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7953B - 一种热风发生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风发生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7953B
CN101307953B CN2008100619849A CN200810061984A CN101307953B CN 101307953 B CN101307953 B CN 101307953B CN 2008100619849 A CN2008100619849 A CN 2008100619849A CN 200810061984 A CN200810061984 A CN 200810061984A CN 101307953 B CN101307953 B CN 101307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chamber
hot
airduct
air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619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7953A (zh
Inventor
王德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0619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07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07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7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7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79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发生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的热风发生炉应具有能量利用率较高,排出的废气较为清洁,所获得的热风干净无烟味,生产成本较低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热风发生炉,包括顶端设有烟囱、竖直布置的炉体;炉体中间还设置上下布置的加热室和燃烧室,燃烧室及其下边的二次燃烧室形成一密闭的筒体,筒体四周壁部制有风道;吸热风管在加热室至二次燃烧室之间上下往复折返延伸排列;二次燃烧室的四周壁部还开有一组导热孔;还设置一组弯管,每个弯管分别连通四周壁部的通孔以及顶板的通孔;筒体底端的炉排均为空心管组成,空心管的两端分别接通沿着炉体四壁盘绕成圈的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的内风管出口以及热风出口。

Description

一种热风发生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尤其是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生产热风的装置。
背景技术
热风发生炉是干燥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农副产品及其它各种领域的干燥加工。现有的热风发生炉虽有多种结构型式,但基本的燃烧方式都相同,即燃烧室中的烟气向上排出炉子,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加热风道,外界空气通过风道吸收热量成为热风后引出,作为人们加工所需的热风源。这种燃烧方式的缺陷是:燃烧产生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使用成本较高;排出的废气中固体污染物较多,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大;所获得的热风容易混入杂气,导致所加工的产品具有异味,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等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风发生炉的改进,该热风发生炉应能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具有能量利用率较高,排出的废气较为清洁,所获得的热风干净无烟味,生产成本较低的特点。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风发生炉,包括竖直布置的炉体,炉体顶端设有烟囱,炉体中设置一燃烧室,燃烧室周围和上边设置着吸热风管,吸热风管的进口设在炉边,与外界空气相通;炉体中间还设置一水平布置的顶板将炉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顶板的上边是加热室,顶板的下边是所述的燃烧室,燃烧室及其下边的二次燃烧室的四周壁部与顶板固定形成一密闭的筒体,筒体四周壁部与炉体的壁部之间留有适当的间距作为风道,筒体底端是炉排;所述吸热风管包括相接导通的外风管和内风管,外风管从风道中穿越过顶板在加热室至二次燃烧室之间上下往复折返延伸并且沿着炉体内壁部表面排列,内风管在加热室中上下往复折返 延伸排列;所述二次燃烧室的下半部四周壁部还开有一组导热孔,以便将高温烟气导向风道;燃烧室四周壁部的上部以及顶板上也分别开有不同的两组通孔,另外还设置一组弯管,每个弯管分别连通四周壁部的一个通孔以及顶板上的一个通孔,以便使风道内的高温烟气直接导入加热室对内风管加热;所述的炉排均为空心管组成,这些空心管的两端分别接通沿着炉体四壁盘绕成圈的环形通道,环形通道被分隔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连通所述的内风管出口以及热风出口。
所述外风管的下半部竖直布置在风道中,上半部竖直布置在加热室中,并且沿着炉体内壁部表面连续排列形成圆弧面形。
所述内风管在加热室中连续排列形成较小的圆周面形,该圆周面形落在所述的圆弧面形的中间。
所述的炉排均为空心管,这些空心管的两端分别接通盘绕成圈的环形通道,内风管的出口与环形通道接通,以使热空气从炉排中通过进行再一次的加热,然后才从环形通道上的出口输出。
所述燃烧室与下边的二次燃烧室之间由一炉栅隔开。
所述炉排的下边是炉渣室,炉渣室设置一排渣门。
所述燃烧室设置一加料门。
所述加热室上边还设置一除灰排,除灰排的下端与除灰窗相接,以便于烟灰的取出。
所述二次燃烧室设置一观察窗。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燃烧室中加入煤燃烧后,高温烟气朝下运动,从下方的二次燃烧室导热孔进入风道对外风管加热;接着高温烟气通过筒体壁部的弯管进入加热室直接对内风管加热,然后排出烟囱。而煤炭在燃烧室进行第一次燃烧后,从炉栅缝隙中掉下的炽热炭渣落在炉排上继续燃烧,从而对炉排内的空气进行第二次加热;外界空气从吸热风管的进口进入后,依次通过外风管、内风管、环形通道、炉排后被加热成为热空气,然后从热风出口引出。
本发明提供的热风炉使用时,烧热的烟气先下沉,然后再上升排出,这就使得高温烟气在炉中滞留的时间大大延长,因而对吸热风管的加热时间显著加长,不仅能量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燃料用量显著降低(获取同样温度、流量的热风,节省用煤量25%以上),生产成本得以下降,而且由于燃烧充分,所排出的烟气中的固体物也显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得以明显减轻;另外,由于风管与烟道完全隔离,所以所获得的高温热风十分干净,完全没有异味,使得所加工的产品质量有了切实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A-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B-B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C-C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D-D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热风发生炉,包括竖直布置的炉体3,炉体顶端设有烟囱1,炉体中央设置一燃烧室8,燃烧室周围和上边设置着吸热风管,吸热风管的进口10设在炉边,与外界空气相通;炉体中间还设置一水平布置的顶板20将炉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顶板的上边是加热室2,顶板的下边是所述的燃烧室,燃烧室的下边设置二次燃烧室17(所述燃烧室与下边的二次燃烧室之间由一炉栅18隔开),燃烧室及二次燃烧室的四周壁部固定在顶板上形成一密闭的筒体,筒体四周与炉体的壁部留有适当的间距作为风道9,筒体底端是炉排15。
所述吸热风管包括相接导通的外风管5和内风管4,外风管从风道中穿越过顶板在加热室至二次燃烧室之间往复折返延伸排列(图中可知:外风管5的 下半部竖直布置在风道中,上半部竖直布置在加热室中,并且在加热室至二次燃烧室之间往复折返,沿着炉体内壁部表面排列成圆弧面;图中显示外风管的竖直部位有14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增减);内风管竖直布置在加热室中并且在加热室中往复折返延伸排列(图中可知:内风管4在加热室中沿着外风管排列成的圆弧面内往复折返排列,形成一圆周面;图中显示内风管的竖直部位有12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增减)。吸热风管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所述的炉排15均为空心管,这些空心管的两端分别接通沿着炉体四壁盘绕成圈的环形通道11,环形通道被隔板11-1分隔成两个部分(图5可知),两个部分分别连通所述的内风管以及通道上的出口14(图5、图4中可知,末节内风管4-1的出口最后竖直向下与环形通道11的接口11-2接通);强迫热空气从中空的炉排中通过以对其进行再一次的加热,然后才从环形通道上的出口14输出。
应当指出的是:外界空气也可从热风出口进入,而从吸热风管的进口输出,同样可被加热成热空气。另外,吸热风管及环形通道还不会阻塞。
二次燃烧室四周壁部的下半部还开有一组导热孔16,高温烟气从这些导热孔中流入风道对外风管5加热;燃烧室四周壁部的上部以及顶板20也分别开有不同的两组通孔,另外还设置一组弯管,每个弯管7分别连通四周壁部上的一个通孔以及顶板上的一个通孔7-1,风道内的部分高温热风通过这些弯管进入加热室直接对内风管4加热。
此外,所述炉排的下边是炉渣室12,炉渣室设置一排渣门13(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
所述燃烧室上还设置有加料门19(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
所述二次燃烧室设置一观察窗17-1;该观察窗安装在活动门17-2上(图1中,观察窗与活动门均用双点划线表示)。
上述排渣门、加料门、观察窗与活动门均与现有发生炉的结构相同。
所述加热室上边还设置一除灰排21,除灰排的下端与除灰窗21-1相接;在清扫烟囱时可方便烟灰的取出(从除灰窗21-1中取出)。
本发明提供的热风炉,热风流量在1500cm2-1700cm2时,热风温度可达260℃,完全可满足各个领域的加工要求。

Claims (9)

1.一种热风发生炉,包括竖直布置的炉体(3),炉体顶端设有烟囱(1),炉体中设置一燃烧室(8),燃烧室周围和上边设置着吸热风管,吸热风管的进口(10)设在炉边,与外界空气相通;其特征在于炉体中间还设置一水平布置的顶板(20)将炉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顶板的上边是加热室(2),顶板的下边是所述的燃烧室,燃烧室及其下边的二次燃烧室(17)的四周壁部与顶板固定形成一密闭的筒体,筒体四周壁部与炉体的壁部之间留有适当的间距作为风道(9),筒体底端是炉排(15);所述吸热风管包括相接导通的外风管(5)和内风管(4),外风管从风道中穿越过顶板在加热室至二次燃烧室之间上下往复折返延伸并且沿着炉体内壁部表面排列,内风管在加热室中上下往复折返延伸排列;所述二次燃烧室的下半部四周壁部还开有一组导热孔(16),以便将高温烟气导向风道;燃烧室四周壁部的上部以及顶板上也分别开有不同的两组通孔,另外还设置一组弯管(7),每个弯管分别连通四周壁部的一个通孔以及顶板上的一个通孔(7-1),以便使风道内的高温烟气直接导入加热室对内风管加热;所述的炉排均为空心管组成,这些空心管的两端分别接通沿着炉体四壁盘绕成圈的环形通道(11),环形通道被分隔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连通所述的内风管出口以及热风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管的下半部竖直布置在风道中,上半部竖直布置在加热室中,并且沿着炉体内壁部表面连续排列形成圆弧面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风管在加热室中连续排列形成较小的圆周面形,该圆周面形落在所述的圆弧面形的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热风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排均为空心管,这些空心管的两端分别接通盘绕成圈的环形通道,内风管的出口与环形通道的接口(11-2)接通,以使热空气从炉排中通过进行再一次加热,然后才从环形通道上的出口(14)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风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与下边的二次燃烧室之间由一炉栅(18)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风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的下边是炉渣室(12),炉渣室设置一排渣门(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风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设置一加料门(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风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上边还设置一除灰排(21),除灰排的下端与除灰窗(21-1)相接,以便于烟灰的取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热风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燃烧室设置一观察窗(17-1)。 
CN2008100619849A 2008-06-03 2008-06-03 一种热风发生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7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19849A CN101307953B (zh) 2008-06-03 2008-06-03 一种热风发生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19849A CN101307953B (zh) 2008-06-03 2008-06-03 一种热风发生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7953A CN101307953A (zh) 2008-11-19
CN101307953B true CN101307953B (zh) 2010-12-22

Family

ID=40124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6198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7953B (zh) 2008-06-03 2008-06-03 一种热风发生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079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873B (zh) * 2010-12-06 2014-02-19 肖茂 全方位多风道节能热风发生炉
CN102519134B (zh) * 2012-01-10 2013-10-16 邵玉金 7形热风炉
CN102635940B (zh) * 2012-05-05 2013-11-20 刘善华 气化并燃热风炉
CN105674275A (zh) * 2016-03-21 2016-06-15 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预热空气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CN105674274A (zh) * 2016-03-21 2016-06-15 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预热效果好的垃圾处理装置
CN105674276A (zh) * 2016-03-21 2016-06-15 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排渣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7953A (zh) 2008-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7953B (zh) 一种热风发生炉
CN103968370A (zh) 一种燃烧器
CN106679174B (zh) 高温热风炉
CN201233167Y (zh) 秸秆燃烧炉
CN206145723U (zh) 一种节能环保民用锅炉
CN202350105U (zh) 生物质燃料和煤两用的电子温控的恒温锅炉
CN201229057Y (zh) 一种热风发生炉
CN105841346A (zh) 生物质型煤锅炉
CN201028502Y (zh) 无烟尘家用节能锅炉
CN204477999U (zh) 立式环保锅炉
CN207621994U (zh) 一种新型节能锅炉
CN106382623B (zh) 新能源智能化双旋锅炉
CN204897843U (zh) 一种秸秆气化装置
CN101157863B (zh) 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炭化炉
CN205448287U (zh) 多燃料热管间接加热热风炉
CN206546026U (zh) 分段式热风炉
CN205208517U (zh) 一种小型经济环保生物质颗粒蒸汽锅炉
CN201050813Y (zh) 多功能煤气灶具装置
CN111503637A (zh) 一种低氮燃烧热解生活垃圾的工艺及装置
CN103788978A (zh) 内燃加热旋叶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
CN216481621U (zh) 一种带冷凝功能的壁挂炉换热系统
CN2662142Y (zh) 多功能型煤热管锅炉
CN106556140B (zh) 燃生物质热风热水两用环保锅炉
CN201225757Y (zh) 多用途热风炉
CN202024469U (zh) 生物质发电系统热风换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