视图,各示出了具有不同直径的两个开口的清洁介质;
图10是透视图,示出了带有折痕的清洁介质;
图11A和图11B是透视图,各示出了具有薄片的清洁介质;
图12A和图12B的示图用于解释具有薄片的清洁介质的制造方法;
图13是透视图,示出了袋状的管状清洁介质;
图14A和图14B的示图用于解释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如何去除附在待清洁对象上的外部物质;
图15的示图说明了附在待清洁对象上的袋状的清洁介质;
图16的示图说明了陷入待清洁对象的间隙中的袋状的清洁介质;
图17的示图用于解释袋状的清洁介质的制造方法;
图18A至18C是透视图,各示出了锥形的袋状清洁介质;
图19是透视图,示出了带有折痕的袋状清洁介质;
图20是示意性的截面正视图,说明了干式清洁设备的构成;
图21是示意性的截面侧视图,说明了干式清洁设备的构成;
图22是示意性的截面图,说明了在清洁槽底面中的凹槽;
图23是剖面的侧视图,示出了喷嘴的构成;
图24是示意图,示出了喷嘴旋转机构的构成;
图25的示图用于解释来自喷嘴的气流如何使清洁介质与待清洁对象相碰撞;
图26是第二干式清洁设备的构成图;
图27A和图27B是截面图,各示出了第二干式清洁设备的清洁槽的形状;
图28A和图28B是示意图,各示出了清洁介质再生单元的构成;
图29是方框图,示出了第二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控制单元的构成;
图30A和图30B是方框图,示出了第二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单元的构成;
图31是时间图,示出了第二干式清洁设备的清洁操作;
图32A至图32C的示图示出了通过循环气流来运送沉积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上的清洁介质的例子;
图33A至图33C的示图示出了通过循环气流来运送沉积的清洁介质的比较性实例;
图34A至图34C的示图说明了清洁待清洁对象的操作;
图35的示图用于解释从清洁介质加速单元的加速喷嘴中喷射的气体如何使清洁介质与待清洁对象相碰撞;
图36A和图36B的示图各示出了形成循环气流的气体循环通路的内壁的构成;
图37A和图37B是示意性的截面图,各示出了在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中具有气体流动导向板的清洁槽;
图38A和图38B是示意性的截面图,各示出了具有倾斜底面的清洁槽;
图39是第三干式清洁设备的构成图;
图40是方框图,示出了第三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控制单元的构成;
图41是方框图,示出了第三干式清洁设备的控制单元的构成;
图42是第四干式清洁设备的构成图;
图43是方框图,示出了第四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控制单元的构成;
图44是方框图,示出了第四干式清洁设备的控制单元的构成;
图45的示图用于解释第四干式清洁设备如何使清洁介质与待清洁对象相碰撞;
图46是时间图,示出了带有粗清洁操作以及擦除操作的清洁操作;
图47A和图47B是第五干式清洁设备的构成图;
图48是具有飞行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和对象检测单元的第六干式清洁设备的构成图;
图49是飞行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的光电传感器的构成图;
图50是方框图,示出了具有飞行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和对象检测单元的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控制单元的构成;
图51是时间图,说明了第六干式清洁设备的清洁过程;
图52是第七干式清洁设备的构成图;
图53A至图53C-2的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清洁介质的实例;
图54A-1至图54B-2的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清洁介质的另一实例;
图55的示图用于解释图54A-1和图54A-2的清洁介质的制造方法;
图56A和图56B的示图用于解释图54A-1至图54A-2的清洁介质的制造方法;
图57的示图用于解释图54B-1至图54B-2的清洁介质的另一种制造方法;
图58A和58B的示图用于解释图54B-1和图54B-2的清洁介质的制造方法;
图59A至图59C的示图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清洁介质的效果;
图60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清洁介质的改进的例子;
图61示图用于解释图60的清洁介质的制造方法;
图62A和图62B的示图用于解释图60的清洁介质的效果;
图63A至图63F的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清洁介质的另一实例;
图64的示图用于解释图63C的清洁介质的制造方法;
图65A和65B的示图用于解释图63C的清洁介质的制造方法;
图66A和图66B的示图用于解释图63A至图63F的清洁介质的效果;和
图67A和图67B的示图用于解释清洁介质如何去除附在待清洁对象上的外部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清洁介质1的结构。参照图1,清洁介质1是柔性的并形成为管状。如图2A和图2B所示,清洁介质1与高速气流2一起飞行以去除附在待清洁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4,例如包括调色剂的粉尘。清洁介质1的材料、重量、大小、形状等等可以根据对象3的性质(例如形状和材料)以及在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的性质4的性质(例如颗粒大小和附着力)来决定。
提供气流来使清洁介质1飞行的吹气单元布置在与对象3的固定位置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吹气单元的例子包括吹风机、压缩气体源、气管、吹气喷嘴、喷射装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来使清洁介质1与由吹气单元提供的气流2一起飞行。例如,清洁介质1可以与气体预先混合,以使得其与气流2吹出。或者,清洁介质1可以放置在吹气单元的出口。
从而,在气流2的通道中的大量清洁介质1随同气流2飞行。许多清洁介质1与对象3相接触或相碰撞以擦去外部物质4,从而清洁对象3的表面。与诸如刷、线和刮刀的固定清洁单元不同,清洁介质1可以四处移动并进入对象3的每个角落,从而改进清洁效果。
连接到压缩气体源的吹气喷嘴可作为产生气流2使清洁介质1飞行的吹气单元。吹气喷嘴的上述使用能够提供高速气流2,同时改进清洁介质1的清洁性能。气流2的速度越高,清洁介质1与对象3的接触越频繁,从而减少清洁对象3所需时间以及增加清洁效率。
如上所述,由于用于清洁对象3的清洁介质1是柔性的,因此其可弯曲地与对象3相接触或相碰撞,这样就能够减少对对象3的冲击并改进清洁效率。此外,如图2A所示,如果对对象3的冲力较大,由于柔性,清洁介质1可以弯曲以吸收冲击。与普通的喷射材料或滚筒介质材料不同,它能够最小化诸如由于过大能量的碰撞而损坏对象3之类的风险。清洁介质1在接触或碰撞中产生弯曲而不是反冲,其引起非弹性的碰撞。因此,清洁介质1具有与对象3更大的接触面积以及从对象3中去除更多数量的外部物质4,达到更高的清洁效率。
与其它形状的清洁介质相比,管状清洁介质1的使用可以显著地增加清洁性能。这是因为管状清洁介质1在跟随气流2的能力方面(即高速飞行的能力和进行复杂运动的能力)以及在接触或碰撞时的特性方面(例如,边缘的效果、滑动接触、弯曲的效果)要优于其他形状的清洁介质。
下面描述跟随气流2的能力。当在投影面积较大的方向上接收气流的动力时,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以高速飞行。这是因为相对于气体动力,它的重量极其小。此外,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在投影面积较小的方向上具有较小的气体阻力。当在上述方向飞行时,高速运动可以持续较长的距离。清洁介质1的速度越高,清洁介质1的能量就越大,从而产生由接触而施加给对象3的更大的力以及更高的清洁质量。此外,清洁介质1的速度越高,与对象3的接触频率更高,从而产生改进的清洁效率。而且,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的气体阻力根据其方向具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不仅可以随同气流2一起移动,而且可以进行复杂的运动,例如在飞行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由于高速气流2的效果,在对象3的四周产生气体湍流。此外,由于气体湍流的漩涡,稍微具有重量的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绕着其自身旋转并循环以反复地接触对象3。从而清洁介质1可以提供较高的清洁性能和较高的清洁效率,即使当对象3具有相对复杂的形状。
下面描述关于接触或碰撞的特性。如图2A所示,当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首先在其端部发生碰撞时,冲击动力集中于该端部,因此虽然清洁介质1的重量较小,但还是能施加足够的动力以去除外部物质4。此外,如果冲击力较大,由于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产生弯曲以吸收冲击,由于气体的粘性阻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碰撞,其引起非弹性的碰撞。因而增加了清洁介质1与对象3相接触的时间,从而能够改进清洁性能。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在碰撞中不大可能产生反冲。当清洁介质1成角度地发生碰撞,清洁介质1在对象3上滑动,如图2A所示。因此,清洁介质1具有与对象3更大的接触面积以及从对象3中去除更多数量的外部物质4,从而达到更高的清洁效率。
相反,典型的喷射材料或弹性海绵材料很可能在碰撞中产生反冲,这意味着在碰撞中与对象3的接触效率并不如柔性的管状材料1的高。此外,在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的情况下,在接触或碰撞时的与滑动接触相关的擦除运动和刮擦运动,趋向于在平行于接触面的方向上施加力给外部物质4。众所周知的是,通常,如果在平行于上面附有外部物质4的表面的方向上施加力,而不是在垂直于上面附有外部物质4的表面的方向上施加力,可以利用较小的力去除外部物质4。传统的粒状海绵和粒状泡沫由于它们的柔性因而是可变形的,因此在碰撞中可以具有与对象3更大的接触面积,但是很可能产生反冲和翻转,不能提供与滑动接触相关的擦除运动和刮擦运动。因此不能产生用于去除外部物质4的剪切力,从而使得对于高粘性的外部物质4,粒状海绵和粒状泡沫的清洁性能比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更低。
以上说明为什么相对于具有相对复杂形状的部件,相比其他形状的清洁介质,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表现出更高的清洁性能和更高的清洁效率的原因。这些显著的特点并不是由传统的喷射材料、滚筒介质材料、粒状海绵或粒状泡沫所提供的。
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的合适形状可以是1至1000mm2侧面积以及1至500μm的管壁厚度。清洁介质1的合适材料的例子包括树脂管、热塑性弹性体管、橡皮管、布管、纸管和金属管。然而并非限制于此,如上所述,清洁介质1的材料、重量、大小等等可以根据对象3的性质(例如形状和材料)以及在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4的性质(例如颗粒大小和附着力)来决定。
虽然各种柔性的材料可用作清洁介质1,但是从由弯曲运动产生的非弹性碰撞从而提高清洁效率的方面考虑,材料的根据ASTM D882的弹性模量优选为4GPa或更小。从由滑动接触而产生的擦除运动期间克服阻力的方面考虑,弹性模量优选为0.2GPa或更大。例如,普通树脂的使用能提供柔性和耐用性,保证清洁介质1可反复利用一长段时间而不损坏对象3。聚乙烯的使用具有经济效益,允许成本的降低。在多种类型的外部物质4存在于对象3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种材料用于清洁上述多种类型的外部物质4。例如,树脂管不适合于吸附并去除油污,但是由于其低吸附性能所以可由干式清洁轻易地进行再生。相反,布适合于吸附并去除油污,但是不能由干式清洁轻易地再生同时不能重复使用。尤其在反复使用清洁介质1的情况下,由于要求机械强度,树脂和金属材料要优于纸和布材料。金属材料通过应变的反复施加会产生塑性变形,因此,与诸如树脂管、热塑性弹性体管和橡皮管相关或一同相连的微聚合物的化合物要优于金属材料。特别地,与橡皮管相比,树脂管和热塑性管更可能使与对象3产生非弹性碰撞,因此在清洁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从以上所述可以清楚的是,由于对象3的清洁性能根据材料而变化,因此总的清洁性能可以使用由多种不同材料制成的清洁介质1而得到增强。
被配置成随同气流2飞行的清洁介质1的一个问题在于,在清洁期间,清洁介质1由于与清洁槽的壁、待清洁对象3或其他清洁介质1的摩擦而带电。特别地,当为了减少清洁时间清洁介质1被高速飞行时,产生了更多的摩擦,使得电荷数量在短时间内增大。因此,由于静电效应,清洁介质1经常附在清洁槽的壁上或待清洁的对象3上。尤其在柔性的板状清洁介质1p的情况下,清洁介质1p的形状跟随与其接触的对象3的形状,清洁介质1p可能与清洁槽的壁或对象3的表面紧密接触,如图3所示。一旦清洁介质1p与清洁槽的壁或对象3的表面紧密接触,气流2可以进入的在清洁介质1p和清洁槽的壁或对象3的表面之间的空间减小。这使得难以利用电晕放电单元来对清洁介质1p进行放电,因为电离子几乎不能进入在清洁介质1p和清洁槽的壁或对象3的表面之间的空间中。因此,清洁介质1p继续保持附在清洁槽的壁上或对象3的表面上。
参照图4A和图4B,清洁介质1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清洁介质1p可能会陷入待清洁对象3中的连接处和接合处、或清洁槽中的连接处和接合处。
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用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p的数量减小,从而导致清洁效率的下降以及清洁时间的加长。而且,在从已清洁的对象3中去除清洁介质1p的过程中,需要一长段时间来去除清洁介质1p。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用了管状清洁介质1。由于气流可以在清洁介质1的内表面上流动,因此即使如上所述,清洁介质附在或陷入待清洁的对象或清洁槽中时,清洁介质可以再次随同在清洁介质内表面上流动的气流飞行。
具体来说,在清洁处理中,即使管状清洁介质1附在清洁槽(或对象3,如图15所示)上,气流2也可以在管状清洁介质1的内表面上流动。当气流2流入管状清洁介质1,并且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清洁介质1的气流的力要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1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并因此可以再次飞行。因而,能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在与清洁槽的壁相接触的清洁介质1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使得清洁介质1放电,从而提高使清洁介质1反复飞行的效果。
即使如图6所示,管状清洁介质1陷入在对象3的连接处或接合处或者在清洁槽的连接处或接合处的间隙5中,气流2撞击暴露在间隙5外面的清洁介质1的内表面,以使清洁介质1再次飞行,从而防止清洁介质1的积聚。
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3中去除清洁介质1的处理中,当产生气流流入管状清洁介质1并且从对象3的表面上分离清洁介质1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1从对象3中分离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在与对象3相接触的清洁介质1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使得清洁介质1放电,从而提高去除清洁介质1的效果。
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以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的减少,以及由于能防止清洁介质1在对象3的间隙处的积聚从而可以允许清洁介质1与对象3的重新接触,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3中去除清洁介质1的过程中,当产生气流流入清洁介质1并撞击清洁介质1时,清洁介质1再次飞行,从而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为了易于清洁介质1的反复飞行,清洁介质1的宽度并没有特别地限制,只要其大于在对象3的连接处和接合处的、以及在清洁槽中的连接处和接合处的间隙的宽度和厚度。可以通过将管切成预定长度的区段来生产清洁介质1。
管状清洁介质1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它能提供柔性。除了图1所示的圆筒形状之外,管状清洁介质1的形状的例子包括,三棱柱形状、四角柱形状和六方柱形状,如图7A至图7C所示。在具有圆筒形状的管状清洁介质1的情况下,由于在与对象3碰撞时清洁介质1的状态是固定的,减小了清洁结果的变化。在具有棱柱形状的管状清洁介质1的情况下,由于清洁介质1包括长的直边,因此具有与对象3更大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清洁性能。
如图8A至图8C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管状清洁介质1可以形成为使得它的侧面和至少一个开口端面形成如图8A至图8C所示的锐角。锐角部分可以到达对象3中的凸起或凹进部分以及凹槽,从而减小残留的外部物质4。从以上所述可以清楚的是,由于对象3的清洁性能根据清洁介质1的形状而变化,因此总的清洁性能可以通过使用多种不同形状的清洁介质1而得到增强。
如图9A和图9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介质1可以具有比另一个开口端部直径更小的开口端部。具有不同直径开口端部的清洁介质1可以清洁带有较小开口端部的凸起和凹进部分,以及可以清洁带有较大开口端部的广阔区域。因此,总的清洁性能可以通过使用单一种类的清洁介质1而得到增强。可以这样来生产该清洁介质1,例如,将热缩管切成预定长度的区段,然后局部加热该区段的一个开口端部以减少直径。
如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介质1在其侧面可以具有折痕7。具有折痕7的清洁介质1利用折痕7可以清洁凸起和凹进部分以及凹槽。此外,由于折痕7,清洁介质1在与对象3碰撞时可以被轻易地收缩,从而防止对对象3的破坏并由于非弹性碰撞而提高清洁效率。该清洁介质1可以通过,例如,将管折叠以制造折痕,然后将该管切成预定长度的区段,进行生产。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介质1在侧面可以包括柔性的薄片8。在侧面包括柔性的薄片8的清洁介质1利用柔性的薄片8可以清洁凸起和凹进部分以及凹槽。薄片8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以合适的确定,以不减少总的清洁介质1的柔性。该清洁介质1可以通过,例如,如图12A所示,焊接其间具有隔离物10的一对管子的对侧,然后将该管切成预定长度的区段,进行生产。
虽然上述的实施例给出这样的情况:其中的管状清洁介质1用于去除附在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4,形成为袋状的、在一个端部具有开口的清洁介质1a可以用于去除附在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4。
图13是透视图,示出了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清洁介质1a被形成为在一个端部具有开口的圆锥形状。如图14A和图14B所示,清洁介质1a随同高速气流2飞行,以去除附在待清洁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4,例如包括调色剂的粉尘。清洁介质1a的材料、重量、大小、形状等等可以根据对象3的性质(例如形状和材料)以及在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4的性质(例如颗粒大小和附着力)来决定。由于从开口端部流入清洁介质1的气流不能从清洁介质1中流出,因此相比管状的清洁介质1,该清洁介质1更加容易飞行。
提供气流来使清洁介质1a飞行的吹气单元布置在与对象3的固定位置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吹气单元的例子包括吹风机、压缩气体源、气管、吹气喷嘴、喷射装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来使清洁介质1a随同由吹气单元提供的气流2飞行。例如,清洁介质1a可以与气体预先混合,以使得其随同气流2吹出。或者,清洁介质1a可以放置在吹气单元的出口。
从而,在气流2的通道中的大量清洁介质1a随同气流2飞行。许多清洁介质1与对象3相接触到或相碰撞以擦去外部物质4,从而清洁对象3的表面。与诸如刷、线和刮刀的固定清洁单元不同,清洁介质1a可以四处移动并进入对象3的每个角落,从而改进清洁效果。
连接到压缩气体源的吹气喷嘴可作为产生气流2使清洁介质1a飞行的吹气单元。这种吹气喷嘴的用户能够提供高速气流2,同时改进清洁介质1a的清洁性能。气流2的速度越高,清洁介质1a与对象3的接触越频繁,从而减少清洁对象3所需时间以及增加清洁效率。
如上所述,由于用于清洁对象3的清洁介质1a是柔性的,因此其可弯曲地与对象3相接触或相碰撞,这样就能够减少对对象3的冲击并改进清洁效率。此外,如图14A所示,如果对对象3的冲力较大,由于柔性,清洁介质1a可以弯曲以吸收冲击。与普通的喷射材料或滚筒介质材料不同,它能够最小化诸如由于过大能量的碰撞而损坏对象3之类的风险。清洁介质1a在接触或碰撞中产生弯曲而不是反冲,其引起非弹性的碰撞。因此,清洁介质1a具有与对象3更大的接触面积以及从对象3中去除更多数量的外部物质4,达到更高的清洁效率。
与其他形状的清洁介质相比,袋状清洁介质1a的使用可以显著地增加清洁性能。这是因为袋状的清洁介质1a在跟随气流2的能力方面(即高速飞行的能力和进行复杂运动的能力)以及在接触或碰撞时的特性方面(例如,边缘的效果、滑动接触、弯曲的效果)要优于其他形状的清洁介质。
下面描述跟随气流2的能力。当从开口端面接收气流的动力时,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以高速飞行。当在上述状态飞行时,高速运动可以持续较长的距离。清洁介质1a的速度越高,清洁介质1a的能量就越大,从而产生由接触而施加给对象3的更大的力以及更高的清洁质量。此外,清洁介质1的速度越高,与对象3的接触频率更高,从而产生改进的清洁效率。而且,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的气体阻力根据其方向具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不仅可以随同气流2一起移动,而且可以进行复杂的运动,例如在飞行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由于高速气流2的效果,在对象3的四周产生气体湍流。此外,由于气体湍流的漩涡,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绕着其自身旋转并循环以反复地接触对象3。从而清洁介质1a可以提供较高的清洁性能和较高的清洁效率,即使当对象3具有相对复杂的形状。
下面描述关于接触或碰撞的特性。如图14A所示,当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a首先在其端部发生碰撞时,冲击动力集中于这个端部,因此虽然清洁介质1a的重量较小,但还是能施加足够的动力以去除外部物质4.此外,如果冲击力较大,由于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产生弯曲以吸收冲击,由于气体的粘性阻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碰撞,其引起非弹性的碰撞。因而增加了清洁介质1与对象3相接触的时间,从而能够改进清洁性能。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在碰撞中不太可能产生反冲。当清洁介质1a成角度地发生碰撞时,清洁介质1a在对象3上滑动,如图14A所示。因此,清洁介质1a具有与对象3更大的接触面积以及从对象3中去除更多数量的外部物质4,从而达到更高的清洁效率。
此外,在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的情况下,在接触或碰撞时的与滑动接触相关的擦除运动和刮擦运动,趋向于在平行于接触面的方向上施加力给外部物质4。
以上说明了为什么相对于具有相对复杂形状的部件,相比其他形状的清洁介质,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表现出更高的清洁性能和更高的清洁效率的原因。这些显著的特点并不是由传统的喷射材料、滚筒介质材料、粒状海绵或粒状泡沫所提供的。
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的合适形状可以是1至1000mm2侧面积以及1至500μm的管壁厚度。清洁介质1a的合适材料的例子包括树脂管、热塑性弹性体管、橡皮管、布管、纸管和金属管。然而并非限制于此,如上所述,清洁介质1a的材料、重量、大小、形状等等可以根据对象3的性质(例如形状和材料)以及在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4的性质(例如颗粒大小和附着力)来决定。
虽然各种柔性的材料可用作清洁介质1,但是从由弯曲运动产生的非弹性碰撞从而提高清洁效率的方面考虑,材料的根据ASTMD882的杨氏(Young’s)模量优选为4GPa或更小。从由滑动接触而产生擦除运动期间克服阻力方面考虑,杨氏模量优选为0.2GPa或更大。例如,普通树脂的使用能提供柔性和耐用性,保证清洁介质1可反复利用一长段时间而不损坏对象3。聚乙烯的使用具有经济效益,允许成本的降低。在多种类型的外部物质4存在于对象3上的情况下,可能是使用多种材料用于清洁上述多种类型的外部物质4。例如,树脂管不适合于吸收并去除油污,但是由于其低吸附性能可以由干式清洁轻易地进行再生。相反,布适合于吸收并去除油污,但是不能由干式清洁轻易地再生同时不能重复使用。尤其是在反复使用清洁介质1a的情况下,由于要求机械强度,树脂和金属材料要优于纸和布材料。金属材料通过应变的反复施加会产生塑性变形,因此,与诸如树脂管、热塑性弹性体管和橡皮管相关或一同相连的微聚合物的化合物要优于金属材料。特别地,与橡皮管相比,树脂管和热塑性管更可能使与对象3产生非弹性碰撞,因此在清洁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从以上所述可以清楚的是,由于对象3的清洁性能根据材料而变化,因此总的清洁性能可以使用由多种不同材料制成的清洁介质1a而得到增强。
在清洁处理中,即使袋状清洁介质1a附在清洁槽(或对象3,如图15所示)上,气流2仍可以在袋状清洁介质1a的内表面上流动。当气流2在管状清洁介质1a的内表面上流动,并且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清洁介质1a的气流的力要大于静电引力,清洁介质1a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并因此可以再次飞行。因而,能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a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在与清洁槽的壁相接触的清洁介质1a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从而对清洁介质1a放电,由此提高使清洁介质1a反复飞行的效果。
即使如图16所示,袋状清洁介质1a陷入在对象3中的连接处或接合处的或者在清洁槽的连接处或接合处的间隙5中,气流2撞击暴露在间隙5外面的清洁介质1a的内表面,以使清洁介质1a再次飞行,从而防止清洁介质1a的积聚。
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3中去除清洁介质1a的处理中,当产生气流流入袋状清洁介质1a并且从对象3的表面上分离清洁介质1a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1a从对象3中分离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在与对象3相接触的清洁介质1a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以向清洁介质1a放电,从而提高去除清洁介质1a的效果。
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以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a的数量的减少,以及由于能防止清洁介质1a在对象3的间隙处的积聚从而可以允许清洁介质1a与对象3的重新接触,由此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3中去除清洁介质1a的过程中,当产生气流流入清洁介质1a并撞击清洁介质1a时,清洁介质1a再次飞行,从而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为了易于清洁介质1a的反复飞行,清洁介质1a的宽度并没有特别地限制,只要其大于在对象3中的连接处和接合处的、以及在清洁槽中的连接处和接合处的间隙的宽度和厚度。该清洁介质1a可以通过,例如如图17所示,利用具有多个凸出的压模102和103对板状材料100进行压模,进行生产。除了压模,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例如真空模塑和加压模制。
袋状清洁介质1a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它能提供柔性。除了如图13所示的圆锥形状之外,袋状清洁介质1a的形状的例子包括棱锥形状,例如三边棱锥形状、四边棱锥形状和六边棱锥形状,如图18A至18C所示。在具有圆锥形状清洁介质1a的情况下,由于在与对象3碰撞时清洁介质1a的状态是固定的,减小了清洁结果的变化。在具有棱锥形状的管状清洁介质1a的情况下,由于清洁介质1a包括长的直边,因此具有与对象3更大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清洁性能。
如图1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介质1a在其侧面可以具有折痕7。具有折痕7的清洁介质1a利用折痕7可以清洁凸起和凹进部分以及凹槽。此外,由于折痕7,清洁介质1a在与对象3碰撞时可以被轻易地收缩,从而防止对对象3的破坏并由于非弹性碰撞而提高清洁效率。该清洁介质1a可以通过,例如如上所述将板状材料100进行压模,然后制造折痕,进行生产。
清洁介质1和1a的每一个都优选由抗静电材料制成或包括抗静电材料。为了达到有效的抗静电性能,清洁介质1(1a)的表面电阻优选为1010Ω/sq或更小。在清洁介质1(1a)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下,清洁介质1(1a)其本身是抗静电的。在清洁介质1(1a)由树脂制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下列任何类型的抗静电技术,所述抗静电技术通常分为三类,即糅合类型、涂层类型、上述两个类型的组合。
揉合类型是将抗静电剂糅合预先糅合在树脂中。揉合类型可分为无拉伸类型、双轴向拉伸类型和膨胀类型。在使用离子导电的情况下,抗静电剂的例子包括本领域所公知的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亲水的高分子。在使用电子导电的情况下,本领域所公知的金属颗粒、导电颗粒(导电的碳、氧化物半导体等等)、导电聚合物可以作为导电填充料。涂层类型是在清洁介质1(1a)的表面上涂覆抗静电剂,从而形成提供抗静电能力的层。可以使用的抗静电剂合适用于涂层,其可以选自本领域公知的水、油、有机、无机、聚合体的抗静电剂。所述层通常具有亚微米厚度,但可以是0.1μm或更小以发挥其效果。
该清洁介质1(1a)的使用可以防止由于摩擦而引起的电荷增加,可以减少使清洁介质1(1a)被吸附到清洁槽的壁上或待清洁对象3上的静电效应。因此,该清洁介质1(1a)可以利用减少的气流2从清洁槽的壁上或对象3上分离,从而允许缩小气流发生设备并使能量消耗减少。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改进清洁介质1和1a反复飞行的效果。
清洁介质1(1a)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用铁磁材料进行覆盖。例如,可以在清洁介质1(1a)的内表面上应用磁力(例如γ离子氧化物和钴掺杂离子氧化物)以及作为粘结剂的合成树脂的混合物。或者,将钴沉积在清洁介质1(1a)的外表面上,然后将清洁介质1(1a)从里到外地翻过来。可形成薄膜的其他可磁性吸引的材料也可以作为用于覆盖内表面的铁磁材料。在这种结构的清洁介质1(1a)的情况下,由磁力发生单元产生的磁力可以施加从清洁槽的壁上或从对象3上分离清洁介质1(1a)的力。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3上去除清洁介质1错的处理中,即使清洁介质1(1a)附在对象3上或陷入对象3中的间隙中,当由诸如永久磁铁和电磁体的磁力发生单元产生的磁力、以及流入清洁介质1中的气流的用于从对象3中分离清洁介质1(1a)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1(1a)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并因此可以再次飞行。因此,该清洁介质1(1a)可以利用减少的气流2从清洁槽的壁上或对象3上被分离,从而允许缩小气流发生设备并使能量消耗减少。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改进清洁介质1和1a反复飞行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清洁介质1(1a)内表面上的磁性材料并不直接接触对象3,从而能防止对象3被磁性材料所污染。
清洁介质1(1a)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用发光材料或光反射材料进行覆盖。在这种情况下,清洁介质1(1a)可以由能将来自发光材料或光反射材料的光进行传递的材料制成。例如,如果光储存材料被用于覆盖清洁介质1(1a)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色素可以在清洁处理之前经受紫外线幅射,以使得清洁介质1(1a)可以发光。因此,残留在对象3上的清洁介质1(1a)可以通过清洁介质1(1a)发出的光而被很快地检测。此外,清洁介质1(1a)的光被诸如调色剂的外部物质4所阻挡,使得通过光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光数量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清洁前后清洁介质1和1a的光的数量的变化程度,能够确定清洁介质1(1a)的污染度以及清洁处理的进程。如果荧光物质被用于覆盖清洁介质1(1a)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则在光检测中进行紫外线幅射以检测可见光,从而确定清洁介质1(1a)的污染度以及清洁处理的进程。如果光反射被用于覆盖清洁介质1(1a)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则在光检测中进行光的辐射以检测反射光,从而确定清洁介质1(1a)的污染度以及清洁处理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清洁介质1(1a)内表面上的发光材料或其他光反射性材料并不直接接触对象3,从而能防止对象3被发光材料或其他光反射材料所污染。
下面描述一种使用清洁介质1或清洁介质1a(在下文中称为清洁介质1)的干式清洁设备11。图20和图21说明了干式清洁设备11的结构。具体来说,图20是干式清洁设备11的示意性的截面正视图,而图21是干式清洁设备11的示意性的截面侧视图。参照图20和图21,干式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槽12、圆柱形网孔13、类型1的喷嘴14、拐角挡板15、类型2的喷嘴16、类型2喷嘴的旋转马达17、类型2喷嘴的传送马达18、工件保持单元19、工件水平旋转马达20、工件摆动马达21、同步皮带22和23、旋转接头24以及摆杆机构25。
清洁槽12具有盒子形状用于容纳待清洁的对象3以及清洁介质1(两者都未示出),同时包括盖12a,所述盖12a被打开和关闭用于放置和移出对象3。为了使清洁介质1能随同来自具有使清洁介质1飞行与扩散功能的类型1的喷嘴14的气流轻易地飞行,优选在底面12b和壁12c之间的连接处消除直角角落和锐角角落,如图21所示。因此,在连接处布置有拐角挡板15以形成钝角或平滑的连接,使得被导向底面12b的气流变成上升气流,使清洁介质1沿着壁12c向上飞行。因此,它能够轻易地使在清洁槽12的底面12b上的清洁介质1飞行和扩散。优选形成多个圆柱形弯曲的R凹槽,或者可以形成凹进弯曲的凹处12d,如图22的示意性的局部截面图所示,使得来自类型1的喷嘴14的气流被导向底面12b。利用这种结构,上升气流在底面12b沿着R凹槽或凹处12d而产生,增加了停在清洁槽12底面12b上的清洁介质1的飞行和扩散的效果。因此,可能使大量清洁介质1与待清洁的对象3碰撞,从而产生有效的清洁。凹进曲线可以合理的进行选择,可以是球体的一部分、椭圆体的一部分等等。
用于从清洁槽12中排出已从对象3中去除的外部物质4的出口12e设置在一个壁12e上。出口12e连接到过滤器和集尘器(两者都未示出)。出口12e设置有圆柱形网孔13,其防止清洁介质1从清洁槽12中排出。圆柱形网孔13可以由金属网等制成,其具有大量开口,开口大小允许诸如粉尘的从对象3上被去除的外部物质4通过,清洁介质1则无法通过。网孔13优选为这样:其具有较小的气体阻力,而且外部物质4不能轻易地附在其上。当清洁介质1被吸附到并接触于圆柱形网孔13时,诸如粉尘的附在清洁介质1上的外部物质4被擦去或被击走,以从清洁介质1中分离。然后外部物质4通过圆柱形网孔13从出口12e被排出到清洁槽12的外部。
类型1的喷嘴14提供了防止网孔13堵塞的功能,以及使清洁介质1飞行和扩散的功能。具体来说,每个喷嘴14由吹气喷嘴形成,其具有许多对准空心圆筒的轴方向的小孔,以使清洁介质1在清洁槽12中飞行和扩散。喷嘴14包括喷嘴定位与定向变化单元,并被配置成由马达(未示出)所驱动,以在清洁操作其间往复旋转或摆动。当喷嘴14被提供有穿过旋转接头并沿图21中的箭头A所指方向旋转的压缩气体时,喷嘴14流出由箭头B指示的气流,其可以在整个清洁槽12中循环,使得在清洁槽12底面12b上的清洁介质1如箭头C所指示的沿着底面12b和壁12c被吹起,并再次在清洁槽12四周飞行。因此,能够防止清洁介质1停留在清洁槽12的某些地方而不飞行和扩散。喷嘴14布置在圆柱形网孔13的内部,并也用于使吸附并积聚在圆柱形网孔13上的清洁介质1在清洁槽12中再次飞散。即,喷嘴14防止网孔13被吸附并积聚在网孔13上的清洁介质1所完全地阻塞。
类型2的喷嘴16提供了加速清洁介质1的功能,以及使清洁介质1飞行和扩散的功能。大量的类型2的喷嘴16设置在清洁槽12的内部,以使飞行在清洁槽12内的清洁介质1朝向待清洁的对象3加速。虽然常规的吹气喷嘴可用作喷嘴16,然而优选使用利用了附壁效应的注射喷嘴,以减少由大量喷嘴16引起的耗气量。利用附壁效应的气体喷嘴可以产生相当于压缩气体体积的几倍至二十倍体积的气流,因此可以在较小耗气量的情况下加速大量的清洁介质1。目前已知有多种类型的利用附壁效应的注射喷嘴。图23示出了适用一个上述注射喷嘴的喷嘴16的例子。如图23所示,喷嘴16包括:具有抽吸口161的抽吸部分162;以及在抽吸部分162的外表面的出口侧具有压缩气体供应口163的运送部分164。喷嘴16被配置成:由于从压缩气体供应口163朝着运送部分164的运送口165流动的高速气流而从抽吸部分162中吸入气体,以及从运送口165释放相当于从压缩气体供应口163中供应的压缩气体体积的几倍至二十倍体积的气体。清洁介质1穿过喷嘴16,并因此可以被有效地加速。由于清洁介质1可以被有效地加速,所需的清洁性能甚至可以利用较小的气体供应而达到。如果气体供应的体积一样,相比常规的吹气喷嘴,利用附壁效应的吹气喷嘴可以达到更高的清洁性能。不同于类型1的喷嘴14的情况,由于在类型2的喷嘴16和对象3之间没有障碍物,因此对象3可以直接经受加速的气流以及清洁介质1的能量,从而达到去除外部物质4的较高性能,即高清洁性能。喷嘴16的定位与定向可以变化以改变喷嘴16的吹的位置和吹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从而可以均匀地清洁对象3并减少清洁所需的时间。
为了改变类型2的喷嘴16的定位与定向,如图20和图21所示,被布置在清洁槽12的底面12b和壁12c上的喷嘴16由喷嘴旋转马达17进行旋转或摆动,布置在清洁槽12的盖12a上的喷嘴16由喷嘴传送马达(未示出)进行直线地往复移动。旋转喷嘴16的旋转机构的一个例子示出在图24中。布置在底面12b和壁12c上的每个喷嘴16通过连接在旋转接头24上的空心的喷嘴旋转轴25而被保持。喷嘴旋转轴(摆杆机构)25包括同步轮26。同步皮带27在同步轮26上运转,所述同步轮26被喷嘴旋转马达17所旋转。通过驱动喷嘴旋转马达17同时从压缩气体供应管28通过旋转接头24和空心的喷嘴旋转轴25供应压缩气体给喷嘴16,喷嘴16被摆动或转动。因此,喷嘴16可以自由地移动、转动和变速。
工件保持单元19包括例如在旋转轴19b上的5个工件保持器19a,用于保持待清洁的对象3。工件保持单元19被可旋转的空心轴29所保持,并通过附在清洁槽12的底面12b上的、通过同步皮带22传送到空心轴29的工件水平旋转马达20的旋转扭矩而在水平面内被旋转。工件摆动马达21的扭矩通过同步皮带23传送到空心轴29内部的同心轴30,然后通过旋转齿轮24和摆杆机构25摆动工件保持器19a,如图20的箭头D所示。由于工件保持器19a是可转动和可摆动的,因此能够使对象3从各个角度经受清洁介质1,从而即使对象3具有复杂形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均匀地清洁对象3。
下面描述由干式清洁设备11执行的利用清洁介质1的用于从对象3中去除外部物质4按一定次序步骤的清洁操作。
飞行、扩散、加速以及使清洁介质碰撞的步骤包括:
(1)将清洁介质1放入清洁槽12中。对象3被工件保持单元19所保持,关闭清洁槽12的盖12a。然后,供应压缩气体给喷嘴14与面对清洁槽12底面12b的喷嘴16,以使在底面12b上的清洁介质1沿着清洁槽12的底面12b和壁12c被吹起,以飞行和扩散。
(2)如图25所示,压缩气体供应给面对对象3的喷嘴16以对在清洁槽12内飞行的清洁介质1进行加速,使得清洁介质1以高达例如10m/s的速度与对象3碰撞。
(3)面对对象3的喷嘴16被摆动或往复移动用于改变其定位与定向(吹的方向),从而均匀地清洁对象3的整个表面。由于喷嘴16的定位或定向(吹的位置或吹的方向)发生变化,喷嘴16可以提供使清洁介质1飞行和扩散的功能以及使清洁介质1加速和发生碰撞的功能。
(4)工件保持单元19被水平地转动和摆动以改变喷嘴16和对象3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清洁介质1均匀地接触或碰撞对象3的整个表面。
通过清洁介质接触进行清洁的步骤包括:
(5)清洁介质1以高速与待清洁的对象3发生接触或碰撞,从而击走附在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4。被击走的外部物质4进入圆柱形网孔13,被朝着出口12e流动的气流运送进圆柱形网孔13的内部,并被排出清洁槽12。
(6)由于清洁介质1与待清洁对象3的接触或碰撞,对象3上的一些外部物质4被附在清洁介质1上。清洁介质1被朝着出口12e流动的气流运送,以朝着圆柱形网孔13而被吸附。
去除附在清洁介质上的粉尘的步骤包括:
(7)已经朝着圆柱形网孔13被吸附的清洁介质1与网孔13接触或碰撞,使得附在清洁介质1上的外部物质4从清洁介质1中分离并被排出清洁槽12。放电单元(例如用于产生电离气体的电离器)可以设置在网孔13的附近。如果清洁介质1被放电单元放电,则在清洁介质1和外部物质4之间的静电引力被减弱,从而更加易于外部物质4的分离。
(8)由于出口12e的引力而被附在网孔13上的清洁介质1由于喷嘴14的转动而在清洁槽12内再次飞行。
重复上述步骤,使得清洁介质1在清洁槽12内循环,从而将外部物质4从对象3中高效地去除。即使粉尘具有相对较高的粘性并因此难以通过仅靠吹气来去除,然而高速飞行的清洁介质1能使粉尘从对象3中去除。此外,圆柱形网孔13有效地去除附在清洁介质1上的外部物质4,使得清洁介质1能保持较高的清洁度。这防止了附在清洁介质1上的外部物质4再次粘到对象3上,从而达到较高的清洁质量。
步骤(1)和步骤(2)可以交替地进行,或者可以交替地或同时地进行。在步骤(1)和步骤(2)同时进行的情况下,由于压缩气体并不是同时使用用于飞行和扩散清洁介质1以及用于加速清洁介质1,因此即使压缩气体的供给能力有限,也能具有飞行或扩散清洁介质1的足够效果以及加速清洁介质1的足够效果。如果压缩气体的供给能力足够高,则飞行和扩散清洁介质1的步骤以及加速清洁介质1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因此,大量的清洁介质1可以被轻易地得到供应,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均匀地清洁对象3。
在利用飞行的清洁介质1进行清洁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即清洁介质1由于与清洁槽12的壁12c、待清洁的对象3或其他的清洁介质1发生摩擦而带电。特别地,当为了减少清洁时间清洁介质1被高速飞行时,产生了更多的摩擦,使得电荷数量在短时间内增大。因此,由于静电效应,清洁介质1被吸附在清洁槽12的壁12c上或待清洁的对象3上。尤其是清洁介质1具有柔性、其形状跟随与之接触的对象的形状的情况下,清洁介质1与清洁槽12的壁12c或待清洁对象3的表面紧密地接触。一旦清洁介质1与清洁槽12的壁12c或对象3的表面紧密接触,在清洁介质1和清洁槽12的壁12c或对象3的表面之间,气流2可以进入的空间减小。这使得难以利用电晕放电单元来对清洁介质1进行放电,因为电离子不能进入在清洁介质1和清洁槽12的壁12c或对象3的表面之间的空间中。因此,清洁介质1继续保持附在清洁槽12的壁12c上或对象3的表面上。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用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减小,从而导致清洁效率的下降以及清洁时间的加长。而且,在清洁处理之后,在从已清洁的对象3中去除清洁介质1的过程中,需要一长段时间来去除清洁介质1。利用图1、7A-11B、13、18A-18C和19所示中的一种清洁介质,即使清洁介质1被吸附在清洁槽12的壁12c上等等,气流可以流入清洁介质1中。当气流流入清洁介质1中,并且从清洁槽12的壁12c上分离清洁介质1的气流的力要大于静电引力,清洁介质1从清洁槽12的壁12c上分离并因此可以再次飞行。因而,能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电晕放电单元可以设置在清洁槽12的壁12c上,其在与清洁槽12的壁12c相接触的清洁介质1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以对清洁介质1进行放电,从而提高去除清洁介质1的效果。柔性的清洁介质1的使用不仅能达到较高的清洁质量和较高的清洁效率,而且还能提供防止损坏对象3的有利效果。
工件保持单元19被水平地转动和摆动,而面对对象3的喷嘴被摆动或往复移动用于改变其定位与定向(吹的方向)。这就能够使清洁介质1从各种方向与对象3的整个表面发生接触或碰撞,从而即使对象3具有复杂形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均匀地清洁对象3。可选地,保持对象3的工件保持单元19可以缓慢地上下移动。
虽然如上所述喷嘴16配置成被转动或移动,然而或者也可以提供具有不同吹的方向和位置的大量喷嘴16。上述喷嘴16的选择使用可以提供与转动和移动喷嘴16的情况一样的效果。
下面描述使用柔性清洁介质1的第二干式清洁设备11a。参照图26,第二干式清洁设备11a包括清洁槽41、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以及清洁介质再生装置44。
清洁槽41是基本长方体的空心结构。清洁槽41包括在顶面的对象入口45并具有一个开口底部,通过该对象入口45待清洁的对象3被放入。清洁槽41设置有盖46,所述盖打开和关闭对象入口45。清洁介质再生装置44布置在清洁槽41的开口底部上。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设置在清洁槽41的一个侧壁的内表面上,如图27A所示。侧壁、底面和顶面的内表面形成了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在形成循环通路的这些内表面之间的连接处的角落可以形成如图27A所示的曲线,或形成如图27B所示的预定角度9,从而使循环气流有效地循环。当预定角度θ在范围120度至150度时,循环气流可以在减小的阻力情况下发生循环。
虽然常规的吹气喷嘴可用作喷嘴16,然而优选使用如图23所示的利用了附壁效应的注射喷嘴。因此相比使用常规的吹气喷嘴,它能够减少压缩气体的消耗,并在减少的能量的情况下循环清洁介质。此外,它能够在清洁槽41内保持负压,以防止粉尘泄露到清洁槽41的外部。作为压缩气体的替代物,可以使用氮气、二氧化碳气体、诸如氩气的惰性气体或其他任何合适的气体。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在清洁槽41的一个侧壁上在底面附近布置有面朝上的抽吸口以及面朝下的排出口,所述侧壁形成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
参照图26,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包括在垂直于形成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的内表面的表面上的多个加速喷嘴431a排;以及在与加速喷嘴431a所在表面相对的背面加速喷嘴431b排。由诸如压缩机或压力槽的压缩气体源供应的压缩气体被运送经过每个加速喷嘴431a和431b,从而使清洁介质1与对象3碰撞。加速喷嘴431a和431b优选为注射喷嘴,如同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的情况。
参照图28A的透视图以及图28B的示意性的局部截面图,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如此配置,使得布置在清洁槽41底部的分离元件441和罩(hood)442形成了封闭空间。封闭空间通过抽吸管47连接到集尘单元(未示出),其包括负压产生单元以在罩442的内部保持负压。分离元件441由多孔的元件制成,例如金属网、塑料网、网孔、冲压金属板和狭缝板,其具有允许气体和颗粒穿过但不允许清洁介质1穿过的大量小孔。因此,从对象3中分离的外部物质、由于碰撞而碎裂或磨损的清洁介质1、以及由于长期使用弹性下降的清洁介质1被排出。
参照图29、30A和30B的方框图,干式清洁设备11的控制单元50连接到每个气流循环电磁阀52,所述电磁阀打开和关闭将要被从压缩气体供应单元56供应到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的压缩气体的气体管;加速电磁阀53,其打开和关闭将被供应到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的压缩气体的气体管;加速气流转换控制阀54,其对压缩气体的目的地在设置在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相对表面上的加速喷嘴431a和431b之间进行转换;以及再生电磁阀55,其打开和关闭连接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和集尘单元57的抽吸管47。控制单元50根据从激活单元51提供的驱动信号来控制每个电磁阀的操作。
在干式清洁设备1a中,通过工件保持单元48而被保持的对象3通过工件运送单元49被放入到清洁槽41中。然后,诸如调色剂的附在对象3上的外部物质4通过在清洁槽41中循环柔性的清洁介质1而被去除。上述操作将参照图31的时间表在下面进行描述。
柔性的清洁介质1被放入清洁槽41中并积聚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分离元件441上。然后,被工件保持单元48保持的对象3通过对象入口45被放入清洁槽41中并被工件运送单元49定位在初始位置。盖46关闭对象入口45,以使得清洁槽41被密封。然后,操作激活单元51,以输入清洁开始信号到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50首先打开气流循环电磁阀52,以将诸如压缩气体从压缩气体供应单元56(例如压缩机)供应到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以使循环气流发生单元产生沿着由清洁槽41内表面形成的循环通路流动的循环气流。循环气流沿着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分离元件441流动;从侧向撞击积聚在分离元件441上的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如图32A所示;并逐渐地从顶部分解清洁介质1的堆积以在清洁槽41的纵向方向上吹起并传送清洁介质1,如图32B和32C所示,从而使清洁介质1飞行。由于使清洁介质1飞行的循环气流从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中被直接运送进入清洁槽41中,因此能够施加较大的冲击力在积聚的清洁介质1上,并因此使积聚的清洁介质1随同循环气流飞行。
在清洁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即清洁介质1由于与清洁槽41的壁、待清洁的对象3或其他的清洁介质1发生摩擦而带电。特别地,当为了减少清洁时间使清洁介质1高速飞行时,会产生更多的摩擦,使得电荷数量在短时间内增大。因此,由于静电效应,清洁介质1被吸附在清洁槽41的壁上或待清洁的对象3上。尤其是清洁介质1具有柔性、其形状跟随与之接触的对象的形状的情况下,清洁介质1与清洁槽41的壁或待清洁对象3的表面紧密地接触。一旦清洁介质1与清洁槽41的壁或对象3紧密接触,在清洁介质1和清洁槽41的壁12c或对象3的表面之间,气流2可以进入的空间减小。这使得难以利用电晕放电单元来对清洁介质1进行放电,因为电离子不能进入在清洁介质1和清洁槽41的壁或对象3的表面之间的空间中。因此,清洁介质1继续保持附在清洁槽41的壁上或对象3上。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用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减小,从而导致清洁效率的下降以及清洁时间的加长。而且,在清洁处理之后,在从已清洁的对象3中去除清洁介质1的过程中,需要一长段时间来去除清洁介质1。利用图1、7A-11B、13、18A-18C和19所示中的一种清洁介质,即使清洁介质1被吸附在清洁槽41的壁上或对象3上,气流可以流入清洁介质1中。当气流流入清洁介质1中,并且从清洁槽41的壁上或从对象3上分离清洁介质1的气流的力要大于静电引力,清洁介质1从清洁槽41的壁12上或从对象3上分离并因此可以再次飞行。因而,能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电晕放电单元可以设置在清洁槽41的壁上,其在与清洁槽41的壁相接触的清洁介质1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以对清洁介质1进行放电,从而提高去除清洁介质1的效果。即使清洁介质1陷入在对象3中的连接处或接合处的或者在清洁槽的连接处或接合处的间隙中,气流撞击暴露在间隙外面的清洁介质1的内表面,以使清洁介质1再次飞行,从而防止清洁介质1的积聚。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以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的减少,以及由于能防止清洁介质1在对象3的间隙处的积聚从而可以允许清洁介质1与对象3的重新接触,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3中去除清洁介质1的过程中,通过产生被导向清洁介质1的内表面的气流以及使气流撞击清洁介质1,清洁介质1再次飞行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在通过利用气流来运送清洁介质1使积聚的柔性清洁介质1飞行的情况下,例如如图33A所示,如果垂直于清洁介质1的积聚方向的气流被从裂缝443中提供,则需要有足够高的能量的压缩气体来吹起所有的积聚的清洁介质1。因此,积聚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越多,如图33B所示的吹起清洁介质1的难度就越大。可能可以吹起覆盖在气流从中被运送的狭缝443上的清洁介质1。然而,由于积聚的柔性清洁介质1具有较低的可动性,即使狭缝443四周的表面朝着狭缝443倾斜,在狭缝442周围的清洁介质1仍会残留而没有被吹走。因此,难以使所有积聚的清洁介质1飞行。相反,在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产生沿着由清洁槽41内表面形成的循环通路而流动的循环气流、并从侧向撞击积聚在分离元件441上的柔性清洁介质1的情况下,可以在减少的能量的情况下使积聚的清洁介质1飞行,这就允许减少供应给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的压缩气体的数量。如果清洁介质1通过气流在管道或软管被运送,则清洁介质1可能陷入管道或软管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清洁槽41的壁形成了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因此能够使清洁介质1在清洁槽41的内部飞行而不存在清洁介质1陷入循环通路中的风险。
用于产生循环气流的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在清洁槽41的一个侧壁上在底面附近布置有面朝上的抽吸口以及面朝下的排出口,所述侧壁形成了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因此,即使清洁介质1以一定间距与排出口相隔,也能够将沿着底面的气流的较大的力施加给积聚在清洁槽41底部的分离元件441上的清洁介质1,因而能沿着清洁槽41的壁传送大量的清洁介质1。此外,进入抽吸口的清洁介质1被扩散并具有较低的空间密度,从而不会堵塞抽吸口。因此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可以稳定地产生循环气流。也就是说,如果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在清洁槽41的底面附近布置有面朝下的抽吸口,则难以传送积聚在清洁槽41底部的大量的清洁介质1。此外,如果大量的积聚的清洁介质1从抽吸口被吸入,在抽吸口处的清洁介质1的空间密度增加,从而堵塞抽吸口。将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布置有面朝上的抽吸口可以防止这个问题。
当经过了预定时间,控制单元50关闭气流循环电磁阀52,以停止通过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的循环气流的再生。然后,如图34A所示,当对象3通过工件运送单元49从初始位置逐渐地向下移动时,控制单元50打开加速电磁阀53,以将压缩气体从压缩气体供应单元56通过加速气流转换控制阀54供应到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因此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的加速喷嘴431a释放压缩气体。此外,控制单元50打开再生电磁阀55,以允许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与集尘单元57之间的相通,以在罩442内部生成负压。当通过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的循环气流的再生被停止时,由于循环气流而已经在飞行的清洁介质1开始下落。下落的清洁介质1由于来自加速喷嘴431a而与对象3碰撞,并去除诸如调色剂的附在对象3一侧的外部物质4。
从对象3中去除的粉尘以及由于与对象3碰撞而有粉尘附在其上的清洁介质1,由于重力下落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由于在罩442内的负压而提供抽吸的分离元件441上。下落在分离元件441上的连同或不连同清洁介质1的粉尘由于罩442的负压被吸入罩442中,并被集尘单元57收集。因此,已附有粉尘的清洁介质1能得到有效地再生。
在通过加速喷嘴431a喷射压缩气体进行预定时间段之后,控制单元50关闭加速电磁阀53和再生电磁阀55,以停止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和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运转。当再生电磁阀55被关闭后,罩442内部的负压消失了。因此,朝着罩442抽吸的力消失了,使得清洁介质1被将要到来的循环气流从分离元件441中带走。因此它能连续地从清洁介质1中分离粉尘,同时防止清洁介质1覆盖并堵塞分离元件441的网孔等。因此没有必要更换清洁介质1。当清洁介质1被损坏并因此而数量减少时,可以加入新的清洁介质1。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清洁介质1并易于维护工作。
然后,控制单元50再次打开气流循环电磁阀52,以使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产生循环气流,从而使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分离元件441上的已再生的清洁介质1飞行一段预定时间周期T1。然后,控制单元50打开加速电磁阀53和再生电磁阀55,并控制加速气流特换控制阀54转换到加速喷嘴431b。因此,从对象3中去除粉尘的操作以及再生清洁介质1的操作执行一段预定时间段。用于从对象3中去除粉尘以及再生清洁介质1的预定时间段可以设得比用于产生循环气流的时间段更长,从而允许较大面积的对象3。由于压缩气体被加速喷嘴431a和加速喷嘴431b交替地释放,因此能够防止在从加速喷嘴431a和从加速喷嘴431b中被释放的气流之间发生干涉,因此能确保使清洁介质1与对象3碰撞,从而提高清洁介质1的清洁效果。
当对象3逐渐从初始位置向下移动时,产生循环气流的操作和从对象3中去除粉尘的操作以及再生清洁介质1反复地、交替地进行。当对象3到达图34B所示的返回位置,对象3停止向下移动,然后逐渐地向上移动。当对象3逐渐向上移动时,控制单元50反复地和交替地执行产生循环气流的操作和从对象3中去除粉尘的操作以及再生清洁介质1,从而从对象3的整个表面上去除外部物质4。当对象3到达顶端,即图34C所示的初始位置时,控制单元停止清洁操作。当清洁操作停止后,清洁槽41的盖46被打开以利用工件运送单元49取出被工件保持单元48保持的对象3。然后,其他的待清洁的对象3被放入,清洁操作再次启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速喷嘴431a和431b交替地释放压缩气体以清洁对象3的整个表面。如果加速喷嘴431a和431b的喷射角被正确地调整,则加速喷嘴431a和431b可以同时释放压缩气体。如果对象3在一侧具有粉尘,则或者加速喷嘴431a或者加速喷嘴431b可用于释放压缩气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形成了由循环气体产生的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的清洁槽41的平的内表面是平的。在一个替换实施例中,如图36A所示,形成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的清洁槽41的壁的表面411可以设置有多个在循环气流的方向上延伸的、有角的或弯曲的凹槽58。每个凹槽58具有比清洁介质1更小的宽度,以防止清洁介质1进入凹槽58中。凹槽58的设置减小了壁的表面411和清洁介质1之间的、由于在壁的表面411和清洁介质1之间生成的空间而引起的接触阻力。此外,循环气电流在凹槽58内流动,因此可以有效地传送大量清洁介质1。凹槽58使循环气流变直,以防止气体湍流的产生,从而防止气流动力的衰减。因此能够有效地传送和飞行清洁介质1,从而提高清洁效率。凹槽58可以具有允许气流通道的厚度,例如,其厚度可以在大约0.1mm至1mm的范围内。具有这个范围厚度的凹槽58可以容易地被形成。
形成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的清洁槽41的壁的表面411可以具有带有凹进形状的弯曲表面,如图36B所示。如果形成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的清洁槽41的壁的表面411具有带有凹进形状的弯曲表面,则可以防止循环气流的漫射(diffusion)。因此能够有效地传送大量清洁介质1并使大量清洁介质1在清洁槽41中飞行,从而提高清洁效率。
此外,如图37A和37B所示,用于朝着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引导清洁介质1的气流导向板59可以优选设置在顶面上或形成循环通路的循环气流的清洁槽41的侧面的上侧。在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中的气流导向板59的设置,能够使大量清洁介质1在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和对象3之间飞行,从而提高清洁效率。此外,被气流导向板59改变飞行方向的清洁介质1可以直接碰撞和清洁对象3。使气流在其中流动的角度优选根据待清洁对象3的形状和位置进行调整。
清洁槽41可以不是基本呈长方体,其可以包括具有开口的倾斜底面412,如图38A或38B所示。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可以布置在倾斜底面412上,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可以布置在倾斜底面412的下端。因此,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沿着倾斜底面412释放循环气流。利用这个结构,当已经与对象3发生碰撞并已经去除外部物质4的清洁介质1落到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分离元件441上时,清洁介质1可以在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的排出口附近轻易地被聚集。由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产生的循环气流可以传送聚集的清洁介质1。因此,能够在利用较小压缩气体供给的情况下传送大量的清洁介质1,从而节约能量。此外,由于清洁介质1被聚集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上,因此允许较长的时间用于清洁介质1的再生,使得能改进再生清洁介质1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清洁槽41中设置有一个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在图39所示的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清洁槽41的每个侧面靠近底部布置两个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a和42b,使得其与在其间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分离元件441对称地布置。在图39中,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a和42b布置在清洁槽41的外部,所述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a和42b的排出口位于清洁槽41的下部并且抽吸口通过管道软管60连接到清洁槽41的上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0的方框图所示,控制单元50不仅控制气流循环电磁阀52、加速电磁阀53、加速气流转换控制阀54和再生电磁阀55,而且还控制循环气流转换控制阀61。参照图41,循环气流转换控制阀61在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a和42b之间转换压缩气体的目的地。当产生循环气流用于使清洁介质1在清洁槽41中飞行时,控制单元50控制循环气流转换控制阀61,以从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a和42b中交替地产生循环气流。这消除了在清洁槽41中的清洁介质1很可能停留的位置,从而使清洁介质1在清洁槽41中的有效利用。因此,增加了清洁介质1与对象3的碰撞频率,产生有效的清洁。此外,由于抽吸口通过管道软管60连接到清洁槽41的上部,因此能在清洁槽41中产生上升气流。因此,增加了清洁介质1的持续飞行时间,使得飞行清洁介质1的数量增加。因此,由于从加速喷嘴431a和431b中释放的压缩气体而与对象3发生碰撞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增加,从而改进清洁性能。虽然抽吸口通过管道软管60连接到清洁槽41,但由于管道软管60连接到具有较小空间密度的清洁介质1的清洁槽41的上部,因此能够防止管道软管60与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a和42b被抽吸的清洁介质1所堵塞。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清洁槽41中设置有一个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例如如图42所示,除了在底部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之外,可以分别在加速喷嘴431a组的上面和下面以及在加速喷嘴431b的上面和下面设置有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a、44b、44c和44d。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3的方框图所示,控制单元50不仅控制气流循环电磁阀52、加速电磁阀53、加速气流转换控制阀54、再生电磁阀55和循环气流转换控制阀61,而且还控制抽吸气流转换控制阀62和63。参照图44,当抽吸气流转换控制阀63对布置在清洁槽4 1前表面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a和44b的抽吸以及用于布置在清洁槽41后表面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的抽吸进行转换时,抽吸气流转换控制阀62开通或关断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抽吸。如图45所示,当利用来自布置在清洁槽41前表面的加速喷嘴431a来清洁对象3时,控制单元将抽吸气流转换控制阀62连接到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并将抽吸气流转换控制阀63连接到布置在后表面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当利用来自布置在清洁槽41后表面的加速喷嘴431b来清洁对象3时,控制单元50将抽吸气流转换控制阀63连接到布置在前表面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a和44b。因此,外部物质4以及随同来自加速喷嘴431a的压缩气体一起飞行的清洁介质1被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抽吸。当外部物质4和清洁介质1被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抽吸时,除了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的抽吸气流之外,来自加速喷嘴431a的气流作用于清洁介质1,使得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的分离元件441网孔处的气流速度急剧地增加。从而,显著改进了去除附在清洁介质1上的外部物质4的性能,确保了清洁介质1的再生。在经过一预定时间之后,由于加速喷嘴431a停止了压缩气体的释放,因此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的抽吸停止。从而,被吸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上的清洁介质1可以被从中分离。
此外,当压缩气体从加速喷嘴431a和431b中释放时,能够防止飞行的清洁介质1在不被加速喷嘴431a和431b加速的情况下落下,以及在加速喷嘴431a和431b与对象3之间提供大量的清洁介质1,由此增加清洁效率。也就是说,在通过柔性的清洁介质1与对象3碰撞进行清洁的情况下,清洁质量基本与清洁介质1与对象3以高于预定速度的速度发生碰撞的频率成比例。因此,增加清洁介质1的供应数量可以改进清洁质量和减少清洁时间,从而使能量的使用减少。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已使用的清洁介质1的常规清洁之前,进行利用加速喷嘴431a和431b以及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a至44d的粗清洁。包括粗清洁的该进程参照图46的时间图进行描述。
柔性的清洁介质1被放入清洁槽41中并积聚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分离元件441上。然后,被工件保持单元48保持的对象3通过对象入口45被放入清洁槽41中并被工件运送单元49定位在初始位置。盖46关闭对象入口45,以使得清洁槽41被密封。然后,操作激活单元51,以输入清洁开始信号到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50在预定周期打开加速电磁阀53以转换加速气流转换控制阀54,从而使加速喷嘴431a和431b交替地释放压缩气体。与在用于释放压缩气体的加速喷嘴431a和431b之间的转换同步,控制单元50控制分别布置在面对释放压缩气体的加速喷嘴431a和431b的表面上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a和44b以及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的转换。具体来说,当清洁槽41前表面上的加速喷嘴431释放压缩气体时,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进行抽吸。利用这个操作,从加速喷嘴431a释放的压缩气体撞击对象3,使得污物和对象3、利用较小附着力附在对象3上的污物和外部物质4被去除,使得对象3被粗清洁。然后,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产生循环气流,从而运送和飞行积聚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分离元件441上的清洁介质1,从而进行利用飞行的清洁介质1的清洁。当完成通过飞行的清洁介质1的清洁操作时,加速喷嘴431a和431b再次交替地释放压缩气体。与在用于释放压缩气体的加速喷嘴431a和431b之间的转换同步,控制单元50控制分别布置在面对释放压缩气体的加速喷嘴431a和431b的表面上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a和44b以及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的转换。因此,附在对象3上的清洁介质由于静电作用被吹走,从而完成清洁操作。清洁槽41的盖46被打开以利用工件运送单元49取出被工件保持单元48保持的对象3。然后,其他的待清洁的对象3被放入,清洁操作再次启动。利用粗清洁操作和吹走清洁介质1的操作,可以改进清洁速度和清洁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a和44b以及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c和44d分别布置在清洁槽4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清洁槽41可以包括形成V形底面的具有两个开口的斜面412。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a和44b可以分别布置在斜面412上。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a和42b可以分别布置在斜面412的下端。因此,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a和42b沿着斜面412交替地释放循环气流。此外,用于朝着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引导清洁介质1的气流导向板59可以优选设置在顶面上或形成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的清洁槽41的侧面的上侧。
在通过使清洁介质飞行并与对象3碰撞而进行清洁的期间,一些清洁介质1可以由于与对象3碰撞而破碎,并穿过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分离元件441的网孔被排进集尘单元57中,引起清洁槽41中的清洁介质1数量的减少。如果在清洁槽41中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减少,则因此在清洁槽41中飞行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减少,从而使清洁效果降低。在一些情况下,多个对象3被工件保持单元48保持并被放入清洁槽41中以进行清洁。在此情况下,如图48所示,优选在清洁槽41中提供飞行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64,以及分别在加速喷嘴431a和431b的上面和下面、在其间带有预定距离而提供对象检测单元65a和65b。例如如图49所示,飞行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64包括光电传感器641,所述光电传感器641的光轴垂直于清洁介质1循环的方向。每个对象检测单元65a和65b包括具有例如光发射/接收单元651和反光器652的光电传感器。光发射/收单元651通过透明窗附在清洁槽41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上,以不干涉清洁介质1。反光器652附在与光发射/接收单元651相对的内表面上。因此,光轴的光束延伸穿过清洁槽41。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64和对象检测单元65a和65b连接到控制单元50,如图50的方框图所示。控制单元50计算飞行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64的光电传感器641的光轴有多少次被阻挡,并测量一段预定时间段的飞行清洁介质1的数量。控制单元50还根据对象检测单元65a或65b对对象3的检测来控制清洁操作。
下面参照图51的时间图表来描述在设置有飞行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64以及对象检测单元65a和65b的情况下的清洁操作。
如图47所示,被工件保持单元48所保持的多个对象3被放入清洁槽41中。然后,当输入清洁开始信号时,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产生循环气流,从而运送积聚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上的清洁介质1使清洁介质1在清洁槽4 1中飞行。飞行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64检测飞行清洁介质1的数量,并将该数量报告给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50对一段预定时间段内的飞行清洁介质1所报告的数量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飞行清洁介质1的数量大于阈值,则开始清洁操作。如果飞行清洁介质1的数量小于阈值,则控制单元50发出警报并停止清洁操作。然后,料箱等供应预定数量的清洁介质1或足够数量的清洁介质1,以弥补清洁介质1的不足。当再次输入清洁开始信号时,使清洁介质1飞行。如果飞行清洁介质1的数量大于阈值,则控制单元50开始清洁操作。
由于飞行清洁对象1的数量被检测,清洁操作在预定数量或更多的飞行清洁介质1的情况下被执行,因此清洁可以以较高的清洁质量被执行。与对象3碰撞的清洁介质1的数量与飞行清洁介质1的数量成比例。因此,控制单元50可以根据在各个预定时间段内的飞行数量来估计清洁质量。此外,如果记录飞行清洁介质1的数量波动,则能够精确地确定清洁质量和清洁性能。
当清洁操作开始时,工件运送单元49向下移动多个对象3。当第一个对象3到达阻挡布置在加速喷嘴431a和431b上面的对象检测单元65a的光轴的位置时,对象检测单元65a输入对象检测信号给控制单元50。带有对象3到达加速喷嘴431a和431b的位置所需的时间延迟,该时间延迟可根据对象3的移动速度以及对象检测单元65a与加速喷嘴431a和431b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控制单元50停止循环气流的产生,并开始加速喷嘴431a的压缩气体的释放以及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抽吸,以清洁第一对象3。当对象检测信号不再从对象检测单元65a中输入时,带有对象3到达加速喷嘴431a和431b位置所需的时间延迟,控制单元50停止加速喷嘴431a的压缩气体的释放以及清洁介质再生单元44的抽吸,并开始循环气流发生单元42的循环气流的产生。每当对象检测单元65a输入对象检测信号时,该控制操作被执行,使得多个对象3随后被清洁。当对象3到达返回点时,对象3开始向上移动。当对象3向上移动时,每当对象检测单元65a输入对象检测信号,控制单元50执行类似于上述控制操作的控制操作,从而当使加速喷嘴431b释放压缩气体时,清洁对象3的整个表面。
利用这个结构,由于使用大量压缩气体的从加速喷嘴431a和431b中的压缩气体的释放根据对象3的位置来执行,可以减少加速喷嘴431a和431b的压缩气体的使用,从而减少能量消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包括光电传感器641的飞行清洁介质数量测量单元64。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利用力传感器积累清洁介质1对对象3的冲击力的方法、利用重量传感器测量操作结束时重量的方法、利用距离传感器测量清洁槽底部的积聚的清洁介质1的方法。在积累清洁介质1的冲击力的情况下,清洁质量可以根据积累的冲击次数来估算。
参照图52,可以在工件运送单元49和工件保持单元48之间设置工件定向变化单元66,所述工件定向变化单元66利用马达或气缸绕着纵轴旋转工件保持单元48。此外,对于清洁介质加速单元43,多排(例如三排)的多个加速喷嘴可以设置在形成循环气流的循环通路的清洁槽41的一个侧壁上。加速喷嘴431可以设置有不同的喷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被工件保持单元48所保持的多个对象3被放入清洁槽41中。当多排加速喷嘴431交替地进行压缩气体的喷射时,对象3被转动并垂直移动,从而清洁对象3。从不同的方向将压缩气体喷射向被旋转和垂直移动的对象3,使得即使对象3具有复杂形状,也能够均匀地清洁对象3的整个表面。
上述实施例被设计用于去除作为外部物质4的、用于诸如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电子照相设备的干的调色剂(平均直径在大约5至10μm的范围内)。这并非是一个限制性的例子,本发明适合用于通常的去除粘附颗粒或粉尘的清洁设备。清洁介质1的种类以及气流的速度和体积可根据对象3与外部物质4的特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如果待清洁的对象3易于损坏,则可以使用由柔性材料例如树脂制成的以及具有薄壁的管状清洁介质1,使得可轻易弯曲的清洁介质1不会损坏待清洁的对象3。
<试验1>
为了观察将通过干式清洁进行去除的、作为外部物质4的调色剂的附着力的影响,将复印机的附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筒加热一小时,由此准备好以不同附着力粘附有调色剂的三种试样(小的附着力、中等附着力、大的附着力)。试样通过干式清洁设备11进行清洁,以去除附在试样上的调色剂。每个试样利用Silvent制造的多个气体喷嘴SL-920A作为吹气单元、保持0.2MPa的恒定压缩气体压力被清洁2分钟。
使用了下列四种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
(1)具有3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聚乙烯管
(2)具有3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管
(3)具有10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聚乙烯管
(4)具有10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圆柱形PET管
作为比较的例子,执行的是:
(5)通过吹风而不使用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和
通过吹风使用下列四种粒状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
(6)侧边2mm的尼龙立方体
(7)具有2mm直径的尼龙球
(8)具有5mm直径的氨基甲酸酯海绵球
(9)具有5mm直径和10mm长度的非柔性的PET圆柱
表格1示出了清洁结果。
<表格1>
Figure A20071018580000381
Figure A20071018580000391
从表格1可以清楚的是,使用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的干式清洁方法比使用粒状清洁介质的现有技术的干式清洁方法表现出更好的清洁结果。在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中,清洁介质1的柔性越高,清洁的结果越好。
<试验2>
下面示出了反复使用清洁介质1的干式清洁的试验结果。
将复印机的附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筒加热一小时,由此准备好以中间附着力在上面吸附有调色剂的试样。每个试样利用Silvent制造的多个气体喷嘴SL-920A作为吹气单元、保持0.2MPa的恒定压缩气体压力被清洁2分钟。连续使用相同的不被更换的清洁介质1。因此,对清洁结果随着经受清洁处理的试样数目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使用了下列五种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
(1)具有3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聚乙烯管
(2)具有3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PET管
(3)具有10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尼龙布管
(4)具有10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纸管
(5)具有10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铝管
表格2示出了清洁结果。
<表格2>
从表格2可以清楚的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清洁介质1在重复使用的情况下表现出更好的清洁结果。
<试验3>
为了观察清洁性能的差异,将复印机的附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筒加热一小时,由此准备好以增大的附着力(中间附着力)上面附有调色剂的试样。试样被干式清洁设备11a所清洁。每个试样利用Silvent制造的多个气体喷嘴SL-920A作为吹气单元、保持0.2MPa的恒定压缩气体压力被清洁1分钟。使用了下列三种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
(1)形成为图1所示形状的、具有3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PET管
(2)形成为图7B所示形状的、具有3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四棱柱形PET管
(3)在侧面包括柔性薄片形成为图11A所示形状的、具有30μm壁厚、5mm外径和10mm长度的圆柱形PET管
作为比较的例子,使用下列六种清洁介质来进行清洁:
(4)具有3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PET薄膜
(5)通过吹风而不使用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
(6)侧边2mm的尼龙立方体
(7)具有2mm直径的尼龙球
(8)具有5mm直径的氨基甲酸酯海绵球
(9)具有5mm直径和10mm长度的非柔性的PET圆柱
表格3示出了清洁结果。在表格3中,两个圆圈的标志表示调色剂清洁的结果非常干净;一个圆圈的标志表示一般的干净;三角形标志表示局部不干净;x标志表示不干净。
<表格3>
Figure A20071018580000411
从表格3可以清楚的是,使用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的干式清洁方法比现有技术的清洁方法表现出更好的清洁结果。具有不同形状的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在不同的评价项目中显示出较好的结果。因此,可以选择具有在所重视的项目上显示出较好的结果的形状的清洁介质1,以达到所期望的清洁结果。可以同时使用不同形状的柔性的管状清洁介质1,或者在清洁处理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形状的清洁介质1。
<试验4>
为了观察将通过干式清洁进行去除的、作为外部物质4的调色剂的附着力的影响,将复印机的附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筒加热一小时,由此准备好以不同附着力粘附有调色剂的三种试样(小的附着力、中间附着力、大的附着力)。试样通过干式清洁设备11a进行清洁,以去除附在试样上的调色剂。每个试样利用Silvent制造的多个气体喷嘴SL-920A作为吹气单元、保持0.2MPa的恒定压缩气体压力被清洁2分钟。
使用了下列4中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
(1)具有3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聚乙烯圆锥体
(2)具有3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圆锥体
(3)具有10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聚乙烯圆锥体
(4)具有10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PET圆锥体
作为比较的例子,进行的是:
(5)通过吹风而不使用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以及通过吹风使用下列4种粒状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
(6)侧边2mm的尼龙立方体
(7)具有2mm直径的尼龙球
(8)具有5mm直径的氨基甲酸酯海绵球
(9)具有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非柔性的PET圆锥体
表格4示出了清洁结果。
<表格4>
Figure A20071018580000431
从表格4可以清楚的是,使用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的干式清洁方法比使用粒状清洁介质的现有技术的干式清洁方法表现出更好的清洁结果。在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中,清洁介质1a的柔性越高,清洁的结果越好。
<试样5>
下面示出了反复使用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的干式清洁的试验结果。
将复印机的附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筒加热一小时,由此准备好以中间附着力在上面吸附有调色剂的试样。每个试样利用Silvent制造的多个气体喷嘴SL-920A作为吹气单元、保持0.2MPa的恒定压缩气体压力被清洁2分钟。连续使用相同的不被更换的清洁介质1a。因此,对清洁结果随着经受清洁处理的试样数目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使用了下列五种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
(1)具有3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聚乙烯圆锥体
(2)具有3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PET圆锥体
(3)具有10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尼龙布圆锥体
(4)具有10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PET纸圆锥体
(5)具有100u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铝圆锥体
表格5示出了清洁结果。
<表格5>
从表格5可以清楚的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清洁介质1a在重复使用的情况下表现出更好的清洁结果。
<试验6>
为了观察清洁性能的差异,将复印机的附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筒加热一小时,由此准备好以增大的附着力(中间附着力)上面附有调色剂的试样。试样被干式清洁设备11a所清洁。每个试样利用Silvent制造的多个气体喷嘴SL-920A作为吹气单元、保持0.2MPa的恒定压缩气体压力被清洁1分钟。使用了下列三种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
(1)形成为图13所示形状的、具有3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PET圆锥体
(2)形成为图18B所示形状的、具有3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PET四边棱锥
(3)在侧面包括折痕的形成为图19所示形状的、具有30μm壁厚、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PET圆锥体
作为比较的例子,使用下列六种清洁介质来进行清洁:
(4)具有3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PET薄膜
(5)通过吹风而不使用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
(6)侧边2mm的尼龙立方体
(7)具有2mm直径的尼龙球
(8)具有5mm直径的氨基甲酸酯海绵球
(9)具有5mm底径和10mm长度的非柔性的PET圆锥体
表格6示出了清洁结果。在表格6中,两个圆圈的标志表示调色剂清洁的结果非常干净;一个圆圈的标志表示一般的干净;三角形标志表示局部不干净;x标志表示不干净。
<表格6>
从表格6可以清楚的是,使用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的干式清洁方法比现有技术的清洁方法表现出更好的清洁结果。具有不同形状的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在不同的评价项目中显示出较好的结果。因此,可以选择具有在所重视的项目上显示出较好的结果的形状的清洁介质1a,以达到所期望的清洁结果。可以同时使用不同形状的柔性的袋状清洁介质1a,或者在清洁处理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形状的清洁介质1a。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清洁介质被配置成随同气流飞行,以与待清洁的对象碰撞,并去除附在对象上的外部物质。清洁介质包括具有从平底部分伸出的竖直部分的柔性薄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清洁介质M被配置成具有空间,其中气流可以在清洁槽的壁和附在清洁槽壁上的清洁介质M之间、以及在待清洁对象的表面和附在待清洁对象表面上的清洁介质M之间进入所述空间。清洁介质M还被配置成,不进入大于清洁槽的连接处和接合处或者对象的连接处和接合处的预定深度。
具体来说,清洁介质M对柔性的薄的清洁介质进行改进,包括一个或多个此不过平底部分伸出的竖直部分,使得其具有三维形状。
利用这种结构,在清洁处理中,即使清洁介质M被附在清洁槽的壁上,还存在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清洁槽的壁之间的空间。
然后,当气流产生流入该空间并且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清洁介质M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M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并因此可以再次飞行。
因而,能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M的数量的减少,由此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
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在与清洁槽的壁相接触的清洁介质M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对清洁介质M放电,由此提高使清洁介质M反复飞行的效果。
在从已清洁的对象上去除清洁介质M的处理中,即使清洁介质M被附在对象上,还存在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对象之间的空间。
然后,当气流产生流入该空间并且从对象上分离清洁介质M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M从对象上分离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在与对象相接触的清洁介质M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从而给清洁介质M放电,由此提高去除清洁介质M的效果。
此外,即使在对象的连接处或接合处中或者在清洁槽的连接处或接合处中存在间隙,该间隙具有与薄的清洁介质M的宽度基本相同的宽度,清洁介质M的弯曲部分(竖直部分)防止了清洁介质M完全插入间隙中。气流撞击清洁介质M暴露在间隙外面的部分,以使清洁介质M再次飞行,从而防止清洁介质M的积聚。
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以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M的数量的减少,以及由于能防止清洁介质M在对象的间隙处的积聚从而可以允许清洁介质M与对象的重新接触,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
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中去除清洁介质M的处理中,当产生气流流入空间以撞击清洁介质M暴露在间隙外面的部分时,清洁介质M再次飞行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下面描述清洁介质M的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介质M包括:作为一个或更多个的弯曲部分M1、由将平底部分弯曲而形成的一个或更多个的竖直部分,例如如图53A所示。
弯曲部分M1的定位和数量并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形成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清洁槽的壁或对象的表面之间的空间,以及只要由弯曲部分M1限定的三维形状的高度大于间隙的宽度,该宽度已经在未处理的薄片清洁介质的使用中公开。
清洁介质M的一个例子示出在图53A中,具有所谓的半折叠型式。清洁介质M的一个例子示出在图53B-1和53B-2,通过将六边形的两个相对的角在相同方向上弯曲以形成弯曲部分M1。清洁介质M的一个例子示出在图53C-1和53C-2,通过将六边形的两个相对的角在相反方向上弯曲以形成在不同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分M1和M2。图53B-2和图53C-2分别是从图53B-1和53C-1的箭头53B-2和53C-2角度的剖面侧视图。在清洁介质具有在相同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分M1的情况下,空间形成在基底部分和弯曲部分M1之间。在清洁介质具有在相反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分M1和M2时,空间形成在基底部分M1和基底部分的表面之间以及基底部分M2和基底部分的相反表面之间。虽然如图53B-1和53B-2以及图53C-1和53C-2所示的清洁介质M具有在相对角上的弯曲部分,然而弯曲部分也可以通过将邻近的角在相同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弯曲而形成,只要弯曲部分具有不防止气流进入空间的尺寸。
如图54A-1和54A-2以及图54B-1和54B-2的清洁介质M包括带有增加数目的弯曲部分的多边形基底,以使得具有增加数目的弯曲部分。如图54A-1和54A-2所示的清洁介质M包括在相同方向上弯曲的多对的相对角。如图54B-1和54B-2的清洁介质M包括多对的相对角,其中,每对相对角在相反方向上弯曲。
如图55、56A和56B以及图57、58A和58B所示,可以将一条带子经过模制辊之间以制造折痕、然后用带子切断机等切割该带子来生产清洁介质M,如图所示。这种生产方法只是一个例子,可以使用任何可以制造具有弯曲部分的清洁介质M的生产方法。
利用这种结构,在清洁处理中,即使清洁介质M被附在清洁槽的壁上,还存在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清洁槽的壁之间的空间。然后,当气流产生流入该空间并且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清洁介质M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M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并因此可以再次飞行。
因而,能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M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
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在与清洁槽的壁相接触的清洁介质M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对清洁介质M放电,由此提高使清洁介质M反复飞行的效果。
在从已清洁的对象上去除清洁介质M的处理中,即使清洁介质M被附在对象上,还存在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对象之间的空间。
然后,当气流产生流入该空间并且从对象上分离清洁介质M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M从对象上分离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清洁单元,以在与对象相接触的清洁介质M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以给清洁介质M放电,由此提高清洁效率。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表面形状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的弯曲部分M1(和M2)作为竖直部分的情况下,如图54A-1和54A-2以及图54B-1和54B-2的多个弯曲部分M1(和M2)的设置允许气流从任何方向上撞击任何的弯曲部分M1(和M2),如图59A和59B所示,保证清洁介质M的飞行。
此外,如图59C中所示,即使在对象W的连接处或接合处中或者在清洁槽的连接处或接合处中存在间隙,该间隙具有与薄的清洁介质M的宽度基本相同的宽度,清洁介质M的弯曲部分(竖直部分)M1或M2防止了清洁介质M完全插入间隙中。气流撞击清洁介质M暴露在间隙外面的部分,以使清洁介质M再次飞行,由此防止清洁介质M的积聚。
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以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M的数量的减少,以及由于能防止清洁介质M在对象的间隙处的积聚从而可以允许清洁介质M与对象的重新接触,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
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中去除清洁介质M的处理中,当产生气流流入空间以撞击清洁介质M暴露在间隙外面的部分时,清洁介质M再次飞行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竖直部分的清洁介质M具有曲线形状,如图60所示。
曲率并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形成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清洁槽的壁或对象的表面之间的空间,以及只要由曲线部分限定的三维形状的高度大于间隙的宽度,该宽度已经在未处理的薄片清洁介质的使用中公开。
如图61所示,可以通过将一条袋子经过模制辊之间以将带子弯曲、然后用电子的带子切割机切割带子来生产清洁介质M。通过适用具有相应于所需曲率的直径的模制辊,可以获得所需的曲率。
这种生产方法只是一个例子,可以使用任何可以制造具有曲线形状的清洁介质M的生产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生产清洁介质M:
在圆周方向和轴线方向上切割管子。
绕着圆柱形芯杆卷绕带子,以形成弯曲的带子,然后切割该带子。
在带子的一个表面上施加摩擦,以使带子伸长并翘曲,然后切割该带子。
在带子的一个表面上施加热,以使带子由于热膨胀而伸长并翘曲,然后切割该带子。
在包括不同热膨胀材料的层的带子上施加热,以使带子由于热膨胀的差异而翘曲,然后切割该带子。
利用这种结构,在清洁处理中,即使清洁介质M被附在清洁槽的壁上,还存在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清洁槽的壁之间的空间。
然后,当气流产生流入该空间并且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清洁介质M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M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并因此可以再次飞行。
因而,能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M的数量的减少,由此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
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在与清洁槽的壁相接触的清洁介质M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对清洁介质M放电,从而提高使清洁介质M反复飞行的效果。
在从已清洁的对象上去除清洁介质M的处理中,即使清洁介质M被附在对象上,由于清洁介质M的上述结构,还存在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对象之间的空间。
然后,当气流产生流入该空间并且从对象上分离清洁介质M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M从对象上分离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在曲面形状的情况下,如图62A所示,当清洁介质M附在待清洁的对象上或者清洁槽的壁上,清洁介质M与它们线接触,气流可以流过与对象或清洁槽的壁线接触的表面的大部分,因此可以轻易地使清洁介质飞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洁期间清洁介质发生碰撞时,由于其弯曲运动,清洁介质可以与对象全面接触。
此外,如图62B所示,即使在对象的连接处或接合处中或者在清洁槽的连接处或接合处中存在间隙,该间隙具有与薄的清洁介质M的宽度基本相同的宽度,清洁介质M的曲线部分防止了清洁介质M完全插入间隙中。气流撞击清洁介质M暴露在间隙外面的部分,以使清洁介质M再次飞行,从而防止清洁介质M的积聚。
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以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M的数量的减少,以及由于能防止清洁介质M在对象的间隙处的积聚从而可以允许清洁介质M与对象的重新接触,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
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中去除清洁介质M的处理中,当产生气流流入空间以撞击清洁介质M暴露在间隙外面的部分时,清洁介质M再次飞行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3A至63F所示,清洁介质M在两个表面包括凸起和凹进部分(其中,在不同方向上的凸起部分用不同的附图标记P1和P2来表示)。
凸起和凹进部分P1和P2的定位和数量并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形成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清洁槽的壁或对象的表面之间的空间,以及只要由凸起和凹进部分限定的三维形状的高度大于间隙的宽度,该宽度已经在未处理的薄片清洁介质的使用中公开。
如图64、65A和65B所示,可以将一条带子经过模制辊之间以在带子的两个表面形成凸起和凹进部分或者将带子冲压、然后用带子切断机切割该带子来生产清洁介质M。
这种生产方法只是一个例子,可以使用任何可以制造在两个表面上包括凸起和凹进部分的清洁介质M的生产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将粘接剂的微滴沉积在一些位置以形成凸起部分、然后用带子切割机切割该带子来生产清洁介质M。
利用这种结构,在清洁处理中,即使清洁介质M被附在清洁槽的壁上,还存在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清洁槽的壁之间的空间。
然后,当气流产生流入该空间并且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清洁介质M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M从清洁槽的壁上分离并因此可以再次飞行。
因而,能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M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
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在与清洁槽的壁相接触的清洁介质M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对清洁介质M放电,由此提高使清洁介质M反复飞行的效果。
在从已清洁的对象上去除清洁介质M的处理中,即使清洁介质M被附在对象上,还存在气流可以进入清洁介质M和对象之间的空间。
然后,当气流产生流入该空间并且从对象上分离清洁介质M的气流的力大于静电引力时,清洁介质M从对象上分离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清洁单元,以在与对象相接触的清洁介质M的表面上提供电离子,以给清洁介质M放电,由此提高清洁效率。
在两个表面上包括凸起和凹进部分的表面形状的情况下,如图66A所示,当诸如图63C所示的清洁介质M附在待清洁的对象上或者清洁槽的壁上时,清洁介质M与它们点接触,气流可以流过与对象或清洁槽的壁点接触的表面的大部分,因此可以轻易地使清洁介质飞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洁期间清洁介质发生碰撞时,由于其弯曲运动,清洁介质可以与对象面接触。
此外,如图66B所示,即使在对象的连接处或接合处中或者在清洁槽的连接处或接合处中存在间隙,该间隙具有与薄的清洁介质M的宽度基本相同的宽度,清洁介质M的凸起或凹进部分防止了清洁介质M完全插入间隙中。气流撞击清洁介质M暴露在间隙外面的部分,以使清洁介质M再次飞行,从而防止清洁介质M的积聚。
因此,在清洁处理中,可以防止有助于清洁的清洁介质M的数量的减少,以及由于能防止清洁介质M在对象的间隙处的积聚从而可以允许清洁介质M与对象的重新接触,从而保持稳定的清洁效率。
此外,在从已清洁的对象中去除清洁介质M的处理中,当产生气流流入空间以撞击清洁介质M暴露在间隙外面的部分时,清洁介质M再次飞行并因此可以被轻易地去除。
清洁介质M优选由抗静电材料制成或包括抗静电材料。
为了达到有效的抗静电性能,清洁介质M的表面电阻优选为1010Ω/sq或更小。
在清洁介质M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下,清洁介质M其本身是抗静电的。在清洁介质M由树脂制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任何上述的就清洁介质1和1a所述的抗静电技术。
该清洁介质M的使用可以防止由于摩擦而引起的电荷增加,可以减少使清洁介质M被吸附到清洁槽的壁上或待清洁对象上的静电效应。
因此,清洁介质M可以利用减少的气流从清洁槽的壁上或者从对象上分离。这就允许气流发生设备的小型化,从而减小能量消耗。可以结合使用电晕放电单元,以改进清洁介质M反复飞行的效果。
在上述的干式清洁设备中,可以使用清洁介质M以及清洁介质1和1a。
<实验7>
下面示出了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试验结果。
首先,出于获得试验结果的目的,为了观察将通过干式清洁去除的外部物质(调色剂)的附着力的影响,将复印机的附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筒加热一小时,由此准备好以不同附着力粘附有调色剂的三种试样(小的附着力、中间附着力、大的附着力)。每个试样利用Silvent制造的多个气体喷嘴SL-920A作为吹气单元、保持0.2MPa的恒定压缩气体压力被清洁2分钟。
使用了下列如上面实施例所述的四种柔性的薄的清洁介质:
(1)具有3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聚乙烯薄膜
(2)具有3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3)具有10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聚乙烯薄膜
(4)具有10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PET薄膜
作为比较的例子,执行的是:
(5)通过吹风而不使用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以及使用下列类型的粒状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
(6)侧边2mm的尼龙立方体
(7)具有2mm直径的尼龙球
(8)具有5mm直径的氨基甲酸酯海绵球
(9)具有2mm厚度和5mm直径的非柔性的PET圆板
表格7示出了试验结果。
<表格7>
Figure A20071018580000531
Figure A20071018580000541
从表格7可以清楚的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的薄的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方法比使用粒状清洁介质的现有技术的干式清洁方法表现出更好的清洁结果。
在柔性的薄的清洁介质1中,薄膜的柔性越高,清洁的结果越好。
<试验8>
下面示出了反复使用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的试验结果。
将复印机的附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筒加热一小时,由此准备好以中间附着力在上面吸附有调色剂的试样。每个试样利用Silvent制造的多个气体喷嘴SL-920A作为吹气单元、保持0.2MPa的恒定压缩气体压力被清洁2分钟。连续使用相同的不被更换的清洁介质。因此,对清洁结果随着经受清洁处理的试样数目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使用了下列如上面实施例所述的四种柔性的薄的清洁介质:
(1)具有10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聚乙烯薄膜
(2)具有10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PET薄膜
(3)具有10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尼龙布
(4)具有10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纸布
(5)具有10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铝箔
表格8示出了试验结果。
<表格8>
Figure A20071018580000551
从表格8可以清楚的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清洁介质在重复使用的情况下表现出更好的清洁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被从待清洁的对象上去除的外部物质是干的调色剂(平均直径在大约5至10μm),所述干的调色剂用于电子照相设备,例如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这并非是一个限制性的例子,本发明适合用于通常的去除附在对象上的颗粒和粉尘的清洁设备。清洁介质的类型(尺寸、形状、材料等等)以及气流的体积和速度可以根据待清洁的对象与外部物质的特征进行适当的选择。
<试验9>
(表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效果的试验)
表格9示出了清洁结果的例子。
为了观察清洁性能的差异,将复印机的附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筒加热一小时,由此准备好以增大的附着力(中间附着力)上面附有调色剂的试样。使用了具有图42所示结构的清洁设备。
每个试样利用Silvent制造的多个气体喷嘴SL-920A作为吹气单元、保持0.2MPa的恒定压缩气体压力被清洁1分钟。
使用了下列的柔性的薄的清洁介质M:
(1)如图53C-1和53C-2所示的包括弯曲部分的、具有3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PET薄膜
(2)如图60所示的包括曲面的、具有3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PET薄膜
(3)如图63C所示的在两个表面包括凸起和凹进部分的、具有3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PET薄膜
作为比较的例子,使用下列清洁介质进行清洁:
(4)具有30μm厚度、5mm×5mm侧面的、没有弯曲部分的PET薄膜
作为其他比较的例子,进行的是:
(5)通过吹风而不使用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和
使用下列类型的粒状清洁介质来代替薄的清洁介质M的干式清洁:
(6)侧边2mm的尼龙立方体
(7)具有2mm直径的尼龙球
(8)具有5mm直径的氨基甲酸酯海绵球
下面是用于表格9的标志的解释。
△○×:不干净
△:局部不干净
○:一般干净
◎:相当干净
<表格9>
Figure A20071018580000561
从表格9可以清楚的是,使用从薄的清洁介质改进而来的具有三维形状的薄的清洁介质比现有技术的清洁方法表现出更好的清洁结果。
具有不同三维形状的柔性的薄的清洁介质在不同的评价项目中显示出较好的结果。因此,可以选择具有在所重视的项目上显示出较好的结果的形状的清洁介质,以达到所期望的清洁结果。可以同时使用不同三维形状的柔性的薄的清洁介质,或者在清洁处理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三维形状的清洁介质。
本申请是基于向日本专利局的2006年12月15日提交的日本在先申请No.2006-339126、2007年7月25日提交的日本在先申请No.2007-192888、以及2007年11月16日提交的日本在先申请No.2007-297415,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Claims (19)

1、一种清洁介质,所述清洁介质在清洁槽内随同气流飞行,以与待清洁的对象碰撞从而去除附在所述对象上的外部物质,该清洁介质包括:
与对象相接触的外表面以及保持不与对象相接触的内表面;
其中,清洁介质是柔性的,并形成允许气流从外部流入清洁介质内表面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清洁介质形成为管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所述管具有圆柱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所述管具有棱柱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所述管的侧面和至少一个开口端面形成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所述管的开口具有比另一开口更小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介质,还包括:
在所述管的侧面上的折痕。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介质,还包括:
在所述管的侧面上的柔性薄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清洁介质形成为在一端具有开口的袋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所述袋具有锥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所述袋具有棱锥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介质,还包括:
在所述袋的侧面上的折痕。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清洁介质由抗静电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铁磁材料所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介质,
其中,清洁介质由半透明材料制成;和
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发光材料或光反射材料所覆盖。
1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该干式清洁设备包括:
循环气流发生单元,用于产生高速气流以使清洁介质在清洁槽中飞行;
清洁介质加速单元,用于输送高速气流以使飞行的清洁介质与待清洁的对象碰撞,从而去除附在对象上的诸如粉尘或颗粒的外部物质;和
清洁介质再生单元,用于抽吸和去除附在已经与对象发生碰撞的清洁介质上的外部物质。
17、一种清洁介质,所述清洁介质随同气流飞行,以与待清洁的对象碰撞从而去除附在所述对象上的外部物质,该清洁介质包括:
具有从平底部分伸出的竖直部分的柔性薄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所述竖直部分是通过弯折平底部分而形成的弯折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介质,其中,所述竖直部分为成曲形的部分。
CN2007101858005A 2006-12-15 2007-12-17 清洁介质及使用该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9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9126A JP5101873B2 (ja) 2006-12-15 2006-12-15 洗浄媒体
JP339126/06 2006-12-15
JP2007192888 2007-07-25
JP192888/07 2007-07-25
JP297415/07 2007-11-16
JP2007297415A JP4954030B2 (ja) 2007-07-25 2007-11-16 洗浄媒体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乾式洗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9887A true CN101349887A (zh) 2009-01-21
CN101349887B CN101349887B (zh) 2011-01-19

Family

ID=39652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580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9887B (zh) 2006-12-15 2007-12-17 清洁介质及使用该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01873B2 (zh)
CN (1) CN10134988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0058A (zh) * 2010-11-10 2013-06-26 株式会社理光 干式清洁箱体和干式清洁设备
CN104203014A (zh) * 2012-03-26 2014-12-10 国际烟草机械波兰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向多节段过滤嘴制造设备供给过滤嘴节段的设备的滚筒传送机的清洁系统以及清洁滚筒传送机的方法
CN109423812A (zh) * 2017-08-21 2019-03-05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涤设备用清洗颗粒及洗衣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1053B2 (ja) * 2008-07-16 2012-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式洗浄装置と乾式洗浄方法とこれにより洗浄された洗浄物及び再生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98681B2 (ja) * 2008-07-24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式洗浄装置
JP5487885B2 (ja) * 2009-11-05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洗浄媒体、洗浄装置
JP5310812B2 (ja) * 2011-09-20 2013-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洗浄媒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乾式洗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40656A (en) * 1946-03-18 1948-04-27 Fred W Huntington Abrasive material for polishing
US3613317A (en) * 1967-05-26 1971-10-19 Minnesota Mining & Mfg Media for finishing plastics and soft metals
US5123967A (en) * 1983-06-09 1992-06-23 Arneson Howard M Buffing apparatus
JPS60188123A (ja) * 1984-03-08 1985-09-25 株式会社エムテ−樋川 表面清掃方法
JPH02203979A (ja) * 1989-01-31 1990-08-13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物品の洗滌方法および洗滌装置
JP4049290B2 (ja) * 1999-07-29 2008-02-20 兼松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粒体噴流化式身体洗浄装置
JP2001105319A (ja) * 1999-10-01 2001-04-17 Idemitsu Eng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製造装置の内部清掃方法
JP2003019469A (ja) * 2001-07-10 2003-01-21 Sanei Kogyo Kk 籾殻による洗浄方法及び装置
JP4014132B2 (ja) * 2001-10-17 2007-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洗浄媒体に現像剤を用いた静電吸着洗浄システム
JP2004358312A (ja) * 2003-06-03 2004-12-24 Bridgestone Corp 塗装用ハンガーの洗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0058A (zh) * 2010-11-10 2013-06-26 株式会社理光 干式清洁箱体和干式清洁设备
CN103180058B (zh) * 2010-11-10 2015-03-11 株式会社理光 干式清洁箱体和干式清洁设备
CN104203014A (zh) * 2012-03-26 2014-12-10 国际烟草机械波兰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向多节段过滤嘴制造设备供给过滤嘴节段的设备的滚筒传送机的清洁系统以及清洁滚筒传送机的方法
CN104203014B (zh) * 2012-03-26 2017-08-29 菲利普莫里斯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向多节段过滤嘴制造设备供给过滤嘴节段的设备的滚筒传送机的清洁系统以及清洁滚筒传送机的方法
CN109423812A (zh) * 2017-08-21 2019-03-05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涤设备用清洗颗粒及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49253A (ja) 2008-07-03
CN101349887B (zh) 2011-01-19
JP5101873B2 (ja)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9887B (zh) 清洁介质及使用该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
US7854648B2 (en) Cleaning medium and dry clean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254502B (zh) 干式清洁设备和干式清洁方法
EP2135687B1 (en) Clean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US7865997B2 (en) Dry typ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dry type cleaning method
CN1994588B (zh) 干式清洁设备及干式清洁方法
CN101959621B (zh) 清洁装置和清洁方法
US20110067731A1 (en) Cleaning device and cleaning method
JP2006085124A (ja)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収納容器の洗浄方法及び洗浄装置
JP5061053B2 (ja) 乾式洗浄装置と乾式洗浄方法とこれにより洗浄された洗浄物及び再生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950329B2 (ja) 洗浄装置
JP2010279949A5 (zh)
JP4741998B2 (ja) 洗浄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JP4954030B2 (ja) 洗浄媒体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乾式洗浄装置
JP2007330947A (ja) 乾式洗浄装置、および乾式洗浄方法
JP4772624B2 (ja) 洗浄装置
JP5310812B2 (ja) 洗浄媒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乾式洗浄装置
JP4749287B2 (ja) 洗浄装置
JP5218615B2 (ja) 乾式洗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