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0939A - 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 Google Patents
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70939A CN101270939A CNA2008100549795A CN200810054979A CN101270939A CN 101270939 A CN101270939 A CN 101270939A CN A2008100549795 A CNA2008100549795 A CN A2008100549795A CN 200810054979 A CN200810054979 A CN 200810054979A CN 101270939 A CN101270939 A CN 1012709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dback
- heat exchanger
- compressor
- air
- air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它包括有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组成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是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配置有用热泵压缩机输出热量或采暖供热回路热量加热压缩机吸气温度的反馈辅热系统。本发明采用将压缩机排气端的一部分热量或者空调系统采暖供热回路的一部分热量反馈至压缩机对压缩机吸气进行辅助加热的方式,提高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用以有效提高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空调的能效比。相对于现行的电辅助加热方式,能耗低,低温环境下制热效果好,空调运行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源热泵空调,具体涉及一种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空调由于在-5℃以下低温工况运行时能效比低下,使其制热效果差。现有技术为提高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制热效果,采用电辅助加热方式,而电辅助加热属于高能耗运行方式,因此导致现行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效比低,耗能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相对电辅助加热具有高能效比的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它包括有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组成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配置有反馈辅热系统,其反馈辅热系统由经制冷剂管路连接置于压缩机排气端的电磁阀、置于压缩机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和置于室外换热器端的膨胀阀组成,其中,反馈换热器的二次连接于压缩机的吸气端与四通换向阀之间,电磁阀、反馈换热器的一次和膨胀阀构成反馈回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的反馈辅热系统由设置于压缩机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和设置于压缩机排气端的反馈换热器及反馈循环泵组成,其中,置于压缩机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的一次与置于压缩机排气端的反馈换热器的二次及循环泵构成反馈回路。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与室内换热器相配置有由循环水泵和空调末端设备组成的采暖供热回路,所述的反馈辅热系统由置于压缩机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置于采暖供热回路的反馈换热器和循环泵组成,其中,置于采暖供热回路的反馈换热器的二次经循环泵与置于压缩机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的一次构成反馈回路。
本发明采用将压缩机排气端的一部分热量或者采暖系统供热回路的一部分热量反馈至压缩机吸气端,对压缩机吸气进行加热,提高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用以有效提高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空调的能效比。相对于现行的电辅助加热方式,能耗低,低温环境下制热效果好,空调运行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压缩机排气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2是利用配置于压缩机吸气及排气端的换热器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3是利用配置于压缩机吸气端及采暖供热回路的换热器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附图1,本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包括有由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内换热器3、膨胀阀4和室外换热器5组成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配置有反馈辅热系统,其反馈辅热系统由经制冷剂管路连接置于压缩机1排气端的电磁阀6、置于压缩机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7和置于室外换热器5端的膨胀阀8组成,其中,反馈换热器7的二次连接于压缩机的吸气端与四通换向阀2之间,电磁阀6、反馈换热器7的一次和膨胀阀8构成反馈回路。
上述热泵空调在低温环境下制热运行时,控制电磁阀6将压缩机1排出的部分高温制冷剂气体送至换热器7的一次,对通过换热器7二次来自室外换热器的低温制冷剂气体辅助伴热,提高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用以提高压缩机的能效比,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制热运行效率。
如附图2,其反馈辅热系统由设置于压缩机1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7和设置于压缩机1排气端的反馈换热器9及反馈循环泵10组成,其中,反馈换热器7的一次与反馈换热器9的二次及循环泵10构成反馈回路,反馈换热器9的一次连接在压缩机1排气端与四通换向阀2之间,反馈换热器7的二次连接在压缩机1的吸气端与四通换向阀2之间。
上述反馈辅热系统通过循环泵10、换热器9二次、换热器7一次组成的反馈回路,将压缩机1排气端制冷剂的部分热量反馈给压缩机1吸气端,用以提高压缩机吸气温度,提高压缩机能效比,从而提高低温环境下热泵空调系统制热的工作效率。其反馈回路内充灌的工作介质可以是导热油或乙二醇防冻液。
如附图3,反馈换热器9安装在由室内换热器3的二次和采暖循环水泵11及暖气片或风机盘管等空调采暖末端设备12组成的采暖水循环系统之中。其中,反馈换热器7的二次连接在压缩机1的吸气端和四通换向阀2之间,反馈换热器7的一次和循环泵10及反馈换热器9的二次构成反馈循环介质回路。
上述反馈辅热系统,将采暖回路的部分热量反馈给压缩机1吸气端,用于提高压缩机吸气温度,提高压缩机能效比,从而提高低温环境下热泵空调系统制热的工作效率。其反馈回路内充灌的工作介质仍然可以是导热油或乙二醇防冻液。
Claims (3)
1、一种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包括有由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内换热器(3)、膨胀阀(4)和室外换热器(5)组成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是: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配置有反馈辅热系统,其反馈辅热系统由经制冷剂管路连接置于压缩机(1)排气端的电磁阀(6)、置于压缩机(1)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7)和置于室外换热器(5)端的膨胀阀(8)组成,其中,反馈换热器(7)的二次连接于压缩机(1)的吸气端与四通换向阀(2)之间,电磁阀(6)、反馈换热器(7)的一次和膨胀阀(8)构成反馈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其特征是:所述的反馈辅热系统由设置于压缩机(1)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7)和设置于压缩机(1)排气端的反馈换热器(9)及反馈循环泵(10)组成,其中,反馈换热器(7)的一次与反馈换热器(9)的二次及循环泵(10)构成反馈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其特征是:与室内换热器(3)相配置有由循环水泵(11)和空调末端设备(12)组成的采暖供热回路,所述的反馈辅热系统由置于压缩机(1)吸气端的反馈换热器(7)、置于采暖供热回路的反馈换热器(9)和循环泵(10)组成,其中,反馈换热器(9)的二次经循环泵(10)与反馈换热器(7)的一次构成反馈回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0549795A CN101270939A (zh) | 2008-05-16 | 2008-05-16 | 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0549795A CN101270939A (zh) | 2008-05-16 | 2008-05-16 | 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70939A true CN101270939A (zh) | 2008-09-24 |
Family
ID=40005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549795A Pending CN101270939A (zh) | 2008-05-16 | 2008-05-16 | 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7093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8943A (zh) * | 2009-03-19 | 2012-02-0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2384535A (zh) * | 2011-10-18 | 2012-03-21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强劲制热空调器 |
CN105299955A (zh) * | 2015-11-30 | 2016-02-03 | 王全龄 | 一种压缩机蒸发温度自动优化的热泵系统 |
-
2008
- 2008-05-16 CN CNA2008100549795A patent/CN10127093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8943A (zh) * | 2009-03-19 | 2012-02-0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2384535A (zh) * | 2011-10-18 | 2012-03-21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强劲制热空调器 |
CN105299955A (zh) * | 2015-11-30 | 2016-02-03 | 王全龄 | 一种压缩机蒸发温度自动优化的热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62475B (zh) | 一种空调散热循环系统 | |
CN101270938B (zh) | 三耦合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空调 | |
CN20823284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201237397Y (zh) | 辅助伴热式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 |
US10054348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1270937A (zh) | 辅助伴热式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 |
CN106515367B (zh) | 电动汽车用高效智能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1270939A (zh) | 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 |
CN101619877B (zh) | 耦合水罐式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 |
CN201237398Y (zh) | 反馈辅热式低温空气源热泵空调 | |
CN107940563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
CN101210719A (zh) | 双能源冷热水机组中央空调系统 | |
CN1995855A (zh) | 空气源热泵空调热水器 | |
CN102809247B (zh) | 变频风冷冷水热泵空调热水系统 | |
CN2906485Y (zh) | 太阳能辅助加热式热泵空调器 | |
KR101281725B1 (ko) | 고효율 가스엔진식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CN202393086U (zh) | 热动力涡旋式冷热水机组 | |
CN201237399Y (zh) | 三耦合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空调 | |
CN104061716A (zh) | 一种带有辅助热源的多功能空调热水系统 | |
CN105737444A (zh) | 一种可全热回收型风冷式空调系统 | |
CN220742644U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r290热泵热管理系统 | |
CN212409121U (zh) | 一种分体式双功能水源热泵系统 | |
CN210463395U (zh) | 节能环保空调系统 | |
CN101545663B (zh) | 梯级热泵空调机组 | |
CN102466372A (zh) | 一种全热回收风水双源三联供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