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8031A - 柔版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柔版印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58031A CN101258031A CNA200680016112XA CN200680016112A CN101258031A CN 101258031 A CN101258031 A CN 101258031A CN A200680016112X A CNA200680016112X A CN A200680016112XA CN 200680016112 A CN200680016112 A CN 200680016112A CN 101258031 A CN101258031 A CN 1012580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printing
- printing machine
- described flexible
- plate cylinder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版印刷机,其具有至少四个由各自的一个驱动电机(121)驱动的印版滚筒(06),其中,所述至少四个印版滚筒(06)在对承印材料带进行印刷时与一个共同的卫星式滚筒(05)直接相互配合,其中每个印版滚筒(06)均载有至少一个柔性印版(29),每个印版滚筒(06)的每个辊颈(63、64)均由至少一个设置在侧机架(11、12)上的直线轴承(70)支承,并可进行垂直于其旋转轴的移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121)的定子(267)可与所述直线轴承(70)或所述印版滚筒(06)一起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1)构成为永磁同步电机(121),每个印版滚筒(06)均配有用于改变位置的各自的液压调节机构,所述至少一个直线轴承(70)设置在轴承单元(14)中,所述轴承单元(14)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机架(11、12)的内壁上,每个印版滚筒(06)与其辊颈(63、64)并不穿过所述侧机架(11、1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柔版印刷机。
背景技术
WO 03/047864A2中公开了一种根据双倍宽度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输墨装置的用于为印刷装置的辊着墨的装置,这种输墨装置既可以使用两个并列设置在辊轴向上的、可分别与辊合靠或离开的刮刀,也可以使用一个长度相当于至少四个报纸页、并且能够合靠或离开辊的刮刀。
EP 1435292A1中披露了一种具有卫星式滚筒以及与其配合的四个印版滚筒的印刷单元。每个印版滚筒在轴向上均载有四个柔性印版,所述印版滚筒被设置在偏心轴承上。
DE 10103631A1公开了一种柔版印刷机,这种柔版印刷机的印版滚筒安装在直线导轨上。
DE 102004001467A1、EP 1082225B1、DE 10123138A1和DE 10251977A1记载了具有永磁体的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版印刷机。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实现。
本发明所能实现的优点尤其在于:可获得一种生产和操作方法简单和/或空间结构相对紧凑和/或能提供较高印刷质量的印刷机。
通过为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和网纹辊采用直线导轨,可实现滚筒或辊顾及滚筒振动的理想安装位置。此外,通过在直线导轨中设置滚筒支承装置,还可实现较短的调节行程,从而省去同步丝杠。此外还可省去复杂的三圈式轴承安装工作。
为印刷装置滚筒和网纹辊使用同步电机和/或构成为驱动电机的永磁驱动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特别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对旋转体进行驱动。
通过利用烘干箱的废热对在其上方延伸的纸带再次进行烘干的烘干箱设置方式可以缩短烘干所需的时间和行程。
通过使室式刮刀与网纹辊的直线支承装置连接所能取得的优点还在于:刮刀系统的液压合靠相对于气动合靠的优势在于液压柱不可压缩。但这种实施方式的缺点在于,当需要改变网纹辊的位置时(例如由于纸带断裂),无法迅速从网纹辊上脱离室式刮刀。本发明通过使室式刮刀与网纹辊的直线滑座连接,可避免这个缺点。
通过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可实现以可变的切断长度进行印刷,从而产生一种具有特别的经济效用的柔版印刷机的工作方式。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对于网纹辊表面在进入室式刮刀前进行抽吸,这样尤其可改善印刷机的印刷质量,并减小污染。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了以简单的方式对不同宽度的纸带进行印刷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中示出:
图1为具有两个并列设置的印刷塔的柔版印刷机的示意图,每个印刷塔分别具有两个上下相叠设置的卫星式印刷单元;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柔版印刷机的印刷塔;
图3为柔版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滚筒的轴承单元的纵剖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轴承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5为图3中的细节放大图;
图6为以同步电机和/或永磁电机构成的柔版印刷机的滚筒或辊的驱动电机;
图7为驱动电机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8为驱动电机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9为驱动电机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0为驱动电机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1为具有直线支承装置的印版滚筒的侧视图;
图12为室式刮刀合靠在网纹辊上时室式刮刀的直线支承装置与网纹辊的直线支承装置之间的机械连接的俯视图;
图13为与图12相同俯视图,但室式刮刀与网纹辊相脱离;
图14为处于连接状态下的网纹辊与室式刮刀之间的连接的示意图,图示方向垂直于图12所示方向;
图15为根据图14所示所进行的连接,但室式刮刀与网纹辊处于分离状态;
图16为由卫星式滚筒、印版滚筒和室式刮刀所组成的滚筒组的俯视图;
图17为处于第一零位调节状态的柔版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图18为根据图14所示的处于第二零位调节状态的柔版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图19为具有彼此水平平行的直线导轨的卫星式印刷单元的另一构成方案的侧视图;
图20为具有下方竖直设置的直线导轨的卫星式印刷单元的另一构成方案的侧视图;
图21为采用图20所示的构成方案时室式刮刀的直线支承装置与网纹辊的直线支承装置之间的机械连接的俯视图;
图22为具有八个印版滚筒的卫星式印刷单元的另一构成方案的侧视图;
图23为具有两个止挡楔的直线支承装置的另一构成方案,所述直线支承装置用于图22所示的卫星式印刷单元的网纹辊;
图24为可实现可变切断长度的卫星式印刷单元的另一构成方案的侧视图;
图25为通过图24所示的卫星式印刷单元实施的印刷过程的图示;
图26为一种用于柔版印刷机的折页装置的侧视图;
图27为一种用于柔版印刷机的折页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8为图26和图27所示的折页装置的裁切辊对的横截面图;
图29为图26和图27所示的折页装置的裁切辊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30为具有用于网纹辊的抽吸装置的卫星式印刷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1为图30所示的具有抽吸装置的网纹辊的侧面放大图;以及
图32为图30所示的具有抽吸装置的网纹辊的俯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借助图1和图2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柔版印刷机通常包括多个(例如两个)并列设置的印刷塔01,每个印刷塔01分别包括多个(特别是两个)上下相叠设置的印刷单元03,特别是卫星式印刷单元03,承印材料带02、尤其是用于双面多色印刷的纸带02,从这些印刷单元中穿过。印刷塔01可设置在图中未显示的机台上,机台下面可设置图中未示出的用于为印刷塔01提供纸带02的卷筒纸更换机。纸带02沿输送方向自下向上穿过印刷塔01。可将印刷完毕的从印刷塔01中输出的纸带02集中输送到图中所未示意出的印刷机的上部结构中,并将其输送到一个或多个加工工位,例如裁切工位,和一个或多个精加工工位,例如折页装置123,另见图26所示。
每个卫星式印刷单元03均包括用作压印滚筒05的中央滚筒05(即卫星式滚筒05)和多个(优选至少四个,在本实施例中正好四个)与卫星式滚筒05相靠设置的印刷装置04。每个印刷装置04均用于凸版印刷,尤其是柔版印刷。柔版印刷装置04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因而此处无需再加以赘述。因此,为清楚起见,图1和图2只是对两个滚筒06、07(即与卫星式滚筒05毗连且与之构成印刷柱的印版滚筒06和与印版滚筒06毗连的网纹辊07(构件07))和为网纹辊07提供印刷油墨的构件08(例如室式刮刀08)进行了极其简单的图示。
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基本仅在于印刷装置04相靠于卫星式滚筒05的设置方式各自略有不同。
例如,柔版印刷机可应用于报纸印刷。从滚筒05、06、07的轴向看,印刷机的宽度使印版滚筒06在轴向上具有相当于至少两个报纸页(优选四报纸页)的印刷图形29。为印版滚筒06选定的直径优选使得印版滚筒06在圆周方向上具有相当于四个报纸页的印刷图形29。印版滚筒06的辊身特别可具有1100mm至1300mm的圆周和1400mm至1800mm的长度。
印版滚筒06优选在轴向上具有四个并列设置的柔性印版(此处图中未示意出),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两个前后设置的柔性印版。
卫星式滚筒05的直径优选为与之配合的印版滚筒06的直径的整数倍(特别是三倍);但如果卫星式滚筒05的直径是与之配合的印版滚筒06的直径的2.5倍,也是有利的。根据另外的设想,如果使卫星式滚筒05的圆周相当于用柔版印刷机所印制的印刷品的切断长度的整数倍,也是有利的。
每个印刷装置04的印版滚筒06、网纹辊07和室式刮刀08均可与卫星式滚筒05合靠或离开。为此,印版滚筒06、网纹辊07和室式刮刀08均安装在轴承单元14上(参见图2),除旋转支承装置外,轴承单元14还分别包括直线支承装置15,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每个印版滚筒06、网纹辊07和室式刮刀08优选均配置有各自的直线支承装置15。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的轴承单元14及直线支承装置15和室式刮刀08的轴承单元14及直线支承装置15在结构细节上可采取彼此不同的构成方式。
此外,所有滚筒05、06、07(即卫星式滚筒05、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优选均分别由其各自的、图1和图2中未示出的、驱动电机121驱动,驱动电机121可以特别是角位置控制电机121,优选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驱动电机121。下文将对此处所优选采用的驱动电机121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借助图3至图5对用于支承和导引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的轴承单元14及直线支承装置15就其基本结构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3和图4所示为优选基于直线调节行程的轴承单元14的纵剖图和横截面图。除轴承71,例如径向轴承71(例如滚柱轴承71),用于对滚筒06、07进行旋转支承外,里面整合有离合机构的轴承单元14还具有,例如轴承机构72、73或轴承件72、73,用于滚筒06、07的合压和离压所需的径向运动。为此,轴承单元14既具有(在轴承单元14安装完毕后)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件72,又具有可朝轴承件72移动的轴承件73。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件72和活动轴承件73构成为相互配合的直线元件72、73,又与相应的滑动面或设置在二者之间的辊件一起构成为直线导轨70,例如直线轴承70。成对的直线元件72、73将用于固定径向轴承71的轴承座74(例如滑座74)接纳在彼此之间。也可将轴承座74和活动轴承件73以整体构成的方式实施。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件72设置在支架76上,支架76总体而言与印刷塔01的侧机架11、12相连。支架76例如实施为支架板76,支架板76(例如)至少在驱动侧具有空隙77用于轴78的伸过,例如滚筒06、07的辊颈63、64的驱动轴78。驱动侧的侧机架11、12优选也具有用于安装驱动轴78的空出部或缺口部。位于与驱动侧相对设置的端面上的侧机架12、11中不一定必须设置空隙77或空出部。
直线轴承70的长度,至少直线轴承70的在安装完毕后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机构72的长度,从调节方向S上看,优选小于所配属的滚筒06、07的直径。
如图3中的示范性示意图所示,通过轴78将位于印刷塔01的驱动侧的滚筒06、07或轴承座74合靠到驱动装置,例如驱动电机121上,轴78靠近滚筒的末端包围辊颈63、64的一个末端,并通过例如夹紧装置66与辊颈63、64抗扭转地连接在一起。此处的夹紧装置66例如构成为局部开槽的空心轴末端,这个空心轴末端包围辊颈末端(辊颈63、64),并通过螺旋连接夹紧,从而在辊颈末端(辊颈63、64)与空心轴内表面之间建立起抗扭转的摩擦锁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例如圆周方向上的形状配合连接,来将滚筒06、07或轴承座74合靠到驱动装置上。轴78穿过侧机架11、12中的空出部,所述空出部的尺寸足以使轴78和轴承座74一起在其中移动,所述空出部例如构成为长形孔。可设置一个用于防污的遮盖件69,遮盖件69具有可将长形孔遮住的凸缘,所述凸缘例如与轴承座74连接在一起,但并不与轴78相连。
如图3所示,在轴78远离滚筒的末端上通过抗扭转的连接装置75,例如夹紧件75,可连接复式离合器148,特别是多片离合器148。根据另一种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可以不通过角度和/或偏移补偿离合器148,而直接将具有驱动电机121的传动装置连接在轴78上。采用这种实施方式时,驱动电机121并不与支架固定在一起,而是与滚筒固定在一起,并随滚筒06、07一起移动。
在滚筒06、07,尤其是实施为印版滚筒06的滚筒06的与驱动侧相对设置的另一侧上,辊颈64优选与用于滚筒06的轴向驱动的装置(即图中未显示的横向套准驱动装置)连接。为此,如图3所示(例如)与辊颈63、64相连的轴78通过轴承(例如轴向止推轴承)与一轴向驱动装置相连。
通过将直线轴承70的相互配合的轴承件72、73都设置在作为结构单元的轴承单元14上,而不是将其设置在印刷塔01或印刷单元03的侧机架11、12上,可以实现预安装和预调节,并对支承应力进行调节。将轴承座74夹在彼此之间的两个直线轴承70所采用的有利设置方式可以实现无间隙调节,因为两个直线轴承70相对设置,这使得支承预应力和支承力在垂直于滚筒06、07的旋转轴的方向上获得或吸收一个重要的分量。因此可在滚筒06、07的无间隙调节方向上对直线轴承70进行调节。
由于滚筒06、07连同辊颈63、64及轴承单元14并不穿过侧机架11、12,因而可对滚筒06、07和辊颈63、64及轴承单元14进行预装配以及对轴承(径向轴承71和直线轴承70)进行预调节或准确的预张紧后,将其作为滚筒单元模块80安装到印刷单元01中。“不穿过”和上文对净宽的定义应进一步有利地理解为:至少在滚筒06、07的最终位置范围内、以及至少在支架边缘与所述最终位置之间通常意义上的路径上存在这样一种“不穿过”,从而可在滚筒单元80不发生倾斜的情况下,即以旋转轴垂直于机架平面的状态,从两个端面侧机架11、12之间的敞开侧将滚筒单元80导引到所述最终位置上,并将其设置在两个支架内壁之间,特别是固定在支架内壁上。例如这也可以在当内壁上虽存在浇铸件或其它类型的突出部、但仍设置有上文所述的通常意义上的安装路径时实现。
轴承单元14在侧机架11、12的内壁上所采用的设置方式使得滚筒06、07,尤其是其轴承单元14远离滚筒的一侧由侧机架11、12支承,这具有静态下和安装状态下的优势。
因此,图3和图4所示的直线轴承70(72、73)具有成对相互配合的轴承机构72、73及其导引面或作用面,该导引面或作用面构成为滑动面(图中未示出)或具有设置在中间的滚动体65。根据图5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轴承单元14的至少其中一个直线轴承70,最好是两个直线轴承70,所采用的实施方式使得两个相应的轴承机构72、73分别具有至少两个导引面72.1、72.2和73.1、73.2,这些导引面分别位于两个相对倾斜的平面E1、E2内。同一个轴承机构72、73的两个导引面72.1、72.2和73.1、73.2(及其所处平面E1、E2)例如相对呈V形倾斜,例如以介于30°至60°之间的夹角相互倾斜,特别是介于40°和50°之间的夹角。为此,相互配合的轴承机构72、73的两个导引面73.1、73.2和72.1、72.2形状互补地相对倾斜。两对相互配合的导引面72.1、73.1和72.2、73.2中的至少一对平行于一个平面E1或E2,这个平面在滚筒轴的径向上具有一个不等于零的分量,从而抑制了滚筒06、07纯轴向上的移动自由度。优选两对导引面均平行于平面E1、E2,所述两个平面在滚筒轴的径向上均具有一个不等于零、但朝滚筒轴以相反方向倾斜的分量,从而抑制了滚筒06、07两个轴向上的移动自由度。两个平面E1、E2的交线平行于调节方向S。
如图3所示,如果将轴承座74夹紧(尤其是以预应力张紧)在分别具有两对相互配合的导引面72.1、73.1和72.2、73.2的直线轴承70之间,轴承座74就仅具有单独一个沿调节方向S的移动自由度。
倾斜的作用面或导引面72.1、72.2和73.1、73.2所采用的设置方式使得直线轴承70的轴承部件在滚筒06、07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受到抵抗作用,即轴承在轴向上被“束缚”。
配属于滚筒06、07的端面的两个轴承单元14的直线轴承70优选具有两对以这种方式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的作用面或导引面72.1、72.2和73.1、73.2。在此情况下,最好是两个轴承单元14的两个径向轴承71中的至少一个在轴向上具有微小的轴承间隙Δ71。
在图3和图4中,直线导轨70的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机构72的导引面72.1、72.2指向朝向辊颈63、64的半空间。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机构72将设置在其之间的轴承座74夹紧。因此,相对于滚筒06、07的轴向,两个直线轴承70的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导引面72.1、72.2局部地将轴承座74的导引面73.1、73.2夹紧在其之间。
为能对轴承单元14或连同轴承单元14的滚筒单元80进行准确定位,可在侧机架11、12上设置安装辅助件89,例如配合销89,将安装完毕的滚筒单元80的轴承单元14对准所述安装辅助件,再通过可卸固定件91(例如螺钉91)或完全以材料配合的方式通过焊接将轴承单元14与侧机架11、12连接在一起。可为直线轴承70装入印刷单元03之前和/或之后所需进行的支承预应力调节设置相应的构件92,例如夹紧螺钉92(图3)。优选至少在轴承单元14朝向滚筒的一侧上为轴承单元14设置具有防污作用的遮盖装置94,或者将轴承单元14实施为全封装的结构单元。
图3示意出具有辊颈63、64和预安装的轴承单元14的滚筒06、07。这个装配组可通过易于安装的方式预安装在印刷单元03或印刷塔01的侧机架11、12之间,并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为实现模块式结构,优选用于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的轴承单元14,必要时包括允许的调节行程在内,采用相同的构成方式。通过这种可以实现预安装的实施方式,可将径向轴承71的有效内表面和辊颈63、64的有效外侧面实施为圆柱形,而非锥形,在此情况下,轴承单元14在辊颈63、64上的安装和轴承间隙的调节均可在印刷单元03的外部进行。举例而言,轴承单元14可采用热套工艺。
有益的设计为将所述整体安装式结构单元(轴承单元14)构成为局部敞开的外壳式结构单元,由例如支架76和/或例如框架(例如图4中未标识附图标记的、从四面向外界定轴承单元14的四块板)和/或例如遮盖装置94(图3)构成。在这个外壳或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具有径向轴承71的轴承座74、直线导轨70以及例如在有利实施方式下所采用的一个或多个动作器82。
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件72彼此间基本平行,并确定调节方向S(图4)。
通过轴承座74朝印刷位置的移动实现合压,所述轴承座74朝印刷位置的移动通过由至少一个动作器82施加在轴承座74上的力F而实现,特别是通过力控制动作器82或由力界定的动作器82而实现,借助动作器82可在合压的方向上在轴承座74上施加已确定的或可确定的力F(图4)。因此,在压印位置上对于油墨转移、进而印刷质量等具有决定意义的管线压力并非由调节行程确定,而是由力F与产生在滚筒06、07之间的管线压力FL之间的力平衡和由此产生的平衡确定。根据一种未单独进行图示的实施方式,滚筒06、07成对地彼此合靠,其方法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动作器82在轴承座74上施加相应设定的力F。
轴承单元14在其朝向印刷位置的一侧具有位置可变的构件79(例如止挡79),这个构件用于限定朝印刷位置方向的调节行程。止挡79位置可变的方式是:起到定位作用的止挡面83至少在一个区域内可沿调节方向S发生变化。因而可以通过有利的实施方式设置一个调节装置(可移动止挡79),借助于这个调节装置可对轴承座74靠近印刷位置的终端位置进行调节。起行程限制/调节作用的是,例如下文将要加以说明的楔传动装置。止挡79的定位原则上可手动进行,或可通过实施为动作器(84,见下)的调节机构84而实现。根据有利实施方式,此外还设置有图3和图4中未作图示的固定或夹紧构件,通过所述固定或夹紧构件可将止挡79固定在预期位置上。此外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弹性的元件81,例如弹簧件81,所述元件可在轴承座74上施加一个从止挡79出发的远离止挡平面83的力FR。也就是说,如果轴承座74不是以其它方式被制动,弹簧件81就会作用产生离压。轴承座74在至少一个动作器82,尤其是在通过力控制的动作器82的驱动下朝止挡79方向的移动可以实现合压,通过所述动作器82可以选择性地在轴承座74上朝滚筒连接方向施加一个确定的或可确定的力F,从而实现合压。如果这个力F大于弹簧件81的回复力FR,在采取相应的空间构成方案的情况下,滚筒06、07就会合靠到相邻滚筒06、07上和/或轴承座74就会合靠到止挡79上。
理想情况下所选定的施加力F、回复力FR和止挡79的位置使得处于合靠状态下的止挡79与轴承座74的止挡面之间不传递任何具有意义的力ΔF,从而得出(例如)|ΔF|<0.1*(F-FR),特别为|ΔF|<0.05*(F-FR),理想情况为|ΔF|≈0。在此情况下,滚筒06、07之间的合靠力主要于动作器82所施加的力。因此,压印位置上决定油墨转移和印刷质量的管线压力并非首先由调节行程确定,而是由力F和由此而产生的力平衡确定。与此匹配的力F的基本调节完成后,原则上可以拆下止挡79,或者拆下只有在基本调节过程中才起作用的相应的固定装置。
动作器82可实施为任意一种可以施加明确的力F的动作器82。最好将动作器82实施为可由压力介质控制的调节机构82,特别是实施为可由流体驱动的活塞82。就有可能发生的倾斜而言,有利的方案是设置多个,此处为两个,这样的动作器82。因为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流体优选使用液体,例如油或水。
可作为整体安装的轴承单元14具有两个用于合压的动作器82,这两个动作器可同时操作,在同一方向上作用,并借助其在轴承座74上的力作用点在垂直于滚筒轴的方向上彼此间隔设置。
为了能对此处实施为液压活塞82的动作器82进行操作,轴承单元14中设置有可控阀93。阀93例如实施为电子可控阀,可将液压活塞定位在无压力或至少压力水平较小的位置上,而另一位置上则存在能产生力F的压力P。此外,出于安全考虑,此处还设置有未标注的渗漏导管。
为避免过大的合/离行程,但同时防止材料带发生缠绕,可在轴承座74远离印刷位置的一侧设置行程限制装置,这个行程限制装置通过位置可变的通过力限制的止挡88而实现,止挡88设置为过载保护装置88,例如设置为弹簧件88,所述过载保护装置虽然在离压操作、即活塞82去负荷和/或内缩时,尽管用作将轴承座74定位在离压位置上的止挡88,但当材料带发生缠绕或出现其它过大的力时,行程限制装置会离开印刷位置,并释放较大的行程。因此,这个过载保护装置88的弹力应大于弹簧件81的力的总和。因此,进行合/离操作时只能设置一个极短的调节行程,例如1mm至3mm。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止挡79实施为可横向垂直于调节方向S移动的楔件79,其中,当楔件79移动时,发生作用的止挡面83的位置沿调节方向S发生变化。楔件79例如支承在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止挡96上。
此处实施为楔件79的止挡79可通过动作器84进行移动,例如可由压力介质控制的调节机构84,如同(双)活塞气缸中可用压力介质操作的活塞84,通过实施为(例如)活塞杆85的传动元件85进行驱动,或者可由电机通过实施为丝杠的传动元件85进行驱动。这个动作器84或者实施为可在两个方向上发生作用,或者如图4所示实施为进行抵抗复位弹簧86作用的单向动作器。出于上述原因(即止挡79基本上不受到力的作用),复位弹簧86的力的大小只需使楔件79克服重力或激振力保持在其正确的位置上即可。
止挡79原则上也可采用其它类型的实施方式(例如实施为相对于调节方向S可进行调节和可固定的滑枕),从而为轴承座74朝印刷位置方向的移动构成一个可在调节方向S上变化、且至少在调节过程中可进行固定的止挡面83。根据一种附图中未作图示的实施方式,止挡79通过驱动装置,例如可用压力介质操作的(双)活塞气缸或电机直接平行于调节方向S进行定位。
下面通过图6至图10对特别是用于旋转体05、06、07之一的驱动,尤其是用于滚筒05、06、07,即用于柔版印刷机的卫星式滚筒05、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的驱动电机121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驱动电机121可以特别是角位置控制电机121,优选是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驱动电机121。
图6显示的是通过具有转子(动子)266的驱动电机121而实现的驱动装置实施方式,驱动电机121构成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电机121。同步电机121例如构成为可以削弱磁场的同步电机121。同步电机121的磁场削弱比最高设置为1∶10。同步电机121具有(例如)六个极和电励磁装置。
构成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电机121的电机121优选具有永磁体励磁装置,即其构成为由永磁体励磁的电机。同步电机121的转子266或动子266具有由永磁体267构成的极。转子266具有,例如,100Nm至200Nm范围内的永久静转矩。同步电机121的最大转矩最好在600Nm至800Nm范围内,特别是约为700Nm。永磁体267优选具有稀土材料。
构成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电机121的电机121具有例如在500U/min至600U/min范围内的理论空载转速。
构成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电机121的电机121预接有例如用于调节转速的变频器。
构成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电机121的电机121上优选设置有旋转角传感器274。
构成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电机121的电机121上最好设置有冷却装置,特别是所述冷却装置具有风机叶轮或液态冷却介质循环回路。
构成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电机121的电机121上可附加设置制动装置。所述电机121也可在发电机工作方式下用作制动装置。
旋转角传感器274的旋转轴可与电机121的转子266的旋转轴同轴设置。
定子269具有通过电能来激发磁场的绕组268。
图7显示的是具有轴承单元14的辊或滚筒06、07,特别是印版滚筒06或网纹辊07,的驱动装置的构成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具有构成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电机121的驱动电机,即具有构成在转子266上的永磁体部分。此处的定子269例如直接固定在轴承单元14的活动部件,例如可移动的轴承座74上,并与之一起移动。可设置导轨271来支承此处的永磁同步电机121,电机121可在导轨271上滑动。
根据一种有益的变化下的实施方案,驱动电机121就其旋转驱动功能而言构成为外转子电机,特别是其位于外部的转子266上同样设置有永磁体267(图8)。这样转子266例如与滚筒06、07的壳体相连或由滚筒06、07的壳体构成。定子269的绕组268例如通过电线272供电。旋转角传感器274原则上可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在滚筒06、07的另一端面上与滚筒06、07和/或转子266抗扭转地相连,并且,例如具有用于控制驱动的信号线276。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角传感器274与转子266相连。定子269和转子266通过轴承277(此处为径向轴承277)彼此支承。借此可省去图3所示的轴承座74中的径向轴承。定子269与轴承座74抗扭转地相连,并可与轴承座74一起进行直线移动。
图9所示为一种有益的变化实施方式,其中特别是当滚筒06构成为印版滚筒06时,还需通过驱动电机121实现轴向移动。为此,转子266具有一个以其它方式设置的永磁体278的部分。此处的永磁体278的磁极例如在轴向上发生交替。而为旋转驱动而设置的永磁体267部分中的磁极则例如在圆周方向上发生交替(另见图8)。与用于轴向移动而设置的永磁体278部分相对设置有不同于绕组268的绕组279,所述绕组279可通过其专用的信号线281由印刷机控制装置以横向套准调节为目的对其进行控制。轴承277在此例如构成为可实现轴向相对移动的滚子轴承277。
图10所示为一种有益的变化实施方式,其中滚筒06、07在其壳面区域或其壳面稍下方区域内具有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的永磁体267。具有绕组268的定子269与支架固定在一起地设置在滚筒06、07(或辊)的外部,但位于两个侧机架12、11的内部。具有绕组268的定子269可覆盖滚筒06、07的整个圆周,或者只是在一定角度范围(见图10下部)内沿滚筒06、07的圆周延伸。永磁体267也可设置在滚筒06、07的辊颈63、64或端面锥形部分上。
图11所示为具有直线支承装置15的印版滚筒06的侧面示意图,前文已联系图3至图5对直线支承装置15的基本结构进行过说明。此处构成为止挡楔79的止挡79与伺服电机33相连,可通过与伺服电机33相互配合的传感器32(例如电位器32)对止挡楔79的位置进行监测和控制。
现在再次联系图2进行说明。每个印版滚筒06、网纹辊07和室式刮刀08均配置有前文所述类型的各自的直线支承装置15,至少卫星式滚筒05、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均配置有前文所述类型的驱动电机121。
每个印版滚筒06均可通过其直线支承装置15可精细调节地合靠到所配属的卫星式滚筒05上,每个网纹辊07均可通过其直线支承装置15可精细调节地合靠到所配属的印版滚筒06上,每个室式刮刀08均可通过其直线支承装置15优选以压力调节的方式合靠到其所配属的网纹辊07上。
印版滚筒06在各卫星式滚筒05的圆周上的设置方式使得印版滚筒06与卫星式滚筒05所构成的每个接触线之间均存在相同的距离,换言之就是,印版滚筒06等距地分布在卫星式滚筒05的圆周上。
如图1中的实施例所示,印版滚筒06相对于各卫星式滚筒05的设置方式使得每两个印版滚筒06均沿直径相对设置;换言之,卫星式滚筒05的旋转轴和配属于所述卫星式滚筒05的两个印版滚筒06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网纹辊07相对于印版滚筒06的设置方式使得网纹辊07的旋转轴、与之配合的印版滚筒06的旋转轴和所配合的卫星式滚筒05的旋转轴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就可以实现,在将印版滚筒06合靠到卫星式滚筒05上时,网纹辊07可在所选定的滚筒05、06的位置基础上以与印版滚筒06相同的进给值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网纹辊07与印版滚筒06之间设定的预压应力保持不变。
此外,室式刮刀08支承在直线支承装置15上、并以压力调节方式连接在所配属的网纹辊07上,所述室式刮刀08与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连接,且其连接方式使得室式刮刀08在合压位置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随网纹辊07发生强制性位置变化。这种功能原则上也可通过控制技术而实现,但优选采用下文通过图12和图13加以说明的机械解决方案:
图12显示的是室式刮刀08与网纹辊07在合靠状态下的室式刮刀08的直线支承装置与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之间的机械连接的俯视图,而图13显示的则是室式刮刀08与网纹辊07在分离状态下的俯视图。网纹辊07通过其辊颈64支承在直线支承装置15(即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上,而滑座74自身又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直线导轨16上。室式刮刀08通过固定在其上面的横臂件17和支持件18固定在直线支承装置15,即该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上,而滑座74自身又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室式刮刀08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直线导轨16上。室式刮刀08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与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间距可变地连接在一起,可按下述方式进行结构上的实施:
一种动作器19,特别是为可用压力介质操作的、在本实施例中可包括力控制气缸活塞装置19的动作器,可在室式刮刀08或者室式刮刀08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与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之间发生作用。为此设有气缸21(可向其输送工作流体介质)与室式刮刀08或其滑座74相连,并且设有可在气缸21中移动的活塞22通过其活塞杆23与网纹辊07的滑座74相连。通过设置在气缸21中的复位弹簧24将室式刮刀08预张紧在其相离位置上(参见图13)。通过向气缸21内输送工作流体介质,可以预期的压力克服复位弹簧24的压力将室式刮刀08合靠到网纹辊07上(参见图12)。由于网纹辊07和室式刮刀08通过动作器19而相连,因此,室式刮刀08会强制性地随网纹辊07一起移动,而室式刮刀08与网纹辊07之间的合靠压力并不会发生变化。通过这种连接可保持室式刮刀08通过压力调节而实现的合压位置。
图14和图15以与图11相应的图示方式显示网纹辊07与室式刮刀08之间的连接,但图示方向垂直于图12和图13。在图15所示的示意图中,与网纹辊07相离的室式刮刀08偏离其操作位置,以备进行刀具更换。
需要指出的是,上文所述的网纹辊07与室式刮刀08之间的连接解决方案的原理与通过图21加以说明的原理一样,如同柔版印刷装置04一样,也可有利地应用于构成为的其它印刷装置04,或如同柔版印刷机一样,也可有利地应用于其它卷筒纸轮转印刷机,并且特别是并不局限于网纹辊07与室式刮刀08之间的连接。毋宁说也可采用相同的方式有利地实现其它构件07、08之间的连接,这一点特别针对下述情况而言,即:需要两个构件07、08同时进行移动或同步移动,或特别是需要在这些构件07、08之间保持通过压力调节而实现的合压。
下面对直线支承装置15的基准调节或零位调节进行说明。为能对直线支承装置15进行调节,优选印版滚筒06不载有印版27或载有具有被确定的厚度的印版27,例如具有被确定的厚度的柔性印版27。将直线轴承70的止挡楔79拉回,并且使直线轴承70例如以液压方式抵靠在适当的止挡上,例如压印滚筒05的壳面或校准圈或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止挡上。将止挡楔79设置在这个零位上,止挡楔79和/或其驱动装置(电机121)的位置被反馈给控制装置。从止挡楔79这个零位、也即印版滚筒06和/或网纹辊07的这个零位开始,止挡楔79再次被拉回预定的行程,从而确定在合靠时滚筒06和网纹辊07时的合压压力。
直线支承装置15的零位调节特别可按下述方式进行(另见图16至图18):
图16显示的是由卫星式滚筒05、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组成的滚筒组的示意图。印版滚筒06在其圆周上具有印版27,印版27包括支承材料28和印刷图形29。印版滚筒06的端面上安装有校准圈31。从图17和图18中可以看出,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均支承在前文所述类型的直线支承装置15上。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止挡楔79可在伺服电机33的驱动下进行移动,借助从属于伺服电机33的电位器32可对止挡楔79的位置进行监测。
为能将印版滚筒06合靠到卫星式滚筒05上,需先将印版滚筒06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止挡楔79拉出到直至伺服电机33上的电位器32达到最大值。随后借助液压活塞82(参见图4)将印版滚筒06朝卫星式滚筒05方向推移,直至设置在印版滚筒06的端面上的校准圈31紧贴在卫星式滚筒05的壳面上(图16和图17)。校准圈31所具有的外径使得校准圈微突出于印版27的支承材料28之外,但仍小于印刷图形29的表面所构成的直径。印版滚筒槽34应指向卫星式滚筒05的中心。无论印版滚筒配有还是不配有印版27,均能由此进行调节。
图17显示的即是这种情况。印版滚筒06的校准圈31贴靠在卫星式滚筒05的壳面上,印版滚筒槽34朝向卫星式滚筒05的中心。从图17中放大显示的详图中可以看出校准圈31相对于印版27的支承材料28和印刷图形29的结构。
下一步是在液压活塞82上施加最大压力Pmax后通过伺服电机33将止挡楔79插入间隙。止挡楔79的终端位置由伺服电机33的所升高的、直到最大的输入电流来指示。将伺服电机33断开,并将施加在液压活塞82上的压力调节成较低的压力p1。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压力Pmax所产生的贴靠力必须大于止挡楔79内缩时所产生的与伺服电机33的转矩相关的力Fn。压力p1所产生的贴靠力小于电机转矩在止挡楔79上所能产生的力,但这个贴靠力的大小仍能确保印版滚筒06在印刷过程中的稳定固定。
随后通过伺服电机33使止挡楔79朝间隙内部移动一个预定的行程x,使印版滚筒06与卫星式滚筒05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从而实现印刷所需的间隙度。在此情况下,印刷图形29通常就会以较小的预应力贴在纸上。止挡楔79的位置总是由伺服电机33上的电位器32指示。通过移动止挡楔79可实现与过程相关的间隙更改,其中,被施加压力的液压活塞82总是可靠地将直线轴承70的滑座74压紧在止挡楔79上。
下一步是在止挡楔79被完全拉出的情况下使网纹辊07朝印版滚筒06移动,直至设置在印版滚筒06的端面上的校准圈31紧贴在网纹辊07的壳面上。其中,印版滚筒槽34必须指向网纹辊的中心。下一步是在网纹辊07的直线轴承70的液压活塞82上施加最大压力Pmax后通过伺服电机33将止挡楔79插入间隙。止挡楔79的终端位置由伺服电机33的最大输入电流指示。将伺服电机33断开,并将施加在液压活塞82上的压力调节成较低的压力p1。随后通过伺服电机33使止挡楔79朝间隙内移动一个预定的行程y,使印版滚筒06与网纹辊07之间达到一定的分离程度,从而实现印刷所需的间隙度。
图18中的上部详图显示的是印刷所需的间隙度调节完毕后相对于卫星式滚筒05经过调节的印版滚筒06,下部详图显示的是网纹辊07与印版滚筒06的校准圈31之间的连接,其中,印版滚筒槽34朝向网纹辊07的轴。
现在再次联系图2进行说明。印刷完毕后与印刷好的纸带02相接触的第一导辊26所采取的设置方式使得刚印刷好的纸面并不与导辊26的表面相接触。为能对刚印刷好的纸带02进行烘干,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烘干装置25.1、25.2或烘干箱25.1、25.2。这些烘干箱25.1、25.2中的至少一个(在图2中至少是烘干箱25.2)所采取的设置方式使得烘干箱25.2的废热可对在其上方延伸的纸带02再次进行烘干。换言之就是,纸带02的输送方式为:纸带02在对在其下方延伸的纸带02进行烘干的烘干箱25.2的稍微上方延伸。这样,不仅可缩短烘干所需的行程和时间,还能对烘干箱25.2的能量很好地加以利用。
图19显示的是图2所示的卫星式印刷单元03的改良方案。采用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时,每个印刷装置04的室式刮刀08、网纹辊07和印版滚筒06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直线导轨16均彼此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在一水平线上,从而使印版滚筒06与网纹辊07之间的槽冲击不会对直线导轨16产生影响。这种设置方式的另一个优点是,一个印刷装置04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所有滑座74可设置在共用的直线导轨16上。
这种设置方式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将印版滚筒06合靠到卫星式滚筒05上时,根据滚筒05、06、07选定的相对位置网纹辊07可在以与印版滚筒06相同的进给值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网纹辊07与印版滚筒06之间设定的预压应力保持不变。
图20显示的是图19所示的卫星式印刷单元03的改良方案,其中,为改善印刷单元03在印版配置方面的可操作性,下部的两个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的直线导轨16竖直地设置。
将印版滚筒06合靠到卫星式滚筒05上时,网纹辊07可在滚筒05、06、07选定的相对位置基础上以与印版滚筒06相同的进给值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网纹辊07与印版滚筒06之间设定的预压应力保持不变。
与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室式刮刀08的直线支承装置15及其直线导轨16并不固定在印刷单元03的侧机架11和12上,而是固定在分立的支承件36上,所述支承件36可构成为弯板件36,并以通过力连接的方式与网纹辊07的滑座74相连,从而使室式刮刀08与网纹辊07之间的合压并不随网纹辊07的移动发生变化(参见图2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柔版印刷单元03,例如配有至少八个印版滚筒06的卫星式印刷单元03,其中,印版滚筒06之间可以成对地具有各不相同的直径和/或每两个印版滚筒06只配有一个共用网纹辊07。采用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时,卫星式印刷单元03配有八个印版滚筒06,其中,每两个印版滚筒06只配有一个网纹辊07,并且一对滚筒的两个印版滚筒06可具有不同直径,或者根据印刷操作目的具有相同直径,其中,可选择性地将网纹辊07配置给较大或较小的印版滚筒06。
通过采用此处所示的配置方案的印刷单元03,可生产切断长度可变的印刷品,而无需进行较大规模的改装工作。借此可大幅提升印刷机的经济效用。
图23所示为与图11中所示相应的滚筒07或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所述直线支承装置15具有两个止挡楔79。特别是这种直线支承装置15也适用于上文根据图22所说明的网纹辊07可在两个印版滚筒06之间移动的实施例。
据此,网纹辊07的合靠可选择性或交替地在其中一个和另一个止挡79之间进行。举例而言,通过下述方法可实现网纹辊07的中间位置,处于所述位置的网纹辊07不与两个印版滚筒06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接触,即:使其中一个止挡楔79完全缩入从属于其的间隙内,与此同时在位于相对侧的一个或多个液压活塞82(例如参见图4)上施加压力。
此处所述设置特别可以采用的方式为,液压活塞82的两侧均可与网纹辊07的直线轴承70的滑座74机械相连。液压元件的背面构成为斜面,并与相应的止挡楔79构成一个斜面。
除上文根据图22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外,通过下述如图24和图25所示的实施方式还能用其它方法印制切断长度可变的印刷品。
此处的每个印刷单元03均包括一个卫星式滚筒05和至少八个印版滚筒06,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正好八个印版滚筒06或正好八个柔版印刷装置04。每个印版滚筒06均配有一个网纹辊07,每个网纹辊07均配有一个室式刮刀08。每个印版滚筒06和每个网纹辊07均具有(此处未示出的)各自的驱动电机121。
此外,每个印版滚筒06均由一个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此处未作图示),并可精细调节地合靠到卫星式滚筒05上。同样地,每个网纹辊07均由一个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此处未作图示),并可精细调节地合靠到印版滚筒06上。此外,每个室式刮刀08均由一个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可通过压力调节的方式合靠到相应的网纹辊07上,并与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机械连接,且其连接方式使得室式刮刀08在合压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随网纹辊05发生强制性位置变化。与此相关的详细情况请参见上文联系其它实施例所进行的说明。
每个印刷装置04的网纹辊07的设置方式使得网纹辊07的旋转轴、印版滚筒06的旋转轴和卫星式滚筒05的旋转轴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将印版滚筒06合靠到卫星式滚筒05上时,网纹辊07可在滚筒05、06、07选定的相对位置基础上以与印版滚筒06相同的进给值进行同步移动,从而使网纹辊07与印版滚筒06之间的预压应力保持不变。
每个印版滚筒06均具有至少一个印刷区段27a、27b或27c、27d以及至少一个非印刷区段30,印刷区段和非印刷区段均沿印版滚筒06的圆周方向分布。特别是每个印版滚筒06均具有两个由印刷区段27a、27b或27c、27d确定的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印版27a、27b或27c、27d,非印刷区段30位于这些印版之间(图25)。
从印版滚筒06的圆周方向上看,印刷区段27a、27b或27c、27d或印版27a、27b或27c、27d优选分别具有相同的长度,且优选等距地分布在印版滚筒06的圆周上。
借助于具有上述配置的印刷单元03可通过变化的圆周来生产印刷品。其实现方法为:将需要印刷的印刷图形29分布在两个印版27a、27b或27c、27d的相同部分上,这两个印版27a、27b或27c、27d从属于不同的印版滚筒06.1和06.2,其中,印刷图形29的最大长度最大可相当于减去双倍页边空白宽度和用于印版滚筒06的减速及加速区后的印版滚筒06的圆周。
第一印版滚筒6.1的印版27a将第一分印刷图形37A印在卫星式滚筒05上输送的纸带02上。随后,第二印版滚筒6.2的印版27c将第二分印刷图形37C套印在纸带02上。同样地,第一印版滚筒6.1的印版27b将第一分印刷图形37B印在纸带02上,随后,印版27d将分图形37D印在纸带02上。印在纸带02上的分图形37A和37C以及分图形37B和37D分别构成一个切断长度。
为能补偿印版滚筒06的滚筒圆周与印刷长度之间的差值,优选可通过前文通过图6至图10所说明的驱动电机121或同步电机121用驱动技术使印版滚筒06减速后,再对其进行加速,使其重新达到印制转速。这个过程可使印版滚筒06再次到达相对于印刷品的适当角位置,并以印制速度(即走纸速度)进行印制。
其中在凸版印刷时使印刷区段27a、27b、27c、27d凸出、非印刷区段30凹入为有益。印版滚筒06的减速和加速过程发生在非印刷区段30经过卫星式滚筒05和网纹辊07的区域内。在采取网纹辊07、印版滚筒06和卫星式滚筒05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这种配置的情况下,最好是:印版滚筒06在加速过程中既不与纸带02也不与网纹辊07发生接触;在印刷过程中,当其中一个印版27正在实施印刷操作时,另一个印版27通过网纹辊07上墨。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网纹辊07和卫星式滚筒05的圆周速度相同,并保持“恒定”,只有印版滚筒06必须进行循环性的加速和减速。
此外还可以印制三种以及三种以上的具有较短切断长度的印刷品,其实现方法为:印版27a或印版27b包含一个完整的分图形和第二分图形的其中一半,印版27c或印版27d包含第二分图形的另一半和一个完整的第三分图形。
通过采用上文所述构成方式的印刷单元03还可在下述前提下印制切断长度可变的印刷品,即:最长的产品短于减去页边空白和一个区域后的半个滚筒圆周,所述区域所具有的尺寸使得印版滚筒06经加速后能再次到达相对于印刷品的适当角位置。
如上文所述,一方面通过图22、另一方面通过图24、25所示的实施方式可印制切断长度可变的印刷品,因而可显著提高针对所需印刷产品的可变性。印刷厂印制各种报纸类产品时往往需要至少一种不同于主要规格的其它附加规格。迄今为止所使用的需要改动印版滚筒圆周的附加规格极其繁琐。胶版印刷技术中的通用方案并不适用于柔版印刷。
上文所述的实现可变切断长度的方案对于用户经济上具有吸引力,即用第二种规格进行印刷,但不会产生使用相同规格情况下无法避免的废料。上述解决方案的一个有利结果就是可避免废料(纸和裁切装备)所带来的附加成本。采用这种解决方案可完全免去用于第二种规格的印刷机,此外还可对适用于两种规格的印刷机加以充分利用,从而优化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经济效用。
为使印刷切断长度能与连接在印刷单元03或印刷塔01后面的折页装置123的折页切断长度相匹配,最好将折页装置123的切断长度设置为可变,从而实现高效的印刷品生产。下面借助图26至图29对折页切断长度可变的折页装置123,可直接或间接连接在印刷单元03或印刷塔01后面,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6显示的是具有系统为7:7的可变折页装置123的实施方式。这种折页装置的构成方式也可从例如EP 0257390B1中获取。折页装置123在承印材料带02的入口处具有牵引辊对124,通过牵引辊对124将承印材料带02的静电装载。通过连接在后面的裁切辊对126,将承印材料带02按照预定的切断长度被裁切成单张纸。裁切辊126后面连接有可使这些单张纸加速的加速带127。随后,单张纸到达滚筒128,特别是收集滚筒128和/或折页刀滚筒128,并从此处被输送到可减震的砍刀式折页滚筒129上。其中,滚筒128具有两个多臂的可相对调整的配件组支架通过调整这两个电枢支架,可在折叠被裁切单张纸时改变切断长度。
为了对折页装置123的各个功能元件进行驱动,设置有相对于其它驱动装置可独立控制的电机131,特别是伺服电机131。借此可分别对折页装置123的滚筒部分和收纸装置进行驱动。滚筒128优选具有设置在配件组支架上的折页刀系统和固定系统,例如叼纸系统或穿孔针系统。
固定系统和折页刀滚筒128的折页刀之间的距离与印版滚筒06的直径的相关性可通过控制装置遥控调节。
图27所示为印刷机的折页装置12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折页装置123在系统为5:5构成为双倍三折,并配有两个横折收纸装置。这个折页装置123的入口处也设置有裁切辊对126。折页装置123的折页装置入口设计为,凸版印刷时与切断长度相关的规格匹配通过与印版滚筒06之间具有固定转速比的裁切辊对126而实现。进行裁切之前,这对裁切辊126可在特定转速情况下根据具体的圆周规格使或多或少的带长经过横切组。
图28和图29显示的均是裁切辊对126连同区段带127的起始部分,带127例如为用于将单张纸加速至折页滚筒速度的加速带127。其中,可将所述裁切辊对126的周期定为与印版滚筒06周期相同来进行同步驱动。作为替代或补充方案,可以将所述裁切辊对126与印版滚筒06转数之间的预定转数比对所述裁切辊对126进行驱动。这样,无论承印材料带02具有怎样的走带速度,借此均可以预定的速度对这对裁切辊126进行驱动,从而达到改变折页装置123的切断长度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益方面,卷筒纸轮转印刷机,例如柔版印刷机的网纹辊07配有抽吸装置。
设计室式刮刀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从网纹辊排空了的网穴进入封闭式室式刮刀的空气可再次从室式刮刀中逸出、或者被强制排走。进入室式刮刀的空气所构成的具有过压的气垫会使通过力调节方式合靠在网纹辊上的室式刮刀脱离网纹辊。在此情况下,网纹辊表面会形成一个很薄的墨膜,这层墨膜又会增大印刷品中的密度值。
例如通过泵将油墨输入室式刮刀,通过第二个泵(通常为气动隔膜泵)将油墨和进入室式刮刀的空气一并抽出,其中,抽出的油墨和空气的混合物的量是输入的油墨量的两倍。为避免出现负压,室式刮刀通过钻孔与其周围的空气相通。这种实施方式的缺点在于,网纹辊与印版接触后,从纸带上脱落的纸屑颗粒或其它的杂质成分会再次被带入室式刮刀,并与室式刮刀内的印刷油墨混合在一起,无法被抽吸系统强制排走。此外,油墨虽然通过与印版的接触离开了网纹辊的网穴,但其并未被输送到纸带上,而是重新被带回网纹辊的表面,并被室式刮刀的封闭刮刀刮落,最终滴落在封闭刮刀上,从而使刮刀系统受到污染。
因此,根据本发明对网纹辊07的表面在进入从属于网纹辊07的输墨装置08,例如室式刮刀08,进行抽吸。
这样就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此外,通过在网纹辊网穴与新油墨接触之前抽出网纹辊网穴中的空气,可改善网穴的新油墨填充,并避免将含有大量空气的脏油墨输送到印版27上。
抽吸装置优选实施为与室式刮刀08一起构成一个封闭系统,并使抽空了的网纹辊网穴不再与周围空气发生接触。
下面联系图30至图32对本发明的该方面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0所示的印刷单元03在本实施例中采取与图1或图2所示的印刷单元03相同的构成方式,因此,这方面请参见图1或图2的图示说明。在本例中本发明还附加设置了整体用附图标记38表示的抽吸装置38。
抽吸装置38包括一个在网纹辊07的整个轴向长度范围内延伸的罩式外壳39,室式刮刀08整合在外壳39中,外壳39沿与图31中用箭头表示的网纹辊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外壳39朝网纹辊07的圆柱形表面方向敞开,在轴向上通过密封性侧壁41(例如密封件41)与网纹辊07彼此密封。外壳39的侧壁41与室式刮刀08的侧面密封装置搭接,从而与室式刮刀08一起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外壳39中至少具有有一个抽吸孔42。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侧壁41上设置有单独的抽吸孔42,所述侧壁由一个优选沿轴向延伸的连接套管43界定,连接套管43用于连接此处未作图示的软管或管件,以便抽出外壳39中的空气和油墨混合物。抽出的混合物被输送到后面连接有过滤回路45(例如过滤装置45)的墨槽44中,提纯后的油墨将再次用于印刷过程。抽吸孔42优选与网纹辊07以轴平行对准。
参考符号表
01印刷塔
02承印材料带、纸带
03印刷单元、柔版印刷单元、卫星式印刷单元
04印刷装置、柔版印刷装置
05滚筒、压印滚筒、卫星式滚筒
06滚筒、印版滚筒
06.1第一印版滚筒
06.2第二印版滚筒
07滚筒、网纹辊、构件
08构件、上墨装置、室式刮刀
09-
10-
11侧机架
12侧机架
13-
14轴承单元
15直线支承装置
16直线导轨
17横臂件(08)
18支持件
19动作器、气缸活塞装置
20-
21气缸
22活塞
23活塞杆
24复位弹簧
25.1烘干装置、烘干箱
25.2烘干装置、烘干箱
26导辊
27印版、柔性印版
27a印刷区段,印版
27b印刷区段,印版
27c印刷区段,印版
27d印刷区段,印版
28支承材料(27)
29印刷图形(27)
30非印刷区段(06)
31校准圈(06)
32传感器、电位器
33伺服电机
34印版滚筒槽
35-
36支承件、板
37A分印刷图形
37B分印刷图形
37C分印刷图形
37D分印刷图形
38抽吸装置
39外壳
40-
41侧壁、密封件
42抽吸孔
43抽吸连接套管
44墨槽
45-
46过滤回路、过滤装置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辊颈(06)
64辊颈(07)
65滚动体
66夹紧装置
67-
68-
69遮盖装置
70直线导轨、直线轴承
71轴承、径向轴承、滚柱轴承
72轴承机构、轴承件、直线元件
72.1导引面
72.2导引面
73轴承机构、轴承件、直线元件
73.1导引面
73.2导引面
74轴承座、滑座
75连接件、夹紧件
76支架、支架板
77空隙
78轴、传动轴
79构件、止挡、楔件、止挡楔
80滚筒单元
81元件、弹性元件
82力控制动作器、调节机构、活塞、液压活塞
83止挡面
84调节机构、动作器、可用压力控制的活塞
85传动元件、活塞杆
86复位弹簧
87-
88止挡、过载保护装置、弹性元件
89安装辅助件、配合销
90-
91固定件、螺钉
92构件、夹紧螺钉
93可控阀
94遮盖装置
95-
96止挡
97至120-
121驱动电机、电机、同步电机、永磁电机
122-
123折页装置
124牵引滚对
125-
126裁切辊对
127带区段、加速带
128滚筒、收集滚筒、折页刀滚筒
129砍刀式折页滚筒
130-
131电机、伺服电机
132至147-
148离合器、多片离合器
149至265-
266动子,转子
267永磁体
268绕组
269定子
270-
271导轨
272电线
273-
274旋转角传感器
275-
276信号线
277轴承、径向轴承、滚子轴承
278永磁体
279绕组
280-
281信号线
a纸带最小变窄度
b最大纸带宽度
F力
L机器纵轴
P压力
S调节方向
E1平面
E2平面
Δ71轴承间隙
Claims (135)
1.一种柔版印刷机,其具有至少四个由各自的一个驱动电机(121)驱动的印版滚筒(06),其中,所述至少四个印版滚筒(06)在对承印材料带进行印刷时与一个共同的卫星式滚筒(05)直接相互配合,其中每个印版滚筒(06)均载有至少一个柔性印版(29),每个印版滚筒(06)的每个辊颈(63、64)均由至少一个设置在侧机架(11、12)上的直线轴承(70)支承,并可进行垂直于其旋转轴的移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121)的定子(267)可与所述直线轴承(70)或所述印版滚筒(06)一起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1)构成为永磁同步电机(121),每个印版滚筒(06)均配有用于改变位置的各自的液压调节机构,所述至少一个直线轴承(70)设置在轴承单元(14)中,所述轴承单元(14)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机架(11、12)的内壁上,每个印版滚筒(06)与其辊颈(63、64)并不穿过所述侧机架(11、12)。
2.一种柔版印刷机,其具有至少一个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其特征在于,每个印版滚筒(06)均具有各自的角位置控制电机(121)和至少一个柔性印版(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与其辊颈(63、64)并不穿过所述侧机架(1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与其辊颈(63、64)短于所述侧机架(11、12)的净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卫星式滚筒(05)和四个与所述卫星式滚筒(05)相互配合的印版滚筒(0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在轴向上具有相当于至少四个报纸页的印刷图形(29),所述印版滚筒(06)在轴向上具有至少四个柔性印版(2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在圆周方向上具有相当于两个报纸页的印刷图形(29)。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两个柔性印板(27)。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版印刷机的印刷单元(03)具有至少一个卫星式滚筒(05)和四个印版滚筒(06)。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版印刷机的印刷单元(03)具有一个卫星式滚筒(05)和至少四个印版滚筒(06)。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印刷单元(03)上下相叠设置,并构成一个印刷塔(0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印刷塔(01)并列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5、9或10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两个印版滚筒(06)和所述卫星式滚筒(05)的旋转轴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印版滚筒(06)均配置有网纹辊(07)。
15.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一个网纹辊(07)配有一个室式刮刀(08)或者每个网纹辊(07)分别配有一个室式刮刀(08)。
16.根据权利要求1、5、9或10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在所述卫星式滚筒(05)的圆周上的分布方式使得在所述印版滚筒(06)和所述卫星式滚筒(05)之间所形成的接触线围绕所述圆周等距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2、5、9或10和1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纹辊(07)的旋转轴、与之配合的印版滚筒(06)的旋转轴和相配合的卫星式滚筒(05)的旋转轴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2、5、9或10和1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卫星式滚筒(05)沿直径相对设置的两个印版滚筒(06)的旋转轴和各自所配置的网纹辊(07)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2、5、9或10和1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卫星式滚筒(05)并列设置的两个印版滚筒(06)的旋转轴和各自所配置的网纹辊(07)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两个印版滚筒(06)的旋转轴和各自所配置的网纹辊(07)的旋转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条直线水平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2、5或1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两个位于下方的印版滚筒(06)的网纹辊(07)设置在各自所配属的印版滚筒(06)的下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纹辊(07)设置在各自所配属的印版滚筒(06)的垂直下方。
2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版印刷机的印刷单元(03)中承印材料带(02)最后印刷的一面相对于连接在所述印刷单元(03)上的导辊(26)而言位于外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承印材料带(02)的输送方向,所述导辊(26)的前面和/或后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烘干装置(25.1、25.2)。
2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印材料带(02)的其中一段在所述烘干装置(25.1、25.2)中的至少一个烘干装置(25.2)的上方输送。
2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八个印版滚筒(06)与所述卫星式滚筒(05)相靠设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印版滚筒(06)配置有网纹辊(07)。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印版滚筒(06)分别配有一个网纹辊(07)。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印版滚筒(06)之间具有不同的直径。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印版滚筒(06)之间具有相同的直径。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纹辊(07)可交替地分别配属给所述两个印版滚筒(06)中的一个。
3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式滚筒(05)的直径为所述印版滚筒(06)的直径的整数倍,特别是三倍或2.5倍。
3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式滚筒(05)的圆周为用所述柔版印刷机制成的印刷品的切断长度的整数倍。
35.根据权利要求1、5、9或10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式滚筒(05)具有各自的角位置控制电机(121)。
3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或每个印版滚筒(06)均具有各自的角位置控制电机(121)。
37.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网纹辊(07)或每个网纹辊(07)均具有各自的角位置控制电机(121)。
3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的辊身的圆周为1100mm至1300mm。
3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的辊身的长度为1400mm至1800mm。
4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由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或者,每个印版滚筒(06)分别由一个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
41.根据权利要求1或40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可通过所述直线支承装置(15)合靠到相应的卫星式滚筒(05)上。
42.根据权利要求1、40或4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印版滚筒(06)均配有各自的直线支承装置(15)。
4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网纹辊(07)由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或者,每个网纹辊(7)分别由一个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纹辊(07)可通过所述直线支承装置(15)合靠到相应的印版滚筒(06)上。
45.根据权利要求15至4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室式刮刀(08)由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或者,每个室式刮刀(08)分别由一个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可通过所述直线支承装置(15)合靠到与之对应的网纹辊(07)上。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可以通过压力调节的方式合靠到所述网纹辊(07)上。
48.根据权利要求43或44以及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与所述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连接,且其连接方式使得所述室式刮刀(08)随所述网纹辊(07)发生位置变化。
49.根据权利要求47和48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与所述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连接,且其连接方式使得所述室式刮刀(08)通过压力调节而实现的合压保持不变。
50.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与所述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机械连接,并随所述网纹辊(07)发生强制性位置变化。
51.根据权利要求1、40至5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支承装置(15)包括直线导轨(16)和安装在所述直线导轨(16)上的滑座(74)。
52.根据权利要求48至5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和权利要求5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直线导轨(16)与所述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相连。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直线导轨(16)固定在支承件(36)上,所述支承件(36)自身固定在所述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上。
54.根据权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与所述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间距可变地连接在一起。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通过气缸活塞装置(19)与所述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的滑座(74)间距可变地连接在一起。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装置(19)的气缸(21)与其中一个滑座(74)相连,所述气缸活塞装置(19)的活塞(22)与另一个滑座(74)相连。
57.根据权利要求40、43和5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和所配置的网纹辊(07)的直线导轨(16)彼此平行。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和网纹辊(07)具有共同的直线导轨(16)。
59.根据权利要求40、43、45和5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的直线导轨(16)同所配置的网纹辊(07)以及室式刮刀(08)的直线导轨(16)彼此平行。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06)、网纹辊(07)和室式刮刀(08)具有共同的直线导轨(16)。
61.根据权利要求51至6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直线支承装置(15)具有至少一个共用直线导轨(16)。
62.根据权利要求40至61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直线支承装置(15)均配有至少一个各自的调节元件。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可用压力介质控制。
64.根据权利要求62或63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可用液压或气动方式控制。
65.根据权利要求40至6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支承装置(15)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轴承座(74),所述轴承座(74)具有径向轴承(71)。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74)可在调节方向(S)上沿直线轴承(70)移动。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轴承(70)设置在轴承单元(14)中。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14)并不穿过所述侧机架(11、12)。
69.根据权利要求67或68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14)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机架(11、12)的内壁上。
70.根据权利要求65或66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14)实施为整体安装式结构单元,所述整体安装式结构单元除所述径向轴承(71)外还包括两个相互配合且能实现所述轴承座(74)的相对移动的轴承件(72、73)。
71.根据权利要求66或70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轴承(70)的长度,特别是所述直线轴承(70)的在安装完毕状态下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机构(72)的长度从调节方向(S)上看小于所配属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直径。
72.根据权利要求70或7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安装式轴承单元(14)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合压位置的动作器(82)。
73.根据权利要求70至7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14)具有用于对至少朝印刷位置的调节方向(S)上的调节行程至少进行暂时性行程限制的构件(79)。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79)实施为相对于所述调节行程在调节方向(S)上位置可变的止挡(79),所述止挡在朝印刷位置的调节方向(S)上对所述调节行程进行限制。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可变止挡(79)和可移动轴承座(74)的有效面构成为相互配合的楔传动装置。
76.根据权利要求73至7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14)具有用于控制行程限制构件(79)的调节机构(84)。
77.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动作器(82)构成为可在所述轴承座(74)上施加所确定的力的动作器(82)。
78.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器(82)实施为可通过压力介质以所确定的压力控制的调节机构(82)。
79.根据权利要求70、73或7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安装式轴承单元(14)具有两个用于合压位置的动作器(82),所述动作器可同时操作,在同一方向上作用,并借助其在所述轴承座(74)上的力作用点在垂直于滚筒轴的方向上彼此间隔设置。
80.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14)构成为可从所述滚筒(06、07)的辊颈(63、64)上整体拆下的结构单元,所述动作器(82)设置在所述结构单元的外壳的内部。
81.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器(82)构成为可用压力介质控制的活塞(82)。
82.根据权利要求1、70或7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单元(14)具有两个特别构成为直线导轨(70)的直线轴承(70),所述直线轴承(70)分别具有两个可相互配合的轴承件(72、73)。
83.根据权利要求70、71或8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轴承(70)具有一个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件和一个特别与轴承座(74)相连的可移动轴承件(72、73),所述轴承件(72、73)均具有至少一个导引面(72.1、72.2;73.1、73.2)。
84.根据权利要求1、70、71、82或83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轴承(70)所采取的实施方式使得两个相互配合的轴承件(72和73)均具有至少两个导引面(72.1、72.2;73.1、73.2),所述导引面位于两个相对倾斜的平面(E1、E2)内。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同一个轴承机构(72、73)的两个导引面(72.1、72.2;73.1、73.2)相对呈V形倾斜。
86.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轴承机构(73、72)的两个导引面(73.1、73.2;72.1、72.2)采取与另一个相互配合的轴承机构(72、73)的导引面(72.1、72.2;73.1、73.2)形状互补的设置方式。
87.根据权利要求83至8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机构(72)的导引面(72.1、72.2)指向朝向所述辊颈(63)的半空间。
88.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机构(72)包括设置在其之间的轴承座(74)。
89.根据权利要求70或7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朝向离压侧的调节行程实施为可由止挡(88)限制行程,所述止挡(88)可在克服特定的力的负载的影响下发生位置变化。
90.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06、07)的旋转轴在所述两个直线轴承(70)之间延伸。
91.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71)设置在两个直线轴承(70)之间。
9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两个印版滚筒(06、06.1、06.2),每个印版滚筒(06、06.1、06.2)均具有至少一个印刷区段(27a、27b或27c、27d)和至少一个非印刷区段(30),所述印刷区段和非印刷区段沿所述印版滚筒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其中一个印版滚筒(06.1)的一个印刷区段(27a、27b)压印印刷图形(29)的第一部分,另一个印版滚筒(06.2)的一个印刷区段(27c、27d)压印印刷图形(29)的另一部分。
9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当印刷区段(27a、27b、27c、27d)与所述卫星式滚筒(05)相对时,可以对印版滚筒(06、06.1、06.2)以对应于所述卫星式滚筒(05)的旋转速度的印制速度进行驱动;当非印刷区段(30)与所述卫星式滚筒(05)相对时,可以对所述印版滚筒(06、06.1、06.2)以一个不同于所述印制速度的速度进行驱动。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于印制速度的速度小于所述印制速度。
95.根据权利要求92至9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印版滚筒(06、06.1、06.2)均具有至少两个分布在其圆周上的印版(27a、27b或27c、27d),所述印版确定所述印刷区段(27a、27b、27c、27d)。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印版(27a、27b或27c、27d)在圆周方向上具有相同长度。
97.根据权利要求95或96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印版(27a、27b或27c、27d)等距地分布在所述印版滚筒(06、06.1、06.2)的圆周上。
98.根据权利要求95至9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印版滚筒(06、06.1、06.2)正好具有两个分布在其圆周上的印版(27a、27b或27c、27d)。
99.根据权利要求92至9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八个印版滚筒(06、06.1、06.2)。
100.根据权利要求92至9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印版滚筒(06、06.1、06.2)均配置有网纹辊(07)。
101.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网纹辊(07)均配置有室式刮刀(08)。
102.根据权利要求92至101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印版滚筒(06、06.1、06.2)均设置一个直线支承装置(15)上。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印版滚筒(06、06.1、06.2)均可通过相应的直线支承装置(15)合靠到所述卫星式滚筒(05)上。
104.根据权利要求100至10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网纹辊(07)分别由一个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
105.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网纹辊(07)均可通过相应的直线支承装置(15)合靠到相应的印版滚筒(06、06.1、06.2)上。
106.根据权利要求101至10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室式刮刀(08)分别由一个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室式刮刀(08)均可通过相应的直线支承装置(15)合靠到与之对应的网纹辊(07)上。
108.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可以压力调节的方式合靠到相应的网纹辊(07)上。
109.根据权利要求101和104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式刮刀(08)与相应网纹辊(07)的直线支承装置(15)连接,且其连接方式使得所述室式刮刀(08)随所述网纹辊(07)发生直线变化。
110.根据权利要求92至10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网纹辊(07)的轴、与之配合的印版滚筒(06、06.1、06.2)以及所述卫星式滚筒(05)的轴分别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卫星式滚筒(05)、印版滚筒(06、06.1、06.2)、或网纹辊(07)的驱动电机(121)构成为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驱动电机(121)。
1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构成为可以削弱磁场的同步电机(121)。
113.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的磁场削弱比最高设置为1∶10。
1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1)具有六个极。
1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具有电励磁装置。
1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具有永磁励磁装置。
117.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1)的转子(266)或动子(266)具有多个由永磁体构成的极。
1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的转子(266)或动子(266)具有多个由永磁体构成的极。
119.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具有100Nm至200Nm范围内的永久静转矩。
120.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1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具有600Nm至800Nm范围内、特别是约为700Nm的最大转矩。
121.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2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具有500U/min至600U/min范围内的理论空载转速。
12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21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的预接有用于调节转速的变频器。
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2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上设置有旋转角传感器(274)。
124.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2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上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特别是具有风机叶轮或具有液态冷却介质回路。
125.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2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1)上设置有制动装置。
126.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2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1)可在发电机工作方式下用作制动装置。
127.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角传感器(274)的旋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121)的转子(266)的旋转轴或与需要驱动的旋转体的旋转轴同轴设置。
12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由直线支承装置(15)支承,并可进行直线移动。
1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6)连同设置在其圆周范围内的永磁体(267)一起采取可预装配的构成方式。
130.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绕组(268)的定子(269)设置在所述印版滚筒(06)的内部。
131.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绕组(268)的定子(269)设置在所述印版滚筒(06)的外部。
13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1)从用于引导虚拟导向轴的信号线(226)获得有关标定角位置和/或角速度和/或导向轴位置的信号。
133.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至13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267)具有稀土材料。
134.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的转子与所述印版滚筒(06)的旋转轴同轴设置。
135.根据权利要求1或11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121)的转子与所述印版滚筒(06)直驱相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5028424.8 | 2005-06-17 | ||
DE102005028424 | 2005-06-17 | ||
DE102005032120.8 | 2005-07-07 | ||
DE102005039074.9 | 2005-08-18 | ||
DE102006003013.3 | 2006-01-2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58031A true CN101258031A (zh) | 2008-09-03 |
Family
ID=39892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16112XA Pending CN101258031A (zh) | 2005-06-17 | 2006-06-08 | 柔版印刷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58031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6108B (zh) * | 2008-12-19 | 2014-03-19 |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 印刷机的轴承系统和印刷机 |
CN103963452A (zh) * | 2014-05-08 | 2014-08-06 | 谢娟 | 一种墨辊张力调节机构 |
CN104023982A (zh) * | 2011-10-25 | 2014-09-03 | 尤尼皮克塞尔显示器有限公司 | 使用柔性版印刷辊构造的柔性版印刷 |
CN104708893A (zh) * | 2013-12-12 | 2015-06-17 | 胡珊 | 用于无纺布或布料性质的带状承印物的胶印印刷设备 |
CN105196697A (zh) * | 2014-06-17 | 2015-12-30 | 特酷胶辊股份有限公司 | 活塞弹簧型分割辊 |
CN108206653A (zh) * | 2016-12-19 | 2018-06-26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2006
- 2006-06-08 CN CNA200680016112XA patent/CN10125803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6108B (zh) * | 2008-12-19 | 2014-03-19 |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 印刷机的轴承系统和印刷机 |
CN104023982A (zh) * | 2011-10-25 | 2014-09-03 | 尤尼皮克塞尔显示器有限公司 | 使用柔性版印刷辊构造的柔性版印刷 |
CN104023982B (zh) * | 2011-10-25 | 2015-07-08 | 尤尼皮克塞尔显示器有限公司 | 使用柔性版印刷辊构造的柔性版印刷 |
CN104708893A (zh) * | 2013-12-12 | 2015-06-17 | 胡珊 | 用于无纺布或布料性质的带状承印物的胶印印刷设备 |
CN103963452A (zh) * | 2014-05-08 | 2014-08-06 | 谢娟 | 一种墨辊张力调节机构 |
CN103963452B (zh) * | 2014-05-08 | 2016-06-22 | 周玉翔 | 一种墨辊张力调节机构 |
CN105196697A (zh) * | 2014-06-17 | 2015-12-30 | 特酷胶辊股份有限公司 | 活塞弹簧型分割辊 |
CN105196697B (zh) * | 2014-06-17 | 2019-01-22 | 特酷胶辊股份有限公司 | 活塞弹簧型分割辊 |
CN108206653A (zh) * | 2016-12-19 | 2018-06-26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9388C (zh) | 印刷单元和卷筒纸轮转印刷机 | |
US20090078134A1 (en) | Flexographic Printing Press | |
US7707935B2 (en) | Printing group including cylinders supported for movement | |
CN101258031A (zh) | 柔版印刷机 | |
CN101378904B (zh) | 印刷机具有端侧轴颈的旋转滚筒 | |
US8069785B2 (en) | Printing groups of a printing press | |
RU2129961C1 (ru) | Печатный узел ролевой ротационной печатной машины для многокрасочной печати | |
US5778779A (en) | Printing unit and register mechanism for mounting a printing sleeve | |
CN1099960C (zh) | 印刷机滚筒驱动机构 | |
US7752964B2 (en) | Printing unit on a web-fed rotary printing press | |
GB2302312A (en) | Direct drive for printing machines | |
JP2004504189A (ja) |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の印刷ユニット | |
CN102026812B (zh) |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 |
US7044054B2 (en) | Printing group of an offset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 |
DE102006003005B3 (de) | Flexodruckmaschine | |
US7484458B2 (en) | Printing group including cylinders supported for movement | |
US7377216B2 (en) | Printing machine having fixed paper cylinder | |
US20040099164A1 (en) | Magnetic tucker bar for a printing press | |
DE102005048974B4 (de) | Flexodruckmaschine | |
DE102006003006A1 (de) |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Druck-An-Stellung | |
DE102006003007B4 (de) | Flexodruckmaschine | |
CN102883981A (zh) | 具有第一折页夹辊和至少两个在第一折页夹辊的轴向上错开设置的并且分别可朝第一折页夹辊合压的夹圈或第二折页夹辊段的折页夹辊结构 | |
RU2291784C2 (ru) | Печатная секция и рулонно-ротационная печатная машина | |
DE102005048918A1 (de) | Roll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und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Druckplatten für eine Roll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