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5700B - 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5700B
CN101335700B CN2007101276786A CN200710127678A CN101335700B CN 101335700 B CN101335700 B CN 101335700B CN 2007101276786 A CN2007101276786 A CN 2007101276786A CN 200710127678 A CN200710127678 A CN 200710127678A CN 101335700 B CN101335700 B CN 101335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ing address
data network
network gateway
grouped data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276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5700A (zh
Inventor
袁立平
孙晓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276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35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35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5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5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5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用于在UE附着于EPS时实现层三信令的路由。本发明信令路由方法包括:移动管理实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在移动管理实体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对层三信令进行封装;另外本发明还相应地提供一种通讯系统,用户设备以及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在UE附着于EPS时实现层三信令的路由。

Description

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第二代(2G,2nd Generation)通信网络中,语音业务采用电路交换(CS,Circuit Switched)网络进行传输,对于互联网语音(VoIP,Voice OverIP)业务可以采用PS进行传输。
演进的分组交换(EPS,Evolved Packet Switched)网络作为IP传输网络,所有的语音都需要利用IP网络完成传输。但是在EPS网络建立初期,必然会出现网络覆盖不完整的情况,此时会出现UE在2G、第三代(3G,3rd Generation)通信系统以及EPS网络间进行切换的情况,对于语音业务就需要考虑在EPS系统和2G/3G电路域切换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中一种信令路由方法为:当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附着在CS网络时,对于语音类业务,UE通过基站收发信机(BTS,Base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传输24.008中的信令到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并由MSC转换成ISDN用户部分/承载无关呼叫控制(ISUP/BICC,ISDN User Part/BearerIndependent Call Control)信令完成呼叫控制,并使用该承载完成话音传输。
但是当UE附着于EPS时,对于语音类业务,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信令的路由方式,所以现有技术的方案并不能解决UE附着于EPS时的层三信令的路由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能够实现UE附着于EPS时的层三信令的路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令路由方法,包括:移动管理实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用户设备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在移动管理实体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对层三信令进行封装;按照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将封装后的层三信令传输至目的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令路由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向域名解析服务器或动态主机配置服务器发送地址获取请求;域名解析服务器或动态主机配置服务器根据所述地址获取请求查询对应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并将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反馈至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对层三信令以及目的端路由地址进行封装;按照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将封装后的层三信令传输至目的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址获取方法,包括:移动管理实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用户设备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在移动管理实体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包括: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根据所述地址获取请求查询并向用户设备反馈目的端路由地址;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信令,对所述传输信令进行转发;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的传输信令;或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并将所述地址获取请求转发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根据所述地址获取请求查询并向用户设备反馈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信令,对所述传输信令进行转发;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的传输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包括: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根据所述地址获取请求查询并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反馈目的端路由地址;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过封装的传输信令,对所述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将解封装得到的层三信令与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令;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的第二传输信令;或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并将所述地址获取请求转发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根据所述地址获取请求查询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过封装的传输信令,对所述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将解封装得到的层三信令与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令;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的传输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请求单元,周于向移动管理实体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或域名解析服务器或动态主机配置服务器发送目的端路由地址获取请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和层三信令封装为传输信令;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传输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包括:信令获取单元,用于从用户设备获取传输信令;地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解封装单元,用于对获取到的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得到层三信令;重封装单元,用于将解封装后得到的层三信令以及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转发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传输信令转发至移动交换中心。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首先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之后按照该地址将封装后的层三信令发送至目的端,所以可以实现UE附着于EPS时的层三信令的路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路由方法实施例总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三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四实施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五实施例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讯系统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讯系统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用于在UE附着于EPS时实现层三信令的路由。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单信道语音呼叫连续性(SR VCC,Single Radio VoiceCall Continuity)环境中实现,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环境,此处不对应用环境做出限定,仅以SR VCC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信令路由方法实施例总体流程包括:
101、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为进行层三信令的路由,需要获取到目的端的路由地址,具体的获取方式为:
1、在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与P-GW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具体的,根据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的主体的不同,可将本方案分为两种:
UE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以及P-GW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其中,UE获取MSC地址又可以细分为:通过小区配置信息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通过协议配置选项(PCO,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信息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以及通过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 Internet)流程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P-GW获取目的端地址又可以细分为:通过接入点名称(APN,Access PointName)信息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以及通过小区解析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2、与域名解析服务器(DNS,Domain Name Server)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al Host Configure Protocol)服务器交互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102、对层三信令进行封装;
将层三信令封装为传输信令以待传输,具体的封装过程也将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103、按照路由地址发送封装后的信令。
本实施例中由于获取到了目的端的路由地址,并对层三信令进行了封装,所以可以按照路由地址将封装后的信令发送至目的端,所以实现了UE附着于EPS时的层三信令的路由。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令路由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
首先,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均以层三信令由UE到MSC的过程为例说明层三信令的路由,即目的端路由地址为MSC路由地址,可以理解的是,同样可以是反向路由,即由MSC到UE,具体的流程类似;
其次,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均以UE附着时进行层三信令的路由为例,可以理解的是,同样可以是其他的流程,例如位置更新流程,具体的流程类似。
下面先介绍在MME与P-GW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MSC地址的方案,按照MSC路由地址获取的主体不同分为两类:
一、UE获取MSC路由地址:
下面再根据获取源的不同将本类细分为以下两类:
1、通过小区配置信息获取:
A、UE通过小区配置信息获取MSC路由地址;
具体流程如下: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一实施例包括:
201、UE向基站发送包含当前小区配置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
UE向基站发送Attach Request消息,向网络进行注册。在消息中除了包括附着以及缺省承载建立所需的参数外,还需要包括UE是否支持CS控制SRVCC能力的参数,此外还包括UE当前所处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
202、基站向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转发包含当前小区配置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Attach Request;
203、MME结合归属用户服务器(HSS,Home Subscriber Sever)对用户设备进行鉴权;
具体的鉴权流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实现。
204、MME发起位置更新流程;
MME向HSS发起位置更新流程,注册该用户,并获取该用户的签约数据。
205、MME发起承载建立请求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
MME向服务网关(S-GW,Serving Gateway)发送Create Default BearerRequest消息,要求建立缺省承载。
执行该步骤的同时,MME根据获取到的小区配置信息以及用户签约数据查询当前无线接入的小区配置信息对应的MSC路由地址。
206、S-GW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转发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
207、策略和计费规则控制功能(PCRF,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 RulesFunction)交互流程;
P-GW收到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后,向PCRF获取缺省承载的PCC规则。
208、P-GW向S-GW反馈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fault Bearer Response;
209、S-GW向MME转发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fault Bearer Response;
210、MME向基站发送附着接受消息Attach Accept;
MME向基站发送包含查询到的MSC路由地址的Attach Accept消息。
211、基站向UE发送无线承载请求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Request;
212、UE向基站反馈无线承载响应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Response;
213、基站向MME发送附着完成消息Attach Complete;
214、MME向S-GW发送承载更新消息Update Bearer Request;
215、S-GW向MME反馈承载更新响应Update Bearer Response。
B、封装层三信令;
当UE获取到MSC路由地址后,将层三信令与MSC路由地址一起封装为传输信令,并将传输信令发送至P-GW。
C、按照路由地址发送封装后的信令。
由P-GW将传输信令按照MSC路由地址转发至对应的MSC。
2、通过PCO信息获取:
A、UE通过PCO信息获取MSC路由地址;
具体流程如下: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二实施例包括:
301、UE向基站发送包含PCO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
UE向基站发送Attach Request消息,向网络进行注册。在消息中除了包括附着以及缺省承载建立所需的参数外,还需要包括UE是否支持CS控制SRVCC能力的参数,此外还包括UE当前PCO信息,PCO信息中含有MSC路由地址请求信息。
302、基站向MME转发包含PCO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Attach Request;
303、MME结合HSS对用户设备进行鉴权;
具体的鉴权流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实现。
304、MME发起位置更新流程;
MME向HSS发起位置更新流程,注册该用户,并获取该用户的签约数据。
305、MME发起包含PCO信息的承载建立请求Create Default BearerRequest;
MME向S-GW发送包含PCO信息的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要求建立缺省承载。
306、S-GW向P-GW转发包含PCO信息的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
307、PCRF交互流程;
P-GW收到包含PCO信息的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后,向PCRF获取缺省承载的PCC规则。
同时,P-GW记录UE的PCO,根据其中的MSC路由地址请求信息查询本地配置的MSC路由地址。
308、P-GW向S-GW反馈包含MSC路由地址的承载建立响应CreateDefault Bearer Response;
309、S-GW向MME转发包含MSC路由地址的承载建立响应CreateDefault Bearer Response;
310、MME向基站发送包含MSC路由地址的附着接受消息Attach Accept;
311、基站向UE发送包含MSC路由地址的无线承载请求Radio BearerEstablishment Request;
312、UE向基站反馈无线承载响应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Response;
313、基站向MME发送附着完成消息Attach Complete;
314、MME向S-GW发送承载更新消息Update Bearer Request;
315、S-GW向MME反馈承载更新响应Update Bearer Response。
B、封装层三信令;
当UE获取到MSC路由地址后,将层三信令与MSC路由地址一起封装为传输信令,并将传输信令发送至P-GW。
C、按照路由地址发送封装后的信令。
由P-GW将传输信令按照MSC路由地址转发至对应的MSC。
上述实施例中UE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到MSC路由地址,所以提高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层三信令路由方法的灵活性。
二、P-GW获取MSC路由地址:
下面再根据获取源的不同将本类细分为以下三类:
1、通过APN信息获取MSC路由地址方案X:
A、P-GW通过APN信息获取MSC路由地址;
具体流程如下: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三实施例包括:
401、UE向基站发送包含APN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
UE向基站发送Attach Request消息,向网络进行注册。在消息中除了包括附着以及缺省承载建立所需的参数外,还需要包括UE是否支持CS控制SRVCC能力的参数,此外还包括UE当前APN信息。
402、基站向MME转发包含APN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Attach Request;
403、MME结合HSS对用户设备进行鉴权;
具体的鉴权流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实现。
404、MME发起位置更新流程;
MME向HSS发起位置更新流程,注册该用户,并获取该用户的签约数据。
405、MME发起包含MSC路由地址信息的承载建立请求Create DefaultBearer Request;
MME根据接收到的APN信息在本地查询对应的MSC路由地址,并向S-GW发送包含MSC路由地址的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要求建立缺省承载。
406、S-GW向P-GW转发包含MSC路由地址的Create Default BearerRequest消息;
407、PCRF交互流程;
P-GW收到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后,向PCRF获取缺省承载的PCC规则。
408、P-GW向S-GW反馈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fault Bearer Response;
409、S-GW向MME转发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fault Bearer Response;
410、MME向基站发送附着接受消息Attach Accept;
411、基站向UE发送无线承载请求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Request;
412、UE向基站反馈无线承载响应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Response;
413、基站向MME发送附着完成消息Attach Complete;
414、MME向S-GW发送承载更新消息Update Bearer Request;
415、S-GW向MME反馈承载更新响应Update Bearer Response。
B、封装层三信令;
UE的封装过程具体有两种情况:
a、UE仅将层三信令封装为传输信令,将封装完的传输信令发送至P-GW。
b、UE将层三信令与预置的MSC路由地址封装为传输信令:将封装完的传输信令发送至P-GW。其中预置的MSC路由地址可以是缺省的地址或者是事先指定的地址。
C、按照路由地址发送封装后的信令。
根据对应的封装方式也有具体的两种处理方式:
a、P-GW对接收到的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提取出其中的层三信令,并将层三信令与自身获取到的MSC路由地址进行重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并将该第二传输信令按照MSC路由地址发送至对应的MSC。
b、P-GW对接收到的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提取出其中的层三信令,删除预置的MSC路由地址,并将层三信令与自身获取到的MSC路由地址进行重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并将该第二传输信令按照MSC路由地址发送至对应的MSC。
2、通过APN信息获取MSC路由地址方案Y:
A、P-GW通过APN信息获取MSC路由地址;
具体流程如下: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四实施例包括:
501、UE向基站发送包含APN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
UE向基站发送Attach Request消息,向网络进行注册。在消息中除了包括附着以及缺省承载建立所需的参数外,还需要包括UE是否支持CS控制SRVCC能力的参数,此外还包括UE当前APN信息。
502、基站向MME转发包含APN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Attach Request;
503、MME结合HSS对用户设备进行鉴权;
具体的鉴权流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实现。
504、MME发起位置更新流程;
MME向HSS发起位置更新流程,注册该用户,并获取该用户的签约数据。
505、MME发起包含APN信息的承载建立请求Create Default BearerRequest;
MME并向S-GW发送包含APN信息的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要求建立缺省承载。
506、S-GW向P-GW转发包含APN信息的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
507、PCRF交互流程;
P-GW收到包含APN信息的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后,向PCRF获取缺省承载的PCC规则。
同时,P-GW根据接收到的APN信息查询对应的MSC路由地址,具体的查询方法有以下两种情况:
a、P-GW在本地存储的APN信息与MSC路由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接收到的APN信息对应的MSC路由地址;
b、P-GW向DNS发送包含APN信息的查询请求,DNS根据该APN信息查询对应的MSC路由地址,并向P-GW反馈查询到的MSC路由地址。
508、P-GW向S-GW反馈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fault Bearer Response;
509、S-GW向MME转发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fault Bearer Response;
510、MME向基站发送附着接受消息Attach Accept;
511、基站向UE发送无线承载请求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Request;
512、UE向基站反馈无线承载响应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Response;
513、基站向MME发送附着完成消息Attach Complete;
514、MME向S-GW发送承载更新消息Update Bearer Request;
515、S-GW向MME反馈承载更新响应Update Bearer Response。
B、封装层三信令;
UE的封装过程具体有两种情况:
a、UE仅将层三信令封装为传输信令,将封装完的传输信令发送至P-GW。
b、UE将层三信令与预置的MSC路由地址封装为传输信令:将封装完的传输信令发送至P-GW。其中预置的MSC路由地址可以是缺省的地址或者是事先指定的地址。
C、按照路由地址发送封装后的信令。
根据对应的封装方式也有具体的两种处理方式:
a、P-GW对接收到的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提取出其中的层三信令,并将层三信令与自身获取到的MSC路由地址进行重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并将该第二传输信令按照MSC路由地址发送至对应的MSC。
b、P-GW对接收到的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提取出其中的层三信令,删除预置的MSC路由地址,并将层三信令与自身获取到的MSC路由地址进行重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并将该第二传输信令按照MSC路由地址发送至对应的MSC。
3、通过小区解析获取MSC路由地址:
A、P-GW通过小区解析获取MSC路由地址;
具体流程如下: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方法第五实施例包括:
601、UE向基站发送包含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
UE向基站发送Attach Request消息,向网络进行注册。在消息中除了包括附着以及缺省承载建立所需的参数外,还需要包括UE是否支持CS控制SRVCC能力的参数,此外还包括UE当前移动终端能力信息。
602、基站向MME转发包含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附着请求消息AttachRequest;
603、MME结合HSS对用户设备进行鉴权;
具体的鉴权流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实现。
604、MME发起位置更新流程;
MME向HSS发起位置更新流程,注册该用户,并获取该用户的签约数据。
605、MME发起包含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承载建立请求Create DefaultBearer Request;
MME并向S-GW发送包含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Create Default BearerRequest消息,要求建立缺省承载。
606、S-GW向P-GW转发包含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Create Default BearerRequest消息;
607、PCRF交互流程;
P-GW收到包含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Create Default Bearer Request消息后,向PCRF获取缺省承载的PCC规则。
同时,P-GW根据接收到的移动终端能力信息以及当前承载中的无线位置信息查询对应的MSC路由地址。
608、P-GW向S-GW反馈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fault Bearer Response;
609、S-GW向MME转发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fault Bearer Response;
610、MME向基站发送附着接受消息Attach Accept;
611、基站向UE发送无线承载请求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Request;
612、UE向基站反馈无线承载响应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Response;
613、基站向MME发送附着完成消息Attach Complete;
614、MME向S-GW发送承载更新消息Update Bearer Request;
615、S-GW向MME反馈承载更新响应Update Bearer Response;
616、PCRF交互流程,建立专有承载;
617、P-GW向S-GW发送目标承载建立请求Create Dedicated BearerRequest;
618、S-GW向MME转发目标承载建立请求Create Dedicated BearerRequest;
619、MME向基站发送承载建立请求Bearer Setup Request;
620、基站向UE发送无线承载建立请求Radio Bearer Setup Request;
621、UE向基站反馈无线承载建立响应Radio Bearer Setup Response;
622、基站向MME反馈承载建立响应Bearer Setup Response;
623、MME向S-GW反馈目标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dicated BearerResponse;
624、S-GW向P-GW反馈目标承载建立响应Create Dedicated BearerResponse。
其中步骤616至步骤624为建立专有承载的步骤,使用网络侧发起的承载建立流程完成传输层三控制信令专有承载的建立,在发送给UE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应该携带PCO信息,其中包括“CS控制的SR VCC”选项,告知UE该承载是用来传输层三控制信令的。
B、封装层三信令;
UE的封装过程具体有两种情况:
a、UE仅将层三信令封装为传输信令,将封装完的传输信令发送至P-GW。
b、UE将层三信令与预置的MSC路由地址封装为传输信令:将封装完的传输信令发送至P-GW。其中预置的MSC路由地址可以是缺省的地址或者是事先指定的地址。
C、按照路由地址发送封装后的信令。
根据对应的封装方式也有具体的两种处理方式:
a、P-GW对接收到的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提取出其中的层三信令,并将层三信令与自身获取到的MSC路由地址进行重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并将该第二传输信令按照MSC路由地址发送至对应的MSC。
b、P-GW对接收到的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提取出其中的层三信令,删除预置的MSC路由地址,并将层三信令与自身获取到的MSC路由地址进行重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并将该第二传输信令按照MSC路由地址发送至对应的MSC。
上述实施例中P-GW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到MSC路由地址,所以提高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层三信令路由方法的灵活性。
上述的实施例通过UE获取MSC路由地址的方式和P-GW获取MSC路由地址的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层三信令路由方法进行了描述,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响应的方式进行路由,所以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层三信令路由方法的灵活性。
下面介绍通过与DNS或DHCP服务器交互获取MSC地址的方式:
UE通过IETF流程获取:
本实施例中,在UE完成附着流程之后,在缺省承载上通过IETF标准的域名解析过程或动态主机配置过程获取MSC路由地址,具体的过程为:
A、UE通过IETF流程获取MSC地址;
具体流程如下:
UE向域名解析服务器(DNS,Domain Name Server)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al Host Configure Protocol)服务器发送请求消息,具体发送的消息以及经过的网元与IETF标准流程中的描述一致,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DNS或DHCP Server根据该请求消息查询对应的MSC路由地址;
将查询到的MSC路由地址通过响应消息反馈至UE。
B、封装层三信令;
当UE获取到MSC路由地址后,将层三信令与MSC路由地址一起封装为传输信令,并将传输信令发送至P-GW。
C、按照路由地址发送封装后的信令。
由P-GW将传输信令按照MSC路由地址转发至对应的MSC。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置,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讯系统第一实施例包括:
用户设备701,用于发送地址获取请求,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将层三信令以及目的端路由地址封装为传输信令,发送传输信令;
移动管理实体704,用于接收用户设备701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根据地址获取请求查询并向用户设备701反馈目的端路由地址;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702,用于接收用户设备701发送的传输信令,对传输信令进行转发;
移动交换中心703,用于接收分组数据网络网关702转发的传输信令;
用户设备701,用于发送地址获取请求,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将层三信令以及目的端路由地址封装为传输信令,发送传输信令;
移动管理实体704,用于接收用户设备701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并将地址获取请求转发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702;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702,用于根据地址获取请求查询并向用户设备701反馈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用户设备701发送的传输信令,对传输信令进行转发;
移动交换中心703,用于接收分组数据网络网关702转发的传输信令;
用户设备701,用于发送地址获取请求,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将层三信令以及目的端路由地址封装为传输信令,发送传输信令;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702,用于接收用户设备701发送的传输信令,对传输信令进行转发;
移动交换中心703,用于接收分组数据网络网关702转发的传输信令;
域名解析服务器705,用于根据用户设备701的请求查询目的端路由地址,将查询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701;
动态主机配置服务器706,用于根据用户设备701的请求查询目的端路由地址,将查询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701。
请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讯系统第二实施例包括:
移动管理实体802,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根据地址获取请求查询并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801反馈目的端路由地址;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801,用于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过封装的传输信令,对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将解封装得到的层三信令与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令;
移动交换中心803,用于接收分组数据网络网关801转发的第二传输信令;
移动管理实体802,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并将所述地址获取请求转发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801,用于根据所述地址获取请求查询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过封装的传输信令,对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将解封装得到的层三信令与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令;
移动交换中心803,用于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的传输信令;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801,用于请求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过封装的传输信令,对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将解封装得到的层三信令与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令;
移动交换中心803,用于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的传输信令;
域名解析服务器802,用于根据分组数据网络网关801的请求查询对应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将查询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反馈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801。
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实施例包括:
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封装单元902,用于将目的端路由地址和层三信令封装为传输信令;
发送单元903,用于发送传输信令;
请求单元904,用于向移动管理实体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或域名解析服务器或动态主机配置服务器发送目的端路由地址获取请求。
请参阅图10,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包括:
信令获取单元1001,用于从用户设备获取传输信令;
地址获取单元1002,用于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解封装单元1003,用于对获取到的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得到层三信令;
重封装单元1004,用于将解封装后得到的层三信令以及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
转发单元1005,用于将第二传输信令转发至移动交换中心;
查询单元1006,用于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接入点名称信息在本地查询接入点名称信息对应的目的端路由地址;
反馈单元1007,用于将查询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首先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之后按照该地址将封装后的层三信令发送至目的端,所以可以实现UE附着于EPS时的层三信令的路由。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管理实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
在移动管理实体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对层三信令进行封装;
按照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将封装后的层三信令传输至目的端。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层三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信令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管理实体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
在移动管理实体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承载建立过程中,用户设备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
对层三信令进行封装;
按照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将封装后的层三信令传输至目的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目的端路由地址由用户设备获取到时,
所述对层三信令进行封装,按照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将封装后的层三信令传输至目的端的步骤包括:
用户设备将层三信令与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封装为传输信令,将所述传输信令发送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将所述传输信令按照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目的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目的端路由地址由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获取到时,
所述对层三信令进行封装,按照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将封装后的层三信令传输至目的端的步骤包括:
用户设备将层三信令封装为传输信令,并将所述传输信令发送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对所述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
将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与解封装得到的层三信令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
将所述第二传输信令按照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目的端;
用户设备将层三信令以及预置目的端路由地址封装为传输信令,并将所述传输信令发送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对所述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
将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与解封装得到的层三信令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
将所述第二传输信令按照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目的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的步骤包括:
用户设备发送包含当前小区配置信息的请求消息;
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当前小区配置信息查询对应的目的端路由地址;
将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的步骤包括:
用户设备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包含协议配置选项信息的请求消息;
移动管理实体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所述包含协议配置选项信息的请求消息;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协议配置选项信息查询对应的目的端路由地址;
将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的步骤包括:
用户设备发送包含设备信息的请求消息;
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设备信息查询对应签约数据中的接入点名称信息;
查询所述接入点名称信息对应的目的端路由地址;
将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的步骤包括:
用户设备发送包含设备信息的请求消息;
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设备信息查询对应签约数据中的接入点名称信息;
将所述接入点名称信息发送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查询所述接入点名称信息对应的目的端路由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的步骤包括:
用户设备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包含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请求消息;
移动管理实体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所述包含移动终端能力信息的请求消息;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根据所述移动终端能力信息以及当前承载中的无线位置信息查询对应的目的端路由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的步骤包括:
用户设备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或动态主机配置请求;
移动管理实体向域名解析服务器或动态主机配置服务器转发所述域名解析请求或动态主机配置请求;
域名解析服务器或动态主机配置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相应请求查询目的端路由地址;
将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0.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并将所述地址获取请求转发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根据所述地址获取请求查询并向用户设备反馈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信令,对所述传输信令进行转发,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由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在移动管理实体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所述传输信令由所述用户设备对层三信令以及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进行封装后得到;
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的传输信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系统还包括以下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域名解析服务器以及动态主机配置服务器;
所述域名解析服务器,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请求查询目的端路由地址,将查询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动态主机配置服务器,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请求查询目的端路由地址,将查询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2.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根据所述地址获取请求查询并向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反馈目的端路由地址;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过封装的传输信令,对所述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将解封装得到的层三信令与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令,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由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在移动管理实体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
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的第二传输信令;
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地址获取请求,并将所述地址获取请求转发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根据所述地址获取请求查询目的端路由地址,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过封装的传输信令,对所述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将解封装得到的层三信令与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令,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由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在移动管理实体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
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接收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转发的传输信令。
13.一种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令获取单元,用于从用户设备获取传输信令;
地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的端路由地址,所述目的端路由地址由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在移动管理实体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的承载建立过程中获取;
解封装单元,用于对获取到的传输信令进行解封装得到层三信令;
重封装单元,用于将解封装后得到的层三信令以及获取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重新封装为第二传输信令;
转发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传输信令转发至移动交换中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还包括:
查询单元,用于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接入点名称信息在本地查询所述接入点名称信息对应的目的端路由地址;
反馈单元,用于将查询到的目的端路由地址发送至用户设备。
CN2007101276786A 2007-06-25 2007-06-25 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1335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76786A CN101335700B (zh) 2007-06-25 2007-06-25 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76786A CN101335700B (zh) 2007-06-25 2007-06-25 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5700A CN101335700A (zh) 2008-12-31
CN101335700B true CN101335700B (zh) 2013-04-24

Family

ID=4019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76786A Active CN101335700B (zh) 2007-06-25 2007-06-25 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357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2983A1 (en) 2013-03-15 2014-09-18 Intel Corporation Intra-platform networking
CN104580977B (zh) * 2015-02-05 2017-10-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映射模式传输及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3961790B (zh) * 2021-09-30 2022-10-14 稿定(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批量文本的访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360A (zh) * 2002-02-07 2003-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点对点协议上网的用户获取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方法
CN1627842A (zh) * 2003-12-12 2005-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用户终端选择分组数据关口的方法
CN1744758A (zh) * 2004-09-03 2006-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中访问移动台的方法和域名服务器
CN1859775A (zh) * 2006-01-26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附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7360A (zh) * 2002-02-07 2003-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点对点协议上网的用户获取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方法
CN1627842A (zh) * 2003-12-12 2005-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用户终端选择分组数据关口的方法
CN1744758A (zh) * 2004-09-03 2006-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中访问移动台的方法和域名服务器
CN1859775A (zh) * 2006-01-26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附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5700A (zh)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60539B2 (ja) 電気通信システム
JP5324703B2 (ja) 単一無線音声通信継続性実現方法及び単一無線音声通信継続性システム
JP6148294B2 (ja) 相異なるワイヤレス通信アーキテクチャ間のモビリティのための資源管理
CN102340866B (zh) 一种上报固网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US714253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relaying calls with a tone provision function in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785106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handover
KR102016428B1 (ko) 서비스 레이트를 위한 조정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TWI388165B (zh) 無線通訊系統、其封包交換的繞送方法、使用該繞送方法的室內基地台
CN102316602B (zh)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移动网络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JP3675800B2 (ja) 音声通話ソフトウェア、及び音声通話装置
JP2012138941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回線交換型サービス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987092A (zh) 切换过程中选择网络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JP4968328B2 (ja) モバイルip通信システム、モバイルip通信装置およびモバイルip通信方法
CN103379542A (zh) 应用于wlan网络的分流业务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1345998A (zh) 接入网络切换方法、锚点管理设备、移动接入设备
CN102802201A (zh) 蜂窝网与无线局域网融合网络环境下的通信方法
CN103650573A (zh) 拥塞状态上报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MX2010011436A (es) Metodo de transferencia de flujo entre dos puntos de acceso heterogeneos.
CN104869178A (zh) Sdn-eps中ip地址分配方法、控制器及网关设备
CN101335700B (zh) 地址获取方法及信令路由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3108401B (zh) 非3gpp网接入3gpp核心网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US96486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data rout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83845A (zh) 在包括ims的网络环境中控制vcc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AU200531122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ning a network link
CN103391564B (zh) 策略规则设备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