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6291A - 可携式固网电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固网电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6291A
CN101316291A CNA200710146091XA CN200710146091A CN101316291A CN 101316291 A CN101316291 A CN 101316291A CN A200710146091X A CNA200710146091X A CN A200710146091XA CN 200710146091 A CN200710146091 A CN 200710146091A CN 101316291 A CN101316291 A CN 101316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soft phone
phone
internet
pst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60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6291B (zh
Inventor
杨正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wan Communica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rowan Communic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wan Communic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Browan Communic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16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6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2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04M7/0066Details of access arrangements to the networks
    • H04M7/0069Details of access arrangements to the networks comprising a residential gateway, e.g. those which provide an adapter for POTS or ISDN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24Services and arrangements where telephone services are combined with data services
    • H04M7/0057Services where the data services network provides a telephone service in addition or as an alternative, e.g. for backup purposes, to the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telephone services network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一电话固网线路虚拟可携化之方法,特别是一种扩充一般旧有电话服务之方法,藉由电话转接器与软件电话终端之整合,此方法能够透过因特网提供电话用户新的电话服务,其包含:1.PSTN送出一含有振铃信号的通话要求,再由一转接器接收通话要求;传送此含有振铃信息之通话要求到一连接着转接器之电话机去;同时也藉因特网传送该通话要求到一中央管理系统,再传送到一软件电话。之后再由转接器接收从电话机或软件电话之含有应答信号的响应;最后,完成该PSTN远距终端与响应终端之间的通话。

Description

可携式固网电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固网电话线路之虚拟可携化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扩充以往传统普通的电话服务之方法,藉由电话转接器与软件式网络电话(software phone,简称SoftPhone)终端之整合,使其能够透过因特网提供电话用户新的通信服务。
背景技术
传送电话呼叫之通信服务已整合到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电话(telephony)起源于公元1876年,当时Alexander Graham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电话机。随着系统中呼叫站或电话线(即电话机)数目之成长,与电话机互连之布线系统变得非常地复杂且难以处理。每条电话线的终点都是在区域交换中心(local switching system,即一般称为电话总局)。电话总局会将每条其服务之电话线连接到其相对应之电话线以完成电话呼叫的动作。假使电话呼叫的两端都是由同一个电话总局管理,其中的连结就可由同一电话总局来完成,而不需要追溯其它电信线路。如果该电话呼叫需要连接到由远程电信总局所服务之电话线路
电话机之发明促进了通信的速度与效率;电话机广泛的使用缩小了国家与区域之间的通信缺口。然而,电话系统之运作包含:将电话信号经由一交换信号用的固网(fixed line)传送到一控制室(或是电话总局),再藉由该固网传输信号,每条固网都有它预订的号码以供鉴别。因此,要拨打或应答电话的使用者都必须在固网上答复以与其它人通信。
如以上所提,行动电话可以解决使用者使用固网与他人通话会遭遇到的问题。行动电话可让使用者不需透过固网,在任何地方都可自由地拨打或接听。然而,使用者得忍受行动电话高额的通话费。当通话的时间越长,使用者要付的费用也就越高。特别是在行动通信国际漫游(transnational roaming)方面,使用者虽然享有通话便利的好处,但也要付出高额的通话费。
本人已知现今的网络语音技术已臻发展成熟;它满足了固网电话提供的优良语音质量,而且使用网络电话呼叫几乎是免费的。因此使得VoIP(Voice over IP,IP网络语音传递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尽管VoIP为使用者带来许多好处,但由于各VoIP系统缺乏一统一的标准规格,使得不同的VoIP系统间无法互相连接与通话,因而限制了VoIP通信的使用性。
如上面所提,现今的电话系统有三个缺点:一.高额的通话费;二.使用的电话号码太多,如住所电话、行动电话、公司电话、网络电话等;三.缺少让不同平台互通的标准。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与系统,可让使用者自由地拨打电话并享有低通话费率与单一电话号码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双向流程,能够藉由因特网提供通话服务到固网。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来扩充以往传统一般电话服务,能够藉由因特网提供通信服务,包含下列三种方式:
一.从固网来电到电话软件
首先,固网PSTN来电时会带有一振铃信号;之后由一转接器(adapter)接收此信号;2.该转接器再将振铃信号传送到两装置:一为传送到连接着该转接器之电话;另一为透过因特网送到一中央管理系统,之后再将该通话要求送到一软件电话端;3.由转接器接收来自于电话机或软件电话端含有应答信号(answer signal)的响应;4.转接器将通话呼叫传送到响应终端(response terminal);最后,藉由因特网连结PSTN的来电与远程回应终端之间对话。
传送振铃信号到一连接着转接器的电话机与藉因特网传送到一远程的软件网络电话之步骤是同步达成的。当电话或软件电话其中之一接收到转接器发出的应答信号,则另一装置就会停止振铃信号。
此软件电话可以内嵌在可携装置中,其中该可携装置包含一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行动电话。
二.从软件电话到特定的固网线路
本发明第二个方式为提供一种扩充一般旧有的电话服务之方法,能够藉因特网提供通信服务,此方法包含:首先,点击一般联络人清单或PSTN拨号增值单元的功能钮上的联络人让软件网络电话送出一通话要求并藉因特网将通话要求送至中央管理系统2.中央管理系统传送该通话要求到一转接器;由该转接器判定该通话要求以决定是否发送振铃信号到一连接着转接器的电话机,或是响应送出连接转接器的PSTN端来的固网拨号信号到软件电话去;3.从软件电话端送出一组受话人的电话号码到转接器;4.传送受话人的电话号码到PSTN;最后,在软件电话与受话人电话(或电话机)之间通话。
在上述步骤中,其是否要送出振铃信号到电话机,或是否要响应PSTN的拨号信号到软件电话,都是由转接器来判定。当转接器判定来电要求是点击软件电话上的PSTN拨号增值单元的功能钮时,则响应PSTN端传来的拨号信号到软件电话去。而当转接器判定来电要求是点击软件电话中一般联络人清单上的联络人时,则送出振铃信号到一连接着转接器的电话,让电话响铃。
软件电话送出通话要求的步骤包含:使用者使用软件电话从一般的联络人清单或是一功能钮中选择一受话人。拨打受话人电话号码的步骤是在使用者听到网络上从PSTN来的拨号信号之后才实行,该由转接器传送。
三.从软件电话到可选择的固网线路
本发明第三个方式为提供一种扩充传统电话服务之方法,能够藉因特网提供通信服务,其包含:1.选择一预设、内建白名单的转接器,并自软件电话端送出一通话要求,再藉由因特网将该通话要求送至一中央管理系统;2.中央管理系统将该通话要求传送到其预设的转接器去;3.其预设之转接器用内建的白名单检查该通话要求之使用权并响应PSTN的拨号信息;4.由软件电话拨打受话者的电话号码,随后转接器会传送受话人的电话号码到该PSTN线路;最后,在软件电话端与受话人电话端之间通话。
软件电话送出来电要求的步骤包含:使用者使用软件电话从一清单中选出预设的转接器。该转接器有内建的白名单并可自动验证通话要求。拨打受话人电话号码的步骤是在软件电话的使用者听到网络上从PSTN来的拨号信息后才实行。
附图说明
为了能更了解本发明与其实施之方式,现在请参考下面的图示:
图1本发明第一与第二实施方式中可携式固网系统之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可携式固网系统之示意图。
图3本发明电话转接器之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有安装软件电话的可携装置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可携式固网之方法流程图。
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可携式固网之方法流程图。
图7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可携式固网之方法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转接器
101中央管理系统
102PSTN
103手持电话
104软件电话
105室内电话
200转接器
201转接器
202转接器
203室内电话
204室内电话
205室内电话
206PSTN
207手持电话
208中央管理系统
209软件电话
300电话转接器
301处理器
302以太网络接口
303电话接口
304电话线接口
305内存
306编译单元
307语音引擎
308语音处理单元
309PSTN
310室内电话
400可携装置
401软件电话
402因特网界面
405存取界面
406编译单元
407语音引擎
408语音处理单元
409增值单元
410联络人清单
411信息交换器
412输入装置
413因特网电话模块
414应用程序接口
415操作系统
416语音接口
417USB接口
418扬声器与麦克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含有较佳实施案例与其伴随图式之描述。须了解本发明所有的实施案例仅供以说明。因此,本发明可应用到其较佳实施案例以外不同的实施案例。
在图1中,本发明提供一可携式固网。本发明的目的为使一电话线路的固网虚拟可携化,特别是一种扩充以往传统的电话服务之方法,藉电话转接器与远距软件电话终端之整合,能够透过因特网提供电话用户新的通信服务。在一例中,其远距软件电话终端可包含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是安装有软件电话之行动电话。
参照至图1,图中为本发明一具有因特网电话功能的可携式固网系统方块图。此图式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局限本发明之范畴。本发明之目的是使通信不受到固网的限制,并藉由转接器与软件电话之使用连结PSTN与因特网。整个系统包含一手持电话103、一PSTN 102、一电话转接器100、一室内电话105、因特网、一中央管理系统101与软件电话104。如已知的,手持电话103耦合到PSTN 102。PSTN(publiccircuit-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是世界上的公共电路交换网络,就如同因特网是世界上公共IP封包交换的网络一般。在本发明中,电话转接器100含有三个接口分别连接至PSTN 102、室内电话105与因特网。参照图3,图中说明了本发明一电话转接器方块图。电话转接器300可作为一代理网关(agent gateway)。电话转接器300包含一以太网络(因特网)接口302、一电话接口303与一电话线接口304等三个接口,分别连接因特网、PSTN 309与一室内电话310。该以太网络(因特网)接口302、电话接口303与电话线接口304耦合至一处理器301。电话转接器300更包含一处理器301,例如ARM,Micro等公司生产的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一语音引擎307、一语音处理单元308、一编译单元306与一内存305。电话转接器300具有一处理器301来处理数据或信号,以将模拟式的电话信号转换为数字封包格式,反之亦然。语音引擎307可为一语音编译码转换辨识软件。语音处理单元308用来处理语音数据。编译单元(或模块)306用来将数据编译。编译单元306可根据识别码产生一加密金钥(crypto-key)并使用加密金钥将档编译成一加密档。内存305可为一ROM程序内存、一RAM内存或是一非挥发性闪存(nonvolatile FLASHmemory)。上面提到的所有单元都分别耦合至处理器301。该内存也可是一微型硬盘。
中央管理系统101连接至因特网。软件电话104也连接至因特网。通常,中央管理系统101包含:1.后台数据库管理(Back-end DatabaseManagement),其包含用户设定、帐目信息、存取信号...等;2.在线网络管理,例如网络封包流量管制与联机状态...等。软件电话104可内嵌于一远距终端之中。在一例中,远距终端可包含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是行动电话。参照图4,图中说明了本发明中一安装有软件电话的可携式装置方块图。可携装置400包含一软件电话401、因特网接口402、操作系统415、语音接口416与USB接口417(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列总线)。因特网界面402耦合至因特网。语音接口416与USB接口417可耦合至一扬声器与麦克风418。软件电话401包含一存取接口405、因特网电话模块413、增值单元(value-added)409、信息交换器411、输入装置412、联络人清单410、一语音引擎407、一语音处理单元408、一编译单元406与API(Application program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414。上面提到所有的单元都分别耦合至可携装置400的处理单元。使用者可使用联络人清单410来搜寻或选择拨打的号码;使用者可使用具有PSTN拨号增值单元的功能键409来拨打朋友或家人的固网PSTN电话号码。应用程序接口(API)414可包含一电信数据(telephony)API、网络程序(Win-Socket)API、链接库,用来连结外在的接入点(AP,access point)或修改软件电话401之喜好设定。本发明的存取接口405能让可携装置400的处理器存取电信数据。输入装置412能用来输入电话号码或受话者的IP位置。该装置412一般包含小键盘、用来输入电话号码或IP位置的手写板。信息交换器411可耦合至可携装置400的处理单元以交换信息,如电话号码信息、应用软件、因特网电话模块413的升级版本。
因特网电话模块413可耦合至可携装置400的处理单元,传送与接收因特网端来的音源信号(或是到因特网端去)。在一实施案例中,因特网电话模块413包含FreePP(一种网络电话软件)或其它具有本发明内建功能的软件电话。
在另一实施案例中,请参照图2,图中为本发明中具有数个电话转接器的可携式固网系统之方块图。该图系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案例,而非局限了本发明之范畴。整个系统包含一手持电话207、一PSTN 206、数个电话转接器200,201,202、室内电话203,204,205、因特网、一中央管理系统208与软件电话209。同样地,手持电话207连接到PSTN 206。手持电话207可以是一行动电话。如上面所提的,电话转接器200,201,202有三个接口分别连接到PSTN 206、因特网与电话机203,204,205。本发明之电话转接器请参考图3。
图1与图2中的行动电话可以耦合至PSTN来透过因特网连结家庭电话系统与软件电话。此系统之应用相当经济与便利。再者,使用者可以采用软件电话,借着使用转接器与软件电话的因特网电话模块经由因特网同步传送与接收语音信号。
请参照图5,图中说明了本发明一具有因特网电话功能的可携式固网方法之流程图。此流程图系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局限本发明之范畴。本发明中该可携式固网方法可透过上面提到之可携式固网系统实行。首先,在步骤500中,某人拨了一通电话给使用者,该电话可以是一行动电话;经PSTN到电信局端机房交换后,再借着固网PSTN传送此包含振铃信号之通话要求到转接器。然后,在步骤501,转接器接收并侦测该振铃信号。之后步骤502与503会达成双向模式:其中一方式(或方法)为转接器送出一振铃信息到一连接着转接器的电话机,另一个方式(或方法)为转接器藉因特网送出通话要求到一中央管理系统(CMS),其后在步骤504中CMS传送该通话要求到软件电话。接下来,在步骤505,转接器从电话机或软件电话端接收一含有应答信号的响应,并在其后的步骤506中传送电话呼叫(即拨号或是振铃信号)到电话机或是软件电话。最后,在步骤507,使用者与响应终端(电话机或是软件电话)间的通话完成。
因此,本发明可使用软件电话与转接器在行动电话、电话机与软件电话之间进行通话。而且,即使使用者不在固网电话机旁,被传呼的使用者也能随时随地使用软件电话来应答电话。再者,本发明可减少使用者在国外的通话费。本系统能藉由PSTN与因特网分别达到包含电话机与软件电话之双向模式。这种方式不会改变使用者的运作设定。
换言之,使用者可采用转接器连接电话线与电话机。通常,该转接器能让使用者使用家庭电话机拨打(或传呼)到软件电话终端以减少通话费。当某人拨打行动电话到家庭电话机时,该转接器能让家庭电话机发出的铃声,而使用者可挂上或切掉电话来响应。而且,该转接器还可以让室内电话与软件电话同步发出铃声。当使用者得以选择室内电话或软件电话其一来应答时,另一个电话终端就会停止铃声。在本发明中,来电可以在室内电话与软件电话接收;本发明之室内电话可为一固网电话机之延伸,其扩充了一般传统电话系统的服务。
请参照图6,其为本发明一可携式固网方法之流程图,图中说明了一通话如何经由一特定的转接器自因特网上的软件电话端转送到固网线路上。此流程图系用以说明本发明之实施方法,而非局限了本发明之范畴。在实施案例中,使用者端为一软件电话终端,并可透过上述的可携式固网系统实行以达成通话。首先,在步骤600中,使用者从软件电话端拨打一通电话,在这个阶段,使用者使用软件电话从一普通的联络人清单或是一含有PSTN拨号增值单元的功能键中选择一受话者;在步骤601中,软件电话会送出一通话要求并藉由因特网传送该通话要求到中央管理系统(CMS)去。在接下的步骤602中,CMS传输该来电要求到一转接器去。该转接器会接收并侦测该通话要求,并在步骤603中判定该通话要求之信息。之后,达成双向模式;其中的一个方式(或方法)为转接器送出一振铃信息到一电话机,如步骤604,在一实施案例中,使用者从普通的联络人清单中选择一受话人;另一个方式(方法)则是藉转接器传回PSTN拨号信息给软件电话端,如步骤605。再来,步骤606中,在使用者听到PSTN响应的拨号信息后,拨打一受话者的电话号码。在步骤607,转接器传送该受话者之电话号码到PSTN。最后,在步骤608中,藉由因特网从软件电话端完成受话人电话或电话机与软件电话之间的通话。
同样地,软件电话终端可以内建一个包含有PSTN拨号增值单元的功能键中,当使用此功能钮时,转接器会连结软件电话会自动连结到固网去。
请参照图7,其为本发明一可携式固网方法之流程图,图中说明了一通话如何经由一可选择的转接器自因特网上的软件电话端转送到固网线路上。此流程图系用以说明本发明之实施方法,而非局限了本发明之范畴。本实施案例中含有数个转接器以供选择。首先,在步骤700中,使用者从软件电话端拨打一通电话,在此阶段,使用者使用软件电话中含有PSTN拨号增值单元的功能键选出一预设或指派的转接器;在步骤701中,它可使软件电话送出一通话要求并藉因特网传送此要求到CMS去。接下的步骤702中,CMS传送该要求到其预设或指派的转接器去。该转接器会接收并侦测通话要求之信息,之后在步骤703中,转接器会用内建的白名单验证该通话要求来确定其使用权。在之后的步骤704,当使用权确认后,转接器会回复给软件电话一PSTN拨号信息。接下来的步骤705中,使用者从软件电话听到转接盒回传之PSTN拨号信息后,可拨打受话者的电话号码。步骤706中,转接器传送受话者电话号码到PSTN给受话者。最后,在步骤707中,藉由因特网从软件电话端完成受话者与软件电话使用者之间的通话。
如同此领域之熟习技艺者所了解的,前述之较佳实施案例系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局限了本发明之范畴。此处希望涵盖在其专利主张之精神与范畴下不同种类的修改与其相似之配置。本发明之范畴应依照最广义之解释以包含所有此类之变更与其相似结构。对于此处本发明较佳实施案例之说明与描述,需了解在不违背本发明之精神与范畴下,其不同之变更都须包含其中。

Claims (18)

1.一种使电话固网线路虚拟可携化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可从固网端拨打至软件电话端,其包含下列步骤:
一位于PSTN端的转接器接收含有振铃信号的来电要求;
该转接器将此含有振铃信号之来电要求转送到一连接着该转接器之室内电话;同时并藉因特网传送该来电要求到一中央管理系统,其后再由该中央管理系统传送该通话要求到一软件电话;
该转接器接收来自室内电话或软件电话之一应答信号;
传送该具有振铃信号之通话到响应之室内电话或软件电话,
并藉因特网完成PSTN远距终端与该室内电话或软件电话之间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送出振铃信号到一室内电话与转送该来电要求到一软件电话的步骤是可以同步达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接器包含因特网接口、一电话接口、一电话线接口、一语音引擎、一语音处理单元以及一编译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件电话包含语音引擎、一语音处理单元、一编译单元、增值单元与联络人清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件电话内嵌于一可携装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携装置包含一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是行动电话。
7.一种使电话固网线路虚拟可携化之方法,其特征在于:透过一电话转接器终端之整合,电话用户可以藉由因特网在远程听到该固网线路的拨号音并于其后拨打电话,其包含:
点击一联络人清单或功能键上之联络人以自软件电话端送出一来电要求;
经由因特网传送该来电要求到一中央管理系统去;
该中央管理系统传送该来电要求到一转接器去;
由该转接器判定是否要传送一振铃信号到一连接着转接器的室内电话去,或是要回传固网线路PSTN之拨号音信息,随后拨打受话人的电话号码;
传送其受话人之电话号码到该PSTN;及完成该软件电话与其室内电话或受话人电话之间的通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传送该振铃信号到一连接着该转接器的室内电话,或传回PSTN拨号音信息等都是由该转接器判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接器包含因特网接口、一电话接口、一电话线接口、一语音引擎、一语音处理单元以及一编译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件电话包含语音引擎、一语音处理单元、一编译单元、增值单元以及联络人清单。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件电话内嵌于一可携装置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携装置包含一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行动电话。
13.一种使电话固网线路虚拟可携化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藉由使用预设的电话转接器终端,电话用户可以透过因特网在远程听到该固网的来电铃声并于其后拨打电话,其包含:
选择一预设的转接器并从软件电话端送出一来电要求;
藉因特网自软件电话端送出该来电要求到一中央管理系统;
中央管理系统传送该来电要求到其预设之转接器;
该预设之转接器用内建的白名单验证该通话要求;
回传PSTN拨号音信息;
拨打受话者的电话号码;
传送该受话者电话号码到该PSTN;及
完成该软件电话与受话人电话之间的通话。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软件电话端送出一来电要求之步骤包含:使用者使用该软件电话从一使用者使用该软件电话从一功能钮中选择其预设的转接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接器包含因特网接口、一电话接口、一电话线接口、一语音引擎、一语音处理单元以及一编译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件电话包含音引擎、一语音处理单元、一编译单元、增值单元以及联络人清单。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件电话内嵌于一可携装置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携装置包含一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行动电话。
CN200710146091XA 2007-06-01 2007-09-11 可携式固网电话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2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806,631 2007-06-01
US11/806,631 US20080298352A1 (en) 2007-06-01 2007-06-01 Method for portable fixed l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291A true CN101316291A (zh) 2008-12-03
CN101316291B CN101316291B (zh) 2012-06-27

Family

ID=4008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609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291B (zh) 2007-06-01 2007-09-11 可携式固网电话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98352A1 (zh)
CN (1) CN1013162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296A (zh) * 2014-10-15 2014-12-2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以太网-pstn网关
CN105072301A (zh) * 2015-07-02 2015-11-18 李彦 电话信号转接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4940B (en) * 2008-10-31 2012-05-21 Acer Inc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 method thereof
TWI583170B (zh) * 2015-03-27 2017-05-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通話轉接方法及裝置
US20170201627A1 (en) * 2015-12-09 2017-07-13 Japan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hone service with personal switch box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4524C (zh) * 2001-06-26 2005-03-23 怡利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与固网电话转接控制装置
CN2598284Y (zh) * 2002-11-15 2004-01-07 怡利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语音的移动电话固网转换装置
US20060007915A1 (en) * 2004-07-09 2006-01-12 Andrew Frame Connecting a VOIP phone call using a shared POTS line
US20070025338A1 (en) * 2005-07-26 2007-02-01 Smartlink Ltd.. Software-based solutions for telephone network bridg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296A (zh) * 2014-10-15 2014-12-2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以太网-pstn网关
CN105072301A (zh) * 2015-07-02 2015-11-18 李彦 电话信号转接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98352A1 (en) 2008-12-04
CN101316291B (zh)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82596B (zh) 电信网络中控制及启用移动电话中高级服务和用户界面的方法、装置和配置
JP2003283642A (ja) ネットワーク電話での発信者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電話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ならびに情報端末装置
CN107465832B (zh) 一种使用扩展设备接打手机电话的系统和方法
US20050143057A1 (en) Method for forwarding call from cellular phone to IP phone
CN101102353A (zh) 电话机及其进行桥接操作的方法
KR20040054061A (ko) 이동전화를 위한 인터넷 폰 시스템 및 인터넷 폰 서비스방법
CN101316291B (zh) 可携式固网电话方法
US2003007681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internet telephone
US20080037456A1 (en) System of establishing VoIP connection by mobile phone
US7106838B2 (en) Method for serving character message transmission during telephone call over PSTN
CN101370046A (zh) 全方位通话记录系统、移动电话机、适配器
CN101159789B (zh) 桥接计算设备及其方法
CN102035907A (zh) 一种智能固定电话
CN101729700A (zh) 一种语音控制的综合内部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KR100408678B1 (ko) 사설교환기의 내선가입자회로를 통해 접속되는브이오아이피 게이트웨이 장치
JP2000022814A (ja) 通話システム
CN101155224A (zh) 包含电话网关器的电话系统及电话网关器功能实现方法
JP2007082163A (ja) 電話交換装置及び電話交換装置の着信制御方法
CN102035923A (zh) 一种三网一体电话
CN100596152C (zh) 通信设备及通信方法
CN100550952C (zh) 在呈现业务中实现普通电话点击拨号的方法及系统
CN100583928C (zh) 可远程设置热键的通信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KR20020009002A (ko) 인터넷 화상 폰
TWI384856B (zh) 網路電話連結系統以及網路電話連結方法
KR100685251B1 (ko) 인터넷 화상전화 연결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