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3724A - 时分双工(tdd)定时及自适应调制阈值的自优化 - Google Patents

时分双工(tdd)定时及自适应调制阈值的自优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3724A
CN101223724A CNA2006800257300A CN200680025730A CN101223724A CN 101223724 A CN101223724 A CN 101223724A CN A2006800257300 A CNA2006800257300 A CN A2006800257300A CN 200680025730 A CN200680025730 A CN 200680025730A CN 101223724 A CN101223724 A CN 101223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st size
burst
predetermined number
transceiver
modulat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57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3724B (zh
Inventor
彼得·N·斯特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bimu Network Co
Original Assignee
Piping Hot Net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ping Hot Net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Piping Hot Net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3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3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其在远程点对点及点对多点应用中以高效率和降低的等待时间进行操作。该系统包括多个收发信机以及多个天线,用于使用TDD技术,通过多个信道来发射并接收无线信号,该多个信道包括控制信道,用于设置发射猝发规模及调制阈值电平。通过根据在指定数目个先前接收到的猝发中检测到的填充分组的数目来确定用于随后数据传输的发射猝发规模,以及根据发射猝发规模来调整用于随后传输的调制阈值电平,该系统提供了增加的数据吞吐量,同时将分组差错率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随着系统吞吐量需求的放松,可以调整调制阈值电平,以提供降低的分组差错率。

Description

时分双工(TDD)定时及自适应调制阈值的自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以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增加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能够在点对点以及点对多点的应用中提供宽带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公知的。可以在远端地理区域中部署这种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以为位于该区域中的用户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接入。也可以由期望建立可从城市环境内的位置和/或分散在较大地理距离的位置接入的通信链路及网络的用户来使用这种系统。
现有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可以实现为视距(LOS)或非视距(NLOS)系统。例如,LOS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包括安装在安置在基站上的天线的视距内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位置上的定向天线。此外,NLOS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包括安置在发射机位置的多个发射天线以及安置在接收机位置的多个接收天线。NLOS系统内的发射机可以使用已知的时空编码及调制技术来发射信号,而接收机捕获发射的信号并采用已知的信号处理技术来解码及解调发射的信号,从而恢复用户数据。可以在包括诸如建筑物、树木、小山、汽车等的大量分散物体的环境中部署NLOS系统的发射及接收天线。在这种环境中,发射的信号通常经历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多路径传播,同时被环境内多种物体所分散。这种多路径环境允许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建立多个路径。通过在这些多路径上并行发射用户数据,可以获得高的数据吞吐量和高的频谱效率。
然而,类似上述的LOS及NLOS系统的现有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具有缺点。例如,这种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通常被配置为,使用时分双工(TDD)技术来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尽管已经在远程点对点及点对多点的应用中使用了采用TDD技术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但是这种系统通常具有更高的等待时间,该等待时间与无线信号从源到目的的发射时间成比例。高的等待时间可以显著地限制在远程应用中这种系统的数据吞吐量,尤其在点对点跳跃数目是大的以及/或者带宽需求是高的时。
期望一种具有提供增加的数据吞吐量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这种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将在远程点对点及点对多点应用中有效率地操作,同时降低这种应用中的等待时间的时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宽带通信系统,该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在远程点对点及点对多点应用中,以高效率和降低的等待时间进行操作。本公开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使用时分双工(TDD)技术发射并接收无线信号,以及根据在预定数目的先前接收到的猝发中检测到的填充分组的数目,来确定用于随后数据传输的发射猝发的规模。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公开的系统还根据发射猝发的规模,来调整用于随后传输的调制阈值电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收发信机以及多个天线,其在操作中通过多个通信信道来发射并接收无线信号,该通信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控制信道,该控制信道可用来调整发射猝发的规模以及设置调制模式。例如,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实现为包括安置在通信链路每一端的两个天线的2∶2 MIMO系统。此外,可以采用正交频分调制(OFDM)波形,来通过多个正交信道发射无线信号。无线通信系统被配置为,使用TDD技术,通过多个信道来发射并接收无线信号。该系统还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自适应调制,从而允许使用选定调制模式来通过信道发射信号,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发射参数来限定该调制模式,该发射参数包括调制阈值电平、编码速率、码元速率、传输功率电平、天线定向参数、及时空编码参数。
在一种操作模式中,本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部署在通信链路的相对端的第一和第二收发信机。第一收发信机在操作中用于通过至少一个信道,从通信链路的一端向该链路的另一端发射预定数目“n”的数据猝发,以及第二收发信机在操作中用于接收预定数目n个数据猝发。在该操作模式中,可以将每个发射猝发的规模调整为对应于预定数目“N”的猝发规模中的一个。例如,可以将每个发射猝发的规模调整为N=4的猝发规模中的一个,这可以对应于10、20、30或40个OFDM码元。此外,由第二收发信机接收到的每个猝发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以及零个或多个填充分组。第二接收机在操作中用于确定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分组并且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接收猝发的数目“d”。根据只包含数据分组而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接收猝发的数目d,第二收发信机确定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发射猝发的猝发规模,并且经由控制信道,为第一收发信机提供命令,用于相应地调整发射猝发的规模。例如,假设当前猝发规模对应于20个OFDM码元,如果只包含数据而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接收猝发的数目d等于数据猝发的预定数目n(即,d=n),那么可以将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发射猝发的猝发规模调整为下一个更大的猝发规模,即,从20个OFDM码元到30个OFDM码元。如果只包含数据而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接收猝发的数目小于猝发规模的预定数目N(即,d<N),那么可以将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发射猝发的猝发规模调整为下一个更小的猝发规模,即,从20个OFDM码元到10个OFDM码元。否则,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发射猝发的猝发规模保持不变。
作为上述实例的替代,假设当前猝发规模对应于20个OFDM码元,如果只包含数据而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接收猝发的数目大于或等于数据猝发的预定数目n(即,d≥n),那么可以将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发射猝发的猝发规模调整为下一个更大的猝发规模,即,从20个OFDM码元到30个OFDM码元。然后,如果只包含数据而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接收猝发的数目d小于猝发规模的预定数目N(即,d<N),那么可以将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发射猝发的猝发规模调整为下一个更小的猝发规模,即,从20个OFDM码元到10个OFDM码元。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二操作模式中,根据如上确定的经过调整的猝发规模,第二收发信机选择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发射猝发的调制模式,并且经由控制信道,为第一收发信机提供命令,以采用选定的调制模式。应注意,采用选定调制模式可能涉及调整调制阈值电平。在该操作模式中,选定调制模式对应于指定的分组差错率。例如,如果猝发规模对应于10个OFDM码元,那么可以将调制模式选择为提供1∶10000的分组差错率。如果猝发规模对应于20个OFDM码元,那么可以将调制模式选择为提供1∶2000的分组差错率。如果猝发规模对应于30个OFDM码元,那么可以将调制模式选择为提供1∶500的分组差错率。如果猝发规模对应于40个OFDM码元,那么可以将调制模式选择为提供1∶100的分组差错率。
通过根据在预定数目的先前接收到的猝发中检测到的填充分组的数目来确定用于随后数据传输的发射猝发规模,并且根据发射猝发规模来调整用于随后传输的调制阈值电平,本公开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增加的数据吞吐量,同时将分组差错率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此外,随着系统吞吐量需求的放松,可以调整调制阈值电平,以提供降低的分组差错率。
根据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功能及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考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将更为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的方框图,其中可以采用用于增加数据吞吐量的本公开的技术;
图2是图1的系统内无线信号调制/解调子系统的方框图,其中可以实现用于增加数据吞吐量的本公开的技术;
图3图示说明了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分组及零个或多个填充分组的示例性数据猝发,其可以通过图1的系统被发射;以及
图4a-4b是增加图1的系统的数据吞吐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了一种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其在远程点对点及点对多点应用中以高效率和降低的等待时间操作。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公开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采用时分双工(TDD)技术,以及根据在预定数目的先前接收到的猝发中检测到的填充分组的数目,来确定用于随后数据传输的发射猝发的规模。在第二实施例中,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执行自适应调制,以确保将随后传输的分组差错率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图1描述了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100的说明性实施例。在说明的实施例中,无线宽带通信系统100包括:多个收发信机102A-102B,以及多个高增益天线106A-107A、106B-107B。应了解,可以在通信链路(没有编号)的一端部署收发信机102A及高增益天线106A-107A,以及可以在该链路的另一端部署收发信机102B及高增益天线106B-107B。例如,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100配置为2:2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其在操作中用于通过信息流的两个信道来发射及接收信号,以及可以采用正交频分调制(OFDM)波形,以通过两个正交信道发射无线信号。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100配置为1:2的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其在操作中用于通过信息流的单一信道发射及接收信号。然而,应了解,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100配置为2:4的MIMO系统、2:n的MIMO系统、n:n的MIMO系统、1:4的SIMO系统、1:n的SIMO系统、或者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MIMO或SIMO系统。
如图1所示,收发信机102A连接到位于通信链路一端的天线106A-107A,以及收发信机102B连接到位于链路另一端的天线106B-107B。天线106A-107A、106B-107B在操作中用于发射及接收沿着该链路的各个端之间的四个信号路径w、x、y、z传播的信号。收发信机102A包括发射机103A及低噪声接收机104A,以及收发信机102B包括发射机103B及低噪声接收机104B。
发射机103A包括如下功能组件:发射调制器110、数字、模拟(D-to-A)转换器对112-113、频率合成器114、混频器对116-117、以及功率放大器对118-119。应了解,发射机103B可以包括与发射机103A相同的功能组件。为了说明的清楚,图1描述了发射机103A的功能组件。具体地,数据源A为发射调制器110提供用户数据,发射调制器110为D-to-A转换器112-113提供经过调制的数据输出,并且控制合成器114的操作。D-to-A转换器112-113将发射调制器110的输出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且将模拟信号提供给混频器116-117。接下来,合成器114将合适的合成载波提供给混频器116-117,混频器116-117将模拟信号混频为无线频率。功率放大器118-119随后放大无线信号,并将放大的信号提供给天线106A-107A,用于通过通信链路进行的随后传输。
接收机104B包括如下功能组件:混频器对102-121、模拟数字(A-to-D)转换器对122-123、频率合成器124、以及信号处理单元126。应了解,接收机104A可以包括与接收机104B相同的功能组件。为了说明的清楚,图1描述了接收机104B的功能组件。具体地,将由天线106B-107B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分别提供给混频器120-121,混频器120-121使用由合成器124生成的合适的合成频率来将信号混频到模拟基带信号。接下来,A-to-D转换器122-123将模拟基带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信号处理单元126随后解码并且解调数字信号,以恢复用户数据,其随后被提供给数据接收器B。信号处理信号126还控制合成器124的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处理单元126作为最大比率组合器(MRC;也被称为最优组合器)操作,其通过概念性地将每个信号的相位旋转为对准并调整每个信号的振幅以最大化组合的信噪比,来组合信号。
应了解,数据源A-B及数据接收器A-B可以包括到一个或多个局域网或路由器的各自的连接。替代情况下,数据源A-B及数据接收器A-B可以包括到各自用户设备的直接连接。此外,可以将收发信机102A-102B的每一个实现为以软件限定的无线电装置。例如,包括在每个发射机103A-103B中的发射调制器110可以采用以软件限定的信道调制波形,以及包括在每个接收机104A-104B中的信号处理单元126可以使用以软件限定的解调技术来解调该信道波形。因此,应了解,可以使用硬件或软件,或者使用例如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合适的硬件和/或软件的一些组合,来全部或部分地实施为实现收发信机102A-102B所必需的功能。在于2005年4月27日提交的题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WIRELESSCOMMUNICATIONS SYSTEM(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115,943(“‘943申请”)中,进一步描述了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各个组件,并且将其转让给与本发明相同的受让人。
图2描述了无线信号调制-解调子系统200的说明性实施例,其中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的新颖的方面。如图2所示,无线信号调制-解调子系统200包括:发射调制器210以及信号处理单元226,该信号处理单元226包括接收解调器204、接收信号处理器206及自适应调制控制器208。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发射调制器210通常对应于包括在发射机103A或103B(参见图1)中的发射调制器110,以及信号处理单元226通常对应于包括在接收机104A及104B(参见图1)中的信号处理单元126。接收信号处理器206在操作中用于通过检测预定数目的接收猝发中填充分组的数目、以及根据检测到的填充分组数目确定发射猝发的规模,来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一部分。应了解,为了准确地检测接收猝发中填充分组的数目,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同步技术,来将包括在接收机104A或104B中的时钟(没有示出)与接收到的信号同步。自适应调制控制器208在操作中用于执行自适应调制,该自适应调制包括选择调制模式,以确保将分组差错率维持在与系统100(参见图1)的吞吐量需求相一致的水平。
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发射调制器210和信号处理单元226之间安置代表性信道202-203。信道202表示通信信道中的一个可用于无线通信系统100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位置之间发射及接收无线信号。此外,信道203表示可以被采用来发射一个或多个命令的控制信道,该一个或多个命令用于调整发射猝发的规模以及用于设置调制模式,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发射参数来限定该调制模式,该发射参数包括:调制阈值电平、编码速率、码元速率、发射功率电平、天线定向参数、及时空编码参数。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采用时分双工(TDD)技术,以及根据在预定数目的先前接收到的猝发中检测到的填充分组的数目来确定发射猝发的规模。在此,将猝发限定为在单一时隙期间发射或接收的有限持续时间的无线信号。图3描述了可以通过系统100内收发信机102A-102B(参见图1)之间的至少一个信道,在单一时隙期间发射或接收的说明性猝发300。如图3所示,猝发300包括多个分组302.1-302.n。例如,分组302.1可以是数据分组,该数据分组以前同步304.1开始,跟随有可变长度的分组数据306.1,其包括第一多个OFDM码元308.1-308.m。此外,分组302.n可以是与分组302.1相似的数据分组。替换情况下,分组302.n可以是填充分组,该填充分组以前同步304.n开始,跟随有不同长度的填充数据306.n,其包括第二多个OFDM码元309.1-309.p。应注意,分组302.1、302.n可以包含相同数目的OFDM码元(即,m=p)。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每个发射或接收猝发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以及零个或多个填充分组。例如,当在当前时隙期间不再存在需要发射的数据分组时,发射猝发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填充分组,以维持收发信机102A-102B之间的分组流。
参考下面说明性实例以及附图1-3,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100(参见图1)包括收发信机102A-102B,其可以部署在通信链路(没有编号)的相对端处。在该说明性实例中,收发信机102A在操作中用于通过信道202(参见图2),从通信链路的一端向该链路的另一端发射预定数目“n”的数据猝发,以及收发信机102B在操作中用于接收该预定数目n的数据猝发。此外,将发射猝发的规模调整为对应于预定数目“N”个猝发规模中的一个。在该实例中,数据猝发的预定数目n等于19,以及将每个发射猝发的规模调整为N=4的猝发规模中的一个,这对应于10、20、30或40个OFDM码元。由收发信机102B接收到的每个猝发可以包含诸如分组302.1(参见图3)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以及诸如分组302.n(参见图3)的零个或多个填充分组。收发信机102B在操作中用于确定它接收到的、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分组并且不包含填充分组的猝发的数目“d”。根据只包含数据分组而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接收猝发的数目d,收发信机102B确定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发射分组的猝发规模,并且经由控制信道203,向收发信机提供命令,以相应地调整发射猝发的规模。通常,如果预定数目N个猝发规模的每一个具有从1到N范围内的对应索引“t”,那么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发射猝发的猝发规模的索引t可以如下确定。
如果d=n,那么t增加1。                     (1)
否则如果d<N<n,那么t减小1。              (2)
否则t保持先前值。                          (3)
在该实例中,数据猝发的预定数目n等于19,并且将每个发射猝发的规模调整为对应于10、20、30或40个OFDM码元的N=4的猝发规模中的一个,这接下来分别具有从1到4范围内的对应索引t。因此,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19的发射猝发的猝发规模的索引t可以如下确定。
如果d=19,那么t增加1。                    (4)
否则如果d<4,那么t减小1。                 (5)
否则t保持先前值。                           (6)
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如上确定的经过调整的发射猝发规模,收发信机102B选择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猝发的调制模式,并且经由控制信道203,为收发信机102A提供命令,以采用选定的调制模式。应注意,采用选定调制模式可以涉及调整调制阈值电平、编码速率、码元速率、传输功率电平、天线定向参数、时空编码参数、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传输参数。在该实例中,选定调制模式具有对应的分组差错率。通常,如果索引t对应于发射猝发的规模,那么对于指出发射猝发规模步进式增加的索引t值的每个相继的增加,调制模式被选择为,提供相继更高的分组差错率。如上面所指示的,N=4猝发规模对应于10、20、30或40个OFDM码元,这接下来分别对应于从1到4范围内的索引t。因此,如下选择调制模式。
如果t=1,那么选择调制模式以提供1∶10000的分组差错率。(7)
否则如果t=2,那么选择调制模式以提供1∶2000的分组差错率。(8)
否则如果t=3,那么选择调制模式以提供1∶500的分组差错率。(9)
否则如果t=4,那么选择调制模式以提供1∶100的分组差错率。(10)
通过根据在预定数目n的先前接收到的猝发中检测到的填充分组的数目来确定用于下一个数据传输的发射猝发的规模,并且根据该发射猝发的规模选择用于下一个传输的调制模式,无线宽带通信系统100可以提供增加的数据吞吐量,同时将分组差错率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此外,随着系统100吞吐量需求的放松,调制模式可以被选择为提供降低的分组差错率。
在上述说明性实例中,应了解,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用于预定数目n的数据猝发以及预定数目N的猝发规模的值,以及可以采用用于数据猝发数目及猝发规模数目的任何其它合适的值。还应了解,可以采用用于猝发规模和/或分组差错率的任何其它合适的值。此外,在替代的操作模式中,可以修改上面的表达式(1),以便如果d大于或等于n(即,d≥n)那么增加索引t。
下面参考图1及图4a-4b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操作本公开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的方法。如在步骤402中所述(参见图4a),由收发信机102A(参见图1)使用提供对应分组差错率的第一调制模式,通过至少一个通信信道来发射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包括预定数目n的猝发。第一集合内的每个猝发具有预定数目可用猝发规模中的第一预定数目可用猝发规模。此外,第一集合内的每个猝发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以及不包含数据的零个或多个填充分组。接下来,如在步骤404中所描述的,收发信机102B接收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如在步骤406中所描述的,收发信机102B随后确定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分组并且不包含填充分组的第一集合内数据猝发的数目d。如在步骤408中所描述的,在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分组而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数据猝发的数目d等于预定数目n(d=n)的情况下,接收机102B选择比第一猝发规模更大的下一个猝发规模。还是如在步骤408中所描述的,在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分组而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数据猝发的数目d小于预定数目N、N小于预定数目n(d<N<n)的情况下,接收机102B选择比第一猝发规模更小的下一个猝发规模。例如,预定数目N可以等于可用猝发规模的预定数目。
如在步骤410中所描述的,在步骤408中选择了下一个更大猝发规模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收发信机102B可以选择下述调制模式,该调制模式提供比由第一调制模式所提供的分组差错率更高的下一个分组差错率。还是如在步骤410中所描述的,在步骤408中选择了下一个更小猝发规模的情况下,收发信机102B选择下述调制模式,该调制模式提供比由第一调制模式所提供的分组差错率更低的下一个分组差错率的调制模式。如在步骤412中所描述的(参见图4b),如果在步骤408中选择了下一个更大的猝发规模或者下一个更小的猝发规模,那么收发信机102B随后为第一收发信机102A提供对选定猝发规模及选定调制模式的指示。如在步骤414中所描述的,在步骤408中为第一收发信机102A提供了选定猝发规模及选定调制模式的情况下,由收发信机102A使用该选定调制模式,通过通信信道来发射数据猝发的第二集合,其中,第二集合内的每个猝发具有选定猝发规模。因此,根据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分组而不包含填充分组的第一集合内的数据猝发的数目d,如在步骤406中所确定的,在步骤414中,可以选择用于下一个数据猝发传输的猝发规模及调制模式,以提供优化的数据吞吐量,同时将分组差错率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进一步理解,在不背离在此公开的本发明概念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对用于时分双工(TDD)定时及自适应调制阈值的自优化的上述系统及方法的修改及变化。因此,应将本发明视为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主旨所限制。

Claims (28)

1.一种操作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收发信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收发信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由所述第一收发信机使用第一调制模式,通过至少一个通信信道发射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所述第一调制模式提供分组差错率,
其中,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包括预定数目n的猝发,所述第一集合内的每个猝发具有第一猝发规模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分组;
由所述第二收发信机接收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
确定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所述接收到的第一集合内的数据猝发的数目d;以及
根据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所述接收到的第一集合内的数据猝发的数目d,来确定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猝发的新猝发规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猝发的新猝发规模的所述步骤包括:在第一选择步骤中,如果数目d等于第一预定数目n(d=n),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大的下一个猝发规模,以及如果数目d小于第二预定数目N、所述第二预定数目N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数目n(d<N<n),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小的下一个猝发规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在所述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了下一个更大的猝发规模,那么选择下述调制模式:该调制模式提供比由所述第一调制模式所提供的分组差错率更高的下一个分组差错率,以及,如果在所述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了下一个更小的猝发规模,那么选择下述调制模式:该调制模式提供比由所述第一调制模式所提供的分组差错率更低的下一个分组差错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在所述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了下一个更大猝发规模和下一个更小猝发规模中的一个时,为所述第一收发信机提供选定猝发规模及选定调制模式的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为所述第一收发信机提供选定猝发规模及选定调制模式时,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第一收发信机使用所述选定调制模式,通过所述通信信道发射数据猝发的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内的每个猝发具有所述选定猝发规模;
否则,使用所述第一调制模式,通过所述通信信道发射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内的每个猝发具有所述第一猝发规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选择步骤包括:如果d等于n(d=n),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大的下一个猝发规模,以及如果数目d小于所述第二预定数目N、所述第二预定数目N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数目n(d<N<n),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小的下一个猝发规模,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数目n等于所述第一集合内的猝发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和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二集合包括相同数目n的猝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所述下一个更大猝发规模、以及所述下一个更小猝发规模中的每一个是多个猝发规模中的一个,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数目N等于所述多个猝发规模内的猝发规模数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所述接收到的第一集合内数据猝发的数目d包括:由所述第二收发信机确定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所述接收到的第一集合内数据猝发的数目d。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第二收发信机通过控制信道发射选定猝发规模及选定调制模式的指示,来将所述指示提供给所述第一收发信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步骤包括:使用所述第一调制模式,通过所述通信信道发射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以及其中每个猝发内的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正交频分调制(OFDM)码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猝发的规模对应于包括在相应猝发中的OFDM码元的数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猝发的新猝发规模的所述步骤包括:在第一选择步骤中,如果数目d大于第一预定数目n(d>n),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大的下一个猝发规模,以及如果数目d小于第二预定数目N、所述第二预定数目N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数目n(d<N<n),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小的下一个猝发规模。
1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收发信机,该第一收发信机在操作中用于使用第一调制模式、通过至少一个通信信道发射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所述第一调制模式提供分组差错率,
其中,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包括预定数目n的猝发,所述第一集合内的每个猝发具有第一猝发规模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分组;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收发信机,所述第二收发信机在操作中用于:
接收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
确定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所述接收到的第一集合内的数据猝发的数目d;以及
根据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所述接收到的第一集合内的数据猝发的数目d,来确定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猝发的新猝发规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收发信机被配置为,通过下述方式,根据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所述接收到的第一集合内数据猝发的数目d来确定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猝发的新猝发规模,所述方式是:如果数目d等于第一预定数目n(d=n),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大的下一个猝发规模,以及如果数目d小于第二预定数目N、所述第二预定数目N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数目n(d<N<n),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小的下一个猝发规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收发信机进一步在操作中用于:如果选择了下一个更大的猝发规模,那么选择下述调制模式:该调制模式提供比由所述第一调制模式所提供的分组差错率更高的下一个分组差错率,以及,如果选择了下一个更小的猝发规模,那么选择下述调制模式:该调制模式提供比由所述第一调制模式所提供的分组差错率更低的下一个分组差错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第二收发信机进一步在操作中用于:为所述第一收发信机提供选定猝发规模及选定调制模式的指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收发信机进一步在操作中用于:在为所述第一收发信机提供选定猝发规模及选定调制模式的情况下,使用所述选定调制模式,通过所述通信信道发射数据猝发的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内的每个猝发具有所述选定猝发规模。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预定数目n等于所述第一集合内的猝发数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一集合和所述数据猝发的第二集合包括相同数目n的猝发。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所述下一个更大猝发规模、以及所述下一个更小猝发规模中的每一个是多个猝发规模中的一个,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数目N等于所述多个猝发规模内的猝发规模数目。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收发信机进一步在操作中用于:通过控制信道,发射选定猝发规模及选定调制模式的指示。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猝发内的每个分组包括至少一个正交频分调制(OFDM)码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猝发的规模对应于包括在相应猝发中的OFDM码元的数目。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收发信机安置在通信链路的一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收发信机安置在所述通信链路的相对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链路是广播形式的点对点链路。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链路是广播形式的点对多点链路。
2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收发信机被配置为,通过下述方式,根据不包含填充分组的所述接收到的第一集合内数据猝发的数目d来确定用于下一个预定数目n的猝发的新猝发规模,所述方式是:如果数目d大于第一预定数目n(d>n),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大的下一个猝发规模,以及如果数目d小于第二预定数目N、所述第二预定,那么选择比所述第一猝发规模更小的下一个猝发规模。
CN2006800257300A 2005-07-14 2006-07-12 时分双工(tdd)定时及自适应调制阈值的自优化 Active CN101223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9907905P 2005-07-14 2005-07-14
US60/699,079 2005-07-14
US11/456,578 US7751430B2 (en) 2005-07-14 2006-07-11 Self optimization of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timing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thresholds
US11/456,578 2006-07-11
PCT/EP2006/064141 WO2007006793A1 (en) 2005-07-14 2006-07-12 Self-optimization of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timing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threshol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3724A true CN101223724A (zh) 2008-07-16
CN101223724B CN101223724B (zh) 2011-04-06

Family

ID=3699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57300A Active CN101223724B (zh) 2005-07-14 2006-07-12 时分双工(tdd)定时及自适应调制阈值的自优化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51430B2 (zh)
KR (1) KR101002181B1 (zh)
CN (1) CN101223724B (zh)
WO (1) WO200700679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05727B2 (en) 2009-03-20 2019-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elf-optimization switch
CN111434060A (zh) * 2017-12-06 2020-07-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解调数据依赖于多个调制的差错率估计的调制选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00274B2 (en) * 2005-04-05 2011-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ersatile system for transceiver noise reduction in a time-division duplexing wireless network
CA2650462C (en) * 2006-04-24 2013-01-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generating pilot pattern for adaptive channel estimation in ofdma systems, method of transmitting/receiving using the pilot pattern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8179783B2 (en) 2008-08-13 2012-05-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djustment for a LTE shared data channel
JP2012244477A (ja) * 2011-05-20 2012-12-10 Sony Corp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BR112015009944A2 (pt) 2012-11-08 2017-10-03 Q Factor Communications Corp Aparelhos de transmissão de pacotes,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para transmitir ou receber pacote, métodos para transferir confiavelmente dados de fonte de dados a receptor de dados, algoritmo e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blocos de dados.
JP2016501464A (ja) * 2012-11-08 2016-01-18 キュー ファクタ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プロキシサーバを用いて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tcp及び他のネットワークプロトコルのパフォーマンスを向上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EP4089937A1 (de) * 2021-05-12 2022-11-16 Siemens Mobility GmbH Ofdm-datenübertragung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 dessen durchführ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7351A (en) * 1991-08-26 1994-04-26 Universal Data Systems, Inc.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frame length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FI104527B (fi) 1997-09-17 2000-02-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ukautuva radiolinkki
WO1999018685A1 (en) 1997-10-02 1999-04-15 Motorola Inc.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roughput based on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s channel
GB2343342A (en) 1998-10-28 2000-05-03 Int Mobile Satellite Org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US20020184510A1 (en) 2001-04-17 2002-12-05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Binding information for IP media flows
US20040174855A1 (en) 2003-03-07 2004-09-09 Foster Neal 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gregating network resources
US6912198B2 (en) * 2003-03-26 2005-06-28 Sony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of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adaptive technique
US7986676B2 (en) * 2004-12-31 2011-07-2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communication rat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1969761A4 (en) 2005-12-23 2009-02-04 Bce Inc WIRELESS DEVICE AUTHENT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US20070255793A1 (en) * 2006-04-26 2007-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betwee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05727B2 (en) 2009-03-20 2019-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elf-optimization switch
US10735255B2 (en) 2009-03-20 2020-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elf-optimization switch
US11431560B2 (en) 2009-03-20 2022-08-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elf-optimization switch
CN111434060A (zh) * 2017-12-06 2020-07-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解调数据依赖于多个调制的差错率估计的调制选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06793A1 (en) 2007-01-18
US20070014257A1 (en) 2007-01-18
KR20080023735A (ko) 2008-03-14
KR101002181B1 (ko) 2010-12-20
CN101223724B (zh) 2011-04-06
US7751430B2 (en) 2010-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3724B (zh) 时分双工(tdd)定时及自适应调制阈值的自优化
CN101095362B (zh) Ofdm-mimo通信系统中改善系统效率的每数据流率控制(psrc)
CN1708933B (zh) 多信道通信系统的闭环速率控制
CN1860701B (zh) 选择天线的方法和系统
CN1545770B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以及用于改进通信设备的系统性能的方法
EP1650883B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scheme selection based on the number of antennas and the data rate
CN100505607C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内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0592671C (zh) 利用非正交矩阵和矢量调制开发通信系统中的选择分集
CN1692592B (zh) Cdma发送装置和cdma接收装置
CN101361291A (zh) 一种中继
EP1787405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of creating active multipaths for mimo wireless systems
KR20030007481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55934A (zh) 用于上行链路信令的系统和方法
US8125884B1 (en)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using multiple codebook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1473619A (zh)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0440754C (zh) 多束天线收发机和发射和接收方法以及发射束选择方法
CN101884175A (zh) 发送装置、发送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7764711B2 (en) CDM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DM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174924A (zh) 一种测量空间信道秩的方法及系统
US7715864B2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tention-based multi-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40340A (zh) 在mimo中继系统中实现天线选择的方法和系统
CN1868147B (zh) 信道自适应天线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US845193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creasing throughput of a wireless channel using multipath transmission
KR20230070767A (ko) 재구성 가능한 지능형 표면 그룹 기반 인덱스 변조 기법이 적용된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OTOROLA SOLUTIONS,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IPING HOT NET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9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28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England Hampshire

Patentee before: Piping Hot Net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28

Address after: England Hampshire

Patentee after: PIPING HOT NETWORKS Ltd.

Address before: Devon

Patentee before: Piping Hot Networks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AMPBELLM (U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OTORALA SOLUTIONS

Effective date: 201309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24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Cam Bierman (USA) Co.,Ltd.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SOLUTIONS, Inc.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AMBIUM NETWORKS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MPBELLM (U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03

Address after: Devon

Patentee after: Kaibimu network Co.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Patentee before: Cam Bierman (US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