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7852A -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7852A
CN101217852A CNA2008100001263A CN200810000126A CN101217852A CN 101217852 A CN101217852 A CN 101217852A CN A2008100001263 A CNA2008100001263 A CN A2008100001263A CN 200810000126 A CN200810000126 A CN 200810000126A CN 101217852 A CN101217852 A CN 101217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cb
light absorbing
absorbing zone
inside casing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01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7852B (zh
Inventor
郑在谟
金成焕
成瑨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0007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3374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0007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33747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0007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79566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7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7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7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78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4Optical details, e.g. printed circuits comprising integral opt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Secondary treatment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8Applying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 H05K3/281Applying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by means of a preformed insulating foi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04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 H05K2201/0112Absorbing light, e.g. dielectric layer with carbon filler for laser proc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和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液晶显示器,其防止来自光源的光发射到周围不希望的区域,并将该板稳固地连接到模框。该板包括:第一绝缘膜,导电图案形成在该第一绝缘膜上;第二绝缘膜,形成在第一绝缘膜上以覆盖导电图案;光源,与导电图案耦接;以及光吸收层,形成在光源的外围以吸收来自光源的光。另外,模框包括外框、内框和导引浮凸。该板连接到模框,导光板连接到模框并与该板光学耦接,液晶显示面板放置在导光板上并与该柔性电路板耦接。

Description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器是平板显示器的一种,其利用液晶显示图像。液晶显示器的优势在于它比其它显示器更薄和更轻,具有低驱动电压且消耗小的功率。因此,液晶显示器在整个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这种液晶显示器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与TFT基板相对的滤色器基板、以及置于两基板之间且由液晶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其基于施加到其上的电信号改变透光量。
此外,施加电信号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块与液晶显示器耦接。为此,通常将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模块之间。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包含的液晶自身不发光,所以液晶显示器需要光源,其将具有至少预定亮度的光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从而显示图像。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用作光源以缩减中等尺寸和小尺寸显示器如便携式电话、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和数码相机的厚度和重量。例如,光源耦接到柔性电路板且来自光源的光被提供到位于液晶显示面板背面的导光板。
然而,来自安装在柔性电路板上的光源的一部分光没有提供给导光板,而是提供给柔性电路板或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块。也就是说,来自光源的光可提供给形成在柔性电路板上的导电图案和安装在其上的诸如电阻器和电容器的无源元件。此外,来自光源的光可施加在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块上。由于来自光源的光具有预定强度的能量,该能量可影响导电图案、无源元件和驱动模块。因此,无源元件和驱动模块会发生故障。因此,尽管光源安装在柔性电路板上是迎合近来朝向轻薄器件发展趋势所需的一种技术,但是技术的可靠性会由于光的影响导致的各种无源元件和驱动模块的故障而减小。
同时,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柔性电路板在预定位置处连接到模框(mold frame)。接着,导光板光学耦接到柔性电路板且设置在模框上。然后,耦接到柔性电路板的液晶显示面板位于模框上。
然而,模框不包括将柔性电路板精确连接到模框的参考位置设定构件。因此,当柔性电路板连接到模框时,会发生位置偏离。这种偏离使得导光板不能与柔性电路板准确地光学耦接。此外,这种偏离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不能与柔性电路板准确地耦接。结果,模框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的偏离导致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以及柔性电路板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偏离。因此,液晶显示器的图像质量恶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其构造为防止或减少来自光源的光被引入不希望的区域,如导电图案、无源元件等。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构造为通过在模框的预定位置上准确地安装柔性电路板而使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以及柔性电路板与液晶显示面板准确地彼此连接。
为实现上述和/或其它方面,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柔性电路板可包括:第一绝缘膜;多个导电图案,形成在该第一绝缘膜上;第二绝缘膜,形成在该第一绝缘膜上以覆盖所述多个导电图案;至少一个光源,与导电图案耦接;以及光吸收层,形成在光源的外围以防止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发射到不希望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光吸收层可包括形成在第一绝缘膜上的第一光吸收层和对应于光源的外围设立在第二绝缘膜上的第二光吸收层。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窗口可形成在第二光吸收层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光源耦接到其上的所述多个导电图案可暴露于外。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窗口的尺寸可大于所述多个导电图案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窗口的周围可与导电图案的周围间隔开约0.1mm至约0.4mm。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第一光吸收层的尺寸可大于第二光吸收层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耦接到所述多个导电图案的至少一个无源元件可进一步形成在第二光吸收层的外围上。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第一光吸收层可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无源元件进一步形成在第一绝缘膜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第二光吸收层可包括朝向光源前面形成的前第二光吸收层和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后面形成的后第二光吸收层。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前第二光吸收层的尺寸可大于后第二光吸收层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前第二光吸收层和后第二光吸收层可以分别形成为三角形、矩形和/或梯形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前第二光吸收层和后第二光吸收层可以一体形成在光源的外围上。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前第二光吸收层和后第二光吸收层可以以光源为中心彼此间隔开地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光吸收层可以由DCAC(二甘醇单乙醚醋酸酯(di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 acetate))、二氧化钛和/或环氧树脂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可以是发光二极管。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第一绝缘膜可包括:其中可形成光源和光吸收层的第一区域;设立在第一区域一侧的第二区域,液晶显示面板可耦接到其上;以及布置在第二区域一侧的第三区域,外部控制器可耦接到其上。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切口部分(cutout portion)可以双对称地形成在第二区域中,第二切口部分可以形成在第一切口部分之间,与液晶显示器耦接的面板连接器可以进一步设立在由第一切口部分和第二切口部分形成的切口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面板连接器的导电图案可以形成得暴露到第一绝缘膜之外。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与外部控制器耦接的控制器连接器可形成在第三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控制器连接器的导电图案可形成得暴露到第一绝缘膜之外。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固定孔可进一步设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中彼此相对的位置处。
为了实现上述和/或其它方面,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液晶显示器可包括:模框,其中部可以开口;柔性电路板,连接到模框且包括光源和无源元件以提供光到模框的中部,且通过形成在其上的切口部分装配到模框;导光板,安装在模框上且光学耦接到柔性电路板上的发光的光源;以及液晶显示面板,与模框内部对应地安装在导光板上并耦接到柔性电路板以显示图像,其中柔性电路板的切口部分可连接和固定到其上的导引浮凸(guide boss)可进一步设立在模框上。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模框可包括外框和形成在外框内的内框,导引浮凸可设立在内框上。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内框可包括第一内框部分、第二内框部分、第三内框部分和第四内框部分,第一内框部分形成在不与外框会合的区域中,后三个部分设立在与外框会合的区域中,并且第一内框部分、第二内框部分、第三内框部分和第四内框部分可相互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导引浮凸可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多个切口部分可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上且柔性电路板的光源可插入切口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多个穿透孔可以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上且柔性电路板的无源元件可以插入穿透孔。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多个固定孔可以形成在柔性电路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多个凸起(protrusion)可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上且凸起可插入柔性电路板的固定孔中。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导引浮凸可以是圆柱形。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外框可以是形。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外框的厚度可以比内框的厚度大。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如上所述,通过在光源外围进一步设立光吸收层,柔性电路板使来自光源的光到无源元件、导电图案和驱动模块的引入(introduction)最小化。因此,本发明的方面防止或减少无源元件和驱动模块的故障,且还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图像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柔性电路板包括具有导电图案的基层;光源,连接到形成在基层的第一部分上的导电图案;导电图案的面板连接器和墨层,形成在基层的第二部分上;导电图案的控制器连接器,形成在基层的第三部分上;以及光吸收层,形成在第一部分中,其中光吸收层形成在部分光源和第一部分上方,第二部分折叠在第一部分的一侧上方,第三部分折叠在第一部分的另一侧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柔性电路板在其第一区域中形成光源和无源元件,在其第二区域中设立液晶显示面板耦接到其上的面板连接器,且在其第三区域中设置与外部控制器耦接的控制器连接器。因此,可以在最小的区域中使大量部件有效地相互电连接,从而将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容易地应用于轻薄的便携式显示器。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根据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由柔性的第一和第二绝缘膜构成。因此,希望的区域能容易地弯曲,从而将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容易地应用于具有许多弯曲部分的各种便携式显示器。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液晶显示器包括柔性电路板,其能通过形成在模框上的导引浮凸连接到模框的准确位置。因此,柔性电路板和导光板也在准确位置相互光学耦接,柔性电路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也在准确位置相互耦接。结果,显著提高了液晶显示器的图像质量。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得到部分陈述,且部分地将从该描述变得显然,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而领悟。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而变得显然且更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A、1B和1C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柔性电路板的顶平面图、侧视图和底平面图;
图2A为描绘没有安装光源的柔性电路板的顶平面图,图2B为描绘图2A的2b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线3-3的截面图;
图4为图1的线4-4的截面图;
图5为图1的线5-5的截面图;
图6为图1的线6-6的截面图;
图7为图1的线7-7的截面图;
图8A、8B和8C为描绘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柔性电路板的顶平面图;
图9为描绘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液晶显示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11为描绘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液晶显示器的模框的透视图;以及
图12为描绘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连接到液晶显示器的模框的柔性电路板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方面,其示例示于附图中,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指示相似的元件。下面参照附图描述各方面以说明本发明。
参考图1A、1B和1C,示出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柔性电路板的顶平面图、侧视图和底平面图。在各个方面中,图2A中描绘了没有安装光源的柔性电路板的顶平面图,图2B中描绘了图2A的区域2b的放大图。
如图1A、1B和1C以及图2A和2B所示,液晶显示器的柔性电路板100包括第一绝缘膜110、一个或多个导电图案120、第二绝缘膜130、一个或多个光源140、一个或多个无源元件150、以及一个或多个光吸收层160。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第一绝缘膜110是柔性电路板100的基层且由柔性聚酰亚胺和/或其等价物形成。然而,材料不限于此。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导电图案120形成在第一绝缘膜110上。这种导电图案120可以由具有高电导率的铜薄膜和/或其等价物形成。然而,材料不限于此。导电图案120可提供功率或电信号到与柔性电路板110耦接的各种电子部件,如光源140或无源元件150。尽管图1A和2A中仅描绘了部分导电图案120,导电图案120的数量可以是从数十到数千的任意数量。在各个方面中,由于第二绝缘膜130几乎不透明,所以从外部不容易看到导电图案120。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第二绝缘膜130形成在第一绝缘膜110上以覆盖导电图案120。因此,第二绝缘膜130防止导电图案120被暴露于外和被损坏。当然,第二绝缘膜130没有形成在例如光源140和无源元件150耦接的导电图案120上。第二绝缘膜130可以为柔性覆盖膜和/或其等价物。然而,材料不限于此。
在所示的非限制方面中,光源140与导电图案120耦接。实质上,导电垫片120a设立(或形成)在导电图案120上,且导电垫片120a暴露在第二绝缘膜130外。因此,光源140可通过焊接或其它贴附、接合和/或粘合技术与导电垫片120a耦接。在各个方面中,光源140可以为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和/或其等价物。然而,材料不限于此。此外,尽管成行设置的三个光源140示于图1A中,但光源140的数量不限于此。在各个方面中,图1A中的“Lout”描绘了从光源140发出的光的方向和角度。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无源元件150与导电图案120耦接。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设立(或形成)在导电图案120上的导电垫片120a暴露到第二绝缘膜130外。因此,无源元件150可通过焊接和/或其它贴附、接合和/或粘合技术与导电垫片120a耦接。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无源元件150可为电阻器、电容器和/或感应器(inductor)。然而,无源元件150的种类不限于此。在各个方面中,尽管成行设置的七个无源元件150示于图中,但无源元件150的数量不限于此。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一个或多个光吸收层160可由形成在第一绝缘膜110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光吸收层161以及设立(或形成)在第二绝缘膜130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光吸收层162构成(或形成)。第一光吸收层161可以形成在第一绝缘膜110上对应于与光源140和无源元件150耦接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在各个方面中,一个或多个第二光吸收层162可以设立(或形成)在第二绝缘膜130上对应于光源140的外围。此外,一个或多个第二光吸收层162可由前(或第一)第二光吸收层162a和后(或第二)第二光吸收层162b构成,其中前(或第一)第二光吸收层162a形成在来自光源140的光发射的区域(前)中,后(或第二)第二光吸收层162b设立(或形成)在与来自光源140的光发射的区域相对的区域(后)中。当然,前第二光吸收层162a和后第二光吸收层162b可以彼此直接连接或以规则间距彼此间隔开。在各个方面中,由于前第二光吸收层162a形成在来自光源140的光大量发射的区域中,所以希望前第二光吸收层162a的尺寸设定得大于后第二光吸收层162b的尺寸。
在非限制性方面中,第二光吸收层162设置为以规则间距与导电垫片120a间隔开,使得光源140可以与经由第二绝缘膜130暴露的导电垫片120a容易地耦接。更详细地,前第二光吸收层162a和后第二光吸收层162b可以布置为与导电垫片120a间隔开,使得光源140容易地耦接到通过第二绝缘膜130暴露的导电垫片120a。如上所述以规则间距与导电垫片120a间隔开地布置第二光吸收层162的区域限定为窗口163。也就是说,窗口163形成在第二光吸收层162上,使得导电垫片120a可以经由窗口163暴露于外。换句话说,窗口的尺寸可以设置得大于导电垫片120a的尺寸。
在图2B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描绘了图2A的区域2b的放大视图。导电垫片120a与第二光吸收层162之间间隔开的顶距离125a、底距离125b、左距离125c和/或右距离125d可为约0.1mm至约0.4mm。如图所示,如果所间隔的一个或多个距离小于约0.1mm,则由于形成第二光吸收层162期司导致的误差,部分导电垫片120a会被第二光吸收层162覆盖。另一方面,如果所间隔的一个或多个距离超过约0.4mm,则来自光源140的光会经由导电垫片120a与第二光吸收层162之间的间隔提供给导电图案120。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光吸收层161和第二光吸收层162中,来自光源140的光不或者几乎不泄露到导电图案120和无源元件150。也就是说,来自光源140的光仅提供到导光板(图9所示),不提供到导电图案120和/或无源元件150。在各个方面中,光吸收层160可包括DCAC(二甘醇单乙醚醋酸酯)(C8H16O4)、二氧化钛(TiO2)、环氧树脂、和/或其等价物。然而,光吸收层160的材料不限于此。光吸收层160通常称为黑丝(black silk),因为它带有黑色(或颜色为黑色)。在各个方面中,光吸收层160更有效地吸收来自光源的光,因为它带有黑色。此外,光吸收层160可通过丝网印刷、光刻、和/或其等价方法形成。然而,形成方法不限于此。此外,光吸收层160可通过无电镀和/或电镀形成,和/或还通过涂敷黑色聚合物树脂而形成。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液晶显示器的柔性电路板100可分为第一区域(或部分)170、第二区域(或部分)180和第三区域(或部分)190。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第一区域170是其上布置上述光源140、无源元件150和光吸收层160的区域。如图所示,对应于第一区域170,光吸收层160的第一光吸收层161可以形成在全部或部分第一绝缘膜110上方。在各个方面中,光吸收层160的第二光吸收层162可以形成在部分第二绝缘膜130上。也就是说,第二光吸收层162仅形成在光源140上(或上方),而不在无源元件150上(或上方)。因此,第一光吸收层161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二光吸收层162的尺寸大。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第二区域180形成在第一区域170一侧,且液晶显示面板耦接到其上的面板连接器183可布置在其中。如图所示,以规则间距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切口部分181形成在第二区域180中,第二切口部分182可设立(或形成)在第一切口部分181之间。因此,第一切口部分181和第二切口部分182可以以近似H形(或块U形)布置。在各个方面中,液晶显示器面板耦接到其上的面板连接器183可以设立(或形成)在由第一切口部分181和第二切口部分182形成的切口区域中。当然,面板连接器183中的多个导电图案120c(见图1C)可经由第一绝缘膜110暴露于外。图1C中的附图标记185指示墨层,其具有比第一绝缘膜110更高的柔性从而更容易地进行(或实施)其弯曲(或折叠)。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第三区域190设立(或形成)在第二区域180一侧,与外部控制器(未示出)耦接的控制器连接器191可布置在其中。当然,控制器连接器191中的多个导电图案120d可经由第一绝缘膜110和/或第二绝缘膜130暴露于外。在各非限制性方面中,与第二光吸收层162相似的光吸收层可以形成在第三区域190上。
在各个方面中,固定孔199a和199b可以设立(或形成)在第一区域170和第三区域190中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当柔性电路板100与模框的凸起(图9所示)连接时,固定孔199a和199b用于将柔性电路板100稳固地固定到模框(图9所示)。
参考图3,描绘了图1的线3-3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柔性电路板100分为第一区域170、第二区域180和第三区域190。在第一区域170中,光源140可耦接到形成在导电图案120上的导电垫片120a。在各个方面中,无源元件150可耦接到形成在导电图案120上的导电垫片120a。第一光吸收层161可形成在第一区域170中在第一绝缘膜110的表面上。在各个方面中,第二光吸收层162可形成在第一区域170中在第二绝缘膜130的表面上。如图所示,第二光吸收层162包括在导电垫片120a外围的窗口,从而将光源140容易地电连接到导电垫片120a。因此,通过这样的结构,来自光源140的光不经由导电图案120提供给无源元件150。在各个方面中,第二光吸收层162不形成在与无源元件150对应的区域中。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面板连接器183可形成在第二区域180中,设立(或形成)在面板连接器183中在导电图案120上的导电垫片120c可暴露于外。在各个方面中,具有比第一绝缘膜110更高柔性的墨层185可形成在第二区域180中,使得其弯曲(或折叠)可以更容易地实施(进行)。这样的墨层185可以是UV固化墨、IR墨、和/或其等价物。然而,材料不限于此。
在各个方面中,控制器连接器191可形成在第三区域190中,设立(或形成)在控制器连接器191中在导电图案120上的导电垫片120d可暴露于外。
参考图4,描绘了图1的线4-4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光源140(例如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可以以规则间距彼此间隔开地安装在柔性电路板100上。每个光源140可以通过焊接和/或其它贴附、接合和/或粘合技术耦接到形成在导电图案120上的导电垫片120a。因此,各个光源140可经由导电垫片120a和导电图案120接收功率。在各个方面中,第一光吸收层161可形成在第一绝缘膜110的表面上,第二光吸收层162可布置(或形成)在第二绝缘膜130的表面上。因此,来自光源140的光不提供到导电图案120。
参考图5,描绘了图1的线5-5的截面图。如图所绘,无源元件150如电阻器、电容器和/或感应器可以以规则间距安装在柔性电路板100上。在各个方面中,每个无源元件150可通过焊接和/或其它贴附、接合和/或粘合技术耦接到形成在导电图案120上的导电垫片120a,由此使各无源元件150能够通过导电垫片120b和导电图案120接收功率。
参考图6,描绘了图1的线6-6的截面图。如图所示,替代第一绝缘膜110,更容易(或易于)弯曲(或折叠)的墨层185可形成在第二区域180中在柔性电路板100上。也就是说,第二绝缘膜130可以粘合到墨层185而不是第一绝缘膜110。根据本发明的非限制性方面,第二区域180可容易地弯曲(或折叠)。也就是说,当第二区域180中的面板连接器183以预定角度弯曲(或折叠)从而与液晶显示面板耦接时,弯曲区域(或折叠区域)会被其上聚集的应力损坏。因此,代替第一绝缘膜110,墨层185形成在第二区域180上使得第二区域180在弯曲过程中不会被应力损坏。
参考图7,描绘了图1的线7-7的截面图。如图所绘,液晶显示面板耦接到其上的面板连接器183可进一步形成在柔性电路板100的第二区域180中。面板连接器183可以是暴露到第一绝缘膜110外的多个导电图案120c。也就是说,多个导电图案120c与液晶显示面板耦接,由此使各种电信号能够通过外部控制器连接器191供应给液晶显示面板。
参考图8A、8B和8C,描绘了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柔性电路板的顶平面图。如图所示,由于图8A、8B和8C所示的柔性电路板200、300和400具有与上述柔性电路板100基本相同的结构,将基于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描述。
在图8A所示的柔性电路板200中,前第二光吸收层262a和后第二光吸收层262b可以分别形成在导电垫片120a的不同侧。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颠倒三角形形状的前第二光吸收层262a可形成在(或到)两个导电垫片120a的一侧,三角形形状的后第二光吸收层262b可设立(或形成)在(或到)两个导电垫片120a的另一侧。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前第二光吸收层262a的尺寸设定为大于后第二光吸收层262b的尺寸,从而使相对更大量的光能够朝向前第二光吸收层262a发射。在各个方面中,尽管前第二光吸收层262a和后第二光吸收层262b被描绘为以规则间距彼此间隔开,但是在其它方面中,它们可以彼此接触。
在图8B所示的柔性电路板300的非限制方面中,前第二光吸收层362a和后第二光吸收层362b可分别形成在导电垫片120a的不同侧。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矩形形状的前第二光吸收层362a可形成在(或到)两个导电垫片120a的一侧,矩形形状的后第二光吸收层362b可设立(或形成)在两个导电垫片120a的另一侧。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前第二光吸收层362a的尺寸设定为大于后第二光吸收层362b的尺寸,从而使相对更大量的光能够朝向前第二光吸收层362a发射。在各个方面中,尽管在图中前第二光吸收层362a和后第二光吸收层362b描绘为以规则间距彼此间隔开,但是在其它方面中,它们可以彼此接触。
在图8C所示的柔性电路板400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前第二光吸收层462a和后第二光吸收层462b可分别形成在导电垫片120a的不同侧。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梯形形状的前第二光吸收层462a可形成在(或到)两个导电垫片120a的一侧,梯形形状的后第二光吸收层462b设立(或形成)在(或到)两个导电垫片120a的另一侧。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前第二光吸收层462a的尺寸设立为大于后第二光吸收层462b的尺寸,从而使相对更大量的光能够朝向前第二光吸收层462a发射。在各个方面中,尽管在图中前第二光吸收层462a和后第二光吸收层462b描绘为以规则间距彼此间隔开,但是在其它方面中,它们可以彼此接触。
参考图9,描绘了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如图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00包括模框1100、柔性电路板1200、导光板1300和液晶显示面板1400。在所示的方面中,柔性电路板1200具有与上述柔性电路板100相同的结构。因此,与对柔性电路板100的描述重复的对柔性电路板1200的描述将保持在最小量。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模框1100包括外框1110和内框1120。外框1110可以设立为具有开口侧的近似形(例如块C形或旋转的块U形),具有预定宽度的内框1120布置在外框1110内。切口部分1121、穿透孔1122、导引浮凸1123和凸起1124可以形成在内框1120中。在各个方面中,内框1120具有矩形,其中心开口。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柔性电路板1200可以与模框1110中的内框1120连接。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1200的第一区域1270可以放置在内框1120上,其第二区域1280可向上(或沿第一方向)弯曲并与液晶显示面板1400耦接,其第三区域1290可向下(或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弯曲并位于内框1120下方。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导光板1300可以放置在模框1110中的内框1120上并与柔性电路板1200光学耦接。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液晶显示面板1400可以放置在导光板1300上并与柔性电路板1200耦接。在此方面中,柔性电路板1200的切口部分1281与形成在内框1120上的导引浮凸1123连接,柔性电路板1200的固定孔1299a与设立(或形成)在内框1120上的凸起1124接合。
参考图10,描绘了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液晶显示器的部分截面图。如图所示,形成在柔性电路板1200上的光源1240可以与内框1120的切口部分1121连接且其一侧可与导光板1300光学耦接。在各个方面中,形成在柔性电路板1200上的无源元件1250可连接到内框1120的穿透孔1122。此外,柔性电路板1200的切口部分1281连接到内框1120的导引浮凸1123。因此,柔性电路板1200稳固地固定到内框1120。
在如图所示的各个方面中,柔性电路板1200的第一区域1270可设置在内框1120的顶部与液晶显示面板1400的底部之间。柔性电路板1200的第二区域1280可向上(或第一方向)弯曲(或折叠)从而与液晶显示面板1400耦接。此外,柔性电路板1200的第三区域1290可向下(或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弯曲(或折叠)从而位于导光板1300与外部连接器1500之间,并与外部连接器1500耦接。
参考图11,描绘了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液晶显示器的模框的透视图。如图所示,模框1100包括外框1110和内框1120。外框1110可以设立(或形成)为一侧开口的近似形(例如块C形或旋转的块U形),内框1120可形成为外框1110内的近似矩形环。导光板和液晶显示面板可以放置在内框上,如上所述。内框1120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第一内框部分1120a、第二内框部分1120b、第三内框部分1120c和第四内框部分1120d。在各个方面中,第一至第四内框部分1120a至1120d可彼此连接,第二至第四内框部分1120b至1120d可直接连接到外框1110。在各个方面中,第一内框部分1120a可以与外框1110即第二内框部分1120b和第三内框部分1120c彼此连接。在各个方面中,第一至第四内框部分1120a至1120d可以具有比外框1110小的厚度且延伸到其内预定长度。在各个方面中,第一内框部分1120a可以具有比第二至第四内框部分1120b至1120d更大的尺寸。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多个切口部分1121可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上。方便起见,图11描绘了三个切口部分1121。然而,切口部分1121的数量不限于此。在各个方面中,切口部分1121可以朝向第四内框部分1120d形成。切口部分1121可以以矩形形状形成,其顶部可以开口。如上所述,柔性电路板1200上的光源(例如140)连接到切口部分1121。也就是说,由于柔性电路板1200可以包括三个光源,三个切口部分1121可以设立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上,如图所示。在各个方面中,光源和/或切口部分1121的数量不限于此。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多个穿透孔1122可以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上。这样的穿透孔1122可以是两个,如图所示。然而,穿透孔1122的数量不限于此。在各个方面中,穿透孔1122可以形成为矩形形状和/或是开放的。在各个方面中,穿透孔1122可以设立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上在切口部分1121的一侧。如上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无源元件连接到穿透孔1122。也就是说,由于柔性电路板1200可包括两个无源元件组,两个穿透孔1122可以设立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上,如图所见。在各个方面中,无源元件和穿透孔1122的数量不限于此。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多个导引浮凸1123可以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上。这样的导引浮凸1123可以是两个,如图所示。然而,导引浮凸1123的数量不限于此。导引浮凸1123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的顶部且可以设立(或形成)在穿透孔1122的一侧。在各个方面中,导引浮凸1123可以以圆柱形形成。然而,导引浮凸的形状不限于此。如上所述,柔性电路板1200上的切口部分1281连接到导引浮凸1123。因此,在本发明的方面中,柔性电路板1200准确地连接(或装配)到模框1100。
在所示的非限制性方面中,多个凸起1124可以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上。凸起1124设立(或形成)在穿透孔1122的外围,每个凸起1124可以布置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的左边和右边。然而,凸起1124的数量不限于此。柔性电路板1200上的固定孔1299a、1299b可连接到凸起1124。也就是说,由于形成在柔性电路板1200上的固定孔1299a、1299b与设立(或形成)在第一内框部分1120a上的凸起1124相互连接,柔性电路板1200能稳固地固定到模框1100。
参考图12,描绘了透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到模框。如图所示,柔性电路板1200可弯曲(或折叠)以连接到模框1100。在所示的方面中,形成在柔性电路板1200上的切口部分1281可连接到设立(或形成)在模框1100上的导引浮凸1123。在各个方面中,形成在柔性电路板1200上的固定孔1299a、1299b可连接到设立在模框1100上的凸起1124。因此,在本发明的方面中,柔性电路板1200放置且准确地固定(或装配)在模框1100上,且柔性电路板1200的位置在后续制造工艺中不改变。
因此,在柔性电路板1200和模框1100相互连接之后进行的导光板1300和液晶显示面板1400的组装工艺会更精确。也就是说,导光板1300能与柔性电路板1200光学耦接,液晶显示面板1400能更准确地耦接到柔性电路板1200。
在各个方面中,尽管为了便于描述而以例如上和下的特定取向进行了论述,但是各种元件不必如此取向。在各个方面中,元件不依赖于具体取向,应以他们相比于其他元件的相对位置来观察。
尽管按照液晶显示器进行论述,但是在其他方面,其它类型的显示器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各个方面中,柔性电路板可应用于便携式电话、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和/或类似器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柔性电路板通过在光源外围进一步设立(或形成)第一光吸收层和第二光吸收层而最小化了来自光源的光到无源元件、导电图案和其它部位的引入。因此,本发明的各方面防止或减少了无源元件等的故障,并进一步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图像质量。
在各个方面中,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柔性电路板通过防止或减少来自光源的光发射到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块等所在的不希望的区域,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图像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柔性电路板在其第一区域中形成光源和无源元件,在其第二区域中设立(或形成)与液晶显示面板耦接的面板连接器,且在其第三区域中布置与外部控制器耦接的控制器连接器。因此,能够在最小的区域中有效地使大量部件相互电连接,从而易于将柔性电路板应用于轻薄的便携式显示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包括柔性的第一和第二绝缘膜。因此,其期望的区域能容易地弯曲(或折叠),从而易于将柔性电路板应用于具有许多弯曲(或折叠)部分的各种类型的便携式显示器。
在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液晶显示器中,柔性电路板能通过形成在模框上的导引浮凸准确地连接到模框。因此,柔性电路板和导光板也能准确地相互光学耦接,且柔性电路板和液晶显示面板也准确地相互耦接。结果,由于大量减少制造过程中的缺陷产生率,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液晶显示器显著提高了图像质量。
尽管已经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价物所界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变化。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1月3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申请Nos.2007-785、2007-786、2007-788和2007-789的权益,在此引入其公开文件作为参考。

Claims (33)

1.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绝缘膜;
多个导电图案,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
第二绝缘膜,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以覆盖所述多个导电图案;
至少一个光源,耦接到所述导电图案;以及
至少一个光吸收层,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外围以防止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发射到不希望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吸收层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第一光吸收层和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外围设立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光吸收层。
3.如权利要求2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吸收层上的窗口,从而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耦接的所述多个导电图案暴露于外。
4.如权利要求3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窗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多个导电图案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3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窗口的周围与所述多个导电图案的周围隔离开约0.1mm至约0.4mm。
6.如权利要求2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光吸收层的尺寸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吸收层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2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至少一个无源元件,与所述多个导电图案耦接且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吸收层的外围。
8.如权利要求7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光吸收层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无源元件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膜的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2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吸收层包括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前面形成的前第二光吸收层和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后面形成的后第二光吸收层。
10.如权利要求9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前第二光吸收层的尺寸大于所述后第二光吸收层的尺寸。
11.如权利要求9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前第二光吸收层和所述后第二光吸收层分别以三角形、矩形和/或梯形的形状形成。
12.如权利要求9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前第二光吸收层和所述后第二光吸收层在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外围与其形成为一体。
13.如权利要求9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前第二光吸收层和所述后第二光吸收层以所述至少一个光源为中心彼此间隔开地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吸收层包括二甘醇单乙醚醋酸酯、二氧化钛和/或环氧树脂。
15.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源是发光二极管。
16.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绝缘膜包括其中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和所述至少一个光吸收层的第一区域、设立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且与液晶显示面板耦接的第二区域、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一侧且与外部控制器耦接的第三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6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切口区域,其包括第一切口部分和第二切口部分;以及
耦接到液晶显示器的面板连接器还设立在该切口区域中,其中所述第一切口部分彼此间隔开且双对称地形成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切口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切口部分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面板连接器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绝缘膜暴露的导电图案。
19.如权利要求16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控制器连接器,耦接到外部控制器且形成在所述第三区域中。
20.如权利要求19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控制器连接器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绝缘膜暴露的导电图案。
21.如权利要求16的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固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中彼此相对的位置处。
22.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模框,其中部开口;
柔性电路板,连接到所述模框且包括光源和无源元件以提供光到所述模框的中部,并通过形成在其上的第一切口部分装配到所述模框;
导光板,安装在所述模框上且光学耦接到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发光的光源;以及
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于所述模框的内部安装在所述导光板上并耦接到所述柔性电路板以显示图像,其中所述模框包括导引浮凸,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切口部分连接且固定到其上。
23.如权利要求22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模框还包括外框和形成在所述外框内的内框,所述导引浮凸设立在所述内框上。
24.如权利要求23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内框还包括第一内框部分、第二内框部分、第三内框部分和第四内框部分,所述第一内框部分形成在不与所述外框会合的区域中,所述第二内框部分、所述第三内框部分和所述第四内框部分设立在与所述外框会合的区域中,且所述第一内框部分、所述第二内框部分、所述第三内框部分和所述第四内框部分相互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4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导引浮凸形成在所述第一内框部分上。
26.如权利要求24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多个第二切口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内框部分上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至少一个光源插入到所述多个第二切口部分中。
27.如权利要求24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内框部分上的多个穿透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无源元件插入到所述多个穿透孔中。
28.如权利要求24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多个固定孔形成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29.如权利要求28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内框部分上的多个凸起,其中所述凸起被插入所述多个固定孔中。
30.如权利要求22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导引浮凸是圆柱形。
31.如权利要求22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外框是形。
32.如权利要求31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外框的厚度比该内框大。
33.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
基层,具有导电图案;
光源,形成在所述基层的第一部分上且连接到所述导电图案;
所述导电图案的面板连接器和墨层,形成在所述基层的第二部分上;
所述导电图案的控制器连接器,形成在所述基层的第三部分上;以及
光吸收层,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中,其中所述光吸收层形成在部分所述光源和第一部分上方,所述第二部分折叠在所述第一部分一侧之上且所述第三部分折叠在所述第一部分另一侧之上。
CN2008100001263A 2007-01-03 2008-01-03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7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785/07 2007-01-03
KR788/07 2007-01-03
KR1020070000788A KR100833748B1 (ko) 2007-01-03 2007-01-03 광흡수층을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연성 회로 기판
KR1020070000786A KR100833747B1 (ko) 2007-01-03 2007-01-03 광흡수층을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연성 회로 기판
KR1020070000789A KR100795666B1 (ko) 2007-01-03 2007-01-03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0070000785A KR100833746B1 (ko) 2007-01-03 2007-01-03 광흡수층을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연성 회로 기판
KR786/07 2007-01-03
KR789/07 2007-01-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7852A true CN101217852A (zh) 2008-07-09
CN101217852B CN101217852B (zh) 2010-12-08

Family

ID=39624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012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7852B (zh) 2007-01-03 2008-01-03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833746B1 (zh)
CN (1) CN10121785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502A (zh) * 2011-11-18 2012-03-1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框及其背光系统
CN103486492A (zh) * 2012-06-13 2014-01-0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及其光源模块
TWI509189B (zh) * 2012-06-13 2015-11-2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顯示器及其背光模組及其光源模組
CN111542966A (zh) * 2018-01-03 2020-08-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和天线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9818A (en) * 1983-02-25 1984-03-27 Scheib Joseph J Flexible light display with evenly distributed illumination
KR20060036298A (ko) * 2004-10-25 2006-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 회로 기판, 연성 회로 기판을 갖는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 및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KR20060058596A (ko) * 2004-11-25 2006-05-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어셈블리
KR20060082471A (ko) * 2005-01-12 2006-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60123912A (ko) * 2005-05-30 2006-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502A (zh) * 2011-11-18 2012-03-1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框及其背光系统
CN103486492A (zh) * 2012-06-13 2014-01-0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及其光源模块
TWI509189B (zh) * 2012-06-13 2015-11-2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顯示器及其背光模組及其光源模組
CN103486492B (zh) * 2012-06-13 2017-01-1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及其光源模块
CN111542966A (zh) * 2018-01-03 2020-08-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和天线组件
CN111542966B (zh) * 2018-01-03 2021-09-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天线组件
US11515615B2 (en) 2018-01-03 2022-1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antenna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7852B (zh) 2010-12-08
KR100833746B1 (ko) 200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6058B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01160020B (zh) 柔性基板、具备其的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P1942709B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EP1903841B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KR100690376B1 (ko) 표시장치
CN100388091C (zh) 照明装置、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886643B2 (en) Display device
US7710528B2 (en) Electro 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4024642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ortable display using the same
KR101171178B1 (ko) 커팅 패턴이 형성된 가요성 인쇄회로기판용 원판 및 이를커팅한 가요성 인쇄회로기판을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TW200530665A (en) Mounting structure,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CN101216617B (zh) 液晶显示器的具有光吸收层的柔性电路板
KR20020023155A (ko)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CN101217852B (zh)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1216625B (zh) 具有光吸收层的液晶显示器的柔性电路板
US7524210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320716A (zh) 柔性布线板及显示装置
KR100833748B1 (ko) 광흡수층을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연성 회로 기판
KR10079566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363339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40034983A (ko) 엘이디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엘이디모듈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6039449A (ja) 電気光学装置、配線基板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109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SDI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SD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109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