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6235A - 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6235A
CN101246235A CN 200710079229 CN200710079229A CN101246235A CN 101246235 A CN101246235 A CN 101246235A CN 200710079229 CN200710079229 CN 200710079229 CN 200710079229 A CN200710079229 A CN 200710079229A CN 101246235 A CN101246235 A CN 101246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microstructure
structure according
core
m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792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佳橙
萧忠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 2007100792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62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6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62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所述的光纤是由一核心与一包覆在所述的核心外部的外层所构成,在所述的光纤的核心成型微结构,当光线在所述的核心传递并接触到所述的微结构时,可被反射而由所述的光纤的侧向散射而出,如此使所述的光纤达到侧向出光效果,由于将微结构制作在光纤核心,可避免外在使用环境的损坏、防止微结构与接着剂直接接触,且当光纤受外力弯曲时,可降低光纤断裂或变形的风险,此外,可凭借控制所述的微结构的外型、数量、尺寸、分布密度、分布位置等条件,调整光纤的出光亮度。

Description

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在光纤内部成型有微结构的光纤结构。
背景技术
光纤,也即光学纤维,主要是由一核心以及包覆所述的核心的外层所构成,由于具有传输损失低、尺寸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各种讯号传输,包括光传输、声音传输与网络系统等等。
就光传输而言,一般是在光纤端部设置光源,使光线进入光纤核心产生反射作用,如此使光纤整体产生发光效果,除具有高度装饰效果外,也可提供一定程度照明作用;另者,由于使用光纤导光可减少灯管使用数量,又可提高光源使用效率、可搭配所需光源使用,因此近年来使用光纤导光的背光模块逐渐成为主流产品,然若要提高光纤背光模块的亮度,除增加光源亮度之外,光纤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方可确保光线在光纤内部传递能具有较佳的传递效率,一般业者是事先在光纤表面加工形成不规则结构,当光线在传递过程接触所述的不规则结构时,便会经由散射而反射出光纤外侧,达到使光纤侧向出光的目的。
请参阅图1,美国专利第4,885,663号“Fiber Optic Light Emitting Panel AndMethod Of Making Same”,其是将光纤5编织成平面状,凭借所述的弯曲的光纤5,可使光线在转折处产生反射,再通过具有散设效果的涂布层18,以及可改变出光方向的棱镜片1,如此达到使光纤5均匀出光的目的;所述的案所揭示的技术手段虽不至于破坏光纤,然所述的光纤5编织所形成的弯折度难以掌控,使得光线均匀度无法有效改善,再其结构复杂,成本相对提高,此外,若弯折所述的编织的光纤5,也会导致变形,破坏原编织弯曲度,影响出光方向与光纤侧向出光效率。
请参阅图2所示,美国专利第5,226,105号“Fiber Optic Backlighting Panel AndDot Process For Making Same”,其是利用激光加工将光纤24的外层包覆点状剥离,使光线可由所述的剥离处侧向透出所述的光纤24,然由于光线是单纯由剥离处透出所述的光纤24、24a,而非经由反射射出,因此透出的亮度有限,为改善此一缺失,所述的案虽提出可设置双层光纤24、24a并涂布泡沫橡胶60,然却使得结构复杂、制造困难、成本提高,而其最大弊端在于,所述的光纤24、24a的表面结构遭受破坏,当弯曲光纤24、24a时,极容易由所述的剥离处断裂,或造成所述的剥离处变形,影响出光方向与光纤侧向出光效率。
请参阅图3所示,美国专利第6,714,185号“Back Lighting Apparatus Of LiquidCrystal Display Using Optical Fiber”,其是在光纤62的表面加工形成扩散线621,所述的扩散线621的形式可依所需设置为图示虚线形式,或为连续线、或复数并行线等其它型态,所述的扩散线621可由蚀刻或印刷形成,所述的扩散线621可将光线分割为两道光束透出所述的光纤62,可应用于产生3D影像;所述的案缺点在于,若采用蚀刻方式制作所述的扩散线621,则会破坏所述的光纤62表面,若采用印刷方式,则其精密度控制不易,再者,光线是单纯透出所述的光纤62,而非经由反射,其亮度有限,再被分割为两道光束后,其亮度更会受到损耗。
请参阅图4所示,美国专利第5,432,876号“Illumination Devices And OpticalFibres For Use Therein”,其是在光纤2表面制作刻痕4,当光线通过所述的刻痕4时,可凭借斜面6、10使光线被反射出所述的光纤2;所述的案的最大弊端在于,所述的光纤2表面遭受破坏,当弯曲光纤2时,极容易由所述的刻痕4断裂,或造成所述的刻痕4变形,影响出光方向与光纤侧向出光效率,再其刻痕4制作深度或斜度的控制困难度高,此外,光线只能进行一次反射,光利用率不高。
综观上述现有光纤专利可知,将微结构制作在光纤表面后,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产生:
1.表面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与外界接触而摩擦受损。
2.光纤表面需涂布接着剂的应用场合,如UV胶,表面微结构受到接着剂污染,使其光学特性受到影响。
3.当光纤受外力弯曲时,表面微结构相对较容易产生变形。
4.上述问题会对光纤侧向出光效率与均匀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针对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式,方可提升光纤侧向出光技术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将微结构制作在光纤核心,可避免外在使用环境的损坏、防止微结构与接着剂直接接触,且当光纤受外力弯曲时,可降低光纤断裂或变形的风险。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在光纤内部成型三维微结构,可提高出光效率、改善出光均匀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使光纤适用在各种曲面。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凭借控制微结构的外型、数量、尺寸、分布密度、分布位置等条件,可调整光纤的出光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光纤本体,是由核心与外层所构成,所述的外层是包覆在所述的核心外部;至少一微结构,是设置在所述的光纤本体的核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a)提供一光纤,所述的光纤是由核心与一包覆在所述的核心外部的外层所构成;(b)在所述的光纤的核心加工成型至少一微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至少一光纤,是由核心与外层所构成,所述的外层是包覆在所述的核心外部;至少一微结构,是设置在所述的光纤本体的核心;至少一光源,是设置在所述的光纤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在光纤内部传递的光线可凭借所述的微结构的阻挡而由光纤径向侧边散射出光纤外,其结构与制造方法简单且不致破坏光纤表面,可避免光纤弯折可能产生的断裂或变形,并可提高出光效率、改善出光均匀度,适于光纤制造与应用等相关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光纤结构美国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光纤结构美国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光纤结构美国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光纤结构美国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光纤内部具有一微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光纤内部具有复数微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成型光纤内部微结构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6A(a)是本发明测试样品一的正面结构视图;
图6A(b)是本发明测试样品一的侧面结构视图;
图6B(a)是本发明测试样品二的正面结构视图;
图6B(b)是本发明测试样品二的侧面结构视图;
图7是本发明成型光纤内部微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8是凭借图7作动方式所成型的不同微结构分布的实施例图;
图9是凭借图7作动方式所成型的不同微结构分布的实施例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成型光纤内部微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11是凭借图10作动方式所成型的微结构分布的实施例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成型光纤内部微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采用多组激光成型微结构的架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整合微结构成型在光纤制程中的架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光纤结构复数组合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光纤结构复数组合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光纤结构制作为平面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A是图17的A-A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应用于可挠性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光纤;11-核心;12-外层;20、20a~20c-微结构;30-光源;31-光线;32-反射光;33-散射光;40-激光系统;41、41a~41c-透镜组;42、42a~42c-激光;60-模具;70-夹制具;71-反射板;72-增亮膜;80-可挠性照明装置;90-夹制具;C-光纤轴心;D-深度;L-长度;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随附的图式来描述本发明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而以下图式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以利贵审查委员了解,但本案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所列举图式。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可侧向出光的光纤结构,其是凭借光纤10内部的微结构20使光纤10达到侧向出光效果,如图所示,所述的光纤10具有一核心11以及包覆在所述的核心11外部的外层12所构成的本体,所述的光纤10可为塑料、玻璃、石英等透明材质,其外型除传统长条圆柱形外,也可为任意几何形状;至于所述的微结构20,其是设置在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部位,所述的微结构20的外型、数量、尺寸、分布密度、分布位置等并无限定,依所需设定,可为图5所示的一个或如图5A所示复数个,若以圆柱形光纤而言,所述的微结构20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的直径,其外型则以规则或不规则的三维(3D,Three-Dimension)结构造型为佳。
如图5所示,在所述的光纤10一端设置光源30,所述的光源30发出光线31进入所述的光纤10中,所述的光线31可在所述的核心11以全反射方式(产生反射光32)进行传递,当光线31或反射光32在行进过程中接触到所述的微结构20时,由于所述的微结构20破坏了所述的光纤10内部的全反射条件,因此可使所述的光线31产生散射,所述的散射光33便可由所述的光纤10的侧面射出,达到使所述的光纤10侧向出光的效果,至于所述的散射光33射出所述的光纤10的方向,是依所述的微结构20的三维结构而定;再如图5A所示,由于所述的光线31在反复反射后会造成耗弱,导致距离所述的光源30越远处的亮度越低,因此,可设计所述的微结构20的分布密度在距离所述的光源30越远处逐渐加大,以集中所述的散射光33亮度;换言之,可凭借所述的微结构20的尺寸、密度、外型与折射率差等物理特性设计,控制所述的光纤10不同区域的侧向出光亮度。
依据上述结构,可归纳出一种光纤的侧向出光方法,其包含:
提供光线31由一内部具有微结构20的光纤10的一端进入所述的光纤10;
所述的光纤10内部的光线31接触到所述的光纤10内部所具有的微结构20时,可由所述的微结构20破坏所述的光纤10内部的全反射条件,使得所述的光线31产生散射光33由所述的光纤10的侧向射出。
关于本发明在光纤10内部形成微结构20的方法,请参阅图6所示,其是采用激光系统40对光纤10进行加工,所述的激光系统40可为二氧化碳激光、ND-Yag(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或准分子激光等等,其加工形式可为连续式或脉冲式,所述的激光系统40通过一透镜组41将激光42聚焦在所述的光纤10的内部,也即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所述的透镜组41的主要功能在于决定激光聚焦点(图中未示出)的尺寸大小,而聚焦点的尺寸大小则会影响到所述的微结构20的尺寸大小,如图6所示所述的微结构20、20a~20c分别具有不同尺寸、位置,如前所述,所述的微结构20的尺寸、密度、外型与折射率差等物理特性设计,均会影响所述的光纤10侧向出光亮度;凭借所述的激光加工方式聚焦所述的光纤10核心11成型所述的微结构20,属于非接触式加工方式,由于不会伤害到所述的光纤10的外层12,因此可以保护所述的微结构20不受外在环境影响,且可将对所述的光纤10强度的影响降至最低。
关于上述以激光加工成型的微结构外型,基本上取决在两个主要因素,第一因素是与激光脉波时间、激光波长有关,第二因素则与所述的激光系统40所搭配的所述的透镜组41有关,其技术手段与激光内雕技术类似,但是目前并未见将此类技术应用于光纤侧向出光;请参阅图6A所示,其是采用1064nm波长单位激光,搭配焦距为F44的透镜组,对玻璃材料进行测试,可得到长度L与宽度W尺寸约100μm~250μm(如图6A(a)的正面结构视图所示)、深度D约100μm~200μm(如图6A(b)的侧面结构视图所示)的微结构;再如图6B所示,其是采用532nm波长单位的激光,搭配焦距为F22的透镜组,对玻璃材料进行测试,可得到长度L与宽度W尺寸约30μm~80μm(如图6B(a)的正面结构视图所示)、深度D约40μm~120μm(如图6B(b)的侧面结构视图所示)的微结构,由以上的实验结果证实,应用于本发明光纤内部微结构的尺寸与深度确实可凭借激光波长和透镜组加以控制。
根据上述有关本发明在光纤核心成型微结构的方法,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可衍生出以下不同制作方法及其可形成的微结构分布态样。
如图7所示,所述的光纤10是成圆柱状,其具有一Y轴向延伸的轴心C,所述的透镜组41是设置在Z轴方向,其激光42则由所述的透镜组41沿Z轴向下聚焦在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可驱动所述的透镜组41作X、Y轴向二维移动,在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成型二维数组的微结构20,同理,可将所述的透镜组41固定设置,改而驱动所述的光纤10作X、Y轴向二维移动,如此也可得到相同结果;依据上述方式,若将所述的透镜组41设置在Y轴方向,其激光42则可沿Y轴(也即所述的光纤10的轴心C)聚焦在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若驱动所述的透镜组41或光纤10作X、Z轴向二维移动,则可在所述的光纤10的断面成型微结构,如图8所示实施例,其是环绕所述的光纤10的轴心C成型三环微结构20a~20c,且所述的微结构20a~20c的尺寸由外而内渐缩,其是凭借改变所述的透镜组41的聚焦位置所制成,再如图9所示,其是上下对称于所述的光纤10的轴心C成型呈三角形数组的微结构20。
请参阅图10所示加工方式示意图,所述的圆柱状光纤10具有一Y轴向延伸的轴心C,所述的透镜组41是设置在Z轴方向,其激光42则由所述的透镜组41沿Z轴向下聚焦在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若将所述的透镜组41固定设置,而驱动所述的光纤10以其轴心C为中心旋转,则可在所述的核心11内成型放射状环绕所述的光纤10轴心C的微结构20,并可经由变换所述的所述的透镜组41的聚焦位置,在所述的微结构20的内部形成另一放射状环绕且尺寸较小的微结构20a,如图11所示,同样地,可将所述的光纤10固定设置,改而驱动所述的透镜组41环绕所述的光纤10的外部旋转,也可得到相同结果;对照图11与图8可知不同加工方式可得到不同型式环状排列的环状微结构。
请参阅图12所示加工方式示意图,依据上述多轴同动的加工方式,可驱动所述的光纤10或所述的透镜组41移动或旋转,在所述的核心11成型螺旋状排列的微结构20;此外,如图13所示,也可设置多组透镜组41a~41c对光纤11进行加工,所述的透镜组41a~41c所产生的激光42a~42c可朝向不同方向,其聚焦的位置可相互不同,也可控制同步或不同步作动,以产生不同尺寸的微结构20a~20c。
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所述的光纤10与所述的透镜组41如何作动,其激光的聚焦位置均位于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对于外层12不致造成任何破坏。
本发明所提出的侧向出光技术,是凭借光纤10内部的微结构20使光纤10达到侧向出光效果,其制程方式可通过激光加工将所述的微结构20制作在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而加工所述的光纤10的时间点,除了可在所述的光纤10生产完成后再将所述的微结构20加工在所述的10光纤内部,也可将制作所述的微结构20的时间点直接整合在所述的光纤10的制程中,请参阅图14所示,其是在生产光纤10的过程中直接制作微结构20,所述的光纤10由射出模具60中被拉出,其它生产所述的光纤10所需的相关设备在此简略,此时,可将所述的透镜组41安装在所述的模具60旁一定位置处,当所述的光纤10在射出过程中,同时使用所述的透镜组41将激光42聚焦在所述的光纤10的核心11制作所述的微结构20。
请参阅图15与图16,其显示本发明除单独使用一根光纤侧向出光之外,也可以通过多根光纤构成一个平面或一束的型态,如图15所示为多数根光纤10是平行排列且上下堆栈,每根光纤10中都包含了内部微结构20,有助于提升发光平面整体的亮度;图16所示为多数根光纤10以圆环状的方式排列为一束,每根光纤10中都包含了内部微结构20,光纤10通过一束的形式产生线型光源的应用方式,其数量越多越有助在提高照明亮度,也可同时搭配卷绕与编织等方式。
请续参阅图17与图17A,所述的实施例显示本发明可通过多根光纤制作成一平面光源,应用于各种照明用途,如图所示,其是将复数光纤10并排构成一平面,其中每一根光纤10的内部都制作了微结构20,将光源30设置在光纤10的轴向两端,通过一组夹制具70将所述的光纤10与所述的光源30做适当的对准与固定,其中,所述的夹制具70的机构外型与对准方式在此省略,其作用在于可使所述的光源30所发射出的光线能够顺利地进入所述的光纤10的内部做传递,由于所述的光纤10内部的微结构20可破坏光线全反射传递条件,因此,光线可凭借所述的微结构20散射出所述的光纤10外部,其原理与图5所示相同,如此,即可通过所述的光纤10侧向出光,达到平面照明需求;由于光线是以散射的方式由所述的光纤10的侧向出光,因此可整合反射板71与增亮膜72以提升平面光源亮度,如图17A所示,将所述的光纤10夹设在所述的反射板71与增亮膜72之间,凭借所述的反射板71将散射光反射到所述的增亮膜72的方向,再通过所述的增亮膜72将散射的光线聚集在一特定角度范围之内,如此提高平面照射的亮度;此外,为提升平面光源的亮度均匀性,所述的光纤10的内部微结构20的分布方式可以进行控制,将距离所述的光源30较近区域微结构20分布密度较低或尺寸较小,而距离所述的光源30较远区域的微结构20则分布密度较高或尺寸较大,凭借控制所述的微结构20的密度,可以有效控制所述的光纤10的侧向出光均匀性,其原理在图5实施例中也有详细说明。
再请参阅图18,所述的实施例显示本发明利用光纤的可挠性,可应用于一可挠性照明装置,所述的可挠性照明装置80可以任意弯曲并改变外型,其是由复数光纤10所构成,所述的光纤10以相互并排的方式相邻排列成一个平面,可以通过适当的接着剂将光纤10彼此贴合,每条光纤10内部分布着许多微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一夹制具90将所有光纤10的一端固定,凭借所述的夹制具90可引导外部或内部所设的光源(图中未示出)射出光线进入所有所述的光纤10内部,同样地,光线进入光纤11的后以全反射的方式进行传递,当光线接触微结构时,微结构会使光线射出光纤10的外部;为营造出均匀的照明效果,靠近所述的夹制具90的区域所分布的微结构密度较低或尺寸较小,距离夹制具143较远区域微结构分布密度较高或尺寸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提升所述的可挠性照明装置80的亮度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凭借激光系统在光纤核心成型微结构,使光纤达到侧向出光的效果,不同在传统将微结构制作在光纤表面的方式,可避免外在使用环境的损坏、防止微结构与接着剂接触,且当光纤受外力弯曲时,内部微结构所产生的变形相对比外部微结构降低许多,此外,光纤侧向出光的亮度均匀性分布,也可通过光纤内部微结构的排列方式、密度、尺寸等参数进行控制。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28)

1. 一种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光纤本体,是由核心与外层所构成,所述的外层是包覆在所述的核心外部;
至少一微结构,是设置在所述的光纤本体的核心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结构是三维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结构是排列成一维或多维复数数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结构是复数个,且具有至少一种尺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为等透明材质,例如塑料、玻璃或石英等透明材质。
6. 一种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a)提供一光纤,所述的光纤是由核心与一包覆在所述的核心外部的外层所构成;
(b)在所述的光纤的核心加工成型至少一微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是以激光系统加工成型微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系统是包含一透镜组,所述的透镜组是用以将所述的激光系统所产生的激光聚焦在所述的光纤的核心。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系统为连续式或脉冲式二氧化碳激光、ND-Yag激光或准分子激光。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系统是作一维或多维移动或转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系统是设置有复数组。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组激光系统是发出不同朝向的激光。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组激光系统是作一维或多维移动或转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加工成型方式是非接触式加工方式。
15.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微结构是三维结构。
16.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微结构是排列成一维或多维复数数组。
1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微结构是复数个,且具有至少一种尺寸。
1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光纤是作一维或多维移动或转动。
1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光纤为透明材质,例如塑料、玻璃或石英。
20. 一种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至少一光纤,是由核心与外层所构成,所述的外层是包覆在所述的核心外部;
至少一微结构,是设置在所述的光纤本体的核心;
至少一光源,是设置在所述的光纤的一端。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结构是三维结构。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结构是排列成一维或多维复数数组。
23.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纤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结构是复数个,且具有至少一种尺寸。
24.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结构的尺寸是小于或等于所述的光纤的核心。
25.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为透明材质,例如塑料、玻璃或石英。
26.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在靠近于所述的光源的区域所设置的微结构分布密度较低或尺寸较小,而距离所述的光源较远区域的微结构则分布密度较高或尺寸较大。
27.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至少一夹制具,所述的夹制具是用以夹制在所述的光纤的至少一端。
28.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
一反射板,是用以反射光线;
一增亮膜,是用以将光线聚集在一特定角度范围之内;
所述的光纤是设置在所述的反射板与所述的增亮膜之间。
CN 200710079229 2007-02-13 2007-02-13 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 Pending CN1012462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79229 CN101246235A (zh) 2007-02-13 2007-02-13 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79229 CN101246235A (zh) 2007-02-13 2007-02-13 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6235A true CN101246235A (zh) 2008-08-20

Family

ID=39946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79229 Pending CN101246235A (zh) 2007-02-13 2007-02-13 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623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1522A (zh) * 2016-07-27 2016-10-26 广东佳禾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线
CN106932856A (zh) * 2011-04-28 2017-07-07 L.E.S.S.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照明系统的波导装置
WO2020237698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山东光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距离照明用多节点光纤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02114A (zh) * 2020-12-16 2021-04-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光纤侧向散射信号的获取装置及探测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2856A (zh) * 2011-04-28 2017-07-07 L.E.S.S.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照明系统的波导装置
CN106932856B (zh) * 2011-04-28 2020-11-10 L.E.S.S.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照明系统的波导装置
CN106051522A (zh) * 2016-07-27 2016-10-26 广东佳禾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线
WO2020237698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山东光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距离照明用多节点光纤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02114A (zh) * 2020-12-16 2021-04-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光纤侧向散射信号的获取装置及探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6773B (en) Improved optical fib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822113B2 (en) Daylight responsive LED illumination panel with color temperature control
JP7218375B2 (ja) 配光構造体および配光素子
EP1247042B1 (en) Light guide illumination device appearing uniform in brightness along its length
EP1845304B1 (en) Light guid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illuminat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4394839B2 (ja) 所定の強度パターンを産み出す照明装置
JP3236631B2 (ja) パネル照明器
CN102472865A (zh) 光导
CN107667255B (zh) 使用光导的照明系统和照明方法
TW200411226A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1246235A (zh) 光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纤照明装置
CN111886446A (zh) 一种用于改变光分布的光学装置
JP2019533198A (ja) 光偏向デバイス、光偏向デバイス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照明デバイス
WO2017031035A1 (en) Light extracting element having serpentine shape, light redirecting element having serpentine shape, and lighting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JP3560273B2 (ja) 両面面光源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両面標示装置
JP2008288050A (ja) 照明装置
EP1918926A3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CN210511507U (zh) 用于改变光分布的装置、照明器系统和模具
CN115807922A (zh) 一种激光照明光学系统
CN112984456A (zh) 光学透镜及利用该光学透镜的照明装置
WO2005047764A1 (en) Lighting device
Oh et al. Beam shaping technology based on optical fiber for applications in laser, optical tweezer, and free space interconnects
KR20080007741A (ko) 광학 라이팅 필름,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이를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JP2008242313A (ja) 光ファイバと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および光ファイバ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