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9116A - 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99116A CN101299116A CNA2008101319930A CN200810131993A CN101299116A CN 101299116 A CN101299116 A CN 101299116A CN A2008101319930 A CNA2008101319930 A CN A2008101319930A CN 200810131993 A CN200810131993 A CN 200810131993A CN 101299116 A CN101299116 A CN 1012991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light module
- folding line
- reflex housing
- thickness
- reflect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框架、导光板、反射罩、线性光源与第一定位件。框架具有底板及侧板。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且配置于底板上。反射罩组装于邻近导光板入光面的一侧,反射罩具有第一弯折线以及第二弯折线,反射罩位于第一弯折线与第二弯折线以外的区域具有厚度T,且第一弯折线与第二弯折线将反射罩区分为上反射部、侧反射部与底反射部,上反射部自第一弯折线延伸至导光板上方,且反射罩位于第一弯折线处的厚度t1与位于第二弯折线处的厚度t2满足下列关系:1/3T≤t1≤1/2T,且1/3T≤t2≤1/2T。线性光源配置于入光面与反射罩之间。上反射部通过第一定位件固定于导光板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面光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视频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已被大量地使用于手机、笔记型电脑、个人电脑及个人数字助理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上。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于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配置背光模块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要的面光源,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达到显示的效果。
图1为已知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已知背光模块100包括框架110、导光板120、反射罩130与冷阴极荧光灯管140。冷阴极荧光灯管140配置于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0I旁,且反射罩130包覆冷阴极荧光灯管140。反射罩130以及导光板120设置于框架110上。如图1所示,由于已知的背光模块100中的反射罩130是由金属基材132以及反射层134所构成,因此在制作上述具有金属基材132的反射罩130时,用以加工反射罩130的机台必须具有较大动力(power)或冲击力,才能同时加工金属基材132以及位于其上的反射层134,以形成如图1中的反射罩形状。再者,用以加工上述反射罩130的机台需依照反射罩的尺寸浇铸(mold),因此在制作上不仅耗时、也使制作成本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反射罩130上具有金属基材132,使得背光模块100在运作过程中,冷阴极荧光灯管140与反射罩130之间容易因电容效应而产生漏电流,进而损耗冷阴极荧光灯管140的工作效率,导致冷阴极荧光灯管140的发光效率不佳等问题。因此,如何妥善设计反射罩的结构,防止上述背光模块因灯管与反射罩之间的电容效应而产生漏电流的问题以及解决反射罩加工不易的缺点,实为目前背光模块的生产技术以及设计上亟待克服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具有较具设计灵活度且结构简易的反射罩。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框架、导光板、反射罩、线性光源以及第一定位件。框架具有底板及垂直连接底板的边缘的侧板。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且配置于框架的底板上。反射罩组装于邻近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且反射罩具有第一弯折线以及第二弯折线。其中,反射罩位于第一弯折线与第二弯折线以外的区域具有厚度T,且第一弯折线与第二弯折线将反射罩区分为上反射部、邻接侧板的侧反射部以及位于底板上的底反射部,上反射部自第一弯折线延伸至导光板上方,且反射罩位于第一弯折线处的厚度t1与位于第二弯折线处的厚度t2满足下列关系:1/3T≤t1≤1/2T,且1/3T≤t2≤1/2T。线性光源配置于入光面与反射罩之间。上反射部通过第一定位件而固定于导光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弯折线例如是位于上反射部与侧反射部之间,且位于第一弯折线处的反射罩因厚度缩减而形成的凹陷例如是位于反射罩远离线性光源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弯折线例如是位于底反射部与侧反射部之间,且位于上述第二弯折线处的反射罩因厚度缩减而形成的凹陷例如是位于反射罩远离线性光源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罩的厚度T例如是介于0.15厘米至1厘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定位件例如为粘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可以包括配置于底反射部与底板之间的间隙件。其中,间隙件例如为聚酯薄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可以包括第二定位件,且侧反射部通过第二定位件而固定于侧板上。此时,第二定位件例如为粘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罩例如为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罩的材质包括树脂材料与无机粉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树脂材料的材质例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上述的无机粉体的材质例如包括硫酸钡、二氧化钛、碳酸镁、氧化铍、氧化镁、氮化硼、氮化铝或者二氧化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罩的反射率是介于80%至100%之间,较佳介于90%至100%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因采用具有第一弯折线与第二弯折线的无金属反射罩,相较于已知技术采用的反射罩来说,可有效地降低反射罩与线性光源之间的电容效应,增加线性光源的灯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利用满足特定关系的第一弯折线以及第二弯折线,其所使得反射罩可以因应各种导光板厚度而灵活地被应用于多种产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一种背光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发明的一种反射罩的加工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200:背光模块
110、210:框架
120、220:导光板
120I、220I:入光面
130、230:反射罩
132:金属基材
134:反射层
140:冷阴极荧光灯管
212:底板
214:侧板
230’:反射罩基材
230A:上反射部
230B:侧反射部
230C:底反射部
232:第一弯折线
234:第二弯折线
240:线性光源
250:第一定位件
260:间隙件
270:第二定位件
310:冲床
320:杵
S1、S2:凹陷
T、t1、t2:厚度
P:加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背光模块200主要是由框架210、导光板220、反射罩230、线性光源240以及第一定位件250所组成。框架210具有底板212及垂直连接底板212的边缘的侧板214,其材质通常选用类似不锈钢的较强结构刚性的材料。导光板220配置于框架210的底板212上,且导光板220具有入光面220I,而线性光源240配置于邻近入光面220I的一侧,其中线性光源240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管,也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排列成一线形光源,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照图2,如上所述的反射罩230组装于邻近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20I的一侧,并将线性光源240包覆于其中,反射罩230用以将线性光源240所提供的光线有效地自入光面220I入射导光板220中。反射罩230的反射率例如介于80%至100%之间,较佳介于90%至100%之间,而反射罩230的材质包括树脂材料与无机粉体,其中,树脂材料的材质例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但不限于此,亦可为其他树脂材料,无机粉体的材质例如包括硫酸钡、二氧化钛、碳酸镁、氧化铍、氧化镁、氮化硼、氮化铝或者二氧化锆等,但不限于此,亦可为其他绝缘且具高反射率的材料。特别的是,反射罩230为一体成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200可以选择性地于底反射部230C与底板212之间的间隙中设置间隙件260,而间隙件260的厚度与大小端视框架210与反射罩230之间的空间而定,以使得反射罩230更能因应框架210的表面坡度而密贴于框架210的底板212上,其中,间隙件260例如为聚酯薄膜(mylar)。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导光板220邻近框架210的底板212的一侧设置反射片222,以进一步提高导光板220的光线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不同于已知,反射罩230的结构并无金属基材的设置,而是属于一体成型的结构,因此本发明的反射罩230可以有效降低线性光源240与反射罩230之间的电容效应,降低漏电流的现象,提升线性光源240的发光效率。以图2的背光模块200为例,在漏电流的表现上,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相较于已知的背光模块200(绘示于图1),实际测量结果约略可以降低0.5毫安培的漏电流,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块200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时,相较于已知,背光模块200可以提供亮度较高的面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提升液晶显示器的亮度,提高较佳的显示效果。
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前述的反射罩230具有第一弯折线232以及第二弯折线234,而第一弯折线232与第二弯折线234将反射罩230区分为上反射部230A、邻接侧板214的侧反射部230B以及位于底板212上的底反射部230C,且上反射部230A会自第一弯折线232延伸至导光板220上方。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线232位于上反射部230A与侧反射部230B之间,而第二弯折线234位于侧反射部230B与底反射部230C之间。值得说明的是,此处所谓的弯折线(第一弯折线232、第二弯折线234)是指反射罩230上因厚度缩减而形成的特定区域。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线232处的反射罩230因厚度缩减而形成的凹陷S1以及第二弯折线234处的反射罩230因厚度缩减而形成的凹陷S2例如是位于反射罩230远离线性光源240的一侧。换言之,反射罩230通过厚度缩减的弯折线可以让位于弯折线两旁的部分反射罩230更容易沿着弯折线区域弯折,并且降低反射罩230在组装弯折后的回弹力。
更进一步来说,反射罩230位于第一弯折线232与第二弯折线234以外的区域具有厚度T,其中反射罩230的厚度T例如是介于0.15厘米至1厘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罩230的厚度T是以0.3厘米为实施范围。当然,反射罩230的厚度T还可以是其他数值,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实务上,对于反射罩230弯折的容易度而言,位于第一弯折线232处的反射罩230厚度t1与位于第二弯折线234处的反射罩230厚度t2越薄,则越可以降低反射罩230组装后的恢复力。另一方面,对于反射罩230用以反射线性光源240的利用率而言,位于第一弯折线232处的反射罩230厚度t1与位于第二弯折线234处的反射罩230厚度t2越厚,则越能使得线性光源240所提供的光线更有效率地反射。因此,基于上述考量,反射罩230位于第一弯折线232处的厚度t1与位于第二弯折线234处的厚度t2以满足下列关系为佳:1/3T≤t1≤1/2T,且1/3T≤t2≤1/2T。
请继续参照图2,上反射部230A通过第一定位件250而固定于导光板220上,其中第一定位件250例如为粘胶。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反射罩230组装后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于框架210的侧板214与反射罩230的侧反射部230B之间选择性地设置类似粘胶的第二定位件270,使得侧反射部230B通过第二定位件270而固定于侧板214上。如此一来,背光模块200可进一步增强结构的强度以对抗外力或环境的冲击。表一以下列举一些背光模块200在冲击测试时的实测数据加以说明:
测试名称 | 测试条件 | 测试结果 |
冲击测试(Shock) | 六面撞击,150G,2.5毫秒 | 通过 |
震动测试(Vibration) | 以随机的方向作震动,震动30分钟,1.5Grms,10~200赫兹 | 通过 |
破坏测试(DBC) | 406G,2.5毫秒 | 通过 |
可靠度测试(RA) | 1.温湿度偏压(TemperatureHumidity Bias,THB):50℃/80%/300小时;2.高温操作(High TemperatureOperating):60℃/操作300小时;3.低温储藏(Low TemperatureStorage):-20℃,300小时;4.热冲击测试(Thermal ShockTest,TST):-20℃/30分钟,60℃/30分钟,100循环(cycles)。 | 通过 |
由表一可知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具有高强度的结构,通过测试条件严苛的冲击测试、震动测试、破坏测试以及可靠度测试,因而具有良好的耐冲击力与市场竞争力。此外,下文以图2所绘示的一种背光模块200为例,在此举一种背光模块200中的反射罩230的加工方法,请参照图3A~3B,下文将一并说明。
图3A~图3B为本发明的一种反射罩的加工流程示意图。首先,请参照图3A,将如图2所述的具有第一弯折线232与第二弯折线234的反射罩基材230’放置于冲床310(punching tool)上。其中,第一弯折线232与第二弯折线234之间的距离可依产品需求,例如导光板厚度、反射罩厚度T、产品尺寸或者是线性光源所使用的种类等,而事先规划于反射罩基材230’上。且第一弯折线232与第二弯折线234可使用切割刀具(图未示)切割而成。接着,如图3B所示,利用冲床310通过杵320加压P,使得反射罩230基材沿着第一弯折线232以及第二弯折线234轻易地成型成图2中的反射罩230。因此,反射罩230通过控制第一弯折线232以及第二弯折线234之间的距离,可以轻易地将反射罩230应用于不同的产品需求上,而无须针对不同的产品尺寸需求而进行不同尺寸模具的浇铸。再者,本发明的反射罩与已知不同,因不似已知的背光模块100具有金属基材132(绘示于图1中),因此,在如图3B的冲压过程中,可以降低加压P的动力(power)与冲击力。本发明的反射罩可以大幅增加设计余量(design margin),有效降低背光模块的开发与制作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块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一、由于反射罩并无金属基材的设置,因此可有效地降低反射罩与线性光源之间的电容效应,降低漏电流,提高光源利用率。
二、由于反射罩容易加工,因此可以简化反射罩的加工工艺,大幅降低成本。
三、通过控制第一弯折线以及第二弯折线之间的距离,使得反射罩可以因应导光板厚度而灵活地被设计并加工,而无须针对各种产品规格进行不同反射罩模具开发制造,有效降低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框架,具有一底板及垂直连接所述底板的边缘的一侧板;
一导光板,配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
一反射罩,组装于邻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反射罩具有一第一弯折线以及一第二弯折线,所述反射罩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线与所述第二弯折线以外的区域具有一厚度T,且所述第一弯折线与所述第二弯折线将所述反射罩区分为一上反射部、一邻接所述侧板的侧反射部以及一位于所述底板上的底反射部,所述上反射部自所述第一弯折线延伸至所述导光板上方,且所述反射罩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线处的厚度t1与位于所述第二弯折线处的厚度t2满足下列关系:
1/3T≤t1≤1/2T,且1/3T≤t2≤1/2T;
一线性光源,配置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反射罩之间;以及
一第一定位件,所述上反射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而固定于所述导光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线位于所述上反射部与所述侧反射部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线处的所述反射罩因厚度缩减而形成的凹陷是位于所述反射罩远离所述线性光源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线位于所述底反射部与所述侧反射部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弯折线处的所述反射罩因厚度缩减而形成的凹陷是位于所述反射罩远离所述线性光源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厚度T介于0.15厘米至1厘米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为粘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一间隙件,配置于所述底反射部与所述底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件为聚酯薄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定位件,且所述侧反射部通过所述第二定位件而固定于所述侧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粘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为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材质包括树脂材料与无机粉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材料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粉体的材质包括硫酸钡、二氧化钛、碳酸镁、氧化铍、氧化镁、氮化硼、氮化铝或者二氧化锆。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反射率是介于80%至100%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的反射率是介于90%至100%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1319930A CN101299116A (zh) | 2008-07-04 | 2008-07-04 | 背光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1319930A CN101299116A (zh) | 2008-07-04 | 2008-07-04 | 背光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99116A true CN101299116A (zh) | 2008-11-05 |
Family
ID=40078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1319930A Pending CN101299116A (zh) | 2008-07-04 | 2008-07-04 | 背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99116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9151A (zh) * | 2009-11-23 | 2010-04-2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反射罩及其制作方法 |
CN102514040A (zh) * | 2011-12-13 | 2012-06-27 | 深圳华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灯具pet反射件成型方法 |
CN102566091A (zh) * | 2010-12-23 | 2012-07-11 |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
2008
- 2008-07-04 CN CNA2008101319930A patent/CN10129911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9151A (zh) * | 2009-11-23 | 2010-04-2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反射罩及其制作方法 |
CN102566091A (zh) * | 2010-12-23 | 2012-07-11 |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514040A (zh) * | 2011-12-13 | 2012-06-27 | 深圳华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灯具pet反射件成型方法 |
CN102514040B (zh) * | 2011-12-13 | 2015-03-04 | 深圳华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灯具pet反射件成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33163B2 (en) | Flat display module | |
US7579198B2 (en) | Method for making backlight module | |
EP2381494B1 (en) | light unit | |
US2007009770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light guide plate integrally formed with point illuminator | |
CN105116968A (zh) |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 | |
CN101464594A (zh) | 背光模组 | |
CN102840510B (zh) | 背光单元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 |
TWI509324B (zh) |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 |
US10506673B2 (en) | Back plate,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backlight module | |
JP2011216274A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717295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 |
CN105403948A (zh)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CN106772760B (zh) | 一种导光板及液晶模组 | |
US20170261678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12698528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1299116A (zh) | 背光模块 | |
TWI274934B (en) | Flat display module | |
WO2019210765A1 (zh) | 光源、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1630091B (zh) | 背光模块、其组装方法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 |
CN100412653C (zh) | 背光模块的反射板 | |
TW201426127A (zh) | 光源模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 |
KR102119808B1 (ko) | 백라이트 장치 | |
US9618677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12602145B (zh) | 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
CN203337937U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