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3408A - 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3408A
CN101213408A CNA2006800243064A CN200680024306A CN101213408A CN 101213408 A CN101213408 A CN 101213408A CN A2006800243064 A CNA2006800243064 A CN A2006800243064A CN 200680024306 A CN200680024306 A CN 200680024306A CN 101213408 A CN101213408 A CN 101213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fluid
heating portion
housing memb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43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3408B (zh
Inventor
白井滋
国本启次郎
中村一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119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19248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6/30845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04349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213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3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3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34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流体加热装置,主要包括:例如具有由铜构成的护套并对流体(例如水)进行加热的发热体的铠装式加热器;覆盖该铠装式加热器并由例如铜构成的第1壳体构件;由铠装式加热器的外表面与第1壳体构件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所形成的供流体流动的流路;具有将流体引入该流路内的流入口、由例如树脂构成的第2壳体构件;及具有将流路内的加热流体(例如温水)取出的流出口且由例如树脂构成的第3壳体构件。在第1壳体构件内设置由例如铜构成的螺旋线圈,将该螺旋线圈在所述流路内螺旋状地卷绕在铠装式加热器的外周。

Description

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流体进行加热的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背景技术
至今一直在使用具有对洗净水进行加热的洗净水加热装置的人体局部洗净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人体局部洗净装置将由洗净水加热装置加热的洗净水供给于人体的局部。下面,参照附图简单说明专利文献1记载的人体局部洗净装置所包含的洗净水加热装置。
图9是表示以往的人体局部洗净装置所具有的洗净水加热装置的模式图。
如图9所示,洗净水加热装置具有管状壳体103,其具有流入口101及出水口102。
在管状壳体103内设置铠装式加热器105,通过利用螺丝106将该铠装式加热器105一侧的凸缘104固定,以此进行管状壳体103内的铠装式加热器105的定位。在管状壳体103内的铠装式加热器105的两端部分用橡胶等构成的垫圈107密封。
在这种结构中,洗净水从流入口101流入管状壳体103内,流过铠装式加热器105表面与管状壳体103内表面之间的流路108并被瞬间加热而成为温水。并且温水从出水口102排出。
与上述专利文献1的洗净水加热装置相同,以往一直使用具有对局部洗净用水进行加热的热水器的人体洗净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该人体洗净装置将由热水器加热的局部洗净用水(温水)供给于人体的局部。下面参照附图简单说明专利文献2记载的人体洗净装置中所包含的热水器。
图10是表示以往的人体洗净装置所具有的热水器的模式图。
如图10所示,热水器具有由圆筒状的基材管子1及外筒2构成的双重管结构。
在基材管子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发热体3。另外,在基材管子1的内孔4中插入螺旋芯子5。
在上述结构中,供给到热水器内的水流入基材管子1的内孔4,并沿着设在螺旋芯子5上的多个螺纹牙6流动。
由此,由发热体3对所述水进行热交换,该水成为温水。温水向人体的局部喷出。由此洗净人体的局部。
这样,通过供给到热水器内的所述水沿螺旋芯子5的多个螺纹牙6而螺旋状流动,该水的流路截面积就减小,因此,水的流速上升。由此,水的流动产生紊流化,从而可降低该水所含有的钙成分等的水锈附着在发热体3上的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36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79786号公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瞬间式的洗净水加热装置与热水储存式的人体局部洗净装置所使用的加热器相比,一般耗电较高,且洗净水的加热时洗净水加热装置的温度与所述加热器相比成为高温。
而且形成洗净水流动的流路108的管状壳体103与铠装式加热器105的间隔较小。
在这种结构中,在例如对铠装式加热器105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或对有无洗净水流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产生故障且洗净水没有在管状壳体103内流动的场合,有可能发生连续向铠装式加热器105通电的情况。在这种场合,当管状壳体103由树脂形成时,管状壳体103因铠装式加热器105的热负荷而有可能发生燃烧和产生烟雾。
另一方面,在由金属形成管状壳体103的场合,虽然上述那样的危险性较小,安全性高,但由于在管状壳体103上形成流入口101及出水口102,故需要例如钎焊或复杂的管子加工技术,不适于批量生产。
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人体洗净装置的热水器中,由于螺旋芯子5的各螺纹牙6与基材管子1的内表面接近,故在螺纹牙6与基材管子1之间有电位差的场合,基材管子1发生异种金属接触腐蚀或间隙腐蚀。其结果,接触管子1出现孔,发生从该孔泄漏洗净水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安全性的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安全性并可提高加工性的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安全性并可防止流体向外部泄漏的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1)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发热部及非发热部的发热体、收容发热体并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及流体的流出口的壳体,在发热体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流路,壳体具有围住发热部的第1结构体、围住非发热部的第2结构体,第1结构体由耐热材料构成。
在该流体加热装置中,具有发热部和非发热部的发热体收容在壳体内。流体从壳体的流入口导入,在由发热体与壳体之间的空间所形成的流路中流动,被发热体的发热部加热。并且,由发热体的发热部加热后的流体从壳体的流出口流出。
壳体具有围住发热部的第1结构体和围住非发热部的第2结构体。这里,通过第1结构体由耐热材料构成,就难以受到围住发热部的热负荷。由此,即使是发热体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的间隔较小的场合,也可防止壳体因所述热负荷而发生燃烧和产生烟雾。因此,可确保安全性。
另外,通过在发热体的外周形成流路,该发热体的热量由流路中流动的流体吸收。由此,不必在壳体的外部设置用于将发热体热绝热的隔热层。由此,可将流体加热装置小型化。
此外,通过由流路中流动的流体覆盖发热体,可防止发热体的热量流向外部。因此,可提高热交换效率。
(2)第1结构体最好夹有流路地围住发热部,第2结构体对非发热部进行保持。
在该场合,即使发热部隔着流路被第1结构体围住,也由于第1结构体由耐热材料构成,故可确保安全性。另外,由于热负荷少或没有热负荷的非发热部由第2结构体保持,故可避免第2结构体受到热负荷。
(3)第1结构体也可由金属或陶瓷构成。在该场合,第1结构体通过由金属或陶瓷构成,从而难以受到来自发热部的热负荷。由此,可防止第1结构体发生燃烧和产生烟雾,确保安全性。
(4)第2结构体也可由树脂构成。由于第2结构体对非发热部进行保持,故即使该第2结构体由树脂构成也可确保安全性。
(5)流体加热装置还可具有将第1结构体与第2结构体之间密封的耐热性密封件。
在该场合,可防止因来自第1结构体的热量而使耐热性密封件发生燃烧和产生烟雾。由此,第1结构体与第2结构体被耐热性密封件充分密封。因此可防止流体从壳体内向外部泄漏。
(6)流体加热装置还可具有将第1结构体与第2结构体之间密封的隔热性密封件。
在该场合,可防止因来自第1结构体的热量而使隔热性密封件发生燃烧和产生烟雾。由此,第1结构体与第2结构体被隔热性密封件可靠地密封。因此,可防止流体从壳体内向外部泄漏。
(7)流入口及流出口也可设在第2结构体上。在该场合,由于第2结构体由树脂构成,故流入口及流出口的加工性得到提高。
(8)最好发热体与壳体之间无电位差。在该场合,可防止在发热体及壳体中因电位差所发生的异种金属接触腐蚀或间隙腐蚀。由此,可确保安全性,不会发生流体向外部的泄漏。
(9)流体加热装置还具有在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上使流体的流速变化的流速变换机构。
在该场合,通过利用流速变换机构使流路中流动的流体流速变化,流体中所包含的水锈成分流向下游侧而附着在发热体表面上的情况得到减轻。由此,可延长发热体的寿命。
另外,如上所述,流体中所包含的水锈成分在流向下游侧的过程中因流速的变化而被细小地粉碎。由此,可防止水锈成分在下游侧堵塞的情况。
通过由流速变换机构使流体的流速变化,可降低流体内的气泡的发生。由此,可抑制水锈成分的析出。
通过由流速变换机构使流体的流速变化,可降低流速变化后的流体所接触的发热部的表面温度。由此,可防止因发热部的温度上升所发生的沸腾声。
(10)最好流速变换机构与发热体之间无电位差。由此,可防止流速变换机构及发热体发生异种金属接触腐蚀或间隙腐蚀。由此,可防止发热体的绝缘恶化。
(11)流速变换机构也可具有比发热体的电位低的电位。在该场合,电位低的流速变换机构发生腐蚀。由此,发热体不发生腐蚀,可防止发热体的绝缘恶化。
(12)最好流速变换机构与壳体之间无电位差。在该场合,可防止在流速变换机构及壳体中因电位差发生异种金属接触腐蚀或间隙腐蚀。由此,可确保安全性,不会发生流体向外部的泄漏。
(13)流速变换机构也可具有比壳体低的电位。在该场合,电位低的流速变换机构不发生腐蚀。由此,壳体不发生腐蚀。因此,可防止流体从壳体内向外部泄漏。
(14)流体加热装置还可具有将电力供给到发热体的电力供给装置,以使流体从流入口至流出口流动的期间被发热体加热到规定的温度。
在该场合,利用电力供给装置将电力供给到发热体以使流体从流入口至流出口流动的期间被发热体被加热到规定的温度。由此,在流体从流入口至流出口流动的较短时间内由发热体加热到规定的温度。
利用这种结构,可实现瞬间式的流体加热装置。因此,可减少能量损失并可在需要时瞬间加热所需量的流体。
由于瞬间式的流体加热装置需要较大的电力,故需要发热体的绝缘电阻。即使在这种场合,如上所述,由于可防止因腐蚀所产生的发热体的绝缘电阻恶化,故可确保安全性。
(15)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洗净装置是将从给水源供给的流体向人体的被洗净部喷出的装置,具有对从给水源供给的流体进行加热的流体加热装置、将由流体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流体向人体喷出的喷出装置,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发热部及非发热部的发热体、将发热体收容并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及流体的流出口的壳体,发热体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流路,壳体具有围住发热部的第1结构体和围住非发热部的第2结构体,第1结构体由耐热材料构成。
在该洗净装置中,从给水源供给的流体由流体加热装置加热,加热后的流体由喷出装置向人体喷出。由此,人体的被洗净部被洗净。
在该洗净装置中所使用的流体加热装置可确保安全性并可小型化且可提高热交换效率。因此,在洗净装置中可进行长期稳定的热交换并可使洗净装置小型化。
(16)本发明又一技术方案的洗净装置,是用从给水源供给的流体对洗净对象进行洗净的洗净装置,具有将洗净对象收容的洗净槽、对由给水源供给的流体进行加热的流体加热装置、将由流体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流体供给到洗净槽内的供给装置,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发热部及非发热部的发热体、将发热体收容并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及流体的流出口的壳体,在发热体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流路,壳体具有围住发热部的第1结构体和围住非发热部的第2结构体,第1结构体由耐热材料构成。
在该洗净装置中,从给水源供给的流体由流体加热装置加热,加热后的流体由供给装置供给到洗净槽内。由此,洗净槽内的洗净对象被洗净。
在该洗净装置中所使用的流体加热装置可确保安全性并可小型化且可提高热交换效率。因此,在洗净装置中可进行长期稳定的热交换并可使洗净装置小型化。
采用本发明,可确保流体加热装置及洗净装置的安全性。另外,提高流体加热装置的加工性。此外,防止流体从流体加热装置的壳体内向外部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流体加热装置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流体流速低时的流体加热装置内的流速分布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流体流速高时的流体加热装置内的流速分布的模式图。
图5是第2实施形态的卫生洗净装置的模式剖视图。
图6是第3实施形态的衣类洗净装置(洗衣机)的模式剖视图。
图7是图6的衣类洗净装置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第4实施形态的餐具洗净装置的模式剖视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人体局部洗净装置所具有的洗净水加热装置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人体洗净装置所具有的热水器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它的洗净装置。
(1)第1实施形态
图1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流体加热装置54主要包括:对流体(例如水)进行加热的发热体的铠装式加热器7;由例如金属(在本实施形态中是铜)或陶瓷构成的壳体构件8;由例如树脂构成的壳体构件11及由例如树脂构成的壳体构件13。
壳体构件8设成围住铠装式加热器7的周围。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表面与壳体构件8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流体流动的流路9。壳体构件11具有将流体引入流路9内的流入口10。壳体构件13具有将流路9内的加热后的流体(例如温水)排出的流出口12。壳体构件8、壳体构件11及壳体构件13构成壳体100。
壳体构件8与壳体构件11通过密封用的O形圈14连接,壳体构件8与壳体构件13同样通过密封用的O形圈15连接。
另外,铠装式加热器7与壳体构件11通过密封用的O形圈16连接,铠装式加热器7与壳体构件13通过密封用的O形圈17连接。
在壳体构件8内,设有由例如铜构成的螺旋线圈18,其在流路9中螺旋状地卷绕在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
这里,在壳体构件11上设置螺旋线圈固定槽40。在将螺旋线圈18的一方端部嵌入在该螺旋线圈固定槽40内后,通过利用插入方式将壳体构件8安装在壳体构件11上,而将螺旋线圈18保持。利用这种结构,在流路9内可靠地进行螺旋线圈18的止脱和止转。
另外,为了将流体加热装置54固定在规定位置,在壳体构件11及壳体构件13上分别具有本体安装部41及本体安装部42。
铠装式加热器7构成为具有圆形截面的棒状。在本实施形态中,铠装式加热器7使用由热传导性优异的铜管构成的护套19,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根据流体的种类使用由耐腐蚀性高的不锈钢等构成的护套。
铠装式加热器7具有设在护套19内的发热部20和设在护套9内的各端部上的非发热部27、28(图1的网线部分)。发热部20用加热线构成,而加热线由镍铬等构成。
非发热部27、28的内部分别具有通电端子21、22。由于这些通电端子21、22的电阻小,故即使通电基本也不发热。发热部20与通电端子21、22分别电气连接。
发热部20的周围高密度地充填有绝缘体的氧化镁粉末,发热部20的热量通过该氧化镁传导到护套19。利用这种结构,在护套19的表面上流动的流体得到加热。
O形圈14、15、16、17具有用于防止壳体构件11、8、13内流动的流体向外部泄漏的作为密封件的作用。
在流体的流入口10侧,O形圈14嵌入在例如由弯边加工获得的由铜管构成的壳体构件8与壳体构件11之间。在该状态下,通过用螺丝等将压板23固定在壳体构件11上,借助O形圈14来提高壳体构件8与壳体构件11的密接性。利用这种结构,防止流体从壳体构件8、11内向外部泄漏。
另外,O形圈1 6嵌入在护套19与壳体构件11之间。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螺丝等将压板24固定在壳体构件11上,借助O形圈16来提高护套19与壳体构件11的密接性。利用这种结构,防止流体从壳体构件11内向外部泄漏。
另一方面,在流体的流出口12侧,O形圈15嵌入在壳体构件8与壳体构件13之间。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螺丝等将压板25固定在壳体构件13上,借助O形圈15来提高壳体构件8与壳体构件11的密接性。利用这种结构,防止流体从壳体构件8、13内向外部泄漏。
O形圈17嵌入在护套19与壳体构件13之间。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螺丝等将压板26固定在壳体构件13上,借助O形圈17提高护套19与壳体构件13的密接性。利用这种结构,防止流体从壳体构件13内向外部泄漏。
而O形圈16、17除了防止流体从壳体构件11、8、13内向外部泄漏的作用外,还有保持铠装式加热器7的作用。
即,O形圈16通过被压板23和壳体构件11夹入,而与铠装式加热器7的一方端部中的非发热部27的外周抵接。另一方面,O形圈17通过被压板26和壳体构件13夹入,而与铠装式加热器7的另一方端部中的非发热部28的外周抵接。由此,铠装式加热器7保持在壳体构件11、8、13内。
流体加热装置54上设置有作为对铠装式加热器7进行控制的电力控制元件的发热电子元件即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
这里,密接地沿着壳体构件8的外周一部分用螺丝等将铜板弯曲加工获得的传热板29固定。为可充分进行热传导,利用螺丝等将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牢固地固定在传热板29上。
另外,为使传热板29与壳体构件8的一部分外周充分接触,在异常温度过热时将对铠装式加热器7的通电予以阻断的温度过热防止装置即温度保险丝31设在传热板29与壳体构件8的一部分外周之间。温度保险丝31的一方连接部利用导线与通电端子21电气连接,温度保险丝31的另一方连接部利用导线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的一方连接部电气连接。
在壳体构件13的流出口12上安装对流体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热控管32。另外,在流体加热装置54上设置对该流体加热装置54的各结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33。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的另一方连接部利用导线与控制器33电气连接。热控管32利用导线与控制器33电气连接。
另外,温度开关的恒温器34设在壳体构件13的流出口12附近,以便即使在热控管32或控制器33发生电气故障的场合,也能防止流体的温度过度地成为高温度。
恒温器34的一方连接部利用导线与控制器33电气连接,恒温器34的另一方连接部利用导线与通电端子22电气连接。
在这种结构中,在热控管32或控制器33发生电气故障的场合,在恒温器34中电气触点被机械方式切换以便在规定温度停止向通电端子22的电力供给。
下面,对上述那样构成的流体加热装置54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
最初,当从流入口10流入流体时,控制器33通过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开始对铠装式加热器7通电。
然后,在形成于铠装式加热器7与壳体构件8之间的流路9中流动的流体与铠装式加热器7之间进行热交换,加热到规定温度的流体从流出口12流出。
当加热后的流体从流出口12流出时,从流出口12流出的流体的温度由热控管32检测。由热控管32检测到的温度作为检测信号给予控制器33。
控制器33根据来自热控管32的检测信号通过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控制对铠装式加热器7的电力供给,使从流出口12流出的流体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
如此,当由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对铠装式加热器7的电力进行控制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也发热。因此,为防止发热引起的破损,必须对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进行冷却。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通过用螺丝等将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牢固地固定在传热板29上,从而将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30的热量传导到传热板29上。传导到传热板29上的热量通过壳体构件8向在该壳体构件8内流动的流体放出。
另外,通过将恒温器34设在壳体构件1 3的流出口12附近,即使热控管32或控制器33因某一异常而发生电气故障的场合,若加热的流体温度超过规定温度,则向铠装式加热器7的通电被阻断。由此,防止流体温度过分地成为高温。
此外,在壳体构件8与传热板29之间夹入地设置温度保险丝31,即使热控管32或控制器33发生故障、甚至恒温器34也发生故障的场合,若加热后的流体温度超过规定温度,也可由温度保险丝31阻断向夹有通电端子21的铠装式加热器7的通电。
这里,在壳体构件11、8、13内无流体的场合(空烧的场合),由于铠装式加热器7的热量没有流体吸收,故在该状态若继续向铠装式加热器7的发热部20通电,则该发热部20及护套19温度的上升显著加速。在上述状态下,若进一步继续向发热部20通电,则发热部20的温度超过流体(例如水)的沸腾温度即100°,发热部20也可成为灼热状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通过用由耐热材料构成的壳体构件8构成与铠装式加热器7的发热部20相对的部分,在上述空烧时,成为最高温度的发热部20及来自铠装式加热器7的辐射热对壳体构件8的内周面进行加热。
壳体构件8的内周面的热量传导到与该壳体构件8的外周面密接设置的温度保险丝31及传热板29。当达到考虑了安全性的温度时将温度保险丝31熔断,阻断向铠装式加热器7的通电。
这里,在壳体构件8由树脂构成的场合若产生空烧,则可能因铠装式加热器7的高温的辐射热而从壳体构件8产生烟雾。另外,由于树脂的热传导率低,故尽管铠装式加热器7成为高温,但温度保险丝31不熔断。此外,在继续向铠装式加热器7通电的场合,还会因壳体构件8的溶解而在该壳体构件8上发生孔的情况。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用壳体构件11、8、13的多种材料构成结构体。并且,承受热负荷的壳体构件8由具有高耐热性的金属(本实施形态是铜)构成,不承受热负荷的壳体构件11、13由树脂构成。如此,考虑热负荷,通过设定构成的材料的选择性,可同时提高热安全性及加工性。
与非发热部27、28相对的区域的护套19的温度低于与发热部20相对的区域的护套19的温度。因此,即使使用壳体构件11、13来分别保持非发热部27、28,该壳体构件11、13的温度也不会超过树脂的耐热温度。由此,防止壳体构件11、13产生燃烧及烟雾。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O形圈14、15例如由氟类橡胶构成,其耐热温度越是200℃。氟类橡胶的耐热温度是丁腈橡胶或乙烯·丙烯橡胶的耐热温度(约为100℃)的约2倍。
如此,通过用具有约200℃的耐热温度的耐热密封材料构成O形圈14、15,即使壳体构件8成为高温,也能可靠地维持密封性,能可靠地防止流体向外部泄漏。
同样,由于O形圈16、17也分别由氟类橡胶构成,故在空烧时,直到温度保险丝31熔断为止,即使护套19的两端部的高温的热量传导到O形圈16、17,也能可靠地维持密封性,能可靠地防止流体向外部泄漏。
另外,O形圈14、15、16、17与金属相比其热传导率小,还具有优异的隔热性的作为隔热材料的功能。
即,即使在护套19及壳体构件8成为高温的场合,也可抑制从该护套19及壳体构件8向壳体构件11、13的热传导。其结果,防止发生因壳体构件11、13成为高温而软化或烧焦等的损伤。由此,能可靠地维持密封性,能可靠地防止流体向外部泄漏。
此外,即使在铠装式加热器7因温度变化而向轴向及径向发生膨胀及收缩的场合,通过O形圈16、17的弹性挠曲,可吸收所述膨胀及收缩,并能可靠地维持密封性。
尤其,在铠装式加热器7因温度变化向轴向的膨胀及收缩较大的场合,也能利用O形圈16、17将铠装式加热器7保持成在轴向滑动自如,故铠装式加热器7及壳体构件11、13不会发生拉伸应力及压缩应力。由此,对于铠装式加热器7因温度变化而膨胀及收缩的连续的重复,可确保优异的耐久可靠性。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利用O形圈16、17将铠装式加热器7保持成在轴向滑动自如的上述结构中,为防止铠装式加热器7因重复膨胀及收缩而在轴向偏移,通过将压板23、26的一部分分别弯曲成U字形而形成挡块35、36。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铠装式加热器7在轴向发生偏移,通过与挡块35、36抵接,该铠装式加热器7不会较大偏离。由此,可防止铠装式加热器7脱开,且在铠装式加热器7及壳体构件11、13中也不发生机械应力。
若通过将法兰盘钎焊在铠装式加热器7的两端来将该铠装式加热器7固定在壳体构件11、13上的场合,有可能无法弹性吸收铠装式加热器7的膨胀及收缩所引起的尺寸变化,从而机械应力重复作用在钎焊的区域等上发生龟裂。
但是,如本实施形态所述,只要是利用O形圈16、17将铠装式加热器7保持成在轴向可滑动自如的结构,就可获得防止龟裂发生的效果和抑制向壳体构件11、13的热传导的效果。
另外,通过由树脂构成壳体构件11、13,即使在该壳体构件11、13具有复杂的形状的场合,也能通过注塑成形等成形加工法容易形成该壳体构件11、13。
并且,可在壳体构件11、13上分别容易地设置流入口10及流出口12,可将热控管32及恒温器34与壳体构件13设成一体。由此,可将流体加热装置54紧凑化。
另外,通过由树脂构成壳体构件11、13,还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图2是图1的流体加热装置54的A-A线剖视图。下面说明壳体构件11的结构及其作用效果,在壳体构件13中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如图2所示,将流入口10设置成与铠装式加热器7或壳体构件8的轴心偏心。由此,流体一边沿铠装式加热器7(护套19)的表面旋转一边流动。由此防止水锈成分附着在铠装式加热器7及壳体构件8上。
如此,在为防止水锈成分附着而必须将壳体构件11形成复杂形状的场合,通过使用树脂也可容易将壳体构件11形成所需的形状。另外,通过使用树脂,还可形成流入口10的流路截面积平滑变化。由此,可降低压力损失。
另外,若使用树脂也可容易形成螺旋线圈固定槽40及本体安装部41那样的细部的结构。尤其,螺旋线圈固定槽40及本体安装部41有时需根据安装状况变更形状,用树脂容易加工与安装状况对应的精密形状。
这里,在没有螺旋线圈18的场合,在壳体构件8的内周面与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圆筒状流路(圆圈状流路)。在该场合,流入壳体构件8内的流体沿铠装式加热器7的轴向在圆筒状流路中流动。
在本实施形态中,设定螺旋线圈18的卷绕方向及间距P(图1),以使螺旋状的流路9的流路截面积(与旋转流的方向垂直的截面面积)小于圆筒状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与铠装式加热器7的轴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
由此,沿螺旋线圈18螺旋状流动的流体被加速,在流路9中流动的该流体流速与无螺旋线圈18的场合相比增大。如此,本实施形态的螺旋线圈18起到提高流体流速的流速变换机构的功能,并且,起到将流体流动的方向变换为旋转方向的流向变换机构的功能。外观上的流路截面积用铠装式加热器7与壳体构件8之间的间隙与螺旋线圈18的间距P之积表示。
另外,通过流路9中流动的流体流速增大而发生紊流。如此,本实施形态的螺旋线圈18起到发生紊流的紊流发生机构的功能。
所谓紊流,是指包含方向发生变化的流动或流速发生变化的流动等在内的流动紊乱的统称。
例如,在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径是直径6.5mm、壳体构件8的内径是直径9mm、螺旋线圈18的间距是6mm的场合,无螺旋线圈18时的流路截面积约是30mm2,而有螺旋线圈18时的外观上的流路截面积约是7.5mm2
因此,当以相同流量的流体流动时,在有螺旋线圈18时,可将流速作成无螺旋线圈18时的约4倍。另外,流体的流动因是旋转流,故即使流路截面积小,压力损失的增加也较小。
在无螺旋线圈18时,由壳体构件8与铠装式加热器7围住的圆筒状流路具有纵横尺寸比大的流路截面。在该场合,设在从壳体构件8的中心轴偏心的位置上的流入口10流入的流体当初沿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面螺旋状流动,但在整流效果的作用下旋转方向的流动成分逐渐失去,轴向的流动成分成为主体。其结果,在接近于流出口12的下游侧的区域,流体的流速实质上变低。
相反,在本实施形态中,由螺旋线圈18形成螺旋状的流路9。由此,始终具有偏心且高的流速的紊流状态的旋转流持续,铠装式加热器7的护套19与流体之间的流速的边界层厚度变得非常薄。
图3表示流体的流速低时的流体加热装置54内的流速分布,图4表示流体的流速高时的流体加热装置54内的流速分布。
如图3所示,流体的流速低时,流体与护套19之间的流速的边界层37厚度变大。由此,护套19的热量未能有效地传递到流体的整体。
相反,当流体的流速大且流体的流动成为紊流时,如图4所示,流体与护套19之间的流速的边界层38厚度变小。由此,护套19的热量有效地传递到流体的整体。其结果,可防止护套19的表面温度过分上升。
一般,温度越高,水锈的析出量越增加。因此,如本实施形态那样,通过在螺旋状的流路9内提高流体的流速,当流体与护套19之间的流速的边界层38厚度变小时,可抑制护套19的表面温度上升,结果可防止水锈在护套19上析出,或减少护套19上析出的水锈成分的量。
即使在析出水锈的场合,该水锈因具有高流速且紊流状态的流体而被粉碎得较小并被快速的流动冲到下游侧。由此,在流体加热装置54内难以附着水锈,且不会在流体加热装置54内的下游侧堵塞。另外,附着在流体加热装置54内的水锈因具有高流速且紊流状态的流体而剥离。如此,本实施形态的螺旋线圈18还起到杂质除去机构的功能。其结果,可延长流体加热装置54的寿命。
另外,由于形成圆滑的螺旋状的流动,故可在具有高流速的情况下减小在螺旋状的流路9内的压力损失。其结果,可提高热交换效率,且可实现流体加热装置54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利用形成在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上的螺旋状的流路9形成热绝缘,故不必设置热绝缘层。因此,可将流体加热装置54更小型化。另外,利用形成在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上的螺旋状的流路9来防止铠装式加热器7的热量向外部泄漏。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在本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中,不仅可防止或减轻水锈的附着,而且同样可防止或减轻水垢或垃圾等的其它杂质的附着,在下面的记载中,作为杂质以水锈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由于流体具有高流速,故可降低气泡的发生,将铠装式加热器7的护套19的表面温度抑制得较低,可降低沸腾声的发生。
在本实施形态中,为提高降低水锈的效果,利用起到流速变换机构、流向变换机构及紊流发生机构的功能的螺旋线圈18来提高流体的流速直至流体的流动成为紊流状态,但即使流体的流动是层流状态,也可通过利用螺旋线圈18提高流体的流速,可减小流体与护套19之间的流速的边界层38的厚度。由此,可获得降低水锈的效果。
另外,螺旋线圈18由与铠装式加热器7及壳体构件8分开的不同构件形成,没有完全固定在铠装式加热器7的护套19或壳体构件8上。
在该场合,螺旋线圈18的一部分保持成振动自由的状态。由此,螺旋线圈18可利用受到来自流体的流动的力和弹性进行振动,获得防止或减轻水锈附着的效果及剥离水锈的效果。
此外,可从流体加热装置54上容易取下另外构件的螺旋线圈18。因此,当在流体(自来水)中的水锈成分少的地区或自来水压力低的地区使用流体加热装置54的场合,卸下另外构件的螺旋线圈18,可将螺旋线圈18的形状变更成使压力损失变小的形状,或可在流体加热装置54内将螺旋线圈18安装在流速低的部位。由此,流体加热装置54内的压力损失更低,且流速更高。其结果,可充分防止或减轻水锈附着。另外,在异常时可容易更换螺旋线圈18,故维修保养性得到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螺旋线圈18的间距P(图1)是一定的,但也可将螺旋线圈18的间距P局部收窄或扩大,或者逐渐使螺旋线圈18的间距P变化。在该场合,螺旋线圈18也起到流速变换机构、流向变换机构、紊流发生机构及杂质除去机构的功能,可防止或减轻水锈附着。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螺旋线圈18设置在整个流路9内,但也可将螺旋线圈18设置在流路9中的一部分上。在这种场合下,螺旋线圈18仍能起到流速变换机构、流向变换机构、紊流发生机构及杂质除去机构的作用,可防止或减轻水锈的附着。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螺旋状的螺旋线圈18用作为流速变换机构、流向变换机构、紊流发生机构及杂质除去机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利用具有紊流促进翼或导向件之类其它形状的构件来实现流速变换机构、流向变换机构、紊流发生机构及杂质除去机构。在这种场合,也可获得防止或减轻水锈附着的效果。
这里,在本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中,如上所述,铠装式加热器7的护套19、螺旋线圈18及壳体构件8分别由铜构成。下面说明其作用效果。
在铠装式加热器7(护套19)与螺旋线圈18之间或壳体构件8与螺旋线圈18之间的间隔大的场合,在流路9内流动的流体不沿螺旋线圈18流动,圆筒状的轴向的流动成分为主体,不能获得降低水锈附着等的效果。根据这种理由,必须将铠装式加热器7与螺旋线圈18、及壳体构件8与螺旋线圈18分别接近配置。
但是,在使上述零件分别接近配置的场合,在各零件间发生因异种金属接触腐蚀或间隙腐蚀等的电位差引起的腐蚀(下面称为电位腐蚀)。其结果,因壳体构件8发生孔而发生流体向外部的泄漏,另外,因护套19发生孔而使得发生绝缘恶化等的可能性增大。
这里,在本实施形态中,因分别用铜构成护套19、螺旋线圈18及壳体构件8,因而可消除各零件间的电位差。由此,可防止发生异种金属腐蚀或间隙腐蚀等的电位腐蚀。由此,可实现流体加热装置54的长寿命化。
在本实施形态种,作为构成护套19、螺旋线圈18及壳体构件8的材料,使用热传导性优异、低成本且加工性优异的铜,但并不限于此,根据使用的流体或流体加热装置54所要求的性能,也可使用其它材料。例如,通过使用不锈钢可提高强度,使用铝可获得轻量化。在该场合,各零件间不发生电位差,可实现流体加热装置54的长寿命化。
另外,当必须在该各零件间变更构成护套19、螺旋线圈18及壳体构件8的材料时,最好使用铜(例如海水中的铜的电位为-1.36V)及不锈钢(海水中的SUS304的电位为-0.08V)的组合那样的两者间的电位差较小的材料。由此,难以发生电位腐蚀,流体加热装置54的寿命也变长。
另一方面,在必须使用各零件间的电位差变大的材料的组合的场合,最好将构成螺旋线圈18的材料选为电位比护套19及壳体构件8低的材料(金属材料)。这是因为电位腐蚀发生在电位低的一侧的零件上的缘故。
例如,在由热传导性优异的铜(标准电极电位+0.34V)构成护套19及壳体构件8,由加工性优异且低成本的铁(标准电极电位-0.44V)构成螺旋线圈18的场合,发生电位腐蚀的是由电位低的铁构成的螺旋线圈18。因此,可防止因护套19及壳体构件8发生电位腐蚀所引起的流体向外部的泄漏及绝缘恶化。
在流体温度低的场合或在使用的流体中的水锈浓度低的场合等不发生较大的水锈附着时,不一定要设置螺旋线圈18。
在该场合,流体在形成在壳体构件8的内周面与护套19的外周面之间的圆筒状的轴向流路9内流动。在这种场合,通过用两者间的电位差较小的材料最好是无电位差的相同材料构成护套19及壳体构件8,可防止电位腐蚀引起的流体向外部的泄漏及绝缘恶化。
由于压板23、24、25、26构成为利用O形圈14、15、16、17而不与流路9内流动的流体接触,故与护套19及壳体构件8之间不发生电位腐蚀。因此,不必特定压板23、24、25、26的材料。但是,在湿度高的地方使用时等有可能在压板23、24、25、26与护套19或壳体构件8之间附着水滴的场合,尽可能利用与护套19及壳体构件8的电位差小的材料、最好是利用与护套19及壳体构件8相同的材料构成压板23、24、25、26。
另外,壳体构件11、13由于与护套19及壳体构件8接近配置,故与流路9内流动的流体接触,但如本实施形态所述,通过由树脂构成壳体构件11、13,因此它们与护套19及壳体构件8之间不发生电位腐蚀。在利用金属材料构成壳体构件11、13的场合,通过用两者间的电位差小的金属材料最好用相同金属材料构成壳体构件11、13与护套19及壳体构件8,可防止因电位腐蚀引起的流体向外部的泄漏及绝缘恶化。
此外,在通过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多个零件的组合构成壳体构件8的场合,也通过用电位差小的材料最好用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该各零件,可防止因电位腐蚀引起的流体向外部的泄漏及绝缘恶化。对于通过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多个零件的组合构成壳体构件11、13的场合,是与上述相同的。
如此,通过用铜构成护套19、螺旋线圈18及壳体构件8的各零件,可消除各零件间的电位差。由此,可防止异种金属接触腐蚀或间隙腐蚀等的电位腐蚀使壳体构件8发生孔而造成的流体向外部的泄漏及护套19发生孔而造成的绝缘恶化,因此,可实现流体加热装置54的长寿命化。
(2)第2实施形态
图5是第2实施形态的卫生洗净装置的模式剖视图。该卫生洗净装置使用第1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
图5的卫生洗净装置100具有本体部53及制热便座52。便器51上安装有本体部53及制热便座52。
作为主要零件在本体部53内设置有流体加热装置54、断流阀57及流量控制装置58。图示省略了内藏在本体部53内的控制基板等的其它零件。
由流体加热装置54加热后的流体(下面称为温水)从人体洗净喷嘴55喷出。由此,洗净人体56的局部。
在这种卫生洗净装置100中,当使用者坐在制热便座52上时,断流阀57打开,作为流体的自来水导入流体加热装置54。
当使用者按下未图示的遥控操作装置(遥控器)的洗净按钮时,自来水由流体加热装置54加热到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温度(使用者喜好的温度),从而生成温水。并且,由流量控制装置58控制温水的流量以成为预先设定的流量,规定的流量的温水由人体洗净喷嘴55向人体56的局部喷出。如此,本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起到当使用者利用温水洗净局部时可瞬间将自来水加热的瞬间式流体加热装置的功能。
这里,以往的卫生洗净装置不是上述那样的瞬间式的,而是一般具有可将1升左右的温水予以储存的温水箱,利用加热器将该温水箱内的温水始终保温在约40℃的热水储存式。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热水储存式的卫生洗净装置中,温水箱内的温水始终保温在约40℃,此外,因有来自温水箱的散热损失,与瞬间式的流体加热装置54相比需要约2倍的电力。其结果,不能实现节能。
另外,在温水箱的储存量为1升的场合,若使用约1分钟温水,则该温水箱内的温水就用完。此外,由于温水箱的容积较大,故不能实现卫生洗净装置的紧凑化。
在使用了本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的卫生洗净装置100中,由于由铠装式加热器7瞬间对自来水进行加热,故可防止温水不足,使用者可连续地进行所需时间的洗净,并可获得基本无散热损失的节能化。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卫生洗净装置100中,不需要热水储存式卫生洗净装置所使用的那样较大的温水箱。因此,可获得卫生洗净装置100的紧凑化。
但是,在卫生洗净装置100中,在使用瞬间式流体加热装置54的场合,铠装式加热器7的额定电力(瓦数)不得不比热水储存式加热器的额定电力大。
如此,由于铠装式加热器7的额定电力大,故有可能会发生因某一异常故障而将额定电力持续供给于铠装式加热器7或成为空烧状态,但即便如此,如在第1实施形态中也描述的那样,可充分确保这种场合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将小型且可防止或减轻水锈附着的流体加热装置54内藏在卫生洗净装置100的本体部53内,可实现本体部53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水锈不会在流体加热装置54中堵塞,故可延长卫生洗净装置100的寿命,且不仅可使流体加热装置54的加热动作稳定化而且可使卫生洗净装置10的洗净动作稳定化。
尤其,如上所述,在流体加热装置54中,由于在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部设置流路9,故由该流路9进行热绝缘。由此,不必设置热绝缘层,可将流体加热装置54小型化。另外,由于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部由流路9围住,故铠装式加热器7的热量基本不会流向壳体构件8的外部。因此,通过使用这种流体加热装置54,可减少散热损失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可实现节能且小型的卫生洗净装置100。
在卫生洗净装置100中,由于在本体部53内设置可伸缩的人体洗净喷嘴55,因而在人体洗净喷嘴55的下部出现死角。流体加热装置54由于是圆筒状且小型,故可设在人体洗净喷嘴55的下部空间。因此,通过使用流体加热装置54,可将本体部53小型化。
另外,由于水锈难以附着在流体加热装置54上,还可抑制水锈的流出,故水锈不会在流量控制装置58或人体洗净喷嘴55中堵塞。因此,能以稳定的动作长时期使用流量控制装置58及人体洗净喷嘴55。因此,通过将流体加热装置54用于卫生洗净装置100,能以稳定的动作长时期使用卫生洗净装置100。
另外,在使用瞬间式流体加热装置54的场合,必须快速控制流体的温度。因此,提高铠装式加热器7的功率密度等的措施是必须的。其结果,铠装式加热器7的表面温度与热水储存式卫生洗净装置所使用的加热器的表面温度相比增高,故水锈附着明显。
在本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中,通过利用螺旋线圈18使流路9内流动的流体的流速加速,来降低水锈附着。
另外,通过由同种材料(例如铜)构成铠装式加热器7的护套19、壳体构件8及螺旋线圈18,可防止因异种金属接触腐蚀或间隙腐蚀等的电位腐蚀使壳体构件8发生孔而所造成的流体向外部的泄漏、及使护套19发生孔所造成的绝缘恶化。因此,可实现卫生洗净装置100的安全性提高及长寿命化。
在本实施形态中,对第1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应用于洗净人体局部的卫生洗净装置1 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可用作为洗手用或淋浴用等所使用的电气热水器。
(3)第3实施形态
图6是第3实施形态的衣类洗净装置(洗衣机)的模式剖视图。该衣类洗净装置使用第1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
图6的衣类洗净装置200主要具有:供给自来水的给水口61;洗涤槽62;对自来水从给水口61向与洗涤槽62连通的主水路63或旁路64的供给进行切换的切换阀65;及夹插在旁路64中的第1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
洗衣粉溶解槽67夹插在流体加热装置54的下游侧的旁路64中。另外,设置控制回路68,以对进行自来水流路切换的切换阀65的切换动作进行控制、并对流体加热装置54对自来水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整等。此外,在洗涤槽62的下方设置排水口69。
图7是图6的衣类洗净装置200的B-B线剖视图。
如图7所示,流体加热装置54构成为圆筒状,且设在衣类洗净装置200的拐角部70,获得省空间化。
在这种衣类洗净装置200中,最初从给水口61供给自来水,通过也可控制流量的切换阀65供给到旁路64内。供给到旁路64内的自来水由流体加热装置54加热到所需的温度而成为温水。
这里,流体加热装置54的控制器33对向铠装式加热器7的通电予以控制以使由热控管32检测到的温度成为适于将洗衣粉溶解槽67内的洗衣粉溶解的温度。即使在冬季等温水的温度低而难以溶解洗衣粉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将适温的温水供给到洗衣粉溶解槽67内,可良好地溶解洗衣粉溶解槽67内的洗衣粉。然后,浓度高的洗剂溶液供给到洗涤槽62内的衣类上。浓度高的洗剂溶液很好地渗透到洗涤槽62内的衣类中。由此,能可靠地洗净难以洗净的衣类的污垢。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水锈不会在流体加热装置54中堵塞,故可延长衣类洗净装置200的寿命,不仅流体加热装置54的加热动作可稳定化,而且可使衣类洗净装置200的洗净动作稳定化。
尤其,如上所述,在流体加热装置54中,由于在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部设置流路9,故由该流路9进行热绝缘。由此,不必设置热绝缘层,可将流体加热装置54小型化。另外,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部由流路9围住,故铠装式加热器7的热量基本不会向壳体构件8的外部泄漏。因此,通过使用这种流体加热装置54,散热损失少,可提高热交换效率,可实现节能且小型的衣类洗净装置200。
另外,通过由同种的材料(例如铜)构成铠装式加热器7的护套19、壳体构件8及螺旋线圈18,可防止因异种金属接触腐蚀或间隙腐蚀等的电位腐蚀使壳体构件8发生孔而所造成的流体向外部的泄漏、及使护套19发生孔所造成的绝缘恶化。因此,可实现衣类洗净装置200的安全性提高及长寿命化。
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了纵向型的衣类洗净装置200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使例如应用于横向型或斜向型的滚筒式衣类洗净装置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4)第4实施形态
图8是第4实施形态的餐具洗净装置的模式剖视图。该餐具洗净装置使用第1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
图8的餐具洗净装置300具有洗净槽81。洗净槽81具有开口部83。开口部83上设置开闭自如的门82。
在洗净槽81的下方设置第1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及使洗净水循环的泵85。
在洗净槽81的底部,设置将洗净水喷出的喷出装置94及积存洗净水的盛水器86。另外,在洗净槽81内,将收容餐具等的被洗净物87的洗净篮88由导轨支承成可移动。此外,设置将风送到洗净槽81内的送风风扇90。在流体加热装置54的入水口连接供给洗净水用的给水管80。流体加热装置54的出水口与洗净槽81内的盛水器86连通。
在本实施形态的餐具洗净装置300中,洗净水由流体加热装置54加热,由泵85的运转被加压并被送到喷出装置84,从喷出装置84强力喷射。
利用从喷出装置84喷射的洗净水洗净收容在洗净篮88内的餐具等的被洗净物87。在洗净动作结束后,通过打开排水阀(未图示)将洗净水从洗净槽81排出,用送风风扇90的运转所产生的换气将餐具等的被洗净物87干燥。
本实施形态的餐具洗净装置300,由于使用可除去水锈且长寿命的流体加热装置54,故也可延长餐具洗净装置300的寿命。另外,由于可将铠装式加热器7的高功率密度化的流体加热装置54小型化,故可实现餐具洗净装置300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水锈不会在流体加热装置54内堵塞,故可延长餐具洗净装置300的寿命,不仅可使流体加热装置54的加热动作稳定化,而且可使餐具洗净装置300的洗净动作稳定化。
尤其,如上所述,在流体加热装置54中,由于在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部设置流路9,故由该流路9进行热绝缘。由此,不必设置热绝缘层,可将流体加热装置54小型化。另外,由于铠装式加热器7的外周部用流路9围住,故铠装式加热器7的热量基本不会向壳体构件8的外部泄漏。因此,通过使用这种流体加热装置54,散热损失小,可提高热交换效率,可实现节能且小型的餐具洗净装置300。
另外,通过由同种的材料(例如铜)构成铠装式加热器7的护套19、壳体构件8及螺旋线圈18,可防止因异种金属接触腐蚀或间隙腐蚀等的电位腐蚀使壳体构件8发生孔而所造成的流体向外部的泄漏、及使护套19发生孔所造成的绝缘恶化。因此,可实现餐具洗净装置300的安全性提高及长寿命化。
(5)其它实施形态
在第1~第4实施形态的流体加热装置54中,作为发热体使用铠装式加热器7,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将陶瓷加热器或其它发热体用作为热源。
(6)实施形态的各部分与权利要求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
下面,说明权利要求的各结构要素与实施形态的各部分的对应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下述例子。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铠装式加热器7相当于发热体,壳体100的壳体构件8相当于第1结构体,壳体100的壳体构件11、13相当于第2结构体,O型圈14、15相当于耐热性密封件及隔热性密封件,螺旋线圈18相当于流速变换机构,控制器33相当于电力供给装置,人体洗净喷嘴55相当于喷出装置,洗涤槽62及洗净槽81相当于洗净槽,喷出装置84相当于供给装置。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流体加热装置可用于在各种洗净装置中对作为流体的水等进行加热的场合等。

Claims (16)

1.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发热部及非发热部的发热体、以及收容所述发热体并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及流体的流出口的壳体,
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流路,
所述壳体具有围住所述发热部的第1结构体、及围住所述非发热部的第2结构体,
所述第1结构体由耐热材料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结构体通过所述流路围住所述发热部,所述第2结构体保持所述非发热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结构体由金属或陶瓷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结构体由树脂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所述第1结构体与所述第2结构体之间密封的耐热性密封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所述第1结构体与所述第2结构体之间密封的隔热性密封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设在所述第2结构体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壳体之间无电位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还具有使流体的流速发生变化的流速变换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变换机构与发热体之间无电位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变换机构具有比所述发热体的电位低的电位。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变换机构与所述壳体之间无电位差。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变换机构具有比所述壳体低的电位。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电力供给到所述发热体、以使流体在从所述流入口至所述流出口流动的期间被所述发热体加热到规定的温度的电力供给装置。
15.一种洗净装置,将从给水源供给的流体向人体的被洗净部喷出,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从所述给水源供给的流体进行加热的流体加热装置、以及将由所述流体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流体向人体喷出的喷出装置,
所述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发热部及非发热部的发热体、以及将所述发热体收容并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及流体的流出口的壳体,
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流路,
所述壳体具有围住所述发热部的第1结构体和围住所述非发热部的第2结构体,
所述第1结构体由耐热材料构成。
16.一种洗净装置,利用从给水源供给的流体对洗净对象进行洗净,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洗净对象收容的洗净槽、对由所述给水源供给的流体进行加热的流体加热装置、以及将由所述流体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流体供给到所述洗净槽内的供给装置,
所述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发热部及非发热部的发热体、以及将所述发热体收容并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及流体的流出口的壳体,
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流路,
所述壳体具有围住所述发热部的第1结构体和围住所述非发热部的第2结构体,
所述第1结构体由耐热材料构成。
CN2006800243064A 2005-07-01 2006-04-21 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3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93363A JP2007010255A (ja) 2005-07-01 2005-07-01 流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給湯装置
JP193363/2005 2005-07-01
JP011972/2006 2006-01-20
JP2006011972A JP2007192486A (ja) 2006-01-20 2006-01-20 流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給湯装置
PCT/JP2006/308453 WO2007004349A1 (ja) 2005-07-01 2006-04-21 流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3408A true CN101213408A (zh) 2008-07-02
CN101213408B CN101213408B (zh) 2010-04-21

Family

ID=37749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430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3408B (zh) 2005-07-01 2006-04-21 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010255A (zh)
CN (1) CN10121340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5015A (zh) * 2012-04-25 2012-08-22 湖南奥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太阳能即热式热水器
CN104179231A (zh) * 2013-05-27 2014-12-0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单元和人体局部清洗装置
CN104247559A (zh) * 2012-04-20 2014-12-24 三电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CN104272862A (zh) * 2012-05-10 2015-01-07 三电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CN104471322A (zh) * 2012-07-18 2015-03-25 三电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9416B2 (ja) * 2007-02-23 2011-01-26 エヌエスエム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瞬間温水器
JP5717047B2 (ja) * 2011-01-31 2015-05-13 Toto株式会社 貯湯式電気温水器
KR101372256B1 (ko) * 2012-02-29 2014-03-10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냉각수 가열식 히터
CN102734915B (zh) * 2012-07-05 2016-03-16 佛山市四季茶香茶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引水通道的即热式加热器组件
FR3014542B1 (fr) * 2013-12-05 2019-09-1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electrique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de fluid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appareil de chauffage et/ou de climatisation associe
JP6424469B2 (ja) * 2014-05-29 2018-11-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流体流通装置
JP7269624B2 (ja) * 2019-03-26 2023-05-09 新熱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加熱器及び流体加熱器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0039A (ja) * 1982-01-08 1983-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温水加熱装置
CN2213172Y (zh) * 1994-09-19 1995-11-22 吉林市松源洗衣机厂 洗衣机洗涤用水电热膜加热装置
JPH0894175A (ja) * 1994-09-26 1996-04-12 Toa Denpa Kogyo Kk 液体用加温エレメント
CN2231532Y (zh) * 1995-03-04 1996-07-24 罗昌宝 全自动洗碗消毒机
WO2004079275A1 (ja) * 2003-03-05 2004-09-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衛生洗浄装置
JP2005090872A (ja) * 2003-09-18 2005-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流体加熱装置
EP1731849A4 (en) * 2003-12-10 2013-09-18 Panasonic Corp HEAT EXCHANGER AND CLEANING DEVICE THEREFO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7559A (zh) * 2012-04-20 2014-12-24 三电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CN104247559B (zh) * 2012-04-20 2016-03-30 三电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CN102645015A (zh) * 2012-04-25 2012-08-22 湖南奥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太阳能即热式热水器
CN104272862A (zh) * 2012-05-10 2015-01-07 三电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CN104272862B (zh) * 2012-05-10 2016-08-24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加热装置
CN104471322A (zh) * 2012-07-18 2015-03-25 三电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US9664412B2 (en) 2012-07-18 2017-05-30 Sanden Holdings Corporation Heating device
CN104471322B (zh) * 2012-07-18 2017-06-09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加热装置
CN104179231A (zh) * 2013-05-27 2014-12-0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单元和人体局部清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10255A (ja) 2007-01-18
CN101213408B (zh) 201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3408B (zh) 流体加热装置及具有该流体加热装置的洗净装置
CN1890510B (zh)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清洗装置
KR20080023362A (ko) 유체 가열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세정 장치
US20070086758A1 (en) Hot water and/or steam generator
KR101515880B1 (ko) 전기보일러용 열교환기
JP2024510120A (ja) 動的流体加熱器および洗浄装置
US7567750B2 (en) Instantaneous water heater with a heating tube
KR100711734B1 (ko) 탄소섬유 히터를 이용한 전기 보일러
JP4341141B2 (ja) 人体洗浄装置
CN105737126A (zh) 一种石英管即时过热蒸汽发生器
CN102778021A (zh) 即热沸腾式开水器装置
KR101009060B1 (ko) 유체 가열장치
KR100486559B1 (ko) 스팀 청소기의 유도 가열 장치
JP2005054456A (ja) 人体局部洗浄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トイレ装置
JP2005054456A5 (zh)
JP2009123625A (ja) 面状発熱体及び該面状発熱体を用いた給湯装置
JP2008057855A5 (zh)
JP2008057855A (ja) 流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給湯装置
JP2007192486A (ja) 流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給湯装置
CN202262843U (zh) 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水加热装置
CN203810705U (zh) 带有出水管加热器的电热水器
WO2021240495A1 (en) Electric water heater
CN201373553Y (zh) 冷热湿柔巾机用加热器
CN106482325B (zh) 平直型热水供给装置
US20100310241A1 (en) Tankless electric water heater with efficient thermal transf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