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5806A -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5806A
CN101275806A CNA2007100648758A CN200710064875A CN101275806A CN 101275806 A CN101275806 A CN 101275806A CN A2007100648758 A CNA2007100648758 A CN A2007100648758A CN 200710064875 A CN200710064875 A CN 200710064875A CN 101275806 A CN101275806 A CN 101275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high pressure
under high
chamber
reaction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648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全宝
景玉鹏
陈大鹏
欧毅
叶甜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A2007100648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58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5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5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技术中的微机电系统关键制造技术的牺牲层释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该装置包括:超临界干燥室,用于牺牲层的释放,由高压反应室4和温度控制室5组成;高压反应室4用于盛放硅片支架,提供二氧化碳置换和气化干燥的反应室,与二氧化碳气瓶相连;温度控制室5通过盘管与高压反应室4相连,实现高压反应室4的制冷和加热;分离减压室6,通过管道与高压反应室4相连,用于将醇类和二氧化碳分离,并实现减压。利用本发明,解决了微细加工中干燥时粘连的问题,并降低了液体二氧化碳的消耗量,达到了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技术中的微机电系统(MEMS)关键制造技术的牺牲层释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氟利昂制冷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利用液体二氧化碳进入超临界状态时,二氧化碳变成一种似液似气的没有表面张力进入超临界状态的特点,解决湿法工艺干燥时出现的粘连问题。
背景技术
微机电系统(MEMS)制造技术中,硅基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避免了纵向的体硅深加工,与集成电路工艺有更好的兼容性,有利于结构性器件和处理电路的集成。
在硅基表面微机械加工过程中,要运用到“牺牲层”技术来制造悬空的梁、膜或空腔结构。牺牲层释放过程中或牺牲层形成之后,多数情况下液体挥发产生表面张力引起结构层下拉,该现象称为粘连现象,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器是解决微细加工中干燥时粘连最好的方法。
超临界状态下微细结构之间的液体就变成了一种没有表面张力的液体(也可称作气体),此时再进行干燥加热或减压汽化,就不会发生液体缓慢蒸发汽化时表面张力造成的粘连现象。本设备基于此原理的效果要明显强于冻结干燥法和有机置换等其他方法。
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器现在在日美MEMS科研中大量使用。但现在国内已进入实验室的这一设备只有上海微系统所有一台美国制造的,而美国的设备二氧化碳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消耗量在每次三公斤,其中三分之二用于腔室制冷,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以解决微细加工中干燥时粘连的问题,并降低液体二氧化碳的消耗量,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该装置包括:超临界干燥室,用于牺牲层的释放,由高压反应室4和温度控制室5组成;高压反应室4用于盛放硅片支架,提供二氧化碳置换和气化干燥的反应室,与二氧化碳气瓶相连;温度控制室5通过盘管与高压反应室4相连,实现高压反应室4的制冷和加热;分离减压室6,通过管道与高压反应室4相连,用于将醇类和二氧化碳分离,并实现减压。
所述高压反应室4顶部安装有高压盖1,用于密封高压室。
所述高压盖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其直径为180mm,高为20mm。
所述高压反应室底部安装有进口电磁阀401,出口电磁阀403,温度传感器402,压力传感器404;其中,进口电磁阀401和出口电磁阀403用于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进出;温度传感器402用于测试和控制高压反应室4内的温度;压力传感器404用于测试和控制高压反应室4内的压力。
所述高压反应室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其直径为135mm,高为82mm。
所述温度控制室5为氟利昂制冷器,在高压反应室4下面,通过盘管于高压反应室4相连,所述硅片支架置于高压反应室4内部,加热电阻丝直接绕贴在高压反应室4的底部。
所述分离减压室接有进气管和减压排气管8,进气管用于连接高压反应室4与分离减压室;减压排气管8用于排除残余废气。
所述分离减压室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其直径为135mm,高为200mm。
所述硅片支架为直径120mm,厚度80mm的铝合金圆柱,且上面有一个直径105mm深度为2毫米的凹台。
该装置由继电器温度压力传感器及阀门控制自动运行,并设置安全自锁机能。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本发明,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法解决了湿法工艺干燥时的粘连问题。超临界状态下微细结构之间的液体就变成了一种没有表面张力的液体(也可称作气体),此时再进行干燥加热或减压汽化,就不会发生液体缓慢蒸发汽化时表面张力造成的粘连现象。
2、利用本发明,采用氟利昂致冷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液体二氧化碳的消耗量,节约了能源。
3、利用本发明,用氟利昂制冷代替二氧化碳开放式制冷,克服了用二氧化碳开放式制冷从而消耗大量二氧化碳,污染大气的难题。
4、利用本发明,增大批处理能力,将现有设备的四寸五片的批处理能力提高到四寸十片的批处理能力,可以一次处理十片四寸的硅片,为产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利用本发明,采用符合中国标准的压力容器,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
6、利用本发明,在操作上,以先手动后自动的原则,验证出最佳状态后,定型自动化操作。并且,设备运行由继电器温度压力传感器及阀门控制自动进行,并设置安全自锁机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氟利昂制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高压盖截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高压反应室内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高压反应室底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盛放片子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中,高压盖1,支座台2,盛放片子的支架3,高压反应室4,温度控制室5,分离减压室6,二氧化碳滤芯7,减压排气管8,氟利昂压缩机9,蒸发器盘管201,螺丝孔301,进口电磁阀401,温度传感器402,出口电磁阀403,压力传感器404,气瓶701,二氧化碳气阀7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的原理图。该装置由两个圆筒状腔室构成,两个圆筒状腔室通过支座台2固定连接。其中,左侧的圆筒状腔室为超临界干燥室,用于牺牲层的释放;右侧的圆筒状腔室为分离减压室,用于将醇类和二氧化碳分离。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超临界干燥室和分离减压室6。其中,超临界干燥室用于牺牲层的释放,由高压反应室4和温度控制室5组成。高压反应室4用于盛放硅片支架,提供二氧化碳置换和气化干燥的反应室,与二氧化碳气瓶相连。温度控制室5通过盘管与高压反应室4相连,实现高压反应室4的制冷和加热。分离减压室6通过管道与高压反应室4相连,用于将醇类和二氧化碳分离,并实现减压。
在所述高压反应室4的顶部安装有高压盖1,用于密封高压室。所述高压盖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其直径为180mm,高为20mm。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高压盖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高压反应室内部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高压反应室底部的示意图。在所述高压反应室的底部安装有进口电磁阀401、出口电磁阀403、温度传感器402和压力传感器404。其中,进口电磁阀401和出口电磁阀403用于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进出;温度传感器402用于测试和控制高压反应室4内的温度;压力传感器404用于测试和控制高压反应室4内的压力。
所述高压反应室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其直径为135mm,高为82mm。在制造时,采用符合中国标准的压力容器,美国现有的设备采用的美国军方标准,不符合中国的压力标准。本设备采用的高压反应室为不锈钢材料的圆柱体,直径135mm,高82mm;高压盖也选用不锈钢材料,直径180mm,高20mm;这样制造出来的高压反应室符合中国标准,增强了实验中的安全性。
所述温度控制室5为氟利昂制冷器,在高压反应室4的下面,通过盘管于高压反应室4相连,所述硅片支架置于高压反应室4内部,加热电阻丝直接绕贴在高压反应室4的底部。
氟利昂制冷器中的压缩机9通过消耗电能,将汽化后的氟利昂压缩成高温、高压蒸汽,并使这种高温高压的氟利昂蒸汽,流经设置在高压室外面的蒸发器,就像暖气片散热一样,将在高压室内吸收的热量散发到高压室外面空气中,使制冷剂又变成高温、高压液体,这样作为制冷剂的氟利昂就可以循环使用了。压缩机不断地运转,高压室内的热量就会不断地被移到高压室外空气中去,于是就达到了制冷的目的。具体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氟利昂制冷的示意图。
所述分离减压室接有进气管和减压排气管8,进气管用于连接高压反应室4与分离减压室;减压排气管8用于排除残余废气。
所述分离减压室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其直径为135mm,高为200mm。
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中盛放片子的支架的示意图。所述硅片支架为直径120mm,厚度80mm的铝合金圆柱,且上面有一个直径105mm深度为2毫米的凹台。
该装置由继电器温度压力传感器及阀门控制自动运行,并设置安全自锁机能。
二氧化碳气瓶通过气阀与超临界干燥室相连,气阀用于控制气体的通断;氟利昂制冷器在高压室下面,通过盘管于高压反应室相连实现温度控制;超临界干燥室通过管道与分离减压室相连实现置换醇类和减压的目的。
在使用时,先打开高压盖1,将片子支架3放入高压反应室4,开主电源,面板电源,手动开启二氧化碳气阀,记录气瓶重量,并估算液态气体残量。然后开始降温,整个高压反应室4温度通过氟利昂制冷降到零度,到达零度后温度传感器402启动进口电磁阀401向高压反应室4进液态二氧化碳,高压反应室4内压力达到4MPa时,自动停止流动,约5分钟后,开启高压反应室出口电磁阀403,开始置换高压反应室4中的醇类,使其流入分离减压室6,时控继电器开始计时。30分钟后关闭出口电磁阀403。5分钟后同时也关闭进口电磁阀401。开始加热,温度到36度,停止加热,并维持一段时间,5分钟后,压力达到73MPa,开启出口电磁阀。压力下降液态二氧化碳全部气化,干燥过程完成。关闭气瓶阀门,操作台断电,主电源断电,清洗不锈钢过滤芯,填写使用记录。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超临界干燥室,用于牺牲层的释放,由高压反应室(4)和温度控制室(5)组成;高压反应室(4)用于盛放硅片支架,提供二氧化碳置换和气化干燥的反应室,与二氧化碳气瓶相连;温度控制室(5)通过盘管与高压反应室(4)相连,实现高压反应室(4)的制冷和加热;
分离减压室(6),通过管道与高压反应室(4)相连,用于将醇类和二氧化碳分离,并实现减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反应室(4)顶部安装有高压盖(1),用于密封高压室。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盖(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其直径为180mm,高为2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反应室底部安装有进口电磁阀(401),出口电磁阀(403),温度传感器(402),压力传感器(404);其中,进口电磁阀(401)和出口电磁阀(403)用于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进出;温度传感器(402)用于测试和控制高压反应室(4)内的温度;压力传感器(404)用于测试和控制高压反应室(4)内的压力。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反应室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其直径为135mm,高为82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室(5)为氟利昂制冷器,在高压反应室(4)下面,通过盘管于高压反应室(4)相连,所述硅片支架置于高压反应室(4)内部,加热电阻丝直接绕贴在高压反应室(4)的底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减压室接有进气管和减压排气管(8),进气管用于连接高压反应室(4)与分离减压室;减压排气管(8)用于排除残余废气。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减压室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其直径为135mm,高为200m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支架为直径120mm,厚度80mm的铝合金圆柱,且上面有一个直径105mm深度为2毫米的凹台。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继电器温度压力传感器及阀门控制自动运行,并设置安全自锁机能。
CNA2007100648758A 2007-03-28 2007-03-28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Pending CN1012758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648758A CN101275806A (zh) 2007-03-28 2007-03-28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648758A CN101275806A (zh) 2007-03-28 2007-03-28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5806A true CN101275806A (zh) 2008-10-01

Family

ID=39995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648758A Pending CN101275806A (zh) 2007-03-28 2007-03-28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580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0342B (zh) * 2008-11-26 2011-08-3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半导体清洗设备
CN101433562B (zh) * 2008-12-17 2011-09-0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银杏叶提取物粉末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345968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干燥的装置及方法
CN113432387A (zh) * 2021-08-02 2021-09-24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凝胶玻璃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
CN116272748A (zh) * 2023-04-25 2023-06-23 清华大学 超临界热降解制冷剂的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0342B (zh) * 2008-11-26 2011-08-3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半导体清洗设备
CN101433562B (zh) * 2008-12-17 2011-09-0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银杏叶提取物粉末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345968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干燥的装置及方法
CN102345968B (zh) * 2010-07-30 2013-07-3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干燥的装置及方法
CN113432387A (zh) * 2021-08-02 2021-09-24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凝胶玻璃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
CN113432387B (zh) * 2021-08-02 2024-04-30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凝胶玻璃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装置
CN116272748A (zh) * 2023-04-25 2023-06-23 清华大学 超临界热降解制冷剂的系统和方法
CN116272748B (zh) * 2023-04-25 2024-02-06 清华大学 超临界热降解制冷剂的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5806A (zh)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CN109499627B (zh) 一种四综合环境试验装置
CN103093835B (zh) 一种基于流体磁悬浮的快点火靶燃料分层装置及方法
CN103323488A (zh) 一种强化沸腾传热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1014889Y (zh) 一种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CN102788692B (zh) 超高温热阀的热态密封试验方法
Daghooghi-Mobarakeh et al. Ultrasound-assisted regeneration of activated alumina/water adsorption pair for dry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processes
CN111337536A (zh) 一种液滴流辐射换热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3586941B (zh) 一种高效储氢释氢装置
CN101275805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CN112666266B (zh) 一种用于吸附剂在低温高真空条件下吸附性能的测试装置
CN201028934Y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的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装置
WO2024016770A1 (zh) 一种用于氢气储罐内部气体快速置换的装置
CN201175650Y (zh) 用于空气分离制氧的陶瓷中空纤维透氧膜管束组件
CN217359685U (zh) 冻融与三向压力耦合作用下节理岩石试样的损伤测量装置
CN202648938U (zh) 超高温热阀的热态密封试验装置
CN209802606U (zh) 一种阀门低温检漏系统
CN211575715U (zh) 一种气凝胶生产用干燥系统
CN112403392A (zh) 一种大容量液体环境原位光学测量高温高压反应釜
CN1614384A (zh) 海底火山热液采样器
Lv et al. Study on the growth kinetics of methane hydrate in pure water system containing ZIF-8
CN201903486U (zh) 落锤试验机恒温系统
WO2021237514A1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闪爆机
CN207570201U (zh) 一种真空干燥箱
CN202033515U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显微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