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8668A - 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8668A
CN101238668A CNA2005800513586A CN200580051358A CN101238668A CN 101238668 A CN101238668 A CN 101238668A CN A2005800513586 A CNA2005800513586 A CN A2005800513586A CN 200580051358 A CN200580051358 A CN 200580051358A CN 101238668 A CN101238668 A CN 101238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unit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513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8668B (zh
Inventor
中胜义
松尾英范
芳贺宏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8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8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6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89Search hardware arrangements, e.g. sharing of correlators to reduce complex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with predefined switching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ining sequences per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6Frame synchronisation, e.g. packet synchronisa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witching point detection or subfram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2Symbol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发送与通信方式对应的帧的基站装置,以及通过该帧而判断基站装置的通信方式并进行与通信方式对应的自适应的小区搜索处理的移动台装置。该基站装置(100)中设置了:多个天线;发送单元(150),通过所述天线发送帧;以及帧形成单元(130),形成帧,该帧为根据多个天线中的用于发送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SCH序列)不同的帧。并且,在移动台装置(200)中,RF接收单元(210)接收来自基站装置(100)的帧,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检测帧定时和使用天线数,扰码识别单元(245)基于帧定时和使用天线数而从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特别涉及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OFCDM中的小区搜索方法,提出了对同步用信道SCH进行频率复用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1和2)。首先,图1表示以往技术的帧结构图。在该图中,TCH(Traffic Channel:业务信道)表示一般的数据信道,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表示已知信号即公共导频信道。同步用信道即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为已知的独特信号,且在规定副载波中被频率复用。
另一方面,作为接收端的移动台通过三阶段小区搜索演算法,进行OFDM(正交频分复用)码元定时检测、帧定时检测以及扰码识别。以下,叙述各阶段的详细动作。
(1)第一阶段:码元定时检测
移动台利用OFDM的保护间隔的相关特性,检测OFDM码元定时(即,FFT(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定时)(非专利文献3)。具体而言,对每个OFDM码元在各个采样点计算保护间隔相关,在1帧范围内对其进行平均,从而检测出与最大相关值对应的OFDM码元定时。
(2)第二阶段:帧定时检测
基于在第一阶段检测出的OFDM码元定时进行FFT处理,并对FFT处理后的信号进行以下的处理。即,对每个副载波在1帧长度的范围内,将通过FFT所分离出的各个副载波分量中的发送SCH的副载波分量与SCH的复本之间的相关进行同相相加。然后,将对每个副载波进行同相相加后的相关检测值再在频率方向上(即,多个副载波之间)以及在时间方向上(即,多个帧之间)进行功率相加,而计算平均相关值。然后,检测可获得最大的平均相关值的定时,将其作为帧定时的候选。
(3)第三阶段:扰码识别
通过在第二阶段检测出的帧定时,可知CPICH的复用码元位置。于是,使用可乘以CPICH的扰码的全部候选和导频信号的复本,进行相关运算。然后,检测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扰码,并将其识别为小区固有的扰码。
另外,在标准化团体3GPP中,以针对目前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系统的进一步的改良为目的,对3GPP RAN LTE(Long Term Evolution)进行研讨。具体而言,作为下行的无线传输方式,研讨着上述的OFDM方式(非专利文献3)。另外还研讨着为了满足吞吐量要求条件而导入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方式(非专利文献4)。再者,对于基站装置的导频传输,提出了用于单天线和用于多天线的导频传输建议(非专利文献5)。
(非专利文献1)花田,新,樋口,佐和橋,“ブロ一ドバンドマルチキヤリアCDMA伝送におけゐ周波数多重同期チヤネルを用いた3段階セルサ一チ特性”,RCS2001-91,2001年7月
(非专利文献2)花田,新,樋口,佐和橋,“ブロ一ドバンドMulti-carrierCDMA伝送におけゐ3段階高速セルサ一チ法およびその特性”,RCS2000-170,2000年11月
(非专利文献3)3GPPP,R1-050673,Drafting groupl,“Text proposal for FDDUL SC-FDMA,FDD DL OFDMA”
(非专利文献4)3GPP TR 25.913 v2.0.0“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and UTRAN”
(非专利文献5):3GPP,R1-050464,NTT DoCoMo,“Physical ChannelStructures for Evolved UTRA”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将多载波通信与多天线通信组合时,需要解决种种问题。尤其在混合存在多天线通信和单天线通信的系统中进行小区搜索时,只由基站装置发送以往的帧,则无法在移动台装置判断基站装置所使用的通信方式。因此有在移动台装置无法进行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式对应的自适应的处理(包括小区搜索在内)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该基站装置发送与通信方式对应的帧,该移动台装置通过该帧而判断基站装置的通信方式,并进行与通信方式对应的自适应的小区搜索处理。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为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它所采用的结构包括:多个天线;发送单元,通过所述天线发送帧;以及帧形成单元,形成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的发送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和被配置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帧。
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为使用由基站装置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它所采用的结构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不同的帧;相关单元,将接收到的所述帧与所述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依次相乘而取相关;检测单元,基于由所述相关单元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所述基站装置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以及扰码识别单元,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所述天线的数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该基站装置发送与通信方式相应的帧,该移动台装置通过该帧而判断基站装置的通信方式,并进行与通信方式对应的自适应的小区搜索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帧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帧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的移动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其他帧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帧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9的移动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其它帧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帧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4的移动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其他帧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同步序列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以免重复。
(实施方式1)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包括:编码单元105、调制单元110、发送天线数计算单元115、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20、导频信号生成单元125、帧形成单元130、加扰单元140、扰码生成单元145以及发送单元150。帧形成单元130包括相当于基站装置100具有的天线数的帧构成单元135。发送单元150包括:IFFT单元155、GI插入单元160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65。
该基站装置100至少可对应两种通信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适用于MIMO(或MISO:多输入单输出)和SISO(单输入单数出)(或SIMO:单输入多输出)。这里,为了简化说明,假设基站装置100所具备的天线数为两根,在进行MIMO通信时利用两根天线,而在进行SISO通信时只利用一根天线。
编码单元105输入发送数据后,进行规定的编码,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110。
调制单元110输入编码后的信号,对其进行规定的一次调制(一般来说,进行基于QoS或无线信道的状态的一次调制),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出到帧形成单元130。
发送天线数计算单元115计算用于发送的天线数,将用于发送的天线数信息输出到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20、导频信号生成单元125和帧形成单元130。在基站装置100进行MIMO通信时,使用天线数信息为2,在进行SISO通信时,使用天线数信息为1。也就是说,使用天线数信息可作为表示基站装置100所进行的通信方式的“通信方式信息”而利用。
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20从发送天线数计算单元115输入通信方式信息(这里为使用天线数信息),生成与通信方式信息对应的同步用信道(SCH序列),将所生成的SCH序列输出到帧形成单元130。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通信方式信息(使用两根天线的MIMO通信或者使用一根天线的SISO通信)使用两个不同的SCH序列(SCH1序列和SCH2序列)中的一方,因此,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20在输入的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通信时,将SCH1序列输出到帧形成单元130,在输入的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通信时,将SCH2序列输出到帧形成单元130。
导频信号生成单元125输入来自发送天线数计算单元115的通信方式信息(这里为使用天线数信息),输出与通信方式信息对应的数量(使用天线数)的导频信号。具体而言,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通信时,因为MIMO通信必需从一个天线发送一个导频信号,所以导频信号生成单元125将两个不同的导频信号(CPICH1和CPICH2)输出到帧形成单元130,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通信时,输出一个导频信号(这里为CPICH1)。其中,在MIMO通信时所输出的导频信号具有彼此正交的图案。
帧形成单元130分别从调制单元110输入调制后的信号,从同步信道生成单元120输入SCH序列,从导频信号生成单元125输入CPICH,并基于来自发送天线数计算单元115的通信方式信息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1中,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时,帧形成单元130将SCH1序列插入到帧内。另一方面,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时,将SCH2序列插入到帧内。也就是说,根据通信方式(例如,使用天线数)而插入具有不同的信号图案的同步序列(SCH序列)。另外,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时,帧形成单元130将CIPCH1插入到从一方天线发送的帧,并将CIPCH2插入到从另一方天线发送的帧。另一方面,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时,形成插入了CPICH1的帧。
也就是说,在基站装置100所利用的通信方式为MIMO通信时,帧形成单元130形成如下的帧,即,插入了与利用的天线数对应的数量且彼此不同的导频信号(CPICH),而且插入了共用的SCH1序列的帧。另一方面,在基站装置100所利用的通信方式为SISO通信时,形成如下的帧,即,插入了一种导频信号(这里为CPICH1),而且插入了与SCH1序列不同的序列即SCH2序列的帧。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MIMO通信方式时,形成在预定的副载波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按时间轴方向配置了SCH1序列的帧(图3A)。另外,在SISO通信方式时,形成在与MIMO通信方式的帧的副载波相同的副载波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按时间轴方向配置了SCH2序列的帧(图3B)。另外,在MIMO通信方式时,即使以与SISO通信的帧相同的比例包含CPICH,但是如果从两根天线发送两个帧,则等价于帧中包含SISO通信的帧的两倍的CPICH,所以以图3A的方式表示。换言之,图3A是对从两根天线发送的CPICH进行了时分复用的格式。
然后,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通信时,帧形成单元130将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各个帧,输出到不同的加扰单元140(加扰单元140-1和140-2)。另外,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通信时,将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帧输出到加扰单元140的一方(这里为加扰单元140-1)。
加扰单元140对来自帧形成单元130的帧进行加扰,将加扰后的帧输出到发送单元150。
在发送单元150中,在IFFT单元155进行IFFT,在GI插入单元160插入保护间隔,在无线发送单元165进行上变频等无线处理,然后将该帧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装置200包括:接收控制单元205、无线接收单元210、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GI除去单元220、FFT处理单元225、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扰码识别单元245、扰码复本生成单元250、解扰单元255、解码单元260以及CRC检查(循环冗余检查)单元265。
接收控制单元205根据移动台装置200的状态,即,根据是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几阶段还是通常接收模式等,对来自无线接收单元210和FFT处理单元225的输出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向无线接收单元210和FFT处理单元225输出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从而控制来自无线接收单元210和FFT处理单元225的输出信号的输出目的地。发往无线接收单元210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的内容为,在移动台装置200的状态为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一阶段时,其内容是以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为输出目的地,在为第一阶段以外时,其内容是以GI除去单元220为输出目的地。此外,发往FFT处理单元225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的内容为,在为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二阶段时,其内容是以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为输出目的地,在为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三阶段时,其内容是以扰码识别单元245为输出目的地。另外,在为通常接收模式时,其内容是,以解扰码单元255为输出目的地。
无线接收单元210通过天线接收来自基站装置100的信号,并进行下变频等RF处理。接着,无线接收单元210对来自上述接收控制单元205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所表示的输出目的地,输出RF处理后的信号。
在移动台装置200为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一阶段时,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从无线接收单元210输入RF处理后的信号。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取保护间隔相关,利用OFDM码元中的保护间隔的相关特性,检测OFDM码元定时。该OFDM码元定时即为用于进行FFT的FFT窗定时。然后,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将检测出的码元定时的结果输出到GI除去单元220,并且将第一阶段结束通知信号输出到接收控制单元205,该信号用于通知检测出了码元定时即小区搜索的第一阶段结束了。
GI除去单元220根据来自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的OFDM码元定时,从RF处理后的接收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并输出到FFT处理单元225。
FFT处理单元225以OFDM码元为单位,输入来自GI除去单元220的除去保护间隔后的接收信号,对该输入信号进行FFT处理。然后,FFT处理单元225将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与来自接收控制单元205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对应的输出目的地。具体而言,在当前的移动台装置200的状态为小区搜索的第二阶段时,FFT处理单元225输入意指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为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并将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此外,在当前的移动台装置200的状态为小区搜索的第三阶段时,FFT处理单元225输入意指扰码识别单元245为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并将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此外,FFT处理单元225在从接收控制单元205输入除了上述的以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为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以及以扰码识别单元245为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以外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时,将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解扰单元255。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分别提取相当于1帧长度的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与从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输入的两个SCH序列复本(SCH1序列复本和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进而,将对每个副载波所获得的相关值,按SCH1序列或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并将各个码元中的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结果输出到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以下,有时将该功率合成结果称为“SCH1相关值”和“SCH2相关值”。
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生成由系统预先决定的帧同步用信道的SCH序列,并将其作为SCH序列复本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在实施方式1中,有可能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帧中包含两个不同的SCH序列(SCH1序列和SCH2序列),所以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生成SCH1序列和SCH2序列,并将其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
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输入在一个帧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和SCH序列的类别(即,是SCH1序列还是SCH2序列)。
检测的结果,在SCH1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判定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帧的发送方式为MIMO,并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然后,将发送方式信息和检测出的帧定时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和接收控制单元205。
另一方面,检测的结果,在SCH2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判定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帧的发送方式为SISO,并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然后,将发送方式信息和检测出的帧定时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和接收控制单元205。
扰码识别单元245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被配置在帧的开头等预先规定的位置上的CPICH(公共导频信号)。另外,从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输入通信方式信息和帧定时信息。进而,从扰码复本生成单元250输入扰码复本。
扰码识别单元245根据所输入的帧定时信息,在CPICH的定时使用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和已知的导频信号来取复本相关。
但是,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通信方式为MIMO时,在发送端(基站装置100)将相当于发送天线数的CPICH(例如CPICH1或CPICH2)进行正交复用并发送,因此扰码识别单元245对相当于发送天线数的CPICH,取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与已知的导频信号的相关。然后,在有多个CPICH时,将相同的扰码复本的相关值相加。
然后,扰码识别单元245比较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的相关值(在MIMO的情况下,相加后的相关值),并将与最大相关值对应的扰码识别为该进行了搜索的小区的扰码。所识别的扰码被输出到解扰单元255。
扰码复本生成单元250形成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并将其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解扰单元255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接收信号。此外,解扰单元255从扰码识别单元245输入扰码。然后,解扰单元255使用该扰码进行接收信号的解扰,并将解扰后的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260。
解码单元260输入解扰后的接收信号,进行适当的纠错解码,并将纠错解码结果输出到CRC检查单元265。
CRC检查单元265对来自解码单元的纠错解码结果进行CRC差错检查,在无差错的情况下,判定为完成了初始小区搜索。另一方面,在存在差错的情况下,为了从第一阶段开始重新进行初始小区搜索,CRC检查单元265对接收控制单元205输出CRC差错检查结果。另外,接收控制单元205接收到该存在差错时所输出的CRC差错检查结果后,将意指以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为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输出到无线接收单元210。
接着,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移动台装置200的动作。
在步骤ST1001中,移动台装置200的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取保护间隔相关,利用OFDM码元中的保护间隔的相关特性,检测OFDM码元定时。此为小区搜索的第一阶段。
在步骤ST1002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接收信号中分别提取相当于1帧长度的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
在步骤ST1003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进行在步骤ST1002中提取出的信号与SCH序列复本之间的相关运算。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1中有可能使用的帧为,在发送端的基站装置100进行MIMO通信时的、在规定的副载波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按时间轴方向配置了SCH1序列的结构,或者在发送端的基站装置100进行SISO通信时的、在规定的副载波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按时间轴方向配置了SCH2序列的结构,所以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对一个帧的所有码元进行在步骤ST1002中提取出的信号与两个SCH序列复本(SCH1序列复本和SCH2序列复本)的各个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
在步骤ST1004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将在步骤ST1003中对每个副载波获得的相关值,按SCH1序列或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功率合成。
在步骤ST1005中,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输入对于一个帧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和SCH序列的类别(即,是SCH1序列还是SCH2序列)。
在步骤ST1006中,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将在步骤ST1005中检测出的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
在步骤ST1007中,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判定在步骤ST1005中检测出的、获得了最大相关值的SCH序列是否为SCH1序列,即,判定发送端的发送方式。然后,将判定结果作为通信方式信息而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判定的结果,在SCH1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也就是说,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所输出的通信方式信息表示通信方式为MIMO时(步骤ST1007:是),扰码识别单元245进行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多个CPICH(在实施方式1为CPICH1和CPICH2)与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之间的相关运算(步骤ST1008)。
在步骤ST1009中,扰码识别单元245将相同的扰码复本的相关值在CPICH之间(在CPICH1与CPICH2之间)相加。这样,在移动台装置200中,能够确定基站装置100所使用的通信方式,结果,能够适当地利用发送来的多于单天线通信的CPICH,并获得相关增益。因此,能够更正确地进行后述的扰码的识别,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判定的结果,在SCH2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也就是说,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所输出的通信方式信息表示通信方式为SISO时(步骤ST1007:否),扰码识别单元245进行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CPICH(在实施方式1为CPICH1)与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之间的相关运算(步骤ST1010)。
在步骤ST1011中,扰码识别单元245比较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的相关值(在MIMO的情况下,相加后的相关值),并将与最大相关值对应的扰码识别为进行了搜索的小区的扰码。识别后的扰码被输出到解扰单元255。接着,使用识别后的扰码进行解扰,进行纠错解码和CRC检查,根据CRC检查结果进行验证(verification)。
另外,图3示出OFCDM的帧格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OFDM的帧格式。
还有,在图6A的MIMO小区用发送格式中,将SCH1序列映射到天线#1和天线#2的相同副载波上,但这只不过是规定了SCH1用的副载波,而对SCH1序列的发送方法不设定特别的规定。一般而言,可以利用种种发送方法,例如只从天线#1发送SCH1序列,或者使用按每个TTI或每个帧切换发送天线的TSTD(Time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在本发明中,不规定发送天线间的SCH序列的分配方法,只要使发送SCH1序列的副载波位置共同即可。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通信方式信息利用了使用天线信息,并利用了根据是MIMO通信还是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而改变所配置的SCH序列的帧,但不限于此,在利用MIMO通信时也可以利用根据所使用的天线数而改变所配置的SCH序列的帧。总之,能够根据在帧中的SCH序列的种类而识别是MIMO通信还是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并且同样的MIMO通信中,使用的天线数多少等通信方式的不同即可。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在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100中设置了:多个天线;发送单元150,通过所述天线发送帧;以及帧形成单元130,形成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的用于发送的天线的数量(使用天线信息),所配置的同步序列(SCH序列)不同的帧。
由此,通过在帧的接收端(移动台装置200)中确定该接收帧中的SCH序列的类别,能够确定发送端所使用的天线数。其结果,在基站装置100利用如MIMO通信那样从多个天线发送不同的导频信号的通信方式时,也就是说,利用与SISO通信等只利用一个天线的通信方式相比,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数量较多的通信方式时,只要在接收端能够确定其通信方式,就能够在小区搜索的第三阶段使用较多的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因此,能够获得相关增益,所以能够更正确地进行扰码的识别,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在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100中设置了:多个天线;发送单元150,将帧通过所述天线以MIMO通信或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方式发送;以及帧形成单元130,形成帧,该帧为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而所配置的同步序列不同的帧。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在使用由基站装置100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200中设置了: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100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SCH序列)不同的帧;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将接收到的所述帧与所述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SCH1序列和SCH2序列)依次相乘而取相关;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基站装置100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以及扰码识别单元245,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所述天线的数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由此,通过确定接收帧中的SCH序列的类别,能够确定在发送端所使用的天线数。其结果,在基站装置100利用如MIMO通信那样从多个天线发送不同的导频信号的通信方式时,也就是说,利用与SISO通信等只利用一个天线的通信方式相比,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数量较多的通信方式时,只要在接收端能够确定其通信方式,就能够在小区搜索的第三阶段使用较多的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因此,能够获得相关增益,所以能够更正确地进行扰码的识别,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在使用由基站装置100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200中设置了: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100所使用的通信方式,具体地说,是MIMO通信还是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方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SCH序列)不同的帧;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将接收到的所述帧与所述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在本实施方式中,SCH1序列和SCH2序列)依次相乘而取相关;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基站装置100所使用的通信方式;以及扰码识别单元245,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所述通信方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的帧中,配置了根据基站装置100的发送方式(例如,MIMO通信方式或SISO通信方式)而不同的SCH序列(例如,SCH1序列或SCH2序列)。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2中,由基站装置根据本装置的发送方式改变配置SCH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组:set)而构成帧。也就是说,即使通信方式不同,利用的SCH序列仍相同,但是由于根据通信方式而改变配置它的副载波组,所以通过在帧的接收端确定在接收帧中的被配置SCH序列的副载波组,能够识别发送端的发送方式。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300包括帧形成单元310,该帧形成单元310包括相当于本装置所具备的天线数的帧构成单元320。
帧形成单元310分别从调制单元110输入调制后的信号,从同步信道生成单元120输入SCH序列,从导频信号生成单元125输入CPICH,并基于来自发送天线数计算单元115的通信方式信息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2中,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时,帧形成单元310将SCH2序列配置到副载波的第一组合(组)而插入到帧内。另一方面,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时,将SCH2序列配置到副载波的第二组合(组)而插入到帧内。另外,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时,帧形成单元310将CIPCH1插入到从一方天线发送的帧,并将CIPCH2插入到从另一方天线发送的帧。另一方面,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时,形成插入了CPICH1的帧。
也就是说,在基站装置300所利用的通信方式为MIMO方式时,帧形成单元310形成如下的帧,即,插入了与利用的天线数对应的数量的且彼此不同的导频信号(CPICH),并将SCH2序列插入到副载波的第一的组合(组)的帧。另一方面,在基站装置300所利用的通信方式为SISO通信时,形成如下的帧,即,插入了一种导频信号(这里为CPICH1),并将SCH2序列插入到副载波的第二组合(组)的帧。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MIMO通信方式时,形成在副载波的第一组合(组)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在时间轴方向上配置了SCH2序列的帧(图8A)。另外,在SISO通信方式时,形成在副载波的第二组合(组)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在时间轴方向上配置了SCH2序列的帧(图8B)。另外,在该图中,副载波的第一组合(组)由f1、f5、…、f13、…构成,副载波的第二组合(组)由f2、f6、…、f16、…构成。另外,在MIMO通信方式时,即使以与SISO通信的帧相同的比例包含CPICH,但是如果从两根天线发送两个帧,则等价于帧中包含SISO通信的帧的两倍的CPICH,所以以图8A的方式表示。
然后,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通信时,帧形成单元310将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各个帧,输出到不同的加扰单元140(加扰单元140-1和140-2)。另外,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通信时,将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帧输出到一个加扰单元140(这里为加扰单元140-1)。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装置400包括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和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分别提取相当于1帧长度的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与从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输入的SCH序列复本(这里为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进而,对每个副载波所获得的相关值,按各个副载波组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并将各个码元中的各个副载波组(这里为副载波组1和副载波组2)的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结果输出到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以下,有时将该功率合成结果称为“副载波组1相关值”和“副载波组2相关值”。
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输入在一个帧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各个副载波组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和副载波组的类别(即,是副载波组1还是副载波组2)。
检测的结果,在副载波组1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判定从基站装置300发送来的帧的发送方式为MIMO,并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然后,将发送方式信息和检测出的帧定时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和接收控制单元205。
另一方面,检测的结果,在副载波组2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判定从基站装置300发送来的帧的发送方式为SISO,并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然后,将发送方式信息和检测出的帧定时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和接收控制单元205。
接着,参照图10的流程图说明移动台装置400的动作。
在步骤ST2001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从接收信号中分别提取相当于1帧长度的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也就是说,这里提取被包含在副载波组1(MIMO用)和副载波组2(非MIMO用,这里为SISO用)的相当于两个组的副载波信号。
在步骤ST2002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进行在步骤ST2001中提取出的信号与SCH序列复本的相关运算。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2中有可能使用的帧的结构为,在发送端的基站装置100进行MIMO通信时的、在副载波组1所包含的各个副载波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按时间轴方向配置了SCH2序列的结构,或者在发送端的基站装置100进行SISO通信时的、在副载波组2所包含的副载波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按时间轴方向配置了SCH2序列的结构,所以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对一个帧的所有码元进行在步骤ST2001提取出的信号与SCH序列复本(这里为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
在步骤ST2003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将在步骤ST2002中对每个副载波获得的相关值,按副载波组进行功率合成。
在步骤ST2004中,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输入在一个帧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各个副载波组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和副载波组的类别(即,是副载波组1还是副载波组2)。
在步骤ST2005中,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将在步骤ST2004中检测出的、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
在步骤ST2006中,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判定在步骤ST2004中检测出的、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副载波组是否为副载波组1,即,判定发送端的发送方式。然后,将判定结果作为通信方式信息而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判定的结果,在副载波组1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也就是说,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所输出的通信方式信息表示通信方式为MIMO时(步骤ST2006:是),扰码识别单元245进行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多个CPICH(在实施方式1为CPICH1和CPICH2)与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之间的相关运算(步骤ST1008)。
判定的结果,在副载波组2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也就是说,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所输出的通信方式信息表示通信方式为SISO时(步骤ST2006:否),扰码识别单元245进行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CPICH(在实施方式1为CPICH1)与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之间的相关运算(步骤ST1010)。
另外,图8示出OFCDM的帧格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图11所示的OFDM的帧格式。
另外,在图11A的MIMO小区用发送格式中,将SCH1序列映射到天线#1和天线#2的相同副载波上,但这只不过是规定了SCH1用的副载波,而对SCH1序列的发送方法不设定特别的规定。一般而言,可以利用种种发送方法,例如只从天线#1发送SCH1序列,或者使用按每个TTI或每个帧切换发送天线的TSTD(Time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在本发明中,不规定发送天线间的SCH序列的分配方法,只要使发送SCH序列的副载波位置共同即可。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通信方式信息利用了使用天线信息,并利用了根据是MIMO通信还是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而改变配置SCH序列的副载波的帧,但不限于此,在利用MIMO通信时也可以利用根据所使用的天线数而改变配置SCH序列的副载波的帧。总之,能够根据在帧中的配置SCH序列的副载波识别是MIMO通信还是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并且同样的MIMO通信中,使用的天线数多少等通信方式的不同即可。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在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300中设置了:多个天线;发送单元150,通过所述天线发送帧;以及帧形成单元310,形成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的用于发送的天线的数量,被配置同步序列(SCH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
由此,通过在帧的接收端(移动台装置400)中确定该接收帧中被配置SCH序列的副载波,能够确定发送端所使用的天线数。其结果,在基站装置300利用如MIMO通信那样从多个天线发送不同的导频信号的通信方式时,也就是说,利用与SISO通信等只利用一个天线的通信方式相比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数量较多的通信方式时,只要在接收端能够确定其通信方式,就能够在小区搜索的第三阶段使用较多的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因此,能够获得相关增益,所以能够更正确地进行扰码的识别,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在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300中设置了:多个天线;发送单元150,将帧通过所述天线以MIMO通信或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方式发送;以及帧形成单元310,形成帧,该帧为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而被配置同步序列(SCH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在使用由基站装置300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400中设置了: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300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而被配置同步序列(SCH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将接收到的所述帧的被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信号与所述同步序列依次相乘而取相关;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基站装置300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以及扰码识别单元245,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所述天线的数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由此,通过确定接收帧中被配置SCH序列的副载波,能够确定在发送端所使用的天线数。其结果,在基站装置300利用如MIMO通信那样从多个天线发送不同的导频信号的通信方式时,也就是说,利用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数量比SISO通信等只利用一个天线的通信方式较多的通信方式时,只要在接收端能够确定其通信方式,就能够在小区搜索的第三阶段使用较多的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因此,能够获得相关增益,所以能够更正确地进行扰码的识别,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在使用由基站装置300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400中设置了: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根据所述基站装置300所使用的通信方式,具体来说,是MIMO通信还是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方式,而被配置同步序列(SCH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将接收到的所述帧的被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信号与所述同步序列依次相乘而取相关;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42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基站装置300所使用的通信方式;以及扰码识别单元245,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通信方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的帧中,配置了根据基站装置100的发送方式(例如,MIMO通信方式或SISO通信方式)而不同的SCH序列(例如,SCH1序列或SCH2序列)。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同样,根据发送方式(例如MIMO通信方式或SISO通信方式)而配置不同的SCH序列(例如SCH1序列或SCH2序列),并且还根据通信方式而变更配置SCH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组),由此构成帧。也就是说,通过根据通信方式而变更所配置的SCH序列的类别以及配置它的副载波组,从而在帧的接收端,通过确定被配置在接收帧内的SCH序列的类别以及副载波组,能够识别发送端的发送方式。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500包括帧形成单元510,该帧形成单元510包括相当于本装置所具备的天线数的帧构成单元520。
在实施方式3中,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时,帧形成单元510将SCH1序列配置到副载波的第一组合(组)而插入到帧内。另一方面,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时,将SCH2序列配置到副载波的第二组合(组)而插入到帧内。另外,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时,帧形成单元510将CIPCH1插入到从一方天线发送的帧,并将CIPCH2插入到从另一方天线发送的帧。另一方面,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时,形成插入了CPICH1的帧。
也就是说,在基站装置500所利用的通信方式为MIMO通信时,帧形成单元510形成如下的帧,即,插入了与利用的天线数对应的数目的且彼此不同的导频信号(CPICH),并将SCH1序列插入到副载波的第一组合(组)的帧。另一方面,在基站装置500所利用的通信方式为SISO通信时,形成如下的帧,即,插入了一种导频信号(这里为CPICH1),并SCH2序列被插入到副载波的第二组合(组)的帧。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MIMO通信方式时,形成在副载波的第一组合(组)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在时间轴方向上配置了SCH1序列的帧(图13A)。另外,在SISO通信方式时,形成在副载波的第二组合(组)中,从帧的开头位置开始在时间轴方向上配置了SCH2序列的帧(图13B)。另外,在该图中,副载波的第一组合(组)由f1、f5、…、f13、…构成,副载波的第二组合(组)由f2、f6、…、f16、…构成。另外,在MIMO通信方式时,即使以与SISO通信的帧相同的比例包含CPICH,但是如果从两根天线发送两个帧,则等价于帧中包含SISO通信的帧的两倍的CPICH,所以以图13A的方式表示。
然后,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MIMO通信时,帧形成单元510将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各个帧,输出到不同的加扰单元140(加扰单元140-1和140-2)。另外,在通信方式信息表示SISO通信时,将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帧输出到一个加扰单元140(这里为加扰单元140-1)。
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3的移动台装置600包括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和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并分别提取相当于1帧长度的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然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进行各个副载波组所包含的各个副载波信号与SCH序列复本的全部候选(这里为SCH1序列复本和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具体而言,进行副载波组1所包含的副载波信号与SCH1序列和SCH2序列的各个序列之间的相关运算,并且进行副载波组2所包含的副载波信号与SCH1序列和SCH2序列的各个序列之间的相关运算。
进而,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对各个副载波组和各个SCH序列,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并将各个码元中的各个副载波组(这里为副载波组1和副载波组2)以及各个SCH序列的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结果输出到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
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输入在一个帧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各个副载波组和各个SCH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副载波组的类别(即,是副载波组1还是副载波组2)以及SCH序列的类别(即,是SCH1序列还是SCH2序列)。
检测的结果,在SCH1序列和副载波组1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判定从基站装置500发送来的帧的发送方式为MIMO,并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然后,将发送方式信息和检测出的帧定时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和接收控制单元205。
另外,检测的结果,在SCH2序列和副载波组2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判定从基站装置500发送来的帧的发送方式为SISO,并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然后,将发送方式信息和检测出的帧定时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和接收控制单元205。
还有,在SCH1序列和副载波组2的相关值,或者SCH2序列和副载波组1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是时,因为不会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500发送这样组合的帧,所以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在这个时间点判定小区搜索失败了,并进行控制以进入小区搜索的重试。具体而言,向接收控制单元205输出重试命令信号。
接着,参照图15的流程图说明移动台装置600的动作。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与实施方式2的同步信道相关单元410同样,在步骤ST2001中提取相当于两个组的副载波信号。
在步骤ST3001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进行在步骤ST2001中提取出的、各个副载波组所包含的各个副载波信号与SCH序列复本的全部候选(这里为SCH1序列复本和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具体而言,对一个帧的所有码元,进行副载波组1所包含的副载波信号与SCH1序列和SCH2序列的各个序列之间的相关运算,并且进行副载波组2所包含的副载波信号与SCH1序列和SCH2序列的各个序列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
在步骤ST3002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将在步骤ST3001获得的相关值按各个副载波组和各个SCH序列进行功率合成。然后,将各个码元中的各个副载波组(这里为副载波组1和副载波组2)和各个SCH序列的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结果输出到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
在步骤ST3003中,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输入在一个帧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各个副载波组和各个SCH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副载波组的类别(即,是副载波组1还是副载波组2)以及SCH序列的类别(即,是SCH1序列还是SCH2序列)。
在步骤ST3004中,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判定,在步骤ST3003中检测出的副载波组是否为副载波组1。
判定的结果,是副载波组1时(步骤ST3004:是),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判定在ST3003中检测出的SCH序列是否为SCH1序列(步骤ST3005)。
判定的结果,是SCH1序列时(步骤ST3005:是),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判定从基站装置500发送来的帧的发送方式为MIMO,并将在ST3003中检测出的、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步骤ST3006)。然后,将发送方式信息和检测出的帧定时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和接收控制单元205。
判定的结果,不是SCH1序列时(步骤ST3005:否),因为不会从基站装置500发送这样组合的帧,所以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在这个时间点判定为小区搜索失败了,回到步骤ST1001。
在步骤ST3004中的判定的结果,不是副载波组1时(步骤ST3004:否),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判定在ST3003中检测出的SCH序列是否为SCH2序列(步骤ST3007)。
判定的结果,是SCH2序列时(步骤ST3007:是),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判定从基站装置500发送来的帧的发送方式为SISO,并将在ST3003中检测出的、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步骤ST3008)。然后,将发送方式信息和检测出的帧定时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和接收控制单元205。
判定的结果,不是SCH2序列时(步骤ST3007:否),因为不会从基站装置500发送这样组合的帧,所以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在这个时间点判定为小区搜索失败了,回到步骤ST1001。
另外,图13示出OFCDM的帧格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6所示的OFDM的帧格式。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3,在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500中设置了:多个天线;发送单元150,通过所述天线发送帧;以及帧形成单元510,形成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的用于发送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和被配置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
由此,通过在帧的接收端(移动台装置600)中确定该接收帧中的SCH序列的种类和被配置同步序列的副载波,能够确定发送端所使用的天线数。其结果,在基站装置500利用如MIMO通信那样从多个天线发送不同的导频信号的通信方式时,也就是说,利用与SISO通信等只利用一个天线的通信方式相比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数量较多的通信方式时,只要在接收端能够确定其通信方式,就能够在小区搜索的第三阶段使用较多的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因此,能够获得相关增益,所以能够更正确地进行扰码的识别,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3,在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500中设置了:多个天线;发送单元150,将帧通过所述天线以MIMO通信或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方式发送;以及帧形成单元510,形成帧,该帧为根据所述通信方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和被配置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3,在使用由基站装置500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600中设置了: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500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SCH序列)和被配置该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将接收到的所述帧的被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信号与所述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依次相乘而取相关;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基站装置500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以及扰码识别单元245,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所述天线的数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由此,通过确定在接收帧中的SCH序列的种类和被配置同步序列的副载波,能够确定在发送端所使用的天线数。其结果,在基站装置500利用如MIMO通信那样从多个天线发送不同的导频信号的通信方式时,也就是说,利用与SISO通信等只利用一个天线的通信方式相比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数量较多的通信方式时,只要在接收端能够确定其通信方式,就能够在小区搜索的第三阶段使用较多的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因此,能够获得相关增益,所以能够更正确地进行扰码的识别,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3,在使用由基站装置500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600中设置了: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500所使用的通信方式,具体来说,是MIMO通信还是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方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SCH序列)和被配置该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将接收到的所述帧的被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信号与所述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依次相乘而取相关;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和基站装置500所使用的通信方式;以及扰码识别单元245,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通信方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另外,在移动台装置600中设置存储单元(未图示),存储所述被配置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620在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610获得的相关值为最大的、所述副载波和所述同步序列的组合与所述对应关系不一致时,输出小区搜索的重试命令信号。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3中,使用多个不同的SCH序列,对帧附加了表示通信方式或使用天线数的信息。并且,在所利用的SCH序列完全没有关联性的前提下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4中,利用彼此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不同的SCH序列。具体而言,利用改变了SCH序列的码片序列中的一部分相位的、彼此不同的SCH序列。作为具体例,说明将利用该SCH序列的形态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情况。
与实施方式1同样,帧形成单元130根据通信方式信息(例如,使用天线数信息),将不同的SCH序列(这里为SCH1序列和SCH2序列)插入到帧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改变了SCH序列的码片序列中的一部分相位的、彼此不同的SCH序列。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作为SCH1序列,利用的是直接重复了规定的序列(该图中是C1,0…、C1,Na/2:称为基本SCH序列)本身的序列。另一方面,作为SCH2序列,在前半部分利用与SCH1序列相同的上述规定的序列,在后半部分利用改变了该规定的序列的相位的序列。这里,假设对后半部分附加的相位为180度。但是,在区别所使用的天线数时,准备更多的附加相位的模式,例如,在使用天线数为2时附加45度,使用天线数为3时附加90度等,可以使用SCH序列的相位状态而将使用天线数信息附加到帧。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用一个基本SCH序列来进行码片彼此的复数乘法,在码片间进行同相相加时,反转由上述的相位状态的所有候选施加的相位而进行同相相加。由此,用于相关运算的复数乘法次数为与SCH序列只有一个模式时相同,在进行同相相加时,只要进行相当于所有利用天线数模式(在发送天线数为两根时,发送天线数模式只有1或2)的加法即可。因此,只需进行一次复数乘法即相关运算的主要部分即可,从而即使与SCH序列为一个模式的情况相比时也能够在几乎不增加运算量的情况下判定是MIMO通信还是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或者判定利用天线数。
然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将获得的相关值和此时的相位信息输出到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
发送方式/帧定时检测单元240检测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相位信息,将与该相位信息对应的发送方式信息(例如,使用天线数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扰码识别单元245与发送方式信息(例如,使用天线数信息)对应地接收CPICH,进行扰码识别。
另外,在图17中,在生成的同步序列的后半部分加载表示了MIMO通信或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的相位信息,但也可以在前半部分进行上述操作。另外,为了简化,后半序列是对前半序列乘以了相位信息的序列,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是否对相同的基本SCH序列的后半部分乘以相位信息,来表现MIMO通信或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
另外,如上所述,除了表示MIMO通信或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例如还可以将发送天线数本身变换为相位信息来表现发送天线数。例如,发送天线数的候选为一根、两根、三根、四根(即,等价于CPICH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的四种时,与后半部分相乘的相位信息分别与0、π/2、π、3π/2对应即可。总之,通过相位信息得知CPICH的数量的结构即可。
根据实施方式4,基站装置(100、500)中设置了:多个天线;发送单元150,通过所述天线发送帧;以及帧形成单元(130、510),形成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的用于发送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不同的帧,所述帧形成单元(130、510)在所述所配置的同步序列根据所述用于发送的天线的数量而不同时,形成所述同步序列所包含的码片序列的一部分相位根据所述天线的数量而不同的帧。
由此,即使同步序列的候选增加,也能够抑制接收端的运算处理量的增加而确定利用天线数。
另外,基站装置(100、500)中设置了:多个天线;发送单元150,通过所述天线发送帧;以及帧形成单元(130、510),形成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100、500)所使用的通信方式,具体地说,是MIMO通信还是MIMO通信以外的通信方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不同的帧,所述帧形成单元(130、510)在所述所配置的同步序列根据所述通信方式而不同时,形成所述同步序列所包含的码片序列的一部分相位根据通信方式而不同的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为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作为发送与通信方式相应的帧的基站装置,以及作为通过该帧而判断基站装置的通信方式,并进行与通信方式对应的自适应的小区搜索处理的移动台装置极为有用。

Claims (6)

1.一种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
多个天线;
发送单元,通过所述天线发送帧;以及
帧形成单元,形成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多个天线中的发送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和被配置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帧形成单元在所述所配置的同步序列根据所述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而不同时,形成所述同步序列所包含的码片序列的一部分相位根据所述天线的数量而不同的帧。
3.一种移动台装置,使用由基站装置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该移动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不同的帧;
相关单元,将接收到的所述帧与所述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依次相乘而取相关;
检测单元,基于由所述相关单元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所述基站装置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以及
扰码识别单元,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所述天线的数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4.一种移动台装置,使用由基站装置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该移动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被配置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
相关单元,将接收到的所述帧的被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信号与所述同步序列依次相乘而取相关;
检测单元,基于由所述相关单元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所述基站装置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以及
扰码识别单元,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所述天线的数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5.一种移动台装置,使用由基站装置发送的帧来进行小区搜索,该移动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帧,该帧为根据所述基站装置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所配置的同步序列以及被配置该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不同的帧;
相关单元,将接收到的所述帧的被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信号与所述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依次相乘而取相关;
检测单元,基于由所述相关单元获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所述基站装置所使用的天线的数量;以及
扰码识别单元,基于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所述天线的数量,从接收到的所述帧中提取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识别基站扰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包括:存储单元,存储被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检测单元在由所述相关单元获得的相关值为最大的、所述副载波与所述同步序列的组合与所述对应关系不一致时,输出小区搜索的重试命令信号。
CN2005800513586A 2005-08-22 2005-08-22 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86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15233 WO2007023524A1 (ja) 2005-08-22 2005-08-22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8668A true CN101238668A (zh) 2008-08-06
CN101238668B CN101238668B (zh) 2011-05-04

Family

ID=3777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35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8668B (zh) 2005-08-22 2005-08-22 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80547A1 (zh)
EP (1) EP1906575A1 (zh)
JP (1) JP4744525B2 (zh)
CN (1) CN101238668B (zh)
WO (1) WO20070235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8768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3843272A (zh) * 2011-06-24 2014-06-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CN103814537B (zh) * 2011-06-24 2017-10-24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6368B2 (en) * 2009-12-09 2013-03-12 Andrew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signals
IT1403065B1 (it) * 2010-12-01 2013-10-04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signals.
US7729238B2 (en) * 2005-12-09 2010-06-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adjusting FFT window positioning in MB-OFDM UWB system
US8135359B2 (en) * 2008-01-04 2012-03-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ntenna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US8743863B2 (en) * 2008-08-20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ranging devices using code sequences in WLANs
US8139542B2 (en) * 2008-09-26 2012-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timing acquisition in a W-CDMA hard handover
WO2010072020A1 (en) * 2008-12-22 2010-07-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igna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08505B (zh) * 2009-02-10 2014-07-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Ofdma的发送天线端口的数目的非相干检测方法
US8638745B2 (en) * 2009-05-15 2014-0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ymbol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653007B1 (ko) * 2009-08-25 2016-09-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프레임 생성/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동기 추정 방법
IT1398025B1 (it) 2010-02-12 2013-02-07 Andrew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communications.
US8548511B2 (en) * 2010-06-21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ergy saving mode with maintained number of advertised transmit antennas
EP2622757B1 (en) 2010-10-01 2018-11-0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signals
KR20120042138A (ko) * 2010-10-22 2012-05-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KR20130028397A (ko) * 2011-09-09 2013-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 및 시스템 정보 획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451569B1 (en) * 2012-09-18 2016-09-2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67252B1 (ko) * 2013-11-19 2014-12-01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낮은 복잡도의 ofdm 정수 주파수 옵셋 추정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ofdm 정수 주파수 옵셋 추정 장치 및 ofdm 수신기 시스템
CN106888043B (zh) * 2016-12-31 2021-09-17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混合预编码毫米波传输系统的自适应参数调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6821B2 (ja) * 1997-11-12 1999-10-25 株式会社次世代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伝送制御信号送信方式と送受信装置
JP2001148678A (ja) * 1999-11-19 2001-05-29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 Res Lab Co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
US7173899B1 (en) * 2000-08-28 2007-02-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raining and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for wireless systems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s used in CDMA or TDMA systems
US7548506B2 (en) * 2001-10-17 2009-06-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ccess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for MIMO OFD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physical layer packet and preamble design
US7248559B2 (en) * 2001-10-17 2007-07-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cattered pilot patter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for MIMO-OFDM systems
US20030125040A1 (en) * 2001-11-06 2003-07-03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20110B2 (en) * 2002-01-08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224704B2 (en) * 2002-04-01 2007-05-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network scheduling data frames including physical layer configuration
WO2005006638A2 (en) * 2003-06-18 2005-01-20 University Of Florida Wireless lan compatible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WO2005006700A1 (en) * 2003-06-30 2005-01-20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ckwards compatible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ime orthogonal symbols
JP4323985B2 (ja) * 2003-08-07 2009-09-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US7382719B2 (en) * 2003-09-05 2008-06-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calable and backwards compatible preamble for OFDM systems
US7616698B2 (en) * 2003-11-04 2009-11-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US7539501B2 (en) * 2003-11-24 2009-05-26 Broadcom Corporation High data through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receiver
JP4212548B2 (ja) * 2003-12-26 2009-01-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US7474608B2 (en) * 2004-01-12 2009-01-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ignaling information by modifying modulation constellations
US7444134B2 (en) * 2004-02-13 2008-10-28 Broadcom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long training sequen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555053B2 (en) * 2004-04-14 2009-06-30 Broadcom Corporation Long training sequence for MIMO WLAN systems
WO2005112355A1 (en) * 2004-05-13 2005-11-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ple receiver aggregation (mra) with different data rates for ieee 802.11n
JP4256301B2 (ja) * 2004-05-28 2009-04-2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US20050281349A1 (en) * 2004-06-21 2005-12-22 Bro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streams using STBC with higher data rates and diversity gain with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643453B2 (en) * 2004-06-22 2010-01-05 Webster Mark A Legacy compatible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50288062A1 (en) * 2004-06-23 2005-12-29 Hammerschmidt Joachim 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transmission mode based upon packet size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24602B2 (en) * 2004-07-07 2008-01-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calable time-orthogonal preamble supplement generator,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generator and method
DE102004038834B4 (de) * 2004-08-10 2006-11-02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Präambel- und Signalisierungsstrukturen in einem MIMO-OFDM-Übertragungssystem
US7826547B2 (en) * 2004-10-26 2010-11-02 Broadcom Corporation Mixed mode preamble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227212B1 (ko) * 2005-02-09 2013-01-28 에이저 시스템즈 엘엘시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축된 롱 트래이닝 필드를 갖는 프리앰블 트레이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080198836A1 (en) * 2005-06-24 2008-08-2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3272A (zh) * 2011-06-24 2014-06-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CN103843272B (zh) * 2011-06-24 2017-04-05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CN103814537B (zh) * 2011-06-24 2017-10-24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CN103188768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23524A1 (ja) 2007-03-01
JP4744525B2 (ja) 2011-08-10
US20090080547A1 (en) 2009-03-26
JPWO2007023524A1 (ja) 2009-03-26
CN101238668B (zh) 2011-05-04
EP1906575A1 (en) 2008-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8668B (zh) 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
CN101238666B (zh)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CN103368627B (zh) 闭环mimo系统和方法
CN101395830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874332B (zh) 发送设备和发送方法
CN101325569B (zh) 通信系统中的鲁棒信道估计
US811624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2047580B (zh) 移动通信系统、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EP1925104B1 (en) Preamble design for mimo-ofdm radio apparatus
CN102144364A (zh) 单载波频分多址发送装置和单载波频分多址发送信号形成方法
CN101278500A (zh) 无线通信设备
EP174125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reception of a plurality of asynchronous data streams
CN101001234B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小区搜索的方法
CN1972269A (zh)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种导频的联合生成和检测方法
CN112689324A (zh) 一种同步参考源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CN101282198B (zh) 一种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上行多天线传输方法及终端
US8948234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902304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方法、接收站及发送站
US20070014258A1 (en) Radio apparatus
CN104753846A (zh) 一种检测单载波调制和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816027B (zh) 多天线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迭代信道估计方法
CN101636946A (zh) 多载波发送装置和多载波接收装置
CN101783722B (zh) 一种虚拟mimo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719816A (zh) 实现自适应mimo-scfde系统低反馈速率的方法
CN103701727A (zh) 信道估计的方法和信道估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