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3891A -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3891A
CN101183891A CNA2007101703767A CN200710170376A CN101183891A CN 101183891 A CN101183891 A CN 101183891A CN A2007101703767 A CNA2007101703767 A CN A2007101703767A CN 200710170376 A CN200710170376 A CN 200710170376A CN 101183891 A CN101183891 A CN 101183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ommunications
polarization wave
antenna
kinds
communications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03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部正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83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38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所公开的是一种用于执行MIMO传输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其中多个第一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的阵列天线,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均具有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以及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多个第二天线,所述多个第二天线均具有在角度上介于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的中间的极化波特性,所述多个第二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其中,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利用阵列天线形成定向波束,并且利用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执行MIMO传输。阵列天线可以通过利用多个具有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左旋圆极化波特性的天线来形成。

Description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而执行MIMO(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传输容量(吞吐量)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主题。为了解决这个主题,进行了关于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在MIMO通信系统中,在无线传输线上发送来自发射器中所设置的多个天线的数据,并且在具有多个天线的接收器中接收数据。也就是说,在MIMO通信系统中,多个天线分别被安装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中。由于数据被划分并且被利用多个天线同时(即,以并行方式)发送/接收,所以传输容量可以被提高。
将参考附图来描述相关技术。图7是示出相关技术的无线电通信系统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7所示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站901和无线基站902。无线终端站901包括天线911-1和911-2、发送单元912和接收单元913。
天线911-1和911-2具有垂直极化波特性,并且执行相对无线基站902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天线911-1和天线911-2之间的距离是λ/2,其中λ是波长。
无线终端站901的发送单元912将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911-1和911-2发送到无线基站902。图8是示出图7中的无线终端站901的发送单元912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8所示,发送单元912包括调制单元914-1和914-2以及串并转换器915。
串并转换器915将从无线终端站901发送到无线基站902的串行上行链路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调制单元914-1和914-2调制经串并转换器915转换后的并行上行链路信号以在无线传输线上传输。由调制单元914-1和914-2所调制的上行链路信号分别被发送到天线911-1和911-2。
在图7中,无线终端站901的接收单元913经由天线911-1和911-2接收从无线基站90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图9是示出图7中的无线终端站901的接收单元913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9所示,接收单元913包括MIMO信号处理单元916和并串转换器917。
MIMO信号处理单元916针对经由天线911-1和911-2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执行公知的MIMO信号处理。并串转换器917将MIMO信号处理单元916中所处理的并行下行链路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
如图7所示,无线基站902包括天线921-1和921-2、发送单元922以及接收单元923。天线921-1和921-2具有垂直极化波特性,并且执行相对无线终端站901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天线921-1和天线921-2之间的距离是10λ(即,波长的10倍),其中λ是波长,这是因为需要在天线之间设置预定的间隔以减小衰落相关(fading correlation)。
发送单元922将下行链路信号从无线基站902经由天线921-1和921-2发送到无线终端站901。图10是示出图7中的无线基站902中的发送单元922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10所示,发送单元922包括调制单元924-1和924-2以及串并转换器925。
串并转换器925将从无线基站902发送到无线终端站901的下行链路信号从串行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调制单元924-1和924-2调制串并转换器925所并行转换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在无线传输线上传输,并且将调制后的下行链路信号分别发送到天线921-1和921-2。
在图7中,接收单元923经由天线921-1和921-2接收从无线终端站901所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图11是示出图7中的无线基站902的接收单元923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11所示,接收单元923包括MIMO信号处理单元926和并串转换器927。
MIMO信号处理单元926针对经由天线921-1和921-2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执行公知的MIMO信号处理。并串转换器927将MIMO信号处理单元926对其执行了信号处理的并行上行链路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
图7至图11中所示的无线终端站901、无线基站902、发送单元912和922以及接收单元913和923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的特征进行比较所需要的组件或功能块。
在上述的无线终端站901和无线基站902之间执行使用MIMO通信系统的信号发送和接收。
存在作为其他相关技术的以下技术。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布No.2005-192185(其相应的美国申请为US 2005/0130587 A1)公开了使用多个天线对来执行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站之间的MIMO传输的技术,所述多个天线对均具有相同的极化波特性。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布No.2002-290148(其相应的美国申请为US 6801790 B2)公开了其中极化波中的一个被选择并且空间上分开的天线组发送独立数据的MIMO传输。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布No.2006-33306公开了通过控制极化波特性而执行优异的MIMO传输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同时实现MIMO传输和定向波束(directionalbeam)形成,从而提供可以执行高速度和高质量数据传输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执行MIMO传输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其中多个第一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的阵列天线,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均具有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以及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多个第二天线,所述多个第二天线均具有这样一种极化波特性,该极化波特性在角度上介于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的中间,所述多个第二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其中,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利用阵列天线形成定向波束,并且利用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执行MIMO传输。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以执行MIMO传输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该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阵列天线,在该阵列天线中,多个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所述多个天线均具有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利用阵列天线形成定向波束并且利用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执行MIMO传输。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执行MIMO传输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其中多个第一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的阵列天线,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均具有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左旋圆极化波特性;以及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多个第二天线,所述多个第二天线中的每个第二天线具有垂直极化波特性和水平极化波特性中的一种极化波特性,所述多个第二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利用阵列天线形成定向波束,并且利用所述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所述左旋圆极化波特性执行MIMO传输。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以执行MIMO传输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该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阵列天线,在该阵列天线中,多个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所述多个天线均具有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左旋圆极化波特性,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利用阵列天线形成定向波束并且利用所述两种极化波特性执行MIMO传输。
附图说明
当与附图一起考虑时,本发明的示例性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无线终端站的发送单元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的无线终端站的接收单元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单元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5是示出图1中的无线基站的接收单元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7是示出相关技术的无线电通信系统配置的示例的功能框图;
图8是示出图7中的无线终端站的发送单元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9是示出图7中的无线终端站的接收单元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10是示出图7中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单元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以及
图11是示出图7中的无线基站的接收单元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利用MIMO通信系统执行高速传输,需要增大多个天线之间的间隔以减小所述多个天线之间的衰落相关。为了形成定向波束,需要减小多个天线之间的间隔以加强所述多个天线之间的衰落相关。因此,难以同时执行MIMO传输和定向波束形成。
提出了本征模式传输作为MIMO传输方法。在本征模式传输中,发送侧和接收侧共享传输线信息,并且发送侧和接收侧的天线的每个加权系数被计算。但是,本征模式传输方法需要一种机制来共享传输线信息,并且计算复杂。
当执行通常的MIMO传输时,需要在多个天线之间设置较大空间以便减小它们之间的衰落相关。因此,天线安装变得困难。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配置)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功能框图。图1所示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102(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和无线终端站101(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无线终端站101是在非视线(non line ofsight)中(例如“在建筑物之后”)移动的移动终端。
无线终端站101包括天线111-1和111-2、发送单元112和接收单元113。天线111-1和111-2具有垂直极化波特性,并且相对无线基站102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天线111-1和天线111-2之间的距离是λ/2(λ:波长)。
发送单元112将上行链路信号从无线终端站101经由天线111-1和111-2发送到无线基站102。图2是示出无线终端站101的发送单元112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发送单元112包括调制单元114-1和114-2以及串并转换器115。串并转换器115将要被发送到无线基站102的串行上行链路信号转换为并行上行链路信号。这里,串并转换器115将一个数据行(即,串行信号)划分为两个任意数据行(即,并行数据)。调制单元114-1和114-2调制并行上行链路信号以在无线电传输线上传输并行上行链路信号。调制后的并行上行链路信号分别被输出到天线111-1和111-2。
在图1中,无线终端站101的接收单元113经由天线111-1和111-2接收从无线基站10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图3是示出无线终端站101的接收单元113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接收单元113包括MIMO信号处理单元116和并串转换器117。
MIMO信号处理单元116针对经由天线111-1和111-2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执行MIMO信号处理。该MIMO信号处理类似于公知的MIMO信号处理。并串转换器117将MIMO信号处理单元116中所处理的并行下行链路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这里,并串转换器117将两个数据行(即,并行信号)转换为一个数据行(即,串行信号)。
另一方面,在图1中,无线基站102包括多个天线121-1至121-n(n段)、发送单元122和接收单元123。
天线121-1至121-n相对无线终端站101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各个天线121-1至121-n具有与无线终端站101的天线111-1和111-2的极化方向(即,垂直方向)成-45度和+45度的极化角的两种极化波特性。也就是说,无线终端站101的天线111-1和111-2的极化波特性是这样的极化波特性:其在角度上介于无线基站102的天线121-1至121-n的两种极化波特性的中间。各个天线121-1至121-n包括针对-45度的极化波特性的端口和针对+45度的极化波特性的端口,并且这些端口中的每一个都与发送单元122和接收单元123连接。例如,在天线121-1中,在图1中从左侧起提供有用于+45度极化波发送的端口、用于+45度极化波接收的端口、用于-45度极化波发送的端口和用于-45度极化波接收的端口。如下面所详细描述的,这些端口依次被连接到发送单元122的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接收单元123的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发送单元122的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2和接收单元123的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2。
天线121-1至121-n是以λ/2间隔(λ:波长)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的阵列天线。天线121-1至121-n一般被安装在无线基站102的上部位置。
发送单元122将下行链路信号从无线基站102经由天线121-1至121-n发送到无线终端站101。图4是示出无线基站102中的发送单元122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4所示,发送单元122包括调制单元124-1和124-2、串并转换器125以及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和129-2。
串并转换器125将从无线基站102发送到无线终端站101的下行链路信号从串行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这里,串并转换器125将一个数据行(串行)划分为两个任意数据行(并行)。
调制单元124-1和124-2调制由串并转换器125转换为并行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在无线电传输线上传输下行链路信号。调制后的信号分别被输出到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和129-2。
各个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和129-2分别为从调制单元124-1和124-2输出的下行链路信号生成定向波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的输出被发送到图1所示的天线121-1至121-n的每个用于+45度极化波发送的端口。另一方面,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2的输出被输出到图1所示的天线121-1至121-n的每个用于-45度极化波发送的端口。
结果,划分后的两个数据行中的一个被利用天线121-1至121-n的+45度极化波特性发送,并且划分后的两个数据行中的另一个被利用天线121-1至121-n的-45度极化波特性发送。
在图1中,无线基站102的接收单元123经由天线121-1至121-n接收从无线终端站10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图5是示出无线基站102的接收单元123的示例性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5所示,接收单元123包括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并串转换器127和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和128-2。
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被连接到天线121-1至121-n中所提供的每个用于+45度极化波接收的端口。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基于从这些端口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以+45度极化波生成定向波束,并且将该定向波束输出到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2被连接到天线121-1至121-n中所提供的每个用于-45度极化波接收的端口。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2基于从这些端口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以-45度极化波生成定向波束,并且将该定向波束输出到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
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针对从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和128-2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执行MIMO信号处理。MIMO信号处理类似于公知的MIMO信号处理。
并串转换器127将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所处理的并行上行链路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这里,并串转换器127将两个数据行(并行)转换为一个数据行(串行)。
此外,在图1至图5中,仅涉及本发明的组件和功能块在无线终端站101、无线基站102、发送单元112和122以及接收单元113和123的配置中被示出。
(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图1至图5所示的利用交叉极化波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处理。首先描述其中上行链路信号从无线终端站101被发送到无线基站102的处理。
数据行源(未示出)将一个数据行作为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串并转换器115。串并转换器115将数据行划分为两个任意数据行。这两个数据行中的一个被输出到调制单元114-1,且这两个数据行中的另一个被输出到调制单元114-2。
输入到调制单元114-1和114-2的上行链路信号被调制以在无线电传输线上传输。调制后的信号经由天线111-1和111-2被发送到无线基站102。这里,天线111-1和天线111-2的间隔是波长的1/2。但是,因为无线终端站101在非视线中移动,所以衰落相关较小并且MIMO传输的条件得到满足。
从无线终端站10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被无线基站102接收。这里,因为天线121-1至121-n被安装在无线基站102的上部位置中并且以1/2波长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所以天线121-1至121-n具有较高的衰落相关。因此,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和128-2分别以+45度和-45度的极化波生成定向波束。通过执行通常的适应性阵列天线处理,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和128-2可以执行波束控制(beam steering)和空控制(nullsteering)。从而,可以确保高质量的传输线。
从无线终端站10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被天线121-1至121-n接收。此时,利用+45度的极化波特性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121-1至121-n的每个+45度极化波的端口被输出,并且被输入到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另一方面,利用-45度的极化波特性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天线121-1至121-n的每个-45度极化波的端口被输出,并且被输入到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2。
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以+45度极化波生成定向波束,并且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被输出到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2以-45度极化波生成定向波束,并且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被输出到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
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处理所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两个分离的数据行可以被获得。这里,接收波束生成单元128-1和128-2分别接收+45度和-45度的正交极化波。因此,这些波的信号衰落相关较小。因此,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可以基于接收信号获得两个清楚地分离的数据行。
通过MIMO信号处理单元126所获得的两个数据行被并串转换器127转换为一个数据行。按这样的方式,可以获得通过MIMO传输而传输的一个原始数据行。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下行链路信号从无线基站102被发送到无线终端站101的处理。数据行源(未示出)将一个数据行作为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串并转换器125。
串并转换器125将一个数据行划分为两个任意数据行。两个被划分的数据行中的一个被输出到调制单元124-1,且两个数据行中的另一个被输出到调制单元124-2。
调制单元124-1和124-2调制下行链路信号以在无线电传输线上传输信号。由调制单元124-1和124-2所调制的信号分别被输出到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和129-2。
这里,因为天线121-1至121-n被安装在无线基站102的上部位置中并且以1/2波长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所以天线具有较高的衰落相关。因此,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和129-2分别以+45度和-45度的极化波生成定向波束。通过执行通常的适应性阵列天线处理,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和129-2可以执行波束控制和空控制。从而,可以确保高质量的传输线。
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和129-2分别为输入的下行链路数据生成定向波束。被生成了定向波束的两个数据行被分别以+45度和-45度的极化波,经由天线121-1至121-n发送到无线终端站101。也就是说,输入到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1的数据行经由用于+45度极化波发送的端口被利用+45度的极化波从天线121-1至121-n发送。另一方面,输入到发送波束生成单元129-2的数据行经由用于-45度极化波发送的端口被利用-45度极化波从天线121-1至121-n发送。在从天线121-1至121-n的发送中,因为+45度极化波和-45度极化波彼此正交,所以它们之间的衰落相关较低并且MIMO传输的条件得到满足。
无线终端站101的天线111-1和111-2接收从无线基站10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在MIMO信号处理单元116中针对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执行MIMO信号处理以将所接收的信号分离为两个数据行。这里,因为无线终端站101在非视线中移动,所以即使天线111-1和111-2的间隔是1/2波长,衰落相关也较小。因此,MIMO信号处理单元116可以基于接收信号获得两个清楚地分离的数据行。并串转换器117将MIMO信号处理单元116中所分离的两个数据行转换为一个从无线基站102发送的数据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基站102利用包括天线121-1至121-n的阵列天线执行MIMO传输,天线121-1至121-n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并且无线终端站101利用天线111-1和111-2执行MIMO传输,天线111-1和111-2之间具有中间极化波特性。此外,在无线基站102中,阵列天线可以形成定向波束。从而,可以同时执行MIMO传输和定向波束形成,并且实现具有高速度和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由于极化波特性差别而引起的传输损失可能发生在无线基站102和无线终端站101之间。但是,因为无线基站102的天线121-1至121-n被配置为阵列天线,所以损失可以被补偿并且更多的增益可以被获得。在无线基站102中,因为天线121-1至121-n的间隔不必很大,所以用于天线的空间可以被减小。因此,天线可以被容易地安装。
(其他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基站102的各个天线121-1至121-n具有+45度和-45度的极化波特性。但是,可以通过利用多个具有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左旋圆极化波特性的天线来代替上述的天线以形成阵列天线。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n段天线130-1至130-n以λ/2(λ:波长)间隔被布置以形成阵列天线,天线130-1至130-n中的每一个具有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左旋圆极化波特性。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天线121-1至121-n的用于+45度极化波特性的每个端口对应于图6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天线130-1至130-n的用于右旋圆极化波特性的每个端口。类似地,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天线121-1至121-n的用于-45度极化波特性的每个端口对应于图6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天线130-1至130-n的用于左旋圆极化波特性的每个端口。在图6中,除了天线130-1至130-n之外的配置与图1的配置相同。
因为无线终端站101的天线111-1和111-2具有垂直极化波特性,所以可以获得与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在图6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使用具有水平极化波特性的天线作为无线终端站101的天线111-1和111-2,则得到相同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中,无线终端站和无线基站被描述为无线电通信装置。但是,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可执行无线通信的任何装置。
在本发明中,可以同时执行MIMO传输和定向波束形成,并且可以容易地实现具有高速度和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例如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No.2005-192185所述的相关技术中,当利用包括具有某种极化波特性的天线和具有正交极化波特性的天线的两种天线时,必须提供所需要类型的天线对。此外,具有包含足够的接收特性的极化波特性的天线中的接收信号变得有效,并且有效天线的数目与所安装的天线的数目的比率变得较低。
在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No.2002-290148所述的相关技术中,必须提供天线组中极化波特性彼此不同的多个天线。
在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No.2006-33306所述的相关技术中,仅公开了极化波特性的控制,而并未公开波束形成。
提供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本发明。此外,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变得清楚,并且这里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和具体示例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而无需付出创造性努力。因此,不希望将本发明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与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限制所限定的最宽范围一致。
此外,注意到,即使权利要求书在诉讼期间被修改,发明人的意图也是要保留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所有等同物。
本申请基于2006年11月15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308982并要求其优先权,该在先申请通过引用而被全部结合于此。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执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阵列天线,在所述阵列天线中,多个第一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均具有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以及
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多个第二天线,所述多个第二天线均具有在角度上介于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的中间的极化波特性,所述多个第二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利用所述阵列天线形成定向波束,并且利用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执行所述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还包括
发送波束生成单元,其针对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中的每一种,形成定向发送波束,以及
接收波束生成单元,其针对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中的每一种,形成定向接收波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还包括转换器,该转换器将要被发送的数据行划分为不同的数据行,以通过利用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发送所述不同的数据行来执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还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信号处理单元,其利用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针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多输入多输出处理,并且形成所发送的划分后的数据行,以及
转换器,其将所述划分后的数据行转换为原始数据行。
5.一种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以执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该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阵列天线,在该阵列天线中,多个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所述多个天线中均具有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利用所述阵列天线形成定向波束并且利用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执行所述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还包括:
发送波束生成单元,其针对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中的每一种形成定向发送波束;以及
接收波束生成单元,其针对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中的每一种形成定向接收波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还包括转换器,该转换器将要被发送的数据行划分为不同的数据行,以通过利用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发送所述不同的数据行来执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还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信号处理单元,其利用所述两种正交极化波特性针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多输入多输出处理,并且形成所发送的划分后的数据行;以及
转换器,其将所述划分后的数据行转换为原始数据行。
9.一种用于执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阵列天线,在该阵列天线中,多个第一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均具有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左旋圆极化波特性;以及
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包括多个第二天线,所述多个第二天线中的每个第二天线具有垂直极化波特性和水平极化波特性中的一种极化波特性,所述多个第二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利用所述阵列天线形成定向波束,并且利用所述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所述左旋圆极化波特性执行所述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
发送波束生成单元,其针对所述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所述左旋圆极化波特性中的每一种,形成定向发送波束,以及
接收波束生成单元,其针对所述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所述左旋圆极化波特性中的每一种,形成定向接收波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转换器,该转换器将要被发送的数据行划分为不同的数据行,以通过利用所述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所述左旋圆极化波特性发送所述不同的数据行来执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信号处理单元,其利用所述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所述左旋圆极化波特性针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多输入多输出处理,并且形成所发送的划分后的数据行,以及
转换器,其将所述划分后的数据行转换为原始数据行。
13.一种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以执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该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阵列天线,在该阵列天线中,多个天线以预定间隔被布置在阵列配置中,所述多个天线均具有右旋圆极化波特性和左旋圆极化波特性,其中,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利用所述阵列天线形成定向波束并且利用所述两种极化波特性执行所述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还包括:
发送波束生成单元,其针对所述两种极化波特性中的每一种形成定向发送波束;以及
接收波束生成单元,其针对所述两种极化波特性中的每一种形成定向接收波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还包括转换器,该转换器将要被发送的数据行划分为不同的数据行,以通过利用所述两种极化波特性发送所述不同的数据行来执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还包括:
多输入多输出信号处理单元,其利用所述两种极化波特性针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多输入多输出处理,并且形成所发送的划分后的数据行;以及转换器,其将所述划分后的数据行转换为原始数据行。
CNA2007101703767A 2006-11-15 2007-11-15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Pending CN1011838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8982 2006-11-15
JP2006308982A JP2008124974A (ja) 2006-11-15 2006-11-15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3891A true CN101183891A (zh) 2008-05-21

Family

ID=39044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703767A Pending CN101183891A (zh) 2006-11-15 2007-11-15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11740A1 (zh)
EP (1) EP1923954A1 (zh)
JP (1) JP2008124974A (zh)
KR (1) KR20080044177A (zh)
CN (1) CN10118389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073A (zh) * 2010-02-08 2012-10-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波束特性的天线
CN103650366A (zh) * 2011-04-27 2014-03-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波束形成方法和设备
CN104143699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极化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26591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载波聚合干扰的方法及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30863A3 (en) * 2009-03-16 2015-04-22 Actix GmbH Method for approximating and optimizing gains in capacity and coverage resulting from deployment of multi-antennas in cellular radio networks
WO2010120790A2 (en) * 2009-04-13 2010-10-21 Viasat, Inc. Half-duplex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DE102009018598A1 (de) 2009-04-23 2010-10-28 Kathrein-Werke Kg Vorrichtung zum Empfangen und Senden von Mobilfunksignalen mit mehreren Sende-Empfangs-Zweigen
US8289910B2 (en) 2009-04-24 2012-10-16 Kathrein-Werke Kg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mobile telephony signals with multiple transmit-receive branches
JP5257259B2 (ja) * 2009-06-17 2013-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移動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1158791A1 (ja) * 2010-06-14 2011-12-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ITTO20110301A1 (it) * 2011-04-01 2012-10-02 Telecom Italia Spa Antenna a doppia polarizzazione e a fascio commutato per dispositivi di radiocomunicazione
US9276314B2 (en) 2012-10-15 2016-03-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entral nod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signals between central office node and remote node using beam patterns and antenna polarization
US9083085B2 (en) 2013-04-09 2015-07-1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input multi-outpu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input multi-output using the same
JP7186062B2 (ja) * 2018-10-29 2022-1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925088A1 (en) * 2019-02-14 2021-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DE102019135900A1 (de) 2019-02-22 2020-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rahtlose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die zur schnellen Strahlauswahl fähig ist, und Betriebsverfahren derselben
KR102235844B1 (ko) * 2019-11-27 2021-04-06 (주)에프알텍 중계기의 멀티입력멀티출력 안테나를 이용한 무선 신호를 중계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725995T2 (de) * 1996-08-29 2004-11-11 Cisco Technology, Inc., San Jose Raumzeitliche signalverarbeitung für übertragungssysteme
US7236807B1 (en) * 1999-10-28 2007-06-26 Celletra Ltd. Cellular base station augmentation
US6870515B2 (en) * 2000-12-28 2005-03-2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01790B2 (en) 2001-01-17 2004-10-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tructure for multiple antenna configurations
JP4178501B2 (ja) * 2002-05-21 2008-11-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送受信システム
US7430397B2 (en) * 2003-12-05 2008-09-30 Ntt Docomo, Inc. Radio repeater and radio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JP4523817B2 (ja) 2003-12-05 2010-08-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中継装置
JP2006033306A (ja) 2004-07-15 2006-02-0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GB0609310D0 (en) * 2006-05-11 2006-06-21 Roke Manor Research Improving spectral efficiency of fixed link services-transmitting four co-channel channel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073A (zh) * 2010-02-08 2012-10-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波束特性的天线
CN102742073B (zh) * 2010-02-08 2015-04-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波束特性的天线
CN103650366A (zh) * 2011-04-27 2014-03-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波束形成方法和设备
CN103650366B (zh) * 2011-04-27 2017-02-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波束形成方法和设备
US9853357B2 (en) 2011-04-27 2017-1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form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CN104143699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极化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43699B (zh) * 2013-05-10 2017-02-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极化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26591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载波聚合干扰的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11740A1 (en) 2008-05-15
JP2008124974A (ja) 2008-05-29
EP1923954A1 (en) 2008-05-21
KR20080044177A (ko) 2008-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3891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US20170077612A1 (en)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d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e
US8463222B2 (en)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antenna device
CN100464508C (zh) 一种利用基站天线收发信号的方法和基站天线
CN102938893B (zh) 用于多链路恢复的时间缩减
EP3430734B1 (en) Adjusting sending parameters of an antenna arrangement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232470A (zh) 一种天线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988410A (zh) 一种多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无线传输方法
US7639191B2 (en) Multi beam repeater antenna for increased coverage
CN101635391A (zh) 支持mimo及智能天线技术的天线阵列
CN106848603A (zh) 一种高低频组合的多频天线阵列
KR101182074B1 (ko) ㎜Wave WPAN에서 간섭을 피하고 채널 효율성을 개선하는 메커니즘
CN102576932A (zh) 一种天线和终端
WO2017061679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을 위한 단말의 빔 스캐닝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17194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449927B (zh) 带有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不同天线分集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节点
CN101218760B (zh) 点对点电信系统
CN100373807C (zh) 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可穿戴式分集天线装置
CN111247747B (zh) 通过视距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节点
EP2902931B1 (en) Array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CN107017925B (zh) 一种有源阵列天线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078402A (zh) 波束赋形方法和设备
CN105811105A (zh) 有源阵列天线、基站和传输系统
CN109361055A (zh)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
CN102916260A (zh) 天线与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1