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0429A -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0429A
CN101290429A CNA2007101013545A CN200710101354A CN101290429A CN 101290429 A CN101290429 A CN 101290429A CN A2007101013545 A CNA2007101013545 A CN A2007101013545A CN 200710101354 A CN200710101354 A CN 200710101354A CN 101290429 A CN101290429 A CN 101290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heat conduction
sheet metal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13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0429B (zh
Inventor
谢鸿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1013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0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0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0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0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0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此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配置于其下方的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括一光学板件、至少一金属板、一电路板、多个发光元件以及一导热材。光学板件具有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并以出光面朝向液晶显示面板而配置。金属板与电路板配置于光学板件的入光面侧。发光元件配置于金属板与入光面之间。导热材配置于发光元件与金属板之间,用以将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金属板进行散热。因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故可使用较大电流驱动发光元件而获得较高亮度而不会有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及其光源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性能的大幅进步以及互联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目前影像资讯的传递大多已由模拟转为数字传输。为了配合现代生活模式,视频或影像装置的体积日渐趋于轻薄。配合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所发展的平面式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OELD)或是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已逐渐成为显示器产品的主流。就液晶显示器而言,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不会发光,因此需要使用背光模组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
图1为一种现有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1,现有背光模组100包括一电路板112、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114、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120与一铝背板130。其中,电路板112、发光二极管114与导光板120皆配置于铝背板130中,且电路板112与发光二极管114位于导光板120的入光侧122。发光二极管114配置于电路板112上。然而,随着液晶显示器对于亮度的要求不断提升,设计上也倾向以更大的电流来驱动发光二极管114以获得更高亮度。传统设计中,由于发光二极管114在工作期间所产生的热量仅由其接脚带出并进行散热,因此当驱动电流越来越大的时候散热不易的问题更显严重。而且,当发光二极管114因散热不易而温度升高时,更会产生发光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驱动电流过大时发光二极管114散热不易的问题,同时满足液晶显示器对于亮度的要求,目前是采用增加发光二极管114的数量的方式。虽然增加发光二极管114的数量可降低驱动电流而提供足够的亮度,但是却会产生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并降低成本,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光学板件,具有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至少一金属板,配置于该光学板件的入光面侧;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该金属板与该入光面之间;一电路板与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以及一导热材,配置于发光元件与该金属板之间,用以将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该金属板进行散热。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配置于其下方的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括一光学板件,具有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至少一金属板,配置于该光学板件的该入光面侧;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该金属板与该入光面之间;一电路板与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以及一导热材,配置于发光元件与该金属板之间,用以将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该金属板进行散热。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每一个发光元件例如具有多个接脚,而导热材可为绝缘材质,且导热材例如配置于接脚上并跨过电路板的边缘而接触金属板。此外,金属板可为铝背板或反射片,导热材可为绝缘导热胶。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电路板例如位于发光元件与金属板之间且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每一个发光元件例如具有多个接脚,而导热材可为绝缘材质,且导热材例如配置于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挖空区上下的接脚与金属板。此外,金属板可为铝背板或反射片,导热材可为绝缘导热胶或金属块。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每一个发光元件例如具有一晶片,而导热材例如配置于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挖空区的晶片与金属板。此外,金属板可为铝背板或反射片。同时,背光模组例如更包括一铝背板,其中光学板件、反射片、电路板与发光元件配置于铝背板上。另外,导热材可为绝缘导热胶或金属块。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组例如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其中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每一个发光元件例如具有一晶片及位于晶片旁的多个接脚,而导热材例如配置于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挖空区的晶片与金属板,且绝缘导热材可配置于接脚上并跨过电路板的边缘而接触金属板。此外,金属板可为铝背板或反射片。同时,背光模组例如还包括一铝背板,其中反射片、金属板、电路板与发光元件配置于铝背板上。另外,导热材可为绝缘导热胶或金属块。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反射片位于发光元件旁,每一个发光元件例如具有多个接脚,而导热材可为绝缘材质,且导热材可配置于接脚与金属板之间。同时,背光模组例如更包括一铝背板,其中光学板件、金属板、电路板与发光元件配置于铝背板上。另外,导热材可为绝缘导热胶或金属块。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组例如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与一反射片,其中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反射片位于发光元件旁,每一个发光元件例如具有一晶片及位于晶片旁的多个接脚,而导热材可配置于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挖空区的晶片与金属板,且绝缘导热材可配置于接脚与反射片之间。此外,金属板可为铝背板,导热材可为绝缘导热胶或金属块。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电路板例如位于发光元件与金属板之间,电路板例如为多层板且具有一核心金属层,电路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具有一开口,开口暴露部分的核心金属层,而导热材可配置于开口内,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核心金属层及位于开口内的导热材而传导至金属板进行散热。此外,金属板可为铝背板或反射片,导热材可为绝缘导热胶。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发光元件例如是排成一列且分别具有多个接脚,而接脚是位于此列发光元件的两侧。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发光元件可为发光二极管。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入光面可为垂直或平行于出光面。
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中,发光元件可为面阵列排列。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中,是将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借由导热材而传递至附近的金属板。因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故可使用较大电流驱动发光元件而获得较高亮度而不会有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同时,由于发光元件以较大电流驱动时可提供更高亮度,因此可减少发光元件的配置数量,进而节省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一种现有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2中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主要特征在于,发光元件与金属板之间配置有导热材,因此可增加发光元件的热传导路径,进而增进其散热效率。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可为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或其他型态的背光模组。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0包括一光学板件210、至少一金属板220、一电路板230、多个发光元件240以及一导热材250。光学板件210具有一入光面212与出光面214。具体而言,光学板件210可以是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所使用的导光板、直下式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扩散板(diffusion plate)或其他形式的光学板件,只要能将发光元件240所提供的光线转换为面光源形式即可。换言之,入光面212可垂直或平行出光面214,而本实施例以入光面212垂直出光面214为例。
金属板220与电路板230配置于光学板件210的入光面212侧。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220即为铝背板用以承载背光模组200的其他构件或反射板亦可。发光元件240配置于金属板220与入光面212之间,其中该电路板230与发光元件240电性连接。在图2中仅示出一个发光元件240,其还包含多个发光元件240。此外,发光元件24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或其他点光源,其包括一晶片242、多个接脚244与一封装胶体246。其中,接脚244电性连接至晶片242,以提供驱动晶片242发光所需的电流。封装胶体246是用于保护晶片242及其与接脚244的电性连接关系。导热材250配置于发光元件240与金属板220之间,因此发光元件240在工作期间所产生的热量可借由导热材250而传导至金属板220进行散热。如此一来,即可使用大电流驱动发光元件240而获得较高亮度,并且不会有散热效率不佳而导致发光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还可减少发光元件240的配置数量,进而节省整体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30是位于发光元件240与金属板220之间。导热材250可为绝缘材质,例如绝缘导热胶。导热材250是配置于接脚240上,并跨过电路板230的边缘而接触到金属板220,以将热量从接脚240传递至金属板220。由于本实施例的导热材250为绝缘材质,因此即使导热材250同时接触多根接脚244,也不需担心造成接脚244间短路的问题。
此外,发光元件240例如是排成一列,而接脚244是位于此列发光元件240的两侧,如图3所示。发光元件240采用此种排列方式时,由于所有接脚244都位于两侧且排成一列,因此可直接贴附或涂布一直条的导热材250,进而达成缩短组装工时、增加良率的目的。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剖面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00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0的差异仅在于,背光模组300使采用直下式的设计。换言之,光学板件310的入光面312是平行出光面314的,而发光元件340则以配置于面阵列方式排列于入光面312旁,亦即光学板件310下方。此外,光学板件310则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扩散板。当然,本发明中各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都可采用直下式或侧边入光式设计,以下将省略其介绍。另外,背光模组300的其他构件的设计与图2的背光模组200相似,在此即省略其介绍。
第三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5,以下将就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00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0的差异做介绍。电路板430具有至少一个挖空区432。举例而言,挖空区432可以采一长条的设计,每个发光元件440都配置于挖空区432上方,而发光元件440的接脚444则跨接至电路板430上。或者,每个发光元件440下方都是一个独立的挖空区432,而发光元件440的接脚444同样跨接至电路板430上。此外,导热材是配置于挖空区432内,并接触位于挖空区432上下的接脚444与金属板420。背光模组400的其他构件的设计与图2的背光模组200相似,在此即省略其介绍。
第四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6,以下将就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00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00的差异做介绍。发光元件540的晶片542的背面是暴露于外而未被封装胶体546覆盖。导热材550配置于电路板530的挖空区532内,并接触位于挖空区532上下的晶片542与金属板520。因此,导热材550可直接由晶片542背面将热传递至金属板520。另外,本实施例的导热材550可采用金属块或其他适当材质。当导热材550为金属块时,导热材550与晶片542之间可配置一导热膏560,以使导热材550与晶片542之间具有最佳的热传导路径。背光模组500的其他构件的设计与图5的背光模组400相似,在此即省略其介绍。
第五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7,以下将就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600与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00的差异做介绍。背光模组600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670,其配置于接脚644上并跨过电路板630的边缘而接触金属板620。换言之,背光模组600中除了导热材650可直接由晶片642背面将热传递至金属板620外,还可借由绝缘导热材670将热从接脚644传递至金属板620。背光模组600的其他构件的设计与图6的背光模组500相似,在此即省略其介绍。
第六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8,以下将就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700与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00的差异做介绍。本实施例包括反射片720,而背光模组700还包括一金属板780。其中,光学板件710、反射片720、电路板730与发光元件740都配置于金属板780上,而电路板730与发光元件740位于金属板780与入光面712之间。由于反射片720的设置,因此发光元件740所发出的光线可大部分由入光面712进入光学板件710。另外,金属板780可为一铝背板。背光模组700的其他构件的设计与图6的背光模组500相似,在此即省略其介绍。
第七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9,以下将就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800与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组700的差异做介绍。背光模组800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870,其配置于接脚844上并跨过电路板830的边缘而接触反射片820。换言的,背光模组800中除了导热材850可直接由晶片842背面将热传递至反射片820外,还可借由绝缘导热材870将热从接脚844传递至反射片820后再导到金属板880;另外,金属板880可为一铝背板。背光模组800的其他构件的设计与图8的背光模组700相似,在此即省略其介绍。
第八实施例
图10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10,以下将就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900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0的差异做介绍。本实施例中,反射片920位于入光面912与电路板930之间,且位于发光元件940旁。导热材950配置于接脚944与反射片920之间。另外,背光模组900还可包括一金属板980,其与图8的金属板780相似。此外,反射片920可采用单片式设计,并保留开口以暴露出发光元件940。或者,反射片920也可采用多片式设计,配置方式以不挡住发光元件940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入光面912为主;另外,金属板980可为一铝背板。背光模组900的其他构件的设计与图2的背光模组200相似,在此即省略其介绍。
第九实施例
图11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11,以下将就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0与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00的差异做介绍。背光模组1000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1070与一反射片1090,其中反射片1090位于入光面1012与电路板1030之间且位于发光元件1040旁,绝缘导热材1070配置于接脚1044与反射片1090之间。背光模组1000的其他构件的设计与图6的背光模组500相似,在此即省略其介绍。
第十实施例
图12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12,以下将就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100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00的差异做介绍。电路板1130例如为多层板,且具有一核心金属层1132。此外,电路板11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具有一开口1134,开口1134暴露部分的核心金属层1132,而导热材1150配置于开口内。因此,发光元件1140所产生的热量可经由核心金属层1132及位于开口1134内的导热材1150而传导至金属板1120进行散热。背光模组1100的其他构件的设计与图5的背光模组400相似,在此即省略其介绍。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主要特征在于,发光元件与金属板之间配置有导热材,而金属板是铝背板、反射片或其他金属板皆可,金属板也可同时包括铝背板、反射片或其他金属板,并都在发光元件与金属板之间配置导热材。导热材可以是金属块、绝缘导热胶或其他适当导热材。以上变化皆可视设计需求而做变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120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210与配置于其下方的背光模组1220,其中背光模组1220可为前述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或其他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背光模组。另外,背光模组1220中的光学板件(图未示)是以出光面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210而配置。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中,是将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借由导热材而传递至附近的金属板。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如此一来,不仅可使用较大电流驱动发光元件而获得较高亮度而不会有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还可避免散热效率不佳时发光效率降低的缺点。同时,由于单一发光元件所能提供的亮度增加,因此也可减少发光元件的配置数量,进而节省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制造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38)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学板件,具有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
至少一金属板,配置于所述光学板件的所述入光面侧;
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入光面之间;
一电路板,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以及
一导热材,配置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金属板之间,用以将所述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金属板进行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为绝缘材质,且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接脚上并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而接触所述金属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每一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为绝缘材质,且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所述挖空区的接脚与所述金属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每一发光元件具有一晶片,而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所述挖空区的晶片与所述金属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其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每一发光元件具有一晶片及位于晶片旁的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所述挖空区的晶片与金属板,且所述绝缘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接脚上并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而接触所述金属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与一反射片,其中所述反射片位于发光元件旁,每一发光元件具有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为绝缘材质,且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接脚与所述反射片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与一反射片,其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所述反射片位于发光元件旁,每一发光元件具有一晶片及位于所述晶片旁的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所述挖空区的所述晶片与所述金属板,且所述绝缘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接脚与所述反射片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多层板且具有一核心金属层,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暴露部分的所述核心金属层,而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开口内,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所述核心金属层及位于所述开口内的导热材而传导至所述金属板进行散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是排成一列且分别具有多个接脚,而所述接脚是位于所述列发光元件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11.如权利要求2、3、4、5、7、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为铝背板。
12.如权利要求2、3、4、5、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为反射片。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铝背板,其中所述光学板件、所述反射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铝背板上。
14.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为绝缘导热胶。
15.如权利要求4、5、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为金属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导热膏,配置于所述导热材与所述晶片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垂直于所述出光面。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平行于所述出光面。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是呈面阵列排列。
20.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液晶显示面板;
一背光模组,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下方,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一光学板件,具有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
至少一金属板,配置于所述光学板件的所述入光面侧;
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入光面之间;
一电路板,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连接;以及
一导热材,配置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金属板之间,用以将所述发
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金属板进行散热。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为绝缘材质,且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接脚上并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而接触所述金属板。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每一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为绝缘材质,且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所述挖空区的接脚与所述金属板。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每一发光元件具有一晶片,而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所述挖空区的晶片与所述金属板。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其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每一发光元件具有一晶片及位于晶片旁的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所述挖空区的晶片与金属板,且所述绝缘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接脚上并跨过所述电路板的边缘而接触所述金属板。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与一反射片,其中所述反射片位于发光元件旁,每一发光元件具有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为绝缘材质,且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接脚与所述反射片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绝缘导热材与一反射片,其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挖空区,所述反射片位于发光元件旁,每一发光元件具有一晶片及位于所述晶片旁的多个接脚,而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挖空区内并接触位于所述挖空区的所述晶片与所述金属板,且所述绝缘导热材配置于所述接脚与所述反射片之间。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多层板且具有一核心金属层,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暴露部分的所述核心金属层,而所述导热材配置于所述开口内,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所述核心金属层及位于所述开口内的所述导热材而传导至所述金属板进行散热。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是排成一列且分别具有多个接脚,而所述接脚是位于所述列发光元件的两侧。
29.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30.如权利要求21、22、23、24、26、2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为铝背板。
31.如权利要求21、22、23、24、2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为反射片。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铝背板,其中所述光学板件、所述反射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铝背板上。
33.如权利要求21至2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为绝缘导热胶。
34.如权利要求23、24、2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为金属块。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导热膏,配置于所述导热材与所述晶片之间。
3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垂直于所述出光面。
3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平行于所述出光面。
3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是呈面阵列排列。
CN2007101013545A 2007-04-19 2007-04-19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Active CN101290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13545A CN101290429B (zh) 2007-04-19 2007-04-19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13545A CN101290429B (zh) 2007-04-19 2007-04-19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0429A true CN101290429A (zh) 2008-10-22
CN101290429B CN101290429B (zh) 2011-12-28

Family

ID=40034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13545A Active CN101290429B (zh) 2007-04-19 2007-04-19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0429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6166A (zh) * 2009-11-23 2011-05-2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多层印刷电路板以及具有该印刷电路板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2620182A (zh) * 2011-04-28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背板的涂布方式
CN102620187A (zh) * 2012-02-15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2878495A (zh) * 2012-10-12 2013-01-1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源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13078728A1 (zh) * 2011-12-01 2013-06-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的led灯条及背光模组
WO2013143155A1 (zh) * 2012-03-29 2013-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及使用该背板的背光模组
US8752997B2 (en) 2011-04-28 2014-06-1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for coating a thermal conducting material on the backlight module
TWI504993B (zh) * 2013-06-14 2015-10-21 Innolux Corp 背光單元及包含該背光單元的顯示裝置
US9207492B2 (en) 2009-12-11 2015-12-08 Lg Display Co., Ltd. Back light un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7045229A (zh) * 2017-05-27 2017-08-15 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m液晶显示模组
CN107333386A (zh) * 2017-07-11 2017-11-07 风华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Pcb板的散热结构及方法
WO2019061625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EP3654321A1 (en) * 2018-11-14 2020-05-20 Actilum RGB, S.L. Illuminated exhibition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9921B1 (en) * 2003-03-25 2004-09-14 Rockwell Collin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lighting a dual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60038054A (ko) * 2004-10-29 2006-05-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844984A (zh) * 2005-04-06 2006-10-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模组和使用该模组的背光系统
CN100399161C (zh) * 2006-02-08 2008-07-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0429B2 (en) 2009-11-23 2014-05-20 Lg Display Co., Ltd.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076166A (zh) * 2009-11-23 2011-05-2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多层印刷电路板以及具有该印刷电路板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2076166B (zh) * 2009-11-23 2014-07-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多层印刷电路板以及具有该印刷电路板的液晶显示设备
US9207492B2 (en) 2009-12-11 2015-12-08 Lg Display Co., Ltd. Back light un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8752997B2 (en) 2011-04-28 2014-06-1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for coating a thermal conducting material on the backlight module
CN102620182A (zh) * 2011-04-28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背板的涂布方式
CN102620182B (zh) * 2011-04-28 2014-04-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背板的涂布方式
WO2013078728A1 (zh) * 2011-12-01 2013-06-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的led灯条及背光模组
CN102620187A (zh) * 2012-02-15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WO2013120298A1 (zh) * 2012-02-15 2013-08-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WO2013143155A1 (zh) * 2012-03-29 2013-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及使用该背板的背光模组
CN102878495A (zh) * 2012-10-12 2013-01-1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源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2878495B (zh) * 2012-10-12 2016-05-2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源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TWI504993B (zh) * 2013-06-14 2015-10-21 Innolux Corp 背光單元及包含該背光單元的顯示裝置
CN107045229A (zh) * 2017-05-27 2017-08-15 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m液晶显示模组
CN107333386A (zh) * 2017-07-11 2017-11-07 风华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Pcb板的散热结构及方法
WO2019061625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US10823907B2 (en) 2017-09-27 2020-11-03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EP3654321A1 (en) * 2018-11-14 2020-05-20 Actilum RGB, S.L. Illuminated exhibition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0429B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0429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KR101546741B1 (ko) 광 출사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200890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82706B1 (ko) 표시 장치, 발광 장치, 및 고체 발광 소자 기판
TWI460878B (zh) 固態發光單元及其形成方法
KR10125583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I342974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101338867B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15805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ing same
TWI393833B (zh) 直立使用之散熱結構、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01614352B (zh)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CN101220915B (zh) 光源模块及背光单元
TW200844598A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8194208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a heat conductive block
CN100388092C (zh) 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
WO2020135459A1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3591513B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KR20110056966A (ko) 방열이 용이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102804431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背光单元以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KR10177427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1401698Y (zh) 背光模组
JP4912844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201426127A (zh) 光源模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CN21608333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77064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cience Road, 350, Hsinchu Science Industrial Park, Miaoli, Taiwan, China, No. 160, science Road

Applicant after: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74144 Tainan County Tainan Science Industrial Park odd Road No. 1

Applicant before: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