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2937A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吸收输尿管内支架 - Google Patents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吸收输尿管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2937A
CN101212937A CNA2006800099951A CN200680009995A CN101212937A CN 101212937 A CN101212937 A CN 101212937A CN A2006800099951 A CNA2006800099951 A CN A2006800099951A CN 200680009995 A CN200680009995 A CN 200680009995A CN 101212937 A CN101212937 A CN 101212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integratable
multicomponent
absorption
moving type
ket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99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W·莎拉比
K·克林斯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 Med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ly Me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 Med Inc filed Critical Poly Med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12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2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可吸收/可崩解泌尿管内支架,尤其是输尿管支架及将该支架置入生物部位内的施加器由纤维增强弹性膜形成,其结构设置着眼于防止其在应用部位移位。

Description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吸收输尿管内支架
本申请要求2005年2月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0/650,240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是2005年8月1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1/204,822的美国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应患者个性化需求的非移动式纤维增强复合物材料的可吸收/可崩解输尿管内支架和用于该支架的施加器,用于在预定期间内使输尿管支架保持充分张开。预定期之后,可能会干扰输尿管正常生理功能的支架物理实体会基本消失。
背景技术
根据文献报道,早在古埃及就已经将纸莎草和铅管用作泌尿器官支架和导管(Contemporary Urology,2004年10月,第16页)。输尿管支架是泌尿科临床应用中的常用器具。大约三百年前,Finney发明了双猪尾支架(J.Urol,120(6),578(1978)),此后寻找理想支架的研究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由于支架长期留置体内发生结痂,患者们一直在遭受由支架引起的相关病症的折磨,如炎症、身体不适、脓毒症和肾损害。现有技术的发明者和研究者们在探索理想的输尿管内支架(E-支架)和泌尿道内相关装置时,尝试利用生物材料,尤其是可吸收或短期存在的材料进行改进。
现有技术成果中,美国专利6,733,536所涉及的尿道支架装置较为典型,该专利披露了用于治疗体腔内括约肌任一侧流动不畅的支架,该支架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具有内外核,外核基本上包在内核上,还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及两段间的连接部件。将支架置入患者泌尿系统后,第一段和第二段处于外括约肌任一侧,用来阻止支架移动,同时不会干扰括约肌的正常生理功能。外部涂层包含可吸收材料,临时给支架提供结构支承。待支架外部涂层基本上被完全吸收后,所剩内核的顺应性较好,患者只需拉动伸出体外的支架部分,就可以很容易地取出内核。
Beiko及其共同作者在综述[J.Urology,171,2438(2004)]中指出:(1)尿道生物材料用的理想物质应当集生物惰性、尿化学稳定性、抗感染和防止结痂、保证尿流长期通畅、置入体内后保持稳定、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等特性于一体;(2)通过膀胱镜检将由自增强80/20 1-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制成的尿道支架原位插入兔前列腺尿道内,结果发现,三个月时,支架变软,而且几乎完全降解——支架材料没有侵入尿道壁,也没有出现结痂。
美国专利6,585,773中记载,在无缝合端端尿管吻合和异种移植吻合术中利用插入式支架将相邻组织连在一起,并促进组织愈合。美国专利6,685,734中记载了一种将支架插入体腔,尤其是插入男性尿管内以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装置,该装置有一个可移动地容纳支架的细长部件和能从该部件中向外伸出的组件,其作用是确定体腔内某个障碍物如括约肌的位置,或者防止支架从部件中滑脱,或者两者兼具。美国专利6,524,345中记载了适用于制备美国专利6,685,734所述支架的结合物,该结合物包含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合物中分散有陶瓷微粒,通过X光可以看到这些微粒。
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记载将可吸收的泌尿管内支架和不能吸收的施药装置结合使用的技术,通过这种结合,支架能更容易插到所应用部位并安全留置/维持在该部位上,其中,这种插入方式能预知支架构造和尺寸的变化,以确保固定牢靠、防止移位,在预定期间持续保持其功能,直至最后安全、可控崩解和吸收。这一思路促使本发明人摸索利用当前的可吸收生物材料来制造尚待批准的美国专利申请60/600,336中所述的新型泌尿管内支架。本发明具体提供了适应患者个性化需求的非移动式纤维增强型可吸收/可崩解输尿管内复合材料支架的新型设计,在该支架被固定在输尿管内时,输尿管可在预定期间保持充分张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般涉及可吸收/可崩解的修复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施加器,用于使泌尿生殖道中各管保持充分张开,例如插入输尿管内支架使输尿管在预定期间保持充分张开。预定期之后,可能会干扰输尿管正常生理功能的支架物理实体会基本消失。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1)单丝线圈和管状纬编复丝结合体;(2)单丝线圈和编织复丝结合体;(3)包含编织或纬编单丝的管;或者(4)管状纬编或编织单丝。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至少有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或单丝与纬编或编织复丝结合体,纤维增强弹性膜为有缝管状,其缝隙相对边形成弹性突出部,在刚性、管状施加器内受外力作用能压缩重叠,形成部分卷曲结构,其外径比患者输尿管直径至少小2%,一旦在肾管部位脱离管状施加器,压力被释放时,缝边缘回弹后所得的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至少比该生物管大1%,端突出部张开后成为固位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至少有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其中,纤维增强弹性膜为管状,直径比患者输尿管小,各固位端有两个弹性瓣片(flap),该弹性瓣片按下述方法形成:将管的端部先径向切出半圆形切口,然后再从切口中间垂直切开,形成两个侧面可自由变形的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纤维增强弹性膜为管状,中间主体组件的直径比患者输尿管直径小,各固位端有两个侧面可自由变形的组件,该组件按下述方法形成:先将中间主体组件的端部形成部分重叠的双管,然后将侧面熔合管部径向、轴向切开,得到两个与中间主体管的未切割的半筒形部分相连的加长型瓣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或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纤维增强弹性膜为管状,其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主体管的拐角延伸部分为固位端,固位端长度与患者输尿管相当,包括弹性铰接部位,在没有变形力作用下该部位使相对主体管的角度维持在30度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纤维增强弹性膜为管状,其中间主体组件的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为固位端,在用施加器插入时与中间主体管共线,插入患者输尿管后则变为鹅颈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或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纤维增强弹性膜为管状,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固位端为倒置的锥体状,其较宽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主体管直径,在施加器中能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也比患者输尿管的直径小,最好将该倒置锥体被部分切开,使锥体壁上产生至少两个小叶(leaflet),最好含有3-5个小叶以便随施加器插入时更易被径向压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纤维增强弹性膜为管状,其中间主体组件的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固位端是一个不对称的、横截面呈泪珠状的倒置锥体,顶部有轴向切口,其较宽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大于中间主体管的直径,其中,该带有切口的不对称锥体在施加器中能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其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或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纤维增强弹性膜为管状,其中间主体组件是一个单侧纵向卷曲的可膨胀管,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当管向外张开时,其圆形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的直径,其中,各固位端均为单侧卷曲、可膨胀的不对称倒置锥体,横截面为泪珠状,该泪状体顶部有一个卷曲部位,与中间主体管的卷曲部位呈共线,其中,该倒置锥体向外张开时,其直径大于中间主体管直径。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膜是由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p-dioxanone)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但最好是选自ε-己内酯和乙交酯混合物的环状单体制成。该弹性膨胀膜的一种典型组成物物是由高分子量(20-35kDa)聚乙二醇(PEG)和ε-己内酯/乙交酯95/5(摩尔比)混合物形成的结晶共聚物,其中,该共聚物中PEG组分约占10重量%。弹性膨胀膜的另一种典型组成物物是通过两步法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第一步是先利用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和乙交酯在三乙醇胺和辛酸锡分作引发剂和催化剂条件下通过聚合反应形成无定形或低熔共聚物。第二步是将第一步获得的产物与/-丙交酯和ε-己内酯混合物反应生成终产物结晶三轴向共聚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或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该增强单丝是由多嵌段共聚物形成,共聚物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但最好是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的环状单体制成。该增强单丝还可以是由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构成的无机微粒分散相和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构成的可吸收聚合物基体混合生成的复合材料。另外,该增强单丝还可以是由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构成的无机微粒分散相和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构成的可吸收聚合物基体混合生成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或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该增强编织复丝针织物是由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的一种典型组成物是通过两步法制成的三轴向结晶多嵌段共聚物。第一步是先利用ε-己内酯和/或三亚甲基碳酸酯在三羟甲基丙烷和辛酸锡分作引发剂和催化剂条件下形成无定形或低熔三轴向预聚物。第二步是将第一步获得的产物与乙交酯或含有ε-己内酯和/或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乙交酯混合物反应。另一典型组成物是生产编织复丝用的共聚物,该共聚物是结晶共聚物,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但较佳地是选自聚乙二醇、1-丙交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的环状单体制成,更佳地是由1-丙交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构成的多嵌段共聚物制成。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线圈和编织复丝结合体,该膜是由结晶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该共聚物还可以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线圈和编织复丝结合体,该增强单丝由结晶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另外,该增强单丝还可以是由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构成的无机微粒分散相和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构成的可吸收聚合物基体混合生成的复合材料。该增强单丝还可以是由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构成的无机微粒分散相与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构成的可吸收聚合物基体混合生成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线圈和编织复丝结合体,该增强编织复丝针织物是由结晶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该共聚物还可以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纤维增强体是编织或纬编单丝管,纤维增强弹性膜为管状,其中间主体组件的直径比患者输尿管直径小,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该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插入患者输尿管后,会变成环形,开口端与中间主体管轴向平行,用施加器插入时,该环能与中间主体管共线。该支架组装体的膜组件由结晶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该共聚物还可以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编织或纬编单丝管,该增强编织或纬编单丝是由结晶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该共聚物还可以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该编织或纬编单丝还可以是由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构成的无机微粒分散相和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构成的可吸收聚合物基体混合生成的复合材料。另外,该增强编织或纬编单丝还可以是由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构成的无机微粒分散相和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构成的可吸收聚合物基体混合生成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编织或纬编单丝架,该增强构造体是管状,包括中间主体组件,其直径比患者输尿管直径小,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该固位端为具有一系列直径的倒置锥体,其横截面相对中间主体管横截面渐进变宽,使用管状施加器插入泌尿道时,该固位端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所述膜是由结晶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该共聚物还可以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同时,所述编织或纬编单丝由结晶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该共聚物还可以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编织或纬编单丝架,该增强构造体是管状,包括中间主体组件,其直径比患者输尿管直径小,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该固位端为具有一系列直径的倒置锥体,其横截面相对中间主体管横截面渐进变宽,使用管状施加器插入泌尿道时,该固位端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所述增强编织或纬编单丝可以是由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构成的无机微粒分散相和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构成的可吸收聚合物基体混合生成的复合材料。该增强编织或纬编单丝还可以是由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构成的无机微粒分散相与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构成的可吸收聚合物基体混合生成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一个特殊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纤维增强体是纬编单丝管,该增强构造体为管状,其中间主体组件的直径比患者输尿管直径小,至少具有一个固位端,该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插入患者输尿管后,会变成环形,其开口端与中间主体管轴向平行,用施加器插入时,该环能与中间主体管共线,所述膜由结晶多嵌段弹性高浓度1-丙交酯共聚物形成,所述单丝由多嵌段1-丙交酯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所述单丝含有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无机微粒填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所述支架能持续张开并留置在应用部位至少两天,优选的是能持续张开并留置在应用部位2-4个月。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和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所述固位端含有至少占4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碱式碳酸铋的射线防护材料粉(radiopacifier)。
本发明的一个临床重要方面涉及一种将所述输尿管内支架插入体内的施加器,该施加器是内外面光滑的弹性聚合物管,该聚合物管有一个单丝定位活塞,活塞固体端与管的内径径向一致。
本发明的另一个临床重要方面涉及一种将图10所示的单侧卷曲的输尿管内支架置入体内的施加器,该施加器包括弹性管、弹性引线和带有加压管的可膨胀球囊。将球囊和引线置入单侧卷曲输尿管支架内,然后将该组装体通过患者泌尿道置入输尿管,其中一个固位端位于通向输尿管的肾出口,另一个固位端位于通向膀胱的输尿管出口。置于生物部位后,将球囊充气,使纵向卷曲形状消失,并使输尿管内支架各组件扩张到原始的无卷曲的尺寸。然后将球囊放气,从患者体内取出施加器组装体。
附图说明
构成本文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解释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和以上概述内容,以下优选实施例所作详细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本发明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其中增强纤维体被放大显示。
图1b是图1a所示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卷曲结构透视图。
图2a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卷曲结构透视图。
图3a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卷曲结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
图7a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卷曲结构透视图。
图8a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卷曲结构透视图。
图9a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图9b是图9a所示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卷曲结构透视图。
图10a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图10b是图10a所示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卷曲结构透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其中增强纤维被放大显示;
图12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其中增强纤维被放大显示;
图13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其中增强纤维被放大显示;
图14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以及
图15是本发明另一输尿管支架的平面结构侧视图,其中增强纤维被放大显示。
具体实施方式
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以及体内导管生理功能损伤引发相关并发症等问题促使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使用可吸收聚合物泌尿道支架,这类支架在完成修复作用后不必取出。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支架为螺旋形管,径向和轴向没有弹性/弹力,所以在生物力学相容性、使用时的防移位性以及应用部位的固定性方面均有不足。
因为输尿管一直受脉动力作用,所以这些性能对输尿管内支架来说尤其重要。本发明的支架正是针对该组织设计的。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设计样式及其变化形式,这些结构中,均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固位端,用来防止支架下移或从患者输尿管中伸出。该装置包含两个固位端时,支架就不会上下移动。本发明设计简洁,其产品可制成各种长度,几乎能与所有患者的输尿管匹配,因此可称为适应患者个性化需求的输尿管内支架。所有设计样式都要求使用经两种纤维组分增强的弹性膜、吸水膨胀膜,两种纤维组分都略微具有吸水膨胀性。一种组分是含复丝纤维的针织管,该管与螺旋结构的单丝相连。所有设计样式均为径向有弹力的弹性构造体,以使装置的公称直径与输尿管直径在普遍存在的脉冲力作用下保持同步变化。从设计样式的透视图来看,本发明的支架构造体包含:(1)径向结实而有弹性的高定向单丝基架或增强填料,以确保在应用部位的力学稳定性;(2)相互交联的高顺应性基体,以防止支架的部分降解碎片过早流出。本发明的优选特征表现为具有至少一种在生物环境中易膨胀的组分以使本装置与泌尿生殖道,尤其是输尿管的粘膜衬里之间的生物力学相容性达到最佳。
虽然本发明所述的所有设计样式和相应组分均与泌尿道支架有关,但其中一些支架在血管内支架生产中也可采用,同时可以往膜内加入生物活性剂以维持血管扩张度,但也可以不加。
本发明一般涉及可吸收/可崩解的修复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施加器,用于使泌尿生殖道中各管保持充分张开,例如插入输尿管内支架使输尿管在预定期间一直保持充分张开。预定期之后,该支架的物理实体应该基本上消失,否则有可能干扰输尿管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至少有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纱或其与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
图1a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12制成的构造体10,本实施例中,该构造体具有两个固位端,即突出部14。该构造体长度上的断裂表示支架长度是可变的,可予以定制。本例中的纤维增强体是单丝线圈16和针织复丝18结合体。如图1b所示,纤维增强弹性膜为有缝管状,其中,管缝隙相对边形成弹性突出部,在刚性、管状施加器内受外力作用能压缩重叠,形成部分卷筒结构,其外径比患者输尿管直径至少小2%,一旦在肾管部位脱离管状施加器,压力被释放时,缝边缘回弹后所得的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至少比该生物管大1%,端突出部14张开后成为固位组件。
图2a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20,具有至少一个由瓣片24构成的固位端。这里,该构造体长度上的断裂仍表示其长度可予以定制。本例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线圈和针织复丝结合体。如图2b所示,构造体20形成直径比患者输尿管小的管,其中,将管端部先沿径向切成半圆形切口,然后再在切口中间垂直切开以使至少一个固位端的各端部具有两个弹性瓣片24,从而形成两个侧面可自由变形的组件。
图3a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30,如图1a中放大图所示。图中构造体长度可变,具有两个固位端。从图3b中可看到,构造体30形成管状结构,中间主体组件的直径比患者输尿管直径小。各固位端有两个侧面可自由变形的组件34,该组件按下述方法形成:先将中间主体组件端部形成部分重叠的双管,然后将侧面熔合管部径向、轴向切开,得到两个与中间主体管的未切割的半筒形部分相连的长瓣片。
图4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40,如图1a中放大图所示。图中构造体长度可变,具有两个固位端。构造体40为管状结构,其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主体管的拐角部分44为固位端,长度与患者输尿管相当,包括弹性铰接部位,在没有变形力作用下主体管与拐角部分间夹角维持在30度以上。
图5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50,如图1a中放大图所示。图中构造体长度可变,具有两个固位端。构造体50为管状,中间主体组件的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54为固位端,在用施加器插入时与中间主体管共线,但在插入患者输尿管后则变为鹅颈形状。
图6、7a、7b、8a和8b所示为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分别是用与图1所述的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60、70和80。各实施例中,固位端为倒置的锥体(分别为64、74和84),其较宽横截面的直径大于主体管直径,但在施加器中能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也比患者输尿管的直径小。从图7b和8b中清楚可见,该倒置锥体最好部分被切开,使锥体壁上至少产生两个小叶(leaflet),最好含有3(74)5(84)个小叶以便随施加器插入时更易被径向压缩。
图9a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用基于图1a所述的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90。图中构造体长度可变,具有两个固位端。从图9a中清楚可见,构造体90为管状,其中间主体组件的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其中,固位端是一个不对称的、横截面呈泪珠状的倒置锥体94,顶部有轴向切口,其较宽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大于中间主体管的直径,其中,该带有切口的不对称锥体在施加器中能被径向压缩力能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
图10a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用与图1a相同的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100。从图10b中清楚可见,构造体100为管状,中间主体组件是一个单侧纵向卷曲(101)的可膨胀管,向外扩张时,其圆形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的直径。各固位端均为单侧卷曲、可膨胀的不对称倒置锥体104,横截面为泪珠状,该泪状体顶部有一个卷曲,与中间主体管的卷曲共线,其中,该倒置锥体向外扩张后,其直径大于主体管直径。
图11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用纤维增强弹性膜112制成的构造体110,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有一个固位端。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该构造体可以是任意需要的长度而且可以包括第二固位端。本例中,纤维增强体是单丝线圈116和针织复丝管118结合体。支架110为管状,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插入患者输尿管后,会变成环形114,开口端与中间主体管轴向平行。用施加器插入时,这个环能与中间主体管共线。
图12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用纤维增强弹性膜122制成的构造体120,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有一个固位端。与上面对图11中支架所述一样,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该支架可以是任意需要的长度而且可以包括第二固位端。本例中,纤维增强体是编织单丝管128。构造体120为管状,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插入患者输尿管后,会变成环形124,开口端与中间主体管轴向平行。用施加器插入时,这个环能与中间主体管共线。
图13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用纤维增强弹性膜132制成的构造体130,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有一个固位端。与上面对图11中支架所述一样,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该支架可以是任意需要的长度而且可以包括第二固位端。本例中,纤维增强体是纬编单丝138。构造体130为管状,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插入患者输尿管后,会变成环形134,开口端与中间主体管轴向平行。用施加器插入时,这个环能与中间主体管共线。
图14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用纤维增强弹性膜142制成的构造体140,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有一个固位端。与上面对图11中支架所述一样,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该支架可以是任意需要的长度而且可以包括第二固位端。本例中,纤维增强体是编织单丝管148。构造体140为管状,固位端是倒置的锥体形,其较宽横截面的直径大于主体管直径,这样在施加器中能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也比患者输尿管的直径小。与上面对图7b和8b所述一样,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是该倒置锥体可以被部分切开,使锥体壁至少含有2个小叶,最好有3-5个小叶,这样易于承受随施加器插入时所受的径向压缩作用。
图15所示为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用纤维增强弹性膜152制成的构造体150,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有一个固位端。与上面对图11中支架所述一样,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该支架可以是任意需要的长度而且可以包括第二固位端。本例中,纤维增强体是纬编单丝158。构造体150为管状,固位端是倒置的锥体形,其较宽横截面的直径大于主体管直径,这样在施加器中能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也比患者输尿管的直径小。与上面对图7b和8b所述一样,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是该倒置锥体可以被部分切开,使锥体壁至少含有2个小叶,最好有3-5个小叶,这样容易承受随施加器插入时所受的径向压缩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至少有一个固位端,其中,该膜是由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p-dioxanone)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但最好是由选自ε-己内酯和乙交酯混合物的环状单体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至少有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或单丝与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该增强型单丝由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p-dioxanone)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但最好是由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的环状单体制成。
本发明的再一具体方面提供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或单丝与针织复丝或编织纱结合体,该增强型针织或编织复丝针织物由多嵌段共聚物形成,该共聚物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p-dioxanone)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但较佳是由选自聚乙二醇、1-丙交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的环状单体制成,最优选的是由1-丙交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构成的多嵌段共聚物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至少有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与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该支架能持续张开并留置在应用部位至少两天,优选的是能持续张开并留置在应用部位2-4个月。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该支架是一种用纤维增强弹性膜制成的构造体,至少有一个固位端,其中,该纤维增强体是单丝与针织或编织复丝结合体,固位端含有至少占4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碱式碳酸铋的状射线防护材料粉(radiopacifier)。
本发明的一个临床重要方面涉及一种将图1-9和11-15中的输尿管内支架插入体内的施加器。该施加器最好是弹性聚合物管,内外面光滑,有一个单丝定位活塞,活塞固体端与管的内径径向一致。
本发明的另一个临床重要方面涉及一种将10所示的单侧卷曲输尿管内支架导入体内的施加器。该施加器最好包括弹性管、弹性引线和带有加压管的可膨胀球囊。将球囊和引线放入单侧卷曲输尿管支架内,然后将组装体通过患者泌尿道置入输尿管,其中一个固位端位于通向输尿管的肾出口,另一个固位端位于通向膀胱的输尿管出口。置于生物部位后,将球囊充气,使纵向卷曲形状消失,并使输尿管内支架各组件张开到原始的无卷曲的尺寸。然后将球囊放气,从患者体内取出施加器组装体。
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制备膨胀弹性膜用的聚乙二醇-ε-己内酯/乙交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特征
反应装置包括100ml烧瓶、磁力搅拌棒和一个用作充氮入口的90°连接器。将含有ε-己内酯(0.4163mol、47.5g)、乙交酯(0.0219mol、2.5g)和聚乙二醇(Mn=35kDa、1.243×10-4mol、4.38g)的起始填料加到瓶内。
用温控油浴将该装置和其内容物加热至50℃,真空下放置45分钟。磁力搅拌棒搅拌设置在3.5。然后向反应系统中充氮除杂。向终填料中加入溶解于甲苯的辛酸锡溶液0.2M(0.365mL、7.3×10-5mol)。将温度升高到160℃,在该温度下反应进行2小时。
根据在氯仿中的特性粘度来计算聚合物分子量(I.V.=2.51dl/g)。用不同扫描热量测定法确定熔解温度和熔化热(Tm=54.8℃、ΔHf=63.4J/g)。用含GPC的二氯甲烷确定Mn和Mw(Mn=72.9kDa、Mw=155kDa)。
实施例2
制备弹性膜用的结晶多嵌段1-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与特征:一般方法
根据美国专利6,462,169(2002)和6,794,485(2004)中的一般教导,制备具有含无定形核的三轴共聚物的结晶多嵌段1-丙交酯共聚物,其中结晶接枝向外延伸。对于典型的共聚物来说,(1)核是由三亚甲基碳酸酯、ε-己内酯和乙交酯混合物在辛酸锡和三乙醇胺分别作催化剂和引发剂条件下聚合而成;(2)结晶端接枝由核多聚物与1-丙交酯和ε-己内酯混合物反应形成。所得共聚物特征如例1所述。
实施例3
膜铸造溶液的制备:一般方法
将实施例1或2中的聚合物称重,用乙酮溶解。可调节溶质与溶剂比,达到所要浓度。典型溶液包含4%聚合物。
实施例4
制备网格结构用的结晶多嵌段1-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与特征:一般方法
根据美国专利6,342,065(2002)给出的教导,利用1-丙交酯和少量三亚甲基碳酸酯分两步制备共聚物。所以,先用辛酸锡、丙二醇分别作催化剂和引发剂制备三亚甲基碳酸酯预聚物,然后使所得预聚物与含少量TMC的丙交酯反应。用实施例1所述的常规方法进行聚合物分离和特征鉴定。
实施例5
线圈生产用的结晶三轴向多嵌段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与特征:一般方法
按照美国专利6,462,169(2002)的一般教导,制备含低熔点或无定形核、结晶接枝向外延伸的结晶三轴向多嵌段乙交酯共聚物。典型的共聚物中,(1)核的共聚物组分是由三亚甲基碳酸酯和/或ε-己内酯在三羟甲基丙烷和辛酸锡分别作引发剂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2)结晶端接枝由核多聚物与乙交酯和ε-己内酯混合物反应形成。用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进行聚合物分离和特征鉴定,由于该聚合物在常规GPC溶剂中不溶解,所以本例中不使用GPC测定分子量。
实施例6
线圈生产用的35-65重量%(40/20/40摩尔%)ε-己内酯/l-丙交酯/乙交酯-1-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
反应装置由顶部装有机械搅拌单元的不锈钢反应器、真空调节器和充氮入口构成。该反应装置内达到<0.5mm Hg真空后,向内充入氮气。将含有ε-己内酯79.3g(0.6954mol)、乙交酯80.7g(0.6954mol)、1-丙交酯50.1g(0.3477mol)、丙二醇0.376g(4.94×10-3mol)和0.7ml溶于甲苯的辛酸锡溶液0.2M(1.39×10-4mol)的起始填料加入反应器。
使用高温油浴将反应装置和其内容物加热到40℃并在真空下放置1.5小时。然后向反应系统内充入氮气。将油浴温度加热到160℃,60rpm搅拌。160℃、约2.25小时后,将温度降到80℃(注意:搅拌速度应逐渐降低,因为聚合物会越来越粘稠,当温度降到约115℃时,停止搅拌)。80℃、约15小时后,将温度升到110℃。110℃、15分钟后,向缓慢搅拌的反应装置中再加入第二填料:0.7ml、0.2M溶于甲苯的辛酸锡催化剂。再将温度升高到160℃。160℃、约1.75小时后,将温度降到130℃。然后再向以大约15rpm转速搅拌的反应器内加入390g第三填料Mactide(2.7083mol)。搅拌速度逐渐降到60rpm。待内容物完全、均匀混合后,将温度升高到160℃,约0.5小时后,停止搅拌。继续在160℃下反应12小时。最后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分离、沉淀、纯化聚合物并进行特征鉴定。
该聚合物在氯仿溶剂中的特性粘度为1.65dl/g。使用二氯甲烷、GPC确定其分子量Mn和Mw分别为170.8kDa和248.5kDa。
实施例7
线圈生产用的高浓度1-丙交酯多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特征:典型方法
反应装置由顶部装有机械搅拌单元的不锈钢锅、真空调节器和充氮入口构成。该反应装置内达到<0.5mm Hg真空后,向内充入氮气。向锅内加入含200g硫酸钡起始填料(注意:使用前,用筛子将BaSO4中大于10μ的颗粒筛除)。然后将反应装置沉降到已加热到150℃的高温油浴内。
将反应装置和其内容物在真空、150℃放置1.75小时。然后向反应系统内充入氮气。将温度降到110℃。向反应锅内再加入第二填料:ε-己内酯89.6g(0.7860mol)、乙交酯30.4g(0.262mol)、丙二醇0.087g(1.15×10-3mol)和辛酸锡催化剂0.0566g(1.4×10-4mol)(注意:将第二填料置于40℃真空炉内干燥约0.5小时)。将温度升高到180℃。180℃、约3小时后,将第二份辛酸锡催化剂0.13g(3.16×10-4mol)加入反应锅内,边加边搅拌。再在180℃、2小时后,将温度降到140℃,继续反应16小时。然后加入最终填料180g(1.5mol)/-丙交酯,边加边搅拌。待反应物完全、均匀混合后,将温度升高到170℃,约5.5小时后,将温度降到160℃,并停止搅拌。继续在160℃下反应17小时。
最后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聚合物分离、沉淀、纯化和干燥。室温下对聚合物沉淀进行减压高燥,然后置于40℃,2小时后,将油浴温度升高到80℃。1小时后,再将温度升高到110℃,维持4小时。
该聚合物在氯仿溶剂中的特性粘度为1.05dl/g。使用二氯甲烷、GPC确定其分子量Mn和Mw分别为74kDa和132kDa。用不同的扫描热量测定法测定的熔解温度和熔化热分别为149.3℃和29.2J/g。
实施例8
线圈生产用的由/-丙交酯和聚乙二醇构成的多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特征:典型方法
按实施例7所述方法制备含40重量%BaSO4的共聚物复合材料,并进行特征鉴定,不同在于,本例中使用分子量为20或35kDa的聚乙二醇作引发剂。
实施例9
生产线圈和网格用的单丝和复丝的制备:一般方法
分别使用单孔模和多孔模熔纺各聚合物,以制备单丝和复丝。生产线圈或网格用的高浓度丙交酯共聚物的纺织工艺与美国专利6,342,065(2002)所述方法类似。另一方面,生产线圈用的高浓度乙交酯共聚物的纺织工艺与美国专利6,255,408(2001)和6,462,169(2002)所述方法类似。
实施例10
输尿管内支架用的纬编单丝架的生产
本例中使用具有7/8″圆筒和带有24号针的24针头的Lamb圆形纬编针织机将直径约为150μ的典型可吸收单丝织成针织管。共使用12根针生产密度约10mg/cm2的针织管。
将1.9mm Teflon棒插入针织管内,然后将针织管与张力架相连。针织管一受到张力后,就将该张力架置于110℃炉内15分钟,使针织结构体热定形。该针织物达到室温后,消除张力,取出Teflon棒,形成尺寸可调控的支架架子。退火后得到的支架的OD为2.75-3mm,孔尺寸约为90×150μ。使用锥形Teflon棒使针织管一端热定形,使其形状变为倒置锥体。可以将其用作可吸收弹性膜基体的架子以生产图15所示类型的输尿管支架。
实施例11
完整管状支架的构建和涂覆
建架——图2和6所示支架样式的纤维架是通过将多嵌段/-丙交联/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制成的复丝针织袖用具体支架大小的Teflon模拉伸而成。将针织袖放到模子上之后,在一个空气流通的炉内将所得组装体加热到40℃,20分钟,使针织管热定形。然后将另一方向的由多嵌段/-丙交联/三亚甲基碳酸酯/ε-己内酯共聚物制成的单丝按单或双螺旋方式紧密缠绕在模子上的针织管上。为制备增强弹性膜,将模子上的纤维组装体置于例2中的聚合物溶液内浸涂。将Teflon模子上的覆有涂层的复合材料放在层流架内干燥,然后室温减压干燥。对于倒置锥体样式,则在复合材料管被干燥至恒重后,仅将其端部再次浸入更高浓度的溶液中,以增加锥形端的刚性和可靠度。
图1中的支架样式是先按上述方法制出直径更大的复合材料管,然后切成最终结构。
虽然已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可以很清楚的理解,本发明可在不超出其原理和范围的基础上予以改动和变更。所以,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可以做出这些变更,申请人在此公开了本文所公开范围的所有子范围。这些子范围也用来实施本发明。

Claims (49)

1.一种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包括由纤维增强弹性膜和纤维增强体构成的构造体,该构造体具有至少一个固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纤维增强体包括单丝线圈和复丝针织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有缝管状,其缝隙相对边包括弹性突出部,在刚性、管状施加器内受外力作用能压缩重叠,形成部分卷筒结构,其外径比患者输尿管直径至少小2%,一旦在肾管部位脱离管状施加器,压力被释放时,缝边缘回弹后所得的公称直径至少比该生物管大1%,端突出部张开后成为固位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管状,直径比患者输尿管小,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包括两个弹性瓣片,该瓣片按下述方法形成:将管的端部先径向切出半圆形切口,然后再从切口中间垂直切开,形成两个侧面可自由变形的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管状,直径比患者输尿管小,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包括两个侧面可自由变形的组件,该组件按下述方法形成:先将中间主体组件的端部形成部分重叠的双管,然后将侧面熔合管部径向、轴向切开,得到两个与中间主体管的未切割的半筒形部分相连的加长型瓣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管状,直径比患者输尿管小,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拐角延伸部分,包括弹性铰接部位,在没有变形力作用下该部位使相对主体管的角度维持在30度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管状,直径比患者输尿管小,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在用施加器插入时与中间主体管共线,插入患者输尿管后则变为鹅颈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管状,直径比患者输尿管小,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为具有一系列直径的倒置锥体,其横截面渐进变宽且大于中间主体管直径,使用管状施加器插入泌尿道时,该固位端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倒置锥体被部分切开,使锥体壁上包括多个小叶,以便随施加器插入时更易被径向压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倒置锥体被部分切开,使锥体壁上包括3个小叶,以便随施加器插入时更易被径向压缩。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管状,直径比患者输尿管小,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为不对称的、横截面呈泪珠状的倒置锥体,顶部有轴向切口,其较宽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大于中间主体管的直径,其中,该带有切口的不对称锥体在施加器中能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管状,具有中间主体组件,该组件是单侧纵向卷曲的可膨胀管,具有比患者输尿管小的圆形横截面,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为单侧卷曲、可膨胀的不对称倒置锥体,其横截面为泪珠状几何形状,泪状体顶部有一个卷曲部位,该卷曲部位与中间主体管的卷曲部位呈共线,该倒置锥体向外张开时,其平均直径大于中间主体管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管状,具有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的中间主体组件,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插入患者输尿管后,会变成环形,其开口端与中间主体管轴向平行,用施加器插入时,该环能与中间主体管共线。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弹性膜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弹性膜包含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弹性膜包含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线圈包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基体和包含在该基体内的无机微粒分散相,所述基体包含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所述无机微粒分散相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线圈包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基体和包含在该基体内的无机微粒分散相,所述基体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所述无机微粒分散相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复丝包含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纤维增强体包含单丝线圈和编织复丝。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弹性膜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弹性膜包含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线圈包含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线圈包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基体和包含在该基体内的无机微粒分散相,所述基体包含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所述无机微粒分散相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线圈包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基体和包含在该基体内的无机微粒分散相,所述基体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所述无机微粒分散相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复丝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ε-己内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吗啉二酮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复丝包含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纤维增强体包括含有编织或纬编单丝的管。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构造体为管状,具有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的中间主体组件,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插入患者输尿管后,会变成环形,其开口端与中间主体管轴向平行,用施加器插入时,该环能与中间主体管共线。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弹性膜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弹性膜包含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包含由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包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基体和包含在该基体内的无机微粒分散相,所述基体包含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所述无机微粒分散相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包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基体和包含在该基体内的无机微粒分散相,所述基体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所述无机微粒分散相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纤维增强体是纬编或编织单丝架,所述构架体为管状,具有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的中间主体组件,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为具有一系列直径的倒置锥体,其横截面渐进变宽且大于中间主体管直径,使用管状施加器插入泌尿道时,该固位端被径向压缩力可逆地压缩至与主体管直径一致。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弹性膜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弹性膜包含由l-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架包含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吗啉二酮、对位二噁烷酮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架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吗啉二酮和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架包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基体和包含在该基体内的无机微粒分散相,所述基体包含至少两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所述无机微粒分散相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架包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基体和包含在该基体内的无机微粒分散相,所述基体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至少一种选自1-丙交酯、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对位二噁烷酮、1,5-二氧杂环庚烷基-2-酮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结晶多嵌段共聚物,所述无机微粒分散相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材料。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纤维增强体是纬编单丝,所述构架体为管状,具有直径小于患者输尿管直径的中间主体组件,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为中间主体管的高弹性部分,插入患者输尿管后,会变成环形,其开口端与中间主体管轴向平行,用施加器插入时,该环能与中间主体管共线,所述弹性膜包含结晶多嵌段弹性高浓度1-丙交酯共聚物,所述单丝包含由1-丙交酯和至少一种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和吗啉二酮的环状单体制成的多嵌段共聚物。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单丝进一步包含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可吸收磷酸盐玻璃的无机微粒填料。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支架能维持张开状态并留置在应用部位至少2天。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支架能维持张开状态并留置在应用部位2-4个月。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可崩解的多组分、非移动式输尿管内支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位端含有至少占4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氧化锆和碱式碳酸铋的射线防护材料粉。
48.一种用于将权利要求1的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患者泌尿生殖道内的施加器,其包含弹性聚合物管,该聚合物管具有光滑的内外表面和包含单丝的定位活塞,该活塞固体端与所述聚合物管的内径径向相配。
49.一种用于将权利要求1的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患者泌尿生殖道内的施加器,其包含弹性管、弹性引线和具有加压管的可膨胀球囊。
CNA2006800099951A 2005-02-04 2006-02-0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吸收输尿管内支架 Pending CN1012129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5024005P 2005-02-04 2005-02-04
US60/650,240 2005-02-04
US11/204,822 2005-08-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2937A true CN101212937A (zh) 2008-07-02

Family

ID=39612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99951A Pending CN101212937A (zh) 2005-02-04 2006-02-0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吸收输尿管内支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12937A (zh)
ZA (1) ZA20070757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671A (zh) * 2013-02-01 2013-07-24 东华大学 纺织多组分增强结构逐步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7065A (zh) * 2015-10-10 2016-02-03 天津源康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前列腺支架
CN107604528A (zh) * 2017-10-10 2018-01-19 东华大学 交叉转动式径向缩胀管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8606861A (zh) * 2018-05-07 2018-10-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仿玻璃海绵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14331A (zh) * 2016-06-23 2019-03-01 聚合-医药有限公司 具有管理式生物降解的医疗植入物
CN111001045A (zh) * 2020-01-07 2020-04-14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671A (zh) * 2013-02-01 2013-07-24 东华大学 纺织多组分增强结构逐步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1671B (zh) * 2013-02-01 2016-08-10 东华大学 纺织多组分增强结构逐步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7065A (zh) * 2015-10-10 2016-02-03 天津源康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前列腺支架
CN109414331A (zh) * 2016-06-23 2019-03-01 聚合-医药有限公司 具有管理式生物降解的医疗植入物
CN107604528A (zh) * 2017-10-10 2018-01-19 东华大学 交叉转动式径向缩胀管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8606861A (zh) * 2018-05-07 2018-10-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仿玻璃海绵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1045A (zh) * 2020-01-07 2020-04-14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ZA200707574B (en) 2008-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96885C (en)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absorbable endoureteral stent
EP1185317B1 (en) Bioresorbable stent
JP4236863B2 (ja) 体内の内腔用の除去可能なステント
US6494908B1 (en) Removable stent for body lumens
JP4794732B2 (ja) 生体崩壊性ステント
US7582108B2 (en) Tubular implant
CN101212937A (zh)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吸收输尿管内支架
CN109414331B (zh) 具有管理式生物降解的医疗植入物
JP2022518155A (ja) 移動防止機構付ステント
EP2832313B1 (en)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absorbable endoureteral stent
CN111511310B (zh) 具有受控生物降解的管状植入物
CN214679116U (zh) 输尿管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