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9088A - 同轴连接器和将双芯电缆连接至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和将双芯电缆连接至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9088A
CN101199088A CNA2005800500938A CN200580050093A CN101199088A CN 101199088 A CN101199088 A CN 101199088A CN A2005800500938 A CNA2005800500938 A CN A2005800500938A CN 200580050093 A CN200580050093 A CN 200580050093A CN 101199088 A CN101199088 A CN 101199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ssembly
fixation kit
connector
assembled state
coaxi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500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0535C (zh
Inventor
S·M·乔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PC Broadband Inc
Original Assignee
PPC Broadba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PC Broadband Inc filed Critical PPC Broadband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99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05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053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specially adapted to a specific shape of cables, e.g. corrugated cables, twisted pair cables, cables with two screens or hollow cables
    • H01R24/562Cables with two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5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 H01R4/5016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using a co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01R13/65915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surrounded by shi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10),其具有连接器组件(31)和固定组件(32)。连接器组件具有第一接触组件(40)和第二接触组件(42)以及用于导线(24,26)的第一接收器(52)和第二接收器(44)。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相互协作,并可相互移动,以便在预先组装状态与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第一接收器可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第一插孔具有减小的有效直径。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和将双芯电缆连接至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连接至孔口的同轴连接器,更尤其涉及一种在孔口处电连接双芯电缆中的各条导线的同轴连接器。本发明还旨在描述一种将双芯电缆连接到这种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孔口处于许多不同的环境和用于不同的用途。通常,孔口具有凸部件,所述凸部件与同轴连接器的凹部分上的环绕接地触点部分电连接。一导电插脚位于接地触点部分内部中心,且由接地触点部分环绕,所述导电插脚与终止于孔口的另一导电部件电接触。仅仅作为例子,连接孔口可以位于下降(drop)或拼接(splice)位置。
在某些应用中,通常被称为并行导体、双绞线、电灯线等等的双芯电缆中的各条导线均电连接在孔口上,以在例如电子设备之间传递信号。例如,双芯电缆通常用于将声频信号从CD播放器传递给接收器。因而,通常的做法是在这种孔口上使用同轴连接器电连接双芯电缆。
已经想出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将双芯电缆附着到同轴连接器上,而后再附着到孔口上。一般来说,这些方法需要使用大量劳力。众所周知,可以通过焊接保持这些电连接,例如Koren等的美国专利号4,397,516中所示。Hauver,Sr.等的美国专利号6,039,609披露了通过“咬合螺钉”保持的电连接。这些类型的连接需要额外的部件和组装步骤,这潜在地需要较长的安装时间。另外,取决于安装者的小心程度,连接的完整性可能彼此是不同的。
进一步地,这些现有技术中的一些连接器在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都制成细长的构造,以容纳实施电连接所需的部件。尺寸控制几乎总是这些部件设计中的目标。
理想地,同轴连接器应当允许在孔口与双芯电缆之间制成有效的、一致地高完整性的连接,与用于将同轴电缆连接到这种孔口上的传统同轴连接器相比,无需任何明显的尺寸增加。
发明内容
在一种形式中,本发明旨在描述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具有连接器组件和固定组件。连接器组件具有第一轴线和轴向隔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器组件还具有第一接触组件和第二接触组件。连接器组件具有第一接收器,所述第一接收器具有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第一接收器限定了用于具有第一有效直径的第一导线的第一插孔。第一导线上的第一导体电连接到第一接触组件上,第一导线与连接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连接器组件具有第二接收器,所述第二接收器具有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第二接收器限定了用于具有第二有效直径的第二导线的第二插孔。第二导线上的第二导体电连接到第二接触组件上,第二导线与连接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彼此协作,并可相互移动,以便在预先组装状态与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第一接收器可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第一插孔具有小于第一有效直径的第三有效直径。与连接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的第一导线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一接收器比通过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接收器更加牢固地保持在第一插孔中。
同轴连接器可以设置成与具有第一和第二导线的双芯电缆组合在一起。
在一种形式中,第二接收器可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第二插孔具有小于第二有效直径的第四有效直径。与连接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的第二导线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二接收器比通过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接收器更加牢固地保持在第二插孔中。
在一种形式中,第一插孔具有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第一接收器采用第一筒夹的形式,第一筒夹带有绕第一插孔的主要部分延伸的第一壁。
在一种形式中,固定组件具有第一卷曲通道,所述第一卷曲通道具有大体上平行于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第一筒夹可延伸至第一卷曲通道内,并相对于第二轴线在第一卷曲通道内部逐渐径向压缩,以便当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在预先组装状态与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时,逐渐减小第一插孔的有效直径。
在一种形式中,第一插孔具有阶梯状有效直径,其带有用以接收第一导线的绕第一导体具有绝缘层的部分的较大有效直径部分和用以接收第一导线的没有绝缘层的部分的较小有效直径部分。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较大有效直径部分和较小有效直径部分两者的有效直径都减小,这样,第一导线的两个部分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一接收器比通过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接收器更加牢固地保持在第一插孔中。
在一种形式中,第一壁具有非光滑表面,所述非光滑表面插入(digs into)与连接器组件和第二状态的第一接收器可操作地接合的第一导线中。
在一种形式中,筒夹上的第一壁中具有狭缝,以有利于在第一接收器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时,使筒夹上的第一壁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二轴线径向复位。
在一种形式中,第二插孔具有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的第四轴线,第二接收器具有第二筒夹,第二筒夹带有绕第二插孔的主要部分延伸的第二壁。
在一种形式中,当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时,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大体上可沿着第一轴线彼此平移。
在一种形式中,在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上存在这样的表面,它们相对于第一轴线径向相对地面对,并且在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在预先组装和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时,协作以引导接收组件与连接器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一种形式中,固定组件具有相对于第一轴线面对轴向方向的第一台肩,连接器组件具有相对地面对第一台肩的第二台肩,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配置成通过工具接合,所述工具牵引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彼此接近,从而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
在一种形式中,固定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隔开的卷曲通道,用以分别接收第一和第二筒夹。卷曲通道由具有逐渐缩减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第一和第二壁界定,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抵靠第一和第二筒夹而作用,用于a)使第一接收器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和b)使第二接收器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其中,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第二插孔具有小于第二有效直径的第四有效直径。
在一种形式中,在接收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上的径向相对面对表面摩擦地楔合在一起,以将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沿着第一轴线保持在所希望的关系。
在一种形式中,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具有相对于第一轴线轴向面对的协作台肩,所述协作台肩抵接,以防止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分离,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处于预先组装状态。
在一种形式中,连接器组件具有带有界定内部插孔的壁的圆柱体和绝缘体,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绝缘体固定。
在一种形式中,第一接触组件具有绕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接地表面,所述第一接地表面用于环绕和电连接到可操作地接合同轴连接器的凸孔口。第一接收器具有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绕第一轴线贯穿一段相当长距离,并电连接至第一接地表面。
在一种形式中,第一引线被捕获在绝缘体与圆柱体的壁的导电部分之间,从而电连接第一引线和第一接地表面。
在一种形式中,第二接触组件包括由第一接触组件环绕的插脚。第二引线电连接在第二接收器和插脚之间。
在一种形式中,每个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和第二引线嵌入在绝缘体中,这样,绝缘体和a)第一和第二接收器以及b)第一和第二引线可作为整装单元相对于圆柱体移动。
在一种形式中,通过沿着第一轴线定向地相对移动整装单元和圆柱体,一个抵靠另一个,可以使整装单元组装到圆柱体上。
在一种形式中,绝缘体具有与界定内部插孔的壁的内表面相符的阶梯状直径。
在一种形式中,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上的径向相对面对表面通过随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在预先组装状态和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而增加的力摩擦地楔入在一起。
在一种形式中,圆柱体和绝缘体通过键彼此固定在一起,以限制圆柱体与绝缘体之间绕第一轴线的相对枢转。
在一种形式中,存在限定第一和第二卷曲通道的单个件。
本发明还旨在描述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具有连接器组件和固定组件。连接器组件具有第一轴线和轴向隔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器组件具有用于电连接至孔口的第一接触组件和第二接触组件。连接器组件还具有分别带有第一和第二插孔以及第一和第二导体的第一和第二接收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导体分别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接触组件的结构。连接器组件和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响应于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连接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相对运动将第一和第二导线卷曲成与第一和第二插孔中的第一和第二导体电接触的协作结构,从而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在预先组装状态和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
在一种形式中,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大体上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直线以平移的方式相对移动,以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
在一种形式中,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体和圆柱体。一结构在绝缘体与圆柱体之间协作,用于允许压连接绝缘体和圆柱体。
同轴连接器可以设置成与具有第一和第二导线的双芯电缆组合在一起。
本发明还旨在描述一种将具有第一和第二导线的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具有:a)连接器组件,其带有第一接触组件和第二接触组件以及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和第二接触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和b)固定组件;使第一导线与第一导体电接触,并使第二导线与第二导体电接触;和相对于连接器组件移动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结果第一和第二导线被卷曲,并保持可操作地接合连接器组件上的第一和第二导体。
该方法还包括在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之前,引导第一和第二导线各自通过由固定组件限定的第一和第二卷曲通道的步骤。
第一和第二导线均具有带有绝缘层的导体。该方法还包括在导线被引导通过卷曲通道之后,从导线上移除绝缘层的步骤。
提供同轴连接器的步骤可以包括提供带有连接器组件的同轴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件具有带有第一和第二插孔的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第一和第二插孔均具有有效直径。该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引导第一导线进入第一插孔,引导第二导线进入第二插孔;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减小第一和第二插孔的有效直径。
提供同轴连接器的步骤可以包括:提供绝缘体、第一和第二接收器以及各自均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的第一和第二引线;将绝缘体、第一和第二引线以及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组装成一整装单元;提供带有内部插孔的圆柱体;和引导该整装单元进入内部插孔,使得第一和第二引线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接触组件电接触。
在一种形式中,固定组件具有第一台肩,连接器组件具有第二台肩。该方法还包括使第一和第二台肩抵接,以防止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分离的步骤,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处于预先组装状态。
在一种形式中,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具有面对表面。该方法还包括使面对表面摩擦地楔入在一起,以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而将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保持在一起的步骤。
该方法还包括使用工具接合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并平移固定组件的该部分,从而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的步骤。
相对于连接器组件移动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步骤可以包括相对于连接器组件平移固定组件的一部分,从而使固定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可操作地电/机械连接到孔口的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到孔口的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带有连接于同轴连接器的双芯电缆;
图3是图1中同轴连接器的局部示意性透视图,双芯电缆可操作地连接于同轴连接器,同轴连接器机械/电连接至孔口;
图4是沿图3中线4-4截取的同轴连接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3和图4中同轴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和图5相同的视图,其它部分被分解;
图7是和图4相同的视图,其中连接器和固定组件变化至已组装状态;和
图8是连接器组件上的接收器/筒夹与导线之间的连接的局部剖视图,连接器组件和固定组件处于已组装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依照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以10显示,其电/机械连接到孔口12。孔口12可以与任何系统或部件相联,电信号供给至该系统或部件或由该系统或部件供给。通常,孔口12将设计成能以平移的方式或其它方式接收传统类型的同轴连接器,同轴连接器具有圆柱形接地元件和通常为插脚形式的线性触点。通过同轴连接器10传送的信号的性质对本发明无关紧要。
同轴连接器10更具体的描述显示在图2中,其带有上述的接地元件14和线性触点/插脚16。所示的孔口12带有电连接于接地触点14的触点18和电连接于线性触点16的单独触点20。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缆22与同轴连接器10的电连接。如上所述,与孔口12协作的接地触点14和线性触点16的具体性质和构造对本发明来说是无关紧要的。本发明尤其涉及电缆22的连接,电缆22采用双芯电缆的形式,通常还被称作双绞线电缆、双轴电缆、电灯线等等。实质上,电缆22具有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导线24、26,第一和第二导线24、26通过接地触点14和线性触点16电连接到触点18、20上。
现在参照图3-6描述同轴连接器的更多具体细节。同轴连接器10由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组成。连接器组件30具有第一、中心轴线34和轴向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端36、38。
连接器组件30具有第一接触组件40和第二接触组件42。第一接触组件40由轴向开缝的圆柱形壁44限定,其内部限定了环形接地表面14,所述环形接地表面14绕第一轴线34延伸相当大距离,在该实施例中,除了在圆柱形壁上开缝的区域外,其大体上完全绕之延伸。
所示的接地表面14是平滑的,这样,圆柱形壁44可以相对于孔口12上的螺纹或非螺纹凸起部件定向地平移,以便与前述的触点18电连接。如前面所提到的,该接地表面14可以带有螺纹,以实施与螺纹孔口表面的连接。
第二接触组件42包括导电插脚16,导电插脚16具有中心轴线与第一轴线34大体上重合的圆柱形形状。插脚16贯穿由圆柱形壁44界定的空间50,以致暴露出来,用于在空间50内部连接至孔口12上的触点20。
连接器组件30还包括具有第一状态的第一接收器52,如图3-6所示,在所述第一状态,第一接收器52限定了用于具有第一有效直径D的第一导线24的第一插孔54。第一接收器52具有壁56,壁56带有将第一导线24电连接到第一接触组件40上的内表面/导体58,第一导线24与连接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正如下面将要更加详细地解释的,第一接收器52具有相联的第一引线60,第一引线60通过圆柱体62电连接于第一接触组件40,第一接触组件40限定在所述圆柱体62上。
连接器组件30包括带有壁66的第二接收器64,壁66具有界定插孔70的内表面/导体68。第二接收器64具有第一状态,如图3-6所示,在所述第一状态,由此限定的用于第二导线26的插孔70具有第二有效直径。通过第二接收器64的内表面/导体68,第二导线26电连接到第二接触组件42上,第二导线与连接器组件30可操作地接合。第二引线72电连接在第二接收器64和第二接触组件42之间。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接收器52、64大体上为圆柱形形状,并具有大体上彼此平行的中心轴线:用于导电插脚16的中心轴线和用于连接器组件30的第一轴线3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第一和第二接收器52、64的中心轴线彼此以及与第一轴线34径向偏移。
第一接收器52的壁56具有在圆周间隔开的部位上形成的轴向延伸的缝隙74,用以限定可径向偏移的刀片76,由此,第一接收器52起到筒夹的作用。第二接收器64具有类似的限定柔性刀片80的缝隙78,由此,第二接收器64同样起到筒夹的作用。
所示的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筒夹52、64具有相同的构造和尺寸,不过这不是必需的。示例性的第一接收器/筒夹52的细节还显示在图8中。壁56配置成限定用于插孔54的有效直径D的内表面/导体58优选为阶梯状,其带有较大有效直径部分82和较小有效直径部分84。较大有效直径部分82设计成能接收具有绕导体/芯线88设置的绝缘层86的第一导线24的一部分。在引导端90的第一导线24的一部分被剥开,以暴露导体/芯线88,从而减小该处的第一导线24的直径。所以,如图8所示,内表面/导体58形成大体上与导线24相符合的阶梯状,其中,由于绝缘层86被剥开,导线具有阶梯状的外圆周。
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筒夹52、64、第一和第二引线60、72以及第二接触组件42与绝缘体92组合在一起,以产成整装单元94,整装单元94可以与圆柱体62组装在一起,以完成连接器组件30。
绝缘体92具有与圆柱体62上界定内部插孔100的内表面98相符的阶梯状直径外表面96,绝缘体92处于所述内部插孔100内,绝缘体92和圆柱体62可操作地连接。限定内表面98的壁102部分或完全由导电材料制成。
当整装单元94和圆柱体62如图5所示轴向对准以及从这里轴向彼此接近地移动至已组装关系时,如图4所示,阶梯状的绝缘体92外表面96和圆柱体62内表面98定向地移动,一个靠在另一个上。在整装单元94和圆柱体62完全组装在一起的情况下,绝缘体92上的环形台肩104抵接圆柱体62的壁102上的台肩106,使得整装单元94和圆柱体62一致地放置成已组装状态。
由于圆柱体62上的内表面98具有阶梯状直径,面对连接器组件30的第一轴向端36限定有环形的、轴向面对的台肩108。绝缘体92上的相应环形台阶110形成环形的、轴向面对的台肩112,台肩112抵接台肩108,同时台肩104、106相互作用。
外表面96还配置成限定环形的、径向向外面对的支座114,支座114径向偏离表面96的最大直径部分116,并与之邻接。第一引线60卷绕支座114,并暴露在圆柱体62上的台肩108与绝缘体92上的面对台肩118之间。在整装单元94和圆柱体62完全组装在一起的情况下,第一引线60的环状部分120被捕获地挤压在绝缘体台肩118与圆柱体台肩108之间,以致保持与台肩108的电接触,由此建立至接地表面14的导电路径。环状部分120以弓形形状绕轴线34延伸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在该实施例中,环状部分120的自由端122在离开第一接收器/筒夹52的部位与第一引线60略微间隔开,由此,环状部分120延伸几乎360°。这就确保可靠地保持在第一引线60与台肩108之间的电接触以及保持至接地表面14的电接触。
第二引线72和导电插脚16的基体部分124嵌入绝缘体92中,以致保持处于空间50内中心处的导电插脚16的轴向方向,同样,第一接收器/筒夹52和第二接收器/筒夹64的基体部分126、128分别嵌入绝缘体92中,以保持其在整装单元94上的所希望的位置和方向。
绝缘体92的性质对本发明来说无关紧要。例如,绝缘体92可以制成实心构造,或者可以是中空的。构造绝缘体的合适材料可以是,例如Delrin塑料。
绝缘体92可以模制在第一接收器/筒夹52、第二接收器/筒夹64、引线60、72以及导电插脚16部分周围,或者可以与它们适当配合,从而优选限定可以连接于圆柱体62、同时保持这些部件的方向和间隔的整装单元94。但是,不要求整装单元94或绝缘体92必需模制在这些部件周围。
固定组件32具有主体136,主体136具有设计成在连接器组件30的第一轴向端36伸缩地接合圆柱体62的内表面98的大体上圆柱形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圆柱体62具有环绕主体136上的径向向外面对表面140的径向向内面对表面部分138。
固定组件32和连接器组件30通过圆柱体62以及主体136上的轴向面对的环形台肩142、144保持在预先组装状态,如图4所示。主体136上的台肩144由限定环形倾斜表面148的环形底切146限定。台肩142由从表面部分138径向向外突出的凹槽150限定。
在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处于图4的预先组装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筒夹52、64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卷曲通道156、158的入口端152、154对准。
示例性卷曲通道156的直径从入口端152朝相对端160逐步渐缩。卷曲通道156完全贯穿主体136。
通过从预先组装状态彼此接近地轴向平移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如箭头162、164所示,界定通道156的表面166支承在第一接收器/筒夹52上的刀片76上,从而逐步减少由此界定的插孔70的有效直径。在第一导线24穿过通道156伸入插孔70的情况下,如图8清楚地所示,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从图4的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图7的已组装状态,第一导线24被卡住。这使得刀片76径向向内偏移,以机械地抓握绝缘层86以及机械地、电气地抓握导体/芯线88。从而在第一接收器/筒夹52与第一导线24之间建立可靠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同样,第二导线26连接到第二接收器/筒夹64上,当导线26通过第二卷曲通道158时,刀片80径向向内偏移,以卡住导线26。
第一接收器/筒夹52上的内表面/导体58可以是平滑的,但是,更优选为不规则形状的,以致形成导致″插入″到绝缘层86和导体/芯线88中的突起168。这可以建立更加可靠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主体136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Delrin塑料。主体136可以模制而成,以便单独件限定两个通道156、158。
当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在如图4所示的预先组装状态与如图7所示的已组装状态之间相对移动时,径向面对表面138、140协同操作,以引导该相对运动,并且还实现使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保持在已组装状态的摩擦楔入作用。已组装状态实际上是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的相对位置范围中的任一相对位置,在已组装状态,在第一接收器/筒夹52和第二接收器/筒夹64上产生并保持足够的卷曲力。
更特别地,当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从图4的预先组装状态沿着箭头162、164的方向移动时,圆柱体62上的倒角的环形鼻形物170向上引导倾斜表面148。这导致主体136和/或圆柱体62的微小变形,以允许该初始相对运动。该变形在主体136和圆柱体62中产生残留回复力。
由于径向面对与协作表面138、140之间的表面接触面积的增大,持续的相对运动增大了这种楔入力。另外,表面140的直径也朝着主体136的端部160增大。结果,随着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在箭头162、164的方向上相对运动,楔入力逐步增大。该相对运动由台肩171限制,台肩171最终在连接器组件30的轴向端36抵接圆柱体62。
为了实施连接器组件30与固定组件32之间的这种相对运动,可以采用传统的压缩工具172。压缩工具172作用在分别位于主体136的端部和界定圆柱体62上的外部底切178的台肩174、176之间。
虽然所示的由第一接收器/筒夹52和第二接收器/筒夹64限定的插孔54、70大体上为圆柱形,但是,这不是必需的。不管各插孔的形状如何,只要在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处于预先组装状态的情况下,插孔将具有第一有效直径。通过相对移动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至已组装状态,第一接收器/筒夹52和第二接收器/筒夹64被卷曲,从而都变化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插孔54、70的有效直径比第一状态的直径减小。由于插孔54、70的直径减小,与连接器组件30可操作地接合的导线24、26被更牢固地保持,从而保持更可靠的电连接。为此,当该卷曲发生时,优选插孔54、70的较大有效直径部分和较小有效直径部分在尺寸上减小。
通过上述结构,双芯电缆可以方便地、一致地且有效地可操作机械和电气接合同轴连接器10。
上述结构可以使其以不同的方式组装。在一个示例性程序中,第一和第二导线24、26被引导通过通道156、158,以暴露在入口端152、154处。导线24、26可以在被引导通过通道156、158之前或之后剥开。然后主体136能够卡扣配合到连接器组件30上,以实现图4所示的预先组装状态。通过设置环形倾斜表面180,这将变得更为方便,环形倾斜表面180与圆柱体62上的环形鼻形物170协作,使主体136和/或圆柱体62在径向方向上的变形足以允许台肩142、144通过连接器组件30与固定组件32之间的简单平移运动轴向运动通过彼此。一旦实现预先组装状态,发生变形的圆柱体62和/或主体136趋向于回复至未变形状态,在该状态,台肩142、144径向彼此重叠和面对。
然后可以将导线24、26完全压入插孔54、70内,之后,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可以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本发明预期到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中每个只有一部分必须相对可移动,以使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从其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虽然在此描述了连接器组件30和固定组件32之间的平移运动,但是,可以构思其它相对运动来改变这些组件30、32的状态。
前述具体实施例的公开用来说明本发明包括的更宽的概念。

Claims (38)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
连接器组件,其具有第一轴线和轴向间隔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接触组件和第二接触组件,
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a)具有第一状态的第一接收器,在所述第一状态,第一接收器限定用于具有第一有效直径的第一导线的第一插孔,第一导线上的第一导体电连接到第一接触组件上,第一导线与连接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和b)具有第一状态的第二接收器,在所述第一状态,第二接收器限定用于具有第二有效直径的第二导线的第二插孔,第二导线上的第二导体电连接到第二接触组件上,第二导线与连接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和
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相互协作,并可相对彼此移动,以便在预先组装状态与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
第一接收器可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第一插孔具有小于第一有效直径的第三有效直径,
与连接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的第一导线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一接收器比通过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接收器更加牢固地保持在第一插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与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线的双芯电缆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第二接收器可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第二插孔具有小于第二有效直径的第四有效直径,与连接器组件可操作地接合的第二导线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二接收器比通过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接收器更加牢固地保持在第二插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插孔具有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第一接收器包括带有第一壁的第一筒夹,第一壁绕第一插孔的主要部分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卷曲通道,所述第一卷曲通道具有大体上平行于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第一筒夹可延伸至第一卷曲通道内,并相对于第二轴线在第一卷曲通道内部逐渐径向压缩,以便当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在预先组装状态和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时,逐渐减小第一插孔的有效直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插孔具有阶梯状有效直径,其具有用以接收第一导线的绕第一导体具有绝缘层的部分的较大有效直径部分和用以接收第一导线的没有绝缘层的部分的较小有效直径部分,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较大有效直径部分和较小有效直径部分两者的有效直径都减小,从而第一导线的两个部分均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一接收器比通过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接收器更加牢固地保持在第一插孔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壁具有非光滑表面,所述非光滑表面插入与连接器组件和第二状态的第一接收器可操作地接合的第一导线中。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筒夹上的第一壁上具有狭缝,以有利于在第一接收器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时,使筒夹上的第一壁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二轴线径向复位。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第二插孔具有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的第四轴线,第二接收器包括第二筒夹,第二筒夹具有绕第二插孔的主要部分延伸的第二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当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时,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可大体上沿着第一轴线相对彼此平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在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上具有表面,所述表面相对于第一轴线径向相对地面对,并且在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在预先组装状态和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时,协同操作以引导固定组件与连接器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固定组件具有相对于第一轴线面对一轴向方向的第一台肩,连接器组件具有相对地面对第一台肩的第二台肩,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配置成通过工具接合,所述工具牵引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彼此接近,从而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固定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间隔开的卷曲通道,用以分别接收第一和第二筒夹,所述第一和第二卷曲通道由第一和第二壁界定,第一和第二壁具有渐缩的第一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抵靠第一和第二筒夹作用,用于a)使第一接收器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和b)使第二接收器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第二插孔具有小于第二有效直径的第四有效直径。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在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上的径向相对面对表面摩擦地楔入在一起,以沿着第一轴线将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保持所希望的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具有相对于第一轴线轴向面对的协作台肩,所述协作台肩抵接,以防止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分离,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处于预先组装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连接器组件包括带有界定内部插孔的壁的圆柱体和绝缘体,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绝缘体固定。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第一接触组件包括绕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接地表面,所述第一接地表面绕第一轴线延伸,用于环绕和电连接可操作地接合同轴连接器的凸孔口,第一接收器包括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绕第一轴线延伸通过一段相当长距离,并电连接至第一接地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连接器组件包括带有界定内部插孔的壁的圆柱体和位于内部插孔中的绝缘体,第一引线被捕获在绝缘体与壁的导电部分之间,从而电连接在第一引线和第一接地表面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第二接触组件包括由第一接触组件环绕的插脚,还设有第二引线,其电连接在第二接收器和插脚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每个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和第二引线嵌入在绝缘体中,从而绝缘体和a)第一和第二接收器以及b)第一和第二引线可作为整装单元相对于圆柱体移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通过沿着第一轴线定向地相对移动整装单元和圆柱体,一个抵靠另一个,可以使整装单元组装到圆柱体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绝缘体具有与界定内部插孔的壁的内表面相符的阶梯状直径。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上的径向相对面对的表面通过随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在预先组装状态和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而增加的力摩擦地楔入在一起。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圆柱体和绝缘体通过键彼此固定在一起,以限制圆柱体与绝缘体之间绕第一轴线的相对枢转。
2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存在限定第一和第二卷曲通道两者的单独件。
26.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
连接器组件,其具有第一轴线和轴向间隔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和
固定组件,
连接器组件包括用于电连接至孔口的第一接触组件和第二接触组件,
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第一和第二接收器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插孔与第一和第二导体;和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导体分别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接触组件的装置,
连接器组件和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响应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连接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相对运动将第一和第二导线卷曲成与第一和第二插孔中的第一和第二导体电接触的协作装置,从而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在预先组装状态和已组装状态之间变化。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大体上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直线以平移的方式相对移动,以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体、圆柱体和在绝缘体与圆柱体之间协作、用于允许压连接绝缘体和圆柱体的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与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线的双芯电缆结合。
30.一种将具有第一和第二导线的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同轴连接器,其包括:a)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接触组件和第二接触组件以及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和第二接触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导体;和b)固定组件;
使第一导线与第一导体电接触,并使第二导线与第二导体电接触,
相对于连接器组件移动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结果第一和第二导线被卷曲,并保持可操作地接合连接器组件上的第一和第二导体。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将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还包括在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之前,引导第一和第二导线分别通过由固定组件限定的第一和第二卷曲通道的步骤。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将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导线均具有带有绝缘层的导体,该方法还包括在导线被引导通过卷曲通道之后,从导线上移除绝缘层的步骤。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将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其中,提供同轴连接器的步骤包括提供带有连接器组件的同轴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带有第一和第二插孔的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第一和第二插孔均具有有效直径,该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引导第一导线进入第一插孔,引导第二导线进入第二插孔;和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减小第一和第二插孔的有效直径。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将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其中,提供同轴连接器的步骤包括:提供绝缘体、第一和第二接收器以及各自均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的第一和第二引线;将绝缘体、第一和第二引线以及第一和第二接收器组装成一整装单元;提供带有内部插孔的圆柱体;和引导该整装单元进入内部插孔,使得第一和第二引线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接触组件电接触。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将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其中,固定组件具有第一台肩,连接器组件具有第二台肩,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第一和第二台肩抵接,以防止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分离的步骤,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处于预先组装状态。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将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其中,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具有面对表面,所述方法还包括使面对表面摩擦地楔入在一起,以随着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将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保持在一起的步骤。
37.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将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还包括使用工具,以接合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并平移固定组件的该部分,从而使固定组件和连接器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的步骤。
38.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将双芯电缆连接到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其中,相对于连接器组件移动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步骤包括相对于连接器组件平移固定组件的一部分,从而使固定组件从预先组装状态变化至已组装状态。
CNB2005800500938A 2005-06-24 2005-09-29 同轴连接器和将双芯电缆连接至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05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166,641 2005-06-24
US11/166,641 US7160149B1 (en) 2005-06-24 2005-06-24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two-wire cable to a coaxial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9088A true CN101199088A (zh) 2008-06-11
CN100550535C CN100550535C (zh) 2009-10-14

Family

ID=35840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5009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0535C (zh) 2005-06-24 2005-09-29 同轴连接器和将双芯电缆连接至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60149B1 (zh)
CN (1) CN100550535C (zh)
WO (1) WO20070013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4790A (zh) * 2009-10-15 2011-05-04 德尔福技术控股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60838A (zh) * 2009-04-10 2012-05-16 约翰·梅扎林瓜联合有限公司 具有外层和中心导体的交错卡夹的同轴电缆压缩连接器及中心导体紧固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3829A1 (de) * 2002-05-28 2003-12-11 Takata Petri Gmbh Ulm Gasgenerator für einen Airbag
US7431619B2 (en) * 2006-06-30 2008-10-07 Perceptron, Inc. Detachable coupling for a remote inspection device
CN200959447Y (zh) * 2006-08-15 2007-10-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7666010B2 (en) * 2006-10-27 2010-02-23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Modular wiring system with locking elements
US7955096B2 (en) * 2006-10-27 2011-06-07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Modular wiring system with locking elements
US10819077B2 (en) 2007-09-10 2020-10-27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LLC Compression tool with biasing member
US8661656B2 (en) 2007-09-10 2014-03-04 John Mezzallingua Associates, LLC Hydraulic compression tool for installing a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US8516696B2 (en) 2007-09-10 2013-08-27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LLC Hydraulic compression tool for installing a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US8595928B2 (en) 2007-09-10 2013-12-03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LLC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onto a cable
US7908741B2 (en) 2007-09-10 2011-03-22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Hydraulic compression tool for installing a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7921549B2 (en) 2007-09-10 2011-04-12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Tool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connector to a coaxial cable
DE102008010930A1 (de) * 2008-02-25 2009-08-27 Vodafone Holding Gmbh Adapter für ein Koaxialkabel
EP2157667B1 (en) * 2008-08-12 2017-08-30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over a coaxial cable and corresponding connector
US7934954B1 (en) 2010-04-02 2011-05-03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able compression connectors
CN202004217U (zh) * 2010-11-05 2011-10-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8668504B2 (en) 2011-07-05 2014-03-11 Dave Smith Chevrolet Oldsmobile Pontiac Cadillac, Inc. Threadless light bulb socket
US8371863B1 (en) 2011-07-29 2013-02-12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Modular wiring system
WO2014182758A1 (en) * 2013-05-08 2014-11-13 Nordost Corporation Phono connector
US9478929B2 (en) 2014-06-23 2016-10-25 Ken Smith Light bulb receptacles and light bulb sockets
JP7022335B2 (ja) * 2018-05-16 2022-02-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29590A (fr) 1937-11-20 1938-06-30 Dispositif de serrage de bouts de fil applicable notamment à la confection de liaisons électriques, etc.
US3846738A (en) 1973-04-05 1974-11-05 Lindsay Specialty Prod Ltd Cable connector
US3849738A (en) * 1973-04-05 1974-11-19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Multilayer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for solid state lasers
US4053196A (en) * 1975-05-19 1977-10-11 Century Electric Motor Co. Submersible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R2492597A1 (fr) 1980-10-20 1982-04-23 Ind Electro Ste Gle Element de connecteur electrique pour cable blinde a deux conducteurs multibrins
US4397516A (en) 1981-05-26 1983-08-09 The Bendix Corporation Cable termination apparatus
GB2170364B (en) 1985-01-22 1989-12-13 Hellerman Deutsch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4688878A (en) 1985-03-26 1987-08-25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n electrical cable
US4869690A (en) 1987-05-07 1989-09-26 Amphenol Corporation Contact for crimp termination to a twinaxial cable
US4927385A (en) 1989-07-17 1990-05-22 Cheng Yu F Connector jack
US5151053A (en) 1990-03-05 1992-09-29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shielding cable
DE4010836A1 (de) 1990-04-04 1991-10-10 Wabco Westinghouse Fahrzeug Mehrpolige elektrische steckvorrichtung
US5470257A (en) 1994-09-12 1995-11-28 John Mezzalingua Assoc. Inc. Radial compression type coaxial cable end connector
US5474476A (en) 1994-11-08 1995-12-12 Cheng; Yu-Feng Audio/video connector
KR100212988B1 (ko) * 1996-06-29 1999-08-02 윤종용 액츄에이터의 외란 보상방법 및 장치
US6039609A (en) 1996-07-17 2000-03-21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Power inserter connector
AUPP482498A0 (en) 1998-07-23 1998-08-13 A.C. & E. Pty Limited Balun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ables
US6604962B1 (en) 1999-05-18 2003-08-12 Keith Louis Eichmann Plug for connection to an RCA or phono type socket
KR100474652B1 (ko) 2000-05-10 2005-03-10 토마스 앤드 베츠 인터내셔널, 인코포레이티드 동축케이블의 단부를 종결하는 커넥터 및 동축케이블을 종결시키는 방법
US6309250B1 (en) 2000-08-10 2001-10-30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Coaxial connector termination
FR2814598B1 (fr) 2000-09-27 2002-11-29 Fci France Connecteur muni de contacts montes dans un isolant adapte
US6609931B2 (en) 2001-10-25 2003-08-26 Tyco Electronics Corp. Orientationless squib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3157655A (ja) * 2001-11-20 2003-05-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6716062B1 (en) 2002-10-21 2004-04-06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able F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RFI sealing
US6780052B2 (en) 2002-12-04 2004-08-24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EP1467441A3 (de) * 2003-01-23 2005-08-31 Hirschmann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Schnellanschliessbare Steckverbindung in Spannzangentechnik
US6733336B1 (en) 2003-04-03 2004-05-11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mpression-type hard-line connector
US6769926B1 (en) 2003-07-07 2004-08-03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a cable to an externally threaded connecting port
US6808415B1 (en) 2004-01-26 2004-10-26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lamping and sealing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rings for cable connecto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0838A (zh) * 2009-04-10 2012-05-16 约翰·梅扎林瓜联合有限公司 具有外层和中心导体的交错卡夹的同轴电缆压缩连接器及中心导体紧固机构
CN102044790A (zh) * 2009-10-15 2011-05-04 德尔福技术控股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44790B (zh) * 2009-10-15 2013-11-20 德尔福技术控股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60149B1 (en) 2007-01-09
US20060292925A1 (en) 2006-12-28
CN100550535C (zh) 2009-10-14
WO2007001388A1 (en) 200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0535C (zh) 同轴连接器和将双芯电缆连接至同轴连接器上的方法
US7029326B2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US7048579B2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CN101926062B (zh) 同轴连接器以及同轴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US8419469B2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EP2382691B1 (en) Coaxial connector for corrugated cable
US8287315B2 (en) Phone plug connector device
CN102405567B (zh) 带有波纹密封件的、用于波纹电缆的同轴连接器
US6955563B1 (en) RJ type modular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US4468083A (en) Crimped banana-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thereof
CN1825715B (zh) 用于仪器或电缆在电设备上连接的插接装置
TWI330430B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onnection between a port and a coaxial cable
US5713765A (en) High-current audio connector
US9991612B2 (en) Coaxial connector splice
CN101640321A (zh) 同轴连接器内触头装置
CN107112681A (zh) 具有阻尼元件的插接连接器
US10170877B2 (en) Connecting device, assembly thereof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EP1642362A1 (en) Coaxial connector
JP2019193515A (ja) ケーブル接続部
JP3369472B2 (ja) Cvケーブル接続方法及びプレハブ式接続部の構造
KR200445682Y1 (ko) 동축 커넥터
GB2614729A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