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4235A - 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4235A
CN101254235A CNA2008100643161A CN200810064316A CN101254235A CN 101254235 A CN101254235 A CN 101254235A CN A2008100643161 A CNA2008100643161 A CN A2008100643161A CN 200810064316 A CN200810064316 A CN 200810064316A CN 101254235 A CN101254235 A CN 101254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eriodontal
treatment
extractum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643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4235B (zh
Inventor
林江
宋玉琦
马巍
王晓春
姜云涛
汪婷婷
栾秀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0643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54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54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4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4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4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现有治疗牙周疾病的缓释药物存在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并且没有止血、止痛及组织再生的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由三七、丹参、骨碎补、当归、金银花、甘草、鹿角胶、白虫蜡、固体石蜡、液体石蜡和水制成的。本发明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制备三七清膏;二、制备五味清膏;三、清膏合并,加入鹿角胶、白虫蜡、固体石蜡、液体石蜡和水;即得到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本发明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不含抗生素,无耐药性,能够促进组织的再生。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周疾病的治疗通常都采用药物治疗。近年来,局部缓释药物的研制和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牙周疾病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牙周疾病的缓释剂都以抗生素为主要成分,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并且现有治疗牙周疾病的缓释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只是单一的抗生物或抗炎作用,对于止血、止痛以及组织的再生没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治疗牙周疾病的缓释药物存在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并且没有止血、止痛及组织再生的效果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是按照重量份由9~18份的三七、20~30份的丹参、10~20份的骨碎补、15~24份的当归、20~30份的金银花、10~15份的甘草、6~10份的鹿角胶、5~15份的白虫蜡、5~10份的固体石蜡和50~100份的液体石蜡制成的。
本发明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按重量份取9~18份的三七,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用水煎煮1~1.5小时,滤出药渣并将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三七清膏;二、按重量份取丹参20~30份、骨碎补10~20份、当归15~24份、金银花20~30份和甘草10~15份,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用水煎煮1~1.5小时,滤出药渣并将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4的粗制清膏,在搅拌下加入无水乙醇至乙醇的体积浓度达到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渣用20~50份、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再减压蒸馏至相对密度为1.26~1.28的五味清膏;三、将步骤一制得的三七清膏和步骤二制得的五味清膏合并,再加入6~10份的鹿角胶,在60~80℃的条件下以60~12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8min,再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的浸膏,加入5~15份的白虫蜡、5~10份的固体石蜡和50~100份的液体石蜡,再加水调节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0~1.22;即得到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
本发明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中的相对密度是指在80℃下清膏或浸膏相对于水的密度。
本发明中药鹿角胶的药理作用为:a、鹿角胶中含有丰富的胶质、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镁及氮化物等,并含14种氨基酸,这些成分均为骨质愈合所需的中药营养成分;b、对组织细胞的再生过程,呈现增强作用;c、对长期不易愈合和新生不良的溃疡、伤口,能增强再生过程,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影响氮素碳水化物代谢。
丹参的药理作用为:a、活血化瘀,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如加快骨折和皮肤创伤的愈合都可能与他的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有关,使局部血流供应增多并营养增加;b、丹参对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丹参可减轻牙周组织在矫正中的损伤,包括缺氧性损伤与炎症性损伤,另一方面,丹参可以提高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包括清除变性坏死组织的能力和形成新生牙周组织的功能,从而促进了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c、丹参注射液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样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进成骨细胞样细胞提前出现伪足伸缩运动和胞外吐作用;成骨细胞样细胞经发育后能分泌直径约为3μm的小光状颗粒。
三七的药理作用为:a、三七对血液凝固过程具有双向作用,即它既具备促凝和抗凝的两重功效;b、三七人参二醇甙(Rb1)能显著对抗由巴豆油、交叉菜胶、冰醋酸引起的炎症;c、三七中含有皂甙成分,与人参所含的皂甙类似,可以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力。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为:a、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的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b、金银花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有人认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主要的抗菌有效成分;c、金银花对多种病毒的抑制作用;d、金银花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脚肿;e、金银花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当归的药理作用为:a、当归对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b、当归对局部组织有止血和加强末梢循环作用。
骨碎补的药理作用为:骨碎补补肾壮骨,活血止痛。
甘草的药理作用为:调和诸药。
本发明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在止血、止痛的同时,能够促进组织的再生,局部上药便于使用,能够缓慢释放药物成分从而延长疗效,并且不含抗生素,无耐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是按照重量份由9~18份的三七、20~30份的丹参、10~20份的骨碎补、15~24份的当归、20~30份的金银花、10~15份的甘草、6~10份的鹿角胶、5~15份的白虫蜡、5~10份的固体石蜡和50~100份的液体石蜡制成的。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是按照重量份由12~15份的三七、22~28份的丹参、12~18份的骨碎补、18~21份的当归、22~28份的金银花、12~13份的甘草、7~9份的鹿角胶、7~13份的白虫蜡、7~8份的固体石蜡和65~85份的液体石蜡制成的。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是按照重量份由13.5份的三七、25份的丹参、15份的骨碎补、19.5份的当归、25份的金银花、12.5份的甘草、8.5份的鹿角胶、10份的白虫蜡、7.5份的固体石蜡和75份的液体石蜡制成的。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按重量份取9~18份的三七,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10~16份的水煎煮1~1.5小时,滤出药渣并将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三七清膏;二、按重量份取丹参20~30份、骨碎补10~20份、当归15~24份、金银花20~30份和甘草10~15份,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30~40份的水煎煮1~1.5小时,滤出药渣并将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4的粗制清膏,在搅拌下加入无水乙醇至乙醇的体积浓度达到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渣用20~50份、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再减压蒸馏至相对密度为1.26~1.28的五味清膏;三、将步骤一制得的三七清膏和步骤二制得的五味清膏合并,再加入6~10份的鹿角胶,在60~80℃的条件下以60~120r/min的搅拌速度搅5~8min,再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的浸膏,加入5~15份的白虫蜡、5~10份的固体石蜡和50~100份的液体石蜡,再加水调节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0~1.22;即得到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
本实施方式中的相对密度是指在80℃下清膏或浸膏相对于水的密度。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按重量份取12~15份的三七,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12~14份的水煎煮1~1.5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按重量份取13.5份的三七,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13份的水煎煮1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按重量份取丹参23~27份、骨碎补12~18份、当归18~21份、金银花23~27份和甘草11~14份,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32~38份的水煎煮1~1.5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按重量份取丹参25份、骨碎补15份、当归20份、金银花25份和甘草12.5份,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35份的水煎煮1小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减压蒸馏至相对密度为1.22的粗制清膏。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滤渣用30~40份、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滤渣用35份、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减压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7的五味清膏。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加入7~9份的鹿角胶,在65~75℃的条件下以80~1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8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加入8份的鹿角胶,在70℃的条件下以9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8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的浸膏。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加入8~12份的白虫蜡、6~9份的固体石蜡和60~90份的液体石蜡,再加水调节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05~1.215。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加入10份的白虫蜡、7.5份的固体石蜡和75份的液体石蜡,再加水调节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1。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在40~6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无水乙醇。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九:本实施方式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按重量份取15份的三七,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12份的水煎煮1小时,滤出药渣并将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三七清膏;二、按重量份取丹参25份、骨碎补15份、当归18份、金银花25份和甘草12份,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35份的水煎煮1小时,滤出药渣并将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的粗制清膏,在6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无水乙醇至乙醇的体积浓度达到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渣用32份、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再减压蒸馏至相对密度为1.27的五味清膏;三、将步骤一制得的三七清膏和步骤二制得的五味清膏合并,再加入8份的鹿角胶,在70℃的条件下以1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min,再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的浸膏,加入10份的白虫蜡、8份的固体石蜡和70份的液体石蜡,再加水调节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1;即得到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
本实施方式中的相对密度是指在80℃下清膏或浸膏相对于水的密度。
将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进行如下临床实验:
1、实验过程
1.1病例选择
选取牙周病患牙60个,入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3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2)两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3)口腔内左右两侧至少有一个病情相似的患牙;(4)牙周袋深度≥4mm,牙龈指数≥2;(5)无全身系统性疾病,非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1.2实验分组
采用同一口腔内病情相同牙齿的自身对照设计,按随机数字表将口腔内左右两侧共60个患牙配对分组,随机分为实验组30个和对照组30个。实验组用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按照0.1mL~0.5mL/牙的剂量进行局部牙周袋内上药,每周更换一次,对照组不放任何药物。
1.3实验方法
每位患者于基线前两周完成全口龈上洁治和非入选牙的刮治治疗,并接受口腔卫生指导,于基线时进行临床检查记录以下各项指标。
①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Silness &
Figure A20081006431600091
1964)
②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Mühlemann1971)
③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以mm为单位)
④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
⑤牙齿松动度(MD)
入选牙在基线检查完成之后进行根面平整,3%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牙周袋。
将实验组患者的侧患牙隔湿,吹干,于牙周袋内注满本实施方式的固齿缓释剂,每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的患者则不给予药物。在基线、一周、两周、三周、四周进行临床检查。治疗期间牙周不作洁刮治,禁止全身应用抗生素。
2结果
2.130例患者均完成本研究,无一失访。基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患牙各项临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实验组及对照组用药后各临床指标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用药后1周、2周、3周、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实验组,PLI、SBI只在3周、4周有显著性变化(P<0.05),PD、AL各阶段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MD只在1周、4周有显著性变化(P<0.05);而对照组PD、AL只在1周、4周有显著性变化(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表1说明实验组及对照组用药后各临床指标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性改善,说明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能够有效的改善牙龈炎症,改善牙龈的出血状态,减少牙周袋深度,改善牙龈附着水平和松动度,通过表1中的AL的数据的变小能够看出牙周组织发生了再生,另外实验组的患者不适感比对照组的患者要小得多,说明本实施方式制备的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有好的止痛效果。
表1

Claims (10)

1、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其特征在于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是按照重量份由9~18份的三七、20~30份的丹参、10~20份的骨碎补、15~24份的当归、20~30份的金银花、10~15份的甘草、6~10份的鹿角胶、5~15份的白虫蜡、5~10份的固体石蜡和50~100份的液体石蜡制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其特征在于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是按照重量份由13.5份的三七、25份的丹参、15份的骨碎补、19.5份的当归、25份的金银花、12.5份的甘草、8.5份的鹿角胶、10份的白虫蜡、7.5份的固体石蜡和75份的液体石蜡制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按重量份取9~18份的三七,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10~16份的水煎煮1~1.5小时,滤出药渣并将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三七清膏;二、按重量份取丹参20~30份、骨碎补10~20份、当归15~24份、金银花20~30份和甘草10~15份,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30~40份的水煎煮1~1.5小时,滤出药渣并将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4的粗制清膏,在搅拌下加入无水乙醇至乙醇的体积浓度达到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渣用20~50份、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再减压蒸馏至相对密度为1.26~1.28的五味清膏;三、将步骤一制得的三七清膏和步骤二制得的五味清膏合并,再加入6~10份的鹿角胶,在60~80℃的条件下以60~12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8min,再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的浸膏,加入5~15份的白虫蜡、5~10份的固体石蜡和50~100份的液体石蜡,再加水调节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0~1.22;即得到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按重量份取12~15份的三七,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12~14份的水煎煮1~1.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按重量份取丹参23~27份、骨碎补12~18份、当归18~21份、金银花23~27份和甘草11~14份,进行两次加水煎煮,每次加入32~38份的水煎煮1~1.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滤渣用35份、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加入7~9份的鹿角胶,在65~75℃的条件下以80~1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8mi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加入8~12份的白虫蜡、6~9份的固体石蜡和60~90份的液体石蜡,再加水调节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05~1.215。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加入10份的白虫蜡、7.5份的固体石蜡和75份的液体石蜡,再加水调节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1。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40~6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无水乙醇。
CN2008100643161A 2008-04-16 2008-04-16 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254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43161A CN101254235B (zh) 2008-04-16 2008-04-16 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43161A CN101254235B (zh) 2008-04-16 2008-04-16 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4235A true CN101254235A (zh) 2008-09-03
CN101254235B CN101254235B (zh) 2011-04-13

Family

ID=39889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643161A Active CN101254235B (zh) 2008-04-16 2008-04-16 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423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4871B (zh) * 2009-09-09 2012-03-21 韩易廷 一种治疗牙疼的蜂胶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8068A (zh) * 2015-09-27 2015-12-16 南京晶云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牙龈炎或牙周炎的药物制剂
CN105535231A (zh) * 2016-02-22 2016-05-04 岑溪市永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配方
CN107412499A (zh) * 2017-08-21 2017-12-01 王修阳 一种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4871B (zh) * 2009-09-09 2012-03-21 韩易廷 一种治疗牙疼的蜂胶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8068A (zh) * 2015-09-27 2015-12-16 南京晶云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牙龈炎或牙周炎的药物制剂
CN105535231A (zh) * 2016-02-22 2016-05-04 岑溪市永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配方
CN107412499A (zh) * 2017-08-21 2017-12-01 王修阳 一种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4235B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7847B (zh) 一种有效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白酒制剂
CN102139030B (zh) 一种治疗牙龈炎的口腔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4939A (zh) 预防口腔疾病和保健功效的中草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181419B (zh) 一种治疗单纯性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1254235B (zh) 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浸膏的制备方法
CN109481527B (zh) 一种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53539B (zh) 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
CN101085100A (zh) 一种内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954866A (zh) 治疗牙齿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7773A (zh) 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309706A (zh) 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
CN102228638B (zh)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制剂
CN1036699A (zh) “皮肤灵”药水配制方法
CN104814907A (zh) 治疗牙龈出血的牙膏
CN102552086B (zh) 一种固齿祛疼漱口液
CN1273109C (zh) 药物固齿牙膏
CN103933274A (zh) 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
CN1075382C (zh) 口腔药冰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5695B (zh) 治疗牙痛的中药外涂药
CN104740182A (zh) 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215829C (zh) 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牙膏
Liu et 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
CN103623196A (zh)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470275A (zh) 天虫双花药酒制作工艺
CN104958376A (zh) 一种用于防治牙周病的中药复方漱口水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Bi Liangjia

Inventor after: Lin Jiang

Inventor after: Song Yuqi

Inventor after: Ma Wei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chun

Inventor after: Jiang Yuntao

Inventor after: Wang Tingting

Inventor after: Luan Xiuling

Inventor before: Lin Jiang

Inventor before: Song Yuqi

Inventor before: Ma 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chun

Inventor before: Jiang Yuntao

Inventor before: Wang Tingting

Inventor before: Luan Xiul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N JIANG SONG YUQI MA WEI WANG XIAOCHUN JIANG YUNTAO WANG TINGTING LUAN XIULING TO: BI LIANGJIA LIN JIANG SONG YUQI MA WEI WANG XIAOCHUN JIANG YUNTAO WANG TINGTING LUAN XIUL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