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8496B - 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信息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信息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8496B
CN101278496B CN200680016064.4A CN200680016064A CN101278496B CN 101278496 B CN101278496 B CN 101278496B CN 200680016064 A CN200680016064 A CN 200680016064A CN 101278496 B CN101278496 B CN 101278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or
interference
terminal
put powe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60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8496A (zh
Inventor
穆拉特·梅谢
阿拉克·舒蒂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0709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2220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06/00954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99546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278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8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8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8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用于调节传输功率以减轻对服务基站的扇区内干扰以及对邻近基站的扇区间干扰两者的技术。这可通过将来自多个基站的干扰信息组合来实现。

Description

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信息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35U.S.C.§119下的优先权主张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2005年3月15日申请的题为“Multiple Other SectorInformation Combining In A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Utilizing Orthogonal Multiplexing”的第60/662,301号临时申请案、均于2005年10月27日申请的题为“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Higher Mac”的第60/731,037号临时申请案和题为“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Providing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Lower Mac”的第60/731,126号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所述临时申请案的每一者在此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通信,且更明确地说涉及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信息在无线终端中进行功率控制。
背景技术
无线多路存取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一终端经由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而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扇区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扇区到终端的通信链路,且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扇区的通信链路。
多个终端可通过使其传输多路复用以彼此正交而在反向链路上同时进行传输。所述多路复用试图实现多个反向链路传输之间在时间、频率和/或代码域方面的正交性。完全的正交性如果实现的话会使得在接收扇区处来自每一终端的传输不干扰来自其它终端的传输。然而,来自不同终端的传输之间完全的正交性通常由于信道条件、接收器缺陷等缘故而不能实现。正交性的损失导致每一终端对与同一扇区通信的其它终端引起一些量的干扰。此外,来自与不同扇区通信的终端的传输通常彼此不正交。因此,每一终端还可能对与附近扇区通信的终端引起干扰。因而,来自系统中所有其它终端的干扰使每一终端的性能降级。
因此,此项技术中需要用于减轻干扰效应使得可实现改进的性能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用于以减轻“扇区内”干扰和“扇区间”干扰两者的方式控制来自无线终端的数据传输的传输功率的技术。调节传输功率使得终端可对“服务”扇区引起的扇区内干扰的量和终端可对“邻近”扇区引起的扇区间干扰的量均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内。(下文描述引号中的术语。)可基于(1)每一邻近扇区观察到的总干扰量,(2)服务和邻近扇区的信道增益,(3)终端所使用的当前传输功率电平,和(4)可能的其它参数来粗略地估计终端可引起的扇区间干扰的量。每一扇区可广播指示由所述扇区观察到的总干扰量的报告(例如,值)。可基于从扇区接收的导频来估计每一扇区的信道增益。可以概率性方式、确定性方式或某种其它方式基于将来自许多扇区的干扰报告组合以用于单一传输功率调节来调节传输功率。
一般来说,传输功率可在邻近扇区观察到高干扰时减小且在观察到低干扰时增加。如果(1)终端定位成较接近观察到高干扰的邻近扇区,和/或(2)当前传输功率电平较高,那么还可对传输功率调节较大的量和/或较频繁地进行调节。如果(1)终端定位成较接近服务扇区,和/或(2)当前传输功率电平较低,那么可对传输功率调节较小的量和/或较不频繁地进行调节。通过将数据传输的所接收的信号质量(SNR)限制在可允许的SNR范围内而将终端引起的扇区内干扰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内。
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和实施例。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考虑,从下文陈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更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质,附图中相同参考符号始终相应地作出识别,且其中:
图1展示无线多路存取通信系统;
图2展示时间-频率平面上的频率跳跃;
图3展示通过将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指示组合来调节传输功率的方法;
图4A展示用于以概率性方式调节传输功率的过程;
图4B展示用于以确定性方式调节传输功率的过程;
图5展示用于数据信道的功率控制机制;
图6展示用于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机制;以及
图7展示终端、服务扇区和邻近扇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使用词汇“示范性”来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本文描述为“示范性”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均不一定解释为与其它实施例或设计相比是优选或有利的。
图1展示无线多路存取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含支持许多无线终端120的通信的许多基站110。终端120通常散布在系统中,且每一终端可以是固定或移动的。终端也可称为移动台、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装置,或某一其它术语。基站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站,且也可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某一其它术语。系统控制器130耦合到基站110,为这些基站提供协调和控制,并进一步控制由这些基站服务的终端的数据路由。
每一基站110为各自地理区域102提供通信覆盖。基站和/或其覆盖区域可称为“小区”,这取决于术语被使用的上下文。为了增加容量,每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可划分为多个(例如,三个)扇区104。每一扇区由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TS)服务。术语“扇区”可指代BTS和/或其覆盖区域,这取决于术语被使用的上下文。对于扇区化小区,针对所述小区的基站通常包含针对所述小区的所有扇区的BTS。为了简单起见,在以下描述中,术语“基站”一般地用于为小区服务的固定站和为扇区服务的固定站两者。“服务”基站或“服务”扇区是与终端通信的基站或扇区。“邻近”基站或“邻近”扇区是不与终端通信的基站或扇区。为了简单起见,以下描述假定每一终端与一个服务基站通信,但这不是对于本文描述的技术的必需限制。
本文描述的功率控制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举例来说,这些技术可用于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等。TDMA系统使用时分多路复用(TDM),且通过在不同时间间隔中传输来使不同终端的传输正交。FDMA系统使用频分多路复用(FDM),且通过在不同频率副载波中传输来使不同终端的传输正交。TDMA和FDMA系统还可使用码分多路复用(CDM)。在此情况下,可使用不同的正交(例如,Walsh)代码来使不同终端的传输正交,即使所述传输是在相同时间间隔或频率副载波中发送。OFDMA系统利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其将总系统带宽有效地划分为许多(N个)正交频率副载波。这些副载波也称为音调、块(bin)、频率信道等。可用数据调制每一副载波。OFDMA系统可使用时分、频分和/或码分多路复用的任何组合。为了清楚起见,下文针对OFDMA系统描述功率控制技术。
图2说明OFDMA系统的时间-频率平面200上的频率跳跃(FH)。利用频率跳跃,每一业务信道与特定FH序列相关联,所述特定FH序列指示在每一时间间隔中用于所述业务信道的特定副载波。每一扇区中不同业务信道的FH序列彼此正交,使得在任何时间间隔中没有两个业务信道使用相同副载波。每一扇区的FH序列还相对于附近扇区的FH序列为伪随机的。只要两个扇区中的两个业务信道在相同时间间隔中使用相同副载波,这两个业务信道之间就会发生干扰。然而,扇区间干扰由于用于不同扇区的FH序列的伪随机性质的缘故而随机化。
可向现用终端分配数据信道使得每一数据信道在任何给定时间仅由一个终端使用。为了节省系统资源,可使用例如码分多路复用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控制信道。如果数据信道仅在频率和时间(而不是代码)上正交多路复用,那么其与控制信道相比较不容易由于信道条件和接收器缺陷的缘故而损失正交性。
因此,数据信道具有与功率控制相关的若干关键特性。首先,数据信道上的小区内干扰由于频率和时间上的正交多路复用而最小。第二,小区间干扰因为附近扇区使用不同的FH序列而随机化。由给定的终端引起的小区间干扰的量由(1)所述终端使用的传输功率电平和(2)终端相对于邻近扇区的位置所决定。
对于数据信道,可执行功率控制使得允许每一终端以尽可能高的功率电平传输,同时将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可允许定位成较接近其服务扇区的终端以较高功率电平传输,因为此终端将可能对邻近扇区引起较少干扰。相反,可允许定位成较远离其服务扇区并朝向扇区边缘的终端以较低功率电平传输,因为此终端可能对邻近扇区引起较多干扰。以此方式控制传输功率可潜在地减小每一扇区观察到的总干扰量,同时允许“合格的”终端实现较高SNR并因此实现较高数据速率。
可以各种方式执行对数据信道的功率控制以达成上述目标。为了清楚起见,下文描述功率控制的特定实施例。对于此实施例,给定终端的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可表达为:
Pdch(n)=Pref(n)+ΔP(n), 等式(1)
其中Pdch(n)是对于更新时间间隔n的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
Pref(n)是对于更新时间间隔n的参考功率电平;且
ΔP(n)是对于更新时间间隔n的传输功率变化量。
功率电平Pdch(n)和Pref(n)以及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以分贝(dB)为单位给出。
参考功率电平是实现指定传输(例如,在控制信道上)的目标信号质量所需的传输功率的量。信号质量(表示为SNR)可通过信噪比、信号噪声与干扰比等来量化。参考功率电平和目标SNR可由功率控制机制调节以实现指定传输的所需性能水平,如下文所述。如果参考功率电平可实现目标SNR,那么对于数据信道接收到的SNR可估计为:
SNRdch(n)=SNRtarget+ΔP(n). 等式(2)
等式(2)假定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具有类似的干扰统计。举例来说,如果来自不同扇区的控制和数据信道可能彼此干扰,那么情况就是如此。可如下文所述确定参考功率电平。
可基于各种因素设定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所述因素例如(1)终端可对邻近扇区中的其它终端引起的扇区间干扰的量,(2)终端可对相同扇区中的其它终端引起的扇区内干扰的量,(3)允许用于终端的最大功率电平,和(4)可能的其它因素。下文描述这些因素中的每一者。
可以各种方式确定每一终端可引起的扇区间干扰的量。举例来说,可由每一邻近扇区直接估计每一终端引起的扇区间干扰的量并发送到所述终端,所述终端接着可基于所传输的扇区间干扰估计值的组合来相应地调节其传输功率。这种个别化干扰报告可能需要大量额外开销信令。为了简单起见,可基于(1)每一邻近扇区观察到的总干扰量,(2)服务和邻近扇区的信道增益,(3)终端所使用的传输功率电平来粗略地估计每一终端可引起的扇区间干扰的量。下文描述量(1)和(2)。
每一扇区可估计由所述扇区观察到的干扰的总量或平均量。这可通过估计每一副载波上的干扰功率并基于个别副载波的干扰功率估计值计算平均干扰功率来实现。可使用例如算术平均、几何平均、基于SNR的平均等各种平均技术来获得平均干扰功率。
在某些方面,可利用扇区处的干扰的算术平均。在其它方面,可利用几何平均。在其它方面,可利用SNR型平均。共同待决的第10/897,463号美国专利申请案中描绘并揭示了不同的平均方法和技术,所述专利申请案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
不管使用何种平均技术,每一扇区可对干扰功率估计值和/或多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干扰功率进行滤波以改进干扰测量的质量。可用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某些其它类型的滤波器来实现所述滤波。因此,本文描述内容中术语“干扰”可表示经滤波或未经滤波的干扰。
每一扇区可广播其干扰测量以由其它扇区中的终端使用。可以各种方式广播干扰测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平均干扰功率(或“所测量的”干扰)量化为预定数目的位,接着经由广播信道发送所述位。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用单一位来广播所测量的干扰,所述单一位指示所测量的干扰大于还是低于额定干扰阈值。在又一实施例中,使用两个位来广播所测量的干扰。一个位指示相对于额定干扰阈值的所测量的干扰。另一位可用作遇险/应急位,其指示所测量的干扰是否超过高干扰阈值。还可以其它方式发送干扰测量。
为了简单起见,以下描述假定使用单一其它扇区干扰(OSI)位来提供干扰信息。每一扇区可将其OSI值(OSIB)设定如下:Imeas,m(n)<Itarget时,设为“0”;Imeas,m(n)≥Itarget时,设为“1”;且Imeas,m(n)≥Itarget+N时,其中Itarget是额定干扰阈值,Imeas,m是所测量的干扰,且N是指示暗示过多干扰的上限阈值的某一上限阈值。
或者,每一扇区可获得所测量的热干扰(interference-over-thermal,IOT),其是扇区观察到的总干扰功率与热噪声功率的比率。可如上文所述计算总干扰功率。可通过关闭发射器并测量接收器处的噪声来估计热噪声功率。可为系统选择特定的操作点并表示为IOTtarget。较高操作点允许终端使用较高传输功率(平均)用于数据信道。然而,非常高的操作点可能不合乎需要,因为系统可能变得受干扰限制,在此情形下传输功率的增加不转化为所接收的SNR的增加。此外,非常高的操作点增加了系统不稳定的可能性。在任何情况下,每一扇区可将其OSI值设定如下:IOTmeas,m(n)<IOTtarget时,设为“0”;IOTmeas,m(n)≥IOTtarget时,设为“1”;且IOTmeas,m(n)≥IOTtarget+N时,设为“2”,其中IOTmeas,m(n)是时间间隔n中扇区m的所测量的IOT,且N是指示过多干扰的某一上限阈值。
对于两种情况,如下文所述,OSI值均可用于功率控制。应注意,OSI值可具有任何所需的大小且具有多于或少于三种状态。
每一终端可估计可从终端接收反向链路传输的每一扇区的信道增益(或传播路径增益)。可通过处理经由前向链路从扇区接收的导频,估计所接收的导频强度/功率并对随着时间的导频强度估计值进行滤波(例如,用具有数百毫秒的时间常数的滤波器)以去除快速衰退等效应,来估计每一扇区的信道增益。如果所有扇区以相同功率电平传输其导频,那么每一扇区的所接收的导频强度指示所述扇区与终端之间的信道增益。终端可形成信道增益比率向量G,如下:
G=[r1(n) r2(n) ... rM(n)], 等式(3)
其中 等式(4)
gs(n)是终端与服务扇区之间的信道增益;
gni(n)是终端与邻近扇区i之间的信道增益;
ps(n)是起源于服务扇区并终止于终端处的信号(例如,导频)的相对功率;
pni(n)是起源于邻近扇区i并终止于终端处的信号(例如,导频)的相对功率;且
ri(n)是邻近扇区i的信道增益比率。
由于距离与信道增益成反比,所以信道增益比率gs(n)/gni(n)可视为“相对距离”,其指示距邻近扇区i的距离相对于距服务扇区的距离。一般来说,邻近扇区的信道增益比率ri(n)随着终端朝向扇区边缘移动而减小,且随着终端移动接近服务扇区而增加。如下文所述,信道增益比率向量G可用于功率控制。
尽管针对每一扇区的数据信道经多路复用使得其彼此正交,但可能由于载波间干扰(ICI)、符号间干扰(ISI)等而发生正交性的某种程度的损失。这种正交性损失引起扇区内干扰。为了减轻扇区内干扰,每一终端的传输功率可经控制使得此终端可对相同扇区中的其它终端引起的扇区内干扰的量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内。这可(例如)通过要求每一终端的数据信道的所接收的SNR在预定SNR范围内来实现,如下:
SNRdch(n)∈[SNRmin,SNRmax], 等式(5)
其中SNRmim是可允许用于数据信道的最小所接收的SNR;且
SNRmax是可允许用于数据信道的最大所接收的SNR。
最小所接收的SNR确保所有终端,尤其是定位在扇区边缘附近的终端,可实现最小的性能水平。在没有这种约束的情况下,定位在扇区边缘附近的终端可能被迫以极其低的功率电平传输,因为其通常引起大量扇区间干扰。
如果所有终端的数据信道的所接收的SNR均限于范围[SNRmim,SNRmax]内,那么由于正交性损失的缘故而由每一终端引起的扇区内干扰的量可假定为在可接受的水平内。通过将所接收的SNR限于此SNR范围内,邻近的副载波之间的所接收的功率谱密度可能仍有多达(SNRmax-SNRmim)dB的差异(假定副载波上观察到类似量的扇区间干扰,例如当控制和数据信道随机跳跃使得来自不同扇区的控制和数据信道可能彼此冲突时,情况即是如此)。较小SNR范围在存在ICI和ISI的情况下改进系统的稳健性。已发现10dB的SNR范围在大多数操作情形中提供良好性能。也可使用其它SNR范围。
如果如等式(1)所示确定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那么可通过将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限于相应范围内而将数据信道的所接收的SNR维持在范围[SNRmin,SNRmax]内,如下:
ΔP(n)∈[ΔPmin,ΔPmax], 等式(6)
其中ΔPmin是可允许用于数据信道的最小传输功率变化量,且
ΔPmax是可允许用于数据信道的最大传输功率变化量。
明确地说,ΔPmin=SNRmin-SNRtarget且ΔPmax=SNRmax-SNRtarget。在另一实施例中,传输功率Pdch(n)可限于(例如)基于数据信道的所接收的信号功率而确定的范围内。举例来说,如果副载波之间干扰功率在统计上不同,那么可使用此实施例。
接着可基于以下参数调节每一终端的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
每一扇区广播的OSI值;
由终端计算的信道增益比率向量G
可允许用于数据信道的所接收的SNR的范围[SNRmin,SNRmax],或等同地可允许的传输功率变化量的范围[ΔPmin,ΔPmax];以及
允许用于终端的最大功率电平Pmax,其可通过系统或终端内的功率放大器来设定。
参数1)和2)涉及终端引起的扇区间干扰。参数3)涉及终端引起的扇区内干扰。
一般来说,定位成接近报告高干扰的邻近扇区的终端可以较低传输功率变化量传输使得其所接收的SNR较接近SNRmin。相反,定位成接近其服务扇区的终端可以较高传输功率变化量传输使得其所接收的SNR较接近SNRmax。可基于系统中的终端与服务扇区的接近度而观察所述终端的所接收的SNR的分级。每一扇区处的调度器可利用所接收的SNR的分布以实现高处理量,同时为终端确保公平性。
可基于上述四个参数以各种方式调节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功率控制机制不需要为所有终端维持相等的SNR,尤其在如OFDMA系统的正交系统中,其中较接近扇区的终端可以较高功率电平传输而不会对其它终端引起许多问题。为了清楚起见,下文描述用于调节传输功率的特定实施例。对于此实施例,每一终端监控由邻近扇区广播的OSI值,且接着将来自多个邻近扇区的OSI值组合以确定增加、减小还是维持其反向链路传输功率。
应提供基于来自M个邻近扇区的OSI值调节终端传输功率的算法,使得具有较低信道增益的邻近扇区的OSIB与具有较高信道增益的邻近扇区的OSIB相比将对功率调节产生较多影响。此外,如果仅存在一个邻近扇区,那么所述算法将与仅使用所述扇区的OSIB等效。另外,如果存在近似具有相同信道增益的两个邻近扇区,那么当任一扇区指示高于来自任一扇区的其阈值(例如,OSIB=1或2)的干扰水平时应存在功率减小。也就是说,如果“接近的”邻近扇区中的任一者经历过多干扰,那么终端将减小其功率以帮助邻近扇区减小其干扰。
因此,组合的OSI值决定调节传输功率的方向。每一终端的传输功率调节的量可取决于(1)终端的当前传输功率电平(或当前传输功率变化量),和(2)OSI值被组合的扇区的信道增益比率。图3中描绘示范性方法。
图3展示通过将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指示组合来调节传输功率的方法。初始地,确定OSI值被检测到的扇区的数目,方框210。如果数目为零,那么可利用ΔP(n)的最大可用值,方框215。如果数目为一,那么功率调节算法可利用单一OSI值,方框220。参看图4A和4B描绘和论述各种示范性方法。然而,可利用其它方法和技术。
如果数目为二或二以上,那么为每一扇区确定信道增益比率以用于功率调节,方框225。这些可针对终端可从其处接收信号(例如,导频)的所有扇区或这些扇区的子集。所述确定可基于以下等式:
等式(7)
其中RxPowerRL,SS是反向链路服务扇区的终端处接收的导频的功率;
TransmitPowerRL,SS是从反向链路服务扇区传输的导频的功率,其为系统参数;
RxPoweri是第i扇区的终端处接收的导频的功率;且
TransmitPoweri是从第i扇区传输的导频的功率,其为系统参数。
应注意,所传输的导频的功率可提供在消息标头中或可在整个系统中为恒定的。举例来说,如果导频是获取导频,那么所述功率可为在某一数目的符号周期内扇区处可允许的最大功率。
终端接着确定所接收的每一OSI值的阈值,方框230。每一扇区OSI值的阈值可确定如下:
等式(8)
其中UpDecisionThresholdMin和DownDecisionThresholdMin是预定的系统参数,其可为固定的或可在任何通信对话期间更新。变量a和bi可确定如下:
和等式(9)
等式(10)
其中RDCHGainMax是最大增益,RDCHGainMin是最小增益,ChanDiffMax是最大信道增益,且ChanDiffMin是最小信道增益。这些是预定的系统参数,其可为固定的或可在任何通信对话期间更新。
终端接着可确定每一阈值指示应针对所述OSI值增加、减小还是维持功率,方框235。可如下作出此确定:
等式(11)
其中0≤xi≤1,UpDecisionValue和DownDecisionValue是预定的系统参数,其可为固定的或可在任何通信对话期间更新。
终端接着基于某种加权将信道增益与功率调节的指示组合以产生经加权的决策,方框240。可如下文所示确定经加权的决策:
等式(12)
其中ChanDiffi是每一终端的信道增益;OSIMonitor Set Size是OSI值已被接收或正被利用的扇区的数目;且Decisioni是每一终端的所指示的功率调节。
接着可使用此组合的确定来调节功率,方框250。参看图4A和4B描绘和论述各种示范性方法。然而,可利用其它方法和技术。
在某些其它方面,可利用额外函数来确定功率调节。举例来说,终端可发现具有最高信道增益的扇区并基于是否从所述扇区接收了最强导频传输和OSI值来确定应利用的OSI值。举例来说,终端可如下作出此确定:
等式(13)
等式(14)
其中是OSI2SequenceNumMax是预定值,PilotPNCurrent是具有当前最大信道增益的当前扇区,PilotPNStrongest是具有最大信道增益的前一扇区,且OSI2SequenceNum是当前扇区已针对终端发送最大OSI值的连续次数。
存取终端接着可在Dw大于或等于阈值时将其ΔP(n)增加预定增益值,在Dw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将其ΔP(n)减小预定增益(其可与用于增加的增益相同或不同),或将其ΔP(n)减小减小增益乘以当前扇区具有最大信道增益的次数。此外,ΔP(n)通常限于作为预定参数的最小与最大增益之间。
在某些方面,可以确定性方式、概率性方式或某种其它方式调节传输功率。对于确定性调节,基于相关参数以预定义方式调节传输功率。对于概率性调节,传输功率具有某一被调节概率,其中所述概率由相关参数确定。下文描述示范性的确定性和概率性调节方案。
图4A展示用于以概率性方式调节传输功率的过程300的流程图。可由每一终端且在从至少一个邻近扇区传输OSI值的每一时间间隔内执行过程300。最初,终端确定组合的OSI值o(方框312)。终端接着确定OSI值为“1”还是“0”还是“2”(方框314)。在其为“2”的情况下,将根据最大值减小功率。
如果OSI值为“1”,指示高于额定的干扰水平,那么终端确定用于减小传输功率的概率Prdn(n)(方框322)。可基于当前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和最强邻近扇区的信道增益比率rosib(n)或组合的信道增益值来计算Prdn(n),如下文所述。终端接着随机选择0.0与1.0之间的值x(方框324)。明确地说,x是均匀分布在0.0与1.0之间的随机变量。如果随机选择的值x小于或等于概率Prdn(n),如方框326中所确定,那么终端将其传输功率变化量减小ΔPdn向下步长(方框328),如下:
ΔP(n+1)=ΔP(n)-ΔPdn. 等式(15)
否则,如果x大于Prdn(n),那么终端将传输功率变化量维持在当前水平(方框330)。过程从方框328和330进行到方框342。
如果方框314中OSI值为“0”,指示低于额定的干扰水平,那么终端例如基于ΔP(n)和rosib(n)(也如下文所述)确定用于增加传输功率的概率Prup(n)(方框332)。终端接着随机选择0.0与1.0之间的值x(方框334)。如果随机选择的值x小于或等于概率Prup(n),如方框336中所确定,那么终端将其传输功率变化量增加ΔPup向上步长(方框338),如下:
ΔP(n+1)=ΔP(n)+ΔPup. 等式(16)
ΔPup和ΔPdn的步长大小可均设定为相同的适宜值(例如,0.25dB、0.5dB、1.0dB等)。如果在方框336中x大于Prup(n),那么终端将传输功率变化量维持在相同水平(方框330)。过程从方框330和338进行到方框342。
在方框342中,终端将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1)限制在可允许的范围[ΔPmin,ΔPmax]内。终端接着基于下一时间间隔的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1)和参考功率电平Pref(n+1)计算下一时间间隔的传输功率Pdch(n+1),如等式(1)所示(方框344)。终端接着将传输功率Pdch(n+1)限制在最大功率电平内(方框346),如下:
等式(17)
终端使用用于下一时间间隔的传输功率Pdch(n+1)。
概率Prdn(n)和Prup(n)可以是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和最强邻近扇区的信道增益比率rosib(n)或组合的信道增益值的函数。各种函数可用于Prdn(n)和Prup(n)。每一函数可对例如(1)传输功率调节的收敛速率和(2)系统中终端的传输功率变化量的分布的各种功率控制特性具有不同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概率Prdn(n)和Prup(n)可界定如下:
Prup(n)=max(Prup,min,[1-PrΔP(n)]·[1-Prgain(n)]),和 等式(18a)
Prdn(n)=max(Prdn,min,PrΔP(n)·Prgain(n)), 等式(18b)
其中 等式(18c)
等式(18d)
PrΔP(n)是与传输功率电平有关的概率;
Prgain(n)是与最强邻近扇区的信道增益比率有关的概率;
rmax和rmin是经选择以实现所需的功率控制特性的标准化常数;
Prup,min是传输功率的向上调节的最小概率;且
Prdn,min是传输功率的向下调节的最小概率。
对于等式组(18)所示的实施例,Prdn(n)和Prup(n)将由传输功率电平和信道增益比率确定的概率联合。最小概率Prup,min和Prdn,min改进稳态特性并促进极端情况(例如,非常高或非常低的信道增益值)的点的某种程度的移动。如等式组(15)所示导出的概率Prdn(n)和Prup(n)符合上文(例如,段落[0070])论述的一般传输功率调节规则。也可用某些其它函数导出概率Prdn(n)和Prup(n),且这在本发明范围内。
图4B展示用于以确定性方式调节传输功率的过程400的流程图。可由每一终端且在传输OSI值的每一时间间隔内执行过程400。终端处理组合的OSI值(方框412)并确定OSI值为“1”还是“0”还是“2”(方框414)。如果OSI值为“1”,那么终端确定用于下一时间间隔的传输功率减小量ΔPdn(n+1)(方框422)。可基于当前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和信道增益比率rosib(n)来确定可变向下步长。终端接着将传输功率变化量减小ΔPdn(n+1)(方框424)。否则,如果OSI值为“0”,那么终端例如基于ΔP(n)和rosib(n)确定用于下一时间间隔的传输功率增加量ΔPup(n+1)(方框432)。终端接着将传输功率变化量增加ΔPup(n+1)(方框434)。方框424和434之后,终端将用于下一时间间隔的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1)限制在可允许的范围[ΔPmin,ΔPmax]内(方框442),并进一步计算用于下一时间间隔的传输功率且将其限制在最大功率电平内(方框444和446)。
可基于例如与等式组(15)表达的函数类似的ΔP(n)和rosib(n)的预定函数来确定可变步长ΔPdn(n+1)和ΔPup(n+1)。可变步长可界定为与ΔP(n)成正比并与rosib(n)成反比。也可基于不同ΔP(n)和rosib(n)值的不同概率和步长值的查找表或通过某一其它方法来确定调节概率和可变步长。
图4A和4B分别展示用于以概率性和确定性方式调节传输功率的示范性实施例。对于图4A所示的概率性实施例,基于参数ΔP(n)和rosib(n)确定调节概率,且固定大小的向上和向下步长用于传输功率调节。对于图4B所示的确定性实施例,调节概率固定为1.0,且基于参数ΔP(n)和rosib(n)确定向上和向下步长。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举例来说,可变向上和向下步长也可用于概率性实施例。作为另一实例,固定大小的向上和向下步长可用于确定性实施例。
可基于OSI值、信道增益、前一功率变化量ΔP(n-1)、可允许的功率变化量范围和终端的最大功率电平来调节数据信道的功率变化量ΔP(n),如上文所述。一般来说,可基于参数的任一者或任何组合来调节功率变化量ΔP(n)。可用于调节ΔP(n)的其它参数包含当前传输功率Pdch(n)、峰值-平均补偿因数ΔPbo、可潜在地观察到来自终端的高干扰的“指定”组的扇区等。可由终端用于传输的副载波的数目确定峰值-平均补偿因数,且如果较多副载波用于传输,那么可为ΔPbo使用较高的值。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可限制为小于Pmax减去此补偿因数,或Pdch(n)≤(Pmax-ΔPbo)。
也可基于其它参数、标准和信息来调节终端的传输功率。终端可基于可用于将考虑进行传输功率调节的扇区的所有信息,依据不同的量和/或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调节传输功率。
图5展示可用于调节系统100中的终端120x的传输功率的功率控制机制500。终端120x与服务扇区110x通信且可对邻近扇区110a到110m引起干扰(尽管量不同)。功率控制机制500包含参考环路510和第二环路520。参考环路510在终端120x与服务扇区110x之间操作。第二环路520在终端120x与邻近扇区110a到110m和可能服务扇区110x之间操作。为了简单起见,图5仅展示驻存在终端120x处的环路510和520部分。
参考环路510调节控制信道(或某一其它业务信道)的传输功率并试图将此控制信道的所接收的SNR(如服务扇区110x处所测量)维持成尽可能接近目标SNR。对于参考环路510,服务扇区110x估计控制信道的所接收的SNR,将所接收的SNR与目标SNR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产生传输功率控制(TPC)命令,如下文所述。每一TPC命令可以是(1)引导控制信道的传输功率的增加的UP命令或(2)引导传输功率的减小的DOWN命令。服务扇区110x在前向链路(云570)上将TPC命令传输到终端120x。
终端120x接收并处理来自服务扇区110x的前向链路传输,且将“所接收的”TPC命令提供到TPC命令处理器542。每一接收的TPC命令是由服务扇区110x传输的TPC命令的有噪声版本。处理器542检测每一接收的TPC命令并获得“TPC决策”,其可以是(1)接收的TPC命令被认为是UP命令时,为UP决策,或(2)接收的TPC命令被认为是DOWN命令时,为DOWN决策。控制信道传输(TX)功率调节单元544基于来自TPC命令处理器542的TPC决策调节控制信道的传输功率Pcch(n)。举例来说,单元544可针对每一UP决策将Pcch(n)增加ΔPcch,up向上步长,并针对每一DOWN决策将Pcch(n)减小ΔPcch,dn向下步长。TX数据处理器/调制器560将控制信道的传输功率设定为由单元544指示的Pcch(n)电平。控制信道上的传输发送到服务扇区110x。
由于反向链路(云540)上的路径损失、衰退和多路径效应(其通常可随着时间变化)且尤其是对于移动终端,控制信道的所接收的SNR持续波动。参考环路510试图在反向链路信道条件存在变化的情况下将所接收的SNR维持处于或接近目标SNR。
第二环路520调节数据信道(或某一其它业务信道)的传输功率使得为数据信道使用尽可能高的功率电平,同时将扇区间和扇区内干扰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对于第二环路520,OSI值处理器552接收并处理由邻近扇区110a到110m和可能服务扇区110x广播的OSI值。OSI值处理器552将来自扇区的检测到的OSI值提供到传输功率变化量调节单元556。信道估计器554从服务和邻近扇区接收导频,估计每一扇区的信道增益,并将所有扇区的估计出的信道增益提供到单元556。单元556确定邻近扇区的信道增益比率并识别最强邻近扇区。单元556基于组合的OSI值,或组合的OSI值与最强邻近扇区的信道增益比率或组合的信道增益比率来进一步调节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如上文所述。单元556可实施过程300或400,且可以概率性或确定性方式或如另外参看图4A所论述调节ΔP(n)。一般来说,单元556可基于任何数目的扇区(其可包含服务和/或邻近扇区)的检测到的OSI值和/或其它相关信息来调节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
数据信道传输功率计算单元558接收用作参考功率电平Pref(n)的控制信道传输功率Pcch(n),以及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单元558基于Pcch(n)和ΔP(n)计算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Pdch(n)。单元560将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设定为由单元558指示的Pdch(n)电平。数据信道上的传输发送到服务扇区110x。数据和控制信道上的传输可对邻近扇区110a到110m引起干扰。
每一扇区110在反向链路上接收来自终端的传输,估计所述扇区观察到的干扰,将所测量的干扰与额定干扰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相应地设定OSI值,并在前向链路上广播OSI值。
参考环路510和第二环路520可同时操作但可以不同速率更新,其中环路510是快于环路520的环路。两个环路的更新速率可经选择以实现所需的功率控制性能。作为一实例,参考环路510可以例如每秒150次的速率更新,且第二环路可以例如每秒10到20次的速率更新。参考环路510和第二环路520可分别对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发送的传输操作。控制和数据信道可在每一跳跃周期中被指派不同的副载波,如图2所示。在此情况下,参考环路510和第二环路520可同时对不同的副载波上发送的传输操作。控制信道也可与数据信道多路复用(例如,使用TDM和/或CDM)并在相同副载波上发送。
图6展示可用于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机制600。功率控制机制600(其可用于图5中的参考环路510)包含内环路610、外环路620和第三环路630。内环路610试图将控制信道的所接收的SNR维持成尽可能接近目标SNR。对于内环路610,服务扇区110x处的SNR估计器642估计控制信道的所接收的SNR并将所接收的SNR提供到TPC命令产生器644。产生器644将所接收的SNR与目标SNR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产生TPC命令。服务扇区110x在前向链路(云570)上将TPC命令传输到终端120x。终端120x接收并处理来自服务扇区110x的TPC命令且调节控制信道的传输功率,如上文针对图5所描述。
可在控制信道上以块形式发送数据,且每一数据块可用块代码编码以获得相应的代码字(或经编码的数据块)。错误检测代码不可用于控制信道。在此情况下,服务扇区可对每一接收的代码字执行擦除检测以确定代码字已擦除还是未擦除。已擦除的代码字可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并相应地进行处理(例如,丢弃)。可通过计算每一接收的代码字的度量,将计算出的度量与擦除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宣告所接收的代码字已擦除或未擦除来执行擦除检测。
外环路620调节目标SNR使得实现控制信道的目标擦除速率Prerasure。目标擦除速率指示宣告所接收的代码字为已擦除的所需概率(例如,10%)。度量计算单元652计算每一接收的代码字的度量。擦除检测器654基于每一接收的代码字的计算出的度量和擦除阈值对每一接收的代码字执行擦除检测,并将所接收的代码字的状态(已擦除或未擦除)提供到目标SNR调节单元656。单元656接着调节控制信道的目标SNR,如下:
等式(19)
其中SNRtarget(k)是外环路更新时间间隔k的目标SNR;
ΔSNRup是目标SNR的向上步长;且
ΔSNRdn是目标SNR的向下步长。
可基于以下等式设定ΔSNRup和ΔSNRdn步长:
等式(20)
第三环路630调节擦除阈值使得实现控制信道的目标有条件错误率Prerror。目标有条件错误率指示所接收的代码字当被认为未擦除时被错误解码的所需概率。较小的Prerror(例如,1%)对应于未擦除代码字的解码结果的高置信度。终端120x和/或与服务扇区110x通信的其它终端可在控制信道上周期性地或当被触发时传输已知的代码字。单元652和654以与对于所接收的代码字相同的方式对每一接收的已知代码字执行擦除检测。对于被认为未擦除的每一接收的已知代码字,解码器662解码所接收的已知代码字并确定所解码的数据块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解码器662提供每一接收的已知代码字的状态,其可以是已擦除、“良好”或“不良”。良好代码字是被认为未擦除并经正确解码的所接收的已知代码字。不良代码字是被认为未擦除但经错误解码的所接收的已知代码字。擦除阈值调节单元664基于每一接收的已知代码字的状态调节擦除阈值,如下:
等式(21)
其中THerasure(l)是第三环路更新时间间隔l的擦除阈值;
ΔTHup是擦除阈值的向上步长;且
ΔTHdn是擦除阈值的向下步长。
等式(21)假定较低擦除阈值增加所接收的代码字被宣告为已擦除的可能性。
可基于以下等式设定ΔTHup和ΔTHdn步长:
等式(22)
内环路610、外环路620和第三环路630通常以不同速率更新。内环路610是三个环路中最快的环路,且可以特定速率(例如,每秒150次)更新控制信道的传输功率。外环路620是其次最快的环路,且只要在控制信道上接收到代码字就可更新目标SNR。第三环路630是最慢环路,且只要在控制信道上接收到已知代码字就可更新擦除阈值。三个环路的更新速率可经选择以实现针对控制信道的擦除检测和功率控制的所需性能。题为“RobustErasure Detection and Erasure-Rate-Based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的第10/890,717号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申请案中进一步描述功率控制机制600。
为了清楚起见,上文已针对功率控制的各个方面描述了特定实施例。还可基于本文提供的描述导出许多其它实施例。下文给出一些实例。
可允许的传输功率变化量的相同范围[ΔPmin,ΔPmax]可用于系统中的所有终端。不同的范围[ΔPmin,ΔPmax]也可例如取决于其位置而用于不同终端。举例来说,具有最强邻近扇区的较小信道增益比率的终端可比定位成较接近服务扇区的终端使用更小范围的传输功率变化量(例如,相同的ΔPmin,但较小的ΔPmax)。
用于导出数据信道传输功率Pdch(n)的参考功率电平Pref(n)可设定为另一功率受控信道的传输功率,如上所述。也可以其它方式获得参考功率电平,例如基于服务扇区的信道增益进行估计。也可直接而不是经由传输功率变化量来调节数据信道传输功率。服务扇区可提供反馈以通知终端数据信道传输功率是否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如果扇区观察到的干扰例如由于频率跳跃而随机化,那么每一扇区可将其干扰信息广播到所有终端。如果扇区具有较多特定干扰信息,那么可以利用此信息的方式调节终端的传输功率。举例来说,每一终端可被指派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副载波以用于数据传输(无频率跳跃)。扇区接着可观察不同副载波上的不同量的干扰。可基于引起大量干扰的终端的被指派的副载波来特定识别引起大量干扰的终端,且可相应地减少这些终端的传输功率。
每一终端所支持的数据速率由数据信道的所接收的SNR决定。对于上述实施例,此所接收的SNR取决于(1)与参考功率电平相关联的目标SNR,和(2)终端使用的传输功率变化量ΔP(n)。终端可在没有来自服务扇区的任何输入的情况下自主调节传输功率变化量,如上所述。终端可将传输功率变化量、数据信道的所接收的SNR、数据信道所支持的数据速率或等效信息发送到服务扇区。终端也可发送终端在当前传输功率变化量下可支持的副载波的最大数目Nsb,max(n)、所需的服务质量(QoS)、缓冲器大小等。为了减少信令量,终端可在数据信道上经由带内信令等每隔几个更新时间间隔发送ΔP(n)和Nsb,max(n)。
处于服务扇区处/用于服务扇区的调度器可使用终端报告的所有信息以将资源分配到终端并调度终端以用于在反向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调度器可向终端分配Nsb,max(n)个副载波、少于Nsb,max(n)个副载波或多于Nsb,max(n)个副载波。如果调度器分配多于Nsb,max(n)个副载波,那么终端可相应地按比例缩减传输功率变化量。举例来说,如果分配2Nsb,max(n)个副载波,那么可将ΔP(n)按比例缩减两倍。
每一终端可基于终端从其服务扇区和邻近扇区获得的各条信息来执行功率控制,如上所述。也可由每一扇区对与扇区通信的所有终端执行功率控制。举例来说,每一扇区可例如经由扇区或来自终端的传输之间的信令而获得针对每一邻近扇区的干扰报告(例如,OSI值)。每一扇区还可获得由每一终端针对服务和邻近扇区确定的信道增益。每一扇区接着可基于干扰报告和适用于所述终端的信道增益来计算每一终端的传输功率变化量,且可将传输功率变化量发送到终端。每一终端接着可使用从其服务扇区接收的传输功率变化量来调节其传输功率。或者,每一扇区可计算并发送每一终端的传输功率。与每一扇区通信的所有终端的传输功率变化量的可用性可加速对于终端的调度。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业务信道(例如,数据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这些技术也较好地适于混合自动重发(H-ARQ)方案。利用H-ARQ,将每一经编码的包划分为多个(Nb1)子块,且对于经编码的包一次传输一个子块。当经由反向链路接收给定经编码的包的每一子块时,服务扇区试图基于包的至此接收到的所有子块来解码和恢复所述包。服务扇区能够基于部分传输来恢复所述包,因为子块含有冗余信息,所述冗余信息当所接收的SNR较低时可用于解码,但当所接收的SNR较高时可能不需要。服务扇区当包正确解码时传输确认(ACK),且终端可在接收到ACK时较早地终止包的传输。
利用H-ARQ,每一经编码的包可在可变的时间量内传输直到被正确解码为止。基于包错误率(PER)调节数据信道的所接收的SNR的常规功率控制机制将使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减小到低电平,使得在对于每一经编码的包传输所有Nb1个子块的情况下实现目标PER。这可严重减少系统处理量。本文描述的技术甚至在H-ARQ支持可变持续时间传输的情况下也允许使用较高传输功率电平。
图7展示终端120x、服务扇区110x和邻近扇区110a的实施例的方框图。在反向链路上,在终端120x处,TX数据处理器710处理(例如,编码、交错和调制)反向链路(RL)业务数据并为业务数据提供调制符号。TX数据处理器710还处理来自控制器720的控制数据(例如,信道质量指示符)并为控制数据提供调制符号。调制器(MOD)712处理用于业务和控制数据的调制符号和导频符号并提供复值码片序列。TX数据处理器710和调制器712的处理依赖于系统。如果系统利用OFDM,那么调制器712执行OFDM调制。发射器单元(TMTR)714调节(例如,转换为模拟、放大、滤波和频率向上转换)码片序列并产生反向链路信号,所述反向链路信号通过双工器(D)716路由并经由天线718传输。
在服务扇区110x处,来自终端120x的反向链路信号由天线752x接收,通过双工器754x路由并提供到接收器单元(RCVR)756x。接收器单元756x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频率向下转换)所接收的信号并使经调节的信号进一步数字化以获得数据样本流。解调器(DEMOD)758x处理数据样本以获得符号估计值。接收(RX)数据处理器760x接着处理(例如,解交错和解码)符号估计值以获得用于终端120x的经解码的数据。RX数据处理器760x还执行擦除检测并将用于功率控制的每一接收的代码字的状态提供到控制器770x。解调器758x和RX数据处理器760x的处理分别与由调制器712和TX数据处理器710执行的处理互补。
可类似于上文针对反向链路所描述而执行对于前向链路传输的处理。对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的处理通常由系统指定。
对于反向链路功率控制,在服务扇区110x处,SNR估计器774x估计终端120x的所接收的SNR并将所接收的SNR提供到TPC命令(cmd)产生器776x。产生器776x还接收目标SNR并为终端120x产生TPC命令。TPC命令由TX数据处理器782x和调制器784x处理,由发射器单元786x调节,通过双工器754x路由,并经由天线752x传输到终端120x。在邻近扇区110a处,干扰估计器774a估计扇区观察到的干扰并将所测量的干扰提供到OSI值产生器776a。产生器776a还接收额定干扰阈值并为扇区110a产生OSI值。OSI值经处理并广播到系统中的终端。产生器776a还可产生应急位或某一其它类型的干扰报告。
在终端120x处,来自服务和邻近扇区的前向链路信号由天线718接收。所接收的信号通过双工器716路由,由接收器单元740调节并数字化,且由解调器742和RX数据处理器744处理以获得所接收的TPC命令和所接收的OSI值。解调器742内的信道估计器估计每一扇区的信道增益。TPC处理器724检测所接收的TPC命令以获得TPC决策,所述TPC决策用于更新控制信道的传输功率。TPC处理器724还基于针对邻近扇区的所接收的OSI值、服务和邻近扇区的信道增益以及数据和控制信道的传输功率来调节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如上所述。TPC处理器724(或控制器720)可实施图4A中的过程300或图4B中的过程400。TPC处理器724对控制和数据信道提供传输功率调节控制。处理器710和/或调制器712从TPC处理器724接收控制并调节控制和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
控制器720、770x和770a分别引导终端120x以及扇区110x和110a内各个处理单元的操作。这些控制器还可执行针对反向链路的功率控制的各种功能。举例来说,控制器720和770x可分别实施图5和6所示的用于终端120x和扇区110x的处理单元,以及参看图3、4A和4B描述的过程。存储器单元722、772x和772a分别存储用于控制器720、770x和770a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器780x调度终端以用于至/来自服务扇区110x的数据传输。
可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本文描述的功率控制技术。举例来说,这些技术可实施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中。对于硬件实施方案,用于执行功率控制的处理单元可实施在一个或一个以上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经设计以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内。
对于软件实施方案,可用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施功率控制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例如,图7中的存储器单元722)中并由处理器(例如,控制器720)执行。存储器单元可实施在处理器内或处理器外部,在后一情况下,其可经由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各种方法以通信方式耦合到处理器。
提供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先前描述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或使用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了解对于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不希望本发明限于本文展示的实施例,而是本发明应符合与本文揭示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泛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在与无线终端通信的服务扇区处针对所述无线终端执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其包括:
在所述服务扇区处针对至少两个扇区获得与相应扇区观察到的干扰有关的指示,每一扇区是未被指定接收由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数据传输的邻近扇区,或被指定接收由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的服务扇区;
对从所述至少两个扇区接收的每一干扰指示进行组合;以及
将基于经组合的指示所计算的传输功率变化量或传输功率发送至所述无线终端以基于所述经组合的指示来调节所述数据传输的传输功率,
其中组合包括基于每一扇区相对于服务扇区的信道增益关系对每一指示进行加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包括第一位,所述第一位指示相应扇区观察到的干扰在第一干扰阈值以上还是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进一步包括第二位,所述第二位指示相应扇区观察到的干扰是否超过高于所述第一干扰阈值的第二干扰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扇区包括反向链路服务扇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为每一指示确定阈值,且其中加权包括根据所述信道增益关系对每一阈值进行加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别基于从相应扇区接收的导频来估计所述至少两个扇区和所述服务扇区中的每一者的信道增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调节所述传输功率包括基于所述经组合的指示和一概率来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两个扇区中的每一者的信道增益关系来确定用于向上或向下调节所述传输功率的所述概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的传输功率的当前电平来确定所述概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以固定大小的步长且根据所确定的概率来调节所述传输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信道增益关系来确定用于调节所述传输功率的步长,且其中调节包括基于所述经组合的指示和所述步长来进行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的传输功率的当前电平来确定所述步长。
13.一种在服务扇区处可操作以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终端执行功率控制的设备,其包括:
用于在所述服务扇区处针对至少两个扇区获得与相应扇区观察到的干扰有关的指示的装置,每一扇区是未被指定接收由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数据传输的邻近扇区,或被指定接收由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的所述数据传输的服务扇区;
用于对从所述至少两个扇区接收的每一干扰指示进行组合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基于经组合的指示所计算的传输功率变化量或传输功率发送至所述无线终端以基于所述经组合的指示来调节所述数据传输的传输功率的装置,
其中所述用于对从所述至少两个扇区接收的每一干扰指示进行组合的装置包括用于基于每一扇区相对于服务扇区的信道增益关系对每一指示进行加权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指示包括第一位,所述第一位指示相应扇区观察到的干扰在第一干扰阈值以上还是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指示进一步包括第二位,所述第二位指示相应扇区观察到的干扰是否超过高于所述第一干扰阈值的第二干扰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用于为每一指示确定阈值的装置,且其中所述用于对每一指示进行加权的装置包括用于根据所述信道增益关系对每一阈值进行加权的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接收的导频来估计信道增益的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调节所述传输功率包括基于所述经组合的指示和一概率来进行调节。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调节所述传输功率包括基于所述信道增益关系来确定用于调节所述传输功率的步长并基于所述经组合的指示和所述步长来进行调节。
CN200680016064.4A 2005-03-15 2006-03-15 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信息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1278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0943.0A CN105722202B (zh) 2005-03-15 2006-03-15 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信息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6230105P 2005-03-15 2005-03-15
US60/662,301 2005-03-15
US73112605P 2005-10-27 2005-10-27
US60/731,126 2005-10-27
PCT/US2006/009549 WO2006099546A1 (en) 2005-03-15 2006-03-15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sectors for power control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0943.0A Division CN105722202B (zh) 2005-03-15 2006-03-15 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信息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8496A CN101278496A (zh) 2008-10-01
CN101278496B true CN101278496B (zh) 2017-04-12

Family

ID=39996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6064.4A Active CN101278496B (zh) 2005-03-15 2006-03-15 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信息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8496B (zh)
UA (1) UA91048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0382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0730A (zh) * 1999-03-15 2002-05-2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功率控制
US6519705B1 (en) * 1999-12-15 2003-02-11 At&T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interference prediction with an error margi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0730A (zh) * 1999-03-15 2002-05-2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功率控制
US6519705B1 (en) * 1999-12-15 2003-02-11 At&T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interference prediction with an error marg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A91048C2 (ru) 2010-06-25
CN101278496A (zh) 200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2202B (zh) 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信息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9515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控制
TWI459741B (zh) 使用抹除技術之功率控制
KR100949018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및 서비스 품질(qos) 구현
US7742444B2 (en) Multiple other sector information combining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99992B (zh) 無線通信系統之干擾控制
CN10117181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1278496B (zh) 使用来自多个扇区的干扰信息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KR100914562B1 (ko) 직교 멀티플렉싱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전력 제어
AU2011265406B2 (en)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rthogonal multiplexing
AU2011203332A1 (en)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rthogonal multiplex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