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1690A - 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1690A
CN101251690A CNA2008100904087A CN200810090408A CN101251690A CN 101251690 A CN101251690 A CN 101251690A CN A2008100904087 A CNA2008100904087 A CN A2008100904087A CN 200810090408 A CN200810090408 A CN 200810090408A CN 101251690 A CN101251690 A CN 101251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ojection
display panels
spacer structure
l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04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德镇
简廷宪
廖家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0904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516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51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1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应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起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放置时,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起与第二基板的第二凸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二凸起中。本发明还提高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电子设备。本发明能够改善液晶显示面板擦试残影(Push Mura)现象引起的图像显示缺陷。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双折射特性来显示图象的装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两个透明绝缘基板的表面彼此相对设置,并在所述的两基板相对表面形成有电极,在基板之间具有液晶材料。通过向所述基板表面的电极施加电压,产生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从而控制透过液晶材料光的强度,获得期望显示的图象。上述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作为开关元件,以控制施加于所述电极的电压,因此亦称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
图1为现有的一种液晶面板的结构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包括上基板50和下基板70,它们之间通过框胶(图未示)粘结在一起,其间具有预定的空间。在其预定的空间内注入有液晶层60。在下基板70的透明玻璃基板1(或称为第一基板1)上设置有多条扫描线12和多条数据线11。多条扫描线12沿某一个方向以预定距离排列,多条数据线11沿与扫描线12垂直的方向布置,从而限定了像素区(像素)75。在第一基板1表面的像素区75上形成有像素电极74。在第一基板1的各条扫描线12和各条数据线11的交叉处具有薄膜晶体管Q(TFT)。通过扫描线12施加的扫描信号选择性的打开与某像素75相应的TFT,从而向该像素的像素电极74施加数据线11的数据信号。
在上基板50的透明玻璃基板2(或称为第二基板2)上形成有用于阻挡像素区75透光的黑色矩阵层(black matrix layer)25,也叫黑底层。在对应于像素区的区域的上基板50朝向下基板70的表面形成有用于表现颜色的红(R)、绿(G)、蓝色(B)滤色器层53。在滤色器层53上形成有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图象的公共电极层54。
为了形成液晶面板的上下基板之间所需的间隔(cell gap),故在第二基板上设置支撑物,该支撑物称为间隔物(spacer),间隔物通常为光敏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等,形状可以为球形、柱形或梯形,通过光刻工艺形成。且间隔物通常位于数据线和扫描线上方,不影响显示图象,仅提供空间,以防止上下基板接触。
图2为说明间隔物位置的液晶面板局部(一个像素区域)的俯视图。请参考图2,第二基板2上的黑色矩阵层25对应第一基板1上的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以及包括有源层13、源极14和漏极15的薄膜晶体管。漏极15通过接触孔16连接到像素电极10。间隔物30位于扫描线12上方,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扫描线12形成于第一基板1表面,在第一基板1和扫描线12表面依次形成有栅绝缘层3和钝化层4,第二基板2表面形成有黑色矩阵层25和光滤色器层21以及公共电极层(图未示),其中,光滤色器层21和黑色矩阵层25边缘部分重叠,间隔物30形成于黑色矩阵层25上面的公共电极层(图未示)表面。像素电极10形成于钝化层4表面并与光滤色器层21的位置对应。上下基板通过框胶粘合后间隔物30的高度刚好使其与钝化层4表面接触。
但是,上述方法布置的间隔物,当在液晶面板表面施加相对于液晶面板表面横向或斜向外力时,如图4所示,会导致间隔物30偏移,甚至无法回到其原来位置。尤其是在间隔物30的密度偏大时,更难使所有间隔物30回到其原来位置,导致上下基板错位,出现虚线A1所示位置的漏光区域,影响图象的正常显示,产生所谓的擦试残影现象(Push Mura)。
当液晶面板立起来放置时,液晶材料就会由于重力而聚积到液晶面板的下部,引起照明的不均匀性,发生“下部膨胀”现象(重力mura)。
图5为现有的另一种间隔物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5,在第一间隔物30下方对应位置处的扫描线12上增加了一介质层130和金属层40,所述介质层130位于所述栅绝缘层3上,金属层40覆盖所述介质层130,钝化层4覆盖所述金属层40。在上下基板真空密封第一间隔物30会被挤压,从而提高了对液晶的隔绝封闭作用,在液晶面板垂直放置时能够有效防止液晶向面板下方聚积,改善了重力mura现象。
然而,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图5所示的间隔物的布置结构,在有相对于液晶面板表面横向或斜向外力施加于液晶面板时,间隔物仍然会发生移动,因此依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擦试残影(Push Mura)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能够改善擦试残影(Push Mura)现象引起的图像显示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应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起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放置时,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起与第二基板的第二凸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二凸起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全部或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凸起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凸起为光敏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衬垫层以及该第一衬垫层上的第二金属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衬垫层为非晶硅或单晶硅或多晶硅。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还具有钝化层。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金属层和第一衬垫层侧壁也具有钝化层。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衬垫层和第一基板之间还具有绝缘层和第一金属层,其中,所述绝缘层隔离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一衬垫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具有强化固定结构。
可选的,所述强化固定结构全部或部分嵌入第二凸起中。
可选的,所述强化固定结构由像素电极层形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放置的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间隔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的其中一个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第一凸起嵌入第二凸起中,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形成的间隔结构牢固程度增大,该间隔结构应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时,在沿液晶显示面板表面施加与该表面平行或具有一定角度的外力时,第二凸起不会相对于第一凸起移动;也即由于第一凸起嵌入到第二凸起中,使得该间隔结构能够阻止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可避免由于移动导致非像素区域漏光,有效的减少或消除擦拭mura现象的出现,提高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强度和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质量,减少杂散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常规液晶面板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说明间隔物位置的显示面板局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间隔物因外力发生偏移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现有的另一种间隔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应用本发明的间隔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应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起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凸起;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放置时,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基板的第二凸起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二突起中。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所有间隔结构都设置在第二基板的公共电极层下面,该公共电极层透明且存在于第二基板的最外层(即黑色矩阵层和光滤色器层的外面),为方便表述,图中不画出公共电极层。
实施例一
图6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其中某一个像素对应的间隔结构沿DD’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液晶显示面板来讲,可以每一个像素对应一个该第一实施例的间隔结构,也可以数个像素对应一个该第一实施例的间隔结构,根据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而定。
请参考图6和图7,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两个基板: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其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均为透明绝缘材料。在所述第二基板2与所述第一基板1相对的表面上具有黑色距阵层25,用于覆盖除像素电极10以外的区域,防止漏光。
在所述第一基板1上还具有信号线、薄膜晶体管开关Q和象素电极10。其中,信号线包括传输图象数据的数据线11和用来传输控制信号的扫描线12,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相互垂直,像素电极10位于所述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垂直交错而形成的区域之间,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关Q位于所述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交叉区域附近。
薄膜晶体管开关Q由有源层13、源极14、漏极15和扫描线12上该区域对应部分的栅极(图中未示出)构成。扫描线12的扫描信号控制薄膜晶体管开关Q的动作,薄膜晶体管开关Q把数据线11传输来的数据信号通过连接孔16传输到象素电极10,显示图象信号。
第二基板2上的公共电极层(图未示)和所述第一基板1的扫描线12之间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间隔结构,用于支撑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从而使第一、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填充有液晶。所述的间隔结构布置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不影响图象显示的区域,如信号线上方,也就是数据线或扫描线上方。图6所示的俯视图仅示出间隔结构位于扫描线12上方的情形,应当说明的是,间隔结构也可位于数据线11上方。
请参考图7,所述的间隔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衬垫层130和所述第一衬垫层130上的第二金属层40,该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第一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衬垫层130与图6中所示的薄膜晶体管Q的有源层13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有源层13在同一道工序中制造。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可以是非晶硅或单晶硅或多晶硅。
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与图6中所示的数据线11的材质相同,且在同一工艺中形成。该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可以是钼或铝或其组合,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材质。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一基板1之间还具有绝缘层120和第一金属层12。其中,所述绝缘层120隔离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一金属层12。所述绝缘层120可以为氮化硅,也可以为其它绝缘材料。所述第一金属层12与图6中的扫描线为同种材质,并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的第一凸起上还形成有钝化层121,其中,所述钝化层121可以是氮化硅,也可以是其它材料。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的侧壁也可以形成有钝化层121,即钝化层121覆盖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的第一凸起,该钝化层121可以保护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
在所述第二基板2与所述第一基板1相对的表面具有黑色矩阵层25和光滤色器层21,在黑色矩阵层25和光滤色器层21的下表面具有透明电极(图中未示出)。
在所述第二基板2的透明电极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凸起30’,其中,所述第二凸起30’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图未示)下方,并与所述位于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凸起相对应。
所述第二凸起30’为光敏材料,具体的,为负性光敏材料。所述的负性光敏材料可以是丙烯酸树脂。所述第二凸起30’可以通过光刻工艺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凸起30’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线宽。
所述第一基板1的第一凸起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凸起30’中,图7中所示的A2区域清楚地显示了上述第一凸起部分嵌入到第二凸起30’内的情形。
由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分的嵌入所述第二凸起30’中,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30’形成的间隔结构牢固程度增大,该间隔结构应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时,在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表面施加与该表面平行或具有一定角度的外力时,所述的第二凸起30’不会相对于第一凸起移动;也即由于所述第一凸起嵌入到所述第二凸起30’中,使得该间隔结构能够阻止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可避免由于移动导致非像素区域漏光,有效的减少或消除了擦拭mura现象的出现,提高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强度和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质量,减少杂散光。
实施例二
图6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其中某一个像素对应的间隔结构沿DD’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液晶显示面板来讲,可以每一个像素对应一个该第一实施例的间隔结构,也可以数个像素对应一个该第一实施例的间隔结构,根据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而定。
请参考图6和图8,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两个基板: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其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均为透明绝缘材料。在所述第二基板2与所述第一基板1相对的表面上具有黑色距阵层25,用于覆盖除像素电极10以外的区域,防止漏光。
在所述第一基板1上还具有信号线、薄膜晶体管开关Q和象素电极10。其中,信号线包括传输图象数据的数据线11和用来传输控制信号的扫描线12,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相互垂直,像素电极10位于所述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垂直交错而形成的区域之间,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关Q位于所述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交叉区域附近。
薄膜晶体管开关Q由有源层13、源极14、漏极15和扫描线12上该区域对应部分的栅极(图中未示出)构成。扫描线12的扫描信号控制薄膜晶体管开关Q的动作,薄膜晶体管开关Q把数据线11传输来的数据信号通过连接孔16传输到象素电极10,显示图象信号。
第二基板2上的公共电极层(图未示)和第一基板1上的扫描线12之间具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间隔结构,用于支撑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从而使第一、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填充有液晶。所述的间隔结构布置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的不影响图象显示的区域,如信号线上方,也就是数据线或扫描线上方。图6所示的俯视图仅示出间隔结构位于扫描线12上方的情形,应当说明的是,间隔结构也可位于数据线11上方。
请参考图8,所述的间隔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衬垫层130和所述第一衬垫层130上的第二金属层40,该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第一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衬垫层130与图6中所示的薄膜晶体管Q的有源层13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有源层13在同一道工序中制造。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可以是非晶硅或单晶硅或多晶硅。
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与图6中所示的数据线11的材质相同,且在同一工艺中形成。该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可以是钼或铝或其组合,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材质。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一基板1之间还具有绝缘层120和第一金属层12。其中,所述绝缘层120隔离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一金属层12。所述绝缘层120可以为氮化硅,也可以为其它绝缘材料。所述第一金属层12与图6中的扫描线为同种材质,并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的第一凸起上还形成有钝化层121,其中,所述钝化层121可以是氮化硅,也可以是其它材料。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的侧壁也可以形成有钝化层121,即钝化层121覆盖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的第一凸起,该钝化层121可以保护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
在所述第二基板2与所述第一基板1相对的表面具有黑色矩阵层25和光滤色器层21,在黑色矩阵层25和光滤色器层21的下表面具有透明电极(图中未示出)。
在所述第二基板2的透明电极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凸起30’,其中,所述第二凸起30’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图未示)下方,并与所述位于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凸起相对应。
所述第二凸起30’为光敏材料,具体的,为负性光敏材料。所述的负性光敏材料可以是丙烯酸树脂。所述第二凸起30’可以通过光刻工艺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凸起30’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线宽。
所述第一基板1的第一凸起完全嵌入所述第二凸起30’中,图8中所示的A2区域清楚地显示了上述第一凸起完全嵌入到第二凸起30’内的情形。
由于所述第一凸起完全的嵌入所述第二凸起30’中,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30’形成的间隔结构牢固程度大大增强,该间隔结构应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时,在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表面施加与该表面平行或具有一定角度的外力时,所述的第二凸起30’不会相对于第一凸起移动;也即由于所述第一凸起嵌入到所述第二凸起30’中,使得该间隔结构能够阻止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可避免由于移动导致非像素区域漏光,有效的减少或消除了擦拭mura现象的出现,提高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强度和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质量,减少杂散光。
实施例三
图6为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其中某一个像素对应的间隔结构沿DD’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液晶显示面板来讲,可以每一个像素对应一个该第一实施例的间隔结构,也可以数个像素对应一个该第一实施例的间隔结构,根据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而定。
请参考图6和图9,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两个基板: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其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均为透明绝缘材料。在所述第二基板2与所述第一基板1相对的表面上具有黑色距阵层25,用于覆盖除像素电极10以外的区域,防止漏光。
在所述第一基板1上具有信号线、薄膜晶体管开关Q和象素电极10。其中,信号线包括传输图象数据的数据线11和用来传输控制信号的扫描线12,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相互垂直,像素电极10位于所述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垂直交错而形成的区域之间,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关Q位于所述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交叉区域附近。
薄膜晶体管开关Q由有源层13、源极14、漏极15和扫描线12上该区域对应部分的栅极(图中未示出)构成。扫描线12的扫描信号控制薄膜晶体管开关Q的动作,薄膜晶体管开关Q把数据线11传输来的数据信号通过连接孔16传输到象素电极10,显示图象信号。
第二基板2上的公共电极层(图未示)和第一基板1的扫描线12之间具有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间隔结构,用于支撑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从而使第一、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填充有液晶。所述的间隔结构布置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不影响图象显示的区域,如信号线上方,也就是数据线或扫描线上方。图6所示的俯视图仅示出间隔结构位于扫描线12上方的情形,应当说明的是,间隔结构也可位于数据线11上方。
请参考图9,所述的间隔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衬垫层130和所述第一衬垫层130上的第二金属层40,该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第一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衬垫层130与图6中所示的薄膜晶体管Q的有源层13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有源层13在同一道工序中制造。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可以是非晶硅或单晶硅或多晶硅。
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与图6中所示的数据线11的材质相同,且在同一工艺中形成。该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可以是钼或铝或其组合,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材质。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一基板1之间还具有绝缘层120和第一金属层12。其中,所述绝缘层120隔离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一金属层12。所述绝缘层120可以为氮化硅,也可以为其它绝缘材料。所述第一金属层12与图6中的扫描线为同种材质,并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的第一凸起上还形成有钝化层121,其中,所述钝化层121可以是氮化硅,也可以是其它材料。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的侧壁也可以形成有钝化层121,即钝化层121覆盖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的第一凸起,该钝化层121可以保护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
在所述钝化层121上还形成有强化固定结构100,所述强化固定结构100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凸起中。
所述强化固定结构100可以由像素电极层形成,所述像素电极层与图6中的像素区的像素电极层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并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所述像素电极层可以由氧化铟锡形成。
所述强化固定结构100覆盖于所述第一凸起表面的钝化层121上,一方面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使得形成的包含该第一凸起的间隔结构尺寸增大,从而可增大所述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所述强化固定结构100可以增强所述第一凸起表面的强度,在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二基板2的第二凸起的过程中,保护所述第一凸起。
在所述第二基板2与所述第一基板1相对的表面具有黑色矩阵层25和光滤色器层21,在黑色矩阵层25和光滤色器层21的下表面具有透明电极(图中未示出)。
在所述第二基板2的透明电极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凸起30’,其中,所述第二凸起30’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图未示)下方,并与所述位于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凸起相对应。
所述第二凸起30’为光敏材料,具体的,为负性光敏材料。所述的负性光敏材料可以是丙烯酸树脂。所述第二凸起30’可以通过光刻工艺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凸起30’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线宽。
所述第一基板1的第一凸起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凸起30’中,图9中所示的A2区域清楚地显示了上述第一凸起部分嵌入到第二凸起30’内的情形。
由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分的嵌入所述第二凸起30’中,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30’形成的间隔结构牢固程度增大,该间隔结构应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时,在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表面施加与该表面平行或具有一定角度的外力时,所述的第二凸起30’不会相对于第一凸起移动;也即由于所述第一凸起嵌入到所述第二凸起30’中,使得该间隔结构能够阻止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可避免由于移动导致非像素区域漏光,有效的减少或消除了擦拭mura现象的出现,提高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强度和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质量,减少杂散光。
实施例四
图6为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10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其中某一个像素对应的间隔结构沿DD’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液晶显示面板来讲,可以每一个像素对应一个该第一实施例的间隔结构,也可以数个像素对应一个该第一实施例的间隔结构,根据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而定。
请参考图6和图10,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两个基板: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其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均为透明绝缘材料。在所述第二基板2与所述第一基板1相对的表面上具有黑色距阵层25,用于覆盖除像素电极10以外的区域,防止漏光。
在所述第一基板1上具有信号线、薄膜晶体管开关Q和象素电极10。其中,信号线包括传输图象数据的数据线11和用来传输控制信号的扫描线12,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相互垂直,像素电极10位于所述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垂直交错而形成的区域之间,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关Q位于所述数据线11和扫描线12交叉区域附近。
薄膜晶体管开关Q由有源层13、源极14、漏极15和扫描线12上该区域对应部分的栅极(图中未示出)构成。扫描线12的扫描信号控制薄膜晶体管开关Q的动作,薄膜晶体管开关Q把数据线11传输来的数据信号通过连接孔16传输到象素电极10,显示图象信号。
第二基板2上的公共电极层(图未示)和第一基板1上的扫描线12之间具有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间隔结构,用于支撑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从而使第一、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填充有液晶。所述的间隔结构布置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的不影响图象显示的区域,如信号线上方,也就是数据线或扫描线上方。图6所示的俯视图仅示出间隔结构位于扫描线12上方的情形,应当说明的是,间隔结构也可位于数据线11上方。
请参考图10,所述的间隔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衬垫层130和所述第一衬垫层130上的第二金属层40,该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第一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衬垫层130与图6中所示的薄膜晶体管Q的有源层13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有源层13在同一道工序中制造。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可以是非晶硅或单晶硅或多晶硅。
所述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与图6中所示的数据线11的材质相同,且在同一工艺中形成。该第二金属层40的材质可以是钼或铝或其组合,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材质。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一基板1之间还具有绝缘层120和第一金属层12。其中,所述绝缘层120隔离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一金属层12。所述绝缘层120可以为氮化硅,也可以为其它绝缘材料。所述第一金属层12与图6中的扫描线为同种材质,并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的第一凸起上还形成有钝化层121,其中,所述钝化层121可以是氮化硅,也可以是其它材料。
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的侧壁也可以形成有钝化层121,即钝化层121覆盖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形成的第一凸起,该钝化层121可以保护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
在所述钝化层121上还形成有强化固定结构100,所述强化固定结构100全部嵌入所述第二凸起中。
所述强化固定结构100可以由像素电极层形成,所述像素电极层与图6中的像素区的像素电极层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并在同一道工序中形成。所述像素电极层可以由氧化铟锡形成。
所述强化固定结构100覆盖于所述第一凸起表面的钝化层121上,一方面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使得形成的包含该第一凸起的间隔结构尺寸增大,从而可增大所述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所述强化固定结构100可以增强所述第一凸起表面的强度,在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二基板2的第二凸起的过程中,保护所述第一凸起。
在所述第二基板2与所述第一基板1相对的表面具有黑色矩阵层25和光滤色器层21,在黑色矩阵层25和光滤色器层21的下表面具有透明电极(图中未示出)。
在所述第二基板2的透明电极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凸起30’,其中,所述第二凸起30’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图未示)下方,并与所述位于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凸起相对应。
所述第二凸起30’为光敏材料,具体的,为负性光敏材料。所述的负性光敏材料可以是丙烯酸树脂。所述第二凸起30’可以通过光刻工艺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凸起30’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线宽。
所述第一基板1的第一凸起完全嵌入所述第二凸起30’中,图10中所示的A2区域清楚地显示了上述第一凸起完全嵌入到第二凸起30’内的情形。
由于所述第一凸起完全的嵌入所述第二凸起30’中,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30’形成的间隔结构牢固程度增大,该间隔结构应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时,在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表面施加与该表面平行或具有一定角度的外力时,所述的第二凸起30’不会相对于第一凸起移动;也即由于所述第一凸起嵌入到所述第二凸起30’中,使得该间隔结构能够阻止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可避免由于移动导致非像素区域漏光,有效的减少或消除了擦拭mura现象的出现,提高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强度和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质量,减少杂散光。
图11示出了所述第一凸起完全嵌入所述第二凸起中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1,所述像素电极层100覆盖于所述第一凸起表面的钝化层121上,且所述像素电极层100在所述第一衬垫层130和第二金属层40侧壁的钝化层121的底部向外延伸,即向远离所述第一衬垫层130的方向延伸,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凸起完全嵌入所述第二凸起30’中,所述的台阶状结构有助于加强形成的间隔结构的强度。该实施例的其它方面与实施例四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的材料虽然可以与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材料相同,第一金属层的材料虽然可以与数据线的材料相同,但仅仅是为了制造工艺上的简单化,丝毫不意味着第一凸起和第一金属的材料仅仅可以用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材料。
上述的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进行了描述,所述间隔结构可适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各种液晶显示面板,且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可适用于各种液晶显示装置或具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应用于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起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放置时,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起与第二基板的第二凸起的位置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二凸起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全部或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凸起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为光敏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衬垫层以及该第一衬垫层上的第二金属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层为非晶硅或单晶硅或多晶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还具有钝化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金属层和第一衬垫层侧壁也具有钝化层。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衬垫层和第一基板之间还具有绝缘层和第一金属层,其中,所述绝缘层隔离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一衬垫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具有强化固定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固定结构全部或部分嵌入第二凸起中。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固定结构由像素电极层形成。
12、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放置的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具有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间隔结构。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CNA2008100904087A 2008-03-31 2008-03-31 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Pending CN101251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904087A CN101251690A (zh) 2008-03-31 2008-03-31 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904087A CN101251690A (zh) 2008-03-31 2008-03-31 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1690A true CN101251690A (zh) 2008-08-27

Family

ID=39955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04087A Pending CN101251690A (zh) 2008-03-31 2008-03-31 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169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0519A (zh) * 2012-09-12 2012-1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3794634A (zh) * 2014-01-29 2014-05-14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背板、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TWI491964B (zh) * 2012-12-28 2015-07-1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6910841A (zh) * 2017-03-31 2017-06-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7247367A (zh) * 2017-06-26 2017-10-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09143691A (zh) * 2018-09-20 2019-01-04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9159232A (ja) * 2018-03-16 2019-09-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11045260A (zh) * 2019-12-12 2020-04-2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抗压液晶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0519A (zh) * 2012-09-12 2012-1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TWI491964B (zh) * 2012-12-28 2015-07-1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3794634A (zh) * 2014-01-29 2014-05-14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背板、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94634B (zh) * 2014-01-29 2016-10-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背板、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10841A (zh) * 2017-03-31 2017-06-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6910841B (zh) * 2017-03-31 2019-08-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7247367A (zh) * 2017-06-26 2017-10-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JP2019159232A (ja) * 2018-03-16 2019-09-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9143691A (zh) * 2018-09-20 2019-01-04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45260A (zh) * 2019-12-12 2020-04-2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抗压液晶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11609467B2 (en) 2019-12-12 2023-03-21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nti-stres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tructure having movable pillar-shaped supporting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3263B1 (ko) Va형 coa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251690A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间隔结构及包含其的装置
CN100409091C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54069B (zh) 液晶显示面板
GB2424509A (en) Color filter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849352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wo sub-pixel regions and a storage capacitor
CN101216641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2385196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CN1834758A (zh) 共平面开关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93708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2914922A (zh) 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573487A (zh) 阵列基底及其制造方法、采用该阵列基底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0592176C (zh) 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881013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7619711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LCD device
CN101251689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装置
CN104020604A (zh) 一种双面透明显示装置
KR20160042256A (ko) 빛샘 현상이 방지된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1005798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043273B (zh) 常黑模式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01893774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13888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567074A (zh) 具有遮光结构的平面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0103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102471A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