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5887A - 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 - Google Patents
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05887A CN101205887A CNA2006101304438A CN200610130443A CN101205887A CN 101205887 A CN101205887 A CN 101205887A CN A2006101304438 A CNA2006101304438 A CN A2006101304438A CN 200610130443 A CN200610130443 A CN 200610130443A CN 101205887 A CN101205887 A CN 1012058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
- buffer
- refrigerant
- air outlet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一种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有:一端固定在框架上,同时活塞被插入在另一端,并在其之间形成压缩空间的气缸;由遮盖气缸的一端而设置的排气阀与支撑帽之间设置的排气阀弹簧组成的排气阀组件;设置于气缸的一端的排气帽;在支撑帽延长的部位,与排气帽相隔而设置的缓冲帽;连接在排气帽与缓冲帽之间的连接管;与缓冲帽相连的环状管;设置着排气帽的排气帽安装部;设置着缓冲帽的缓冲帽安装部连接部构成。在缓冲帽安装部上形成有安装槽。在连接部的中央形成有切开部。本发明在冷媒依次流经第1、2排气室的过程中脉动被降低而排出,能够在有效降低脉动的同时减少构成部件。支撑帽的连接部上形成有防导热的切开部,能够降低通过支撑帽的直接的热传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式压缩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为了降低从压缩空间排放出的高压冷媒所产生的脉动,使冷媒依次流经两个排气室,并且使构成两个排气室的部件最小化的同时,即便有高压的冷媒流经也能够防止热传递的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
背景技术
图1是一般直线式压缩机的部分侧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侧剖视图。
如图1所示,一般的直线式压缩机在壳体(未图示)内部的密封空间里,气缸2的一端被本体框架3固定支撑,同时活塞4的一端插入到气缸3的内侧并在其之间形成压缩空间P,活塞4与直线式电机10相连后沿着轴向做往复驱动,从而向压缩空间P吸入冷媒后再进行排放。
气缸2在其一端内侧与活塞4之间形成有对冷媒进行压缩的压缩空间P,在活塞4的一端轴向贯通形成有能够使冷媒被吸入到压缩空间P里的吸入孔4h,为了开闭吸入孔4h而通过螺钉固定有薄型的吸气阀6,并且在气缸2的一端设置有能够排放被压缩在压缩空间P里的压缩冷媒的排气阀组件8。
直线式电机10,由固定在气缸2的外周面,且由多个叠片沿着圆周方向叠层后呈环状的内定子12和;以相隔一定间距地位于内定子12的外侧,在线圈沿着圆周方向缠绕着的线圈缠绕体的外侧有多个叠片沿着圆周方向叠层后呈环状的外定子14和;位于内定子12和外定子14之间的空间内,并通过与内定子12和外定子14之间的相互电磁力的作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永久磁铁16构成。
内定子12,其一端被支撑在本体框架3的同时另一端通过固定环(未图示)固定在气缸2的外周面上;外定子14,其一端被支撑在本体框架3的同时另一端在通过单独的电机盖22而被支撑的状态下,电机盖22通过螺钉固定在本体框架3上;而永久磁铁16通过单独的连接部件30与活塞4的另一端相连。
外定子14接通电源后,永久磁铁16根据与内定子12和外定子14之间的相互电磁力的作用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活塞4在气缸2的内部做往复直线运动,由此根据压缩空间P的内部压力的变化吸气阀6及排气阀8开始工作,从而将冷媒吸入进行压缩后再次排出。
如图2所示,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由可开闭地设置在气缸2的一端,从而使压缩空间P里的冷媒排放的排气阀组件8;设置在气缸2的一端而抱住排气阀组件8,从而形成排气室D的排气帽9;与排气帽9相连后使高压的冷媒流动,并且能够降低噪音及振动的环状管R构成。
具体来讲,排气阀组件8,由遮盖气缸2的一端而设置的排气阀8a;固定设置在气缸2的一端而抱住排气阀的支撑帽8b;根据压缩空间P里的压力使排气阀8a在气缸2的一端进行弹性开闭的排气阀弹簧8c构成;而在支撑帽8b上,沿着其周围相隔一定间距地形成有多个能够使冷媒向排气帽9排放的连通孔(未图示)。
根据活塞4在气缸2的内部的直线往复运动,吸入到压缩空间P里的冷媒被压缩,随之压缩空间P内部的压力上升到设定压力以上时,排气阀弹簧8c被压缩,从而排气阀8a被开启而压缩空间P里的高压冷媒经过支撑帽8b的连通孔聚集到排气帽9内部的排气室D里,之后流经相对细长的环状管R的同时振动及噪音被降低而排放到外部。
但是,对如上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来讲,根据活塞4的直线往复运动在压缩空间P里被压缩成为高压的冷媒会产生脉动的同时被排放到排气室D里,在此,产生脉动的高压冷媒只流经一个作为有限的空间的排气室D,之后再流动到环状管R,因此,冷媒的脉动依然维持在高的状态,从而会导致相当大的噪音及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为了使高压冷媒从压缩空间开始依次降低脉动而使其流经两个排气室,在最小化其构成部件的同时也能够降低两个排气室之间的热传导的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包括有:一端固定在框架上,同时活塞被插入在另一端的状态下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并在其之间形成压缩空间的气缸;还设置有由遮盖气缸的一端而设置的排气阀与抱住排气阀并固定在框架上上的支撑帽之间设置的排气阀弹簧组成的,并根据压缩空间的内部压力对压缩空间内的冷媒进行排放的排气阀组件;与压缩空间相连通地设置于气缸的一端,并根据排气阀组件的开闭与否排放被压缩于压缩空间里的冷媒的排气帽;在支撑帽延长的部位,与排气帽相隔而设置的,使从排气帽流入的冷媒流经的同时降低其脉动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缓冲帽;连接在排气帽与缓冲帽之间,并使冷媒根据压力差流动的连接管;与缓冲帽相连,将流经缓冲帽的冷媒引向外部的环状管。
所述的支撑帽,由设置着排气帽的排气帽安装部;位于跟排气帽安装部不同的面上,并设置有缓冲帽的缓冲帽安装部;在排气帽安装部与缓冲帽安装部之间倾斜形成的连接部构成。
在缓冲帽安装部及与之相对应的框架的一面,形成有能够提高缓冲帽的焊接性的安装槽。
所述的连接部,在中央形成有防导热的切开部。
本发明的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在冷媒被压缩成高压后,在依次流经第1、2排气室的过程中,其脉动被降低而排出,并且排气阀组件的支撑帽延长后,在其上设置排气帽及缓冲帽而形成第1、2排气室,因此在有效降低脉动的同时能够减少构成部件。另外,在扩张的支撑帽上形成容易弯曲的连接部,从而在不同的平面上容易设置支撑帽,同时在其上容易设置排气帽及缓冲帽,与此同时,虽然在支撑帽上设置有排放着高压冷媒的排气帽及缓冲帽,但由于在支撑帽的连接部上形成有防导热的切开部,因此能够降低通过支撑帽的直接的热传导。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直线式压缩机的部分侧剖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侧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的支撑帽正面图。
其中:
50:排气阀组件 52:排气阀
54:支撑帽 56:排气阀弹簧
54a:排气帽安装部 54b:缓冲帽安装部
54c:连接部 54h:连通孔
60:排气帽 70:缓冲帽
D1:第1排气室 D2:第2排气室
R1:连接管 R2:环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发明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侧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的支撑帽正面图。
如图3所示,对本发明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来讲,气缸2的一端被固定在框架3上,同时活塞4被插入设置在气缸2的另一端而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在气缸2的一端形成第1排气室D1的同时与此相隔而置形成有第2排气室D2,并在第1、2排气室D1、D2之间设置有冷媒流动的连接管R1,同时在第2排气室D2上连接设置有将冷媒引向外部的环状管R2。
第1排气室D1,是由根据形成于气缸2和活塞4之间的压缩空间P内部的压力,对气缸2的一端进行开闭的排气阀组件50;形成从压缩空间经排气阀组件50排放的冷媒流经的空间的排气帽60构成;而第2排气室D2是由形成经排气帽60流出的高压冷媒的流动空间的缓冲帽70构成。
具体来讲,气缸2的一端在贯通于框架3的状态下被固定而设置,并在气缸2的一端内部形成压缩空间P的同时在气缸2的一端外部可开闭地设置有排气阀组件50。
排气阀组件50,由遮盖气缸2的一端而设置的排气阀52;抱住排气阀52的同时相隔固定设置在气缸2的一端的帽形状的支撑帽54;将排气阀52弹性支撑在支撑帽54上的排气阀弹簧56构成。
此时,排气阀52之与气缸2的一端相接触的部分形成平面,同时其反方向部分形成向中央凸出的形状,从而即便压缩空间P的内部维持高压也能够耐用,并且形成有能够支撑排气阀弹簧56的安装槽(未图示),排气阀弹簧56与支撑帽54相接触的一端直径相比其与排气阀52相接触的另一端直径要大一些,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撑排气阀52。
尤其,支撑帽54呈一种帽形状,其开放的一端固定在与气缸2的一端周围相邻的框架3上,同时封闭的另一端由能够支撑设置排气阀弹簧56的排气帽安装部54a以及从此延长而形成的缓冲帽安装部54b、连接部54c构成。
对支撑帽54更加具体来讲,如图4所示,排气帽安装部54a呈帽形状,并为了排放冷媒在其周围形成有多个连通孔54h的同时在其底面的周围形成有多个螺钉孔H。
缓冲帽安装部54b是形成在与排气帽安装部54a不同面上的平板形状,为了使缓冲帽70容易焊接,在其中央与缓冲帽70相接触的部位形成有对应形状的安装槽54b′,同时在设置着缓冲帽安装部54b的框架3的一面上也应该形成有能够安装缓冲帽安装部的与安装槽54b′的形状相对应的安装槽(未图示)。
连接部54c连接着排气帽安装部54a和缓冲帽安装部54b,支撑帽54设置于球状的壳体内侧,排气帽安装部54a和缓冲帽安装部54b设置在不同的面上,同时连接部54c倾斜设置在两者之间,并且为了容易弯曲连接部54c以及为了防止从排气帽安装部54a到缓冲帽安装部54b的热传导,应当形成有防导热切开部54c′。
对排气阀组件50的工作来讲,当压缩空间P的内部压力上升到设定压力以上时,排气阀弹簧56被压缩而排气阀52开放气缸2的一端,从而高压的冷媒排放到排气帽60。
排气帽60在与支撑帽54保持一定间距的状态下抱住支撑帽54而呈帽形状,并且其开放的一端固定在框架3上而能够完全遮盖住支撑帽54,而缓冲帽70相比排气帽60体积要小一些,并且呈帽形状,同时其开放的一端固定在框架3上并位于排气帽60的一侧。
排气帽60为了降低从压缩空间P排放出的高压冷媒的压力,其体积应当要大一些,但由于缓冲帽70只要具备能够降低从排气帽60传递的冷媒的脉动的体积即可,因此缓冲帽70的体积小于排气帽60的体积也无妨。
排气帽60和缓冲帽70即便固定设置在框架3上,由于框架3的一面没有形成平面,因此两者不会位于相同的平面上,且因此支撑帽54应当形成有连接着排气帽安装部54a和缓冲帽安装部54b的倾斜的连接部54c。
连接管R1和环状管R2是小直径的管子,连接管R1连接排气帽60与缓冲帽70之间的较短距离而引导冷媒的流动,而环状管R2连接缓冲帽70与外部之间的较长的距离而不仅引导冷媒的流动而且还降低冷媒的脉动所导致的噪音。
连接管R1可以由细管以简单的直线形式设置,但是环状管R2为了有效降低冷媒的振动及噪音应当由细长的管弯曲而设置,并且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冷媒的振动及噪音考虑到冷媒的振动频率等,在环状管R2的一部分区间上可以设置橡胶等缓冲部件(未图示)。
为了在缓冲帽70的内部缓冲掉冷媒的脉动,在缓冲帽70的内部连接管R1的末端与环状管R2的末端应当位于相隔较远的相反位置上,并且连接管R1的末端应当较深地设置于缓冲帽70的一端,环状管R2的末端应当连接在缓冲帽70的另一端,从而沿着连接管R1流入到缓冲帽70里的高压冷媒在缓冲帽70被缓冲后再沿着环状管R2排出。
对具有如上结构的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的组装过程来讲,气缸2的一端固定在框架3上,为了排气阀52、排气阀弹簧56、排气帽安装部54a遮盖气缸2的一端,排气帽安装部54a通过螺钉组装到框架3上,之后排气帽60通过螺钉连接或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到排气帽安装部54a而抱住排气帽安装部54a。
从排气帽安装部54a倾斜弯折连接部54c,从而使缓冲帽安装部54b对应到框架3的与排气帽安装部54a的安装部位呈阶梯状的位置,之后将排气帽安装部54a通过螺钉连接或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到框架3,同时将缓冲帽70焊接到缓冲帽安装部54b,在此,由于在缓冲帽安装部54b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框架3上形成有安装槽54b′,因此能够更加牢固地焊接缓冲帽70。
接着,在排气帽60和缓冲帽70之间连通设置连接管R1,同时在缓冲帽70上连通设置环状管R2,并且在缓冲帽70内,连接管R1的一端设置得较深,而环状管R2的一端设置得较浅,从而有效降低冷媒的脉动。
即便从压缩空间P排放出高压的冷媒,在依次通过排气帽60及缓冲帽70的过程中脉动被降低,由于在排气帽安装部54a及缓冲帽安装部54b上分别设置有排气帽60及缓冲帽70,因此能够减少构成部件,同时在排气帽安装部54a与缓冲帽安装部54b之间的连接部54c上形成有防导热切开部54c′,因此能够防止支撑帽54的热传导。
以上,参照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在以上的实施例及附图,本发明的范围只通过后述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而限定。
Claims (4)
1.一种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包括有:一端固定在框架(3)上,同时活塞(4)被插入在另一端的状态下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并在其之间形成压缩空间(P)的气缸(2);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由遮盖气缸(2)的一端而设置的排气阀(52)与抱住排气阀(52)并固定在框架上(3)上的支撑帽(54)之间设置的排气阀弹簧(56)组成的,并根据压缩空间(P)的内部压力对压缩空间(P)内的冷媒进行排放的排气阀组件(50);与压缩空间(P)相连通地设置于气缸(2)的一端,并根据排气阀组件(50)的开闭与否排放被压缩于压缩空间(P)里的冷媒的排气帽(60);在支撑帽(54)延长的部位,与排气帽(60)相隔而设置的,使从排气帽(60)流入的冷媒流经的同时降低其脉动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缓冲帽(70);连接在排气帽(60)与缓冲帽(70)之间,并使冷媒根据压力差流动的连接管(R1);与缓冲帽(70)相连,将流经缓冲帽(70)的冷媒引向外部的环状管(R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帽(54),由设置着排气帽(60)的排气帽安装部(54a);位于跟排气帽安装部(54a)不同的面上,并设置有缓冲帽(70)的缓冲帽安装部(54b);在排气帽安装部(54a)与缓冲帽安装部(54b)之间倾斜形成的连接部(54c)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缓冲帽安装部(54b)及与之相对应的框架(3)的一面,形成有能够提高缓冲帽(70)的焊接性的安装槽(54b′)。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54c),在中央形成有防导热的切开部(54c′)。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304438A CN101205887A (zh) | 2006-12-20 | 2006-12-20 | 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304438A CN101205887A (zh) | 2006-12-20 | 2006-12-20 | 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05887A true CN101205887A (zh) | 2008-06-25 |
Family
ID=39566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304438A Pending CN101205887A (zh) | 2006-12-20 | 2006-12-20 | 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0588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204841A1 (en) * | 2016-01-19 | 2017-07-20 | Lg Electronics Inc. | Linear compressor |
CN117231470A (zh) * | 2023-11-13 | 2023-12-15 |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的气体轴承装置及压缩机 |
-
2006
- 2006-12-20 CN CNA2006101304438A patent/CN10120588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204841A1 (en) * | 2016-01-19 | 2017-07-20 | Lg Electronics Inc. | Linear compressor |
CN106979137A (zh) * | 2016-01-19 | 2017-07-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线性压缩机 |
EP3196460A1 (en) * | 2016-01-19 | 2017-07-26 | Lg Electronics Inc. | Linear compressor |
KR101809347B1 (ko) * | 2016-01-19 | 2017-1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리니어 압축기 |
JP2019502861A (ja) * | 2016-01-19 | 2019-01-31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リニア圧縮機 |
US10400757B2 (en) | 2016-01-19 | 2019-09-03 | Lg Electronics Inc. | Linear compressor |
CN106979137B (zh) * | 2016-01-19 | 2019-11-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线性压缩机 |
CN117231470A (zh) * | 2023-11-13 | 2023-12-15 |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的气体轴承装置及压缩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14578B1 (ko) | 리니어 압축기용 냉매토출구조 | |
KR101854933B1 (ko) | 압축기용 머플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압축기 | |
US7478996B2 (en) |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having assembly structure of suction muffler | |
EP1877664A1 (en) | Suction muffler for a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 |
EP1392974B1 (en) | Suction muffler for a reciprocating hermetic compressor | |
CN101205887A (zh) | 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 | |
US11408413B2 (en) | Linear compressor | |
CN101205884A (zh) | 直线式压缩机的冷媒排放结构 | |
US20070264137A1 (en) | Hermetic compressor | |
JP2006518017A (ja) | 密封式圧縮機の吐き出し管 | |
US7070397B2 (en) | Compressor suction gas feed assembly | |
KR100788423B1 (ko) | 흡입머플러 및 이를 갖는 압축기 | |
KR101865515B1 (ko) | 압축기용 머플러 | |
KR100314059B1 (ko) | 리니어 압축기의 흡입소음기 구조 | |
EP1346155B1 (en) | Valve assembly for hermetic compressor | |
KR100660690B1 (ko) | 리니어 압축기용 냉매토출구조 | |
CN217682287U (zh) | 消音器、压缩机及冰箱 | |
CN112412747B (zh) | 线性压缩机 | |
KR20030073662A (ko) | 왕복동식 압축기 | |
KR100575828B1 (ko) |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흡입머플러 조립 구조 | |
KR20020038411A (ko) | 밀폐형 압축기의 토출소음기 | |
KR100550535B1 (ko) | 리니어 압축기 | |
KR100746417B1 (ko) | 리니어 압축기용 냉매토출구조 | |
CN115076114A (zh) | 消音器、压缩机及冰箱 | |
KR100492613B1 (ko) |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진동 저감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