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44B - 超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滤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44B
CN1011944B CN87104231A CN87104231A CN1011944B CN 1011944 B CN1011944 B CN 1011944B CN 87104231 A CN87104231 A CN 87104231A CN 87104231 A CN87104231 A CN 87104231A CN 1011944 B CN1011944 B CN 1011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ib
equipment according
stoste
membran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7104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7104231A (zh
Inventor
劳伦斯·J·尼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87104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71042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44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 B01D63/0822Plate-and-fram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超波设备有若干支撑板,各板面上覆盖滤膜。板上有孔,叠放时使孔对正,形成组套中的导管。在板面上形成纵向肋,纵向通道在其两侧。在相邻的纵向通道间形成横向肋,相邻横向肋间有横向通道。在组套中,插入紊流衰减突缘,将组套分为几个组件,将液流从一个组件的顶部,导入下一组件的底部,形成通过整个组套的板面的从下向上的液流。从膜通过的渗透物,在横向通道中收集,然后从纵向通道流入抽取导管,抽取这渗透物。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将液体加压使其通过半渗透膜分离成为几部分的技术,即所谓的超滤法,特别是有关完成这种任务所用的装置。
超滤法是将液体加压使其通过半渗透膜分离成几部分的方法的总称。通过适当选择滤膜材料,便可能根据分子量分离液体,得到极高纯度的渗透物。这类方法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例如用于干酪制造,将奶液分离成乳清及初步奶酪制品,又如用于将发酵培养基浓缩为抗生素。
识别本发明在有关技术领域中的地位,几个将是很重要。第一,在技术方面将过滤方法分为微滤,超滤和超过滤(或反渗透)。这些方法之间的区别,主要根据使用的膜的孔径大小和系统操作压力。微滤在较大孔径(0.02-2.0微米)和低压力(30-150磅/英寸2)下操作。超过滤或反渗透在孔径大小为在5-15埃范围到分子和离子大小范围(分子量在150和150以下),而压力在200-1000磅/英寸2下操作。超滤法在上述两种方法的操作条件之间操作,分子量的极限在200至350,000之间,滤孔直径在约10至1000埃之间。虽然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主要侧重于超滤,但同样也适合于微滤法,在反渗透设备中也适用。
其次,超滤技术领域包括几种将液体分离为几份的装置。首先应理解到超滤的操作方式和“过滤”不相似,在“过滤”法中,液体通过横截流路设置的过滤器,过滤器将不希望的固体截留,其目的是使清液排出。而超滤法是使原液通过半渗透膜,分为两个份;一部分液体(称为渗透物)将通过膜,而另一部分就留在原液流内,称为渗余物。因此, 超滤系统是原液穿过,而不是通过过滤装置。并且,取决于具体应用,一部分或另一部分可作为过程所希望的产品。例如,在干酪制造中,所希望的产品是渗余物(初步奶酪液),而在果汁制造中,成品是渗透物,即澄清果汁。
在本技术领域中曾有许多超滤方法提出。本发明主要涉及的是,属于“板框式”超滤类的方法,在这方法中,有一连串的板支撑半渗透膜,原液穿过这些膜过滤。在其他的方法中有螺旋卷式膜装置,膜缠绕在一根多孔收集管上,原液沿管的纵向通过。膜也可以是管状,原液在管内通过,渗滤物通过管壁,并收集在膜的外壳。再者也可用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膜束装入一管状壳内。原液从纤维内腔通过,渗透物从围绕纤维的通道收集。在和本发明比较时,这些方法的缺点,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会更清楚。
当然,较好的板框法,取决于是否能给原液提供大过滤面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膜支撑件,在板两侧设备滤膜材料,将这些板叠放方式排列。这种叠放的板一般设有原液的输入通道和排出通道,设置在叠放的板的相对两侧,使液体可以流到一块板的一侧,再到相邻板的膜之间,使流入的原液在加压下膜表面紧密接触,进行超滤。由于在系统中通过一次一般不足将需要的成分完全提取,一般将渗余物通过超滤装置再循环几次。此外,在已知的方法中,将叠放的板分成几个组件,每个组件有输入通道及排出通道,从而液体穿过组件的全部支撑件的膜,平行流动,从一个组件的输出口流到下一组件的入口。
目前已有的设备显示了许多问题。对超滤设备的评价,以两个标准,浓缩比一一反映被处理的原液能达到的最大浓缩度(定义为原液的初始体积和加工后最后体积的比例),和流率一一定义为单位时间通过一定膜面积的渗透物的体积,一般用GFD表示,即每日每平方英尺膜通过的渗透物加仑数。这两参数将决定在特定应用中选用的超滤装置的规格。
本技术领域中提出的典型装置是一种椭圆球形结构,如颁发的麦德森(Madsen)的美国专利第3,872,015号所揭示。如所提示,该装置和上述讨论过的相似,每一块板为椭圆球形。每一板还有两个开口,在长轴的两端附近形成,因此,当用定位螺栓从对正的孔中穿过,形成叠放的板时,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便也形成。板表面上有许多弯曲的槽,从一个孔伸到另一孔。这些槽一般可说成是形成了一组同心椭圆,圆周逐个减小。设置在周期性间隔元件一个孔中的阻塞件,把叠放的板分成几个组件,如上文所讨论。
原液从组件的进口通道中通过,流入相邻膜之间的间隙中。原液的流体压力,迫使膜向各自的板的表面,从而液体在相应的表面的沟槽的通道中流动。假如全部通道起点的液压都相同,靠外的通道的流程则比靠内的通道的流程长得多,从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看,可令人想到靠内通道中的流速,比靠外通道的流速就大很多。这种想法在运转中得到证实。渗余物的粘滞性增高时,在靠外通道中的流速就降低,最后降为零,通道便堵塞。较短的靠内通道实际上为“短路”流线图,随着通过这系统的原液重复循环,原液的浓度就更高,这种过程就继续进行。
本专利的受授人为了把这问题减轻,把板的中部除去,剩下一个椭圆形的环,并增加靠外(较长)通道的深度。这设计并未改善堵塞问题,而付出的代价是输出减少(从减少的膜面积)和成本增高(膜材料的利用率低一一除去的中间部分无其他用途)。此外,从观察这设计可发现,流速不均匀导致无法肯定哪条通道先堵塞,因为有时靠内通道先堵塞,有时靠外通道先堵塞。这设计中的问题直接来源于设置了长度不等的通道,在这种结构形式中似乎是必然的。
另一种方法在颁发布来塞(Breysse)的美国专利第Re,30,632号(美国专利第3,831,763号的再颁)中有揭示。这装置的基本构造与上述相似,但板是矩形,连接件设置在相邻板之间,以提高密封程度,并 确定原液流入的板间空间的范围。每板有两个孔,形成入口和出口通道,中间板只有一个这样的孔,并把叠放的板分成几个组件。一块板的两侧表面上各形成一个凹陷,凹陷中放入填料,以利收集渗透物,膜放在这材料上面。这种装置的一种变化形式曾由本专利的受授人提出过,用突起的肋作取代,在凹陷的表面上形成并横过凹陷表面。
这种装置对于要求粘度变化很大的领域操作中时,出现了两个问题。首先,因为在每一板的外边缘设置连接件(典型为垫片),便限制了引入进口通道中的原液的压力。当然这种限制约束了总流速和生成物的产量。
这种设计也不能防止原液中的固体沉积,尤其用于高粘度的原液时。和上述的装置相似,问题源于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通道中流速不均匀是常见的,但通道一侧和通道另一侧有不同的流速分布。在通道边缘处的流速最低(事实上在和通道壁接触的界面层中流速为零)。并且,跨通道的流速差与液体的粘度有关(粘度较高流速差也较大),也和通道的大小有关(通道较宽,流速降低很大的区域越明显)。这些理论上的预测又可在实践中看出。应用于抗生素时,原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在这个装置边缘的培养基流速,不足以高到避免沉积,而向着每块板的中心,把流动逐渐向一个小的区域约束。于是因渗透物流量的减少,并因增加了膜的清理和更换的需要而使产量受损。
这几种装置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是,在对渗透物回收有经济吸引力的流速下,不能跨每一板的表面有均匀的流量。本发明针对的就是这些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滤装置,以改进在原液粘度广泛范围内的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改进超滤装置的膜支撑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超滤装置的膜支撑件,使跨支 撑件表面有一均匀的流动。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超滤装置,其改进的性能在于降低了从一(叠放板)组件向另一组件输送时引起的紊流。
本发明可实现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目的。在一个较好的实施例中,一个超滤装置中有许多支撑板,叠放排列成形。每一支撑板大致扁平,并为矩形,其两平表面形状相同。每一支撑板的一个表面有突起的边缘围绕,使原液在相邻两支撑板中流动。在每一支撑板的边缘附近形成两个孔,最好在相对的两边上。将支撑板叠放时这些孔眼对正,形成进口和出口的导管。绕每一孔的周围有两种类型的环,板的同一表面上有设置一类型的环。配流环在边缘上有配流孔,按选定的方向引导液流,而密封环则有平的上部表面。支撑板叠放时,一块板的配流环靠紧相邻板的密封环,使板内的道管密封。每一板的每一表面上有一膜,放在突起的边缘上,因而在相邻板的这种边缘上施加夹持力,形成所有叠放的板总密封。
在每一支撑板的两表面有纵向肋形成,肋从一个孔伸到另一孔,各肋间最好有等间距,在肋的两边设有纵向通道。这种通道之间的区域中有许多横肋,在相邻的横肋间有横向通道。为了提供最佳化渗余物流,这些横肋的顶表面,低于纵肋的顶表面,并且,为了提供最佳的渗透物流,横通道的底高于纵通道的底。一条连接通道,其深度最好至少与纵通道的深度相同,围绕支撑件表面上的形成纵肋和横肋的部分伸展。一个渗透物抽取孔,最好位于支撑件的顶部,和连接通道接通,收集渗透物;这导管的用途是将液体流通装置接通,例如用一种塑料管,向收集装置输送渗透物。横通道将渗透物收集,流到纵通道,并转入连接通道,通过渗透物抽取孔排出。
将支撑板组合成组套,端板位于组套每端,通过每端的端板对组套施加一压力,将支撑板定位,并实现各自的密封。在一个较好的形式中, 组套被分成几个组件,在组套内的每一组件有许多支撑板。这些组件从一个组件的出口导管接受液体,并将这液体向组套的另一侧引导,使之流入下一组件的进口导管。据发现(跨板的)液流从底部向顶部(相对于重力)流动时有最佳的性能,也就是将每一组件的进口导管设在组套的底部,而出口导管设在组套的顶部。
本发明不在每一导管中设置装置阻挡液流,强使液体在前后组合件中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如现有技术领域中所指出的那样,而是使用紊流衰减突缘,将组套分成若干组件。这些部件将液流从一个组件的顶部,引导到下一个组件的底部,形成整个设备里的从下向上的流动。这种流动使原液中的紊流降低而性能得到了改进,并且保证渗透物抽取孔一定位于支撑板上的压力最低的区域中。并且,这个设计可以消除由于系统中有截留的空气造成不均匀的流动。
图1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膜支撑件的图片;
图2为沿图1的Ⅱ-Ⅱ剖面的详细的侧视图;
图3为沿图1的切面Ⅲ-Ⅲ的详细的切面侧视图;
图4为图2的区域Ⅳ的图片;
图5(a)及(b)为图1实施例之配流环和密封环的图片;
图6为本发明的超滤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本发明一般有许多叠放的支撑板,每一板上支撑两片半渗透的膜,排列成组套。相邻支撑板上的滤膜之间有液流通道。组套分成几个组件,每一组件有许多支撑板。将一种原液体引入第一组件,在该组件中平行于支撑板流过,然后流入下一个组件,仍按平行方式流过。液体在组件之间通过一个使紊流减少的紊流衰减突缘,以提高渗透物的输送量。首先考虑各个支撑板的细节,然后考虑设备的整体,便有助于了解本发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支撑板10。如图所示,支撑板一般为平的和矩形,有两个面12,14。本文集中讨论图示的面,但应了解到除另有说 明外,板的两面完全相同。支撑板最好用模压塑料制造,这些材料,可从现有技术中了解。在抗生素工业中应用时,避免可能发生的污染很重要,所以最好使用聚砜塑料,形成一个整体的板。板的形状并非关键,但如影响流线图则属例外,下文中将加以讨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板的尺寸约为21英寸乘15英寸。一道隆起的边13围绕板一面的边缘,这是两面的唯一不同点。这隆起的边最好有两条肋,各有圆形上表面。这些肋的作用在下文加以说明。
在板边上形成两个孔16,最好中心都在支撑板的纵向轴线上。如下文所讨论,为了保证在预定的方向上保证有最佳的流动,最好将孔的形状制成扁椭圆形,平的边朝向板的中心。选择孔的大小使和总设计的水力学要求相一致。
有两个环如图5(a)及5(b)所示,各放在每一孔中的一侧。配流环18(图5(a))上有一组配流孔26,由突起的齿25在环的边缘上形成,下文将较详细讨论。一个密封环19(图5(b))有基本平的上表面24。每一孔中放两类型的环各一个,在孔在相对两端上放置,使一块板的相同的面只有相同类型的环。两种环都用相当软的材料制造,例如用聚丙烯塑料,两个环相加的厚度,约等于邻近孔两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密封作用,如下文所讨论。任何适当的安装装置都可采用,但发现围绕孔的边缘作安装槽20的效果好,可将从环上伸出的突台(未示)嵌入槽内。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明白,还可以用其他的环设计,提供与本文中的理想装置相同的作用。例如,两种环都可以有相同的齿,与齿25相同,而不是仅一种环有齿。大家会发现本文选用的设计有最好的性能,制造也方便。
支撑板表面的构造,可从图1,2,3及4的各种视图中看到。纵向肋28在两孔之间伸展,每一对肋形成液体通道30。这些通道互相平行,最好大小相同,选择通道数目,以要求能提供跨支撑板表面的均匀流动, 这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易理解的。图1所示的实施例,共有通道18条,纵肋16条,最外侧的通道少一条外边缘上肋,已经证明这个数目的通道有实现均匀流动的作用。每一纵肋的两侧有两条纵通道32。纵肋的顶部表面应相当平,略低于隆起的边13的上表面。
在纵向的肋和通道之间有一组横向的肋34和通道36,大致和纵向的肋及通道垂直。参看图2会更清晰,横肋的顶部略低于纵向肋的顶部,横通道的底高于纵通道的底。横通道和纵通道的相对深度并非关键,但发现所示的布置对取得要求的流线图是有效的,下文将较详细讨论。
可用肋和通道的其他组合形式代替上面讨论的形式。例如,可在每一对纵肋之间,设置一个纵向通道。或者,可以取消横向肋和通道,在上面讨论的纵肋之间,设置一组中间纵肋,这些中间肋的顶部低于主纵肋。此外,也可以用一个本技术领域中熟悉的渗透物内排放系统,代替上述的渗透物流动系统。但是这种系统有很大的缺点,如可能泄漏(在食品和抗生素工业应用中最重要),并对渗透物的流速有限制。此外,这种板较难于制造,因而成本高于一体式的设计。
一条连接通道38围绕肋和通道所形成的表面部分。这通道的深度,最好至少等于纵通道的深度,并和每一纵通道相交,以接受纵通道的液流。渗透物抽取孔39,在适当的地点和连接通道相交,形成通过支撑板表面的液流流路。如图所示,这导管从支撑板的面向外伸,和诸如塑料管之类的一个装置连接,收集渗透物。用其他的收集装置时需要改变导管的结构,这一点本技术领域的人是很清楚的。
安装耳状柄40从支撑板的边向外伸,使支撑板可以安装在一个适当的支承件上,例如一个支架上。本技术领域的人会了解到,使支撑板也适应所希望的其他安装要求的其他安装方法。
图3表示一块支撑板的操作情况。将一个半渗透膜38放在板面上,使之准备操作。适当的滤膜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这在本领域 中的技术人员熟知的。然后将环插入孔中,配流环18用于一个板表面,密封环19用于该板另一表面。应注意,图3所示的环,支撑板和膜之间稍有一点间隙;留这些间隙只是为了清晰,而事实上这些部件都相互靠紧。
膜和支撑板配合,将原液分为两部分。经过配流孔26进入板间间隙的液体,循箭头A的流路,和膜的表面接触。于是,渗透物穿过膜,被收集并排出。配流孔的设置与液流通道30有关,并将液体向放在这些通道上面的膜部分引导。并且,相邻板的纵向肋28相互贴靠(如下文中结合设备的总操作进行的讨论)把渗余物流限制在原液流通道的范围内。由于这些通道相当窄,所以通过每一通道的流速相当均匀,因此,从整个板面上流过的流速也相当均匀。液压将膜压在横肋34上;横肋的顶部比纵肋的顶部低,于是膜被压在纵肋的相应顶部表面和边侧上。
渗透物流从膜中通过,收集在横通道36内。应注意到这些通道(以及纵通道32)低于由纵横肋支撑的膜。据发现,设置这些通道可使渗透物在板和膜的底表面之间流动,而不与膜接触,便可使渗透物相当自由的流动,提高渗透物的流量。渗透物从横通道流入纵通道32,然后流入从全部纵通道收集渗透物的连接通道38。渗透物抽取孔39和连接通道相通,形成一个出口处,将渗透物导入适当的收集装置(未示)。
现回来考虑整个设备,超滤设备是将支撑板叠放组装,孔16对正,如图6所示。孔眼对正便形成了组套中的两条导管。
板上有隆起的边13(每板仅一个表面有隆起的边),均向相同的方向伸展,每一条这种隆起的边都和相邻板的另一面的相应平表面接触,将膜的外边缘夹紧,形成组套的外密封。并且,板的配流环18,和相邻密封环19的顶部表面24接触,在组套内形成的密封导管。此外,使每一板两表面上的纵肋28接触,进一步将膜夹紧,使原液流路30互相密封。端板41放在组套的两端,如图6所示。这些板应有足够的耐久性,以承 受实现组套密封所必须的施加压力,另外还有一定的大小,以使其完全贴靠整块支撑板。
组套可用本技术领域中任何适当的已知方法支撑。最好有一个支架(未示)供安装耳状柄40插入,或选用任何安装方式。并且本技术领域内人员会理解,必须设置加压装置,以便向组套施加压力,例如现有的液压装置。
本技术领域内的人员都知道,最好将组套分为几个组件。为此,在组套中按适当的间隔插入紊流衰减突缘46。如上文已讨论,本技术领域中曾指出要用阻挡装置达到这个目的,使前后组合件中的液体,有向相反方向流动的流线图。但是已发现,使液流在向上的方向上流过滤膜,可以取得最佳性能(在本文中,术语“顶”,“底”,“上”,“下”所指,是相对于重力方向而言)。因此,本发明中的组套,是将支撑板垂直放置,导管设置在组套的顶部和底部。放在组套底部的导管为进口导管48,而在顶部的则为出口导管50。
导管的相当粗糙的内表面(因将板叠放形成)本身即产生紊流,又因导管端部的液流方向突然变化而加剧。此外,紊流从一个导管向另一导槽逐步增强,因此,举例而言,组套第四组件中的液体,比第一组件中的液流有更激烈的紊流。据观察,紊流的增强导致支撑板通道的早期堵塞,并导致滤膜材料的分层,尤其在组套末端附近的组件中更是这样。因此,紊流衰减的措施有改进性能的作用。如图6所示,紊流衰减突缘中有通过间隔件形成的导管42,接受出口导管50的排出物,和将液体引入下一组件的进口导管48。这导管有平滑的壁,形状和板孔的形状匹配。根据流体动力学的一般理论,设置这种平滑的通道有助于将组件之间的紊流降低。最好紊流衰减突缘形成一个成套部件,内表面模压成导管。可将这部件可固定的连接,或者(最好),可在一个这种部件上设置隆起的边,和支撑板上的隆起的边相似,将部件的两个半部之间密封。突 缘材料的选择,可由本技术领域的人决定;不锈钢或聚砜塑料最适用于食品或抗生素方面。
超滤设备的操作按下文进行。为作说明起见,图6示一个组套有两个组合件A及B,每一组件中有三块板12。举例而言,液体可以是用于生产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将其用适当的装置(未示),在约150磅/平方英寸的压力下,通过在图6所示的最左端板41中的进口导管52,引入设备。这液体流入组件A的进口导管48,然后如上文所述从配流孔26中通过,被引入相邻板12之间的间隙44中,如箭头a所示。当然这液流在组件中的每块板上平行流动。每一块上的流线图已在上文讨论。
然后在组件A液体收集在出口导管50a中,通过紊流衰减突缘的导管42,流入组件B的进口导管48b,图中用箭头C表示。平行流线图反覆实现,液体依循箭头d指的路线,在板间的间隙中前进。出口导管50b接受这液流,液流通过图6中的最右端板中的导管54,按箭头e所示,从设备中排出。
必须注意本设备中的流线图,和先有技术领域中的设备有很大的差别,在于每一组件中的液流,有相同的自下而上的方向。在这构形中,永远将渗透物抽取孔设置在板的低压(即出口)端,促进系统中渗透物的增高的流量。在上面讨论的先有技术领域设备中,当然,这种孔有半数处在低压区域中,半数处在高压区域中。本发明不仅提高流量,而且这布置可消灭因有空气在膜的渗透物侧截留而造成的“静区”。
此外,应注意还可将组套分成两种类型的支撑板,一种的纵肋的高度为本文揭示的两倍,另一种中有渗透物排泄系统,这排泄系统如本文所揭示的横肋,横通道,和纵通道等。虽然这种装置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但最好还是用统一型的板。
还应理解到图6所示的设备,其构形仅为举例说明而已。本技术领域工作者可以理解,根据不同的应用和应用中的要求,可将组件的数目 增减,或改变一个组件中支撑板的数目。
在将按本发明制造的超滤设备作运行试验后,证实本文所概述的优点,在实践中确实存在。曾用本发明的设备,和按上文所述颁发麦德森的美国专利第3,872,015号制造的设备作比较。麦德森型的设备由丹麦的一家公司丹麦制糖厂(De    Danske    Sukkerfabriker)制造。所用的原液为青霉素培养基,将输出的比较作了记录:每平方英尺滤膜材料每日的渗透物加仑数(GFD)流量,和渗余物的最大浓缩比(原液初始量和加工后剩余液体的量的比)。两设备的板数相同,结果如下:
流量(GFD)    最大浓缩比
本发明设备    52    2.8倍
丹麦制糖厂设备    40    2.0倍
%差别    30%    40%
显然本发明的优点比现有技术大很多。
图6中的设备的构形仅作说明而已。本技术领域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增减组件数目,和改变每一组件支撑板数目的要求,因此可以按这些要求去适应具体的应用。
当然本技术领域工作人员,还能理解可对本文中的实施方案作修改和变化,而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例如,支撑板的形状可以改变,或液流通道的确切构形可以变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作这类或其他的变化,本发明的范围,仅以文后的权利要求书作界限。

Claims (23)

1、一种将原液分离成渗透物部分和渗余物部分的设备,包括:
一半渗透膜部件,用于将上述原液分离成上述两部分;
多个原液通道,各位于上述膜部件的第一侧面,所述原液通道基本互相平行,并且基本相同长度,致使原液通过膜部件的流速基本均匀,提供原液通道,用于原液流动途径,致使原液流基本垂直地通过膜部件,原液的一部分包括了渗透物部分,流过了膜部件,并流入位于膜部件背面的第二侧面的渗透物通道,上述渗透物通道位于支撑上述膜部件的支撑部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渗透物通道包括多个渗透物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渗透物通道在上述支撑部件内形成,上述支撑部件包括一支撑板,该支撑板有一支承面,用于承受上述膜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肋,该第一肋至少定向于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肋之间还包括第二肋,该第二肋至少定向于第二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膜部件是可变形的,上述第一肋使上述膜部件变形,形成上述原液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膜部件是可变形的,上述第一肋和第二肋使上述膜部件变形,形成上述原液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渗透物通道包括多个渗透物通道,上述第一肋限定了上述渗透物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肋限定了上述渗透物通道,并按照上述通道的长度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肋在其之间限定了第二通道,并包括至少一出口,与上述渗透物通道流体连通,用于渗透物部分的排放。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肋从上述第一肋的平面凹入安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肋包括纵向肋,在其之间限定至少一纵向通道,上述第二肋包括横向肋,相对上述纵向通道和肋呈直角地安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渗透物部分和上述渗余物部分是依据组成成分的分子量进行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有一支承面,用于承受上述膜部件,上述支承面上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孔在其周边相对两端处形成,上述原液通道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开孔之间流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支撑部件是成叠地被提供,各个支撑部件有安置膜部件的支承面,各支承面有上述第一和第二开孔,该些开孔为相邻的上述支承部件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地围绕上述第一和第二开孔安置有密封件,在上述原液通道和上述开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上述密封件在支承部件和上述膜部件之间起着流体密封的作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地围绕上述第一和第二开孔安置有密封件,在上述原液通道和上述开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上述密封件在各支承部件和安置在其上的膜部件之间起着流体密封的作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个在相邻的上述支撑部件之间,起着流体密封的作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件包括两部件,其第一部件包括配流密封件,安置在各支承部件的第一面,至少部分地围绕一开孔的周边,在该开孔和原液通道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并在支承部件和安置在支承部件上的膜部件之间起着流体密封的作用,其第二部件包括密封元件,安置在相邻支承部件的一支承面上。至少部分地围绕开孔的周边,在相邻支承部件上的膜部件和支承膜部件的相邻支承部件之间,起着流体密封的作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配流密封件和上述密封元件各包括环状的密封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配流密封件包括至少一个配流口,在开孔和原液通道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开孔基本按上述原液通道的联合宽度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开孔有基本是平的侧边,向支撑部件的中心延伸。
CN87104231A 1986-06-16 1987-06-12 超滤装置 Expired CN1011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6/874,549 US4801381A (en) 1986-06-16 1986-06-16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US874,549 1986-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7104231A CN87104231A (zh) 1988-01-20
CN1011944B true CN1011944B (zh) 1991-03-13

Family

ID=2536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7104231A Expired CN1011944B (zh) 1986-06-16 1987-06-12 超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4801381A (zh)
EP (1) EP0269721B1 (zh)
JP (1) JPH0696100B2 (zh)
KR (1) KR950008628B1 (zh)
CN (1) CN1011944B (zh)
AT (1) ATE110978T1 (zh)
AU (1) AU7543487A (zh)
BR (1) BR8707348A (zh)
CA (1) CA1320684C (zh)
DE (1) DE3750497T2 (zh)
DK (1) DK77388D0 (zh)
WO (1) WO19870075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83583D1 (de) * 1985-09-10 1992-03-05 Res Corp Technologies Inc Osmotische mittel fuer peritonealdialyse.
US5160433A (en) * 1986-06-16 1992-11-03 Niesen Lawrence J Laboratory scale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US5868930A (en) * 1986-11-26 1999-02-09 Kopf; Henry B. Filtration cassette article and filter comprising same
US5593580A (en) * 1986-11-26 1997-01-14 Kopf; Henry B. Filtration cassette article, and filter comprising same
US5049268A (en) * 1987-10-02 1991-09-17 Kopf Henry B Filter plate, filter plate element, and filter comprising same
US5342517A (en) * 1987-10-02 1994-08-30 Kopf Henry B Filtration cassette article, and filter comprising same
US5232589A (en) * 1987-10-02 1993-08-03 Kopf Henry B Filter element and support
US4882050A (en) * 1987-10-02 1989-11-21 Kopf Henry B Filter plate, filter plate element, and filter comprising same
US5269917A (en) * 1992-02-28 1993-12-14 Millipore Corporation Filtration apparatus having stress relief groove
US5536405A (en) * 1994-05-11 1996-07-16 Uop Stacked membrane disk assemblies for fluid separations
US5500122A (en) * 1994-05-11 1996-03-19 Uop Stacked fluid-separation membrane disk module assemblies
US5520807A (en) * 1994-05-11 1996-05-28 Uop Stacked fluid-separation membrane disk module assemblies
AU4145897A (en) * 1997-02-14 1998-09-08 Warner-Jenkinson Compan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rifying water-insoluble compounds
US6692596B2 (en) 1999-12-23 2004-02-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cro-titer pl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267452B2 (ja) * 2001-10-18 2009-05-27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ダイナミック濾過体モジュール
US6709492B1 (en) * 2003-04-04 2004-03-2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lanar membrane deoxygenator
US7569099B2 (en) * 2006-01-18 2009-08-04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uel deoxygenation system with non-metallic fuel plate assembly
DE112016003938B4 (de) 2015-08-28 2022-11-03 Idex Health & Science, Llc Flüssigkeitsentgasungsvorrichtung, Entgas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ringerung einer Zielgaskonzentration in einem Fluid
EP3781284A4 (en) 2018-04-17 2022-01-05 Smartflow Technologies, Inc. FILTER CARTRIDGE ITEM AND FILTER WITH 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42450A1 (de) * 1967-04-06 1971-05-06 Babcock & Wilcox Ag Filter fuer umgekehrte Osmose
US3494468A (en) * 1968-01-02 1970-02-10 North American Rockwell Reverse osmosis system
FR2141417B2 (zh) * 1971-02-25 1973-06-29 Rhone Poulenc Sa
US3984324A (en) * 1973-10-11 1976-10-05 Aqua-Chem, Inc. Multiple plate ultrafilter
DK434874A (da) * 1974-08-14 1976-02-15 Danske Mejeriers Maskinfabrik Filtreringsapparat
JPS5143845A (ja) * 1974-10-14 1976-04-14 Kogyo Gijutsuin Ekitaishorisochi
JPS5514045A (en) * 1978-07-17 1980-01-31 Aaru Rabendaa Aadeisu Concurrent system matter transmission gear
IT7868888A0 (it) * 1978-08-10 1978-08-10 Fiat Eng Apparecchiatura per osmosi inversa
JPS55109405A (en) * 1979-02-15 1980-08-22 Daicel Chem Ind Ltd Membrane element
JPS6238650Y2 (zh) * 1980-06-05 1987-10-02
US4318813A (en) * 1980-06-30 1982-03-09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Membrane plasmapheresis module
JPH0361483B2 (zh) * 1980-09-03 1991-09-20 Memutetsuku Ltd
DK149687C (da) * 1981-05-20 1987-03-30 Danske Sukkerfab Apparat til opdeling af en vaeske i to fraktioner
DK375081A (da) * 1981-08-24 1983-02-25 Danske Sukkerfab Apparat til adskillelse af en vaeske i to fraktioner ved trykfiltrering gennem semipermeable membraner
US4613436A (en) * 1984-10-31 1986-09-23 Separex Corporation Membrane assembly for fluid separations-dis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77388A (da) 1988-02-15
EP0269721A1 (en) 1988-06-08
JPH0696100B2 (ja) 1994-11-30
WO1987007525A1 (en) 1987-12-17
BR8707348A (pt) 1988-09-13
US4801381A (en) 1989-01-31
KR950008628B1 (ko) 1995-08-03
DK77388D0 (da) 1988-02-15
DE3750497D1 (de) 1994-10-13
CA1320684C (en) 1993-07-27
AU7543487A (en) 1988-01-11
KR880701127A (ko) 1988-07-25
EP0269721B1 (en) 1994-09-07
JPH01500335A (ja) 1989-02-09
CN87104231A (zh) 1988-01-20
EP0269721A4 (en) 1988-11-09
ATE110978T1 (de) 1994-09-15
DE3750497T2 (de) 1995-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44B (zh) 超滤装置
EP0873175B1 (en) Manifold apparatus for 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 apparatus
US5104535A (en) Frameless array of hollow fiber membranes and module containing a stack of arrays
US5182019A (en) Cartridge of hybrid frameless arrays of hollow fiber membranes and module containing an assembly of cartridges
AU682759B2 (en) Membrane filtration assembly
CN1140323C (zh) 改进型微孔薄膜过滤组合件
US5049268A (en) Filter plate, filter plate element, and filter comprising same
CN1209177C (zh) 交叉流过滤的装置和设备
US4956085A (en) Filter plate, filter plate element and filter comprising same
US5258122A (en) Cross-flow filter device with pressure-balancing feature
EP0066198B1 (en) Apparatus for the separation of a liquid into two fractions
CN1466482A (zh) 用于过滤的薄膜过滤器设备和方法
CN1095964A (zh) 用于低压力下分离的薄膜箱(casstte memberanc)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14246A (zh) 一种双膜片错流过滤平板膜组件
US3872015A (e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fluids into two fractions by means of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US4997565A (en) Laboratory scale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US5160433A (en) Laboratory scale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US3847818A (e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fluids into two fractions by means of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P0195461B2 (en) Apparatus for the separation of a liquid into two fractions
CN219942407U (zh) 一种带流道槽的膜堆导流垫片
CN109704422A (zh) 过滤机的过滤膜组及具有该过滤膜组的过滤机
RU2040317C1 (ru) Мембранный фильтр
CN2865825Y (zh) 一种板式过滤膜装置
CN2169470Y (zh) 薄层流道片式超过滤器
CN219942398U (zh) 一种膜堆过滤器密封垫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