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0188B - 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0188B
CN101320188B CN2008100404476A CN200810040447A CN101320188B CN 101320188 B CN101320188 B CN 101320188B CN 2008100404476 A CN2008100404476 A CN 2008100404476A CN 200810040447 A CN200810040447 A CN 200810040447A CN 101320188 B CN101320188 B CN 101320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t cavity
silicon based
annular resonant
silicon
based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404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0188A (zh
Inventor
昌庆江
李强
苏翼凯
仇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0404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20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0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0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1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以及测量系统。所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包括一个光耦合器和一个硅基环形谐振腔,光耦合器的输出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入端口,其中:硅基环形谐振腔由一个硅基微环和一根直波导构成,硅基微环和一根直波导之间的空气隙间隔为几十至几百纳米,硅基环形谐振腔频谱特征是周期性的带阻滤波特性,在谐振波长处的透射率等于0或非常接近0。本发明利用硅基环形谐振腔的非线性热效应,这种非线性热效应会使得谐振峰发生红移,导致探测信号的相位发生改变。

Description

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光通信技术领域的射频移相器,具体是一种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
背景技术
射频移相器在射频相位阵列波束成形和电子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射频移相器主要采用开关线以及微波集成电路等技术,这些技术面临带宽和相移范围的瓶颈。因此利用成熟的光纤和其他光器件,将微波信号转换到光波领域进行处理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利用光波技术对宽带射频信号进行相位控制,信号处理的速率快、带宽大、精度高、相移范围大,更重要的是器件的体积和重量与微波器件相比可以大大减小。另外,可控的光子射频移相器是光控相控阵的关键器件,它控制着天线的扫描方向,基本满足了相控阵天线中的移相器所应具有的以下要求:移相的数值精确、性能稳定、足够的频带和功率容量、便于快速控制,具有激励功率和插入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此,它是未来宽带快速移相器发展的方向,吸引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西班牙的研究人员A.Loayssa等人发表在期刊《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IEEE光技术快报》)2006年第18卷的文章“Broad-band RF photonic phase shifter based on stimulatedBrillouin scattering and single-sideband modulation(基于受激布利渊散射和单边带调制的宽带射频光子移相器),”一文中,提及采用基于受激布利渊散射效应设计宽带射频光子移相器。但是这个方法需要采用多个分离的器件,结构复杂,插入损耗大。而且产生受激布利渊散射效应需要5.4公里长的光纤,因此难以集成化,限制了它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利用与单根直波导耦合的硅基微环的非线性热效应特点,在一定的泵浦功率注入到硅基微环的谐振腔时,泵浦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使得谐振腔的波长发生红移,从而可以灵活实现光调节射频信号的相移。该技术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有效、相移调节范围大、宽带操作,以及易于大规模集成的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以及测量系统。其中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和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的输出端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入端相连,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出与测量系统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包括第一可调激光器,高功率光放大器,可调光衰减器。其中:第一可调激光器产生连续的激光,波长对应环形谐振腔的一个谐振峰,其输出端口与高功率光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高功率光放大器的输出端口与可调光衰减器输入端口相连;可调光衰减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中光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口。
所述高功率光放大器的最高输出功率可达到22-dB。
所述的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包括第二可调激光器、一个射频信号发生器、一个马赫曾德调制器、第一光放大器。其中:第二可调激光器产生连续的激光,波长对应环形谐振腔的另一个谐振峰,该谐振峰的位置与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的谐振峰的位置最近。第二可调激光器输出端口与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光输入端口相连。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口与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射频输入端口相连,马赫曾德调制器偏置在传输曲线的最低点,得到载波抑制的光双边带信号。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光输出端口连接到第一光发大器的输入端口。第一光放大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中光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口。
所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包括一个光耦合器和一个硅基环形谐振腔。光耦合器的输出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入端口。
所述硅基环形谐振腔由一个硅基微环和一根直波导构成,硅基微环和一根直波导之间的空气隙间隔为几十至几百纳米,硅基环形谐振腔频谱特征是周期性的带阻滤波特性,在谐振波长处的透射率等于0或非常接近0。
所述的测量系统包括第二光放大器、窄带可调光滤波器和示波器。其中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出与第二光放大器的输入相连,第二光放大器的输出连接到可调光滤波器,窄带可调光滤波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口进行检测。
所述的窄带可调光滤波器的3-dB带宽在0.3nm-2n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硅基环形谐振腔的传输光谱和它的相位具有相关性的特点。它在整个自由光谱范围具有2π的相位差,且在谐振峰位置的相位是π。当功率较强的泵浦光注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时,硅基环形谐振腔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产生非线性热效应。这种非线性热效应会使得谐振峰发生红移,导致信号的相位发生改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的环形谐振腔结构简单,体积小,环的半径只有几微米至几十微分,而现有技术中使用多个分离的器件,体积大,而且需要5.4公里的光纤产生受激布利渊散射效应。另外,使用绝缘体上硅结构比现有技术中用光纤作材料,更易于大规模的光电集成。这是因为绝缘体上硅结构刻蚀等用到的工艺与成熟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艺完全兼容,而大规模集成的光电器件较分立器件能更节约成本。同时该技术得到的射频移相器具有相移调节范围大、宽带操作的优点,更适合于需要集成成千上万个移相器的相位阵列系统的应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硅基环形谐振腔器件结构图;
其中(a)为硅基环形谐振腔的俯视图,(b)为硅基微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装置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测试结果图;
其中(a)为为测得的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信号的光谱,(b)为测得的没有发生相移的原始信号波形和发生最大相移后的信号波形,(c)为输入的泵浦功率变化时,所测得的相移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以及测量系统。其中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和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的输出端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入相连,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出与测量系统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包括第一可调激光器、高功率光放大器、可调光衰减器。高功率光放大器的最高输出功率可达到22-dB。其中:第一可调激光器产生连续的激光,波长对应环形谐振腔的一个谐振峰,其输出端口与高功率光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高功率光放大器的输出端口与可调光衰减器输入端口相连;可调光衰减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中光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口。
所述的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包括第二可调激光器、一个射频信号发生器、一个马赫曾德调制器、第一光放大器。其中:第二可调激光器产生连续的激光,波长对应环形谐振腔的另一个谐振峰,该谐振峰的位置与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的该谐振峰的位置最近。其输出端口与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光输入端口相连。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口与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射频输入端口相连,马赫曾德调制器偏置在传输曲线的最低点,得到载波抑制的光双边带信号。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光输出端口连接到第二光发大器的输入端口。第二光放大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中光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口。
所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包括一个光耦合器和一个硅基环形谐振腔。光耦合器的输出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入端口。
所述硅基环形谐振腔由一个硅基微环和一根直波导构成,硅基微环和一根直波导之间的空气隙间隔为几十至几百纳米,硅基环形谐振腔频谱特征是周期性的带阻滤波特性,在谐振波长处的透射率等于0或非常接近0。
所述的测量系统包括第二光放大器、窄带可调光滤波器和示波器。其中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出与第二光放大器的输入相连,第二光放大器的输出连接到可调光滤波器。窄带可调光滤波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口进行检测。窄带可调光滤波器的3-dB带宽在0.3nm-2nm的范围内。
如图2所示,图2(a)为硅基环形谐振腔的俯视图。硅基微环半径为20微米,微环和直波导宽都为250纳米,直波导和环之间的空气间隙为120纳米。图2(b)为硅基微环的横截面示意图。用来制作硅基微环的绝缘体上的硅结构最上方为250纳米厚的单晶硅,中间是3微米厚的二氧化硅缓冲层,最下面是450微米厚的硅衬底。
如图3所示,实施例在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支路,波长为1550.1nm的第一可调光源输出的光载波送给高功率光放大器,一个级联的第一可调衰减器用来调节输出的光功率,第一可调衰减器的输出经过第一偏振控制器,连接到光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口。耦合器为50∶50的合路比。在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支路,波长约为1541.8nm的第二可调激光器输出的光载波送给马赫曾德调制器。射频信号发生器产生10-GHz的射频信号,驱动马赫曾德调制器,偏置电压约为6.4V,产生的频率间隔为20-GHz的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信号。马赫曾德调制器的输出经过第一光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0.3-nm带宽的第一窄带光滤波器虑掉自发受激辐射噪声,然后通过第二偏振控制器连接到光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口。耦合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后的输入端口。经过硅基环形谐振腔非线性热效应的处理后,从硅基环形谐振腔输出的信号进入测量系统支路。第二光放大器用来放大硅基环形谐振腔输出的信号,用带宽为0.3nm的第二窄带光滤波器分离出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输出的信号,然后用示波器记录其波形。在泵浦光功率为16dBm时,可以获得最大相移为4.6弧度。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测试结果图。图3(a)为测得的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信号的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出载波被抑制超过20dB,频率间隔为20GHz;图3(b)为测得的没有发生相移的原始信号波形和发生最大相移后的信号波形,从图上可以看出,信号经历了4.6弧度的最大相移,而且信号的形状没有发生失真。图3(c)为输入的泵浦功率变化时,所测得的相移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再泵浦功率约为16dBm时候,可以获得最大相移为4.6弧度。

Claims (3)

1.一种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包括: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以及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和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的输出端与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的输入端相连,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的输出端与测量系统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包括一个光耦合器和一个硅基环形谐振腔,光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入端口,其中:硅基环形谐振腔由一个硅基微环和一根直波导构成,硅基微环和直波导之间的空气隙间隔为几十至几百纳米,硅基环形谐振腔频谱特征是周期性的带阻滤波特性,在谐振波长处的透射率等于0或非常接近0;
所述的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包括第一可调激光器、高功率光放大器、可调光衰减器,其中:第一可调激光器产生连续的激光,波长对应硅基环形谐振腔的一个谐振峰,其输出端口与高功率光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高功率光放大器的输出端口与可调光衰减器输入端口相连,可调光衰减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中光耦合器的一个输入端口;
所述的载波抑制光双边带产生系统包括第二可调激光器、一个射频信号发生器、一个马赫曾德调制器、第一光放大器,其中:第二可调激光器产生连续的激光,波长对应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另一个谐振峰,该谐振峰的位置与泵浦信号光发生系统所对应的谐振峰的位置最近,第二可调激光器输出端口与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光输入端口相连,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口与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射频输入端口相连,马赫曾德调制器偏置在传输曲线的最低点,得到载波抑制的光双边带信号,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光输出端口连接到第一光放大器的输入端口,第一光放大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系统中光耦合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口;
所述的测量系统包括第二光放大器、窄带可调光滤波器和示波器,其中:硅基环形谐振腔的输出端与第二光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窄带可调光滤波器,窄带可调光滤波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口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其特征是,所述硅基环形谐振腔,其传输光谱和它的相位具有相关性,在整个自由光谱范围具有2π的相位差,当功率较强的泵浦光注入到硅基环形谐振腔时,硅基环形谐振腔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产生非线性热效应,这种非线性热效应会使得谐振峰发生红移,导致信号的相位发生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窄带可调光滤波器的3-dB带宽在0.3nm-2nm的范围内。
CN2008100404476A 2008-07-10 2008-07-10 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0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04476A CN101320188B (zh) 2008-07-10 2008-07-10 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04476A CN101320188B (zh) 2008-07-10 2008-07-10 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0188A CN101320188A (zh) 2008-12-10
CN101320188B true CN101320188B (zh) 2010-08-18

Family

ID=4018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4044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0188B (zh) 2008-07-10 2008-07-10 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01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5555B (zh) * 2013-03-01 2015-04-0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多机理融合的多参量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CN104991395A (zh) * 2015-07-06 2015-10-2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硅基微盘谐振腔的光子射频移相器
CN106788765B (zh) * 2016-11-30 2019-05-1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硅基高速双载波双偏振调制器集成芯片
CN107346064A (zh) * 2017-06-16 2017-1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一种电光开关的光学双稳态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芯片
FR3071933B1 (fr) * 2017-10-02 2019-10-18 Thales Oscillateur radiofrequence et source et appareil assoc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0188A (zh) 2008-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3506B (zh) 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微分器
CN102368582B (zh) 一种基于激光波长调节的频率宽带可调光电振荡器
CN103219632B (zh) 一种倍频光电振荡器
CN102628893B (zh) 一种光子集成微波频率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1799608A (zh) 基于硅基微环谐振腔的电控宽带光子射频移相器
CN101320188B (zh) 基于硅基环形谐振腔的光子可调宽带射频移相器
CN114137743B (zh) 一种基于级联硅基微环调制器的高线性调制器芯片和调制方法
CN104113378A (zh)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可调谐微波信号源的装置与方法
CN108693602A (zh) 一种氮化硅三维集成多微腔谐振滤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1644A (zh) 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的宽带连续可调谐光电振荡器
CN104977775A (zh) 基于注入种子光的光学微腔光频梳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US11609474B2 (en) Terahertz signal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terahertz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4991395A (zh) 基于硅基微盘谐振腔的光子射频移相器
Khalil et al. Electro-optic frequency comb generation using cascaded silicon microring modulators
CN101299650B (zh) 基于模式分裂硅基微环的双通道波长转换的装置
CN115037379B (zh) 基于硅基微环调制器的光子rf倍频芯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55078A (zh) 基于交叉偏振调制的光控微波调相器
CN104701723B (zh) 一种基于布里渊散射光电振荡器的可调微波信号产生的方法及装置
US8571421B2 (en) Highly tunable, low jitter optical clock generation
CN113900282B (zh) 一种硅基集成宽带高速可调谐微波光子移相器芯片
CN204180086U (zh)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可调谐微波信号源的装置
CN113625502A (zh) 基于石墨烯复合微纳光纤的高转换效率2μm波长转换器
CN105071866A (zh) 基于微环谐振腔的毫米波信号发生装置
CN105490135B (zh) 一种毫米波频率产生装置
CN104991355A (zh) 基于硅基自耦合微环谐振腔的微波光子陷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