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4915A - 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 - Google Patents

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4915A
CN101324915A CNA2007101189913A CN200710118991A CN101324915A CN 101324915 A CN101324915 A CN 101324915A CN A2007101189913 A CNA2007101189913 A CN A2007101189913A CN 200710118991 A CN200710118991 A CN 200710118991A CN 101324915 A CN101324915 A CN 101324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
value
electronic tag
count valu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189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4915B (zh
Inventor
张兴炜
刘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189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24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4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4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9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以及电子标签。该方法包括: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的电子标签向阅读器回复数据,阅读器判断电子标签回复数据是否发生数据碰撞;在判断出发生数据碰撞时,阅读器发送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接收到所述命令的电子标签随机产生0或1,随机产生1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设置为大于1的数值;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存在回复数据时,阅读器识别回复数据的电子标签,并到计数值更新步骤;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不存在回复数据时,到计数值更新步骤;计数值更新步骤:阅读器发送计数值更新命令,接收到所述计数值更新命令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减1;重复上述各步骤,直到各电子标签识别完成。

Description

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RFID(射频识别)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RFID不但可以替换目前的条形码,还可以应用于物流仓储中的仓库管理、身份识别、交通运输、食品医疗、动物管理、门禁防盗以及工业军事等多种应用场景,而且,RFID可以适用于环境条件特别恶劣的应用场景。
目前,典型的RFID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应答器,Tag)和阅读器(读写器,Reader)。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的数据载体,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标识信息,电子标签可以附着在目标对象上,以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的主要任务是向电子标签发射读取命令信号、接收标签返回的应答,并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信息传输至后台主机,以供后台主机进行处理。
在一个Reader(阅读器)需要阅读多个Tag(电子标签)的模式下,由于Tag是在Reader控制下被动工作、且所有Tag工作在同一频段,因此,如何避免Tag识别过程中的数据碰撞、并快速识别所有Tag,成为RFID系统的关键技术。
目前,采用Binary Tree算法来避免数据碰撞、并完成Tag识别的具体实现过程如附图1所示。
图1中,步骤1、Reader发送初始化命令,接收到初始化命令的Tag进入标识信息识别状态,下述步骤均在Tag处于标识信息识别状态下执行。
步骤2、接收到初始化命令的Tag将其内部设置的计数器counter置零。
步骤3、counter为零的Tag向Reader应答,即向Reader回复标识信息等数据。
步骤4、Reader判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Tag回复数据的情况,如果判断出Tag回复数据发生碰撞,则表示回复数据的Tag超过1个,到步骤5a;如果判断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接收到Tag回复的数据,则到步骤6;如果判断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发生碰撞,即只有一个Tag回复了数据,表示识别成功,到步骤7。
步骤5a、Reader发送A命令要求counter为0的Tag随机产生0和1,到步骤5b。
步骤5b、产生0的Tag将counter置为0,产生1的Tag将counter置为1,counter不为0的Tag将自己的counter值加1,到步骤3。
步骤6、Reader发送B命令,要求所有的Tag的counter值都减1,到步骤3。需要说明的是,counter值为0时,减1后的counter值依然为零。
步骤7、该Tag由标识信息识别状态进入data exchange(数据交换)状态,同时执行步骤6。
重复上述步骤3至步骤7,直至所有Tag识别完成。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Reader发送的A命令和B命令会使大量Tag内部的counter反复进行加1、减1的运算,从而使counter的运算量很大。由于Tag与Reader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来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因此,大量的运算会造成电子标签消耗巨大的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可降低电子标签中的运算量,从而减少了电子标签的能量消耗。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包括:
在电子标签识别过程中,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的电子标签向阅读器回复数据;
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的电子标签随机产生0或1,随机产生1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设置为大于1的预定数值;
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计数值更新命令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减1。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标签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电子标签识别过程中,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的电子标签向阅读器回复数据;
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的电子标签随机产生数值,随机产生第二预定值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设置为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
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计数值更新命令的电子标签根据预定步长、向逼近第一预定值的方向更新计数器的计数值。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包括:阅读器和电子标签;
阅读器,用于接收电子标签回复的数据,并判断是否发生数据碰撞;在判断出发生数据碰撞时,发送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存在回复数据时,阅读器识别回复数据的电子标签,并发送计数值更新命令;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不存在回复数据时,发送所述计数值更新命令;
所述电子标签中包括计数器、回复模块和设置计数值模块;
回复模块,用于在电子标签识别过程中,在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时,向阅读器回复数据;
设置计数值模块,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且随机产生数值后,判断随机产生数值是否为第二预定值,如果是,则将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非第一预定值、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否则,将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第一预定值;
计数器,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计数值更新命令后,根据预定步长、向逼近第一预定值的方向更新计数值。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
回复模块:用于在电子标签识别过程中,在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时,向阅读器回复数据;
设置计数值模块: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且随机产生数值后,判断随机产生数值是否为第二预定值,如果是,则将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非第一预定值、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否则,将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第一预定值;
计数器: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计数值更新命令后,根据预定步长、向逼近第一预定值的方向更新计数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可知,通过将随机产生第二预定值的电子标签的计数器设置为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避免了电子标签内部的计数器反复进行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现象,降低了电子标签中的运算量,从而减少了电子标签的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子标签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Tag的counter计数值变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标签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Tag的counter计数值变化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射频识别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标签识别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的电子标签向阅读器回复数据。例如,当第一预定值为0时,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的电子标签向阅读器回复数据。这里的第一预定值也可以为其它数值,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第一预定值的具体取值。
阅读器接收电子标签回复的数据,并判断电子标签回复数据是否发生了数据碰撞现象。阅读器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方法来判断回复数据是否发生数据碰撞现象。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阅读器判断回复数据是否发生数据碰撞现象的具体实现过程。
阅读器在判断出发生数据碰撞后,发送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例如发送Fail命令。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的电子标签根据该命令随机产生一个数值。电子标签可以利用其内部设置的随机数发生器来随机产生数值。
电子标签判断其随机产生的数值是否为第二预定值,电子标签在判断出其随机产生的数值为第二预定值时,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当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更新为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时,电子标签在其计数器的计数值更新完成后,不需要向阅读器回复数据。举例来说,设定第二预定值为1,如果电子标签随机产生的数值只有0和1两种情况、且电子标签在其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时向阅读器回复数据,则电子标签在其随机产生的数值为1时,可以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大于1的数值,例如从2到2n-1之间的任一数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且n不超过分支树的分支次数,例如,n可以为分支树的分支次数。这里的从2到2n-1之间的任一数值包括端值,即包括2和2n-1。如果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2n-1的预定设置时,计数器的计数值为大于等于预定数值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如果电子标签随机产生的数值为包括0在内的多种情况、且电子标签在其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时向阅读器回复数据,则电子标签在其随机产生的数值为不为0的任一数值时,电子标签可以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大于1的数值。这里的第二预定值也可以为其它数值,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第二预定值的具体取值。
上述描述中的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大于1的数值,可以是静态配置在电子标签中的,也可以是电子标签动态获得的。电子标签动态获得的方式例如,阅读器将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携带在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中,并向电子标签发送。这样,电子标签可以从其接收到的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中获得该数值。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电子标签获得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具体实现过程。
电子标签在判断出其随机产生的数值为第一预定值时,由于此时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因此,电子标签可以不更新其计数器的计数值,也可以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重新设置为第一预定值。如果电子标签随机产生的数值为第一预定值,则该电子标签需要向阅读器回复数据。
阅读器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接收到电子标签回复的数据时,阅读器成功识别回复数据的电子标签,该回复数据的电子标签从标识识别状态进入数据交换状态,同时,阅读器发送计数值更新命令,例如发送success命令。接收到计数值更新命令的电子标签更新其计数器的计数值,即电子标签根据预定步长、向逼近第一预定值的方向更新其计数器的计数值。电子标签在更新计数器的计数值后,该电子标签需要判断其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为第一预定值,如果判断出其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则该电子标签需要向阅读器回复数据。如果判断出其计数器的计数值不为第一预定值,则该电子标签不需要进行回复数据的操作。举例来说,设定第一预定值为0、第二预定值为1、预定步长为1,则接收到计数值更新命令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减1,然后,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的电子标签向阅读器回复数据。这里的预定步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例如,当第一预定值为偶数、且电子标签中的计数器的计数值仅为偶数时,则预定步长可以为2。
阅读器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没有接收到电子标签回复的数据时,阅读器发送计数值更新命令。接收到计数值更新命令的电子标签更新其计数器的计数值,即电子标签根据预定步长、向逼近第一预定值的方向更新其计数器的计数值。电子标签在更新计数器的计数值后,该电子标签需要判断其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为第一预定值,如果判断出其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则该电子标签需要向阅读器回复数据。如果判断出其计数器的计数值不为第一预定值,则该电子标签不需要进行回复数据的操作。
重复上述描述的内容,直到所有的电子标签被识别完成。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阅读器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方法来判断是否所有的电子标签均被识别完成。例如,阅读器在发送了预定次数的计数值更新命令、且均没有接收到电子标签回复的数据时,阅读器可以确定出所有的电子标签均被识别完成。这里的预定次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阅读器判断所有的电子标签均被识别完成的具体实现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可以适用于Binary Tree算法技术方案中,也可以适用于在Binary Tree算法基础上进行优化的改进Binary Tree算法技术方案中,即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变形的Binary Tree算法技术方案中。
下面结合附图3来说明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改进的Binary Tree算法。
图3中,步骤1、Reader发送初始化命令,接收到初始化命令的Tag进入标识信息识别状态,下述步骤均在Tag处于标识信息识别状态下执行,到步骤2。
步骤2、接收到初始化命令的Tag将其内部设置的计数器counter置零,到步骤3。
步骤3、counter为零的Tag向Reader应答,即向Reader回复标识信息等数据。
步骤4、Reader判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Tag回复数据的情况,如果判断出Tag回复数据发生碰撞,则表示回复数据的Tag超过1个,到步骤5a;如果判断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接收到Tag回复的数据,则到步骤6;如果判断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发生碰撞,即只有一个Tag回复了数据,表示识别成功,到步骤7。
步骤5a、Reader发送A命令要求counter为0的Tag随机产生0和1,到步骤5b。这里的A命令即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
步骤5b、产生0的Tag将counter置为0,产生1的Tag将counter置为大于1的数值,例如2n-1,到步骤3。
步骤6、Reader发送B命令,要求所有的Tag的counter值都减1,到步骤3。需要说明的是,counter值为0时,减1后的counter值依然为零。这里的B命令即计数值更新命令。
步骤7、该Tag由标识信息识别状态进入data exchange状态,Reader成功识别该Tag,同时执行步骤6。
重复上述步骤3至步骤7,直至所有Tag识别完成。
在上述描述中,2n-1中的n可以根据Binary Tree算法中分支树的分支次数来确定,例如,当Binary Tree算法中分支树的分支次数为3,则n可以设置为3。当分支树的分支次数为3时,分支树的分支数目为8。这里的分支树的分支数目是指Tag的组数,这里的组是根据Tag中的counter的计数值来划分的。例如,将counter的计数值为0的Tag划分为Tag0组,将counter的计数值为1的Tag划分为Tag1组等等。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方法来确定分支树的分支次数。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电子标签获得分支树的分支次数的具体实现过程。
在上述描述中,产生1的Tag可以将其counter设置为从2到2n-1之间的任一数值,作为最佳实施方式之一,产生1的Tag可以将其counter设置为各Tag中的counter计数值的最大值。当产生1的Tag将其counter设置为各Tag中的counter计数值的最大值时,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Tag中的加减法运算量。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方法来获得各Tag中的counter计数值的最大值,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获取各Tag中的counter计数值的最大值的具体实现过程。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结合附图2、附图4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如何减少电子标签中的运算量的。
设定n的取值与Binary Tree算法中的分支树的分支次数有关,分支树的分支数目为2n,分支树的分支数目表示需要识别的Tag组。如果设定n等于3,则阅读器需要识别的Tag被划分为8个Tag组,这8个Tag组分别为Tag0组、Tag1组......Tag7组。这里的Tag组是根据Tag中的counter的计数值划分的,即Tag0组至Tag7组中的counter的计数值分别为0、1、2、3、4、5、6、7,也就是说,counter计数值为0的Tag被划分在Tag0组中,counter计数值为1的Tag被划分在Tag1组中,依此类推,counter计数值为7的Tag被划分在Tag7组中。图2、图4中的每一个方格代表一个Tag组,方格中的数字代表该Tag组中counter的计数值。
在采用图1所示的流程后,Tag的counter计数值的变化情况如附图2所示。
图2中,由于Tag0组中的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为0,因此,阅读器首先进行对Tag0组中的Tag的识别。设定Tag0组中的Tag没有发生数据碰撞或者在Tag0组中没有Tag,则阅读器发送B命令,要求所有的Tag的counter值都减1。此后,Tag1组至Tag7组中的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分别更新为0、1、2、3、4、5、6,即Tag1组中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均更新为0,依此类推,Tag7组中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均更新为6。此时,如果Tag1组中的Tag的数目大于1,则阅读器在对Tag1组中的Tag进行识别时,会发生数据碰撞。由于发生了数据碰撞,因此,阅读器发送A命令要求counter值为0的Tag随机产生0和1。Tag1组中的各Tag接收到A命令后,均随机产生0或1,且随机产生0的Tag将其counter计数值置为0,产生1的Tag将其counter计数值置为1。由于Tag2组至Tag7组中的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均大于0,因此,Tag2组至Tag7组中的各Tag在接收到A命令后,均将其counter计数值更新为counter+1,即Tag2组中的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由1更新为2,依此类推,Tag7组中的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由6更新为7。
从图2、以及上述针对图2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阅读器对Tag1组中的各Tag进行识别、且发生碰撞时,Tag2组至Tag7组中的所有Tag均需要进行加法运算,而这些加法运算会带来与加法运算的运算量相同的减法运算。上述描述只是针对Tag1组中的各Tag进行识别、且发生数据碰撞的情况,如果在后续的识别过程中,仍然存在数据碰撞的现象,则每次数据碰撞现象均会引起大量电子标签的加减法运算。
在采用图3所示的流程后,Tag的counter计数值的变化情况如附图4所示。
图4中,由于Tag0组中的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为0,因此,阅读器首先进行对Tag0组中的Tag的识别。设定Tag0组中的Tag没有发生数据碰撞或者在Tag0组中没有Tag,则阅读器发送B命令,要求所有的Tag的counter值都减1。此后,Tag1组至Tag7组中的各Tag的counter的计数值分别更新为0、1、2、3、4、5、6,即Tag1组中各Tag的counter的计数值均更新为0,依此类推,Tag7组中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均更新为6。此时,如果Tag1组中的Tag的数目大于1,则阅读器在对Tag1组中的Tag进行识别时,会发生数据碰撞。由于发生了数据碰撞,因此,阅读器发送A命令要求counter值为0的Tag随机产生0和1。Tag1组中的各Tag接收到A命令后,均随机产生0或1,且随机产生0的Tag将其counter计数值置为0,随机产生1的Tag将其counter计数值置为2n-1即7。此时,Tag2组至Tag7组中的各Tag在接收到A命令后,均不需要对其counter计数值进行更新。
从图4、以及上述针对图4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阅读器对Tag1组中的各Tag进行识别、且发生碰撞时,Tag2组至Tag7组中的所有Tag均不需要进行加法运算,而且,也避免了这些加法运算带来的与加法运算的运算量相同的减法运算。上述描述只是针对Tag1组中的各Tag进行识别、且发生数据碰撞的情况,如果在后续的识别过程中,仍然存在有数据碰撞,则本发明实施方式仍然能够避免大量的加减法运算。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大大减少了射频识别过程中电子标签的运算量。
在上述针对图4的描述中,是以2n-1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是上述描述中的2n-1也可以替换为2、3、4、5、6中的任意一个数值。在将2n-1替换为2、3、4、5、6中的任意一个数值时,同样也能够减少射频识别过程中的电子标签的加减法运算量。例如,在2n-1替换为5的情况下,如果Tag1组中随机产生1的Tag将其counter计数值置为5,对于大于5的Tag组,即Tag6、Tag7组中的各Tag在接收到A命令后,均将其counter计数值更新为counter+1,即Tag6组中的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由5更新为6,Tag7组中的各Tag的counter计数值由6更新为7。此时,Tag2组至Tag5组中的各Tag均不需要进行加法运算,Tag2至Tag5中的counter计数值仍然保持为1、2、3、4。由于不需要进行加法运算,也就避免了进行加法运算而带来的减法运算。由此可以得出,当随机产生1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设置为大于1的数值时,能够减少射频识别过程中的电子标签的运算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图2、图4的描述中,如果将需要识别的Tag划分为8个Tag组,但是,如果8个Tag组中counter计数值的最大值为6,即Tag6组、Tag7组中没有Tag,则随机产生1的电子标签可以将其计数器设置为最大值6,当然,也可以设置为2至7中的任一数值。其中,最大值6是一个最佳值。
对比图2和图4可以看出,在采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标签识别技术方案后,大大减少了Tag中的加减法运算量,从而优化了Binary Tree算法,最终减少了电子标签的运算量,从而减少了电子标签的能量消耗。
上述针对图2、图4的描述中,是以n为3为例进行说明的,如果设置n为4,即分支树的分支数目为16时,则大于1的数值可以为2至15中的任一数值。大于1的最佳数值可以为各电子标签计数器的计数值的最大值。在大于1的数值为最佳数值时,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电子标签的加减法运算量。但是,在大于1的数值为非最佳数值时,同样也能够减少射频识别过程中的电子标签的加减法运算量。在此不再一一例举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各举例说明中,第一预定值为0,第二预定值为1,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预定值、第二预定值也可以为其它数值,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第一预定值、第二预定值的具体取值。第一预定值为0、第二预定值为1是一种较为通常的应用方式,第一预定值和第二预定值为其它数值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上述描述的实现过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5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射频识别系统进行说明。
图5中,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中设置有计数器、回复模块和设置计数值模块。这里的电子标签还可以包括随机数发生器等。
阅读器主要用于接收电子标签回复的数据,并判断是否发生数据碰撞;在判断出发生数据碰撞时,发送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即上述A命令;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存在回复数据时,阅读器识别回复数据的电子标签,并发送计数值更新命令即上述B命令;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不存在回复数据时,发送计数值更新命令即上述B命令。阅读器判断是否发生数据碰撞的过程、以及阅读器识别回复数据的电子标签的过程等等如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回复模块主要用于在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时,向阅读器回复数据。例如当第一预定值为0,回复模块在判断出其所在电子标签的counter计数值为0时,向阅读器回复数据。这里的第一预定值也可以为其它数值。回复模块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法向阅读器回复数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回复模块向阅读器回复数据的具体实现过程。
随机数发生器主要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即上述B命令后,随机产生一个数值,例如,随机产生0或者1。
设置计数值模块主要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即上述B命令、且随机数发生器随机产生数值后,判断随机数发生器随机产生的数值是否为第二预定值,如果是,则将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否则,将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第一预定值。例如,当第一预定值为0,第二预定值为1,电子标签在接收到B命令后,随机数发生器随机产生数值,设置计数值模块判断随机数发生器随机产生的数值是否为1,如果为1,则设置计数值模块将其所在电子标签的counter计数值设置为大于1的数值;如果随机产生的数值为0,则设置计数值模块可以不对其所在电子标签的counter计数值进行设置,或者将其所在电子标签的counter计数值重新设置为0。这里的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以及大于1的数值的具体取值情况有多种方式,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计数器主要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计数值更新命令后,根据预定步长、向逼近第一预定值的方向更新计数值。例如,电子标签接收到计数值更新命令即上述B命令,则该电子标签中的计数器将其计数值更新为当前计数值减1。计数器的计数值还可以根据设置计数值模块的控制更新。这里的第一预定值可以为0、预定步长可以为1,当然,第一预定值、预定步长也可以存在其它取值情况,具体如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标签,该电子标签包括计数器、回复模块、设置计数值模块和随机数发生器等。计数器、回复模块、设置计数值模块和随机数发生器如上述射频识别系统中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

Claims (11)

1、一种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电子标签识别过程中,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的电子标签向阅读器回复数据;
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的电子标签随机产生0或1,随机产生1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设置为大于1的预定数值;
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计数值更新命令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减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产生1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设置为大于1的预定数值的步骤还包括:
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等于所述预定数值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于1的预定数值为从2到2n-1中的任一数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且n不超过分支树的分支次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于1的预定数值为各电子标签中计数器的最大计数值。
5、一种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电子标签识别过程中,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的电子标签向阅读器回复数据;
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的电子标签随机产生数值,随机产生第二预定值的电子标签将其计数器设置为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
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计数值更新命令的电子标签根据预定步长、向逼近第一预定值的方向更新计数器的计数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为0、第二预定值为1、所述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为从2到2n-1中的任一数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且n不超过分支树的分支次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第一预定值且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为各电子标签中计数器的最大计数值。
8、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包括:阅读器和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
阅读器,用于接收电子标签回复的数据,并判断是否发生数据碰撞;在判断出发生数据碰撞时,发送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存在回复数据时,阅读器识别回复数据的电子标签,并发送计数值更新命令;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数据碰撞、且不存在回复数据时,发送所述计数值更新命令;
所述电子标签中包括计数器、回复模块和设置计数值模块;
回复模块,用于在电子标签识别过程中,在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时,向阅读器回复数据;
设置计数值模块,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且随机产生数值后,判断随机产生数值是否为第二预定值,如果是,则将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非第一预定值、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否则,将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第一预定值;
计数器,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计数值更新命令后,根据预定步长、向逼近第一预定值的方向更新计数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为0、第二预定值为1,设置计数值模块在判断出所述随机产生的数值为1时,将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从2到2n-1中的任一数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且n不超过分支树的分支次数。
10、一种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包括:
回复模块:用于在电子标签识别过程中,在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为第一预定值时,向阅读器回复数据;
设置计数值模块: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随机产生数据的命令、且随机产生数值后,判断随机产生数值是否为第二预定值,如果是,则将其所在电子标签的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非第一预定值、非第二预定值的数值,否则,将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第一预定值;
计数器:用于在其所在的电子标签接收到计数值更新命令后,根据预定步长、向逼近第一预定值的方向更新计数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为0、第二预定值为1,设置计数值模块在判断出所述随机产生的数值为1时,将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为从2到2n-1中的任一数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且n不超过分支树的分支次数。
CN2007101189913A 2007-06-15 2007-06-15 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4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89913A CN101324915B (zh) 2007-06-15 2007-06-15 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89913A CN101324915B (zh) 2007-06-15 2007-06-15 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4915A true CN101324915A (zh) 2008-12-17
CN101324915B CN101324915B (zh) 2011-08-03

Family

ID=40188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89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4915B (zh) 2007-06-15 2007-06-15 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491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9423A1 (zh) * 2011-05-25 2012-1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清点方法及系统
CN103605946A (zh) * 2013-12-03 2014-02-26 无锡儒安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标签的扫描方法和扫描装置
CN104065400A (zh) * 2013-09-29 2014-09-24 上海飞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芯片的读计数方法及其装置
CN11148826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仓库的指标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1202C (zh) * 2006-11-07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EPC Gen2标准中标签清点流程的改进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9423A1 (zh) * 2011-05-25 2012-1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清点方法及系统
CN104065400A (zh) * 2013-09-29 2014-09-24 上海飞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芯片的读计数方法及其装置
CN104065400B (zh) * 2013-09-29 2016-08-10 上海飞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芯片的读计数方法及其装置
CN103605946A (zh) * 2013-12-03 2014-02-26 无锡儒安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标签的扫描方法和扫描装置
CN103605946B (zh) * 2013-12-03 2017-01-18 无锡儒安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标签的扫描方法和扫描装置
CN11148826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仓库的指标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488269B (zh) * 2019-01-29 2023-11-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仓库的指标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4915B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5192B (zh) 智能射频标识基础结构和方法
CN101185085B (zh) Rfid应答器
KR20060115694A (ko) Rfid 시스템의 쿼리 트리 기반 태그 인식 방법
CN101324915B (zh) 电子标签识别方法、射频识别系统和电子标签
EP285407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bulk encoding tags
CN111066040A (zh) 清单管理系统
US7429912B2 (en) Method for multi-reading a plurality of IDs
US9070026B2 (en) Coordination of transmission of data from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tags
KR100842959B1 (ko) Rfid 시스템의 스캐닝 기반 태그 인식 방법
CN101324916B (zh) 用于rfid系统的标签识别防碰撞方法
CN101685495A (zh) 标签识别方法及读写器和射频识别系统
US9070028B2 (en) Control of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tag activation
US20070028049A1 (en) ID anti-collision method using data structure applied to RFID system
CN103679096A (zh) 一种优化的rfid防碰撞方法
Choi et al. Scanning-Based Pre-Processing for En hanced Tag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CN101661549B (zh) 电子标签及应答方法、电子标签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88819B (zh)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应答器的防碰撞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CN101414345B (zh) 射频识别信号应答方法及系统、标签和阅读器
CN109325379B (zh) 一种基于有限记忆的标签快速查询方法
US8779902B2 (en) Identifier sequencing of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tags
CN101458760B (zh) 射频信号应答方法、应答器及射频识别系统
CN201425747Y (zh) 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
CN101393592B (zh) 射频识别中的发射和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3077417A (zh) 面向海量数据的rfid标签读取方法
CN109784112B (zh) 汽车电子标识读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