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2235B - 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2235B
CN101242235B CN2008100093782A CN200810009378A CN101242235B CN 101242235 B CN101242235 B CN 101242235B CN 2008100093782 A CN2008100093782 A CN 2008100093782A CN 200810009378 A CN200810009378 A CN 200810009378A CN 101242235 B CN101242235 B CN 1012422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
latest
sign
buffer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93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2235A (zh
Inventor
王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093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2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2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2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2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2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更软合并的方法,包括: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更软合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更软合并的系统和装置。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软合并时,取消了排队电路,所有类型的数据复用一套更软合并逻辑,减少了逻辑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更软合并的处理速度;由于逻辑资源仅与信道的个数成线性关系,因此易于信道数量的增加,并且由于处理延时与信道个数没有线性关系,因此处理延时几乎可以忽略,进一步提高了更软合并的处理速度。

Description

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软基站是指在一片覆盖区域内,一个射频单元(称为子站)通过光纤或其他数字化传输介质与处在远端的大容量基带处理资源池(称为主单元)相连,并在射频单元间共享基带处理资源、主控时钟单元以及操作维护平台,从而实现对周围相邻地区覆盖的基站系统。软基站的子站与主单元共享基带资源池,可以将子站视为主单元的一个扇区,同一基站不同扇区间的宏分集合并可以在基站内进行,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为更软切换,更软切换宏分集采用最大比率合并,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
在更软切换过程中,基站同一频点的多个扇区(最多六个扇区)同时接收到用户终端的信号,并可以由基站内的芯片完成信号的更软合并,即对来自于同一用户终端的几种信道传输的数据分别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结果数据进行合并。现有基站进行更软合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基站中有四个用于处理更软合并的模块,包括状态机和分别与状态机相连的请求排队模块、信道查询模块和更软合并计算模块。假设该基站同一频点上有三个扇区,分别为扇区1、扇区2和扇区3,而来自同一用户终端的两种信道,信道A和信道B向这三个扇区传输数据,相当于基站内所有扇区总共会收到六个信道发送的数据,标记扇区1收到信道A发送的数据为数据A1,收到信道B发送的数据为B1,相应地,扇区2收到的数据分别为数据A2和数据B2,扇区3收到的数据分别为数据A3和数据B3。以基站对信道A发送的数据进行更软合并为例,请求排队模块预先知道该基站内有三个扇区会收到信道A发送的数据,当扇区1、扇区2和扇区3收到各自的数据A1、数据A2和数据A3后,会对数据进行解调,解调结束后将解调完成信号发送到请求排队模块,由于三个扇区通常不会同时收到信道A发送的数据,因此三个扇区先后向请求排队模块发送解调完成信号,当请求排队模块收到三个解调完成信号后,确认针对信道A的数据解调全部完成,此时信道查询模块查询三个扇区的详细信息后获知为扇区1、扇区2和扇区3分别对信道A传输的数据进行了解调,根据上述查询结果,更软合并计算模块将解调后的数据A1、数据A2和数据A3进行累加后输出合并结果。
上述请求排队模块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由于信道A和信道B传输的数据类型不同,因此以信道A传输数据为例,该图中示出了三个扇区分别接收信道A传输的数据,并且传输数据A1、A2、A3的分别为信道0、信道1和信道2。输入请求排队电路的信号有两种,一种是解调完成信号dem_done[2,1,0],即信道0、1、2分别将解调完成的信号输入寄存器1中,另一种是三组更软合并分组信息sm_grp0[2,1,0]、sm_grp1[2,1,0]、sm_grp2[2,1,0],分别对应三个信道,具体来说sm_grp0、sm_grp1和sm_grp2分别对应三个扇区,[2,1,0]分别对应三个信道,每组更软合并分组消息为3bit,每1bit对应一个信道,当某bit的值为1时表示对应的信道参加本组更软合并计算,0表示不参加本组更软合并计算。如果扇区1为主扇区,那么对应扇区1的信道0就是主信道,则sm_grp0[2,1,0]对应的3bit分组消息为[1,1,1],即表示在扇区1对信道0、1、2的数据进行合并,否则,sm_grp0[2,1,0]对应的3bit分组消息为[0,0,0]。假设信道0为主信道,并且寄存器1中已经输入了信道0、1、2的解调完成信号,此时经过与门后输出的sm_req[0]为1,该sm_req[0]的作用是产生更软合并分组的解调完成信号,用于判断该组更软合并分组的所有信道是否均解调完成;如果信道0、1、2中有未解调完成的信号,则经过与门输出的sm_req[0]为0。根据输入寄存器2中的sm_req[0]、sm_req[1]和sm_req[2],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信道号,优先级的选择可以预先设定,当信道查询模块查询到三个信道的标识后,对数据进行更软合并。
由上述描述可知,现有的更软合并方案采用状态机的实现方法,由于来自同一用户终端会有多种信道,而不同信道传输的数据格式、处理方法、及处理时间均不相同,所以每增加一种信道都需要增加一套请求排队以及更软合并计算的逻辑,由于状态机采用占用式方法进行处理,因此在处理某个信道时,其它信道只能等待,因此逻辑实现比较复杂;并且由于逻辑dem_done_in[K-1..0]与sm_grp0[K-1..0]中有K个与门,并且对应同一用户终端的K个信道,这样的逻辑一共有K套,所以请求排队的逻辑资源与信道个数的平方成线性关系,随着信道个数的增加,逻辑资源增加显著;并且信道查询模块的查询时间与信道个数成线性关系,随着信道个数的增加,处理延时也将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以取消请求排队电路,减少更软合并过程中消耗的逻辑资源。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更软合并的方法,包括:
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
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
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获得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一种更软合并的系统,包括:终端和基站,
所述终端,用于通过不同的信道向基站传输数据;
所述基站,用于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当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获得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一种更软合并的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
比较单元,用于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
合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更软合并;
其中,所述合并单元包括:
缓存中间数据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
获取结果数据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获得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软合并时,取消了排队电路,所有类型的数据复用一套更软合并逻辑,减少了逻辑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更软合并的处理速度;由于逻辑资源与信道的个数成线性关系,因此易于信道数量的增加,并且由于处理延时与信道个数没有线性关系,因此处理延时几乎可以忽略,进一步提高了更软合并的处理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基站进行更软合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请求排队电路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更软合并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更软合并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更软合并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更软合并系统的实施例框图;
图7为本发明更软合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框图;
图8为本发明更软合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更软合并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如图3所示:
步骤301: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
具体的,将传输最晚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确定为最晚信道,进一步可以缓存该最晚信道的标识。
步骤302: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该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该最晚信道的标识。
其中,所有信道传输的所有数据均为分时复用、串行输入的数据,即每个时钟节拍仅处理一个信道的数据。
步骤303:根据上述比较结果对该数据进行更软合并。
具体的,当传输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该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当传输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该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获得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所有步骤均可以由基站执行。
本发明更软合并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通过保存最早信道和最晚信道的标识,复用同一套更软合并资源对数据进行更软合并的详细过程:
步骤401:基站选择处理延时最小的一类数据。
基站内同一频点的多个扇区会接收到来自于同一用户终端的几种信道传输的不同数据,因此基站首先确认最先接收的一类数据,即选择处理延时最小的一类数据,该类数据由同一种信道进行传输。
步骤402:将传输最早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确定为最早信道,并将传输最晚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确定为最晚信道。
由于无线链路集的信道传输数据时,数据到达的先后顺序在一帧之内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数据帧头的接收顺页序确定最早信道和最晚信道,最早信道为传输最早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最晚信道为传输最晚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
步骤403:缓存确定的最早信道的标识和最晚信道的标识。
由于一帧之内除了数据帧头外的其它数据,或处理延时较大的其它类型数据均可以使用通过数据帧头确定的最早信道和最晚信道。因此,在确定了最早信道和最晚信道后需要缓存该最早信道的标识和最晚信道的标识。
步骤404:接收除帧头外的数据。
除帧头外的数据包括处理延时最短的一类数据的除了帧头以外的数据,以及除了处理延时最短的一类数据外的其它类型的数据。
步骤405:比较传输该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已保存的信道的标识,若与最早信道的标识一致,则执行步骤406;若与最早信道和最晚信道的标识均不一致,则执行步骤407;若与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则执行步骤408。
步骤406:将该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返回步骤405。
当传输该数据的信道标识与已保存的最早信道的标识一致时,说明该数据由最早信道传输,由于还未接收全部信道传输的数据,并且该数据为首次接收到的除帧头外的数据,因此将该数据直接进行缓存,然后继续接收数据。
步骤407:将该数据与缓存的数据相加后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返回步骤405。
当传输数据的信道标识与已保存的最早信道的标识和最晚信道的标识均不一致时,说明该数据为除上述信道外的其它信道传输,由于仍未接收到全部信道传输的数据,因此将该数据与已经缓存的数据相加,将相加后的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然后继续接收数据。
步骤408:将该数据与缓存的数据相加后获得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当传输数据的信道标识与已保存的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时,说明该数据为最晚信道传输,由于已经接收到全部信道传输的数据,因此将该数据与已经缓存的数据相加,将相加后的数据作为本次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步骤409:输出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以及最早信道和最晚信道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当只有一个信道的情况下,即保存的最早信道与最晚信道的标识相同,则在上述步骤405中,比较传输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已保存的信道的标识时,由于传输数据的信道的标识同时与最早信道和最晚信道的标识相同,因此直接将该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进行输出即可。
结合上述本发明更软合并的方法的实施例,假设该基站同一频点上有三个扇区,分别为扇区1、扇区2和扇区3,而来自同一用户终的两种信道,信道A和信道B向这三个扇区传输数据,分别为A类数据和B类数据,相当于基站内所有扇区总共会收到六个信道发送的数据。标记扇区1收到信道A发送的数据为数据A1,收到信道B发送的数据为B1,相应地,扇区2收到的数据分别为数据A2和数据B2,扇区3收到的数据分别为数据A3和数据B3,且传输数据A1、A2、A3的分别为信道0、信道1和信道2,传输数据B1、B2、B3的也分别为信道0、信道1和信道2,信道A与信道B的区分通过其它标识进行指示。
假设A类数据永远比B类数据早传输至基站,并且数据A1早于数据A2,数据A2早于数据A3,则A类数据为处理延时最小的一类数据,扇区1最先接收到数据A1的帧头,因此确定传输数据A1的信道0为最早信道,然后扇区2接收到数据A2的帧头,最后扇区3接收到数据A3的帧头,因此确定传输数据A3的信道2为最晚信道,基站缓存最早信道的标识“0”以及最晚信道的标识“2”。当接收到由信道0传输的除数据A1帧头外的数据后,比较该信道的标识“0”与缓存的信道标识,确定该信道为最早信道,因此将该数据A1作为本次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直接缓存;当接收到由信道1传输的除数据A2帧头外的数据后,比较该信道的标识“1”与缓存的信道标识,确定该信道既不是最早信道也不是最晚信道,因此将该数据A2与缓存的数据A1相加后作为本次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当接收到由信道2传输的除数据A3帧头外的数据后,比较该信道的标识“2”与缓存的信道标识,确定该信道为最晚信道,因此将该数据A3与缓存的中间数据相加后获得针对A类数据的更软合并结果数据。对于B类数据的更软合并过程与A类数据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最后输出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并指示更软合并完成。
应用上述更软合并的方法的实施例,本发明更软合并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基站接收并缓存由N类信道传输的N种数据,当基站接收到处理延时最小的一类数据后,根据该类数据的帧头的接收顺序获得最早信道和最晚信道,分别缓存最早信道的标识和最晚信道的标识,并且将最早信道标识输入选择器1,将最晚信道标识输入寄存器。当首次接收到某类数据中除帧头外的其它数据后,将该数据输入累加器,并将传输该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选择器中的最早信道标识进行比较,比较后将该数据由累加器输出,保存在对应该类数据的缓存中(例如,如果该类数据为数据1,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对应数据1的缓存中);当又接收到某类数据时,将该数据输入累加器,并且选择器1、选择器2也将缓存的该类数据输入累加器,将该数据与已经缓存的该类数据进行累加,当传输该数据的信道标识与缓存的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累加器输出的该类数据继续缓存在对应的空间内,然后循环上述过程,直到接收到最晚信道传输的数据后,将累加器输出的数据输入寄存器,比较传输该数据的信道标识与寄存中的最晚信道标识,由于比较结果一致,因此将累加器输出的数据作为该类数据的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信道传输的所有数据都是分时复用的数据,即当某个时钟节拍输入一个信道的一个数据,则下一个时钟节拍输入另一个信道的数据,或者同一个信道的其它数据。因此,即使不同信道传输的数据同时到达,也可以通过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而分开处理,不会在一个时钟节拍内出现两种数据。
与本发明更软合并的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更软合并的系统的实施例。
本发明更软合并的系统的实施例框图如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终端610和基站620,终端610用于通过不同的信道向基站传输数据;基站620用于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当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更软合并。
与本发明更软合并的方法和系统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更软合并的装置的实施例。
本发明更软合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框图如图7所示。
该装置包括:确定单元710,比较单元720和合并单元730。
其中,确定单元710用于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比较单元720用于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合并单元730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更软合并。
本发明更软合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框图如图8所示。
该装置包括:选择单元810、确定单元820,缓存单元830、比较单元840、合并单元850和输出单元860。
其中,选择单元810用于选择处理延时最小的一类数据;确定单元820用于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缓存单元830用于缓存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比较单元840用于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合并单元850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更软合并;输出单元860用于输出所述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82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传输最晚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确定为最晚信道;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传输最早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确定为最早信道;所述缓存单元830进一步用于缓存所述最早信道的标识。
其中,合并单元850可以进一步包括缓存中间数据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获取结果数据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获得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上述缓存中间数据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一缓存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早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第二缓存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早信道与最晚信道的标识均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软合并时,通过保存最早信道和最晚信道的标识,复用同一套更软合并资源对数据进行更软合并,因此取消了排队电路,减少了对逻辑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更软合并的处理速度;由于逻辑资源仅与信道的个数成线性关系,因此易于信道数量的增加,并且由于处理延时与信道个数没有线性关系,因此处理延时几乎可以忽略,进一步提高了更软合并的处理速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更软合并。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更软合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
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
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获得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包括:将传输最晚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确定为最晚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缓存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传输最早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确定为最早信道;缓存所述最早信道的标识;
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包括:
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早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
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早信道与最晚信道的标识均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信道传输的所有数据均为时分复用的数据。
6.一种更软合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和基站,
所述终端,用于通过不同的信道向基站传输数据;
所述基站,用于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当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获得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7.一种更软合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帧头的接收顺序确定最晚信道;
比较单元,用于接收到除所述帧头以外的数据后,比较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的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
合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更软合并;
其中,所述合并单元包括:
缓存中间数据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
获取结果数据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获得更软合并的结果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传输最晚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确定为最晚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缓存单元,用于缓存所述最晚信道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传输最早接收到的数据帧头的信道确定为最早信道;
所述缓存单元,还用于缓存所述最早信道的标识;
所述缓存中间数据单元包括:
第一缓存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早信道的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
第二缓存单元,用于当传输所述数据的信道标识与所述最早信道与最晚信道的标识均不一致时,将所述数据与所述缓存的数据相加后作为更软合并的中间数据进行缓存。
CN2008100093782A 2008-02-28 2008-02-28 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1242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93782A CN101242235B (zh) 2008-02-28 2008-02-28 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93782A CN101242235B (zh) 2008-02-28 2008-02-28 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2235A CN101242235A (zh) 2008-08-13
CN101242235B true CN101242235B (zh) 2010-10-27

Family

ID=3993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93782A Active CN101242235B (zh) 2008-02-28 2008-02-28 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22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6712A (zh) * 2010-11-23 2011-03-16 华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数字电视接收装置及其换台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981A (zh) * 2004-05-24 2005-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合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981A (zh) * 2004-05-24 2005-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合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2235A (zh) 2008-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8773B (zh) 设置非连续接收模式参数的方法
US9602436B2 (en) Switching device
US6414961B1 (en) ATM switching with virtual circuit FIFO buffers
CN101188599B (zh) 发电厂电气监控前置系统负荷均衡设计的实现方法
CN102264116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时分多址无线自组网的节点入网方法
CN10234039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节点
CN101425838A (zh) 一种数据通道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718477A (zh) 基于多个网络的同时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CN102014463A (zh) 一种进行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15179B (zh) 业务自动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89643A (zh) 间歇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CN101729423A (zh) 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端口间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17786B (zh) 一种基带资源共享方法、通信系统及设备
CN101242235B (zh) 更软合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TW200423659A (en)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3106177B (zh) 多核网络处理器的片上互联结构及其方法
CN101330672A (zh) 传输信令消息的方法
CN102904803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264960A (zh) 能力匹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83449B (zh) Bbm与rru之间iq数据交换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1491134A (zh) 在多个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04697A (zh) 多通信通道资料传输系统、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02566943B (zh) 基于固态硬盘的通讯方法及固态硬盘
CN102223684B (zh) 一种时隙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370162A (zh) 负载信息获得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