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1657B - 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1657B
CN101251657B CN2008100092366A CN200810009236A CN101251657B CN 101251657 B CN101251657 B CN 101251657B CN 2008100092366 A CN2008100092366 A CN 2008100092366A CN 200810009236 A CN200810009236 A CN 200810009236A CN 101251657 B CN101251657 B CN 101251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porous structure
structure body
optical devic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92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1657A (zh
Inventor
广岛纲纪
中川信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IT CORP
University of Yamanashi NUC
Original Assignee
BINIT CORP
University of Yamanashi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NIT CORP, University of Yamanashi NUC filed Critical BINI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51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1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1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16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1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71Cells with varying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20/00Nanooptics, e.g. quantum optics or photonic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36Micro- or nano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能确保适用上有用的光学距离的可控制范围,并能提高响应速度。液晶光学元件(100)由形成有公共电极(20)的基板(10)、形成有第一驱动电极(21)及第二驱动电极(22)的基板(11)、多孔质结构体(12)、和液晶(40)构成。作为多孔质结构体的形成方法,为通过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来形成氧化铝多孔质结构体。而且,多孔质结构体(12)的多个贯通孔形成为圆形形状,对多孔质结构体(12)的内壁面实施垂直取向处理,并且对上下玻璃基板的配置多孔质结构体(12)的面实施垂直取向处理。

Description

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光学元件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在基板之间夹有液晶和多孔质结构体而构成的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光学元件例如为内置于移动电话、移动信息终端机(PDA)、数字设备等的超小型摄像机中并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和长焦微距(macro-micro)切换功能的液晶光学元件,或者在光盘装置中用于修正在光拾取器的记录和再现时产生的像差的液晶像差修正元件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形成有电极的基板之间夹有液晶而构成的各种各样的液晶光学元件已为人所知。例如,作为信息记录媒体有CD、DVD等各种光盘装置,但是这些光盘装置由于由旋转带来的厚度差异以及翘曲等,会产生像差(集光点的偏移),所以需要修正该像差以确保记录和再现的精度。因此,使用了一种在电极形成为同心圆环状的基板中夹入液晶而成的液晶像差修正元件,由此,在光束的中央部和外缘部进行不同的相位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现有的液晶光学元件中,通过电气地控制液晶的分子排列状态,而使对光的折射率等性质变化。由于通过二维或三维地变化控制折射率的分布,可以控制在各光路中的相位滞后量和光路的折射状态,所以现有的液晶光学元件作为可电子变焦的透镜或液晶像差修正元件等光学元件是有益的功能元件。但是,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用光的折射效果,需要在液晶光学单元的对应的两个取向膜之间沿光路保持足够量的液晶,因此,液晶层的厚度(两个取向膜之间)d需要做得极厚,相对于通常的液晶显示单元几μm左右的情况,其为30~100μm左右。
众所周知,液晶的响应速度与液晶层厚度(两个取向膜之间)d的平方成反比例,在为如此厚的液晶光学单元的情况下,响应时间成为几百ms~几分钟。即,大多现有的液晶光学元件都存在着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如图1所示,在液晶层的厚度(两个取向膜之间)为d时,液晶层中,在靠近基板的取向膜表面的位置存在着界面层K0、K1,在中央部分存在着主体层P。施加电场时界面层K0、K1的由电场所致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的变化量,比主体层P的所述变化量小,而且,其由施加电场所致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的变化速度也较慢。通过去除施加电场,液晶分子排列状态回到施加电场前的状态,此时的取向变化是向由界面处的取向层决定的取向状态自然缓和。因此,相对于靠近取向膜表面的界面层K0、K1恢复到初期的液晶分子排列状态的速度较快的情况,主体层P距离取向膜表面较远,从而复原响应时间变得非常长。
由此,对于利用液晶光学元件的可变焦透镜功能和像差修正功能来说,控制设备时响应速度较慢这一事实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是实现实用化过程中的一个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2层液晶层的光学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而且,作为弥补上述缺点的液晶结构体,还提出了以下方案:在微囊体中包含液晶而做成其集合体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或者是,在液晶层内设置聚合物网而做成具有取向控制功能的立体结构体(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370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918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7508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 “利用延伸的微细聚合物结构的液晶取向控制”(「延伸した微細ポリマ一構造による液晶配向制御」),液晶,2006年,第10卷,第1号,
P60~P66
然而,尽管上述的液晶光学单元(液晶光学元件),确实是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呈现出响应速度提高的效果,但是由于液晶的充填和保持量较少、以及发现有光散射、或者难以形成均匀的结构配置(结构再现性较困难),所以特性的稳定性等存在问题,是实现实用化过程中的课题。并且,专利文献2存在着难以制造2层液晶层的缺点。
另外,为了得到应用所需的折射率变化,就需要透过厚的液晶层并确保足够的光学距离L。可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液晶层变厚,那么响应时间τr、τd将由于与液晶层的厚度(两个取向膜之间)d的平方成比例而变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构成液晶光学单元的基板之间设置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并在基板上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由此能够确保足够的光学距离L,并且能够大幅提高响应速度。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晶光学元件,其具有形成有电极的多个基板、和被所述多个基板夹持的液晶,其中,在所述基板之间配置有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液晶充填并保持在所述贯通孔或非贯通孔中。
例如,所述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形成为圆形形状或六角形状。并且,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孔开口率s为50~80%。而且,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多孔质间的间距为50~5000nm。
而且,例如,对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内壁面实施取向处理,并且对所述基板的配置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面实施取向处理,呈液晶的面内取向中没有各向异性的各向同性,不依赖于偏光方向。
而且,例如,在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实施黑色处理,进行减少漏光的处置。这样的处置遮蔽了光的除光路以外的部分,可知在液晶显示单元等中,对显示像点以外的部分实施黑色处理,有提高显示对比度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液晶光学元件中,通过在基板之间配置多孔质结构体,液晶的大部分接近于取向层而成为界面层,且相反地主体层变少。而且,对于液晶的面内取向,由于没有宏观上的各向异性,所以呈各向同性,并且各光学性质不依赖于偏光方向。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液晶光学元件具有形成有电极的多个基板、和被所述多个基板夹持的液晶,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电极形成工序,在由母材构成的基板上形成电极;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形成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取向处理工序,对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内壁面进行取向处理;多孔质结构体配置工序,在形成有电极的一个基板上配置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组装工序,将形成有电极的其他基板与配置有多孔质结构体的基板组合;以及液晶注入工序,向组合后的基板之间注入液晶。
例如,在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中,通过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来形成氧化铝多孔质结构体。而且,在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中,通过对玻璃、树脂、硅、碳或陶瓷材料进行蚀刻处理来形成多孔质结构体。
而且,例如,在上述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对所述基板的配置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面进行取向处理的工序。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液晶光学元件具有形成有电极的多个基板、和被所述多个基板夹持的液晶,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电极形成工序,在由母材构成的基板上形成电极;配置工序,在形成有电极的一个基板或多个基板上配置高纯度铝材料,或形成高纯度铝膜;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通过对高纯度铝材料或高纯度铝膜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取向处理工序,对形成后的多孔质结构体的内壁面进行取向处理;组装工序,将形成有电极的其他基板与配置有多孔质结构体的基板组合;以及液晶注入工序,向组合后的基板之间注入液晶。
例如,在上述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对所述基板的配置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面进行取向处理的工序。
发明效果
关于响应、响应依赖性,现有的液晶光学元件的情况如下:
TN模式中的响应时间:
上升时间τr=4πηd2/(εoΔεV2-4π3K)
下降时间τd=ηd2/(Kπ2)
式中η:液晶的粘度
d:液晶层的厚度(两个取向处理膜之间)
εo:真空的介电常数
Δε:液晶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K:液晶的弹性常数
V:施加电压
T:温度特性(η、Δε、K的物理参数根据温度变化)
当对液晶光学元件施加电压,再相反地去除电压时,液晶将再取向。再取向所需要的时间为响应时间τ。施加时的响应特性τr(上升时间)以及去除电压时的τd(下降时间),都与液晶的粘性η的大小成比例关系。在去除电压后,在向原来的取向状态的缓和中,由于受取向膜的取向制约力的影响,所以与取向膜相离开的主体部分,需要长时间才能复原。
众所周知,一般地,响应时间τr、τd与液晶层的厚度(两个取向膜之间)d的平方成比例地延迟。因此,使液晶层的厚度d变薄是改善响应特性的有效手段。在上述非专利文献的在液晶层内设置聚合物网的情况(聚合物分散型液晶模式)下,可知液晶的与单位体积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的面积较大,因而去除电压时的缓和响应为高速。但是,聚合物网有制造工序上欠缺均匀性的问题。
对于夹持有多孔质结构体12的液晶光学元件,有考虑通过在多孔质结构体12中设置多个纳米级的贯通孔或非贯通孔,来使表面积较大。该情况下,纳米级孔内的液晶非常接近孔内壁面12a的取向膜表面,即,在为夹持有多孔质结构体12的液晶光学元件的情况下,现有的液晶光学元件的液晶层的厚度d相当于多孔质结构体12的开孔的孔径。根据与上述液晶光学元件的响应速度有关的“上升时间τr”、“下降时间τd”的计算式,可得知在使用多孔质结构体12的情况下具有高速性。而且,在使用多孔质结构体12的情况下,证实了响应速度会大幅提高。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液晶光学元件的高速响应性的一例。图2(a)示出了上升时间与静电容量的关系。图2(b)示出了下降时间与静电容量的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光学元件,通过在构成液晶光学单元的基板之间配置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在该结构体中充填并保持液晶,并在基板上设置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从而能够控制液晶的分子排列状态,能够使光学特性变化。
因此,能够提高作为液晶光学元件的响应速度,而且,能够提高电极之间配置的结构物的均匀性以及结构物形成的再现性,能够作为可电气地控制光折射等光学特性的可变焦透镜、或者作为用于修正在光拾取器的记录和再现时产生的像差的液晶像差修正元件等而实现实用化。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形成了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并将该多孔质结构体配置在形成有电极的一个基板上,由此,能够容易地控制液晶的分子取向,并能够形成使光学特性变化的液晶光学元件。
而且,通过在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中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能够形成圆形形状或六角形状的氧化铝多孔质结构体。
而且,通过在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中对玻璃、树脂、硅、碳或陶瓷材料进行蚀刻处理来形成多孔质结构体,能够提高多孔质结构体的加工效率,且能够利用高纯度铝以外的材料。
而且,通过对形成的多孔质结构体的内壁面12a进行取向处理,在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内部使液晶成为规定取向,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光学特性变化。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在形成有电极的一个基板或多个基板上配置高纯度铝材料,或者形成高纯度铝膜,并对高纯度铝材料或高纯度铝膜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形成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由此,能够使用于形成多孔质结构体的阳极氧化处理的制造工序等简单化,能够实现制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现有液晶光学元件结构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光学元件的高速响应性的一例。
图3为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结构(垂直取向处理的例子)的视图。
图4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结构的A-A截面图。
图5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结构的B-B、C-C截面图。
图6为表示基板的电极以及连接端子的配置状态的图。
图7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电路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表示多孔质结构体12的结构的视图。
图10为具有圆形形状孔的多孔质结构体12的取向模型。
图11为具有六角形状孔的多孔质结构体12的取向模型。
图12为用阳极氧化法形成的多孔质结构体12的照片。
图13示出了液晶光学元件100在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取向状态。
图14为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光学元件200的结构(水平取向处理的例子)的图。
图15为示出了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光学元件300的结构(非贯通孔的例子)的图。
图16为表示多孔质结构体12的制造方法(阳极氧化法)的工序图。
图17为表示多孔质结构体12的制造方法(蚀刻法)的工序图。
图18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的第1制造方法的工序图(之一)。
图19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的第1制造方法的工序图(之二)。
图20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的第2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K0、K1 界面层
P      主体层
10、11 下玻璃基板、上玻璃基板
12     多孔质结构体(贯通孔)
12A    多孔质结构体(非贯通孔)
12a    多孔质结构体的内壁面
13     贯通孔
20     下基板、公共电极
20h    下基板、加热电极
21     上基板、第一驱动电极
22     上基板、第二驱动电极
Vo     接地端子
V1     第一驱动端子
V2     第二驱动端子
VH     加热端子
32     注入口
40     液晶材料
50     密封材
80     导通材
100    液晶光学元件(垂直取向处理的例子)
200    液晶光学元件(水平取向处理的例子)
300    液晶光学元件(非贯通孔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以如下液晶光学元件为例进行说明,该液晶光学元件是对预先按特定方向排列的液晶分子局部施加电场,来改变该分子的排列,并利用液晶光学单元内产生的折射率分布的变化,而获得透镜效果的元件。
图3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结构(垂直取向处理的例子)的图。图4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结构的A-A截面图。图5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结构的截面图。在图5中,图5(a)为B-B截面图,图5(b)为C-C截面图。图6为表示基板的电极以及连接端子的配置状态的图。在图6中,图6(a)示出了基板11的电极以及连接端子的配置状态,图6(b)示出了基板10的电极以及连接端子的配置状态。
如图3~图6所示,液晶光学元件100由形成有公共电极20的基板10、形成有第一驱动电极21以及第二驱动电极22的基板11、多孔质结构体12、和液晶40构成。
在该例子的情况下,液晶40为在施加电压时分子的长轴朝向电场方向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向列型液晶(Np液晶),其在多孔质结构体12的内壁面12a的壁面上形成垂直取向膜。
而且,在图4中,省略了在公共电极20、第一驱动电极21以及第二驱动电极22与液晶40之间通常设置的取向膜、透明绝缘层、在基板10、11上设置的反射防止膜等的图示。并且,液晶40被密封材50封入在内侧。并且,为施加电压而在各端子上连接有导线等。
在上玻璃基板11的厚度方向穿设孔,在这些孔上分别设置用于与公共电极20、加热电极20h连接的接地端子Vo、加热端子VH。而且,在上玻璃基板11上设置第一驱动端子V1、第二驱动端子V2。关于在下玻璃基板10侧形成的公共电极20,其通过隔有导通材80,而与上玻璃基板11侧的接地端子Vo连接。而且,加热电极20h也通过隔有导通材80,与上玻璃基板11侧的加热端子VH连接。并且,各端子是通过沿着孔的内周面进行通孔加工,并进行Cr-Au等的金属电镀和导通材的充填而形成的。
而且,由于如图3所示各端子配置在上玻璃基板11的表面上,所以与在玻璃基板的侧方集约配置端子而成的现有的液晶光学单元相比,不会对单元施加不平衡的力,不易产生裂纹和破碎等的不良状况。从而,可以使基板10、11更薄(例如为0.2mm~0.5mm),能够使液晶光学元件小型并轻量化。
而且,在上玻璃基板11的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将液晶40注入到玻璃基板10、11间的注入口32。注入口32的形状为圆形或楕圆形等,在注入液晶40后用封装材适当封装。
而且,如图6(a)所示,在上玻璃基板11的中心部配置圆形的第二驱动电极22,在其周边配置第一驱动电极21。第二驱动电极22与第二驱动端子V2连接。并且,第一驱动电极21与第一驱动端子V1连接。而且,如图6(b)所示,在基板10的中心部配置圆形的公共电极20,在其周边配置加热电极20h。公共电极20与接地端子Vo连接。并且,加热电极20h与加热端子VH连接。
图7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电路系统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源V通过可变电阻R1,在第一驱动端子V1和接地端子Vo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V1,并且通过可变电阻R2,在第二驱动端子V2和接地端子Vo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V2。而且,电源VH通过电阻RH在接地端子Vo与加热端子VH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VH。该部分作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加热部而起作用。
图8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图8所示的部分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基本结构。多孔质结构体12配置于下玻璃基板10上。而且,上玻璃基板11配置在多孔质结构体12的上方。在上玻璃基板11与多孔质结构体12之间具有规定的空间。在下玻璃基板10和上玻璃基板11之间充填并保持着液晶40。
在玻璃基板10或11的内表面形成取向膜。因此,如图8所示,玻璃基板的内表面的液晶被沿规定的方向(垂直方向)取向。而且,多孔质结构体12的内壁面12a被进行取向处理。因此,液晶沿垂直于内壁面12a的方向取向。此时,作为液晶,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向列型液晶(Np型液晶)。
由于多孔质结构体1 2的制造偏差、上下玻璃基板间的间隙的制造偏差、和液晶的注入路径的作用,玻璃基板内表面与多孔质结构体12的间隔为数μm的间隔,并且在该部分也存在液晶。该液晶为与光的进入方向平行的液晶分子,对在垂直于上下玻璃基板的方向上作用的电场变化不响应。
图9为表示多孔质结构体12的结构的视图。图9所示的多孔质结构体12的贯通孔为圆形形状。图10为具有圆形形状孔的多孔质结构体12的取向模型。如图10所示,液晶呈放射状地沿垂直于内壁面12a的方向取向。并且,图11为具有六角形状孔的多孔质结构体12的取向模型。如图11所示,液晶大致呈放射状地沿垂直于内壁面12a的方向取向。
多孔质结构体12的由内壁面12a的垂直取向处理所形成的取向状态成为图10或图11所示模样的配置,宏观上来看,面内取向中没有各向异性,不依赖于偏光方向。而且,由于多孔质结构体12的贯通孔形成为圆形形状或六角形状,所以结构上牢固并能够增大孔开口率s,还可以较多地充填并保持液晶。
多孔质结构体12是通过对例如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的。图12为用阳极氧化法形成的氧化铝多孔质结构体12的照片。图12(a)为氧化铝多孔质结构体12的俯视照片。图12(b)为氧化铝多孔质结构体12的截面照片。多孔质结构体的贯通孔的间距约为500nm,孔径约为400nm,厚度约为50μm。
多孔质结构体12的部分的面积(从基板法线光路方向观察的部分的面积)越小,则越有助于光学特性的控制,且液晶材料部分的面积则取得却大,所以是优选的。即,优选充填并保持有液晶的贯通孔或非贯通孔部分有更大的面积。
而且,优选多孔质结构体12相对于光波长具有高的可靠性、稳定性。
图13是示出了液晶光学元件100在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取向状态的图。如图13所示,在对液晶光学元件100施加规定的电压时,沿垂直于内壁面12a的方向取向的液晶受到电场方向上的力而倾斜,如果电场变强,则相对电极表面呈垂直状态。由此,能够电气地控制对光的折射率,成为作为可变焦透镜或像差修正元件的有益的功能元件。
而且,如图13所示,在施加电压时,A和C区域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不变,仍然是相对电极表面垂直的取向。因此,所述A和C区域的液晶为不影响液晶光学元件特性的区域。另一方面,B区域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由于施加电压而变化。由此,可以得到作为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
如图8所示的液晶光学元件1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示,多孔质结构体12的贯通孔与基板法线方向以及光的前进方向相平行地排列,而液晶分子相对于被垂直取向处理后的内壁面12a以垂直排列状态排列。
而且,如果多孔质结构体12的隔壁越窄,即,如果孔开口率s越大,那么液晶的充填和保持比例将会越大,有利于光控制地发挥作用,因此孔开口率s如下式定义。
孔开口率s=(孔部分的面积)/{(孔部分的面积)+(隔壁部分的面积)}
考虑到多孔质结构体12的制造偏差以及制造可能性,优选孔开口率s为50~80%左右。
根据隔壁部的光透过效率等、特别是根据相对于紫外线的耐光性和温度依赖性来进行材料的选定也是重要的课题。作为电气绝缘材料,有玻璃、树脂、硅、碳或陶瓷材料等,需要根据各自的用途进行选择。
液晶材料显现出双折射性,其大小由液晶分子长轴方向的折射率ne(称为异常光折射率)和短軸方向的折射率no(称为正常光折射率)的差Δn(=ne-no)定义。对于大多的液晶显示单元所使用的向列型液晶,该Δn(=ne-no)的符号为正,而被分类为正号结晶。
以下,为得知在向夹持有所述的多孔质结构体12而形成的液晶光学元件垂直地射入光时的光学作用情况,以向列型液晶ZLI-1132(Merck公司制)为例,尝试进行数值上的估算。ZLI-1132液晶材料的异常光折射率ne约为1.632,正常光折射率no约为1.493。在使未施加电压时的多孔质结构体12的贯通孔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成为图8所示的放射状取向的情况下,可以期待的折射率的最大值nMAX比ne略小,nMAX=1.561左右。而且,在该状态下施加电压而得的折射率的最小值nMIN与no相等,nMIN=1.493。从而,可估算出根据电压而能够变化的折射率的可控制范围δn为δn=nMAX-nMIN=0.068左右。折射率的值和几何距离的积被称为光学距离。该情况下,使液晶层的厚度(多孔质结构体的厚度)为d,则最大和最小的光学距离L分别为LMAX=d·nMAX以及LMIN=d·nMIN。从而,通过电压可以控制的光学距离为δL=d·δn。
以上的估算是在多孔质结构体的孔开口率s为100%的情况下,而当孔开口率s降低时,根据电压,能够实际有效变化的折射率的可控制范围δn将缩小。例如,多孔质结构体的部分是通过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的氧化铝材,其平均折射率约为1.764,在假定孔开口率s为50%的情况下,关闭电压时的实际有效的折射率nMAX=(1.561+1.764)×0.5=1.6625,开启电压时的实际有效的折射率nMIN=(1.493+1.764)×0.5=1.6285。利用施加电压而可控制的折射率范围δn为s=100%时的二分之一,所以光学距离范围δL也为在s=100%时的二分之一。
经由光学距离L的光路后的光的相位滞后的大小(相位滞后量)Φ可以通过使光的波长为λ而由下式算出。
相位滞后量Φ=L×2π/λ
式中L:光学距离、λ:光波长
从而,在所述的多孔质结构体为氧化铝、孔开口率s为50%的情况下,若使液晶层的厚度(多孔质结构体的厚度)为d,通过电压能够控制的相位滞后(相位滞后量)的范围为δΦ,则
δΦ=(nMAX-nMIN)×d×2π/λ=0.035×d×2π/λ。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光学元件100由形成有公共电极20的基板10、形成有第一驱动电极21以及第二驱动电极22的基板11、多孔质结构体12、和液晶40构成。作为多孔质结构体的形成方法,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来形成氧化铝多孔质结构体。而且,多孔质结构体12的多个贯通孔13形成为圆形形状,在多孔质结构体12的内壁面12a实施垂直取向处理,并且在上下玻璃基板的配置多孔质结构体12的表面(在基板10中,即电极20的配置多孔质结构体12的表面)实施垂直取向处理。
由此,通过在玻璃基板上设置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能够控制液晶的分子取向,能够使光学特性变化。从而,能够缩短作为液晶光学元件的响应时间,从而可作为用于修正在光拾取器的记录和再现时产生的像差的液晶像差修正元件来实现实用化。
以下,对液晶光学元件的其他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4为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光学元件200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中,(a)为表示未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取向状态的图,(b)为表示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取向状态的图。
如图14所示,液晶光学元件200由形成有公共电极20的下玻璃基板10、形成有第一驱动电极21以及第二驱动电极22的基板11、多孔质结构体12、和液晶40构成。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液晶40为在实施电压时分子的长轴朝向垂直于电场方向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型液晶(Nn液晶),在多孔质结构体12的贯通孔的内壁面12a上形成使液晶分子长轴朝向贯通孔的深度方向的水平取向膜。
由此,如图14(a)所示,在施加电压前,多孔质结构体12的贯通孔的液晶相对于内壁面12a呈水平状态排列。该情况下,上下玻璃基板表面附近的液晶呈随机取向状态。
而且,在该状态下在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多孔质结构体12的贯通孔内的液晶受到垂直于电场的力。因此,如图14(b)所示,变化成垂直于内壁面12a的状态的排列。而且在此,上下玻璃基板表面附近的液晶仍为随机取向状态。
具有这样结构的液晶光学元件200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图15为示出了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光学元件300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5所示,液晶光学元件300由形成有公共电极20的玻璃基板10、形成有第一驱动电极21及第二驱动电极22的玻璃基板11、多孔质结构体12A、和液晶40构成。
在该例的情况下,多孔质结构体12A为具有多个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而且,液晶40为在施加电压时分子的长轴朝向电场方向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向列型液晶(Np液晶),在多孔质结构体12的非贯通孔的内壁面12a上形成垂直取向膜。
而且,在施加电压前,多孔质结构体12A的非贯通孔的液晶相对于内壁面12a呈垂直放射状排列,玻璃基板取向处理面的液晶相对于表面呈垂直状态排列。在施加电压时,通过电压的施加,多孔质结构体12A的非贯通孔的液晶相对于内壁面12a从垂直排列状态变化到水平排列状态。而且,玻璃基板取向处理面的液晶仍为垂直排列状态。
具有这样结构的液晶光学元件300可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在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情况下,在阳极氧化处理中残留的铝材料部分的处理、或者将孔未贯通的部分去除的补偿蚀刻处理(参照后述的图14参照)将被简单化。
以下,参照图16~图19对本发明的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第1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6为表示多孔质结构体12的制造方法(阳极氧化法)的工序图。图17为表示多孔质结构体12的制造方法(蚀刻法)的工序图。图18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的第1制造方法的工序图(之一)。图19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的第1制造方法的工序图(之二)。
图16所示的多孔质结构体12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来形成多孔质结构体12的方法。
在该方法,如图16所示,首先,将高纯度铝材料形成规定厚度的板状(S11)。然后,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S12)。在此,将高纯度铝材料与硝酸、磷酸等酸性电解液中的阳极氧化处理用电极中的1个连接,再将另一个阳极氧化处理用电极配置于电解液中,在阳极氧化处理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由此,可以得到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
然后,为了使孔径扩大而对得到的多孔质结构体12进行蚀刻处理(S13),使多孔质结构体12的孔径为规定的尺寸。
然后,对孔径扩大蚀刻处理后的多孔质结构体12进行补偿蚀刻处理(S14),以对在阳极氧化处理中残留的铝材料部分进行处理,或者除去孔的未贯通的部分。
然后,在贯通孔的内壁面12a的壁面,通过液晶显示单元所使用的取向材料和处理方法,例如,利用CTAB等的表面活性剂、憎水处理剂、和聚酰亚胺、PVA等涂覆取向膜(S15)。
而且,图17所示的多孔质结构体12的制造方法为对玻璃、树脂、硅、碳或陶瓷材料进行蚀刻处理从而形成多孔质结构体12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如图17所示,首先,将玻璃、树脂、硅、碳或陶瓷材料等形成为规定厚度的板状(S21)。然后,在形成板状的玻璃、树脂、硅、碳或陶瓷材料上涂覆Cr膜或抗蚀剂膜(S22)。然后,在曝光处理后进行蚀刻处理。在此,将多孔质结构体12的贯通孔做成规定的尺寸(S23)。例如,使贯通孔的直径为5000nm左右。然后,在贯通孔的内壁面12a上涂覆取向膜(S24)。这样,可以得到如图10所示的具有圆形形状孔的多孔质结构体12。
作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第1制造方法,首先,如图18所示,在下玻璃基板侧(基板10侧),在规定的位置通过蒸镀等方法形成电极材(S101)。
然后,进行利用蚀刻等的图案形成处理来制作电极20、21(S102)。并且,上述设置端子的工序和形成电极的工序置前置后均可。
然后,在根据需要层积透明绝缘层后,形成PVA等液晶取向膜(S103)。进而,通过印制等在电极20的外侧设置用于封入液晶的密封材50(S104)。
另外,关于对置的上玻璃基板(基板11侧),与上述相同地对由母材构成的基板形成电极(S201),并进行图案形成,形成第一驱动电极21和第二驱动电极22(S202)。并且,形成液晶取向膜(S203)。
然后,如图19所示,配置多孔质结构体(S300)。在此,对通过上述图16、17所示的2个方法中的任意一个形成的多孔质结构体12进行配置。然后,使上玻璃基板和下玻璃基板对置地组合(S301)。该工序是通过隔有间隔件并利用密封剂贴合等进行的。
接下来,从注入口32向密封材50的内侧注入液晶(S302),封装。然后,使用在由母材构成的上玻璃基板11上排列的各端子,进行元件的动作检查(S303)。对检查不合格的地方,进行NG标示(S304)。之后,在由母材构成的基板的全表面上形成反射防止膜(AR膜)(S305)。AR膜可以在玻璃基板10侧或基板11侧的任意一方形成,也可以在两侧都形成。
最后,用切片机等将由母材构成的基板切分成各个液晶像差修正元件1(S306),经过单件产品的检查工序(S307)后结束。并且,在单件产品的检查中,不合格的元件被废弃或进行修理等,或被送到再生工序中(S308)。
根据以上的制造方法,预先形成多孔质结构体12,并在组装液晶光学元件时将其配置于上下玻璃基板之间。
作为液晶光学元件100的第2制造方法,如图20所示,是在组装液晶光学元件100期间,通过进行高纯度铝材料的阳极氧化处理,从而形成多孔质结构体12的方法。图20为表示液晶光学元件的第2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在该第2制造方法中,首先,如图20所示,在下玻璃基板上覆膜、进行图案形成处理后,在步骤S400中,在下玻璃基板侧(基板10侧)通过蒸镀等在规定的位置上形成电极材。然后,通过进行利用蚀刻等的图案形成处理来制作电极20、21(S401)。
然后,在步骤S402中,配置高纯度铝材料(或形成高纯度铝膜)。然后,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S403)。在此,阳极氧化处理的方法与上述的方法相同。由此,可以得到具有多个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
然后,对得到的多孔质结构体12进行孔扩大蚀刻处理(S404)。在此,将多孔质结构体12的贯通孔扩大到规定的大小。例如,贯通孔的直径为80nm左右。
然后,在贯通孔的内壁面12a涂覆取向膜(S405)。这样,可以得到如图9所示的具有圆形形状孔的多孔质结构体12。
另一方面,对于对置的上玻璃基板(基板11侧),与上述相同地对由母材构成的基板形成电极(S500),并进行图案形成,形成第一驱动电极21和第二驱动电极22(S501)。而且,形成液晶取向膜(S502)。进而,通过印制等方法在电极的外侧设置用于封入液晶的密封材50(S503)。
然后,使形成有上述电极、端子等的基板与上玻璃基板相对置地组合(S406)。该工序是通过隔有间隔件并利用粘结剂贴合等进行的。
然后,从注入口32向密封材50的内侧注入液晶(S407),并封装。然后,使用在由母材构成的基板10上排列的各端子,进行元件的动作检查(S408)。对检查不合格的地方进行NG标示(S409)。之后,在由母材构成的基板的全表面上形成反射防止膜(AR膜)(S410)。AR膜可以在基板10侧或基板11侧的任意一侧形成,也可以在两侧都形成。
最后,用切片机等将由母材构成的基板切分成各个液晶像差修正元件1(S411),经过单件产品的检查工序(S412)后结束。另外,在单件产品的检查中,不合格的元件被废弃或进行修理等,或被送到再生工序中(S413)。
通过上述的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控制液晶的分子取向,能够容易地形成使光学特性变化的液晶光学元件。
而且,通过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来形成多孔质结构体。
而且,通过对玻璃、树脂、硅、碳或陶瓷材料进行蚀刻处理来形成多孔质结构体,由此可以提高多孔质结构体的加工效率,能够利用氧化铝以外的材料。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多孔质结构体12是通过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对Si(硅)材料进行蚀刻处理来形成。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多孔质结构体12的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形成为圆形形状或六角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限于此。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漏光,可以在多孔质结构体1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实施黑色处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有望被广泛利用,例如,用于内置于移动电话、移动信息终端机(PDA)、数字机器等的超小型摄像机中并具有自动聚焦功能、长焦微距切换功能的液晶光学元件,或者在光盘装置中用于修正在光拾取器的记录和再现时产生的像差的液晶光学元件。

Claims (12)

1.一种液晶光学元件,具有形成有电极的多个基板、和被所述多个基板夹持的液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之间配置有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液晶充填并保持在所述贯通孔或非贯通孔中,并且,对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内壁面实施取向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形成为圆形形状或六角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孔开口率s为5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间距为50~50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板的配置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面实施取向处理,液晶的面内取向中没有各向异性,呈各向同性,并且不依赖于偏光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实施黑色处理,进行减少漏光的处置。
7.一种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液晶光学元件具有形成有电极的多个基板、和被所述多个基板夹持的液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形成工序,在由母材构成的基板上形成电极;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形成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取向处理工序,对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内壁面进行取向处理;多孔质结构体配置工序,在形成有电极的一个基板上配置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组装工序,将形成有电极的其他基板与配置有多孔质结构体的基板组合;以及液晶注入工序,向组合后的基板之间注入液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中,通过对高纯度铝材料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来形成氧化铝多孔质结构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中,通过对玻璃、树脂、硅、碳或陶瓷材料进行蚀刻处理来形成多孔质结构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基板的配置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面进行取向处理的工序。
11.一种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液晶光学元件具有形成有电极的多个基板、和被所述多个基板夹持的液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形成工序,在由母材构成的基板上形成电极;配置工序,在形成有电极的一个基板或多个基板上配置高纯度铝材料,或形成高纯度铝膜;多孔质结构体形成工序,通过对高纯度铝材料或高纯度铝膜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具有多个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多孔质结构体;取向处理工序,对形成后的多孔质结构体的内壁面进行取向处理;组装工序,将形成有电极的其他基板与配置有多孔质结构体的基板组合;以及液晶注入工序,向组合后的基板之间注入液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基板的配置所述多孔质结构体的面进行取向处理的工序。
CN2008100092366A 2007-02-20 2008-01-31 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1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40079A JP2008203574A (ja) 2007-02-20 2007-02-20 液晶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040079/2007 2007-0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1657A CN101251657A (zh) 2008-08-27
CN101251657B true CN101251657B (zh) 2011-12-28

Family

ID=39706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923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1657B (zh) 2007-02-20 2008-01-31 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98321A1 (zh)
JP (1) JP2008203574A (zh)
KR (1) KR20080077549A (zh)
CN (1) CN1012516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8117B2 (ja) * 2010-10-15 2012-10-17 株式会社びにっと 液晶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3905A (ja) * 2011-11-25 2013-06-10 Lg Displa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000143B1 (ko) * 2012-07-26 2019-07-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환방식 영상표시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5082A (ja) * 1999-09-08 2001-03-23 Fuji Xerox Co Ltd 液晶光学素子
JP2006091826A (ja) * 2004-08-26 2006-04-06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光学素子
CN1837864A (zh) * 2005-03-22 2006-09-27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液晶透镜和光学器件
CN1867859A (zh) * 2003-10-14 2006-11-22 碧理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像差校正元件
CN1867858A (zh) * 2003-10-14 2006-11-22 碧理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像差校正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5090A (ja) * 1992-07-28 1994-04-08 Hitachi Maxell Ltd 液晶表示素子
KR101232139B1 (ko) * 2005-12-13 2013-02-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5082A (ja) * 1999-09-08 2001-03-23 Fuji Xerox Co Ltd 液晶光学素子
CN1867859A (zh) * 2003-10-14 2006-11-22 碧理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像差校正元件
CN1867858A (zh) * 2003-10-14 2006-11-22 碧理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像差校正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091826A (ja) * 2004-08-26 2006-04-06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光学素子
CN1837864A (zh) * 2005-03-22 2006-09-27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液晶透镜和光学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03574A (ja) 2008-09-04
US20080198321A1 (en) 2008-08-21
CN101251657A (zh) 2008-08-27
KR20080077549A (ko) 2008-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86353B2 (ja) チューナブル液晶光学装置の接続部構造
JP2015180961A (ja) 液晶レンズにおける画像安定化およびシフト
WO2009146530A1 (en) Tunable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evice
CN108983515B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859935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8023285A1 (en) Curvature reduction for switchable liquid crystal lens array
CN101251657B (zh) 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99897B (zh) 可电控的光学元件、尤其具有光学有效的表面特征的薄层盒以及其制备方法
US1052790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liquid metal material, related fabricating molds,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5158980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1460889B (zh) 液晶显示面板用部件、采用它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Chen et al. Design,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liquid crystal microlenses
JP2010091828A (ja) 液晶光学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797468B2 (ja) 位相差制御部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10282501A (ja) 配向膜、その形成方法及び該配向膜を採用した液晶表示素子
CN102804048B (zh) 多层结构液晶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278089B1 (ko) 액정 표시 소자, 전자 기기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931686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1175104A (ja) 多層構造液晶光学素子および液晶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02662282B (zh) 一种蓝相液晶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240027A1 (en) Liquid crystal cells
CN103913870B (zh) 液晶透镜、液晶透镜制造方法及采用该液晶透镜的显示器
CN102127457A (zh) 一种配向层材料、配向层、双折射液晶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H074371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150076A (ja) 液晶光学素子および液晶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