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8189A - 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 - Google Patents

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8189A
CN101298189A CNA2008101238882A CN200810123888A CN101298189A CN 101298189 A CN101298189 A CN 101298189A CN A2008101238882 A CNA2008101238882 A CN A2008101238882A CN 200810123888 A CN200810123888 A CN 200810123888A CN 101298189 A CN101298189 A CN 101298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at straw
straw fiber
composite
recovery
molding techni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38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正军
周金堂
周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A2008101238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81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8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81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属于植物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麦秸脱胶、解纤处理;(2)、将回收PP、麦秸纤维和增韧剂共混造粒;(3)、将复合颗粒注塑成型或模压成型。在该工艺下麦秸纤维和回收PP界面结合良好,其最终产品的主要力学性能达到了国家II类木材的标准。与塑木材料相比,这种材料的来源更加广泛,价格更加低廉,同时能更好的利用农作物副产品,解决由焚烧引起的环境和交通问题,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
所属领域
一种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属于植物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领域,涉及麦秸利用和PP回收技术。
背景技术
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利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自然界有机体中构成纤维素的碳约占40%,而且每年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纤维素达1000亿吨以上,可以说纤维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有机资源。纤维素材料本身无毒、抗水性强,可以粉状、片状膜、纤维以及溶液等不同形式出现,使得纤维素作为基质材料的潜在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随着各国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环境协调性的纤维素材料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
聚丙烯(PP)是五大通用塑料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塑料,其综合性能优异,但是塑料制品易破损、易老化、难降解,造成废旧PP愈积愈多,回收再利用废旧PP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树脂、植物纤维复合领域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并以获得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是塑木复合技术,该技术一般以热塑性塑料为基体,木屑等作为填充材料,制得的型材广泛用于园艺材料、装饰材料等领域。而这些塑木往往使用新的塑料作为基体,这就使得成本提高,虽然填充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其最终产品的成本并不低于木材的成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材料的应用。使用回收PP作为基体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而将回收PP和麦秸复合不仅成本更加低廉更能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PP、麦秸的复合工艺,在该工艺下麦秸纤维和回收PP界面结合良好,其最终产品的主要力学性能达到了国家II类木材的标准。与塑木材料相比,这种材料的来源更加广泛,价格更加低廉,同时能更好的利用农作物副产品,解决由焚烧引起的环境和交通问题,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对麦秸进行脱胶、解纤处理,得到麦秸纤维;
(2)、将回收PP、麦秸纤维和增韧剂共混造粒;其中麦秸纤维质量占总量的10%-30%;增韧剂为增韧效果明显、加工性能好的热塑性弹性体或橡胶或韧性热塑性塑料,其质量为总量的5%-35%;
(3)、将复合颗粒放入注塑机中注塑成型或放入模压机中模压成型。
回收PP与新PP相比各项力学性能指标都有所下降,加入一定量的新PP可以改善这些力学性能,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新PP,可以得出对应的力学性能,并可从中找出合理的配比。经实验如果上述共混造粒过程中,添加原混合物总重量5%-20%的新PP,可以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如果上述注塑成型或模压成型过程中,添加原复合颗粒总重量5%-20%CPE或PE,可以显著改善其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成型性能,获得更好的表面光洁度。
如果增韧剂选用热塑性弹性体POE,可使用马来酸酐预先接枝增韧处理。这样在强度有限下降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提高回收PP的韧性。
不同含量的麦秸纤维和回收PP复合获得的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经实验发现麦秸纤维用量在20%以下随着麦秸纤维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综合力学系能提高,20%以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
实施方案
1.麦秸的预处理
(1)、脱胶:选用市场上常见的化学纯NaOH,中文名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或火碱。将切碎的麦秸放入2%-5%的NaOH溶液中,控制浴比在1∶10~1∶20之间,随后将溶液放入高压加热锅中120℃高温蒸煮1h。卸压取出、过滤再用水冲洗至中性。
(2)、半纤维、木质素的去除
将预处理后的麦秸放入高浓盘磨机,控制磨盘间距在0.25mm-0.6mm之间进行解纤处理,处理后可以去除麦秸中的半纤维和木质素等杂质,将处理后的麦秸纤维晒干或者控制温度在100℃以下在烘箱中烘干。
设备的选择:高浓盘磨机是造纸行业的关键设备之一,在解纤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盘磨机可以去除脱胶后纤维素中疏松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杂质。
加工参数的确定:盘磨机加工中最重要的参数是确定磨盘间距,磨盘间距过大则去杂不完全,解纤效果也不佳;磨盘间距过小则容易对纤维素造成很大的损伤,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2共混造粒
在回收PP中加入10%-30%麦秸纤维和5%-35%的马来酸酐接枝POE共混造粒,POE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回收PP的韧性,若需要进一步改善材料力学性能可进一步在其中加入5%-20%的新PP。
3.成型
工艺一:将造粒后的复合颗粒放入注塑机中注塑成型,控制温度在170-230℃之间,在颗粒中混入5-20%CPE或PE可以提高材料的成型性,获得更好的表面光洁度。
工艺二:将造粒后的复合颗粒放入热压磨具中,控制温度在170-230℃之间,压力2-5Mpa模压成型,同样在颗粒中混入5-20%CPE或PE可以提高材料的成型性,获得更好的表面光洁度。
4.性能检测
4.1冲击韧性
根据GB1043-79进行抗冲击强度测试,分为缺口冲击强度测试和无缺口冲击强度测试。冲击强度表征了材料吸收冲击功的能力,即抗冲击破坏的能力,是表征材料韧性的主要指标。冲击强度值越大,则材料的冲击韧性就越好。
表一不同POE含量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
Figure A20081012388800071
表二不同麦秸纤维含量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
Figure A20081012388800072
表三不同新PP含量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
Figure A20081012388800073
4.2抗拉强度
根据GB1040-79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是材料强度的主要表征参数。抗拉强度值大的材料其强度高,即刚性好。
表四  不同POE含量复合材料抗拉强度
Figure A20081012388800074
表五不同麦秸纤维含量复合材料抗拉强度
Figure A20081012388800081
表六不同新PP含量复合材料抗拉强度
Figure A20081012388800082

Claims (8)

1、一种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麦秸进行脱胶、解纤处理,得到麦秸纤维;
(2)、将回收PP、麦秸纤维和增韧剂共混造粒;其中麦秸纤维质量占总量的10%-30%;增韧剂为增韧效果明显、加工性能好的热塑性弹性体或橡胶或韧性热塑性塑料,其质量为总量的5%-35%;
(3)、将复合颗粒放入注塑机中注塑成型或放入模压机中模压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第(1)步所述的麦秸脱胶处理是采用2%-5%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且浴比控制在1∶10~1∶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第(2)步所述共混造粒过程中,还添加了原混合物总重量5%-20%的新P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第(3)步所述注塑成型或模压成型中,还添加了原复合颗粒总重量5%-20%CPE或PE。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麦秸纤维质量占共混造粒混合物总量的20%。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热塑性弹性体POE。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POE预先经过马来酸酐接枝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热塑性弹性体POE。
CNA2008101238882A 2008-05-27 2008-05-27 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 Pending CN1012981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238882A CN101298189A (zh) 2008-05-27 2008-05-27 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238882A CN101298189A (zh) 2008-05-27 2008-05-27 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8189A true CN101298189A (zh) 2008-11-05

Family

ID=40078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238882A Pending CN101298189A (zh) 2008-05-27 2008-05-27 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818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6310A (zh) * 2015-02-11 2015-05-20 江苏金麦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稻秸秆复合材料纤维的制作方法
CN105462064A (zh) * 2015-12-09 2016-04-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聚丙烯/聚乙烯/木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4011A (zh) * 2017-01-16 2017-05-10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增强增韧废旧汽车保险杠/高粱秸秆外皮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976603A (zh) * 2018-08-07 2018-12-11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植物纤维填充改性复合塑料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6310A (zh) * 2015-02-11 2015-05-20 江苏金麦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稻秸秆复合材料纤维的制作方法
CN104626310B (zh) * 2015-02-11 2016-08-17 江苏金麦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稻秸秆复合材料纤维的制作方法
CN105462064A (zh) * 2015-12-09 2016-04-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聚丙烯/聚乙烯/木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4011A (zh) * 2017-01-16 2017-05-10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增强增韧废旧汽车保险杠/高粱秸秆外皮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976603A (zh) * 2018-08-07 2018-12-11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植物纤维填充改性复合塑料制备方法
CN108976603B (zh) * 2018-08-07 2021-03-16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植物纤维填充改性复合塑料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2116B (zh) 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0525A (zh) 一种以甜高粱渣作为增强相的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8749B (zh) 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498B (zh) 一种改性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3339B (zh) 一种木塑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1602882B (zh) 竹粉填充生物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2305B (zh) 利用造纸固体废弃物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配方及其方法
CN104761818A (zh) 一种利用秸秆制备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
WO2014067156A1 (zh) 一种秸秆再生环保板材
CN108467602A (zh) 一种利用樱桃木木屑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761820A (zh) 一种利用稻壳粉制备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6189326B (zh) 糠醛渣在制备木塑材料中的应用
CN101298189A (zh) 回收pp和麦秸纤维的复合成型工艺
CN104761808A (zh) 一种利用稻壳粉制备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3012949B (zh) 一种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4407A (zh) 一种利用花生壳粉制备pvc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6009248B (zh) 一种高韧性的中药药渣/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761819A (zh) 一种利用竹粉制备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5778547B (zh) 一种亚临界醇挤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181167A (zh) 一种氨基模增强pvc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5492A (zh) 一种frp废弃物秸秆纤维木塑复合材料支撑杆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8750B (zh) 一种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CN115322585A (zh) 高填充油茶果壳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模压成型方法
CN104774374A (zh) 一种利用秸秆制备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5062110A (zh) 一种利用核桃壳粉制备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