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5616A -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5616A
CN101275616A CNA2007100912939A CN200710091293A CN101275616A CN 101275616 A CN101275616 A CN 101275616A CN A2007100912939 A CNA2007100912939 A CN A2007100912939A CN 200710091293 A CN200710091293 A CN 200710091293A CN 101275616 A CN101275616 A CN 101275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moving object
piston cylinder
general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12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建军
黄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0912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5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5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5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导压管、第一防撞杆、第二防撞杆、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活塞式耗能器、喷嘴式耗能器、液压流体,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与导压管两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一、二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一、二活塞缸分别与运动物体第一、二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导压管将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活塞式耗能器、喷嘴式耗能器连接成液压流体相互连通的整体,可用于机动车、三轮车、摩托车、坦克、电梯、缆车、火车、船舶、飞机、载人飞船等所有运动物体的防撞。

Description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物体发生碰撞时所用的安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可用于所有交通运输工具的防撞,如可用于机动车、三轮车、摩托车、坦克、电梯、缆车、火车、船舶、飞机、载人飞船等所有运动物体的防撞。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工具给人们的出行、货物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最大的问题就是运动物体之间的碰撞、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的碰撞、和运动物体坠落时的碰撞带来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汽车自1886年问世以来,全世界死于汽车事故的累计人数已超过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到2006年为止全球因车祸死亡人数累计超过3200万人,同时导致数亿人受伤或致残。目前全球正在行驶的汽车高达7.2亿辆,尽管广泛采用了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技术,每年仍有70多万人死于车祸,1000~1500万人受伤或致残,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180亿美元。由于占人口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总数在迅速增加,全世界每年死于汽车事故的总人数还将增加,预计到2010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将达100万人,伤残人数超过1500万,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超过7000亿美元。
有时在交通事故中尽管发生了正面撞击或追尾,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保护下,没有人员伤亡,但却造成了汽车受损,甚至需要大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汽车报废,给车主和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这是汽车保险费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
汽车交通事故在带来死亡、伤残的同时,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几乎所有的驾车人和乘车人都遇到过因交通事故导致交通瘫痪的局面,从而导致人们无法赶上飞机航班或火车,导致人们上班、开会及商务谈判迟到或耽误。
汽车安全性时刻牵动着政府、企业、保险公司、驾车人、乘车人及家人的心,如何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科研课题。
目前汽车最广泛采用的安全措施就是三点式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系好三点式安全带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可达43%~49%;在仅使用安全气囊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只有18%;在三点式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双重保护下,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但仍不可避免出现人员伤亡。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气囊只有在正面撞击时才能打开,对于发生追尾这样的交通事故毫无保护作用。
为了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一般机动车把车前部和尾部作为塑性变形吸能耗能区,以最大限度地使车内人员所在的空间不变形,但有时仍不能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为此许多人对汽车防撞进行了大量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开了数百件专利,这些防撞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利用压缩弹簧吸能、用液压流体缸吸能、用气囊或轮胎吸能、在实施过程中把这些方式进行组合。
这些专利公开的防撞装置之所以不能得到推广和应用,其原因是存在以下问题:
1)机动车在撞击过程中车身都处于压缩状态,一方面将导致机动车车身发生变形而损坏,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驾乘人员的乘座空间受到挤压,严重时可能危急人的生命安全。
2)只能吸能无法耗能,即不能把巨大的能量消耗或部分消耗掉,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汽车剧烈碰撞后可能出现反方向加速度而使车内人员遭受更大的伤害,甚至被抛出车外导致人员伤亡。
3)将液压减震装置和弹簧减震装置同时并联平行连接保险杆和汽车横梁或大梁,不能同时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弹簧减震装置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其原因是流体的压缩性很小。
4)任何撞击都会导致汽车受损,致使车主和保险公司承受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包括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导压管、第一防撞杆、第二防撞杆、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液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与导压管两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一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二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导压管将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连接成液压流体相互贯通的整体,第一、第二防撞杆分别驱动第一、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和导压管中液压流体。
当运动物体的第一端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一活塞和导压流体把撞击力传到运动物体的第二端;在运动物体的第二端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二活塞和导压流体把撞击力传到运动物体的第一端。
本发明一方面利用液流喷嘴消耗能量,另一方面利用活塞推动塑性材料变形消耗能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在运动物体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至少安装一个活塞缸,并用导压管将活塞缸连接起来,第一、第二活塞缸内有可以活动的活塞,第一、第二活塞的两端分别与活塞顶杆、复位弹簧相连,第一、第二活塞顶杆的末端分别装有第一、第二防撞杆。
2)导压管上安装有活塞式耗能器。该活塞式耗能器包括活塞高压管、活塞缸、活塞、施压杆、塑性变形件外套、塑性变形件。
3)导压管上还安装有喷嘴式耗能器。该喷嘴式耗能器包括高压管、流体缓冲室、喷嘴母管、喷嘴。喷嘴母管上可安装多个喷嘴(孔),并有足够的空间可容纳喷射出来的所有流体。撞击结束后,这些流体又可通过喷嘴(孔)回流到导压管管内。
4)这里说的第一端可以分别是运动物体的前端、后端、左端、右端、顶端、底端,这里说的第二端可以分别对应的是运动物体的后端、前端、右端、左端、底端、顶端,实际上第一端和第二端是相对方向布置的。
5)运动物体可以分别单独采用前端后端防撞、左端右端防撞或底端顶端防撞,也可择其二、或择其三进行组合采用。
6)运动物体可以分别单独采用前端防撞、后端防撞、左端防撞、右端防撞、顶端防撞或底端防撞;也可择其二、或择其三、或择其四、或择其五、或择其六进行组合采用。
7)在运动物体同一端可以安装多个防撞导压总成,而另一端也可以安装多个防撞导压总成,安装个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的活塞式耗能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的喷嘴式耗能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第一防撞杆1、第一活塞顶杆2、第一活塞缸端盖3、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缸5、第一活塞复位弹簧6、带过流孔的第一支撑7、第一密封软环8、导压管9、第二密封软环10、带过流孔的第二支撑11、第二活塞复位弹簧12、第二活塞缸13、第二活塞14、第二活塞缸端盖15、第二活塞顶杆16、第二防撞杆17、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18、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19、活塞式耗能器20、喷嘴式耗能器21、底部封闭式的活塞缸22、第三活塞23、第三塑性变形件24、活塞定位弹簧25、第三密封软环26、运动物体第三固定体27、活塞高压管201、活塞缸202、耗能器活塞定位弹簧203、活塞204、施压杆205、塑性变形件外套206、塑性变形件207、喷嘴高压管211、流体缓冲室212、喷嘴母管213、喷嘴214。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的活塞式耗能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的喷嘴式耗能器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导压管9、第一防撞杆1、第二防撞杆17、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18、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19、活塞式耗能器20、喷嘴式耗能器21、液压流体;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与导压管两端固定相连;所述的导压管将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活塞式耗能器20、喷嘴式耗能器21连接成液压流体相互贯通的整体;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一活塞缸5与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18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二活塞缸13与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19固定相连。
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包括第一活塞顶杆2、第一活塞缸端盖3、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缸5、第一活塞复位弹簧6、带过流孔的第一支撑7、第一密封软环8;其中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复位弹簧6分别置于第一活塞缸5的前部和后部,第一活塞缸5与所述的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18固定相连,第一活塞顶杆2与第一防撞杆1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缸5的后部安装有带过流孔的第一支撑7,并与导压管9相连通,且第一活塞缸5的内部充满了液压流体。
当运动物体第一端发生碰撞时,第一防撞杆1、第一活塞顶杆2与第一活塞4整体后第二端方向推进,第一活塞4挤压液压流体和第一活塞复位弹簧6,从而压缩的液压流体从第一活塞缸5穿过带过流孔的第一支撑7流向导压管9。碰撞结束后,第一防撞杆1、第一活塞顶杆2及第一活塞4在第一活塞复位弹簧6作用下,又整体回移,恢复原状。当然,也可以在第一防撞杆1和第一活塞缸端盖3之间放置弹性元件,以达到对第一活塞4的复位作用,图中未示出。
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包括第二活塞顶杆16、第二活塞缸端盖15、第二活塞14、第二活塞缸13、第二活塞复位弹簧12、带过流孔的第二支撑11、第二密封软环10;其中第二活塞14、第二活塞复位弹簧12分别置于第二活塞缸13的前部和后部,第二活塞缸13与所述的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19固定相连,第二活塞顶杆16与第二防撞杆17固定连接,第二活塞缸13的后部安装有带过流孔的第二支撑11,并与导压管9相连通,且第二活塞缸13的内部充满了液压流体。
当运动物体第二端发生碰撞时,第二防撞杆17、第二活塞顶杆16与第二活塞14整体向第一端方向推进,第二活塞14挤压液压流体和第二活塞复位弹簧12,从而压缩的液压流体从第二活塞缸13穿过带过流孔的第二支撑11流向导压管9。碰撞结束后,第二防撞杆17、第二活塞顶杆16与第二活塞14在第二活塞复位弹簧12作用下,又整体回移,恢复原状。当然,也可以在第二防撞杆17和第二活塞缸端盖15之间放置弹性元件,以达到对第二活塞14的复位作用,图中未示出。
如图2所示,所述的活塞式耗能器20包括活塞高压管201,活塞缸202、耗能器活塞定位弹簧203、活塞204、施压杆205、塑性变形件外套206、塑性变形件207;其中活塞高压管201与上述的导压管9相通,当运动物体发生碰撞时,承受碰撞压力的高压液压流体从导压管9流向所述的活塞式耗能器20,依次进入活塞高压管201和活塞缸202,推动活塞204运动,活塞204带动施压杆205整体挤压塑性变形件207,从而将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动能通过塑性变形件207的塑性变形而部分消耗。
如图3所示,所述的喷嘴式耗能器21包括喷嘴高压管211、流体缓冲室212、喷嘴母管213、喷嘴214。其中喷嘴高压管211与上述的导压管9相通,当运动物体发生碰撞时,承受碰撞压力的高压液压流体从导压管9流向所述的喷嘴式耗能器21,依次进入喷嘴高压管211和喷嘴母管213,高压的液压流体经喷嘴母管213的喷嘴214流向流体缓冲室212中,从而将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动能,经喷嘴214转换成液压流体的动能和热能而消耗掉。
其中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和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通过导压管9相连;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一活塞顶杆2与第一防撞杆1相连;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二活塞顶杆16与第二防撞杆17相连;所述的导压管9两端与第一、第二活塞缸5、13相连;所述的第一、第二活塞顶杆2、16分别与第一、第二活塞4、14相连,最后与第一、第二防撞杆1、17相连;所述的第一、第二活塞4、14分别处于第一、第二活塞缸5、13之内,且其底面分别与第一、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12相连;所述的第一、第二活塞复位弹簧6、12分别处于第一、第二活塞缸5、13之内;所述的第一、第二活塞4、14及第一、第二活塞顶杆2、16是可以移动的。
所述的第一、第二活塞缸5、13通过导压管9相连,所述的导压管9又分别与所述的活塞式耗能器20、所述的喷嘴式耗能器21相连,所述的导压管、高压管和活塞缸都是充满流体的。
当第一端发生碰撞时,被撞物体首先接触第一防撞杆1及第一活塞顶杆2,第一活塞顶杆2立即将撞击力传给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4将在第一活塞缸5内移动,从而将撞击力传给第一活塞复位弹簧6和导压管9内的液压流体,导致压力上升,压力同步传到第二活塞14的底面,因为第二活塞14将遇到第二活塞缸端盖15的阻拦,这样第一端碰撞过程中的撞击力可通过与第二活塞缸端盖15固定相连的第二活塞缸13传到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19上,此时可使运动物体处于拉伸状态,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运动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不被挤压变形。
当第一端撞击开始后,导压管9的压力迅速上升,高压流体将通过活塞高压管201推动活塞式耗能器20的活塞204前进,而与之相连的施压杆205同步前进,施压杆205将迫使塑性变形件207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部分消耗撞击能量的目的。
当第一端撞击开始后,导压管9的压力迅速上升,高压流体将通过喷嘴高压管211流向喷嘴式耗能器21,高压流体从喷嘴214高速喷出,从而达到部分消耗撞击能量的目的。
当第一端撞击刚刚结束时,导压管9内的流体仍然是高压状态,可以继续通过喷嘴214喷射而降低导压管9内的流体压力,一直达到平衡不再喷射,从而达到释放能量的目的。
当第一端撞击结束后,第一活塞4和第一活塞顶杆2在第一活塞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将恢复原位,此时液压流体将从流体缓冲室212回流到导压管9内。
当第二端发生碰撞时,被撞物体首先接触第二防撞杆17及第二活塞顶杆16,第二活塞顶杆16立即将撞击力传给第二活塞14,第二活塞14将在第二活塞缸13内移动,从而将撞击力传给第二活塞复位弹簧12和导压管9内的液压流体,导致压力上升,压力同步传到第一活塞4的底面,因为第一活塞4将遇到第一活塞缸端盖3的阻拦,这样第二端碰撞过程中的撞击力可通过与第一活塞缸端盖3固定相连的第一活塞缸5传到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18上,此时可使运动物体处于拉伸状态,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运动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不被挤压变形。
当第二端撞击开始后,导压管9的压力迅速上升,高压流体将通过活塞高压管201推动活塞式耗能器20的活塞204前进,而与之相连的施压杆205同步前进,施压杆205将迫使塑性变形件207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部分消耗撞击能量的目的。
当第二端撞击开始后,导压管9的压力迅速上升,高压流体将通过喷嘴高压管211流向喷嘴式耗能器21,高压流体从喷嘴214高速喷出,从而达到部分消耗撞击能量的目的。
当第二端撞击刚刚结束时,导压管9内的流体仍然是高压状态,可以继续通过喷嘴214喷射而降低导压管9内的流体压力,一直达到平衡不再喷射,从而达到释放能量的目的。
当第二端撞击结束后,第二活塞14和第二活塞顶杆16在第二活塞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将恢复原位,此时液压流体将从流体缓冲室212回流到导压管9内。
第二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是:第二实施方式去掉了第二防撞导压总成,而换上了底部封闭式的活塞缸22,在底部封闭式的活塞缸22内还可以依次叠放第三塑性变形件24、第三活塞23、活塞定位弹簧25、第三密封软环26,且底部封闭式的活塞缸22与运动物体第三固定体27固定相连。
第二实施方式适合于单向防撞,但可以在不同方向同时采用该种方式,同样可以达到多面保护运动物体的目的。
第三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第三实施方式。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包括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导压管9、第一防撞杆1、第二防撞杆17、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18、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19、液压流体,其中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与导压管两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一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二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导压管将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连接成液压流体相互贯通的整体,第一、第二防撞杆分别驱动第一、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和导压管中液压流体。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活塞式耗能器20和所述的喷嘴式耗能器21可以择一地应用于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中,也可以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的活塞式耗能器20,也可以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的喷嘴式耗能器21作为吸能耗能元件,从而组合成许多的实施方式。
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活塞式耗能器20和所述的喷嘴式耗能器21可以以不同数量组合方式应用于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中,如采用一至多个活塞式耗能器20与一至多个喷嘴式耗能器21不同的组合,来构成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
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第二防撞导压总成也可以择一地应用于本发明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中,即只选择第一防撞导压总成,或只选择第二防撞导压总成,从而组合成不同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但适合运动物体前端撞击,而且可以适合后端撞击、侧面撞击、顶部撞击、底部撞击。
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做出各种等同的修改和替换及不同组合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有如下效果:
1)首次利用液压流体导压原理,把运动物体一端的撞击力传到另外一端。
2)首次提出了利用液压推动活塞并带动施压杆迫使塑性变形件变形来消耗能量的原理。
3)首次提出利用喷嘴来释放导压管内高压流体的能量,极大地降低了运动物体的撞击力量,并且极大地降低了高压流体的反弹力。
4)喷嘴不但能在撞击过程中释放能量,在碰撞结束后,只要导压管内的流体仍处于高压状态,喷嘴仍将释放能量。
5)利用活塞式耗能器和喷嘴式耗能器来释放导压管内高压流体的能量相当于增加了液压流体的压缩系数,克服了气体压缩系数过大、液体压缩系数过小的问题。
6)可以有效地保护运动物体的安全。
7)可以有效地保护运动物体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Claims (16)

1.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包括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导压管、第一防撞杆、第二防撞杆、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液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与导压管两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一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二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导压管将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第二防撞导压总成连接成液压流体相互贯通的整体,第一、第二防撞杆分别驱动第一、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和导压管中液压流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的导压管相连通的活塞式耗能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的导压管相连通的喷嘴式耗能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包括第一活塞顶杆、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缸、第一活塞复位弹簧、带过流孔的第一支撑,其中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复位弹簧分别置于第一活塞缸的前部和后部,第一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固定连接,第一活塞顶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第一防撞杆固定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还包括第一活塞缸端盖、第一密封软环,其中第一活塞缸端盖与第一活塞缸固定相连,第一密封软环处于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缸之间,并套在第一活塞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包括第二活塞顶杆、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缸、第二活塞复位弹簧、带过流孔的第二支撑,其中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复位弹簧分别置于第二活塞缸的前部和后部,第二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二固定体固定连接,第二活塞顶杆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第二防撞杆固定连接。
7.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撞导压总成还包括第二活塞缸端盖、第二密封软环,其中第二活塞缸端盖与第二活塞缸固定相连,第二密封软环处于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缸之间,并套在第二活塞上。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式耗能器包括活塞高压管,活塞缸、耗能器活塞定位弹簧、活塞、施压杆、塑性变形件外套、塑性变形件;其中活塞高压管与上述的导压管液压流体相通;所述的高压液压流体从导压管流向所述的活塞式耗能器,依次进入活塞高压管和活塞缸,驱动活塞运动,活塞与施压杆整体挤压塑性变形件。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式耗能器包括喷嘴高压管、流体缓冲室、喷嘴母管、喷嘴,其中喷嘴高压管与上述的导压管液压流体相通;高压液压流体从导压管流向所述的喷嘴式耗能器,依次进入喷嘴高压管和喷嘴母管,高压的液压流体经喷嘴母管的喷嘴喷向流体缓冲室。
10. 如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活塞缸端盖与防撞杆之间放置有弹性元件。
11.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式耗能器为至少一个。
12.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式耗能器为至少一个。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8或9所述的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压管和高压管可以是弯曲的。
14.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包括第一防撞导压总成、导压管、活塞式耗能器、喷嘴式耗能器、第一防撞杆、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运动物体第三固定体、底部封闭式的活塞缸、第三塑性变形件、第三活塞、第三活塞定位弹簧、第三密封软环,其中底部封闭式的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三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一防撞导压总成的第一活塞缸与运动物体第一固定体固定相连,所述的导压管将第一防撞导压总成、底部封闭式的活塞缸、活塞式耗能器、喷嘴式耗能器连接成液压流体相互连通的整体,撞击能量由活塞式耗能器、喷嘴式耗能器消耗掉。
15. 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所述的运动物体为机动车、三轮车、摩托车、坦克、火车、船舶、飞机、载人飞船中的任意一种交通运输工具。
16. 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其所述的运动物体为电梯、缆车中的任意一种。
CNA2007100912939A 2007-03-29 2007-03-29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 Pending CN101275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912939A CN101275616A (zh) 2007-03-29 2007-03-29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912939A CN101275616A (zh) 2007-03-29 2007-03-29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5616A true CN101275616A (zh) 2008-10-01

Family

ID=39995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912939A Pending CN101275616A (zh) 2007-03-29 2007-03-29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56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1339A (zh) * 2018-05-24 2018-09-28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液滴弹簧隔振装置及其隔振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1339A (zh) * 2018-05-24 2018-09-28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液滴弹簧隔振装置及其隔振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822B (zh) 一种吸能型汽车保险杠
WO2018086483A1 (zh) 碰撞缓冲装置
CN201046689Y (zh) 一种带防撞装置的新型机动车车身
CN201009837Y (zh) 机动车碰撞时吸能耗能装置
US6435578B1 (en)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bumper
CN201013825Y (zh)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
EP0859919B1 (en) Energy absorption apparatus
CN208198324U (zh) 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
CN101373010A (zh) 一种活塞喷嘴式耗能器
CN101275616A (zh) 一种运动物体的通用防撞装置
CN201009838Y (zh) 改变机动车撞击过程中的受力状态的装置
CN101269640B (zh) 一种前端带防撞装置的新型机动车车身
CN101264749A (zh) 一种带防撞装置的新型机动车车身
CN215851097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汽车被动防撞装置
CN101264751A (zh) 机动车碰撞时吸能耗能装置
CN101264746A (zh) 改变机动车撞击过程中的受力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64747A (zh) 改变机动车在前部撞击过程中车身受力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201046688Y (zh) 一种新型机动车车身
CN101269639A (zh) 一种后端带防撞装置的新型机动车车身
CN201100357Y (zh) 一种活塞式耗能器
CN101264750A (zh) 一种新型机动车车身
CN103552527A (zh) 防撞汽车
CN2936847Y (zh) 汽车缓冲碰撞装置
CN101264748A (zh) 改变机动车在后部撞击过程中车身受力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201100359Y (zh) 一种活塞喷嘴式耗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