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1426A -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31426A CN101231426A CNA200810082805XA CN200810082805A CN101231426A CN 101231426 A CN101231426 A CN 101231426A CN A200810082805X A CNA200810082805X A CN A200810082805XA CN 200810082805 A CN200810082805 A CN 200810082805A CN 101231426 A CN101231426 A CN 1012314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ight
- optic panel
- liquid crystal
-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简单的构成防止在第1光学面板上映入第2光学面板的影子的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包括夹持电光物质(14)的一对基板(11、12)的第1光学面板(10)、在包括夹持电光物质(24)的一对基板(21、22)的同时,配置成和第1光学面板(10)平面看重叠,比第1光学面板(10)平面尺寸小的第2光学面板(20);照明装置(30),它具有:射出光的光源(31)、配置在第1光学面板(10)和第2光学面板(20)之间并使从光源(31)射出的光分别入射到第1光学面板(10)和第2光学面板(20)的导光部件(32);设置在第1光学面板(10)和第2光学面板(20)之间的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光吸收部件(4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移动电话等中使用的电光装置,特别涉及在表面、背面的两面上具有光学面板的电光装置以及具有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在移动电话、便携型计算机、摄像机等的电子设备中,作为显示单元广泛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电光装置。作为该电光装置,提出了特别是在移动电话和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的信息终端上将2个液晶装置配置成背靠背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
这样的电子设备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第1液晶面板和第2液晶面板,在第1液晶面板和第2液晶面板之间,从第1液晶面板一侧开始顺序设置导光部件以及半透过反射板。而后,在导光部件中进行了导光的光中的一部分光在半透过反射板上反射而朝向第1液晶面板前进,剩下的光在半透过反射板上透过而朝向第2液晶面板前进。这样,图像光从各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一侧射出。
可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记述的液晶显示装置那样,当夹着半透过反射板将第1液晶面板和第2液晶面板相对配置的情况下,相互的液晶显示作为影子对相对一侧的液晶显示有影响,成为显示不良的原因。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双面显示设备,提出了将第2液晶面板设定成黑色显示(将LED设置成常黑),遮挡来自背面的透过光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特开2004-874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2078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78047号公报
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只记载利用半透过反射板将导光部件的光分成两面的情况。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述的两面显示设备中,只是遮挡从第2液晶面板一侧入射的外部光,防止在从第1液晶面板一侧看时配置有第2液晶面板的区域变亮。因而,在专利文献1到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会因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在从第1液晶面板一侧看时,第2液晶面板的区域变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简单的结构防止在第1光学面板上映入第2光学面板的影子的电光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
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包括夹持电光物质的一对基板的第1光学面板;包括夹持电光物质的一对基板,并且配置成和上述第1光学面板平面看重叠,比上述第1光学面板平面尺寸小的第2光学面板;具有射出光的光源,和配置于上述第1光学面板和上述第2光学面板之间并且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分别入射到上述第1光学面板和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导光部件的照明装置;和设置在上述第1光学面板和上述第2光学面板之间的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吸收部件。
本发明人在研究以往的问题点时,在第1液晶面板中发现了在从未配置第2光学面板的区域和配置有第2光学面板的区域射出的光的强度中产生差异的问题。这是因为从导光部件向未设置第2光学面板的区域射出的光例如在壳体内部反射后朝着第1光学面板,所以存在光强度与从配置有第2光学面板的区域射出的光相比强的问题。
因而,如果设置成上述那样的构成,则首先,从光源射出的光在导光部件中导光,朝向第1光学面板以及第2光学面板。而后,在经过导光部件导光的光中的一部分朝向第1光学面板一侧,剩下的光朝向第2光学面板一侧。此时,在朝向第2光学面板一侧的光中,从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外射出、例如在壳体内部反射后朝向第1光学面板的光被光吸收部件吸收。因而,在从第1光学面板一侧看的第1光学面板区域中,从未配置第2光学面板的区域和配置了第2光学面板的区域射出的光的强度大致均匀。由此,因为能够抑制从第1光学面板一侧看的显示亮度不均匀,所以不会在第1光学面板上产生第2光学面板的影子。
而且,在本申请发明中,所谓电光装置是除了具有靠电场作用使物质的折射率变化从而使光的透过率改变的电光效应的装置外,还包含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等的装置的总称。具体地说,有使用来自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装置、即作为电光物质使用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电泳显示器装置(EPD:Electrophoretic Display)等。
另外,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理想的是,上述光吸收部件设置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第2光学面板一侧。
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通过将光吸收部件设置在第2光学面板一侧的导光部件一端面上,当在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外的部分上配置光吸收部件时,光学吸收部件和第2光学面板的对位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理想的是,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第1光学面板一侧设置有遮光部件,该遮光部件具有用于使从上述导光部件射出的光入射到上述第1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开口部。
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通过设置遮光部件,能够避免从第1光学面板射出的光在第1光学面板的端面上扩散。即,能够一边有效使用从导光部件射出的光的大部分,一边用简易的结构防止亮度不均匀的发生。
另外,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理想的是,上述光吸收部件是黑色的树脂薄膜。
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因为光吸收部件是黑色的树脂薄膜,所以能够充分吸收光,并且能够使装置整体薄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包括夹持电光物质的一对基板的第1光学面板;包括夹持电光物质的一对基板,并且配置成和上述第1光学面板平面看重叠,比上述第1光学面板平面尺寸小的第2光学面板;具有射出光的光源,和配置于上述第1光学面板和上述第2光学面板之间并且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分别入射到上述第1光学面板和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导光部件的照明装置;和设置在上述第1光学面板和上述第2光学面板之间的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吸收部件;其中,在上述光吸收部件上形成有用于使从上述导光部件射出的光入射到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开口部,该开口部的边缘位于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周边部分的遮光区域内。
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从照明装置的光源射出的光由导光部件导光而向着第1光学面板以及第2光学面板。在向着该第2光学面板的光中,从第2光学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以外射出的光因为被光吸收部件遮断,所以可以谋求第2光学面板的视认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电光装置作为显示单元配备。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能够提供具备可以高品位显示图像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光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电光装置的顶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电光装置的底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电光装置的光吸收部件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电光装置的光吸收部件的大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符号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电光装置);10...第1液晶面板;14...液晶层(电光物质);20...第2液晶面板;30...照明装置;31...光源;32...导光板(导光部件);32a...导光板的一面;32b...导光板的另一面;45...遮光部件;45a...遮光部件的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且,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面中,为了将各部件设置成可以视认的大小,适宜地改变各部件的比例尺。
首先,参照图1至图5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如图1以及2所示具备:设置在壳体2内,包括一对基板11、12的第1液晶面板10;在包括一对基板21、22的同时,以和第1液晶面板10平面看重叠的方式配置,比第1液晶面板10平面的大小小的第2液晶面板20;作为第1、第2液晶面板10、20共用的背灯使用的照明装置30;设置在第1液晶面板10和第2液晶面板20之间的光吸收部件40。
第1液晶面板10如图2所示,具备:隔着密封材料13相互空开盒间隙相对设置的一对平面看呈矩形的基板11、12;和夹持在这些基板11、12之间的液晶层(电光物质)14,在基板12一侧上设置有照明装置30。另外,在基板11的外面11a上设置射出一侧偏振光板15,在基板12的外面12a上设置入射一侧偏振光板16。另外,在基板12上安装有进行第1、第2液晶面板10、20的图像显示处理的驱动器4。
第2液晶面板20如图2所示,和第1液晶面板10一样,具备隔着密封材料3相互空开盒间隙相对设置的一对平面看呈矩形的基板21、22;和夹在这些基板21、22之间的液晶层(电光物质)24,在基板22一侧设置照明装置30。另外,在基板21的外面21a上设置射出一侧偏振光板25,在基板22的外面22a上设置入射一侧偏振光板26。
在一方的基板21上,在液晶层24一侧的上面将多条扫描线(省略图示)和多条数据线(省略图示)形成为矩阵形,在被这些扫描线和数据线包围的每个区域上设置像素电极42。在该扫描线和数据线交叉的位置上设置TFT元件41,各像素电极42经由TFT元件41与数据线连接。由此,如果对扫描线和数据线施加信号,则TFT元件41通、断,对像素电极42进行信号的写入。在这些TFT元件41以及像素电极42等上的整个面上形成实施了摩擦处理的取向膜43。
另外,在基板22的液晶层24一侧的下面上,周边遮光膜51、滤色片52、涂敷层53、共用电极54、取向膜55按照此顺序叠层而形成。该共用电极54是用ITO等的透光性导电材料形成的平面膜。
周边遮光膜51具有平面看呈矩形的框架形状,沿着密封材料23的内周侧设置,规定图像的有效显示区域A。
另外,滤色片52具备遮光单元52a和红色、绿色、蓝色的各着色单元52R、52G、52B,遮光单元52a形成为矩阵形状以划分各着色单元52R、52G、52B。另外,遮光单元52a例如由黑色感光性树脂膜构成。
上述的基板11、12、21、22例如是由玻璃等的透明材料构成的光透过性基板。另外,取向膜43、55例如用聚酰亚胺形成。
另外,在第1、第2液晶面板10、20上如图3以及图4所示,设置有FPC基板(挠性印制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3。该FPC基板3是具有柔性的电路基板,安装有电子零件5等。
照明装置30如图1所示,具备:射出光的光源31;配置在第1液晶面板10和第2液晶面板20之间,并使从光源31射出的光分别入射到第1液晶面板10和第2液晶面板20的导光板(导光部件)32。
光源31例如假定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构成。光源31也可以用LED以外的元件构成,例如可以用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端面发光半导体激光器或者面发光半导体激光器等的半导体激光器等构成光源31。另外,也可以用冷阴极管构成光源。此外,光源31如图2所示,安装在基板31a上。
导光板32是由丙烯酸树脂等的光透过性材料构成的板材,在配置有第1液晶面板10的一面(另一面)32a上顺序设置扩散片34、第1棱镜片35以及第2棱镜片36。
扩散片34是扩散来自导光板32的射出光的板形状的片部件。作为扩散片34可以使用分散有扩散剂的丙烯酸片等。用该扩散片34在可以均匀地得到来自导光板32的射出光的面亮度的同时,可以防止第1棱镜片35以及第2棱镜片36的沟和凹凸形状的映入(亮度不均匀)。
另外,第1棱镜片35以及第2棱镜片36将由透明的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平板形的板材的一面侧(第1液晶面板10一侧)设置成棱镜面,例如形成侧面三角波形状的周期性的凹凸(省略图示)。
另外,在第2液晶面板20一侧的导光板32的另一面32b上设置有半透过反射片33。该半透过反射片33例如由透明树脂薄膜构成,将由导光板32导光后的光的一部分向着第1液晶面板10反射,使剩下的光向着第2液晶面板20透过。
光吸收部件40如图5所示,形成和第2液晶面板20同等大小的开口部40a。而且,光吸收部件40如图2所示,配置在第1液晶面板10和第2液晶面板20之间。具体地,光吸收部件40设置在导光板32的另一面32b一侧,光吸收部件40的一端部固定在保持第2液晶面板20的、例如由白色的树脂构成的框架6上。进而,光吸收部件40设置在第2液晶面板20的显示区域以外。即,光吸收部件40如图3所示,设置成开口部40a位于第2液晶面板20的显示区域。
具体地说,光吸收部件40的开口部40a的边缘如图6所示,位于第2液晶面板20的周边部分的周边遮光膜(遮光区域)51内。从该开口部40a的边缘到周边遮光膜51的滤色片52一侧的端面51a的长度L,只要大于等于组装液晶显示装置1时的第2液晶面板20和光吸收部件40的位置偏差的长度即可。由此,可以防止由光吸收部件40对有效显示区域A遮光的现象。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长度L是0.5mm。
因为用这样的光吸收部件40可以遮断从导光板32的另一面32b射出、从第2液晶面板20的有效区域A以外射出的光,所以能够谋求第2液晶面板20的视认性的提高。
另外,光吸收部件40吸收从导光板32的另一面32b射出、向着第2液晶面板20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光,以及在壳体2内部和框架6等上反射、从第2液晶面板20一侧朝向第1液晶面板10的光。即,在第1液晶面板10中,使从配置有第2液晶面板20的区域射出的光从开口部40a透过,能够吸收从未配置第2液晶面板20的区域射出的光。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吸收部件40是树脂薄膜,由黑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而且,作为光吸收部件40虽然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使用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三乙酰纤维素(TAC)、多芳基化合物、聚酰亚胺、聚醚、聚碳酸酯、聚砜、聚醚砜、玻璃纸、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稀、聚乙烯醇等制成的各种树脂薄膜。
另外,在半透过反射片33和光吸收部件40之间从半透过反射片33一侧顺序设置和上述扩散片34、第1棱镜片35以及第2棱镜片36一样的扩散片41、第1透镜片42以及第2透镜片43。
遮光部件45配置在导光板32的一面32a一侧的入射侧偏振光板16和第2棱镜片36之间,具有用于使从导光板32射出的光入射到第1液晶面板10的开口部45a。该开口部45a的大小是遮盖扩散片34、第1棱镜片35以及第2棱镜片36的外边缘以及端面的大小。由此,在从导光板32射出的光中,防止光入射到第1液晶面板10的周边部分的非显示区域。
以下接着说明由以上构成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作用。
首先,从光源31射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32,在导光板32内部导光。而后,从导光板32内部导光的光之中一部分由设置在导光板32的另一面32b上的半透过反射片33反射到第1液晶面板10一侧,剩余的光透过至第2液晶面板20一侧。此时,在向着第1液晶面板10的光中,从第2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外射出的光以及在壳体2内部和框架6等上反射而从第2液晶面板20一侧向着第1液晶面板10的光被光吸收部件40吸收。由此,在从第1液晶面板10一侧看到的第1液晶面板10的区域中,从未配置第2液晶面板20的区域和配置有第2液晶面板20的区域射出的光的强度变得大致均匀。
如果采用本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因为具备光吸收部件40,所以能够抑制从第1液晶面板10一侧看到的显示亮度的不均匀。因而,不会在第1液晶面板10上产生第2液晶面板20的影子。
[电子设备]
以下,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图7是移动电话的透视图。在图7中符号1000表示移动电话,符号1001表示显示单元。在该移动电话1000的显示单元1001中采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因而,在能够高品位地显示图像的同时,能够提供薄型、轻重量的移动电话1000。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移动电话,也可以很好地适用于电子书、个人计算机、数字静态照相机、液晶电视、取景器型或者监视器直视型的录像机、车辆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电脑、字处理机、工作站、可视电话、POS终端、触摸板等的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单元,在任何装置的情况下都可以高品位显示图像的同时,提供薄型、轻重量的电子设备。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例子,但不用说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例子。在上述例子中所示的各构成部件的诸形状和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光吸收部件40如图2所示,其构成是在配置在第1液晶面板10和第2液晶面板20之间的同时,设置在导光板32的另一面32b上,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导光板32的一面32a上。
Claims (8)
1.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包括夹持电光物质的一对基板的第1光学面板;
包括夹持电光物质的一对基板,并且配置成和上述第1光学面板平面看重叠,并比上述第1光学面板平面尺寸小的第2光学面板;
具有射出光的光源、以及配置在上述第1光学面板和上述第2光学面板之间并且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分别入射到上述第1光学面板和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导光部件的照明装置;
设置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第2光学面板一侧的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外、吸收从上述导光部件射出的光之中向着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外的光和在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外反射的光、并且具有用于使光入射到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开口部的光吸收部件;以及
在上述导光部件和上述光吸收部件之间设置的上述第2光学面板一侧的棱镜片和扩散片;
其中,上述光吸收部件的上述开口部的边缘位于与上述棱镜片和扩散片的边缘重叠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上述一对基板的液晶层一侧的周边部形成遮光膜;
上述光吸收部件的上述开口部的边缘位于与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周边部的遮光膜重叠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第1光学面板一侧设置有具有用于使从上述导光部件射出的光入射到上述第1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开口部的遮光部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光部件和上述遮光部件之间具备第1光学面板一侧的棱镜片和扩散片;
上述遮光部件的开口部的边缘位于与上述第1光学面板用的棱镜片和扩散片的边缘重叠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光部件和上述光吸收部件之间设置有使来自上述导光部件一侧的光的一部分反射到上述第1光学面板一侧、并使剩下的光透过上述第2光学面板一侧的半透过反射片。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吸收部件是黑色的树脂薄膜。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吸收部件上形成的开口部和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是矩形;上述开口部配置在上述第2光学面板的显示区域的4边的周围的区域。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作为显示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94118 | 2005-03-29 | ||
JP094118/2005 | 2005-03-29 | ||
JP348803/2005 | 2005-12-02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065976 Division CN1841136A (zh) | 2005-03-29 | 2006-03-29 |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31426A true CN101231426A (zh) | 2008-07-30 |
Family
ID=3703022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82805XA Pending CN101231426A (zh) | 2005-03-29 | 2006-03-29 |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
CN 200610065976 Pending CN1841136A (zh) | 2005-03-29 | 2006-03-29 |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
CNA2008100828064A Pending CN101231427A (zh) | 2005-03-29 | 2006-03-29 |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065976 Pending CN1841136A (zh) | 2005-03-29 | 2006-03-29 |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
CNA2008100828064A Pending CN101231427A (zh) | 2005-03-29 | 2006-03-29 |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01231426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24793B2 (ja) * | 2007-10-19 | 2012-09-12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
2006
- 2006-03-29 CN CNA200810082805XA patent/CN101231426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3-29 CN CN 200610065976 patent/CN1841136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3-29 CN CNA2008100828064A patent/CN101231427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1136A (zh) | 2006-10-04 |
CN101231427A (zh) | 2008-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59683B2 (en) | Backlight assembly, light guiding plate including plurality of discontinuously formed prisms | |
KR100731571B1 (ko) | 전기 광학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전기 광학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CN101183193B (zh) | 电光装置、照明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10345507B2 (en) |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5091602B2 (ja) |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US1079520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9588272B2 (en) |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027116B (zh)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US9529137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124199A1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 |
US1196016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9207507B2 (en) | Pixel structure having common electrode and pixel electrode partly overlapping each other to form storage capacitor | |
CN212010175U (zh) | 光学盖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1719817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0744910B1 (ko) |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JP2005266284A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した電気光学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および偏光板 | |
KR20120116290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1231426A (zh) |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 |
US20170351142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20180077940A (ko) | 보더리스타입 표시장치 | |
CN217718925U (zh) | 显示装置 | |
KR100843477B1 (ko) | 듀얼 프론트 라이트를 이용한 듀얼 액정표시장치 | |
JP4702334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の電気光学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US20200133051A1 (en) | Terminal device | |
KR20140133080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