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2108A - 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 - Google Patents

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2108A
CN101262108A CNA2007100056469A CN200710005646A CN101262108A CN 101262108 A CN101262108 A CN 101262108A CN A2007100056469 A CNA2007100056469 A CN A2007100056469A CN 200710005646 A CN200710005646 A CN 200710005646A CN 101262108 A CN101262108 A CN 101262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versal serial
cover body
outer cover
micro univers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56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明
史晋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RO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R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RO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R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056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621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62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21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包含一个外壳本体、一个锥形接脚,及一个叉形接脚。该锥形接脚是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该叉形接脚是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并包括两支成对设置的弹片、一个形成于两支弹片之间并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的沟槽,及两个分别相反于该沟槽而形成于每支弹片外侧的缺口,其中相邻两支弹片的缺口位置是前后错位并与所述弹片形成倒钩。借此,通过所述弹片上的缺口所形成的倒钩结构,能使得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在插接于一块基板时形成紧密结合,并因所述缺口的前后错位关系,进而能适用于不同基板的厚度,且同样能达到结合稳固的使用功效。

Description

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稳固连结的功效,并能适用于不同基板厚度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图1是一分解立体图,说明一般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的结构,并且是用于搭配一个端子座及多数个导电端子。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上述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与一块基板的结合状态。一般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是搭配一个端子座101及多数个导电端子102以组合成完整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接头,通常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在制造时还会与一块基板103做结合固定,借此以便于电连接上其它线路。
该基板103包含多数个提供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结合的插接孔104,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包含一个外壳本体11,以及从该外壳本体11向后延伸且呈扁平形状的一个引导接脚12与两个叉形接脚13,该引导接脚12是提供该外壳本体11引导定位到该基板103的插接孔104,并且该引导接脚12从其末端延伸到该外壳本体11的宽度维持固定一致,该叉形接脚13包括两支成对设置的弹片131、一个形成于两支弹片131之间的沟槽132,及两个分别相反于该沟槽132而形成于每支弹片131外侧的齿面133,所述齿面133是顶抵在围绕于该插接孔104的壁面,借此以达到将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固定于该基板103上的使用状态。
虽然上述结构能使得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与该基板103做结合固定,然而实质上其固定效果并不显著,原因在于提供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与该基板103固定的主要着力点是集中在所述齿面133上的突出齿尖,因为接触面积很小而使得摩擦力很低的关系,以及实质上并未卡合于该基板103上而只是形成摩擦点,于是就导致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在组装上呈现不稳固的结果;此外由于该引导接脚12并不与该插接孔104的壁面接触,因此不具有任何增加固定的功效;又,如果将该引导接脚12的宽度加大到与该插接孔104相互密合,虽然可以增加摩擦力,但是却会降低导引的效果而造成插接困难,且如果遭遇一个前后影响的插拔力量F时,仍然会因为只是单纯提供摩擦而不具有卡制效果,于是造成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脱离的情形发生,所以在后续加工作业上常常会发现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与该基板103没有紧密结合,两者之间存在有空隙,或者会有偏斜的情形产生,如果该基板103的厚度较薄,所述插接孔104的深度较浅时则摩擦力将会更小,其结合的稳固性就会更弱,而在长期使用通用串列汇流排接头进行插拔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100与该基板103之间发生摇动、甚至脱离等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组装上的稳固性与结合紧密效果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包含一个外壳本体,该外壳本体是用于设置在一个具有两个插接孔的基板,其中: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还包含一个锥形接脚及一个叉形接脚,该锥形接脚是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该叉形接脚是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并包括两支成对设置的弹片、一个形成于两支弹片之间并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的沟槽,以及两个分别相反于该沟槽而形成于每支弹片外侧的缺口,其中相邻两支弹片的缺口位置是前后错位并与所述弹片形成倒钩。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中所述外壳本体包括一前端缘、一后端缘、一由该前端缘延伸到该后端缘的顶面、一由该前端缘延伸到该后端缘的底面,及一个介于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并从该前端缘向后延伸的插槽。
前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中所述的锥形接脚包括一个从其末端朝向该外壳本体逐渐增加两侧宽度的斜面段,及一个从该斜面段朝向该外壳本体延伸且两侧宽度维持固定的平直段。
前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中所述的叉形接脚的沟槽宽度是从该外壳本体向外逐渐缩束。
前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中所述的叉形接脚的弹片各具有一个从其末端延伸到该缺口处逐渐加宽的尖锥段,及一个从该缺口处朝向该外壳本体延伸且宽度维持固定的摩擦段,该尖锥段在靠近于该缺口处的宽度是大于该摩擦段而形成倒钩型态。
前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中所述的锥形接脚与该叉形接脚是分别插设于所述插接孔,所述弹片的尖锥段是穿伸过该插接孔,该叉形接脚的其中一个缺口是通过该插接孔的一端并卡合于该插接孔的另一端边缘,所述弹片的摩擦段是抵贴在围绕于该插接孔的壁面。
前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中所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包含两组叉形接脚,所述叉形接脚与该锥形接脚是相互间隔地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借由所述弹片上的缺口所形成的倒钩结构,可以使得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在插接于一块基板时形成紧密结合,并且因为所述缺口的前后错位关系,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基板的厚度,并且同样能达到结合稳固的使用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提升组装上的稳固性与结合紧密的效果,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分解立体图,说明一般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的结构,并且是用于搭配一个端子座及多数个导电端子。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上述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与一块基板的结合状态。
图3是一分解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的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使用示意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结合在一块基板上并配合一个通用串列汇流排插头的使用状态。
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与一块厚度较厚的基板做结合的状态。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与一块厚度较薄的基板做结合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图3是本发明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结合在一块基板上并配合一个通用串列汇流排插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与一块厚度较厚的基板做结合的状态示意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200,包含一个外壳本体20、一个锥形接脚30,以及两个叉形接脚40。
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200是用于搭配一个端子座201及多数个导电端子202以进行组合成完整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接头,通常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200在制造时还会与一块基板80做结合固定,借此以便于电连接上其它线路,应用时可提供一个通用串列汇流排插头90连接使用,该基板80包含多数个提供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200结合的插接孔81。
上述的外壳本体20,包括一前端缘21、一后端缘22、一由该前端缘21延伸到该后端缘22的顶面23、一由该前端缘21延伸到该后端缘22的底面24,及一个介于该顶面23与该底面24之间并从该前端缘21向后延伸的插槽25。
上述的锥形接脚30,是从该顶面23处的后端缘22向后延伸,并包括一个从其末端朝向该顶面23逐渐增加两侧宽度的斜面段31,及一个从该斜面段31朝向该顶面23延伸且两侧宽度维持固定的平直段32。
上述的叉形接脚40,其中一组是与该锥形接脚30相互间隔地从该顶面23处的后端缘22向后延伸,另一组则是从该底面24处的后端缘22向后延伸,各该叉形接脚40包括两支成对设置的弹片41、一个形成于两支弹片41之间并从该底面24处的后端缘22向外延伸的沟槽42,及两个分别相反于该沟槽42而形成于每支弹片41外侧的缺口43,其中相邻两支弹片41的缺口43位置是前后错位并与所述弹片41形成倒钩。
所述的弹片41,各具有一个从其末端延伸到该缺口43处逐渐加宽的尖锥段411,及一个从该缺口43处朝向该外壳本体20延伸且宽度维持固定的摩擦段412,该尖锥段411在靠近于该缺口43处的宽度L1是大于该摩擦段412的宽度L2,借此以使得该尖锥段411在该缺口43处形成倒钩型态。
该沟槽42的宽度是从该底面24处的后端缘22向外逐渐缩束,在靠近于该后端缘22的宽度较宽,在靠近于该弹片41末端的宽度较窄,借此可以提升所述弹片41向外撑张的弹性张力。
该锥形接脚30与所述叉形接脚40在实际应用时,是分别插设于该基板80上的插接孔81,该锥形接脚30的斜面段31与所述弹片41的尖锥段411是穿伸过该插接孔81,各该叉形接脚40的其中一个缺口43是通过该插接孔81的一端并卡合于该插接孔81的另一端边缘,所述弹片41的摩擦段412是抵贴在围绕于该插接孔81的壁面。
请参阅图5、图6所示,借此,当要将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200与该基板80结合时,经由该锥形接脚30的斜面段31与所述弹片41的尖锥段411将可以让插接入该插接孔81时被导引,进而更容易地完成插接,而通过所述弹片41上的缺口43与该尖锥段411所形成的倒钩结构,可以与所述插接孔81的边缘相互卡合成紧密状态,加上通过该锥形接脚30的平直段32以及所述叉形接脚40的摩擦段412两者与所述插接孔81中的壁面形成抵贴,可以使得摩擦面积增加,如果受到一个插拔力量F影响,那么结构上就能借由倒钩结构、更大的摩擦面以及该缺口43卡制定位而保持稳固状态,所以无论是受到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外力影响都能获得更高的力量抵抗与分散,使得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200在插接于该基板80时形成紧密结合的使用状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所述缺口43的前后错位关系,进而能适用于不同基板的厚度,例如图5所示为1.6mm的基板80与图6所示为1.0mm的基板80都可以适用,不但不会因为市场上不同电路板厚度规格的影响而造成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200库存量太多,并且能达到在不同基板80厚度下同样结合稳固的使用功效,非常适于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 一种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包含一个外壳本体,该外壳本体是用于设置在一个具有两个插接孔的基板,其特征在于:
该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还包含一个锥形接脚及一个叉形接脚,该锥形接脚是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该叉形接脚是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并包括两支成对设置的弹片、一个形成于两支弹片之间并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的沟槽,以及两个分别相反于该沟槽而形成于每支弹片外侧的缺口,其中相邻两支弹片的缺口位置是前后错位并与所述弹片形成倒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壳本体包括一前端缘、一后端缘、一由该前端缘延伸到该后端缘的顶面、一由该前端缘延伸到该后端缘的底面,及一个介于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并从该前端缘向后延伸的插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锥形接脚包括一个从其末端朝向该外壳本体逐渐增加两侧宽度的斜面段,及一个从该斜面段朝向该外壳本体延伸且两侧宽度维持固定的平直段。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叉形接脚的沟槽宽度是从该外壳本体向外逐渐缩束。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叉形接脚的弹片各具有一个从其末端延伸到该缺口处逐渐加宽的尖锥段,及一个从该缺口处朝向该外壳本体延伸且宽度维持固定的摩擦段,该尖锥段在靠近于该缺口处的宽度是大于该摩擦段而形成倒钩型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锥形接脚与该叉形接脚是分别插设于所述插接孔,所述弹片的尖锥段是穿伸过该插接孔,该叉形接脚的其中一个缺口是通过该插接孔的一端并卡合于该插接孔的另一端边缘,所述弹片的摩擦段是抵贴在围绕于该插接孔的壁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包含两组叉形接脚,所述叉形接脚与该锥形接脚是相互间隔地从该外壳本体向外延伸。
CNA2007100056469A 2007-03-08 2007-03-08 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 Pending CN1012621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56469A CN101262108A (zh) 2007-03-08 2007-03-08 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56469A CN101262108A (zh) 2007-03-08 2007-03-08 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2108A true CN101262108A (zh) 2008-09-10

Family

ID=39962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056469A Pending CN101262108A (zh) 2007-03-08 2007-03-08 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621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8114A (zh) * 2020-10-23 2022-05-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CN114498114B (zh) * 2020-10-23 2024-05-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8114A (zh) * 2020-10-23 2022-05-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CN114498114B (zh) * 2020-10-23 2024-05-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53409B2 (en) Electrical tongue connector with good shielding and improved contact performance
US1093104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12211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6155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1396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070072333A (ko) 탄력적인 누름 부재를 가지는 전기적 커넥터
US2021006683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262108A (zh) 微型通用串列汇流排外壳
CN1624985A (zh) 连接器
JP3181578U (ja) Usbコネクタ
CN208955260U (zh) 复合插孔
CN201234227Y (zh) 改良式太阳能板连接装置
CN204792788U (zh) 漏电保护电路
US201502072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758062B2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CN205944515U (zh)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CN209104438U (zh) Lightning转Audio的耳机插座新型结构
CN101728706B (zh) 快速连接头
CN201270317Y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572597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1490519U (zh) 两用连接器
CN102882030A (zh) 卡连接器
CN112821111B (zh) Usb连接器
CN207476062U (zh) 一种vpx背板加强筋
CN201204328Y (zh) 连接器的防电磁波干扰结构改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