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2258B - 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2258B
CN101342258B CN 200710118748 CN200710118748A CN101342258B CN 101342258 B CN101342258 B CN 101342258B CN 200710118748 CN200710118748 CN 200710118748 CN 200710118748 A CN200710118748 A CN 200710118748A CN 101342258 B CN101342258 B CN 101342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k
hooks
yncaria stem
finger print
peak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187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2258A (zh
Inventor
吴玢
付静
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cmages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7101187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42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42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2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2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2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该配方颗粒是以钩藤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为原料,经过低温醇提、水提、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等方法制得钩藤喷雾干燥粉,钩藤喷雾干燥粉直接或和适量辅料混合后干法制粒得到钩藤配方颗粒;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每克含相当生药量20克,该钩藤配方颗粒具有如图3所示的红外指纹图谱。本发明所采用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钩藤所含生物碱成份的溶出;本发明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技术进行质量控制,该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先进、快捷,可操作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饮片经过各种工艺加工而成,用于临床中医处方调配使用的颗粒剂;与传统的中药煎剂相比,其服用方便,服用量小,质量可控,容易保存,便于携带;中药配方颗粒在国内目前处于试点生产状态,产品工艺及质量标准不统一。钩藤配方颗粒是常用中药配方颗粒的一种,目前制备钩藤配方颗粒的常规工艺为传统水提取浓缩、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后制粒,而根据药典用法中的“入汤剂宜后下”的要求,提取时间很难掌握,或者造成原料浪费,或者破坏有效成分,从而大大影响产品质量,导致生物碱理化鉴别现象不明显。其质量标准无含量测定项,有醇溶性浸出物检测项;理化定性鉴别为生物碱通用的理化鉴别,无专属性;个别生产单位在质量标准中加入以钩藤对照药材为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在其规定的一定的实验条件及范围内具备一定的专属性,可以证明该产品是以钩藤原药材为原料提取、制剂加工生产的。但是,薄层色谱鉴别费时费力,并且有机试剂具有毒性,环境污染也很严重。这些质量标准仅仅通过简单的生物碱鉴别反应或薄层色谱来判断其真伪,但是简单的几个或者几类成分并不能代表钩藤配方颗粒本身,该标准缺乏其他应有的质量信息,无法全面判定钩藤配方颗粒产品的质量优劣及全貌。
红外光谱法是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结构的常用手段之一。在药物分析中,以红外光谱具有的“指纹”特性作为药物鉴定的依据,是各国药典共同采用的方法。但由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本身都是远比西药复杂得多的混合物体系,图谱解析困难,使常规红外光谱法在较长时期内未能在中药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钩藤配方颗粒;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公开该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公开该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钩藤配方颗粒每克含相当生药量20克;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指纹图谱,最强峰:峰位1072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次强峰:峰位1609cm-1;较强峰:峰位2922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除上述特征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5cm-1、1282cm-1、1377cm-1、1689cm-1、1518cm-1、614cm-1、887cm-17个峰。
其红外指纹图谱测定条件:仪器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本发明所述钩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为:
原料钩藤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钩藤RamulusUncariae Cum Uncis标准红外指纹图谱(附图1)为:最强峰:峰位1054cm-1,同时必须具有1107cm-1,1158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9cm-1;较强峰:峰位2919cm-1,,同时必须在2851cm-1有一个峰;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246cm-1、1375cm-1、1457cm-1、1318cm-1、1429cm-1、、1737cm-1、606cm-1、668cm-1、535cm-1、895cm-1、768cm-1、821cm-112个峰;
取上述钩藤药材1重量份,加入70%-80%的乙醇4-8体积份,在60℃-80℃下回流提取1-2小时,提取液在80℃的条件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钩藤醇提浓缩液;在药渣中加入纯水4-8体积份,在60℃-80℃下提取1-2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5,得钩藤水提浓缩液;将钩藤醇提浓缩液与钩藤水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钩藤喷雾干燥粉;钩藤喷雾干燥粉直接制粒或者在钩藤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0%-25%的辅料糊精或者乳糖;干法制粒,得20-60目的钩藤配方颗粒。
上述制备方法优选为:取钩藤药材1重量份,加入75%的乙醇6体积份,在65℃--70℃下提取1.5小时,提取液在80℃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钩藤醇提浓缩液;在药渣中加入纯水6体积份,在70℃下提取1.5小时,提取液在8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5,得钩藤水提浓缩液;将钩藤醇提浓缩液与钩藤水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钩藤喷雾干燥粉;钩藤喷雾干燥粉直接制粒或者在钩藤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20%的辅料糊精或者乳糖;干法制粒,得20-60目的钩藤配方颗粒。
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A.钩藤喷雾干燥粉的质量检测方法:钩藤喷雾干燥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钩藤喷雾干燥粉标准红外指纹图谱(附图2)为:最强峰:峰位1071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0cm-1;较强峰:峰位2921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除上述峰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6cm-1、1282cm-1、1376cm-1、1689cm-1、1518cm-1、612cm-1、711cm-1、888cm-18个峰。
B.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钩藤配方颗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测定;钩藤配方颗粒标准红外指纹图谱(附图3)为:最强峰:峰位1072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次强峰:峰位1609cm-1;较强峰:峰位2922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除上述峰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5cm-1、1282cm-1、1377cm-1、1689cm-1、1518cm-1、614cm-1、887cm-17个峰。
本发明所述重量份/体积份的关系是:克/毫升。
附图说明
图1:钩藤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标准红外指纹图谱
图2:钩藤喷雾干燥粉标准红外指纹图谱
图3:钩藤配方颗粒标准红外指纹图谱
图4:含钩藤经典药对饮片煎液与颗粒配方“全成分”红外光谱图比较
图5:含钩藤经典药方饮片煎液与颗粒配方“全成分”红外光谱图比较
本发明配方颗粒对钩藤采用乙醇和水提取,则既可以保证药典规定必须测定含量的醇溶性成分的溶出,又可以保证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完全。经过3批以上大生产实践证明:采用70%-80%的乙醇提取一遍后再用水提取一遍,能将钩藤的出粉率由水提的5-6%左右提高到10%左右,且生物碱理化鉴别现象非常明显。
本发明配方颗粒具有完整的、先进的生产工艺及专属性强的、可控的质量检测标准,工艺先进可以实现,质量标准涉及到的检测方法科学、先进、快捷,可操作性强。本发明将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检测,这是一种思路上的创新。这不仅符合传统中医药学关于“君、臣、佐、使”的理论,还突出了中药的整体效应,同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钩藤这种中药作为一个整体,观察其“指纹性”,从而快速地解决了中药宏观质量检测中的一个首要问题---中药真伪的鉴定。
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实验例1生物碱理化鉴别反应研究试验
取实施例1所述的钩藤配方颗粒1g,研细加浓氨试液使湿润,加三氯甲烷30ml,振摇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盐酸溶液(1→100)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即生成黄色沉淀;一管中加碘化汞钾试液1~2滴,即生成白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钨酸试液1~2滴,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钩藤配方颗粒中含有钩藤的生物碱类成分。
实验例2含钩藤经典药对饮片煎液与颗粒配方“全成分”红外光谱图比较研究
钩藤-天麻出自《杂病论治新义》,二者均有平肝息风之功。钩藤微寒,长于清肝热、息肝风,宜于肝热肝风而至的惊痫抽搐等;天麻甘平柔润,长于养液平肝息风,尤宜于肝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等。二药相须配对,平肝息风之力倍增,为平肝息风常用药对。
实验目的:本试验例目的研究二者饮片煎液与颗粒配方的异同,确定钩藤配方颗粒工艺及当量的合理性。
实验方法:取钩藤饮片、天麻饮片各10g组方,按饮片汤剂的煎煮方法钩藤后下煎煮制备饮片煎液样品;另取天麻饮片10g,按饮片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药液适当浓缩,加入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0.5g,搅拌至完全溶解,制备颗粒配方样品;分别取饮片煎液样品、颗粒配方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检测。
检测条件:仪器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附图4所示饮片煎液样品与颗粒配方样品红外指纹图谱峰形、峰位、峰强度基本一致,相关性达到95.2%。证明配方颗粒所配汤液与饮片合煎液成分基本一致,即0.5g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与10g钩藤饮片所煎出成分一致,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1g相当于钩藤饮片20g的当量及生产工艺是合理的。
实验例3含钩藤经典药方饮片煎液与颗粒配方“全成分”红外光谱图比较研究
经典方钩藤饮出自《医宗金鉴》,处方组成钩藤、羚羊角、全蝎、人参、天麻、炙甘草;为中医平肝息风的常用经典方。
试验目的:本试验例目的研究钩藤经典药方的饮片煎液与颗粒配方的异同,确定钩藤配方颗粒工艺及当量的合理性。
实验方法:取钩藤饮处方配比取各药味,按饮片汤剂的煎煮方法钩藤后下煎煮制备饮片煎液样品;另按钩藤饮处方配比分别取除钩藤外的其他饮片,按饮片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药液适当浓缩,按钩藤饮处方配比和当量关系取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加入浓缩药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备颗粒配方样品;分别取饮片煎液样品、颗粒配方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检测。
检测条件:仪器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附图5所示饮片煎液样品与颗粒配方样品红外指纹图谱峰形、峰位、峰强度基本一致,相关性达到92.8%。证明配方颗粒所配汤液与饮片合煎液成分一致,即所加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与钩藤饮片所煎出成分一致,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1g相当于钩藤饮片20g的当量及生产工艺是合理的。
下述实施例均能实现上述实验例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钩藤配方颗粒
原料钩藤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钩藤标准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为96%;钩藤标准红外指纹图谱具体特征为:最强峰:峰位1054cm-1,同时必须具有1107cm-1,1158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9cm-1;较强峰:峰位2919cm-1,,同时必须在2851cm-1有一个峰;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246cm-1、1375cm-1、1457cm-1、1318cm-1、1429cm-1、、1737cm-1、606cm-1、668cm-1、535cm-1、895cm-1、768cm-1、821cm-112个峰;
取钩藤药材1000kg,加入80%的乙醇5000l,在80℃下提取1小时,提取液在80℃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钩藤醇提浓缩液;在药渣中加入纯水7000l,在65℃下提取2小时,提取液在8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得钩藤水提浓缩液;将钩藤醇提浓缩液与钩藤水提浓缩液混合均匀,药液在40℃预热,在进风温度180℃,料泵转速500转/分,出风温度85℃,风送温度45℃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钩藤喷雾干燥粉;钩藤喷雾干燥粉直接在主压轮压力为4MPa,侧压轮压力为0.6MPa,主轴转速为350转/分,送料电压为150V的条件下干法制粒,得20-60目的钩藤配方颗粒。
实施例2:钩藤配方颗粒
原料钩藤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钩藤标准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为99%;钩藤标准红外指纹图谱具体特征为:最强峰:峰位1054cm-1,同时必须具有1107cm-1,1158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9cm-1;较强峰:峰位2919cm-1,,同时必须在2851cm-1有一个峰;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246cm-1、1375cm-1、1457cm-1、1318cm-1、1429cm-1、、1737cm-1、606cm-1、668cm-1、535cm-1、895cm-1、768cm-1、821cm-112个峰;
取钩藤药材1000kg,加入70%的乙醇7000l,在65℃下提取2小时,提取液在80℃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钩藤醇提浓缩液;在药渣中加入纯水5000l,在75℃下提取1小时,提取液在8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得钩藤水提浓缩液;将钩藤醇提浓缩液与钩藤水提浓缩液混合均匀,药液在50℃预热,在进风温度170℃,料泵转速600转/分,出风温度75℃,风送温度45℃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钩藤喷雾干燥粉;在钩藤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喷雾干燥粉自身重量的15%的辅料乳糖;在主压轮压力为6MPa,侧压轮压力为0.4MPa,主轴转速为450转/分,送料电压为100V的条件下干法制粒,得20-60目的钩藤配方颗粒。
实施例3:钩藤配方颗粒
原料钩藤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钩藤标准红外指纹图谱一致;钩藤标准红外指纹图谱具体特征为:最强峰:峰位1054cm-1,同时必须具有1107cm-1,1158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9cm-1;较强峰:峰位2919cm-1,,同时必须在2851cm-1有一个峰;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246cm-1、1375cm-1、1457cm-1、1318cm-1、1429cm-1、、1737cm-1、606cm-1、668cm-1、535cm-1、895cm-1、768cm-1、821cm-112个峰;
取钩藤药材1000kg,加入75%的乙醇6000l,在70℃下提取1.5小时,提取液在80℃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钩藤醇提浓缩液;在药渣中加入纯水6000l,在70℃下提取1.5小时,提取液在8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得钩藤水提浓缩液;将钩藤醇提浓缩液与钩藤水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钩藤喷雾干燥粉;在钩藤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20%的辅料糊精;干法制粒,得20-60目的钩藤配方颗粒。
实施例4:实施例1制备的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
钩藤喷雾干燥粉的质量检测方法:钩藤喷雾干燥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钩藤喷雾干燥粉的标准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为98%;钩藤喷雾干燥粉的标准红外指纹图谱特征为:
最强峰:峰位1071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0cm-1;较强峰:峰位2921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除上述峰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6cm-1、1282cm-1、1376cm-1、1689cm-1、1518cm-1、612cm-1、711cm-1、888cm-18个峰。
实施例5:实施例2制备的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
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钩藤配方颗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钩藤配方颗粒的标准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为98%;钩藤配方颗粒的标准红外指纹图谱特征为:
最强峰:峰位1072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次强峰:峰位1609cm-1;较强峰:峰位2922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
除上述峰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5cm-1、1282cm-1、1377cm-1、1689cm-1、1518cm-1、614cm-1、887cm-17个峰。
实施例6:实施例3制备的本发明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
A.钩藤喷雾干燥粉的质量检测方法:钩藤喷雾干燥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钩藤喷雾干燥粉的标准红外指纹图谱一致;钩藤喷雾干燥粉的标准红外指纹图谱特征为:
最强峰:峰位1071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0cm-1;较强峰:峰位2921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除上述峰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6cm-1、1282cm-1、1376cm-1、1689cm-1、1518cm-1、612cm-1、711cm-1、888cm-18个峰。
B.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钩藤配方颗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钩藤配方颗粒的标准红外指纹图谱一致;钩藤配方颗粒的标准红外指纹图谱特征为:
最强峰:峰位1072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次强峰:峰位1609cm-1;较强峰:峰位2922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
除上述峰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5cm-1、1282cm-1、1377cm-1、1689cm-1、1518cm-1、614cm-1、887cm-17个峰。

Claims (2)

1.一种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A.钩藤喷雾干燥粉的质量检测:钩藤喷雾干燥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钩藤喷雾干燥粉标准红外指纹图谱为:最强峰:峰位1071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0cm-1;较强峰:峰位2921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除上述峰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6cm-1、1282cm-1、1376cm-1、1689cm-1、1518cm-1、612cm-1、711cm-1、888cm-18个峰;
B.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钩藤配方颗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测定;钩藤配方颗粒标准红外指纹图谱为:最强峰:峰位1072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次强峰:峰位1609cm-1;较强峰:峰位2922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除上述峰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5cm-1、1282cm-1、1377cm-1、1689cm-1、1518cm-1、614cm-1、887cm-17个峰;
其中,该钩藤配方颗粒每克含相当生药量20克;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指纹图谱;最强峰:峰位1072cm-1,同时必须具有819cm-1、769cm-1;次强峰:峰位1609cm-1;较强峰:峰位2922cm-1,同时必须具有在2851cm-1有一个峰;除上述特征外,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445cm-1、1282cm-1、1377cm-1、1689cm-1、1518cm-1、614cm-1、887cm-17个峰;
其红外指纹图谱测定条件:仪器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其中,该钩藤配方颗粒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原料钩藤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钩藤RamulusUncariae Cum Uncis标准红外指纹图谱为:最强峰:峰位1054cm-1,同时必须具有1107cm-1,1158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9cm-1;较强峰:峰位2919cm-1,,同时必须在2851cm-1有一个峰;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246cm-1、1375cm-1、1457cm-1、1318cm-1、1429cm-1、、1737cm-1、606cm-1、668cm-1、535cm-1、895cm-1、768cm-1、821cm-112个峰;
取上述钩藤药材1重量份,加入70%-80%的乙醇4-8体积份,在60℃-80℃下回流提取1-2小时,提取液在80℃的条件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钩藤醇提浓缩液;在药渣中加入纯水4-8体积份,在60℃-80℃下提取1-2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5,得钩藤水提浓缩液;将钩藤醇提浓缩液与钩藤水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钩藤喷雾干燥粉;钩藤喷雾干燥粉直接制粒或者在钩藤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0%-25%的辅料糊精或者乳糖;干法制粒,得20-60目的钩藤配方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藤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钩藤配方颗粒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原料钩藤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钩藤RamulusUncariae Cum Uncis标准红外指纹图谱为:最强峰:峰位1054cm-1,同时必须具有1107cm-1,1158cm-1两个峰;次强峰:峰位1619cm-1;较强峰:峰位2919cm-1,,同时必须在2851cm-1有一个峰;同时按照峰的强度从高至低必须依次具有1246cm-1、1375cm-1、1457cm-1、1318cm-1、1429cm-1、、1737cm-1、606cm-1、668cm-1、535cm-1、895cm-1、768cm-1、821cm-112个峰;
取钩藤药材1重量份,加入75%的乙醇6体积份,在65℃--70℃下提取1.5小时,提取液在80℃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钩藤醇提浓缩液;在药渣中加入纯水6体积份,在70℃下提取1.5小时,提取液在8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5,得钩藤水提浓缩液;将钩藤醇提浓缩液与钩藤水提浓缩液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钩藤喷雾干燥粉;钩藤喷雾干燥粉直接制粒或者在钩藤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20%的辅料糊精或者乳糖;干法制粒,得20-60目的钩藤配方颗粒。
CN 200710118748 2007-07-13 2007-07-13 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Active CN101342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18748 CN101342258B (zh) 2007-07-13 2007-07-13 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18748 CN101342258B (zh) 2007-07-13 2007-07-13 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2258A CN101342258A (zh) 2009-01-14
CN101342258B true CN101342258B (zh) 2012-05-30

Family

ID=40244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18748 Active CN101342258B (zh) 2007-07-13 2007-07-13 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422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868B (zh) * 2014-09-24 2018-06-08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钩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0870890A (zh) * 2018-08-30 2020-03-10 湖北香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颖等.钩藤提取工艺研究.《中成药》.2000,第22卷(第5期),331-33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2258A (zh) 2009-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4229B (zh) 一种茵陈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1396417B (zh) 一种金银花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1396426B (zh) 一种甘草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0360A (zh) 一种甘草配方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
CN102058641A (zh) 一种白芷提取物及质量检测方法
CN101396458B (zh) 一种陈皮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CN101342258B (zh) 一种钩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CN101396430B (zh) 一种黄芩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CN101396423B (zh) 一种葛根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KANGRENTANG MEDICIN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EIMING TIANREN CHINESE MEDICIN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6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612

Address after: Postal code 16, Hebei Avenue,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101300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Kangren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Postal code 16, Lin Hebei street, Lin Riv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101300

Applicant before: WenMingTianR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