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6385A - 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6385A
CN101186385A CNA2007100325516A CN200710032551A CN101186385A CN 101186385 A CN101186385 A CN 101186385A CN A2007100325516 A CNA2007100325516 A CN A2007100325516A CN 200710032551 A CN200710032551 A CN 200710032551A CN 101186385 A CN101186385 A CN 101186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eration
aerobic treatment
pond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325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2028C (zh
Inventor
黄少斌
蒋然
蔡焯基
郭永峰
涂善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 ltd
Guangzhou xiehe middle schoo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Guangzhou Xiehe Advanced Middle Schoo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Guangzhou Xiehe Advanced Middle Schoo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Design &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032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82028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86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6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20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202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该方法使用加入了生物活化剂的厌氧处理后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使用该方法处理污水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无剩余污泥产生,操作和维护过程简单,不需建造复杂的设备,易于推广和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水处理回用和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预防的高效低耗技术,可用于生活小区生活污水回用,封闭或半封闭的景观水体的环境修复和生态管理,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通过该方法所处理的污染水体,BOD5的去除率高达73.1%,COD去除率高达85.6%,氨氮去除率高达96%,总磷去除率高达98%,溶解氧>4.5mg/L。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的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涉及微污染水体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微污染水体如园林水体、住宅小区景观水体由于管理维护不到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许多景观水和住宅小区景观水大多没有水体净化处理设施,一般是封闭或半封闭水体,运行一段时间后易滋生藻类,水体发绿,甚至发黑发臭,出现富营养化现象。部分景观水体由于有外源污染物(如生活污水)的直接污染,或使用生活污水作为景观水的水源,水体恶化,甚至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微污染水体的处理有引水换水、循环过滤、人工曝气复氧、混凝沉淀法等,但上述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运行费用高,或者达不到景观水水质标准,即控制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氮、磷、细菌病原体等污染物的含量及菌藻滋生,保持水体的清澈、洁净和无异味。换水成本高,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循环过滤需较高的电能耗费和维护费用;人工曝气复氧法对于水质差的水体,尤其是利用生活污水作为水源补给水的景观水体无法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混凝沉淀法需投放药剂,对鱼类生长有影响。
生活污水回用于景观水和绿化等用水既减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又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针对生活污水有较高的脂类、碳水化合物、氨氮、洗涤剂等,目前的景观水体处理技术无法达到生活污水达标回用的目标,或污水能达标回用,但运行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生物活化剂,激活水中能高效降解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洗涤剂和氨氮等生活污水主要成分的微生物;协同吸附曝气,可以低能耗低成本地处理生活污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采用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所述污水处理系统依次由沉砂池、厌氧池、一级好氧处理池、二级好氧处理池和三级好氧处理池组成,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加入生物活化剂的厌氧处理
在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启动前3~5天,每天向厌氧池中投加总浓度为10~80mg/L的生物活化剂,正常运行期间不须加入;生物活化剂每天投入量M根据经验公式M=(31~54)-(0.28~2.0)×COD计算得出,所述投入量M的单位为g/m3;所述生物活化剂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酶制剂75~80%,微量元素10%,氨基酸和多糖10~15%,其中氨基酸与多糖的质量比为1∶2~3∶4;
(2)曝气渐变的分级好氧处理
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分级好氧处理分为如下三级:其中三级好氧处理的曝气量为一级∶二级∶三级=5~4∶3~2∶2~1;
A.一级好氧处理:在一级好氧处理池中通过微孔曝气头和用于挂膜的填料均匀布设创造厌氧、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曝气头和填料的主体在空间交替,包括俯视平面和侧视平面的点位布设类型;所述俯视平面的点位布设根据水力流动条件和位置,水速慢即水速≤0.1m/s时采用梅花状的平面布局,即曝气点在中间,填料在周围,水速快即水速≥0.2m/s时采用棋盘状的平面布局,即曝气点和填料在同一直线;在中等流速即水速大于0.1m/s并小于0.2m/s时既可采用梅花状的平面布局又可采用棋盘状的平面布局或是两种布局交叉使用;所述侧视平面的曝气点位在水深距底部0.3米以上不超过水深距底部的1/3位置、好氧处理池中部和距水面0.3米以上不超过水深距水面的1/3位置处均匀布置;俯视平面和侧视平面每个面布置的曝气头为每平方米布置10~15个曝气头,曝气量为0.02~0.25m3(气)/m3(水)h,所述填料为弹性叠层圆柱体纤维填料;
B.二级好氧处理:在二级好氧处理池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曝气量为一级好氧处理的2/5~3/4,曝气头和填料布设均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
C.三级好氧处理:在三级好氧处理池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好氧环境适应有氧呼吸的微生物,曝气头数量和曝气量均为一级好氧处理池的1/5~1/2,填料密度为一级好氧处理池的1/2~1;
(3)将污染水体直接通过进水口进入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进水速度是0.1m/s~0.6m/s,当水体中悬浮物超过20mg/l时经沉砂池停留30~120分钟,在厌氧池停留时间是1~2小时,进入好氧池后通过入水口与出水口的交错设计,延长污水流程,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根据池的容积和水流速而改变;系统的曝气运行10~20小时。
所述酶制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蛋白酶40~50%,脂肪酶40%,纤维素酶10~20%;所述微量元素为铜、锌、锰、钴或钼等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或四种或五种,微量元素是微生物生长的必要物质,补充的是水体中所缺少的元素,这些元素大都作为氨基酸、核酸的组成成分和酶活性的激活剂;所述氨基酸和多糖来源于食品废料,所述氨基酸为谷氨酸或苯丙氮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多糖为乳糖或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该生物活化剂的作用为使水体中的微生物能高于正常速度迅速繁殖生长,使得厌氧处理时有机物的去除负荷达到10%以上。
所述污染水体为景观水体、池塘水体或水塘水体等,所述污染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为25~150mg/l,氨氮浓度为1.5~15mg/l。
本发明在一级好氧处理时在水体中同时创造厌氧、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采用一种改进型的弹性叠层圆柱体纤维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活化吸附水解有机物,加上合理曝气,在一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40%;在二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20%;在三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10%,在有氧环境和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少的条件下,生物处在内源代谢阶段,无剩余污泥产生。
本发明选用的生物活化剂Bio ActivationTM(简称BA)是由华南理工大学黄少斌教师研究组提供,是由天然有机物废料加工成的,以酶、微量元素、氨基酸、多糖等为主要成份,但不含微生物的水处理药剂。通过激活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生长来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同时优化吸附曝气设计布点,反应池基本无剩余污泥,大大减少日常维护费用。同时避免上述其它处理技术存在的缺陷,如:需要建立大型水处理设备、操作复杂、能耗高、维护成本高、引入二次污染等问题。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生物活化剂,使处理系统启动快速,该水处理药剂利用食品行业的有机物废料改性制备,价格低廉,安全无毒。且所使用的生物活化剂使水体中的微生物能高于正常速度迅速繁殖生长,达到生物活化的目的,克服传统厌氧兼氧生物活性不高的缺点,并对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洗涤剂和氨氮有特异吸收功能的微生物有激发作用,同时能把长链高分子聚合物如纤维素、蛋白质、脂类等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把对一般微生物有毒性的洗涤剂(主要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成小分子。
(2)对于污染较重的水体,基建成本与微污染水体的成本基本相同。在有机负荷较高的水体,可不需使用BA,只需调节曝气量和合理设置填料和曝气点位,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3)采用曝气渐变的方法合理充氧,使氧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和同时满足不同处理阶段和特定的微生物生长所需不同的有氧环境,运用费用也因此而下降。三级好氧处理的曝气量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5~4∶3~2∶2~1。
(4)本发明采用改进型的弹性叠层圆柱体纤维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在填料体内部易于形成具有一定间隔的叠层生物膜,辅以合理的曝气设计,创造有氧环境,不存在细菌病原体等污染物及菌藻滋生的可能性。
(5)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用在对于低污染的地表水(COD=35~70 mg/L),基本运行成本(曝气供氧)为0.02元/吨·天。且本发明的技术设备占地面积小,约10平方米可处理30~100吨/天的污水量。
(6)本发明无剩余污泥产生,操作和维护过程简单,不需建造复杂的设备,易于推广和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水处理回用和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预防的高效低耗技术,可用于生活小区生活污水回用,封闭或半封闭的景观水体的环境修复和生态管理,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7)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处理的污染水体,BOD5的去除率高达73%,COD去除率高达87%,氨氮去除率高达96%,总磷去除率高达98%,溶解氧>4.5mg/L。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其中1-进水口、2-沉砂池、3-厌氧池、4-一级好氧处理池、5-二级好氧处理池、6-三级好氧处理池、7-出水口、8-曝气头、9-挂膜的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所使用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
实施例1
(1)加入生物活化剂的厌氧处理
在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启动的前三天向厌氧池3中以水中均匀喷洒的方式投加总浓度为50mg/L的生物活化剂,每天一次,正常运行期间不须加入。生物活化剂每天投入量(M)根据经验公式M=40-0.78×COD(g/m3)计算。所述生物活化剂由酶制剂、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多糖组成。酶制剂占总量的80%,其中蛋白酶50%,脂肪酶40%,纤维素酶10%。微量元素占总量的10%,微量元素为铜、锌、锰和钴。氨基酸和多糖占总量的10%氨基酸与多糖的比例是1∶2,氨基酸和多糖来源于食品废料,氨基酸为谷氨酸和苯丙氮酸,多糖为乳糖和蔗糖。上述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含量。
(2)曝气渐变的分级好氧处理
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分级好氧处理分为如下三级:其中三级好氧处理的曝气量为一级∶二级∶三级=5∶2∶1;使用的填料为改进型的弹性叠层圆柱体纤维填料;
A.一级好氧处理:在一级好氧处理池4中通过微孔曝气头8和用于挂膜的填料9在空间交替。俯视平面的点位布设根据水力流动条件和位置,采用梅花状的平面布局,即曝气点在中间,填料在周围。侧视平面的曝气点位在三种不同水深的位置,曝气点位在水深距底部0.35米处、好氧处理池中部和距水面0.35米处均匀布置,每平方米布置15个曝气头,曝气量约为0.04m3(气)/m3(水).h,在水体中同时创造厌氧、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在一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40%。
B.二级好氧处理:在二级好氧处理池5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曝气量为一级的2/5,曝气头数量和填料布设均保持不变。在二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20%;
C.三级好氧处理:在三级好氧处理池6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好氧环境适应有氧呼吸的微生物,曝气头数量和曝气量均为一级好氧池的1/5,填料密度比一级减少一半;在三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10%,在有氧环境和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少的条件下,生物处在内源代谢阶段,无剩余污泥产生。
(3)在水量约为500m3的景观水体集水池,每天接纳约10~30 m3的生活污水,集水池的水质指标如下:COD=36.9mg/L,氨氮=3.82mg/L,总磷=0.48mg/L,细菌总数=80000 CFU/mL,浊度=4.3 NTU,水力停留时间为6h,水流动利用重力作用自然从进水口1流入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沉砂池2,水流速度为0.1m/s,经沉砂池停留120分钟。通过进水口进入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在厌氧池停留时间是2小时,进入好氧池,通过入水口与出水口的交错设计,延长污水流程,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为4小时。系统的曝气每天运行18小时,实现间歇曝气,每间隔曝气2小时,停止2.5小时,电源开头采用预设时间,无须人工操作。
运行费用是0.25~0.5元/天,处理后出水池的水质指标如下:COD=10.3mg/L,氨氮=0.21mg/L,总磷=0.02mg/L,细菌总数=5600CFU/mL,浊度=0.4NTU。COD去除率达72%,氨氮去除率是94.5%,总磷去除率是95.8%,溶解氧>4.5mg/L。氨氮和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由此说明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中小型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
实施例2
(1)加入生物活化剂的厌氧处理
在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启动的前三天向厌氧池3中以水中均匀喷洒的方式投加总浓度为60mg/L的生物活化剂,每天一次,正常运行期间不须加入。生物活化剂每天投入量(M)根据经验公式M=38-0.8×COD(g/m3)计算。所述生物活化剂由酶制剂、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多糖组成。酶制剂占总量的75%,其中蛋白酶50%,脂肪酶40%,纤维素酶10%;微量元素占总量的10%,微量元素为铜、锌、锰、钴和钼;氨基酸和多糖占总量的15%,氨基酸与多糖的比例是2∶3,氨基酸和多糖来源于食品废料,氨基酸为苯丙氮酸,多糖为蔗糖。上述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含量。
(2)曝气渐变的分级好氧处理
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分级好氧处理分为如下三级:其中三级好氧处理的曝气量为一级∶二级∶三级=4∶3∶2;使用的填料为改进型的弹性叠层圆柱体纤维填料;
A.一级好氧处理:在一级好氧处理池4中通过微孔曝气头8和用于挂膜的填料9在空间交替。俯视平面的点位布设根据水力流动条件和位置,采用棋盘状的平面布局,即曝气点和填料在同一直线。侧视平面的曝气点位在三种不同水深的位置,曝气点位在水深距底部的1/3位置、好氧处理池中部和距水面的1/3位置处均匀布置,每平方米布置12个曝气头,曝气量约为0.14m3(气)/m3(水).h,在水体中同时创造厌氧、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在一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40%。
B.二级好氧处理:在二级好氧处理池5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曝气量为一级的3/4,曝气头数量和填料布设均保持不变。在二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20%。
C.三级好氧处理:在三级好氧处理池6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好氧环境适应有氧呼吸的微生物。曝气头数量和曝气量均为一级好氧池的2/4,填料密度与一级好氧池相同。在三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10%,在有氧环境和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少的条件下,生物处在内源代谢阶段,无剩余污泥产生。
(3)在水量约为500m3的景观水体集水池,每天接纳约10~30m3的生活污水,集水池的水质指标如下:COD=36.9mg/L,氨氮=3.82mg/L,总磷=0.48mg/L,细菌总数=80000 CFU/mL,浊度=4.3 NTU,水力停留时间为6h,水流动利用重力作用自然从进水口1流入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沉砂池2,水流速度为0.6m/s,经沉砂池停留1h,通过进水口进入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在厌氧池停留时间是1.5小时,进入好氧池后通过入水口与出水口的交错设计,延长污水流程,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根据池的容积和水流速而改变。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为5小时。曝气系统每天运行14小时,实现间歇曝气,每间隔曝气3小时,停止2小时,电源开头采用预设时间,无须人工操作。
运行费用是0.25~0.5元/天,处理后出水池的水质指标如下:BOD5=6.3mg/L,COD=13.2mg/L,氨氮=0.44mg/L,总磷=0.03mg/L,细菌总数=8700CFU/mL,浊度=0.6 NTU。BOD5的去除率为73.1%,COD去除率达75.2%,氨氮去除率是93%,总磷去除率是95.8%,溶解氧>6mg/L。氨氮和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由此可见,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处理中小型池塘富营养化水体和该水体的生态修复。
实施例3
(1)加入生物活化剂的厌氧处理
在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启动的前五天向厌氧池3中以水中均匀喷洒的方式投加总浓度为80mg/L的生物活化剂,每天一次,正常运行期间不须加入。生物活化剂每天投入量(M)根据经验公式M=45-1.8×COD(g/m3)计算。所述生物活化剂由酶制剂、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多糖组成。酶制剂占总量的80%,其中蛋白酶40%,脂肪酶40%,纤维素酶20%;微量元素占总量的10%,微量元素为有铜、锌、锰;氨基酸和多糖占总量的10%,氨基酸与多糖的比例是3∶4,氨基酸和多糖来源于食品废料,氨基酸为谷氨酸,多糖为乳糖。上述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含量。
(2)曝气渐变的分级好氧处理
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分级好氧处理分为如下三级:其中三级好氧处理的曝气量为一级∶二级∶三级=10∶5∶3;
A.一级好氧处理:在一级好氧处理池4中通过微孔曝气头8和用于挂膜的填料9在空间交替。俯视平面的点位布设根据水力流动条件和位置,采用棋盘状的平面布局,即曝气点在中间,填料在周围。水流速由潜水泵调节。侧视平面的曝气点位在三种不同水深的位置,曝气点位在水深距底部0.3米、好氧处理池中部和距水面0.3米处均匀布置,每平方米布置10个曝气头,曝气量约为0.21m3(气)/m3(水).h,在水体中同时创造厌氧、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在一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40%。
B.二级好氧处理:在二级好氧处理池5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曝气量为一级的一半,曝气头数量和填料布设均保持不变。因为从一级好氧处理后的水体溶解氧较高,过度充氧只会造成运行费用升高而氧转移率下降。在二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20%。
C.三级好氧处理:在三级好氧处理池6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好氧环境适应有氧呼吸的微生物。曝气头数量和曝气量均为一级好氧池的3/10,填料密度与一级好氧池相同。在三级好氧处理的有机物去除负荷达10%,在有氧环境和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少的条件下,生物处在内源代谢阶段,无剩余污泥产生。
(3)在水量约为15,000m3的水塘,属半封闭式水体,与外界的水体交流仅靠雨水流入。水体呈现绿色,湖内有藻类,以绿藻、蓝藻为主,叶绿素α浓度Chlα=15.3mg/m3,原水水质指标如下:COD=27.9mg/L,氨氮=3.32mg/L,总磷=0.42mg/L,细菌总数=75000CFU/mL,浊度=5.2 NTU,pH=5.8。水力停留时间为10h,水流动方式采用潜水泵间歇注入在水面下的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沉砂池2,水流速度为0.3m/s,经沉砂池停留30min,通过进水口进入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在厌氧池停留时间是1.5小时,进入好氧池后通过入水口与出水口的交错设计,延长污水流程,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根据池的容积和水流速而改变。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为4小时。曝气系统每天运行10小时,实现间歇曝气,每间隔曝气2小时,停止2.5小时,电源开头采用预设时间,无须人工操作。
运行费用是0.25~0.5元/天,正常运行一个月后测水质指标如下:COD=7.3mg/L,氨氮=0.18mg/L,总磷=0.01mg/L,细菌总数=5600CFU/mL,叶绿素α浓度Chlα=4.8mg/m3,浊度=0.4 NTU。COD去除率达73.8%,氨氮去除率是94.5%,总磷去除率是97.6%,溶解氧>5mg/L。氨氮和总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叶绿素α和浊度直接影响水体的景观美感,由此可用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大中型富营养化半封闭式水塘水体的生态修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3:生物活化剂的总浓度为20mg/L,生物活化剂每天投入量(M)根据经验公式M=54-0.3×COD(g/m3)计算。在水量约为20,000m3的水塘,属全封闭式水体。水体呈现黄绿色,湖内有大量藻类,且以绿藻、蓝藻为主,叶绿素α浓度Chlα=30.4mg/m3,原水水质指标如下:COD=144.5mg/L,氨氮=14.4mg/L,总磷=1.44mg/L,细菌总数=275000CFU/mL,浊度=16.2 NTU,pH=6.2。水力停留时间为16h,水流动方式采用潜水泵半间歇注入在水面下的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沉砂池2。
运行费用是0.4~0.6元/天,正常运行一个月后测水质指标如下:COD=18.8mg/L,氨氮=0.56mg/L,总磷=0.03mg/L,细菌总数=6500 CFU/mL,叶绿素α浓度Chlα=6.8mg/m3,浊度=0.8NTU。COD去除率高达87%,氨氮去除率为96.1%,总磷去除率为98%,叶绿素α的去除率为77.6%,溶解氧>6mg/L。COD浓度代表水体受污染的程度,氨氮和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叶绿素α和浊度直接影响水体的景观美感,由此可见,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大中型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和富营养化的全封闭式水塘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3:在水量约为20,000m3的池塘水体,属半封闭式水体,雨水流入是其主要的水体交换源,水体呈碧绿色,水中可以看到有绿藻生长,经检测,水源水主要水质指标如下:Chlα=16.4mg/m3,COD=32.5mg/L,氨氮=2.4mg/L,总磷=0.32mg/L,细菌总数=55000CFU/mL,浊度=4.0NTU。水力停留时间为10h,水流动方式采用潜水泵半间歇注入在水面下的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沉砂池2。
运行费用是0.25~0.5元/天,正常运行一个月后测水质指标如下:叶绿素α浓度Chlα=5.0mg/m3,COD=5.2mg/L,氨氮=0.12mg/L,总磷=0.01mg/L,细菌总数=3500 CFU/mL,浊度=0.4 NTU。叶绿素α的去除率为70%,COD去除率为84%,氨氮去除率为95%,总磷去除率为96.9%,溶解氧>4.8mg/L。氨氮和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叶绿素α和浊度直接影响水体的景观美感,由此可见,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大中型富营养化半封闭式池塘水体的生态修复。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采用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所述污水处理系统依次由沉砂池、厌氧池、一级好氧处理池、二级好氧处理池和三级好氧处理池组成,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加入生物活化剂的厌氧处理
在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启动前3~5天,每天向厌氧池中投加总浓度为10~80mg/L的生物活化剂,正常运行期间不须加入;生物活化剂每天投入量M根据经验公式M=(31~54)-(0.28~2.0)×COD计算得出,所述投入量M的单位为g/m3;所述生物活化剂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酶制剂75~80%,微量元素10%,氨基酸和多糖10~15%,其中氨基酸与多糖的质量比为1∶2~3∶4;
(2)曝气渐变的分级好氧处理
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分级好氧处理分为如下三级:其中三级好氧处理的曝气量为一级∶二级∶三级=5~4∶3~2∶2~1;
A.一级好氧处理:在一级好氧处理池中通过微孔曝气头和用于挂膜的填料均匀布设创造厌氧、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曝气头和填料的主体在空间交替,包括俯视平面和侧视平面的点位布设类型;所述俯视平面的点位布设根据水力流动条件和位置,水速慢即水速≤0.1m/s时采用梅花状的平面布局,即曝气点在中间,填料在周围,水速快即水速≥0.2m/s时采用棋盘状的平面布局,即曝气点和填料在同一直线;在中等流速即水速大于0.1m/s并小于0.2m/s时既可采用梅花状的平面布局又可采用棋盘状的平面布局或是两种布局交叉使用;所述侧视平面的曝气点位在水深距底部0.3米以上不超过水深距底部的1/3位置、好氧处理池中部和距水面0.3米以上不超过水深距水面的1/3位置处均匀布置;俯视平面和侧视平面每个面布置的曝气头为每平方米布置10~15个曝气头,曝气量为0.02~0.25m3(气)/m3(水)h,所述填料为弹性叠层圆柱体纤维填料;
B.二级好氧处理:在二级好氧处理池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微氧和好氧环境适应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曝气量为一级好氧处理的2/5~3/4,曝气头和填料布设均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
C.三级好氧处理:在三级好氧处理池中采用与一级好氧处理池相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好氧环境适应有氧呼吸的微生物,曝气头数量和曝气量均为一级好氧处理池的1/5~1/2,填料密度为一级好氧处理池的1/2~1;
(3)将污染水体直接通过进水口进入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进水速度是0.1m/s~0.6m/s,当水体中悬浮物超过20mg/l时经沉砂池停留30~120分钟,在厌氧池停留时间是1~2小时,进入好氧池后通过入水口与出水口的交错设计,延长污水流程,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根据池的容积和水流速而改变;系统的曝气运行10~20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制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蛋白酶40~50%,脂肪酶40%,纤维素酶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为铜、锌、锰、钴或钼等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或四种或五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为谷氨酸或苯丙氮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糖为乳糖或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水体为景观水体、池塘水体或水塘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水体中化学需氧量为25~150mg/l,氨氮浓度为1.5~15mg/l。
CN200710032551A 2007-12-14 2007-12-14 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202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32551A CN100582028C (zh) 2007-12-14 2007-12-14 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32551A CN100582028C (zh) 2007-12-14 2007-12-14 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6385A true CN101186385A (zh) 2008-05-28
CN100582028C CN100582028C (zh) 2010-01-20

Family

ID=39479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325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2028C (zh) 2007-12-14 2007-12-14 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2028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1519A (zh) * 2011-12-26 2012-06-13 重庆大学 一种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
CN107902759A (zh) * 2017-11-30 2018-04-13 张伟 一种间歇曝气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8251345A (zh) * 2017-12-28 2018-07-06 江苏世邦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含有脂肪酶基因的重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
CN108975518A (zh) * 2018-08-08 2018-12-11 江苏澳洋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1519A (zh) * 2011-12-26 2012-06-13 重庆大学 一种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
CN102491519B (zh) * 2011-12-26 2013-06-19 重庆大学 一种景观水污染控制方法
CN107902759A (zh) * 2017-11-30 2018-04-13 张伟 一种间歇曝气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8251345A (zh) * 2017-12-28 2018-07-06 江苏世邦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含有脂肪酶基因的重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
CN108975518A (zh) * 2018-08-08 2018-12-11 江苏澳洋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
WO2020029586A1 (zh) * 2018-08-08 2020-02-13 江苏澳洋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2028C (zh) 2010-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5025B (zh)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2297322U (zh) 一种生物强化高效活性污泥原位减量化装置
CN201770574U (zh) 复合厌氧和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7175585U (zh) 复合型生化反应器
CN103613240B (zh) 多级生态净化治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298638C (zh) 污水处理组合湿地系统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CN104528932A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反硝化生物滤池装置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05556380U (zh) 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1525204A (zh) 一种乡村污水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206266394U (zh) 一体化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5398371U (zh) 一种农村小型化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1691267B (zh) 气升回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3663693A (zh) 高氨氮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组合装置及方法
CN206886902U (zh) 一种生物循环法污水处理系统
CN100582028C (zh) 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
CN209759238U (zh) 一种采用组合工艺净化湖泊水的系统
CN107162315A (zh) 生物循环法污水处理系统
CN105060635B (zh) 一种bbr城市污水低温脱氮处理的方法
CN202945124U (zh) 一种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900513Y (zh) 集成化式居民小区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04474402U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反硝化生物滤池装置系统
CN106517699A (zh) 高效生活垃圾污水系统及其工艺
CN209065652U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0796140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hai et 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n reclaimed 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of hotel's high grade gray wa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4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Tianhe District Wushan

Co-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Xiehe Senior High School

Patentee after: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Tianhe District Wushan

Co-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iehe Senior High School

Patentee befo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ubang Garden Coordinated Projec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00 Tianhe District five mountain road i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Co-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XIEHE MIDDLE SCHOOL

Patentee after: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Tianhe District Wushan

Co-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iehe Senior High School

Patentee befo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