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7679A -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7679A
CN101267679A CNA2008100948780A CN200810094878A CN101267679A CN 101267679 A CN101267679 A CN 101267679A CN A2008100948780 A CNA2008100948780 A CN A2008100948780A CN 200810094878 A CN200810094878 A CN 200810094878A CN 101267679 A CN101267679 A CN 101267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mapped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48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7679B (zh
Inventor
郝鹏
喻斌
夏树强
梁春丽
戴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998973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26767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948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67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67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7679A/zh
Priority to ES09735857.6T priority patent/ES2565462T3/es
Priority to EP09735857.6A priority patent/EP2278847B1/en
Priority to PL09735857T priority patent/PL2278847T3/pl
Priority to PCT/CN2009/070392 priority patent/WO2009129704A1/zh
Priority to US12/912,041 priority patent/US847771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267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767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和版本数;根据密度构建密度索引和根据版本数构建版本号;使用密度索引和版本号构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其中使密度索引和版本号顺序地递增;以及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和或频域上。本发明能够使需要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均匀分布,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第二类PRACH的小区间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LTE系统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模式的帧结构如图1所示。在这种帧结构中,一个10ms(307200Ts,1ms=30720Ts)的无线帧被分成两个半帧,每个半帧长5ms(153600Ts),包含8个长度为0.5ms的普通时隙,及三个特殊时隙,即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GP(Guard Period,保护间隔)及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且这三个特殊时隙长度之和为1ms(30720Ts)。子帧1始终由三个特殊时隙组成;当10ms内有2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时,子帧6由三个特殊时隙组成,其它情况下,子帧6只包含DwPTS(这时DwPTS长度为1ms)。其它子帧由2个普通时隙组成。
在上述帧结构中,子帧0、5及DwPTS始终用于下行传输,子帧2及UpPTS始终用于上行传输。当10ms内有2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时候,子帧7也用于上行传输。
在LTE系统的TDD模式下,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的结构如图5所示,可以分成有两大类:
√第一类在一般的上行子帧(不包含特殊时隙的子帧)中传输,这一类PRACH有4种,分别为
■Preamble format 0(前导格式0):占1个上行子帧,CP(CyclicPrefix)长度为3168TS,preamble(前导)长度为24576Ts;
■Preamble format 1:占2个上行子帧,CP(Cyclic Prefix)长度为21024TS,preamble(前导)长度为24576Ts;
■Preamble format 2:占2个上行子帧,CP(Cyclic Prefix)长度为6240TS,preamble(前导)长度为2×24576Ts;
■Preamble format 3:占3个上行子帧,CP(Cyclic Prefix)长度为21024Ts,preamble(前导)长度为2×24576Ts;
√第二类在UpPTS内传输,这一类PRACH有1种,为
■Preamble format 4:CP(Cyclic Prefix)长度为448Ts,preamble(前导)长度为4096Ts;
在频域,上述的各种PRACH都占6个RB(Resource Block),每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的带宽为15kHz。
手机在接入系统时,首先要进行下行同步,然后手机解调广播信道获得PRACH的配制参数,最后再通过PRACH完成上行同步,建立与基站的连接。这里,TDD模式下PRACH的配制参数包括密度(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个PRACH可以使用,例如D=2PRACH/10ms,代表10ms内有2个PRACH可用)、前导格式(preamble format)、版本号。其中,格式、密度相同但版本不同意味着preamble format相同、单位时间内PRACH的数量相同,但这些PRACH的时域或频域位置不同。为同一种格式,同一密度的PRACH设置多个版本,不同小区使用不同版本的目的是将由同一基站管理的不同小区的PRACH在时间上打散,尽量使同一个基站所管理的各个小区在不同的时刻提出PRACH的处理请求,避免出现基站在某些时刻过于繁忙,而在另一些时刻却无数据处理的现象。另外,对于类型为preamble format 4的PRACH,由于UpPTS内不发送数据,所以不同小区使用不同的版本,各小区的PRACH具有不同的时域或频域位置,还有降低小区间PRACH干扰的作用。
上行同步的过程中,手机要利用PRACH的配制参数根据某种算法得到本小区可用的PRACH的时、频位置。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未提出合理的时、频位置映射算法,从而导致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且存在第二类PRACH的小区间干扰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和版本数;根据密度构建密度索引和根据版本数构建版本号;使用密度索引和版本号构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其中使密度索引和版本号顺序地递增;以及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和或频域上。
优选的,获取到密度为D,版本数为R,根据密度构建密度索引具体包括:构建密度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241
根据版本数构建版本号为r=0,1,...,R-1;使用密度索引和版本号构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具体包括:设置编号
Figure A20081009487800242
其中先递增d,再递增r;或者设置编号 N ind RA = dR + r , 其中先递增r,再递增d。
优选的,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具体包括:使
Figure A20081009487800244
其中Nt RA为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时域上所能容纳的当前格式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NRA BW为可用频率资源上所能容纳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优选的,D=0.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采用以下方法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10ms无线帧上: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间隔地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及奇数的无线帧上,其中,编号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或者编号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
优选的,D=0.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采用以下方法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10ms无线帧上:根据Nind RA的大小,将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或奇数的无线帧上,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或偶数的无线帧上,其中,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251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其中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共有
Figure A20081009487800252
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或者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253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或者将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或者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255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
优选的,D>0.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采用以下方法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10ms无线帧上: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优选的,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将分配到一个10ms无线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其5ms半帧上,其中,步骤a,当一个无线帧内有1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时,将映射到无线帧内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无线帧的第一个半帧内;步骤b,当一个无线帧内有2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时,将映射到无线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分成两组,分别映射到无线帧的第一及第二个半帧上。
优选的,步骤b具体包括: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间隔地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及第二个半帧上,其中,如果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其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无线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如果 Q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2 , 则令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否则令 M ind RA = N ind ′ RA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一种格式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则将Mind RA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Mind RA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或者将Mind RA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Mind RA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
优选的,步骤b具体包括:按Nind RA的大小,将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或第二个半帧上,将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或第一个半帧上,其中,如果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其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无线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则当D>0.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时,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映射:方法1,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272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其中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共有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方法2,将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方法3,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275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方法4,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276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则当D=0.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时,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映射:方法1,将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将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方法2,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278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将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方法3,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281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将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方法4,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282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将无线帧上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
优选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将分配到一个5ms半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其上行导频时隙上。
优选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将配到一个5ms半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Nind RA由小到大,从前往后、循环地映射到半帧的上行子帧中,直到分配到半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全部映射完为止,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间隔,其中,设置间隔为0;或者如果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的上行子帧数为L,映射到半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为P,当前半帧的上行子帧数为Nsub-frame UL,HF,则设置间隔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283
优选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将配到一个5ms半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Nind RA由小到大,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半帧的上行子帧中,直到分配到半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全部映射完为止,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间隔,其中,设置间隔为0;或者如果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的上行子帧数为L,映射到半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为P,当前半帧的上行子帧数为Nsub-frame UL,HF,则设置间隔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291
优选的,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时域上占L个上行子帧,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频域上包括将映射到L个上行子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以下方法之一在频域上进行映射: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依次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依次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中间向两边映射,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将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将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优选的,时域位置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根据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重新编号为,w=0,1,2,...,W-1,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具体包括:w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w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其中以
Figure A20081009487800301
Figure A20081009487800302
Figure A20081009487800303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前一半,以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后一半。
优选的,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分别为w=0,1,2,...,W-1,将这些时域位置相同,且版本号也相同的W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具体包括:w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w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其中以
Figure A20081009487800311
Figure A20081009487800312
Figure A20081009487800313
Figure A20081009487800314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前一半,以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后一半。
优选的,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频域上包括将映射到一个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以下方法在频域上进行映射: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一个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上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其中,以上述步骤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相邻两个半帧上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分别采用不同的映射顺序,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优选的,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一个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上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具体包括:在偶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在奇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或在奇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在偶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或根据一个无线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量进行映射。
优选的,根据一个无线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量进行映射具体包括: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两个上行导频时隙的情况,第一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各个无线帧采用相同的方法;或第一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各个无线帧采用相同的方法;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一个上行导频时隙的情况,在偶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在奇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在奇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在偶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优选的,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具体包括:由基站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控制信令直接通知。
优选的,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版本数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法:通过由基站发出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制种类,根据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制集合中前导格式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版本数根据系统在频域所支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数量NRA BW、10ms内转换点的数量NSP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D,通过计算
Figure A20081009487800321
得到;版本数固定为3。
优选的,还包括在使用映射算法时,获取版本号r,其具体包括:通过由基站发出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制种类直接获得版本号r;或者获取小区号NID cell,设置版本号 r = N ID cell mod R , 且r∈[0,R-1]。
优选的,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10ms无线帧上的时
Figure A20081009487800332
域映射公式是: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其中t0 RA表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α=(2D)mod2。
优选的,将分配到一个10ms无线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其5ms半帧上的时域映射公式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336
Figure A20081009487800337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其中t1 RA表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α=(2D)mod2。
优选的,将分配到一个5ms半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其上行导频时隙上的时域映射公式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341
Figure A2008100948780034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Figure A20081009487800344
其中t2 RA表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半帧内映射到第几个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对于前导格式4,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上行导频时隙,所以此时 t 2 RA = 0 ),α=(2D)mod2。
优选的,在频域上进行映射的频域映射公式是:
其中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且 k RA ∈ [ 0 , U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资源块总数;α=(2D)mod2;fRA r(tRA 0,tRA 1,tRA 2)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映射索引,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块的位置,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其中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目,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3410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优选的,在频域上进行映射的频域映射公式是: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 ( SFN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或者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353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 ( SFN mod 2 ) + t RA 1 )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或者
对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361
对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或者
对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或者
对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4
当NSP=2时,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当NSP=1时,
Figure A20081009487800365
或者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371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
当NSP=2时,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当NSP=1时,
Figure A20081009487800373
其中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资源块总数;α=(2D)mod2;fRA r(tRA 0,tRA 1,tRA 2)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映射索引,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块的位置,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其中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目,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377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tRA 1等于0或1,所以 t RA 1 mod 2 = 0 等价于 t RA 1 = 0 ; t RA 1 mod 2 = 1 等价于 t RA 1 = 1 .
优选的,在频域上进行映射的频域映射公式是: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385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386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387
或者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388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389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3810
其中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资源块总数;α=(2D)mod2;fRA r(tRA 0,tRA 1,tRA 2)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映射索引,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块的位置,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其中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目,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394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上述实施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因为采用映射中考虑了密度和版本号因素,所以克服了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进而达到了能够使需要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均匀分布,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第二类PRACH的小区间干扰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LTE系统TDD模式的帧结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每个无线帧一个转换点,D:U=6:3;
图4示出了每个无线帧两个转换点,preamble format 0,D:U=3:5;
图5示出了每个无线帧两个转换点,preamble format 4,D:U=3:5;
图6示出了PRACH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可用频率资源示意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一映射结果举例一;
图9示出了实施例一映射结果举例二;
图10示出了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及实施例六映射结果举例一;
图11示出了实施例二映射结果举例二;
图12示出了实施例三映射结果举例二;
图13示出了实施例六映射结果举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和版本数;
步骤S20,根据密度构建密度索引,并根据版本数构建版本号;
步骤S30,使用密度索引和版本号构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以及
步骤S40,将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和或频域上。
该映射方法因为采用映射中考虑了密度和版本号因素,所以克服了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进而达到了能够使需要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均匀分布,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第二类PRACH的小区间干扰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进行下述定义,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定义PRACH的密度为D,版本数为R,则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共有
Figure A20081009487800411
个PRACH需要编号,即
Figure A20081009487800412
其中,D表示使用此密度的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有多少个PRACH可以使用,例如D=n PRACH/10ms表示每个10ms的随机接入周期内有n个PRACH可以使用(如果n=0.5,则代表每个20ms的随机接入周期内有1个PRACH可以使用)。如果假定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413
版本号为r,且r=0,1,...,R-1,则整个映射算法分为PRACH编号、时域位置映射、频域位置映射三部分,且映射时优先进行时域位置映射,然后再进行频域位置映射。
◆PRACH编号:
■方法1
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
如果根据上面的定义,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422
Figure A20081009487800423
r=0,1,...,R-1。
■方法2
编号时先递增版本号,再递增密度索引;
如果根据上面的定义, N ind RA = dR + r ,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425
Figure A20081009487800426
r=0,1,...,R-1。
另外,在选择D时,还需要满足
Figure A20081009487800427
其中Nt RA为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时域上所能容纳的当前格式的PRACH数量,NRA BW为可用频率资源上所能容纳的PRACH数量。
◆时域映射,包括
■无线帧映射:将所有PRACH映射到10ms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方法1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间隔地将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及奇数的无线帧上。
√方法1.1
编号(Nind RA)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方法1.2
编号(Nind RA)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
●方法2
根据编号(Nind RA)的大小,将前一半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或奇数的无线帧上,后一半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或偶数的无线帧上。
√方法2.1
Figure A20081009487800431
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方法2.2
Figure A20081009487800432
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
√方法2.3
Figure A20081009487800433
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方法2.4
Figure A20081009487800434
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半帧映射:将分配到一个无线帧上的PRACH映射到5ms半帧上;
当一个无线帧内有1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时(如图3所示)
将映射到此无线帧内的所有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内(等价于“下行到上行转
换点所在的半帧”或“上行子帧所在的半帧”)。
Figure A20081009487800441
当一个无线帧内有2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时(如图4所示)
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分成两组,分别映射到第一及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1
对于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间隔地将PRACH映射到第一及第二个半帧上。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例如,对于preamble format 0,如果D:U=3:5,则第一个半帧在时域上能容纳3个PRACH,即 N RA HF ( 0 ) = 3 , 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能容纳2个PRACH,即 N RA HF ( 0 ) = 2 , 如图5所示。再比如,对于preamble format 4,如果在10ms内有2个下行到上行的转换点,则每个半帧有一个UpPTS,则 N RA HF ( 0 ) = N RA HF ( 1 ) = 1 , 如图6所示。
则具体的方法可以是:
√方法1.1
将Mind RA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Mind RA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1.2
Mind RA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Mind RA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
●方法2
对于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按编号(Nind RA)的大小,将前一半PRACH映射到第一或第二个半帧上,将后一半PRACH映射到第二或第一个半帧上;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
则当D>0.5PRACH/10ms时,具体的方法可以是
√方法2.1
Figure A20081009487800452
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此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2.2
Figure A20081009487800453
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此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2.3
Figure A20081009487800461
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此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
√方法2.4
Figure A20081009487800462
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此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具体的方法可以是
√方法2.5
Figure A20081009487800463
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将此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2.6
Figure A20081009487800464
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将此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
√方法2.7
Figure A20081009487800465
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将此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2.8
Figure A20081009487800471
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将此无线帧上剩余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
●方法3
对于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间隔地将PRACH映射到第一及第二个半帧上。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
如果 Q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2 , 则令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否则令 M ind RA = N ind ′ RA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例如,对于preamble format 0,如果D:U=3:5,则第一个半帧在时域上能容纳3个PRACH,即 N RA HF ( 0 ) = 3 , 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能容纳2个PRACH,即 N RA HF ( 0 ) = 2 , 如图5所示。再比如,对于preamble format 4,如果在10ms内有2个下行到上行的转换点,则每个半帧有一个UpPTS,则 N RA HF ( 0 ) = N RA HF ( 1 ) = 1 , 如图6所示。
则具体的方法可以是:
√方法3.1
将Mind RA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Mind RA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3.2
Mind RA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Mind RA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上。
■子帧映射:将分配到一个半帧上的PRACH映射到上行子帧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方法1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前往后、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直到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全部映射完为止,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等间隔。
时域上相邻两PRACH的间隔指前一个PRACH所在的最后一个上行子帧的结束位置与后一个PRACH所在的第一个上行子帧的开始位置之间的间隔。
“循环映射”指在从前向后映射的过程中,如果剩余的上行子帧不能容纳一个PRACH,则重新回到映射的开始位置,从前向后映射。
√方法1.1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前往后、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方法1.2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前往后、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如果PRACH占的上行子帧数为L,映射到此半帧上的PRACH的数量为P,当前半帧的上行子帧数为Nsub-frame UL,HF,则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491
●方法2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直到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全部映射完为止,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等间隔。
时域上相邻两PRACH的间隔指前一个PRACH所在的第一个上行子帧的开始位置与后一个PRACH所在的最后一个上行子帧的结束位置之间的间隔。
“循环映射”指在从后向前映射的过程中,如果剩余的上行子帧不能容纳一个PRACH,则重新回到映射的开始位置,从后向前映射。
√方法2.1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方法2.2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如果PRACH占的上行子帧数为L,映射到此半帧上的PRACH的数量为P,当前半帧的上行子帧数为Nsub-frame UL,HF,则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501
◆频域映射:如果一个PRACH在时域上占L个上行子帧(即,映射到这L个上行子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时域位置相同),将映射到这L个上行子帧上的PRACH在频域上进行映射(对于preamble format 4,这里的上行子帧即UpPTS)
●方法一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依次将PRACH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一个PRACH占6个RB,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所占的频带无重叠。
●方法二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依次将PRACH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中间向两边映射,一个PRACH占6个RB,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所占的频带无重叠。
●方法三
在可用于传输PRACH的频域资源中,将版本号r相同的PRACHs,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比如, N ind RA = 0 , 4,6,8,其中0,6,对应的版本号r相同,4,8,对应的版本号r相同,则0,6从低频到调频映射;4,8也同样从低频到高频映射,最终,0与4的频域位置相同,6与8的频域位置相同。
●方法四
将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传输PRACH的频域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假定映射到这L个子帧上,版本号为r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为,w=0,1,2,...,W-1,则映射方法可以为:
w为偶数的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或低频)向低频(或高频)映射,为奇数的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或高频)向高频(或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或
前一半(
Figure A20081009487800512
Figure A20081009487800513
Figure A20081009487800514
)PRACH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或低频)向低频(或高频)映射,后一半PRACH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或高频)向高频(或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比如,PRACH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则L=1,则索引 N ind RA = 0 , 4,6,8,9,10的PRACH映射到某一个上行子帧,其中0,4,6,对应的版本号相同r=0,8,9,10,对应的版本号相同r=1,对于r=0,w=0,1,2对于0,4,6;对于r=1,w=0,1,2对应8,9,10。则如果将w为奇数的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到高频映射,将w为偶数的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则映射结果如图12所示,其中Nind RA为0,8的PRACH频域位置相同;Nind RA为4、9的PRACH频域位置相同;Nind RA为6,10的PRACH频域位置相同。
●方法五
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例如,映射到这L个子帧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根据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重新编号为,w=0,1,2,...,W-1,则映射方法可以为
w为偶数的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或低频)向低频(或高频)映射,为奇数的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或高频)向高频(或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或
前一半(
Figure A20081009487800521
Figure A20081009487800522
Figure A20081009487800523
Figure A20081009487800524
)PRACH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或低频)向低频(或高频)映射,后一半PRACH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或高频)向高频(或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
●方法六
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一个上行子帧或UpPTS上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且相邻两个半帧上的上行子帧或UpPTS采用不同的映射顺序。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具体映射方法为
在偶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在奇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或
在奇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在偶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或
根据一个无线帧内UpPTS的数量进行映射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两个UpPTS的情况,
第一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各个无线帧采用相同的映射方法;或
第一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各个无线帧采用相同的映射方法;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一个UpPTS的情况
在偶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在奇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
在奇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在偶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
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
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
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对于普通上行子帧,PRACH的可用频域资源指当前系统所有可用频域资源中除了被PUCCH所占用的频率资源以外的频率资源,或当前系统所有可用的频率资源;对于UpPTS,PRACH的可用频域资源指当前系统的所有可用频率资源,或所有可用频域资源中除了被普通上行子帧中的PUCCH所占用的频率资源以外的频率资源,如图7所示。
密度D由基站通过PRACH的控制信令直接通知手机;
版本数R有三种方法获得。
√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或
√版本数根据系统在频域所支持的PRACH数量NRA BW、10ms内转换点的数量NSP以及PRACH的密度D,通过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541
得到;
√版本数为即限定其最大值为3;版本号r有两种方法获得
√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
√根据小区ID计算版本号,即 r = N ID cell mod R ;
√且r∈[0,R-1]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PRACH时、频位置映射能够使需要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均匀分布,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第二类PRACH的小区间干扰。
实施例一
假定PRACH的密度为D(D可以取0.5,1,2,3,4,5,6或10PRACH/10ms);版本数为R;编号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551
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版本号为r(r∈[0,R-1]);10ms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为NSP;半帧内时域所容纳的某种格式PRACH数量为NRA HF(i)。
●PRACH编号: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即
Figure A20081009487800553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554
Figure A20081009487800555
r=0,1,...,R-1;
●时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556
无线帧映射
当D=0.5PRACH/10ms时
Nind RA(或r)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Figure A20081009487800557
半帧映射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重新编号的算法可以是其中α=(2D)mod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
则将Mind RAmodNSP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为奇数的映射到第二个半帧;
Figure A20081009487800561
子帧映射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频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562
对于preamble format 0~4
将时域位置及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假定时域位置相同,且版本号为r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分别是w=0,1,2,...,W-1,则映射方法为w为偶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上述映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
时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571
Figure A2008100948780057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Figure A20081009487800576
频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577
其中
√t0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另外,由于D=0.5时, N ind RA = r , 所以t0 Ra也可以写成 t 0 RA = α [ ( r mod 2 ) + 1 ] .
√t1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
√t2 RA代表PRACH在某半帧内的起始位置,即从第几个上行子帧开始(由于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UpPTS,所以格式为preambleformat 4的PRACH也可以不需要这个量),例如 t 2 RA = 0 表示从第1个上行子帧开始。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RB总数。
√α=(2D)mod2;密度索引(或称为小区内的接入机会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5712
D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手机。
√r为某个小区的版本索引,且r∈[0,R-1]
√fRA r(tRA 0,tRA 1,tRA 2)是某种格式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RB的位置 (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数量。
√对于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L为这种格式PRACH所占的上行子帧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UpPTS的数目(1或0),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582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它等于UpPTS的数量。
另外,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583
N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PRACH的数量;或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584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对于preamble format 4, r = N ID cell mod R ,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r∈[0,R-1]
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映射结果
Figure A20081009487800586
如果R=3,D=4,PRACH的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D:U=1:3,则 N ind RA = 0,1 , . . . , 11 分别对应(0,0),(0,1),(0,2),(0,3),(1,0),(1,1),(1,2),(1,3),(2,0),(2,1),(2,2),(2,3)。 f RA 0 ( 0,0,1 ) = 0 对应(0,2), f RA 2 ( 0,0,1 ) = 0 对应(2,0), f RA 0 ( 0,0,2 ) = 0 对应(0,0), f RA 1 ( 0,0,2 ) = 0 对应(1,2), f RA 1 ( 0,0,0 ) = 0 对应(1,0), f RA 2 ( 0,0,0 ) = 0 对应(2,2), f RA 0 ( 0,1,1 ) = 0 对应(0,3), f RA 2 ( 0,1,1 ) = 0 对应(2,1), f RA 0 ( 0,1,2 ) = 0 对应(0,1), f RA 1 ( 0,1,2 ) = 0 对应(1,3), f RA 1 ( 0,1,0 ) = 0 对应(1,1), f RA 2 ( 0,1,0 ) = 0 对应(2,3)。k′RA=1。时、频位置映射结果如图8所示,其中(0,0)(1,2)的频域位置相同;(0,2)(2,0)的频域位置相同;(1,1)(2,3)的频域位置相同;(0,3)(2,1)的频域位置相同;(1,3)(0,1)的频域位置相同;(1,0)(2,2)的频域位置相同;
Figure A20081009487800596
如果R=1,D=4,PRACH的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D:U=1:3,则 N ind RA = 0,1 , . . . , 3 分别对应(0,0),(0,1),(0,2),(0,3)。 f RA 0 ( 0,0,0 ) = 0,1 分别对应(0,0),(0,2)或(0,2),(0,0),且 N RA 0 ( 0,0,0 ) = 2 ; f RA 0 ( 0,1,0 ) = 0,1 分别对应(0,1),(0,3)或(0,3),(0,1),且 N RA 0 ( 0,1,0 ) = 2 . k′RA=0。时、频位置映射结果如图9所示。
实施例二
假定PRACH的密度为D(D可以取0.5,1,2,3,4,5,6或10PRACH/10ms);版本数为R;编号为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
Figure A200810094878005913
);版本号为r(r∈[0,R-1]);10ms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为NSP;半帧内时域所容纳的某种格式PRACH数量为NRA HF(i)。
●PRACH编号: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即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5915
Figure A200810094878005916
r=0,1,...,R-1。
●时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5917
无线帧映射
当D=0.5PRACH/10ms时
Nind RA(或r)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Figure A20081009487800601
半帧映射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重新编号的算法可以是其中α=(2D)mod 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
则将Mind RAmodNSP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为奇数的映射到第二个半帧;
Figure A20081009487800605
子帧映射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频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606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将时域位置及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假定时域位置相同,且版本号为r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分别是w=0,1,2,...,W-1,则映射方法为w为偶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Figure A20081009487800611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某个UpPTS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且相邻两个UpPTS采用不同的映射顺序。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具体的说
Figure A20081009487800612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两个UpPTS的情况,
第一个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613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一个UpPTS的情况,
在偶数无线帧的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在奇数无线帧的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
上述映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
时域映射公式: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Figure A20081009487800626
频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627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628
Figure A20081009487800629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 ( SFN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其中
√t0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另外,由于D=0.5时, N ind RA = r , 所以t0 RA也可以写成 t 0 RA = α [ ( r mod 2 ) + 1 ] .
√t1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
√t2 RA代表PRACH在某半帧内的起始位置,即从第几个上行子帧开始(由于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UpPTS,所以格式为preambleformat 4的PRACH也可以不需要这个量),例如 t 2 RA = 0 表示从第1个上行子帧开始。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RB总数。
√α=(2D)mod2;密度索引(或称为小区内的接入机会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631
D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手机。
√r为某个小区的版本索引,且r∈[0,R-1]
√fRA r(tRA 0,tRA 1,tRA 2)是某种格式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 RB (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数量。
√对于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L为这种格式PRACH所占的上行子帧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UpPTS的数目(1或0),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634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它等于UpPTS的数量。
√SFN为系统帧号或称为无线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
另外,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635
N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PRACH的数量;或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636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对于preamble format 4, r = N ID cell mod R ,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r∈[0,R-1]。
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映射结果
Figure A20081009487800641
如果R=1,D=3,PRACH的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D:U=8:2(一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即NSP=1),则 N ind RA = 0,1 , . . . , 2 分别对应(0,0),(0,1),(0,2)。 f RA 0 ( 0,0,0 ) = 0,1,2 对应版本号为0的这三个PRACH,且对应关系可以是任意的,比如 f RA 0 ( 0,0,0 ) = 0,1,2 可以分别对应(0,0),(0,1),(0,2),也可以分别对应(0,0),(0,2),(0,1)。k′RA=0。时、频位置映射结果如图10所示。
Figure A20081009487800645
如果R=1,D=4,PRACH的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D:U=1:3,则 N ind RA = 0,1 , . . . , 3 分别对应(0,0),(0,1),(0,2),(0,3)。 f RA 0 ( 0,0 , 0 ) = 0,1 对应版本号为0、映射到第一个半帧内UpPTS的两个PRACH,且对应关系可以是任意的,比如 f RA 0 ( 0,0,0 ) = 0,1 可以分别对应(0,0),(0,2)或(0,2),(0,0)。 f RA 0 ( 0,1,0 ) = 0,1 对应版本号为0、映射到第二个半帧内UpPTS的两个PRACH,且对应关系可以是任意的,比如 f RA 0 ( 0,1,0 ) = 0,1 可以分别对应(0,1),(0,3)或(0,3),(0,1)。k′RA=0时,频位置映射结果如图11所示。
实施例三
假定PRACH的密度为D(D可以取0.5,1,2,3,4,5,6或10PRACH/10ms);版本数为R;编号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6411
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
Figure A200810094878006412
);版本号为r(r∈[0,R-1]);10ms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为NSP;半帧内时域所容纳的某种格式PRACH数量为NRA HF(i)。
PRACH编号: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即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6414
Figure A200810094878006415
r=0,1,...,R-1。
●时域映射
无线帧映射
当D=0.5PRACH/10ms时
Nind RA(或r)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半帧映射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重新编号的算法可以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653
其中α=(2D)mod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
则将Mind RAmodNSP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为奇数的映射到第二个半帧;
Figure A20081009487800655
子帧映射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频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656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将时域位置及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假定时域位置相同,且版本号为r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分别是w=0,1,2,...,W-1,则映射方法为w为偶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Figure A20081009487800661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某个UpPTS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且相邻两个UpPTS采用不同的映射顺序。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具体的说
在偶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UpPTS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UpPTS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在奇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UpPTS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UpPTS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
上述映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
时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671
Figure A2008100948780067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Figure A20081009487800676
频域映射公式: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 ( SFN mod 2 ) + t RA 1 )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其中
√t0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另外,由于D=0.5时, N ind RA = r , 所以t0 RA也可以写成 t 0 RA = α [ ( r mod 2 ) + 1 ] .
√t1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
√t2 RA代表PRACH在某半帧内的起始位置,即从第几个上行子帧开始(由于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UpPTS,所以格式为preambleformat 4的PRACH也可以不需要这个量),例如 t 2 RA = 0 表示从第1个上行子帧开始。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RB总数。
√α=(2D)mod2;密度索引(或称为小区内的接入机会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682
D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手机。
√r为某个小区的版本索引,且r∈[0,R-1]
√fRA r(tRA 0,tRA 1,tRA 2)是某种格式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 RB (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数量。
√对于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L为这种格式PRACH所占的上行子帧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UpPTS的数目(1或0),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685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它等于UpPTS的数量。
√SFN为系统帧号或称为无线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
另外,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686
NS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PRACH的数量;或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687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对于preamble format 4, r = N ID cell mod R ,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r∈[0,R-1]。
√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映射结果
√如果R=1,D=3,PRACH的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D:U=8:2(一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即NSP=1),则 N ind RA = 0,1 , . . . , 2 分别对应(0,0),(0,1),(0,2)。 f RA 0 ( 0,0,0 ) = 0,1,2 对应版本号为0的这三个PRACH,且对应关系可以是任意的,比如 f RA 0 ( 0,0,0 ) = 0,1,2 可以分别对应(0,0),(0,1),(0,2),也可以分别对应(0,0),(0,2),(0,1)。k′RA=0。时、频位置映射结果如图10所示。
√如果R=1,D=4,PRACH的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D:U=1:3,则 N ind RA = 0,1 , . . . , 3 分别对应(0,0),(0,1),(0,2),(0,3)。 f RA 0 ( 0,0,0 ) = 0,1 对应版本号为0、映射到第一个半帧内UpPTS的两个PRACH,且对应关系可以是任意的,比如 f RA 0 ( 0,0,0 ) = 0,1 可以分别对应(0,0),(0,2)或(0,2),(0,0)。 f RA 0 ( 0,1,0 ) = 0,1 对应版本号为0、映射到第二个半帧内UpPTS的两个PRACH,且对应关系可以是任意的,比如 f RA 0 ( 0,1,0 ) = 0,1 可以分别对应(0,1),(0,3)或(0,3),(0,1)。k′RA=0。时、频位置映射结果如图12所示。
实施例四
假定PRACH的密度为D(D可以取0.5,1,2,3,4,5,6或10PRACH/10ms);版本数为R;编号为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
Figure A200810094878006910
);版本号为r(r∈[0,R-1]);10ms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为NSP;半帧内时域所容纳的某种格式PRACH数量为NRA HF(i)。
●PRACH编号: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即
Figure A200810094878006911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6912
r=0,1,...,R-1;
●时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6914
无线帧映射
当D=0.5PRACH/10ms时
Nind RA(或r)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Figure A20081009487800701
半帧映射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重新编号的算法可以是其中α=(2D)mod 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
则将Mind RAmodNSP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为奇数的映射到第二个半帧;
Figure A20081009487800705
子帧映射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频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706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将时域位置及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假定时域位置相同,且版本号为r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分别是w=0,1,2,...,W-1,则映射方法为w为偶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Figure A20081009487800711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假定映射到某个UpPTS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根据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为,w=0,1,2,...,W-1,则映射方法可以为
w为偶数的在可用频带中按w由小到大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在可用频带中按w由小到大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
上述映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
时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712
Figure A20081009487800713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Figure A20081009487800717
频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718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721
Figure A20081009487800722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723
其中
√t0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另外,由于D=0.5时, N ind RA = r , 所以t0 RA也可以写成 t 0 RA = α [ ( r mod 2 ) + 1 ]
√t1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
√t2 RA代表PRACH在某半帧内的起始位置,即从第几个上行子帧开始(由于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UpPTS,所以格式为preambleformat 4的PRACH也可以不需要这个量),例如 t 2 RA = 0 表示从第1个上行子帧开始。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RB总数。
√α=(2D)mod2;密度索引(或称为小区内的接入机会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728
D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手机。
√r为某个小区的版本索引,且r∈[0,R-1]
√LRA r(tRA 0,tRa 1,tRA 2)是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 L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L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编号,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数量。
√fSRA r是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的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igure A20081009487800731
√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RB (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
√对于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L为这种格式PRACH所占的上行子帧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UpPTS的数目(1或0),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733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它等于UpPTS的数量;
√另外,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734
NS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PRACH的数量;或为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对于preamble format 4, r = N ID cell mod R ,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r∈[0,R-1]。
实施例五
假定PRACH的密度为D(D可以取0.5,1,2,3,4,5,6或10PRACH/10ms);版本数为R;编号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737
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
Figure A20081009487800741
);版本号为r(r∈[0,R-1]);10ms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为NSP;半帧内时域所容纳的某种格式PRACH数量为NRA HF(i)。
●PRACH编号: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即
Figure A20081009487800742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743
Figure A20081009487800744
r=0,1,...,R-1;
●时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745
无线帧映射
当D=0.5PRACH/10ms时
Nind RA(或r)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Figure A20081009487800746
半帧映射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重新编号的算法可以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748
其中α=(2D)mod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
则将Mind RAmodNSP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为奇数的映射到第二个半帧;
Figure A200810094878007410
子帧映射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频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751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将时域位置及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假定时域位置相同,且版本号为r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分别是w=0,1,2,...,W-1,则映射方法为w为偶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Figure A20081009487800752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假定映射到某个UpPTS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根据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为,w=0,1,2,...,W-1,则映射方法可以为
w为偶数的在可用频带中按w由小到大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在可用频带中按w由大到小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
上述映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
时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761
Figure A2008100948780076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Figure A20081009487800766
频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767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768
Figure A20081009487800769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7610
其中
√t0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另外,由于D=0.5时, N ind RA = r , 所以t0 RA也可以写成 t 0 RA = α [ ( r mod 2 ) + 1 ] .
√t1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
√t2 RA代表PRACH在某半帧内的起始位置,即从第几个上行子帧开始(由于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UpPTS,所以格式为preambleformat 4的PRACH也可以不需要这个量),例如 t 2 RA = 0 表示从第1个上行子帧开始。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RB总数。
√α=(2D)mod2;密度索引(或称为小区内的接入机会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772
D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手机。
√r为某个小区的版本索引,且r∈[0,R-1]。
√fLR A(tRA 0,tRA 1,tRA 2)是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 L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L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编号,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数量。
√fSRA r是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的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igure A20081009487800774
√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RB (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
√对于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L为这种格式PRACH所占的上行子帧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UpPTS的数目(1或0),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776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它等于UpPTS的数量。
√另外,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777
NS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PRACH的数量;或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778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对于preamble format 4, r = N ID cell mod R ,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r∈[0,R-1]。
实施例六
假定PRACH的密度为D(D可以取0.5,1,2,3,4,5,6或10PRACH/10ms);版本数为R;编号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782
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
Figure A20081009487800783
);版本号为r(r∈[0,R-1]);10ms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为NSP;半帧内时域所容纳的某种格式PRACH数量为NRA HF(i)。
PRACH编号: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即
Figure A20081009487800784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785
Figure A20081009487800786
r=0,1,...,R-1。
●时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787
无线帧映射
当D=0.5PRACH/10ms时
Nind RA(或r)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Figure A20081009487800788
半帧映射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重新编号的算法可以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7810
其中α=(2D)mod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
则将Mind RAmodNSP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为奇数的映射到第二个半帧;
Figure A20081009487800792
子帧映射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频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793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将时域位置及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假定时域位置相同,且版本号为r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分别是w=0,1,2,...,W-1,则映射方法为w为偶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Figure A20081009487800794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某个UpPTS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且相邻两个UpPTS采用不同的映射顺序。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具体的说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两个UpPTS的情况,
第一个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一个UpPTS的情况,
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
上述映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
时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801
Figure A2008100948780080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Figure A20081009487800806
频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807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808
Figure A20081009487800811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其中
√t0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另外,由于D=0.5时, N ind RA = r , 所以t0 RA也可以写成 t 0 RA = α [ ( r mod 2 ) + 1 ] .
√t1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
√t2 RA代表PRACH在某半帧内的起始位置,即从第几个上行子帧开始(由于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UpPTS,所以格式为preambleformat 4的PRACH也可以不需要这个量),例如 t 2 RA = 0 表示从第1个上行子帧开始。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RB总数。
√α=(2D)mod2;密度索引(或称为小区内的接入机会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817
D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手机。
√r为某个小区的版本索引,且r∈[0,R-1]
√fRA r(tRA 0,tRA 1,tRA 2)是某种格式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索引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RB (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索引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数量。
√tRA 1等于0或1,所以 t RA 1 mod 2 = 0 等价于 t RA 1 = 0 ; t RA 1 mod 2 = 1 等价于 t RA 1 = 1
√对于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L为这种格式PRACH所占的上行子帧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UpPTS的数目(1或0),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821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它等于UpPTS的数量。
√另外,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对于preamble format 4,NS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PRACH的数量;或为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对于preamble format 4, r = N ID cell mod R ,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r∈[0,R-1]
√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映射结果
√如果R=1,D=4,PRACH的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D:U=1:3,则 N ind RA = 0,1 , . . . , 3 分别对应(0,0),(0,1),(0,2),(0,3)。 f RA 0 ( 0,0,0 ) = 0,1 对应版本号为0、映射到第一个半帧内UpPTS的两个PRACH,且对应关系可以是任意的,比如 f RA 0 ( 0,0,0 ) = 0,1 可以分别对应(0,0),(0,2)或(0,2),(0,0)。 f RA 0 ( 0,1,0 ) = 0,1 对应版本号为0、映射到第二个半帧内UpPTS的两个PRACH,且对应关系可以是任意的,比如 f RA 0 ( 0,1,0 ) = 0,1 可以分别对应(0,1),(0,3)或(0,3),(0,1)。k′RA=0。时、频位置映射结果如图11所示。
√如果R=1,D=3,PRACH的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4,D:U=8:2(一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即NSP=1),则 N ind RA = 0,1 , . . . , 2 分别对应(0,0),(0,1),(0,2)。 f RA 0 ( 0,0,0 ) = 0,1,2 对应版本号为0的这三个PRACH,且对应关系可以是任意的,比如 f RA 0 ( 0,0,0 ) = 0,1,2 可以分别对应(0,0),(0,1),(0,2),也可以分别对应(0,0),(0,2),(0,1)。k′RA=0。时、频位置映射结果如图13所示。
实施例七
假定PRACH的密度为D(D可以取0.5,1,2,3,4,5,6或10PRACH/10ms);版本数为R;编号为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版本号为r(r∈[0,R-1]);10ms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为NSP;半帧内时域所容纳的某种格式PRACH数量为NRA HF(i)。
●PRACH编号: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即
Figure A20081009487800833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834
Figure A20081009487800835
r=0,1,...,R-1。
●时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836
无线帧映射
当D=0.5PRACH/10ms时
Nind RA(或r)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Figure A20081009487800837
半帧映射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重新编号的算法可以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839
其中α=(2D)mod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
则将Mind RAmodNSP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为奇数的映射到第二个半帧;
Figure A20081009487800841
子帧映射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频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842
对于preamble format 0~4
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一个上行子帧或UpPTS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且相邻两个半帧上的上行子帧或UpPTS采用不同的映射顺序。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具体的说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两个UpPTS的情况,
第一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一个UpPTS的情况,
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
上述映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
时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851
Figure A2008100948780085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Figure A20081009487800856
频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857
对于preamble format 0~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其中
√t0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另外,由于D=0.5时, N ind RA = r , 所以t0 RA也可以写成 t 0 RA = α [ ( r mod 2 ) + 1 ] .
√t1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
√t2 RA代表PRACH在某半帧内的起始位置,即从第几个上行子帧开始(由于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UpPTS,所以格式为preambleformat 4的PRACH也可以不需要这个量),例如 t 2 RA = 0 表示从第1个上行子帧开始。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RB总数。
√α=(2D)mod2;密度索引(或称为小区内的接入机会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8513
D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手机。
√r为某个小区的版本索引,且r∈[0,R-1]
√fRA r(tRA 0,tRA 1,tRA 2)是某种格式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索引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RB (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索引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数量。
√tRA 1等于0或1,所以 t RA 1 mod 2 = 0 等价于 t RA 1 = 0 ; t RA 1 mod 2 = 1 等价于 t RA 1 = 1
√对于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L为这种格式PRACH所占的上行子帧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UpPTS的数目(1或0),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867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它等于UpPTS的数量。
√另外,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868
NS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PRACH的数量;或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869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对于preamble format 4, r = N ID cell mod R ,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r∈[0,R-1]
实施例八
假定PRACH的密度为D(D可以取0.5,1,2,3,4,5,6或10PRACH/10ms);版本数为R;编号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8611
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版本号为r(r∈[0,R-1]);10ms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为NSP;半帧内时域所容纳的某种格式PRACH数量为NRA HF(i)。
●PRACH编号: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即
Figure A20081009487800872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873
Figure A20081009487800874
r=0,1,...,R-1。
●时域映射
无线帧映射
当D=0.5PRACH/10ms时
Nind RA(或r)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Figure A20081009487800876
半帧映射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重新编号的算法可以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878
其中α=(2D)mod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
则将Mind RAmodNSP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为奇数的映射到第二个半帧;
Figure A200810094878008710
子帧映射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频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881
对于preamble format 0~4
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一个上行子帧或UpPTS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且相邻两个半帧上的上行子帧或UpPTS采用不同的映射顺序。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具体的说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两个UpPTS的情况,
第一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一个UpPTS的情况,
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上述映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
时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891
Figure A2008100948780089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频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897
对于preamble format 0~4
当NSP=2时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当NSP=1时
Figure A20081009487800899
其中
√t0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另外,由于D=0.5时, N ind RA = r , 所以t0 RA也可以写成 t 0 RA = α [ ( r mod 2 ) + 1 ] .
√t1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
√t2 RA代表PRACH在某半帧内的起始位置,即从第几个上行子帧开始(由于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UpPTS,所以格式为preambleformat 4的PRACH也可以不需要这个量),例如 t 2 RA = 0 表示从第1个上行子帧开始。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RB总数。
√α=(2D)mod2;密度索引(或称为小区内的接入机会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902
D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手机。
√r为某个小区的版本索引,且r∈[0,R-1]
√fRA r(tRA 0,tRA 1,tRA 2)是某种格式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索引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 RB (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索引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数量。
√tRA 1等于0或1,所以 t RA 1 mod 2 = 0 等价于 t RA 1 = 0 ; t RA 1 mod 2 = 1 等价于 t RA 1 = 1
√对于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L为这种格式PRACH所占的上行子帧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UpPTS的数目(1或0),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它等于UpPTS的数量。
√另外,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9010
NS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PRACH的数量;或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9011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对于preamble format 4, r = N ID cell mod R ,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r∈[0,R-1]。
实施例九
假定PRACH的密度为D(D可以取0.5,1,2,3,4,5,6或10PRACH/10ms);版本数为R;编号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911
某个小区在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可用的PRACH的索引为d(可称为小区内PRACH索引或密度索引,
Figure A20081009487800912
);版本号为r(r∈[0,R-1]);10ms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目为NSP;半帧内时域所容纳的某种格式PRACH数量为NRA HF(i)。
●PRACH编号:编号时先递增密度索引,再递增版本号,即
Figure A20081009487800913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915
r=0,1,...,R-1。
●时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916
无线帧映射
当D=0.5PRACH/10ms时
Nind RA(或r)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PRACH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无线帧上;
当D>0.5PRACH/10ms时
所有PRA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上。
半帧映射
如果将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根据其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此无线帧上的PRACH的数量。重新编号的算法可以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919
其中α=(2D)mod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其中NSP为一个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某种格式的PRACH的数量。
则将Mind RAmodNSP为偶数的PRACH映射到第一个半帧,为奇数的映射到第二个半帧;
子帧映射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所有PRACH映射到此半帧的UpPTS上;
对于reamble format 0~3,
按编号(Nind RA)由小到大,将分配到此半帧上的PRACH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此半帧的上行子帧中,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PRACH间隔为0。
●频域映射
Figure A20081009487800922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
将时域位置及版本号r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假定时域位置相同,且版本号为r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分别是w=0,1,2,...,W-1,则映射方法为w为偶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按w由小到大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Figure A20081009487800923
对于preamble format 4
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一个UpPTS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且相邻两个半帧上的UpPTS采用不同的映射顺序。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具体的说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两个UpPTS的情况,
第一个半帧内的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内的UpPTS内在可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一个UpPTS的情况,
在所有无线帧的UpPTS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上述映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
时域映射公式:
Figure A20081009487800931
Figure A2008100948780093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频域映射公式: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938
Figure A20081009487800939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
当NSP=2时,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当NSP=1时,
Figure A20081009487800941
其中
√t0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另外,由于D=0.5时, N ind RA = r , 所以t0 RA也可以写成 t 0 RA = α [ ( r mod 2 ) + 1 ] .
√t1 RA决定了PRACH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
√t2 RA代表PRACH在某半帧内的起始位置,即从第几个上行子帧开始(由于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UpPTS,所以格式为preambleformat 4的PRACH也可以不需要这个量),例如 t 2 RA = 0 表示从第1个上行子帧开始。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RB总数。
√α=(2D)mod2;密度索引(或称为小区内的接入机会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946
D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由基站通过信令通知手机。
√r为某个小区的版本索引,且r∈[0,R-1]
√fRA r(tRA 0,tRA 1,tRA 2)是某种格式PRACH的频域映射索引(频域上PRACH的编号),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索引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 RB (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索引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PRACH的数量。
√tRA 1等于0或1,所以 t RA 1 mod 2 = 0 等价于 t RA 1 = 0 ; t RA 1 mod 2 = 1 等价于 t RA 1 = 1
√对于格式为preamble format 0~3的PRACH,L为这种格式PRACH所占的上行子帧数量,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对于preamble 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UpPTS的数目(1或0),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它等于UpPTS的数量。
√另外,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对于preamble format 4,
Figure A20081009487800952
NS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PRACH的数量;或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953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根据PRACH配制集合中preamble format与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对于preamble format 0~3,r可以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对于preamble format 4, r = N ID cell mod R , 或通过由基站发给手机的PRACH配制种类直接获得,r∈[0,R-1]。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采用映射中考虑了密度和版本号因素,所以克服了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进而能够使需要同一基站处理PRACH在时间上均匀分布,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第二类PRACH的小区间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和版本数;
根据所述密度构建密度索引和根据所述版本数构建版本号;
使用所述密度索引和版本号构建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其中使所述密度索引和版本号顺序地递增;以及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和或频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到所述密度为D,所述版本数为R,
根据所述密度构建密度索引具体包括:构建所述密度索引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021
根据所述版本数构建所述版本号为r=0,1,...,R-1;
使用所述密度索引和版本号构建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具体包括:设置所述编号
Figure A20081009487800022
其中先递增d,再递增r;或者设置所述编号 N ind RA = dR + r , 其中先递增r,再递增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具体包括:
使其中Nt RA为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时域上所能容纳的当前格式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NRA BW为可用频率资源上所能容纳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0.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采用以下方法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10ms无线帧上: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间隔地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及奇数的所述无线帧上,其中,
编号为偶数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所述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所述无线帧上;或者
编号为偶数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所述无线帧上,编号为奇数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所述无线帧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0.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采用以下方法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10ms无线帧上:根据Nind RA的大小,将前一半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或奇数的所述无线帧上,后一半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或偶数的所述无线帧上,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041
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所述无线帧上,其中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共有
Figure A20081009487800042
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或者
Figure A20081009487800043
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所述无线帧上;或者
Figure A20081009487800044
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所述无线帧上;或者
Figure A20081009487800045
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奇数的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编号为偶数的所述无线帧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0.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采用以下方法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10ms无线帧上: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每个所述无线帧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将分配到一个10ms无线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其5ms半帧上,其中,
步骤a,当一个所述无线帧内有1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时,将映射到所述无线帧内的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无线帧的第一个半帧内;
步骤b,当一个所述无线帧内有2个下行到上行转换点时,将映射到所述无线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分成两组,分别映射到所述无线帧的第一及第二个半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具体包括:
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间隔地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及第二个半帧上,其中,
如果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其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所述无线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如果 Q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2 , 则令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 否则令 M ind RA = N ind ′ RA , 其中NSP为一个所述无线帧内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NRA HF(0)及NRA HF(1)分别代表所述第一个半帧及第二个半帧在时域上所容纳的一种格式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则将Mind RA为偶数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Mind RA为奇数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第二个半帧上;或者
将Mind RA为偶数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个半帧上,Mind RA为奇数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具体包括:
按Nind RA的大小,将前一半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或第二个半帧上,将后一半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或第一个半帧上,其中,
如果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其Nind RA由小到大重新编号,得到 N ind ′ RA = 0,1 , . . . , Q - 1 , Q为映射到所述无线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则当D>0.5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时,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映射:
方法1,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062
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个半帧上,其中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共有
Figure A20081009487800063
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方法2,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064
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3,将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个半帧上,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
方法4,将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个半帧上,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
则当D=0.5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0ms时,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映射:
方法1,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072
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将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2,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073
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个半帧上,将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
方法3,将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将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个半帧上;
方法4,将
Figure A20081009487800075
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二个半帧上,将所述无线帧上剩余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个半帧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将分配到一个5ms半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其上行导频时隙上。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将配到一个5ms半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Nind RA由小到大,从前往后、循环地映射到所述半帧的上行子帧中,直到分配到所述半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全部映射完为止,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间隔,其中,
设置所述间隔为0;或者
如果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的上行子帧数为L,映射到所述半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为P,当前所述半帧的上行子帧数为Nsub-frame UL,HF,则设置所述间隔为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上包括将配到一个5ms半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Nind RA由小到大,从后往前、循环地映射到所述半帧的上行子帧中,直到分配到所述半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全部映射完为止,且时域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间隔,其中,
设置间隔为0;或者
如果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的上行子帧数为L,映射到所述半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为P,当前所述半帧的上行子帧数为Nsub-frame UL,HF,则设置所述间隔为
Figure A20081009487800091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时域上占L个所述上行子帧,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频域上包括将映射到L个所述上行子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以下方法之一在频域上进行映射:
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依次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一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
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依次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中间向两边映射,一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
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一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
将版本号r相同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一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将版本号r相同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一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时域位置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根据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重新编号为,w=0,1,2,...,W-1,按Nind RA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具体包括:
w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w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
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其中以
Figure A20081009487800101
Figure A20081009487800102
Figure A200810094878001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104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前一半,以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后一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有W个,编号分别为w=0,1,2,...,W-1,将这些时域位置相同,且版本号也相同的W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具体包括:
w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w为偶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为奇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
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前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后一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w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其中以
Figure A20081009487800111
Figure A20081009487800112
Figure A20081009487800113
Figure A20081009487800114
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前一半,以剩余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后一半。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根据编号有序地映射到时域和或频域上包括将映射到一个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按以下方法在频域上进行映射:
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上行子帧或一个上行导频时隙上的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
其中,以上述步骤将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相邻两个半帧上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分别采用不同的映射顺序,且一个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占6个资源块,且在频域上相邻的两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占的频带无重叠,对于每个版本号r都采用相同的映射过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版本号r相同、映射到一个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上的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可用的频率资源中从低频到高频或从高频到低频进行映射具体包括:
在偶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在奇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或
在奇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在偶数无线帧内,第一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从可用频带的低频向高频映射;或
根据一个无线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量进行映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一个无线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量进行映射具体包括: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两个上行导频时隙的情况,
第一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第二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各个无线帧采用相同的方法;或
第一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第二个半帧内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各个无线帧采用相同的方法;
对于一个无线帧有一个上行导频时隙的情况
在偶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在奇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
在奇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在偶数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高频向低频映射;或
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
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低频向高频映射;或
在所有无线帧的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内,在可用频带中从两边向中间映射。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具体包括:
由基站通过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控制信令直接通知。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版本数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法:
通过由基站发出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制种类,根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制集合中前导格式与所述密度组合的版本数确定;
所述版本数根据系统在频域所支持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数量NRA BW、10ms内转换点的数量NSP以及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密度D,通过计算
Figure A20081009487800141
得到;
所述版本数固定为3。
21.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使用映射算法时,获取所述版本号r,其具体包括:
通过由基站发出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制种类直接获得所述版本号r;或者
获取小区号NID cell,设置所述版本号 r = N ID cell mod R ,
且r∈[0,R-1]。
22.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10ms无线帧上的时域映射公式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151
Figure A2008100948780015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0 RA = α [ ( N ind RA mod 2 ) + 1 ]
其中
t0 RA表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哪个无线帧,0代表每个无线帧,1代表偶数无线帧,2代表奇数无线帧,α=(2D)mod2。
2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配到一个10ms无线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其5ms半帧上的时域映射公式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155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t 1 RA = M ind RA mod N SP
其中
t1 RA表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哪个半帧,0代表第一个半帧,1代表第二个半帧,α=(2D)mod2。
2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配到一个5ms半帧上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映射到其上行导频时隙上的时域映射公式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161
Figure A20081009487800162
M ind RA = N ind ′ RA mod Σ i = 0 N SP - 1 N RA HF ( i )
Figure A20081009487800164
其中
t2 RA表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在半帧内映射到第几个上行子帧或上行导频时隙,对于前导格式4,一个半帧内最多只有一个上行导频时隙,所以此时 t 2 RA = 0 ),α=(2D)mod2。
2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域上进行映射的频域映射公式是:
Figure A20081009487800166
其中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资源块总数;
α=(2D)mod2;
fRA r(tRA 0,tRA 1,tRA 2)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映射索引,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块的位置,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其中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目,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172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N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26.根据权利要求13、15、16、17、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域上进行映射的频域映射公式是: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173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 ( SFN mod 2 ) · ( 2 - N SP ) + t RA 1 )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或者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175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 ( SFN mod 2 ) + t RA 1 )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或者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182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或者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4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或者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4
当NSP=2时,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当NSP=1时,
Figure A20081009487800186
或者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191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
当NSP=2时,
k RA = k RA ′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if t RA 1 mod 2 = 0 N RB UL - k RA ′ - 6 - 6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otherwise
当NSP=1时,
Figure A20081009487800193
其中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资源块总数;
α=(2D)mod2;
fRA r(tRA 1,tRA 1,tRA 2)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映射索引,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块的位置,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其中对于preamble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目,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N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tRA 1等于0或1,所以 t RA 1 mod 2 = 0 等价于 t RA 1 = 0 ; t RA 1 mod 2 = 1 等价于 t RA 1 = 1 ;
SFN为系统帧号或称为无线帧号。
27.根据权利要求13、14、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频域上进行映射的频域映射公式是: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206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
Figure A20081009487800207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208
或者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0~3
Figure A20081009487800209
对于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前导格式4
其中
Figure A20081009487800212
其中
kRA为某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一个可用的频域资源块,且 k RA ∈ [ 0 , N RB UL - 6 ] , NRB UL为上行资源块总数;
α=(2D)mod2;
fRA r(tRA 0,tRA 1,tRA 2)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映射索引,且有 f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0,1,2 , . . . , N RA r ( t RA 0 , t RA 1 , t RA 2 ) - 1 ; 其含义是: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编号,k′RA为低频第一个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块的位置, k RA ′ ∈ [ 0 , N RB UL - 6 ] , NRA r(tRA 0,tRA 1,tRA 2)为版本号为r,且时域位置由(tRA 0,tRA 1,tRA 2)所确定的所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子帧的数量;其中对于preambleformat 4,L=1,Nsub-frame UL,HF(i)为半帧内上行导频时隙的数目,i=0为第一个半帧,i=1为第2个半帧,并且
Figure A20081009487800216
NSP为下行到上行转换点的数量;
NRA BW为当前系统带宽下,频域可容纳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数量。
CN2008100948780A 2008-04-26 2008-04-26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Active CN101267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48780A CN101267679B (zh) 2008-04-26 2008-04-26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PCT/CN2009/070392 WO2009129704A1 (zh) 2008-04-26 2009-02-10 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PL09735857T PL2278847T3 (pl) 2008-04-26 2009-02-10 Sposób mapowania fizycznych kanałów o dostępie swobodnym (PRACH)
EP09735857.6A EP2278847B1 (en) 2008-04-26 2009-02-10 A method for mapping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s (prachs)
ES09735857.6T ES2565462T3 (es) 2008-04-26 2009-02-10 Un método para mapear canales de acceso aleatorio físicos (los PRACH)
US12/912,041 US8477712B2 (en) 2008-04-26 2010-10-26 Method for mapping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948780A CN101267679B (zh) 2008-04-26 2008-04-26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7679A true CN101267679A (zh) 2008-09-17
CN101267679B CN101267679B (zh) 2013-03-27

Family

ID=3998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48780A Active CN101267679B (zh) 2008-04-26 2008-04-26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77712B2 (zh)
EP (1) EP2278847B1 (zh)
CN (1) CN101267679B (zh)
ES (1) ES2565462T3 (zh)
PL (1) PL2278847T3 (zh)
WO (1) WO2009129704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9704A1 (zh) * 2008-04-26 2009-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WO2010031311A1 (zh) * 2008-09-22 2010-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专用随机接入资源的分配方法和基站
US20120113955A1 (en) * 2009-07-13 2012-05-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ang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89136B (zh) * 2008-10-24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2624442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上行同步信道的发送方法
CN102695278A (zh) * 2012-06-05 2012-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7852394A (zh) * 2015-07-27 2018-03-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有助于经由绑定信道传输的信号的信道估计的帧格式
CN110061821A (zh) * 2018-01-11 2019-07-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发射功率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0238964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方法及用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65642B2 (en) * 2009-06-16 2012-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ssing
WO2014112912A1 (en) * 2013-01-16 2014-07-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ach signals with different bandwidths
US9936523B2 (en) 2013-01-16 2018-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ACH signals with different bandwidths
US9743432B2 (en) * 2013-09-23 2017-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TE-U uplink waveform and variable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US9907092B2 (en) 2014-10-09 2018-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ynchronization without preamble in SC-FDMA
US9999053B2 (en) 2014-11-25 2018-06-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sources of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71847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ch preamble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with data and/or control signals
CN109788575B (zh) * 2017-11-15 2021-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817830B (zh) * 2019-07-10 2023-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接收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812479B2 (en) 2020-11-06 2023-11-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883049B (zh) * 2022-11-30 2023-07-18 深圳市云天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信号同步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5243A1 (en) * 1998-11-24 2000-05-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cess method fo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DE60113044T2 (de) * 2000-06-02 2006-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Verfahren zur auswahl eines zufalls-zugriffskanals in einem mobilen cdma-kommunikationssystem
CN100375561C (zh) * 2004-09-13 2008-03-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
CN100455110C (zh) * 2005-06-06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的分配和接入方法
CN100428850C (zh) * 2005-08-17 2008-10-22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加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EP1981305B1 (en) * 2005-10-04 2013-06-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 paging method, a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device for executing the same
PT1938647T (pt) * 2005-10-21 2016-09-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Técnica para execução de um procedimento de acesso aleatório através de uma interface rádio
US8559362B2 (en) * 2005-11-04 2013-10-15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channel hopping fo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systems
DE102006000937B4 (de) * 2006-01-05 2011-05-1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von einer erste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zu einer zweite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element
CN101166352B (zh) * 2006-10-18 2011-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随机接入方法及实现装置和方法
CN101179364B (zh) * 2007-12-06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方法
CN101247658B (zh) * 2008-03-19 2013-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
CN101252386B (zh) * 2008-03-26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
EP2262334B1 (en) * 2008-03-31 2020-03-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01267679B (zh) * 2008-04-26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KR100925444B1 (ko) * 2008-05-27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채널을 통해 데이터와 제어 정보를 포함하는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CN103051437B (zh) * 2008-08-01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1686544A (zh) * 2008-09-22 2010-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专用随机接入资源的分配方法和基站
US20100232318A1 (en) * 2009-03-10 2010-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optimization for a 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US20120044922A1 (en) * 2009-04-28 2012-02-23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9704A1 (zh) * 2008-04-26 2009-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US8477712B2 (en) 2008-04-26 2013-07-0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pping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s
WO2010031311A1 (zh) * 2008-09-22 2010-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专用随机接入资源的分配方法和基站
CN101389136B (zh) * 2008-10-24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US20120113955A1 (en) * 2009-07-13 2012-05-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ang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81734B2 (en) * 2009-07-13 2014-03-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ang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24442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上行同步信道的发送方法
CN102695278A (zh) * 2012-06-05 2012-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WO2013181958A1 (zh) * 2012-06-05 2013-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2695278B (zh) * 2012-06-05 2015-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7852394A (zh) * 2015-07-27 2018-03-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有助于经由绑定信道传输的信号的信道估计的帧格式
CN110061821A (zh) * 2018-01-11 2019-07-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发射功率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061821B (zh) * 2018-01-11 2023-06-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发射功率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0238964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方法及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78847A1 (en) 2011-01-26
ES2565462T3 (es) 2016-04-04
US20110090863A1 (en) 2011-04-21
US8477712B2 (en) 2013-07-02
WO2009129704A1 (zh) 2009-10-29
CN101267679B (zh) 2013-03-27
PL2278847T3 (pl) 2016-05-31
EP2278847B1 (en) 2015-12-16
EP2278847A4 (en)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7679B (zh)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CN104186017B (zh) Pdsch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605023B (zh) 控制信道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1252386B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
KR101071627B1 (ko) 다운링크 물리 제어 포맷 지시 채널로부터 물리 자원으로의 매핑방법
CN101252775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配置及指示方法
CN101247658B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映射方法
CN101252774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配置及指示方法
CN106961408A (zh)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857464B (zh) 数字传输系统中扩展信号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JP2013543685A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送信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
CN103944685A (zh) 扩展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US20230171446A1 (en) Advanced data cell resource mapping
CN102882644A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处理、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568128B (zh) 一种子载波映射方法
CN106060943B (zh) 一种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05991274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457688A (zh) 下行控制信息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242669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配置及指示方法
CN101771649A (zh) 一种传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5472532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85620A (zh) 信道状态测量导频的配置方法及装置、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03220103A (zh) 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340234B (zh) 一种用于映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
CN102970709A (zh) 一种配置分片载波后rbg大小和编号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