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2355A - 高频信号接收部和使用其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频信号接收部和使用其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2355A
CN101232355A CNA2007101994211A CN200710199421A CN101232355A CN 101232355 A CN101232355 A CN 101232355A CN A2007101994211 A CNA2007101994211 A CN A2007101994211A CN 200710199421 A CN200710199421 A CN 200710199421A CN 101232355 A CN101232355 A CN 101232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gain
amplifier
inpu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94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岛明
北泽庆一
北村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2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07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 H04N21/4263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involving specific tuning arrangements, e.g. two tun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2Demodulation or channel decoding, e.g. QPSK de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09Monitoring of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bandwidth variations of a wireless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频信号接收装置,在用调谐部进行分集控制的高频信号接收部中,第1调谐部具有经过第1增益控制器增益控制的第1高频放大器和经过第2增益控制器增益控制的第1放大器,第2调谐部具有经过第3增益控制器增益控制的第2高频放大器和经过第4增益控制器增益控制的第2放大器,设置有连接第1增益控制器、第2增益控制器、第3增益控制器、第4增益控制器的输出,同时能够检测接收质量的接收质量检测器,用该接收质量检测器(33)所输出的检测信号,选择单一接收或分集接收。

Description

高频信号接收部和使用其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分集天线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和使用该高频信号接收部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图4为现有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的框图。图4中,高频信号接收装置1由高频信号接收部2和与该高频信号接收部2连接的接收质量控制部3所构成。而高频信号接收部2由调谐部6、7所构成。
上述调谐部6、7包括下列构成:分别输入来自天线4、5的电视广播信号的高频放大器8、9;分别接收上述高频放大器8、9的输出信号的混合器10、11;以及分别接收上述混合器10、11的输出信号的解调部12、13。
接收质量控制部3包括下列构成:接收来自解调部12、13的输出的分集部15;接收该分集部15的输出的纠错部16;接收该纠错部16的输出的输出端子18;以及连接于分集部15、纠错部16、以及调谐部6、7之间的分集控制部19。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1的动作。从天线4、5输入的电视广播信号提供给各自的调谐部6、7,控制为一定的信号电平的同时变换为预定的频率。经过上述变换的信号分别输入解调部12、13进行解调。上述解调部12、13输出的各解调信号分别输入分集部15。
该分集部15检测构成数字信号的副载波信号,并将该副载波检测信号提供给分集控制部19。该分集控制部19在副载波检测信号良好的情况下,使调谐部6、7其中一个处于动作状态来进行单一接收。而在副载波检测信号不良的情况下,使调谐部6、7两者均处于动作状态进行分集接收。由此来确保接收质量。
而且,在检测该接收质量的情况下,也可用纠错部的位错率(BIT ERROR RATE。下面称为“BER”)信号。另外,作为与本申请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可知道的有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1-156738号公報。
这种现有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中,接收质量是用BER或副载波检测信号进行检测的。但用BER或副载波检测信号进行信号处理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在例如高速移动过程中,单一接收和分集接收之间的切换无法顺利进行,无法确保接收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短时间内顺利进行单一接收和分集接收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具有连接着第1、第3增益控制器的输出的接收质量检测器、以及输出来自该接收质量检测器的检测信号的第3输出端子,根据该第3输出端子所输出的检测信号选择单一接收或分集接收。
由此,可用第1、第3增益控制器分别输出的增益控制电压来瞬时检测接收质量。因而,即便在高速移动过程中接收条件变化,也能够顺利进行单一接收和分集接收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中所需信号、干扰信号的输入信号电平和BER间关系的说明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中分集控制部的选择动作的流程图。
图4为现有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的框图。
标号说明
21高频信号接收部
31、32调谐部
33接收质量检测器
35、62输入端子
36、63输出端子
50、64高频放大器
50a、53a、64a、67a增益控制用输入
50b、53b、64b、67b增益控制器
51、65混合器
51a、65a振荡器
53、67放大器
59、77解调部
83分集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的框图。图1中,高频信号接收装置20由高频信号接收部21和接收质量控制部22所构成。
在高频信号接收部21上设有调谐部31、调谐部32、以及连接于调谐部31和调谐部32之间的接收质量检测器33。
调谐部31从连接着天线34的输入端子35至输出端子36依次设有高频放大器50、混合器51、中频滤波器52、放大器53、放大器54、A/D变换器55、滤波器56、以及解调器57。
而混合器51的另一输入连接有振荡器51a的输出。此外,利用上述A/D变换器55、滤波器56、解调器57构成解调部59。
而且,在混合器51的输出和设置于高频放大器50上的增益控制用输入50a之间连接有用于进行增益控制的增益控制器50b。在放大器53的输出和设置于该放大器53上的增益控制用输入53a之间连接有用于进行增益控制的增益控制器53b。在滤波器56的输出和设置于放大器54上的用于进行增益控制的增益控制用输入54a之间连接有增益控制器54b。
而调谐部32从连接天线61的输入端子62至输出端子63依次设有高频放大器64、混合器65、中频滤波器66、放大器67、放大器68、A/D变换器69、滤波器70、以及解调器71。而混合器65的另一输入连接有振荡器65a的输出。利用上述A/D变换器69、滤波器70、以及解调器71构成解调部77。
而且,在混合器65的输出和设置于高频放大器64上的增益控制用输入64a之间连接有用于进行增益控制的增益控制器64b。在放大器67的输出和设置于该放大器67上的增益控制用输入67a之间连接有用于进行增益控制的增益控制器67b。在滤波器70的输出和设置于放大器68上的用于进行增益控制的增益控制用输入68a之间连接有增益控制器68b。
而且,在接收质量检测器33上设有输入端子33a、33b、33c、33d、33e、33f。上述输入端子33a、33b、33c、33d、33e、33f上分别连接有增益控制用输入50a、53a、54a、64a、67a、68a。
接收质量控制部22由分集部80、纠错部81、BER检测器82、以及分集控制部83所构成。
该分集部80由连接着输出端子36的输入端子80a、连接着输出端子63的输入端子80b、以及与纠错部81的输入端子81a连接的输出端子80c所构成。
该分集部80上设有连接于输入端子80a和80b之间的副载波检测器84,以及分别连接着输入端子80a、80b的副载波选择·合成器85。而副载波检测器84的输出84a与副载波选择·合成器85的输入85a连接。而且,副载波选择·合成器85的输出通过分集部80的输出端子80c与纠错部81的输入端子81a连接。
该纠错部81的输出端子81b与TS输出端子22a连接。而且,从纠错部81的输出端子81c输出的BER输入BER检测器82的输入端子82a。而BER检测器82的输入86b则与从外部输入基准信号的BER基准用输入端子22b连接。由于可从该BER基准用输入端子22b设定为任意值的基准信号,所以能够使接收质量的检测基准为最佳。
此外,分集控制部83上还设有输入端子83a、83b、83c。对输入端子83a提供BER检测器82所输出的检测信号。从输出端子80d输出的副载波检测信号提供给分集部80的输入端子80b。对输入端子83c提供接收质量检测器33的输出端子33g所输出的检测信号。
而且,在分集控制部83上设有输出端子83d、83e、83f。该输出端子83d、83e分别与调谐部31、32所设置的用于附加电源电压的电源输入端子31a、32a连接。输出端子83f所输出的对分集部80进行控制的信号提供给分集部80的输入端子80a。
现用图1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20的动作。
近年引入的数字广播信号使发送输出减小以免影响现存的模拟广播信号。举例来说,有可能产生所需信号即数字广播信号的绝对值比干扰信号即模拟广播信号的绝对值大近40dB这种接收条件。举例来说,会发生相对于数字广播即13ch的接收电平为-50dBm,模拟广播即25ch的接收电平为-10dBm的这种情形。
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是,接收数字广播信号时,较大电平的模拟广播信号成为干扰,例如高频信号接收部21产生失真,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接收。
尤其是滤波器52之前无法充分抑制干扰信号,所以放大电路50、混合器51因较大的干扰信号而产生失真。
另一方面,在郊外接收数字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存在着高频信号接收装置20的接收灵敏度成问题、无法进行正常的接收这种问题。
为了改善上述接收品质,可以通过从单一接收切换为分集接收来改善。
另外,所谓分集接收是指使调谐部31、32两者的调谐部动作,同时由分集部80合成来接收分别从调谐部31、32输出的解调信号。而所谓单一接收是指使调谐部31或调谐部32中的任一方的调谐部动作来进行接收。
首先说明分集接收。来自分集控制部83的输出端子83d、83e的电源电压提供给调谐部31、32的电源输入端子31a、32a。而且,对调谐部31、32送出相同的选台数据开始接收动作。
于是,从天线34输入的电视广播信号,通过调谐部31的输入端子35输入高频放大器50。该高频放大器50可利用增益控制器50b进行增益控制以使混合器51的输出电平为一固定电平。
振荡器51a的输出与该高频放大器50的输出信号一起输入混合器51。从该混合器51输出的中频信号利用中频滤波器52抑制干扰信号。来自该中频滤波器52的输出信号输入放大器53。该放大器53利用增益控制器53b进行增益控制以使放大器53的输出电平为一定。
从该放大器53输出的中频信号输入放大器54。该放大器54利用增益控制器54b进行增益控制以使至解调器57的输入电平为一定。
此外,来自放大器54的输出信号利用A/D变换器55从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由滤波器56抑制干扰信号。该滤波器56的输出信号利用解调器57解调。从该解调器57输出的传输流(Transport Stream。下面称为“TS”)信号从输出端子36输出。
同样,从天线61输入的电视广播信号通过调谐部32的输入端子62输入高频放大器64。该高频放大器64利用增益控制器64b进行增益控制以使混合器65的输出电平为一固定电平。
而且,振荡器65a的输出与来自该高频放大器64的输出信号一起输入混合器65。从该混合器65输出的中频信号利用中频滤波器66抑制干扰信号。来自该中频滤波器66的输出信号输入放大器67。该放大器67利用增益控制器67b进行增益控制以使放大器67的输出电平为一定。
从该放大器67输出的中频信号输入放大器68。该放大器68利用增益控制器68b进行增益控制以使至解调器71的输入电平为一定。
此外,放大器68的输出信号利用A/D变换器69从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利用滤波器70抑制干扰信号。该滤波器70的输出信号由解调器71进行解调。从该解调器71输出的解调信号从输出端子63输出。
从上述输出端子36、63输出的解调信号分别输入分集部80的输入端子80a、80b。
分集部80中,在副载波检测器84中检测两解调信号中所含的副载波的信号质量。根据该检测出的信号质量信息计算出针对各自副载波的加权系数。该加权系数从副载波检测器84的输出84a输入副载波选择·合成器85的输入85a。
此外,各副载波在副载波选择·合成器85中从输出端子80c输出通过乘以加权系数而合成的副载波合成信号。这样合成的信号利用加权系数使C/N得到最大达2倍的改善。
然后,该副载波合成信号输入纠错部81的输入端子81a。从该纠错部81的输出端子81b输出经过纠错的TS信号。由此,从输出端子22a输出使C/N得到最大达2倍改善的经过纠错的信号,来改善接收质量。
另外,也可以用能够检测C/N(载波相对于噪声之比)的C/N检测器来替代BER检测器82。
下面说明利用分集控制部83的控制从分集接收设定为单一接收的情形。另外,单一接收是例如将调谐部31设定为动作状态,而将调谐部32设定为不动作状态。
从该分集接收至单一接收的动作可由分集控制部83进行控制。具体来说,分别对分集控制部83的输入端子83a、83b、83c输入从BER检测器82输出的BER检测信号、从分集部80输出的副载波检测信号、从接收质量检测器33(稍后说明)输出的接收质量检测信号。可通过用上述3个检测信号中至少一个信号来进行接收质量的检测。
根据该接收质量的检测,只从分集控制部83的输出端子83d、83e中某一个输出电源电压,因而可将例如其中一个调谐部32从动作状态切换为不动作状态,而将另一调谐部31切换为动作状态。
由此,分集部80可对输入端子80a输入从调谐部31输出的解调信号。相对于此,没有解调信号从输入端子80b输入。从该分集部80的输出端子80c输出的解调信号输入纠错部81的输入端子81a,从输出端子22a输出经过纠错的TS信号。
图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中的所需信号、干扰信号的输入信号电平和BER之间关系的说明图。具体来说,是设定为单一接收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20中的输入端子35的输入信号电平101和BER 102之间的关系图。图2中,BER102a表示无差错(未发生差错的状态)。BER103为判断接收质量的基准值(2×10-4),将大于该基准值的情形设为接收质量较差的情形。
该高频信号接收装置20中,举例来说,高频放大器50的增益控制范围为0~-5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范围为-50dBm~-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放大器54的增益控制范围则说明为小于或等于-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而上述增益控制范围可根据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54、混合器51等的增益和失真在最合适的范围内变化。
特性曲线104示出只接收所需信号情形的BER。该特性曲线104,作为超强电场接收电平以输入输入信号电平101b(-10dBm附近)的所需信号的情形为接收条件D1。作为强电场接收电平以输入大于或等于输入信号电平101e(-50dBm)的所需信号电平的情形为接收条件D。作为中电场接收电平以输入输入信号电平101e(-50dBm)~输入信号电平101c(-90dBm)的所需信号电平的情形为接收条件E。作为弱电场接收电平以输入输入信号电平101c(-90dBm)~输入信号电平101g(-100dBm)的所需信号的情形为接收条件F。作为微弱电场接收电平以输入输入信号电平101a(-110dBm附近)的所需信号的情形为接收条件F1。
举例来说,接收条件F的输入信号电平101c(-90dBm)为BER 102b,而输入信号电平101a(-110dBm)则BER进一步变差。这是天线34所接收到的信号微弱、进而因调谐部31的噪声指数所造成的情形。
而接收条件D的大于输入信号电平101d(-20dBm)的输入信号电平,BER变差。这是由于相对于调谐部31输入较大的所需信号电平而产生失真的情形。尤其是有一大于或等于输入信号电平101b(-10dBm)的信号输入的话,便显现主要因高频放大器50或混合器51所造成的较大的失真影响。
特性曲线105示出与所需信号一起接收到较该所需信号大大致40dB的干扰信号情形的BER。下面说明该特性曲线105。
就接收条件C而言,与输入信号电平101c(-90dBm附近)的所需信号一起输入较大的干扰信号(-50dBm)。这种情况下,由于干扰信号(-50dBm),而从BER 102b变差为BER 102c。
接收条件B,则设定为与输入信号电平101f(-60dBm)的所需信号一起输入较大的干扰信号(-20dBm)的情形。这种情况下,由于干扰信号(-20dBm),而从小于或等于BER 102a变差为BER 102e。
接收条件A,则设定为与输入信号电平101e(-50dBm)的所需信号一起输入较大的干扰信号(-10dBm)的情形。这种情况下,由于干扰信号(-10dBm),而变差为BER 102d。
具体来说,由于输入较所需信号大大约40dB的干扰信号,所以会因该干扰信号而由高频放大器50进行增益控制,所需信号也同样进行增益控制。因此,高频放大器50的噪声指数变得极大,噪声信号电平相对于所需信号电平之比会变差。或者高频放大器50、混合器51因该较大的干扰信号而产生失真。
通过这样进行,输入微弱电场接收电平的所需信号的接收条件F1、输入强电场接收电平的所需信号的接收条件D1、相对于所需信号输入较大的干扰信号的接收条件A、B下,BER均变差。该BER可以利用BER检测器82与BER用基准值(2×10-4)进行比较。
但用BER检测器82检测BER,检测精度虽高,但为了进行信号处理需要较长的时间。另外,在分集部80中检测分集信号的品质的情况下,为了进行信号处理,检测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现有高频信号接收装置在高速移动过程中的检测无法充分进行。而且,难以根据较大的所需信号、微弱的所需信号、或较大的干扰信号检测接收质量是否变差。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包括接收质量检测器33,该接收质量检测器33即便处于高速移动中,仍能检测出接收质量究竟因哪个接收条件而变差。下面说明该接收质量检测器33的动作。
(表1)针对接收条件A~F、D1、F1示出高频信号接收装置20的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54的增益控制的状态。
(表1)
  高频放大器50   放大器53   放大器54
  A   干扰信号-10dBm所需信号-50dBm   最小增益   最大增益   最小增益
  B   干扰信号-20dBm所需信号-60dBm   中等程度的增益(-30dBm)   最大增益   最小增益
  C   干扰信号-50dBm所需信号-90dBm   最大增益   最大增益   最小增益
  D1   所需信号-10dBm或以上   最小增益   最小增益   最小增益
  D   所需信号-10~-50dBm   最大增益~最小增益   最小增益   最小增益
  E   所需信号-50~-90dBm   最大增益   最大增益~最小增益   最小增益
  F   所需信号-90~-100dBm   最大增益   最大增益   最大增益~最小增益
  F1   所需信号-100dBm或以下   最大增益   最大增益   最大增益
在接收条件A,对输入端子35输入-10dBm的干扰信号和-50dBm的所需信号。该-10dBm的干扰信号和-50dBm的所需信号输入高频放大器50。该高频放大器50的增益控制范围为-10dBm~-5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输入该-10dBm的干扰信号的高频放大器50利用增益控制器50b的增益控制电压形成为从-10dBm的干扰信号当中减去-50dBm的增益控制范围得到的40dB的增益控制量,成为最小增益。
来自该高频放大器50的输出信号即干扰信号因滤波器52而发生较大衰减,而来自该高频放大器50的输出信号即所需信号输入放大器53。输入该放大器53的所需信号为从所需信号-50dBm减去40dB的增益控制量得到的-90dBm(输出端子35处的值)。该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范围为-50dBm~-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3利用增益控制器53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大增益。
此外,来自放大器53的经过增益控制的输出信号输入放大器54。输入该放大器54的所需信号为-90dBm(输出端子35处的值)。该放大器54的增益控制范围为小于或等于-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4利用增益控制器54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小增益。
其次,在接收条件B,对输入端子35输入-20dBm的干扰信号和-60dBm的所需信号。该-20dBm的干扰信号和-60dBm的所需信号输入高频放大器50。该高频放大器50的增益控制范围为-10dBm~-5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输入该-20dBm的干扰信号的高频放大器50利用增益控制器50b的增益控制电压形成为从-20dBm的干扰信号当中减去-50dBm的增益控制范围得到的30dB的增益控制量,成为中等程度的增益。
来自该高频放大器50的输出信号即干扰信号因滤波器52而发生较大衰减,而来自该高频放大器50的输出信号即所需信号输入放大器53。输入该放大器53的所需信号为从所需信号-6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减去30dB的增益控制量得到的-90dBm。该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范围为-50dBm~-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3可利用增益控制器53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大增益。
此外,来自放大器53的经过增益控制的输出信号输入放大器54。输入该放大器54的所需信号为-90dBm(输出端子35处的值)。该放大器54的增益控制范围为小于或等于-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4利用增益控制器54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小增益。
接下来,在接收条件C,对输入端子35输入-50dBm的干扰信号和-90dBm的所需信号。该-50dBm的干扰信号和-90dBm的所需信号输入增益控制器50b。该增益控制器50b输出的增益控制电压输入增益控制用输入50a。因此高频放大器50成为最大增益。此外,从混合器51输出的干扰信号主要因滤波器52而发生较大衰减。
另一方面,-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的所需信号从为最大增益的高频放大器50输出。此外,该-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的所需信号输入放大器53。该放大器53利用增益控制器53b成为最大增益。此外,该-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的所需信号输入放大器54。该放大器54利用增益控制器54b成为最小增益。
另外,在输入-50dBm的干扰信号和-90dBm的所需信号的接收条件C,干扰信号小到-50dBm,所以接收质量不变差。
接下来,在接收条件D,对输入端子35只输入-10~-50dBm的所需信号。该-10~-50dBm的所需信号输入高频放大器50。该高频放大器50的增益控制范围为-10dBm~-5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高频放大器50利用增益控制器50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小增益~最大增益。
经过该高频放大器50增益控制的输出信号输入放大器53。输入该放大器53的所需信号为-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该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范围为-50dBm~-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3利用增益控制器53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小增益。
此外,来自放大器53的经过增益控制的输出信号输入放大器54。输入该放大器54的所需信号为-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该放大器54的增益控制范围为小于或等于-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4利用增益控制器54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小增益。
另外,接收条件D1对输入端子35只输入-10dBm的所需信号。也就是说,包含于接收条件D中。
接下来,接收条件E对输入端子35只输入-50~-90dBm的所需信号。该-50~-90dBm的所需信号输入高频放大器50。该高频放大器50的增益控制范围为0~-5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所以高频放大器50成为最大增益。
从该高频放大器50输出的所需信号输入放大器53。该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范围为-50dBm~-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3利用增益控制器53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小增益~最大增益。
此外,从放大器53输出的所需信号输入放大器54。该放大器54的增益控制范围为小于或等于-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4利用增益控制器54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小增益。
接下来,接收条件F对输入端子35只输入-90~-100dBm的所需信号。该-90~-100dBm的所需信号输入高频放大器50。该高频放大器50的增益控制范围为0~-5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所以高频放大器50成为最大增益。
从该高频放大器50输出的所需信号输入放大器53。该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范围为-50dBm~-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3利用增益控制器53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大增益。
此外,从该放大器53输出的所需信号输入放大器54。该放大器54的增益控制范围为小于或等于-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因此,放大器54利用增益控制器54b的增益控制电压成为最小增益~最大增益。
另外,接收条件F1对输入端子35只输入-110dBm附近的所需信号。因此,高频放大器50、53、54均成为最大增益。
如上所述,例如在只输入所需信号的接收条件D、E、F中,从增益控制器50b、53b、54b输出的增益控制电压根据所需信号电平的大小相应变化。
具体来说,就所需信号小于或等于-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而言,增益控制器54b的增益控制电压变化为最大增益~最小增益。此外,就所需信号-50~-9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而言,增益控制器53b的增益控制电压变化为最大增益~最小增益。而且,就所需信号-10~-50dBm(输入端子35处的值)而言,增益控制器50b的增益控制电压变化为最大增益~最小增益。
相对于此,在输入-10dBm的干扰信号和-50dBm的所需信号的接收条件A、或输入-20dBm的干扰信号和-60dBm的所需信号的接收条件B,高频放大器50因较大的干扰信号分别成为最小增益和中等程度的增益,相对于此,放大器53成为最大增益。
这样,就接收条件C、D、E、F而言,一旦接收信号即所需信号电平变大,便依照放大器54、53、50的顺序进行增益控制。与此相反,就接收条件A、B而言,一旦干扰信号电平变大,便依照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的顺序进行增益控制。
由上面所述可知,可通过利用接收质量检测器33对高频放大器50的增益控制电压和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电压进行比较和检测,来检测出接收条件C、D、E、F、接收条件A、B、D1、F1各自的不同。
具体来说,就接收条件C、D、E、F而言,放大器53的增益设定为与高频放大器50的增益同样或比其小。另外,接收条件C、D、E、F其不同之处在于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量方面的差异。此外,接收条件A、B其不同之处在于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量方面的差异。
因而,可利用与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的增益控制量相对应的增益控制电压的差异检测出各自的接收条件。
另外,在检测该接收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控制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54的各个增益控制电压。由此,可更为准确地检测所需信号、干扰信号的大小。
此外,在检测该接收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使用控制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54的各个增益控制电压和控制高频放大器64、放大器67、68的各个增益控制电压。这样便可通过比较调谐部31或调谐部32各自的增益控制电压来选择接收质量良好的调谐部。
此外,接收质量检测器33上设置有基准电压用输入端子21a。可以从该基准电压用输入端子21a输入各个基准电压值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因此,可以根据调谐部31、32内的增益分配、干扰特性从外部很容易地设定接收质量检测器33的基准电压值。
如上文所述,所谓接收质量良好的接收条件C、D、E、F和接收质量较差的接收条件A、B、D1、F1可以用控制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的各个增益控制电压由接收质量检测器33进行检测。利用输入该检测信号的分集控制部83,可在接收质量良好的接收条件C、D、E、F设定为单一接收,而在接收质量较差的接收条件A、B、D1、F1设定为分集接收。
通过这样进行,用比较和检测各增益控制电压的接收质量检测器33来检测接收质量。上述各增益控制电压,即便是在移动接收过程中接收条件变化的情形,其跟随性能也因用电压进行检测而非常良好。
因而,即便是例如接收状况时刻变化的高速移动过程中,也能无损于接收质量,顺利进行单一接收和分集接收的切换。
另外,也可以在增益控制器50b、53b、54b和接收质量检测器之间插入将电压变换为数字的A/D变换器(模拟数字变换器)(未图示),利用I2C总线对该A/D变换器所输出的数字值进行信号处理。这种情况下,可利用共同的I2C总线进行信号处理,所以布线简单。
此外,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作为一例将来自纠错部81的BER输入BER检测器82来利用,但也可以用能够检测C/N值的C/N检测器(未图示)来替代BER检测器82。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是利用接收质量检测器33对来自调谐部31、32这两个调谐部的增益控制电压检测接收质量的,但也可以为n(n为大于或等于3的自然数)个调谐部,将上述n个或以上调谐部的增益控制电压与接收质量检测器(未图示)连接来检测接收质量。
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中分集控制部的选择动作的流程图。即,为示出高频信号接收装置20的分集控制部83的选择单一接收、分集接收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中,首先在开始接收时,利用分集接收步骤S111进行分集接收。可以通过信号电平检测步骤S112用高频放大器50、放大器53、54或高频放大器64、放大器67、68的增益控制电压由接收质量检测器33检测接收条件。
作为该检测结果,为接收条件A、B、D1、F1的话便返回到分集接收步骤S111,进行分集接收。而为接收条件C、D、E、F的话,便转移至单一接收步骤S113,进行单一接收。
进行该单一接收的状态下,转移至接收质量的检测步骤S114,分集控制部83用BER检测器82或分集部80的检测信号对接收质量进行检测。该接收质量良好的情况下,返回至单一接收步骤S113的单一接收。另一方面,该接收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返回至分集接收步骤S111。
这种情况下,信号电平检测步骤S112所用的接收质量检测器33中的检测基准,与接收质量的检测步骤S114所用的BER检测器82或分集部80中的检测基准相比预先设定得更为严格。
这是因为接收质量检测器33的检测精度比BER检测器82或分集部80的检测精度宽松。但接收质量检测器33的检测时间比BER检测器82或分集部80的检测时间短。
由于进行如上所述的动作,因而可用增益控制器50b、53b、54b或增益控制器64b、67b、68b分别输出的增益控制电压来瞬间检测接收质量。因此,即便是高速移动过程中接收条件变化,也能顺利进行单一接收和分集接收两者的切换。
另外,对增益控制器50b、64b的输入也可以连接滤波器52、66的输出来替代连接混合器51、65的输出。这种情况下,可利用滤波器52、66抑制干扰信号,所以高频放大器50、64可抑制干扰信号的影响进行增益控制。
此外,至增益控制器53b、67b的输入也可以分别连接滤波器56、70的输出。这种情况下,可利用滤波器56、70抑制干扰信号,所以放大器54、68可抑制干扰信号的影响进行增益控制。
再者,调谐部31、32是将混合器51、65作为一次超外差方式(single super)使用的,但也可以同样作为直接变换使用。这样,作为直接变换的情况下,直接变换后续的频率为I、Q信号的低频信号。也就是说,为低频的信号处理,所以容易进行电路集成。另外,与其它信号不易产生干扰。
另外,作为接收条件,不仅是数字广播信号和模拟广播信号的信号电平的大小关系,而且模拟广播信号彼此间或数字广播信号彼此间的大小关系,本实施方式1的效果均同样。
本发明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可以短时间内顺利进行单一接收和分集接收之间的切换,所以可适用于移动手机等。

Claims (11)

1.一种高频信号接收部,它使用第1调谐部和第2调谐部进行分集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调谐部包括:
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第1输入端子;
连接着来自所述第1输入端子的信号的同时设置有第1增益控制用输入的第1高频放大器;
其中一个输入接收来自所述第1高频放大器的输出的第1混合器;
被提供给所述第1混合器的另一输入的第1振荡器;
接收来自所述第1混合器的输出的同时设置有第2增益控制用输入的第1放大器;
接收来自所述第1混合器的输出的第1滤波器;
接收来自所述第1滤波器的输出的第1解调部;
接收来自所述第1解调部的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
连接于所述第1混合器的输出和所述第1增益控制用输入之间的第1增益控制器;以及
连接于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和所述第2增益控制用输入之间的第2增益控制器,
所述第2调谐部包括:
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第2输入端子;
连接着来自所述第2输入端子的信号的同时设置有第3增益控制用输入的第2高频放大器;
其中一个输入接收来自所述第2高频放大器的输出的第2混合器;
被提供给所述第2混合器的另一输入的第2振荡器;
接收来自所述第2混合器的输出的第2滤波器;
接收来自所述第2滤波器的输出的同时设置有第4增益控制用输入的第2放大器;
接收来自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的第2解调部;
接收来自所述第2解调部的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
连接于所述第2混合器的输出和所述第3增益控制用输入之间的第3增益控制器;以及
连接于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和所述第4增益控制用输入之间的第4增益控制器,
所述高频信号接收部进一步包括:
分别连接着所述第1增益控制器、所述第2增益控制器、所述第3增益控制器、和所述第4增益控制器的输出的接收质量检测器;以及
输出来自所述接收质量检测器的检测信号的第3输出端子,
根据所述第3输出端子所输出的检测信号选择单一接收或分集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连接所述第1增益控制器、所述第2增益控制器、所述第3增益控制器、和所述第4增益控制器的输出,从所述第1调谐部和所述第2调谐部当中选择接收质量好的一个调谐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质量检测器进一步包括能够输入第1基准电压和第2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用输入端子,
所述第1增益控制器和所述第3增益控制器的输出分别与所述第1基准电压和所述第2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检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质量检测器进一步包括能够输入第1基准电压和第2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用输入端子,
对所述第1增益控制器的输出和所述第3增益控制器的输出进行比较检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其特征在于,
分别从所述第1增益控制器、所述第2增益控制器、所述第3增益控制器、和所述第4增益控制器输出的增益控制电压由各自的数字模拟变换器变换为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信号用I2C总线输入所述接收质量检测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混合器和第2混合器为直接变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调谐部和所述第2调谐部为n(n为大于或等于3的自然数)个调谐部,
所述n个调谐部的增益控制电压分别与所述接收质量检测器连接。
8.一种高频信号接收装置,进一步包括:
分别连接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的第1解调部和第2解调部的输出,同时选择或合成来自所述第1解调部和所述第2解调部的信号的分集部;
连接所述分集部的输出的纠错部;
输出来自所述纠错部的信号的输出端子;以及
输入所述分集部所输出的控制信号的同时,控制所述第1调谐部和所述第2调谐部的动作的分集控制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增益控制器的输入上,连接着所述第1滤波器的输出来替代所述第1混合器的输出,
在所述第2增益控制器的输入上,连接着所述第2滤波器的输出来替代所述第2混合器的输出。
10.一种高频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的第1解调部包括:
接收第1放大器的输出的第1 A/D变换器;
接收所述第1 A/D变换器的输出的第3滤波器;以及
接收所述第3滤波器的输出的第1解调器,
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和所述第1 A/D变换器的输入之间插入有第3放大器,
所述第1解调器的输入和设置于所述第3放大器上的第5增益控制用输入之间设置有第5增益控制器,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部的第2解调部包括:
接收第2放大器的输出的第2 A/D变换器;
接收所述第2 A/D变换器的输出的第4滤波器;以及
接收所述第4滤波器的输出的第2解调器,
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和所述第2 A/D变换器的输入之间插入有第4放大器,
所述第2解调器的输入和设置于所述第4放大器上的第6增益控制用输入之间设置有第6增益控制器,
所述接收质量检测器上进一步连接着所述第5增益控制用输入、所述第6增益控制用输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增益控制用输入上,连接着所述第5增益控制器的输出来替代所述第2增益控制器的输出,
在所述第4增益控制用输入上,连接着所述第6增益控制器的输出来替代所述第4增益控制器的输出。
CNA2007101994211A 2006-12-07 2007-12-07 高频信号接收部和使用其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12323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0200 2006-12-07
JP2006330200A JP2008147808A (ja) 2006-12-07 2006-12-07 ダイバシティアンテナを用いた高周波信号受信部とこれを用いた高周波信号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355A true CN101232355A (zh) 2008-07-30

Family

ID=39135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94211A Pending CN101232355A (zh) 2006-12-07 2007-12-07 高频信号接收部和使用其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36971A1 (zh)
EP (1) EP1931059A3 (zh)
JP (1) JP2008147808A (zh)
KR (1) KR20080052387A (zh)
CN (1) CN10123235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73085A (ja) * 2008-05-12 2009-11-19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US8442154B2 (en) 2009-04-23 2013-05-14 Maxlinear, Inc. Channel sensitive power control
US20110019103A1 (en) * 2009-07-21 2011-01-27 Sony Corporation Remote antenna with tuner for tv
JP5665347B2 (ja) * 2010-04-13 2015-02-04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JP5469121B2 (ja) * 2011-04-26 2014-04-09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EP2822185B1 (en) * 2013-07-01 2021-06-16 Nxp B.V. A distributed radio system
KR20160052361A (ko) * 2014-10-31 2016-05-12 스카이워크스 솔루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후치-증폭기 필터들을 갖는 다이버시티 수신기 프론트 엔드 시스템
US10601491B2 (en) * 2017-12-15 2020-03-24 Google Llc Performance-based antenna selection for user devices
EP3758367B1 (en) * 2019-06-26 2022-11-09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Signal quality sensor, tv set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g tv signal qua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18827A (fr) * 1967-02-08 1968-03-29 Sud Aviation Perfectionnement aux dispositifs de réception en diversité des signaux radioélectriques, notamment en provenance d'un émetteur mobile
JPH0683127B2 (ja) * 1985-07-22 1994-10-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無線機
JP4071468B2 (ja) * 2001-09-28 2008-04-02 株式会社東芝 Ofdm受信装置
EP1408625A3 (en) * 2002-10-11 2006-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versity receiver and diversity receiving method for FDM sign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31059A2 (en) 2008-06-11
KR20080052387A (ko) 2008-06-11
JP2008147808A (ja) 2008-06-26
EP1931059A3 (en) 2008-07-30
US20080136971A1 (en)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2355A (zh) 高频信号接收部和使用其的高频信号接收装置
US20080198269A1 (en) Front-en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television receivers
US20100151806A1 (en) RF Filter with Low-IF Mixing, Tuning and Calibration
CN108028694A (zh) 灵活的多通道无线音频接收器系统
US2008026154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intermediate frequency
CN103703683A (zh) 接收装置以及增益控制方法
EP1374421A4 (en) INTERFERENCE REDUCTION FOR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S
WO2006105355A1 (en) Television receiver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CN1989706A (zh) 数字广播接收器
CN104348498B (zh) 自适应谐波抑制接收装置及方法
US8032099B2 (e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using gain shift
US201100697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ulti-Channel Signals and Multi-Channel Receiver Using the Same
CN101207734A (zh) 数字广播接收机
CN102270997B (zh) 接收装置
US75186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udio detection
CN101299616B (zh) 射频接收机及具有该射频接收机的电子设备
US78304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multiplexing in double-conversion receivers
US9059774B2 (en) Re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215192B (zh) 模数混合信道选择滤波器
CN106452640B (zh) 广播接收装置和广播接收方法
CN101005579B (zh) 提高具有分集的接收器的载波噪声比的设备和方法
CN102484492A (zh) 超外差式接收装置以及接收方法、以及接收装置用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02474277A (zh) 信号处理装置以及信号处理方法
JP4385661B2 (ja) テレビ多方向受信装置
CN101501987A (zh) 针对或涉及无线电装置的自动增益控制的改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