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7414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7414B
CN101277414B CN2008100855409A CN200810085540A CN101277414B CN 101277414 B CN101277414 B CN 101277414B CN 2008100855409 A CN2008100855409 A CN 2008100855409A CN 200810085540 A CN200810085540 A CN 200810085540A CN 101277414 B CN101277414 B CN 101277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bonded block
front housing
unit according
back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55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7414A (zh
Inventor
李侑燮
郑贤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7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7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形成有显示开口的前机壳体的前机壳;以及与所述前机壳结合的显示面板模块,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包括:面板体,形成在所述面板体外周区域上并支撑所述面板体的框架,以及形成在所述框架上并被支撑到所述前机壳的面板支撑部件。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改进机壳和显示面板模块的结合结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包括形成画面的各种电视、监视器等。平板电视这样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模块,以及容纳和支撑显示面板模块并形成外形的前后机壳。
显示装置通过结合前机壳、显示面板模块和后机壳而装配。
但是,在前机壳与显示面板模块的结合过程中,需要多个支架与前机壳配合地结合和支撑显示面板模块。现有技术的装置由于零件数目众多而结构复杂,并且难以实现轻薄的外形。因此,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简化结构并提高制造效率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减少零件数目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实现外形轻薄并易于适用各种尺寸零件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实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形成有显示开口的前机壳体的前机壳;以及与所述前机壳结合的显示面板模块,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包括面板体,形成在所述面板体外周区域上并支撑所述面板体的框架,以及形成在所述框架上并被支撑到所述前机壳的面板支撑部件。
所述前机壳可包括设置为支撑所述显示面板模块的前结合部件,并且所述前结合部件与所述面板支撑部件互相接合使得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可由所述前机壳支撑。
所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通过与所述前机壳结合而形成容纳空间的后机壳,所述后机壳包括后机壳体和与所述前结合部件相应设置到后机壳体的后结合部件。
所述前结合部件、所述面板支撑部件以及所述后结合部件通过一结合部件结合。
所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辅助结合部件,所述辅助结合部件包括从所述前机壳体边缘部延伸的前侧边部,以及从所述后机壳体边缘部延伸并与所述前侧边部结合的后侧边部,其中所述前侧边部的端部与所述后侧边部的端部结合。
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可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框架朝后延伸的第一泡沫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结合并驱动所述面板体的驱动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可进一步包括结合所述第一泡沫部件和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电路支撑支架。
所述框架可包括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隔开并朝其后延伸的第二泡沫部件,以及结合到所述第二泡沫部件和所述后机壳两者至少之一的壁支撑支架。
所述壁支撑支架可包括从后机壳的平表面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的后突起部件;以及可分离地结合到所述后突起部件的支撑支架体。
所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直接结合部件,所述直接结合部件包括设置到所述前机壳体的前凸部件以及设置到所述后机壳体从而与所述后机壳体结合的后凸部件。
所述前结合部件、所述面板支撑部件和所述后结合部件可通过一结合部件结合。
所述前凸部件和所述后凸部件可由一紧固部件结合。
所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辅助结合部件,所述辅助结合部件包括从所述后机壳体边缘部延伸的前侧边部,以及从所述后机壳体边缘部延伸并与所述前侧边部结合的后侧边部,其中所述前侧边部的端部与所述后侧边部的端部结合。
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可包括:向所述框架后延伸的第一泡沫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结合并驱动所述面板体的驱动单元。
所述框架可包括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隔开并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向后延伸的第二泡沫部件,以及结合到所述第一泡沫部件和所述后机壳两者至少之一的壁支撑支架。
所述壁支撑支架可包括:从后机壳的平表面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的后突起部件,以及可分离地结合到所述后突起部件的支撑支架体。
所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支撑所述前机壳、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和所述后机壳的支座。
所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设置成与所述框架和所述支座结合的支座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从以下联系附图的示范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显见并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沿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后机壳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图4中壁支撑支架的剖视图;
图7A到7C是示出图3中显示装置的装配过程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9是沿图8中IX-IX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给出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详细参考,其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所有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以下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
以下,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包括电视或监视器等,但将以平板电视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示范实施例
如图1到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前机壳110和显示面板模块130。显示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后机壳120。进一步地,显示装置100可包括辅助结合部件160。另外,显示装置100可包括壁支撑支架170。另外,显示装置100可包括支座180。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壁支架190。
从下文起,为简化说明,结合部件150包括面板支撑部件151、前结合部件153和后结合部件155。结合部件150支撑并结合前机壳110、显示面板模块130和后机壳120。
前机壳110包括在中心区域形成有显示开口113的前机壳体111。这里,前机壳体111设置为平面形。替代地,必要时前机壳体111可设置成各种形状。进一步地,前机壳110可包括前结合部件153和前侧边部161。
具有后机壳体121的后机壳120与前机壳110结合并形成容纳空间S。后机壳120可进一步包括后结合部件155和后侧边部163。另外,后机壳120可包括壁支撑支架170。
前后结合部件153和155与前后侧边部161和163设置在前后机壳110和120中。如此,用于装配的零件数减少,装配过程简化。因此,制造费用减少并且可实现轻而紧凑的设计。
显示面板模块130位于容纳空间S中使得画面可通过显示开口113显示。显示面板模块130包括面板体131和框架133。进一步地,显示面板模块130可包括驱动单元141和支座架145。
面板体131包括LCD面板131a,光学膜131e、131f和131g,光源单元131h以及反射板131j。
LCD面板131a包括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31b,面对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31b的彩色滤光器基板131c,接合薄膜晶体管与彩色滤光器基板131b和131c并形成单元缝隙(cell gap)的密封剂(未示出),以及位于薄膜晶体管和彩色滤光器基板131b和131c与密封剂之间的LCD层(未示出)。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31b的一侧上可设置LCD面板驱动单元131d,用于对LCD面板131a施加驱动信号。LCD面板驱动单元131d与驱动单元141电连接。
光学膜131e、131f和131g位于LCD面板131a背面上,并包括保护膜131e、棱镜膜131f和漫射膜131g。
保护膜131e位于顶部并保护易于受刮擦影响的棱镜膜131f。
漫射膜131g包括基板(未示出)和形成在基板上的球形涂层。漫射膜131g漫射来自光源单元131h的光并将光提供到LCD面板131a。两层或三层漫射膜131g可互相层叠。这里,漫射膜131g未由光导板支撑,因此为提高强度而可具有相对厚的厚度。
棱镜膜131f在上表面上设置有规则排列的具有三角形剖面的多个棱镜。棱镜膜131f在与LCD面板131a垂直的方向上会聚从漫射膜131g漫射的光。通常,采用两层棱镜膜131f,并且各棱镜膜131f上形成的微棱镜形成预定的角度。通过棱镜膜131f的大部分光垂直前进,从而提供均匀的亮度分布。
光源单元131h包括互相平行的多个灯(未示出)。灯可位于LCD面板131a的后表面上方,并且如有必要可具有各种形状。在灯的相对端部上设置有容纳在灯保持器(未示出)内的电极部分(未示出)。
反射板131j位于光源单元131h的后面并朝漫射膜131g反射光源单元131h的光。反射板131j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或聚碳酸酯(PC)制成。
在图2中,附图标记131k表示支撑光学膜131e、131f和131g等的支撑支架。
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不限于如上所述的面板体131的结构或形状,而是替代地,可采用各种已知的结构或形状。
框架133容纳并支撑面板体131。框架133由钢制成,并且必要时可具有各种形状。框架133可设置有多个可分离的框架并可互相结合。框架133包括向后延伸的第一泡沫部件135。第一泡沫部件135具有通过支架螺钉143b耦合的支架螺钉孔143a。框架133包括与第一泡沫部件135隔开并朝后延伸的第二泡沫部件137。框架133可阻挡在面板体131中产生的电磁波并散发面板体131中产生的热量。
驱动单元141包括对面板体131供应电源的电源电路板(未示出),以及执行各种功能从而驱动面板体131的驱动电路单元(未示出)。进一步地,驱动单元141包括各种表面安装元件142。另外,驱动单元141需要改变其尺寸等以符合各自用户需要或增加的功能。
驱动支撑支架143将驱动单元141结合到第一泡沫部件135。驱动支撑支架143由驱动单元螺钉141b通过孔141a与驱动单元141结合。这里,驱动支撑支架143直接联接到框架133的第一泡沫部件135并与各种类型的驱动单元141相应。例如,可根据联接到驱动支撑支架143的驱动单元141的各种尺寸和功能,改变驱动支撑支架143的长度或宽度等。驱动支撑支架143可具有各种形状,例如“L”,“
Figure 2008100855409_0
”或“T”。如图3和4所示,驱动支撑支架143在“Y”方向上结合,但必要时也可在“X”方向上结合。进一步地,必要时驱动单元141在没有驱动支撑支架143的情况下直接联接到第一泡沫部件135。
因此,驱动支撑支架143可易于适应设计中的各种变化,例如驱动单元141的尺寸等,并且降低制造成本并可通过最优材料实现轻而紧凑的设计。
支座架145结合框架133和支座180。支座架145结合到框架133的下部。支座架145的结构具有足够长度,并且支座架145的形状与支座180的形状相应,从而稳定地支撑支座180。
面板支撑部件151形成在面板体131和框架133中的一个中,或者在面板体131和框架133的两个中都形成面板支撑部件151。在本示范实施例中,面板支撑部件151在面板体131中凹入。替代地,面板支撑部件151可从面板体131和框架133突起,或可从面板体131和框架133延伸。面板结合孔151a形成在面板支撑部件151中,从而与结合部件157结合。这里,在显示面板模块130与前机壳110的装配或结合过程中,面板支撑部件151与前结合部件153接合,从而保持显示面板模块130与前机壳110的联接或支撑。进一步地,面板支撑部件151可根据前机壳110定位显示面板模块130。
面板支撑部件151可采用与前结合部件153相应的各种类型形状。面板支撑部件151与前结合部件153可通过压配合而互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中,面板支撑部件151和前结合部件153的边缘部分可倒圆以在其结合过程中易于受到引导。
因此,不需要支架这样的外加支撑零件将显示面板模块130支撑到前机壳110。因此,支撑和结合显示面板模块130的结构可轻松地优化,并可减少零件数量。
前结合部件153可从前机壳体111的平表面朝后突出。替代地,前结合部件153可形成在前机壳体111的平表面上或在其平表面中凹入。考虑与辅助结合部件160接触或与显示开口113中显示面板模块130接触的面积,确定前结合部件153的位置、数量和尺寸等。前结合孔153a形成为在前结合部件153中与结合部件157结合。前结合孔153a可为与结合部件157例如螺钉相应的螺孔。
后结合部件155可相应于前结合部件153从后机壳体121的内平面朝容纳空间S突出。替代地,后结合部件155可形成在后机壳体121的平表面上上或在其平表面中凹入。后结合孔155a形成为在后结合部件155中与结合部件157结合。
结合部件157结合前机壳110、显示面板模块130和后机壳120。结合部件157包括螺钉。替代地,结合部件157可采用各种已知的结合装置例如销钉。
因此,显示面板模块130在没有外加支撑支架的情况下结合到前机壳110或后机壳120。
辅助结合部件160将互相接触的前机壳110和后机壳120结合。辅助结合部件160包括前侧边部161和后侧边部163。前侧边部161和后侧边部163在接触表面165上互相接触。前侧边部161和后侧边部163在辅助结合部件160中的结合可做各种修改,例如,可采用台阶面接触结合或突起和突起容纳部分结合等。
前侧边部161从前机壳体111的平表面的边缘部分朝后延伸。
后侧边部163从后机壳体121的平表面的边缘部分朝前机壳110延伸。
接触表面165构造成防止外面物质,例如灰尘流入到容纳空间S。
采用这种结构,前侧边部161和后侧边部163可在没有外加结合装置的情况下互相结合。因此,前机壳110和后机壳120可简单地互相结合。
当显示装置100安装在壁表面上时,壁支撑支架170与壁支架190结合并支撑显示装置100。壁支撑支架170可具有各种结构。例如,壁支撑支架170可具有与框架133的第二泡沫部件137结合的弯曲结构,或者与后机壳120结合的结构。必要时,壁支撑支架170可与第二泡沫部件137和后机壳120两者都结合。参照图6,壁支架190的上部与结合到框架133的第二泡沫部件137的壁支撑支架170结合,而壁支架190的下部与结合到后机壳120的壁支撑支架170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壁支撑支架170设置成板形。在壁支撑支架170结合到第二泡沫部件137的情况下,壁支撑支架170设置成弯形以将多个第二泡沫部件137互相连接。壁支撑支架170具有与后面的壁支架190结合的通孔190a。
在壁支撑支架170结合到后机壳120的情况下,壁支撑支架170包括后突起部分171和支撑支架体173。
后突起部分171可从后机壳体121的平表面突出,并支撑支撑支架体173。替代地,后突起部分171可做各种改变从而支撑支撑支架体173。后突起部分171包括要结合到支撑支架体173的突起结合孔170a。
支撑支架体173与后突起部分171结合,以结合到壁支架190。支撑支架体173的结构与后突起部分171相应的结构,从而与后突起部分171结合。支撑支架体173包括与壁支架190结合的通孔(未示出)。
因此,与支撑支架体173设置在后机壳120中并与第二泡沫部件137结合的情况相比,结构相对简单,空间相对较小。进一步地,可防止与驱动单元141的表面安装元件142干涉,从而实现轻薄的设计。
支座180支撑前机壳110、显示面板模块130和后机壳120。当前机壳110或后机壳120由壁支架190安装在安装表面例如壁上时,支座180可省略。
壁支架190在安装表面例如壁上支撑前机壳110或后机壳120。壁支架190通过螺钉190b与壁支撑支架170结合。
下面将参照图7A和7C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装配过程。
如图7A所示,前机壳110的背面在工作台中被布置得面朝上。之后,显示面板模块130从后面装配到前机壳110中。此时,前结合部件153和面板支撑部件151互相结合。
如图7B所示,驱动支撑支架143由支架螺钉143b通过支架螺孔143a结合到第一泡沫部件135。进一步地,驱动单元141由驱动单元螺钉141b通过孔141a结合到驱动支撑支架143。
如图7C所示,后机壳120装配到显示面板模块130后部上。此时,面板支撑部件151与后结合部件155接触,前侧边部161也与后侧边部163接触。多个结合部件157分别通过后结合孔155a和面板结合孔151a与前结合孔153a结合。如此,前机壳110、显示面板模块130和后机壳120被牢固地结合。
在图7C中,示出前机壳110、显示面板模块130和后机壳120被支座180支撑,但替代地,前机壳110、显示面板模块130和后机壳120可由壁支架190支撑,如图6所示。
第二示范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前机壳110、后机壳120、显示面板模块130、结合部件150和直接结合部件210,如图8和9所示。
由于第二示范实施例与第一示范实施例的不同只在于第二示范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直接结合部件210,因此以下说明直接结合部件210。
如图8所示,前机壳110的右侧和左侧(参照点线)设有比显示面板模块130的右侧和左侧的宽度更大的宽度。即,前机壳110的右侧和左侧设置有可用于安装元件如扬声器或提供美观外观的空间。
尽管类似第一示范实施例,显示装置200的上下部分上结合前机壳110、显示面板模块130和后机壳120,却以与第一示范实施例不同的方式在显示装置200的右侧和左侧结合前机壳110和后机壳120。替代地,可在前机壳110与后机壳120之间设置支架以与显示面板模块130联接。
如图9所示,直接结合部件210包括前凸部件211和后凸部件213。直接结合部件210可进一步包括紧固部件215。
前凸部件211在前机壳体111的右侧和左侧设置多个并从前机壳体111的平表面朝后延伸。替代地,前凸部件211可形成在前机壳体111的平表面上或可在其平表面中凹入。考虑与辅助结合部件160接触或与在显示开口113中显示面板模块130接触的面积,确定前凸部件211的位置、数量、尺寸等。
与紧固部件215结合的前凸孔211a设置在前凸部件211中。前凸部件211可形成有与紧固部件215如螺钉相应的螺纹。
后凸部件213相应于前凸部件211从后机壳体121的内部平面朝容纳空间S突出。替代地,后凸部件213可形成在后机壳体121的平表面上或可在其平表面中凹入。后凸孔213a形成在后凸部件213中以与紧固部件215结合。
紧固部件215经过后凸孔213a并与前凸孔211a结合以结合前机壳110和后机壳120。紧固部件215包括例如螺钉,但替代地,也可采用各种本领域已知的紧固装置。
采用这种结构,显示面板模块130可在没有外加支撑支架的情况下结合到前机壳110或后机壳120,而前机壳110和后机壳120可互相结合。如此,可根据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简化其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减少零件数目,并简化装置结构。因此,可改进制造成本和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可提供具有轻薄设计的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可提供易于适用各种零件的显示装置。
尽管示出和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示范实施例中可做改变而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限定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包括形成有显示开口的前机壳体的前机壳;
与所述前机壳结合的显示面板模块,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包括面板体、形成在所述面板体周边区域上并支撑所述面板体的框架、以及形成在所述框架上并被支撑到所述前机壳的面板支撑部件;
后机壳,通过与所述前机壳结合而形成容纳空间,并包括后机壳体;以及
辅助结合部件,所述辅助结合部件包括从所述前机壳体的边缘部延伸的前侧边部,以及从所述后机壳体的边缘部延伸并与所述前侧边部结合的后侧边部,其中,所述前侧边部的端部与所述后侧边部的端部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前机壳包括设置为支撑所述显示面板模块的前结合部件,并且所述前结合部件与所述面板支撑部件互相接合而使得所述显示面板模块能够由所述前机壳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后机壳还包括与所述前结合部件相应地设置到所述后机壳体的后结合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前结合部件、所述面板支撑部件以及所述后结合部件通过结合部件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模块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框架朝后延伸的第一泡沫部件;
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结合并驱动所述面板体的驱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模块进一步包括结合所述第一泡沫部件和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单元支撑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隔开并朝后延伸的第二泡沫部件,以及结合到所述第二泡沫部件和所述后机壳两者至少之一的壁支撑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壁支撑支架包括从后机壳的平表面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的后突起部件;以及可分离地结合到所述后突起部件的支撑支架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直接结合部件,所述直接结合部件包括设置到所述前机壳体的前凸部件以及设置到所述后机壳体的后凸部件,从而与所述后机壳体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前结合部件、所述面板支撑部件和所述后结合部件通过结合部件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前凸部件和所述后凸部件通过紧固部件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包括:
从所述框架朝后延伸的第一泡沫部件;
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结合并驱动所述面板体的驱动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隔开并从所述第一泡沫部件向后延伸的第二泡沫部件,以及结合到所述第一泡沫部件和所述后机壳两者至少之一的壁支撑支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壁支撑支架包括:
从后机壳的平表面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的后突起部件;
可分离地结合到所述后突起部件的支撑支架体。
15.根据权利要求5或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支撑所述前机壳、所述显示面板模块和所述后机壳的支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设置成与所述框架和所述支座结合的支座架。
CN2008100855409A 2007-03-28 2008-03-17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277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30493A KR101347575B1 (ko) 2007-03-28 2007-03-28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30493/07 2007-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7414A CN101277414A (zh) 2008-10-01
CN101277414B true CN101277414B (zh) 2011-10-12

Family

ID=39793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55409A Active CN101277414B (zh) 2007-03-28 2008-03-17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69197B2 (zh)
KR (1) KR101347575B1 (zh)
CN (1) CN101277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0506A (ja) * 2008-11-07 2010-05-20 Seiko Instruments Inc 電子棚札、情報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情報表示方法
BR112012006216B1 (pt) 2010-02-01 2020-06-16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dor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o mesmo
JP5778126B2 (ja) * 2010-02-26 2015-09-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TWM392602U (en) * 2010-03-15 2010-11-21 Aopen Inc Display rack and electronic display apparatus
US9235240B2 (en) 2010-11-11 2016-01-12 Apple Inc. Insert molding around glass member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KR20120073618A (ko) 2010-12-27 2012-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모듈 조립체 및 이를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2242445A (ja) * 2011-05-16 2012-12-10 Sony Corp 表示装置
EP2607773B1 (en) * 2011-12-22 2017-05-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JPWO2014155722A1 (ja) * 2013-03-29 2017-02-16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
KR102279389B1 (ko) * 2015-05-28 2021-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6325375A (zh) * 2015-07-07 2017-01-11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 固定结构、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组装方法
KR20170046873A (ko) * 2015-10-21 2017-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KR102411371B1 (ko) * 2015-12-10 2022-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판 고정 장치 및 그것이 적용된 전자 장치
KR102554273B1 (ko) 2018-12-26 2023-07-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7693709A (zh) * 2022-05-24 2024-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40242Y (zh) * 2000-09-28 2001-07-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713052A (zh) * 2004-06-24 2005-12-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5681B2 (ja) 1999-10-01 2010-10-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表示装置
KR20030008790A (ko) * 2001-07-20 2003-01-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40072798A (ko) 2003-02-11 2004-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4694789B2 (ja) 2004-01-09 2011-06-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ネル部材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並びに取り付け部材
KR20060008732A (ko) 2004-07-24 2006-01-27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결합이 용이한 간이 모듈기판이 구비된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341415B (en) * 2006-12-01 2011-05-01 Chimei Innolux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40242Y (zh) * 2000-09-28 2001-07-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713052A (zh) * 2004-06-24 2005-12-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00650A 2001.04.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69197B2 (en) 2011-01-11
KR20080088088A (ko) 2008-10-02
KR101347575B1 (ko) 2014-01-03
US20080238273A1 (en) 2008-10-02
CN101277414A (zh) 200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7414B (zh) 显示装置
CN100354714C (zh) 平板显示装置
CN102102833B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0489614C (zh) 显示组件接受单元、具有该接受单元的显示组件及显示器
CN102804037A (zh)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N101726788B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液晶显示器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01259587Y (zh) 多面显示器及其多面背光模块
CN102540519A (zh) 显示设备
CN101303464B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101952644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8820953B2 (en) Backlight system
CN101583900B (zh) 显示设备
CN103958957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003859A (zh) 显示器装置
US8469582B2 (en)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CN102472913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988120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8976312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8733958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8985796B2 (en) Backlight system of display device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 separate from and mounted to LED substrate with support pillars
US8864363B2 (en) Back frame, mold for back fram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20130128144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947891B2 (en) Back frame, mold for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20060055892A1 (en) Modular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and a combination structure used in a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8879017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