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6401B - 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6401B
CN101186401B CN2007101797745A CN200710179774A CN101186401B CN 101186401 B CN101186401 B CN 101186401B CN 2007101797745 A CN2007101797745 A CN 2007101797745A CN 200710179774 A CN200710179774 A CN 200710179774A CN 101186401 B CN101186401 B CN 101186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ater
silt
oily
s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797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6401A (zh
Inventor
黄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han Oil Field Ke Ruide Oil Gas Engineerings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1797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864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86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6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6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64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处理。首先采用复合高效油分剂对油、泥、沙进行高效分离,把油泥沙或油沙中的原油提取率在99.99%以上,然后采用真空吸附的方法把水体从泥沙中脱离出来,含油泥沙或油沙中的有害物去除率达99.99%以上。然后采用复合过滤、精密过滤相结合的工艺除去水中的有害成分。处理后的泥沙中含油小于600mg/kg,排放达到国家相应排放标准,无害化后的泥沙可运用到路基建设或铺填井场;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类标准,在处理中循环使用;含油泥沙或油沙经该工艺设施处理后,泥沙达到无害化,并能够回收大量的原油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废物处理,具体地说,本发明是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行业中,原油脱水、洗井等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油泥沙,油泥沙中含有大量的原油;另外,在油沙处理过程中,由于分离技术的分离效率不高(最高分离效率在80-90%,一般分离效率在60-70%),因此,处理后的油沙中含有大量原油。含油泥沙或油沙因含原油,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国家环保总局早就把含油泥沙列为危险废弃物。因此,对含油泥沙或油沙进行资源回收和无害化的处理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对含油泥沙或油沙的处理起步于七十年代,对含油泥沙的处理主要方法有:固化法、焚烧、化学分离等方法。固化法和回注法处理不能很好地封闭含油泥沙和油沙中的石油类物质及氯化物,化学分离法分离效率不高(泥沙中含大量的油)。对油沙的处理采用蒸汽注入法和化学分离法,因此,上述几种方法均不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含油泥沙或油沙处理的难点在于:
(1)含油泥沙属于粘土(沙)-分散体系-水基、油基的范畴。含油泥沙主要由原油(以稠油为主,含蜡量高)、破乳剂、三次采油时加入的化学驱油剂(以聚丙烯酰胺为主的高分子聚合物)、粘土、沙等物质组成。外观一般呈粘稠流体状态,具有颗粒细小、级配差、粘度大、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粘稠状胶体。
(2)含油泥沙(如含泥量高)呈胶体状态,颗粒细小、石油类物质及其它化学物质以水合离子的状态存在于胶体中的水中,直接把石油类物质及其它化学物质从泥沙中脱出来是很难的。
(3)油沙主要以固体状态存在,原油以吸附状态存在于泥沙中,且原油以稠油为主,含蜡量高。
(4)整个处理过程要在野外作业,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本发明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以克服上述的技术困难。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含油泥沙或油沙中投入油水分离剂,进行高效油分离,得到原油和其它分离产物;
B.然后将其它分离产物进行复合絮凝和真空吸附脱水得到无害化泥沙和水体;
C.将步骤B所得到的水体进行复合过滤,再进行精密过滤,得到淡水;所述的油水分离剂是重量配比是0.2∶1∶4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合氯化铝、盐酸的组合物;并且,油水分离剂在水中的稀释比例是100倍,油水分离剂向油泥沙添加的重量比例是10wt%。
所述的复合过滤中,采用石英砂、核桃壳和纤维球三种滤料。
所述复合絮凝的絮凝剂为聚丙烯酸钠,其分子量为800万,向其他分离产物添加的重量比例为10%;助凝剂是5wt%浓度的脱酰甲壳素水溶液和硅藻土,5wt%浓度的脱酰甲壳素水溶液占其他分离产物的重量比例是10%,硅藻土占其他分离产物的重量比例是0.3%。
含油泥沙或油沙属于粘土-沙-水基、油基的范畴。含油泥沙主要由原油、粘土、沙、水、化学驱油剂、破乳剂及少量多种化学处理剂组成,含水率一般在35%~90%之间,呈中性,外观一般呈粘稠流体状态,具有颗粒细小、级配差、粘度大、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粘稠状胶体。油沙主要由原油、粘土、沙、水组成。
电镜照片表明:沙的粒度比较大,粘土固相颗粒粒度一般在0.01μm2~0.1μm2之间(即95%以上颗粒通过200目筛),整个泥浆呈凝胶状态存在,具有明显的触变性和粘弹性,是一种典型的粘稠状胶体。表现为高度的稳定性。总的体系能量之和为
ΔGtotal=-ΔGtt+ΔGrep
ΔGrep=(Bek2T2ar2/z2)exp(-kH)
式中H-胶体颗粒之间的距离
z-反离子化合价
e-位电荷
r=exp(zeφs/2Kt)-1/exp(zeφs/2Kt)+1
ΔGtotal=(Bek2T2ar2/z2)exp(-kH)-(Ah/12ЛH2)
如果希望体系脱稳,快速凝结,必须使ΔGtotal=0
含油泥沙或油沙中所含的原油,按存在形式,可分为间隙油、毛细结合油、表面吸附油和内部油四种。
存在泥沙颗粒间隙中的油称为间隙油,约占泥沙油的70%左右。在细小泥沙固体颗粒周围的油,由于产生毛细现象,可以构成以下几种结合油:在固体颗粒的接触面上由于毛细压力的作用而形成的锲形毛细结合油,充满于固体本身裂隙中的毛细结合油。各类毛细结合油约占泥沙中油总量的20%。由毛细现象形成的毛细结合油受到液体凝聚力和液固表面附着力作用,要分离出毛细结合油需要有较高的机械作用力和能量;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的油称为表面吸附油,约占泥沙油的7%左右,含油泥沙或油沙在胶体颗粒的状态下,比表面积大,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吸附较多的油分和水分。存在于泥沙内部的油称为内部油,约占泥沙油的3%左右。
油泥沙或油沙中的Na+、K+、Mg+、Ca2+与Cl-、NO3 -、SO4 2-形成Na+、K+、Mg+、Ca2+/Cl-、NO3 -、SO4 2--H2O六元水盐体系,要想从含油泥沙或油沙中把原油分离提取,就必须把水一起去除。
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的脱水是依靠过滤介质(多孔性物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使水分强制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达到脱水的目的。造成压力差的方法有很多,本发明综合多方面考虑,运用在过滤介质的一面造成负压的真空过滤方法进行脱水。
过滤开始时,滤液只需克服过滤介质的阻力。当滤饼逐渐形成后,滤液还需克服滤饼本身的阻力。滤饼是由泥沙的颗粒堆积而成的,也可视为一种多孔性的过滤介质,孔道属于毛细管。因此过滤层包括滤饼与过滤介质。滤液通过毛细管所造成的压力差为:
P=hrw=λlu2rw/d2g
式中P-过滤压力
h-水头损失
rw-滤液容重
λ-摩阻系数
dV/dt=PA2/[u(wVr+RtA)]
式中w为干固体重量
从而得出含油泥沙或油沙的比阻公式为:
r=2PA2b/uw
由比阻公式r=2PA2b/uw可知,比阻与过滤压力P及过滤面积的平方A成正比,与过滤的动力粘滞度u及滤饼的干固体重量w成反比,并决定于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的性质。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由亲水性带负电荷的胶体颗粒组成,颗粒的大小不均并且很细小,比阻值大,脱水性能差。进行机械脱水,比阻值在(0.1~0.4)×1092/克之间较为经济,但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的比阻值高达15.8~28.2×1092/克,所以必须对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进行预处理。本发明运用化学调节法对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进行预处理,即在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中加入助凝剂、混凝剂之类的化学药剂,使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絮凝,以改善脱油、脱盐、脱水性能。
助凝剂经实验室实验选用硅藻土,其本身不起混凝作用,而在于调节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的PH值,供给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以多孔状网格的骨架,改变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颗粒的结构,破坏胶体的稳定性,提高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增强絮体强度。
混凝剂本发明选择了有机助凝剂脱酰甲壳素和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酸钠。其混凝机理如下:
(1)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
由于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的颗粒表面上带有负电荷,造成互相之间的静电斥力,以维持其稳定的分散系。这种稳定性可用ζ=4πδq/D来衡量,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的ζ值一般在-20~30毫伏之间。要使胶体颗粒互相凝聚,必须中和电荷量q及取消或压缩被颗粒吸附着的水层厚度(双电层厚度)δ。对q的中和作用,由于混凝剂的离子带正电荷,与含油泥浆颗粒上的负电荷互相吸引而中和,使电荷减小,ζ-电势可降低约±10毫伏左右,从而斥力降低并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克服泥沙颗粒表面电荷的斥力而凝聚。双电层厚度δ被压缩的原因:混凝剂加入后,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中的离子浓度增加,通过正、负电荷的静电引力,使离子迅速靠近,压缩双电层厚度δ。可见所用的絮凝剂的离子价越高,即所带的电荷越多,对中和胶体电荷量及压缩双电层厚度越有利。所以本发明选用高聚度的脱酰甲壳素。
(2)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作用
加入聚丙烯酸钠,中和脱油后的泥沙或油沙颗粒的电荷及压缩双电子层这两个作用与无机电解质混凝剂PAC相同。其自身的特点是,它们为长分子(约长0.1微米),可构成泥沙颗粒之间的“架桥”作用,形成网状结构,提高脱水性能。
本发明的优点是:排放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类标准,排放水中含油≤10mg/l。含油泥沙或油沙国家标准≤3000mg/Kg。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含油泥沙或油沙高效油分离剂的研究
1.1分离剂的配方、稀释比例,添加比例研究
1.1.1实验目的:通过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合氯化铝、盐酸的不同比例的配比。经过原油分离实验,确定这三种物质的最佳配比比例。
1.1.2实验数据:
  配比比例(重量比)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聚合氯化铝   盐酸   油泥沙或油沙中的原油分离率
  1   0.004   0.2   0.4   93-95%
  2   0.006   0.4   0.8   80-85%
  3   0.08   0.6   1.6   98-99%
  4   0.1   0.8   3.2   99.95%
  5   0.2   1   4   99.98%
通过上述表中的原油分离实验效果数据对比,确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合氯化铝、盐酸的最佳配比是:0.2∶1∶4。
1.1.3、分离剂稀释比例(以水为稀释剂)、添加比例研究
  稀释比例   添加比例   油泥沙或油沙中的原油分离率
  20倍   2%   91-94%
  40倍   4%   98-99.5%
  60倍   6%   99.8%
  80倍   8%   99.95%
  100倍   10%   99.98%
通过上述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分离剂的稀释比例选择100倍是合理的,向油泥沙或油沙中添加的比例选择10wt%是最佳的。
1.2、絮凝剂选型、稀释比例,添加比例研究
聚丙烯酸钠不同分子量的实验数据
实验项目   200万分子量   400万分子量   600万分子量   800万分子量
  泥沙絮团大小   絮团小   絮团小   絮团大   絮团大
  油泥沙脱油后中微小颗粒   多   多   少   少
  油泥沙脱油后、过滤后水中悬浮物(mg/l)   115   85   58   50
  泥沙和水分离效果(比阻值)(秒<sup>2</sup>/克)   0.45×10<sup>9</sup>   0.35×10<sup>9</sup>   0.25×10<sup>9</sup>   0.20×10<sup>9</sup>
通过上述表中的絮凝效果,选用8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酸钠。0.1%浓度的聚丙烯酸钠向泥沙中添加比例实验数据
通过上述表中实验数据,0.1%浓度的聚丙烯酸钠向泥沙中添加比
  实验项目   2%   5%   8%   10%   12%
  泥沙絮团大小   不絮凝   絮团小   絮团大   絮团大   絮团小
  泥沙过滤后水中悬浮物(mg/l)   85   75   50   45   55
  泥沙和水分离效果(比阻值)(秒<sup>2</sup>/克)   0.21×10<sup>9</sup>   0.18×10<sup>9</sup>   0.15×10<sup>9</sup>   0.1×10<sup>9</sup>   0.28×10<sup>9</sup>
例为10%。
结论:通过实验研究,絮凝剂选型为聚丙烯酸钠,其分子量选为为800万,向泥沙添加重量比例为10%。
1.3脱酰甲壳素助凝剂稀释比例、添加比例的研究
1.3.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确定脱酰甲壳素稀添加比例。
脱酰甲壳素添加实验数据
  实验项目   3%   5%   7%   9%   10%
  泥沙絮团大小   小   小   小   比较大   大
  泥沙中微小颗粒   少   少   少   比较多   多
  泥沙过滤后水中悬浮物(mg/l) 210 170 130 105 90
  泥沙和水分离效果(比阻值)(秒<sup>2</sup>/克)   1.5×10<sup>9</sup>   0.8×10<sup>9</sup>   0.4×10<sup>9</sup>   0.3×10<sup>9</sup>   0.3×10<sup>9</sup>
由表中数据可以总结出:脱酰甲壳素向泥沙的添加比例10%为好。
结论:通过实验研究,5%浓度的脱酰甲壳素向泥沙中添加重量比例是10%。
1.4、硅藻土助凝剂添加比例的研究
硅藻土向含油泥沙或油沙中添加比例实验数据
实验项目 0.05% 0.1% 0.2% 0.3%
  泥浆絮团大小   不絮凝   絮团小   絮团大   絮团小
  泥浆中微小颗粒   多   多   少   多
  泥浆过滤后水中悬浮物(mg/l)   135   120   80   65
  泥浆和水分离效果(比阻值)(秒<sup>2</sup>/克)   1.5×10<sup>9</sup>   1.3×10<sup>9</sup>   1.1×10<sup>9</sup>   1.0×10<sup>9</sup>
通过上述表中实验数据,硅藻土向泥沙中的添加的重量比例为0.3%。
硅藻土向泥沙中添加比例脱水实验数据
  实验项目   0.01%   0.04%   0.05%   0.1%   0.2%   0.3%
  泥沙脱水速度(m/min)   5   8   18   25   17   15
  泥饼厚度(mm)   9   11   15   18   20   22
  泥饼开裂程度   少   少   少   多   多   多
  泥沙脱出水中悬浮物(mg/l) 110 105 90 85 70 65
通过上述表中实验数据,硅藻土向泥沙中的添加的重量比例为0.3%。
2、脱油后泥沙絮凝抽真空的技术研究
2.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对真空度的控制,以达到好的工业效果。
2.2实验仪器:泥沙絮凝抽真空实验是在DZY-2000型带式过滤机上进行的。
2.3实验数据
泥沙絮凝抽真空实验数据
  项目   0.1MPa   0.2MPa   0.3MPa   0.4MPa   0.5MPa   0.6MPa
  过滤速度(m/min)   10   12   15   18   20   21
  脱水速度(kg/min)   15   18   21   25   30   32
  过滤水质(COD)(mg/l) 120 95 70 58 100 110
  耗电(kw)   0.25   0.26   0.27   0.28   0.30   0.35
由上述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过滤速度、脱水速度、出水水质,耗电几个指标看,絮凝抽真空的真空度控制在0.3~0.4MPa。
3、复合过滤器研究
3.1、含油污水过滤机理研究
1)隔滤
滤料层是由大小不同的滤料颗粒组成的,其间有很多孔隙。当含油污水经过滤料层时,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首先被截留在表层滤料的孔隙中,随着此层截留物的增多,滤料间的空隙变得越来越小,截污能力变得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一层由被截留的固体颗粒构成的滤膜,继而由它起重要的过滤作用,去截留那些粒径较小的悬浮物。
2)重力沉降
由于滤料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当含油污水通过滤料层时,粒径较小的悬浮物可以沉淀在滤料表面上,重力沉降强度主要与滤料直径及过滤速度有关。滤料越小,沉降面积越大,滤速越小,水流则越平稳,这些都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
3)吸附及接触絮凝
由于滤料层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它与悬浮物之间有明显的物理吸附作用。此外,在含油污水通过滤料的过程中,要经过弯弯曲曲的水流通道,悬浮颗粒与滤料的接触机会很多,在接触的时候,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出现吸附和接触絮凝作用,尤其是过滤前投加絮凝剂时,这种作用显得更为突出。
在实际过滤过程中,上述三种作用往往同时发生,只是依条件不同而有主次之分。对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以隔滤作用为主,由于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滤料表层,通常称为表层过滤,对于细微悬浮物,以发生在滤料深层的重力沉降、吸附和接触絮凝为主。
3.2、过滤器结构
1)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总管,进水支管和进水阀门。
2)过滤系统,包括滤料层、垫料层。
3)集水系统,包括清水支管,清水总管,清水阀门。
4)反冲洗系统,包括冲洗总管,冲洗支管、冲洗法门、配水支管、配水干管、反洗排水管和排水法门。
3.3过滤工艺过程
过滤器的运行是“过滤-反冲洗”两个过程交替进行,从过滤开始到反冲洗结束成为一个过滤循环。
过滤时,关闭冲洗支管阀门与排水阀门,开启进水支管阀门,含油污水经进水总管、进水支管进入过滤器。含油污水在过滤器内自上而下穿过滤料层,垫料层后,由底部配水支管汇集,再经配水干管、清水支管、清水总管流出。过滤其间,过滤器处于全浸没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过滤后,滤料层被悬浮物堵塞,滤料颗粒间的空隙越来越小,使过流的水流阻力越来越大,因而滤料层的水头损失也相应增加,当水头损失增加至设计允许值(一般为2.0-2.5米),或者是由于水流冲刷,悬浮物质从过滤器中被大量带出,出水不合要求时,过滤器停止过滤,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时,关闭进水支管与清水支管阀门,开启冲洗支管阀门与排水阀门,由冲洗水箱或水泵供给冲洗水,冲洗水由冲洗总管、冲洗支管经配水干管、支管并由均匀分布其上的孔眼中喷出,自上而下穿过滤料层,垫料层。均匀分布的上升水流使滤料处于悬浮状态,利用水流的剪切作用及滤料颗粒碰撞摩檫,将滤料表面及滤层中的污物剥离下来,随反冲水经排污管排出。冲洗完毕后,即可进行下一循环的过滤。
3.4、滤料层
滤料是过滤器的核心部分。滤料是完成过滤的主要介质。优良的滤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有适宜的粒径级配和空隙率。滤料粒径直接影响滤料的空隙大小。粒径较小时,空隙体积小,虽然能获得较好的出水水质,但污染物穿透深度低,不能发挥整个滤层的纳污能力,并且沉积于顶面上的污染物极易固结,反冲洗时不易冲去;另外粒径小还会增大滤料层的水头损失。因此给水处理及悬浮物浓度低、颗粒小的含油污水处理常采用细滤料,反之采用中、粗滤料。
滤料级配是指滤料粒径大小所占的比例。级配不同,滤料粒径的不均匀程度不同,常用不均匀系数k80表示:
k80=d80/d10
公式中k80-滤料粒径不均匀系数;
d80_通过滤料质量80%的筛孔直径,mm;
d10_通过滤料质量10%的筛孔直径,mm;又称滤料的有效直径。
k80越大,滤料粗细之间差别越大,小颗粒会充填于大颗粒的间隙内,从而使滤料的空隙率的纳污能力降低,水头损失增大。因此,不均匀系数以小为佳。通常k80应控制在1.65-1.80的范围内。
3.5复合过滤其主要参数的确定
滤料直径、滤层厚度和滤速是过滤器的主要参数,在进行复合过滤器设计研究时,它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油和水混合液中的油和悬浮物,使排放水中的油含量小于10mg/l。
3.5.1过滤器类型和滤料的确定
在油田的除油过滤器中,它们通常采用的过滤器类型有:砂过滤、核桃壳过滤、纤维球过滤三种,根据出水中油含量及悬浮物粒径中值确定过滤器类型,一般采用核桃壳过滤、纤维球过滤两种,如是出水中油含量要求在5-10mg/l,则采用核桃壳过滤,如是出水中油含量在5mg/l以下,则采用核桃壳过滤与纤维球过滤串联使用,含油污水先经核桃壳过滤,然后通过纤维球过滤,以达到出水中油含量小于5mg/l。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设备投资大,能耗高。因此我们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过滤法,它的设备投资和能耗仅是常用方法的一半。复合过滤是把几种过滤介质按照适当方式组合在一台过滤器内进行过滤。它能够一次性把出水中的油含量降低在5mg/l。这种过滤方式的优点是既节省了设备投资,又大大的降低了能耗。在这里发明人选用的过滤介质为石英砂、核桃壳、纤维球三种(核桃壳、纤维球的吸油能力大),再把这三种过滤材料进行复合。
3.5.2过滤介质厚度的确定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石英砂、核桃壳、纤维球在过滤器中的厚度分别为7cm、23cm、45cm。
3.5.3过滤速度的确定
通过试验研究,过滤速度的确定为18-20m/h。
3.5.4滤料粒径确定
石英砂:0.5mm∽0.8mm,核桃壳:0.8mm∽1.6mm,纤维球:1mm∽2mm。
4真空脱水的技术研究
4.1真空带式脱水设备由真空滤室、上下滤带等组成,是充分利用真空吸力实现固液分离的高效脱水设备。
4.2工作过程原理
4.2.1真空行程
过滤开始时,真空切换阀开启真空,经过集液管联通滤室,使滤室形成真空,料浆从高位槽经阀门,由折板式加料斗均布在滤带上,由于真空吸力的作用,滤带紧贴在滤盘上,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进行抽滤,滤带和滤盘同步向前移动。滤带由变频调速器经减速机通过头轮传动机构驱动并调速,真空滤盘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随滤布同步向前移动,由于滤带、滤盘移动均由同一传动机构驱动,,从而使滤带和滤盘的速度达到静态和动态平衡,实现同步运行。当滤盘运行到设定位置感应到感应开关时,真空切换阀动作,关闭真空,这时大气切换阀接通大气在先,主气缸换向在后,接着进行返回行程。
4.2.2返回行程
滤盘返回过程中,当运动到设定的返回行程止点时,滤盘感应到另一个感应开关,这时真空切换阀动作,关闭大气、接通真空,与此同时,主气缸换向,真空滤盘随滤布向前移动又开始真空行程。无论是真空行程还是返回行程,滤带始终是向前运动的,这样便实现了带滤机的连续工作。
实施例1~10
2.1实验目的:此试验过程完成泥沙的复合絮凝项目,在试验过程中,验证各项设计参数。
2.2规模:每小时处理2吨含油泥沙或油沙。实验达到工业化水平。
2.3取样:在联合站现场取含油泥沙或油沙样品。
2.4所用的设备:2个0.5吨的复合絮凝罐,采用真空脱水设备每小时的处理泥沙量为2吨,真空脱水设备上附带水洗装置,其配套设备为空压机一台、真空泵一台,复合过滤机一台。
2.5实验过程
2.5.1各种添加剂的配制:
按0.1%的比例配制聚丙烯酸钠溶液200Kg,向含油泥沙或油沙中添加比例是10%;按5%比例配制脱酰甲壳素200Kg,向含油泥沙或油沙中添加比例是10%;硅藻土准备6Kg,含油泥沙或油沙中添加比例是0.3%。
2.5.2含油泥沙或油沙取样
每次取含油泥沙或油沙2000Kg。
2.5.3实验次数
复合絮凝30次
2.5.4实验数据
复合絮凝实验时,聚丙烯酸钠,脱酰甲壳素,硅藻土的添加量如下表(每次实验的添加量均相等)
复合絮凝剂添加数量数据
Figure G2007101797745D00161
2.5.5复合絮凝实验数据
复合絮凝实验数据
编号   絮团大小(mm)   微小颗粒(%)   泥沙和水分离效果   过滤速度(m/s)   过滤水质中悬浮物(ppm)   过滤水质中含油(mg/l)
  实施例1   34   5.2   好   16   60   50
  实施例2   4-5   3.4   好   18   45   80
  实施例3   2-3   4.8   好   17   55   100
  实施例4   5-6   1.5   好   20   38   150
  实施例5   4-5   4.5   好   17   50   120
编号   絮团大小(mm)   微小颗粒(%)   泥沙和水分离效果   过滤速度(m/s)   过滤水质中悬浮物(ppm)   过滤水质中含油(mg/l)
  实施例6   2-5   5.6   好   16   58   60
  实施例7   4-6   1.2   很好   22   34   70
  实施例8   3-6   3.5   好   18   56   75
  实施例9   3-4   5.8   好   17   65   85
  实施例10   2-3   4.5   好   18   50   90
从上述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絮团大小在2-6mm,微小颗粒在1.5-5.8%,泥沙和水分离效果均很好,过滤速度在16-22m/s,过滤水质中悬浮物在38-65mg/l,过滤水质中含油在50-150mg/l。通过复合絮凝实验证明,复合絮凝效果是好的,进一步证明聚丙烯酸钠、脱酰甲壳素,硅藻土的添加比例是正确的。
3、复合过滤中试
复合过滤实验数据
编号   过滤前水中悬浮物(mg/l)   过滤后水中悬浮物(mg/l)   过滤前水中含油(mg/l)   过滤后水中含油(mg/l)
  实施例1   60   15   50   3
  实施例2   45   10   80   4
  实施例3   55   12   100   6
  实施例4   38   9   150   6.5
  实施例5   50   11   120   6
  实施例6   58   14   60   4
  实施例7   34   8   70   5
  实施例8   56   13   75   4
  实施例9   65   16   85   5
编号   过滤前水中悬浮物(mg/l)   过滤后水中悬浮物(mg/l)   过滤前水中含油(mg/l)   过滤后水中含油(mg/l)
  实施例10   50   10   90   6
从上述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复合过滤对含油泥沙或油沙脱出水中的悬浮物及有机物的过滤效果是比较好的。经除油后的水中含油量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国家标准中规定,水中含油小于10mg/l)。
3.1设备运转实验数据
主要设备和仪器等,例如控制元件、变频器、减速机、电动机、气动装置纠偏装置、水洗装置、滤布、压榨装置、复合过滤机等等,均运转平稳,使用正常。
3.2设备运转能耗数据
设备能耗数据
Figure G2007101797745D00181
5、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各项排放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运行成本比较低。
※整套设备采用车载移动式,设备的重量比较轻,体积比较小,便于野外作业。
※整套设备采用半自动控制,方便操作。
※整套设备在材质的选择上着重考虑了防腐的问题。
※设备的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
※通过室内和现场工业化试验,证明该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6、含油泥沙或油沙处理前后技术对比
含油泥沙或油沙处理前后的技术指标对比表
  项目   处理前   处理后
  BOD(含油泥沙过滤出的水)   510mg/l   mg/l
  COD(含油泥沙过滤出的水)   2685mg/l   11mg/l
  SS(含油泥沙过滤出的水)   121mg/l   26.8mg/l
  含油泥沙或油沙水中含油   150mg/l   3mg/l
  项目   处理前   处理后
  PH   7.43   7.12
  含油泥沙或油沙中原油含量   150g/Kg   0.03g/Kg
排放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类标准,排放水中含油≤10mg/l。含油泥沙或油沙国家标准≤3000mg/Kg。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

1.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向含油泥沙或油沙中投入油水分离剂,进行高效油分离,得到原油和其它分离产物;
B.然后将其它分离产物进行复合絮凝和真空吸附脱水得到无害化泥沙和水体;
C.将步骤B所得到的水体进行复合过滤,再进行精密过滤,得到淡水;所述的油水分离剂是重量配比是0.2∶1∶4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合氯化铝、盐酸的组合物;并且,油水分离剂在水中的稀释比例是100倍,油水分离剂向油泥沙添加的重量比例是1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过滤中,采用石英砂、核桃壳和纤维球三种滤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絮凝的絮凝剂为聚丙烯酸钠,其分子量为800万,向其他分离产物添加的重量比例为10%;助凝剂是5wt%浓度的脱酰甲壳素水溶液和硅藻土,5wt%浓度的脱酰甲壳素水溶液占其他分离产物的重量比例是10%,硅藻土占其他分离产物的重量比例是0.3%。
CN2007101797745A 2007-12-18 2007-12-18 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6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97745A CN101186401B (zh) 2007-12-18 2007-12-18 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97745A CN101186401B (zh) 2007-12-18 2007-12-18 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6401A CN101186401A (zh) 2008-05-28
CN101186401B true CN101186401B (zh) 2010-06-02

Family

ID=39479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977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6401B (zh) 2007-12-18 2007-12-18 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864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3606B (zh) * 2010-06-08 2013-06-19 利津县瑞海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原油泥砂无害化处理工艺
CA2802871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Algaeventure Systems, Inc. Improved low-energy system for collecting matter
CN102249383A (zh) * 2011-05-06 2011-11-23 清华大学 一种去除焦化废水剩余氨水中焦油的复合除油剂
CN116065985B (zh) * 2021-12-22 2024-0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基钻井液固液废弃物无害化深度处理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2234A (en) * 1981-03-26 1989-03-14 Maschinenfabrik Andritz Actiengesellschaft Oil sludge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N1195017A (zh) * 1998-02-24 1998-10-07 谢宏明 从废弃油泥中提取原油的工艺方法
CN1339409A (zh) * 2001-08-22 2002-03-13 盘锦市华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CN1370637A (zh) * 2002-04-08 2002-09-25 黄大军 油田含盐钻井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法
CN1721336A (zh) * 2004-07-12 2006-01-18 杨君 一种新型高效油水分离剂及其处理油泥的方法
CN1724421A (zh) * 2004-07-21 2006-01-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分离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2234A (en) * 1981-03-26 1989-03-14 Maschinenfabrik Andritz Actiengesellschaft Oil sludge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N1195017A (zh) * 1998-02-24 1998-10-07 谢宏明 从废弃油泥中提取原油的工艺方法
CN1339409A (zh) * 2001-08-22 2002-03-13 盘锦市华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CN1370637A (zh) * 2002-04-08 2002-09-25 黄大军 油田含盐钻井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法
CN1721336A (zh) * 2004-07-12 2006-01-18 杨君 一种新型高效油水分离剂及其处理油泥的方法
CN1724421A (zh) * 2004-07-21 2006-01-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分离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6401A (zh) 2008-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3608B (zh) 钻孔桩废弃泥浆固液分离工艺
EP0081562B1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usable water and other materials from oil field mud/waste pits
CN1174928C (zh) 采用板式过滤器或压滤器使淤泥脱水的方法
CN101186400A (zh) 一种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EA017785B1 (ru) Способ подавления пыли измельченного минерального вещества
CN101186401B (zh) 一种油泥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方法
CN104724898B (zh) 一种污泥预处理工艺
MX2014000420A (es) Unidad novedosa de floculacion por inyeccion y desagüe por compresion para control de solidos y administracion de fluidos de perforacion y metodos relacionados con los mismos.
CN109179955A (zh) 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3480116A (zh) 疏浚底泥固化改性干化方法
CN102092886B (zh) 一种油田组合式污水处理方法
CN102040311B (zh) 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水的处理方法
CN112723458B (zh) 基于混凝土废料的油水分离破乳方法
US20130153511A1 (en) Process for dewatering of oil sand tailing muds
CN204265597U (zh)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装置
US11001514B2 (en) Method of treating high-solids mineral slurries with polymeric flocculants
CN109534581A (zh) 一种切削液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工艺
CN209276343U (zh) 一种污泥去油净水处理装置
CN102489073A (zh) 一种使用离心和板框的清淤泥浆快速脱水的施工方法
US10695696B2 (en) System for processing solid and liquid construction waste
CN1078872C (zh) 催化剂生产废水中悬浮物的回收处理方法
CN101327992A (zh) 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及其移动式处理设备
CN207619145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JP2007181821A (ja) 水質浄化施設における汚泥の処理方法および処理装置
CN109384366A (zh) 一种污泥去油净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HAN OILFIELD KERUIDE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NG DAJUN

Effective date: 201206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21 CHAOYANG, BEIJING TO: 430074 WUHAN, HUBE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20

Address after: 430074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Kuanshan East Lake development zone two Road No. 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building No. 201

Patentee after: JIANGHAN OILFIELD CREDIT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U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1 room 38, building 309,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njiayuan

Patentee before: Huang Da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30

Address after: 430000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Kuanshan East Lake development zone two Road No. 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3 Building No. 201 room 03

Patentee after: Jianghan Oil-field Ke Ruide oil gas engineerings(Wuhan)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Kuanshan East Lake development zone two Road No. 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building No. 201

Patentee before: JIANGHAN OILFIELD CREDIT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UH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